时间:2022-08-02 20:31: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化学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物理、化学实验考试是学生升学考试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义意。对学生的实验考试很有必要的。实验考试一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得到实验通知后,学校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从资金、时间、后勤上给予保证。
2、教师即时清理器材认真准备,发现不足的器材进行统计购买,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教师认真织组学生做好实验,学生考试前,教师对每个实验给予讲解、演示,每个班按照参考人数进行分组,八人一组,选出组长,再分别对组长进行培训。上实验操作课时,每个实验小组由组长指导组员练习,教师随时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每个小组又由二人组对,一人操作实验,一人观察其过程,并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检查是否操作有!错,并加以纠正,当每组的成员都完成实验操作后,再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检查实验操作情况。
4、学生刻苦训练实验。由于学生的实验成绩很不均衡,为了提高学生的平均分和优等生,化学和物理教师也很辛苦,中午、晚上实验室都开放。学生都有组织的去做实验,教师都到实验室去指导学生。好多教师放弃了休息,无赏的去辅助学生,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可佳。
二、取得的成绩。
1、考试成绩。物理科全镇实考人数193人,平均分9.44分,及格率98.96。优生率88.6。化学科全镇平均分9.49分.及格率100。优生率91.7。
2、化学每个实验能够按照基本步骤完成。能对实验现象分析,能正确回答实验结果。
3、绝大多数同学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操作步骤正确。
4、物理实验学生也非常熟悉,每个实验操作完整。很会整理器材,爱护器件。
三、存在的问题。
1、小部分同学因为第一次参加实验操作考试,心理素质差,太紧张了。
2、个别学生计算能力差,不能正确的算出结果。提出的问题与结果不符合。
3、训练时间紧,训练时间不充足,造成少数实验器材使用不熟练,操作过程有错。
四、今后的打算
今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平时实验操作训练,不要考试前赶时间。
化学与生活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其难度并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大家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今天就给大家来总结一下常考的一些知识点。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物质并非都能水解,如单糖。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具有酸性。加碘盐中所加的是kio3,不是ki,也不是i2。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i2,不是ki,也不是kio3。蛋白质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等为碱性食物。常用的防腐剂有食言、糖、醋,他们也是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除了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还有so2也是。
2、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化学名乙酰水杨酸,长期使用出现水杨酸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nahco3溶液。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为防止过敏,用药前必须进行皮肤敏感试验。麻黄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但易导致神经中枢兴奋,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用的兴奋剂。
3、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不是高分子,更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si做光电池。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agcl、agbr、agi是光敏性物质,见光易分解,含有agcl、agbr和微量的cuo的玻璃是变色玻璃。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高温结构陶瓷有氮化硅(si3n4)、氧化铝、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锆(zro2)。
4、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制造室内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家庭烹调和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装修产生的甲醛、苯及建材中放射性元素氡(rn)等。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等。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化学法又分为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海水淡化的方法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这次考试,整个初三年级共有名同学参加。大家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用心答卷,全面检查了平常所学,较好地反应出了真实成绩。经过老师们的认真评阅,考试成绩已出,全校最高分是初三班的他考取了分,首先让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此外,这次考试全校考取800分以上的人,700分以上的人,600分以上的人,500分以上的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优异成绩的取得,靠得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的学习精神,自觉的进取意识,靠得是老师们的精心施教,细心辅导,靠得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在这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为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家长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当前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知识是最宝贵,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基础,是你成就未来的基石。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不学无术永远没有立足之地,终难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发展,传统产业越受冲击,利润率越低;那些高价值的产业,无不是科技含量高,由知识支撑起来的产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应好好学习。特别是在整个社会靠知识进步,靠技术吃饭,靠专业成长的今天,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知识要靠积累,学习永不会错。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就是我们学习新知,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任何一个同学,都要有这样的雄心和壮志,到高一级学校去,到更高学府去,求取自己的发展,争取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到那时,学校为你高兴,同学为你喝彩,父母为你叫好!
要如此,我们就必须有足够的准备,现在就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认真、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老师在你的学习中,一定会给你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和精心专业的学习指导,帮你进步,助你成长。我们的教师集体是一个专业精湛、极富责任、活力旺盛的群体,我们学校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是完全可以放心,永远值得信赖的。希望全体初三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为学校负责,为学生负责,为自己的负责态度,发扬已有的精神与作风,尽心努力,敬业工作,为同学们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职场生涯,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处世立身的根本。面对竞争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将来能够立身,我们也应练就一身绝活,能够精通教书,做到育人出色。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解析:根据其键线式特点,可以得出分子式为C3H2O3,分子中含有8个a键,其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选项D中,求算气体体积时忽视了外界条件,如“标准状况下”,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选取锂离子电池中所用的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涉及通过键线式推断分子式、判断微粒结构中的化学键类型,及简单的化学计算。从能力层面上,考查了考生能否准确从提供的分子结构中提取实质性信息,并熟练运刚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解析:氢氧化钠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应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所以选项A错误。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含碘的苯溶液是浮在水面上,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所以选项C错误。滴定管的读数是从上到下越来越大,所以选项D的正确读数为11.80mL,选项D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通过中学化学常见的真实的经典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洗气方法与原理、分液的基本操作、酸碱中和滴定及其基本操作等。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给的实验装置及其基本原理,运用相关知识,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自己是否实际参与了化学实验的过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该试题注重倡导基于实验事实,重在实际参与化学实验,而不是知识记忆的问题解决方式。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解析:Na2C03固体在酒精灯上受热不易分解,所以选项A错误。Fe(OH)3胶体显红褐色,所以选项B错误。Si02和氢氟酸反应,产物中没有生成盐,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重在测试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主要知识点有纯碱、小苏打的热稳定性比较,氢氧化铁胶体的状态与性质,常见气体干燥时干燥剂的选择,两性氧化物的性质等。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相关的重要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
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I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l023个
解析:NaCIO与H+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Ag+与CI-不能共存、NaCIO会氧化乙醛分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因为NaCIO溶液显碱性,而提供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以考生较为熟悉的“84”消毒液为情境,考查内容涉及微粒的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问题及简单的化学计算问题。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判断微粒在同一分散系中能否大量共存,能够熟练、正确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能够熟练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进行计算等。
11.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0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图1中的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丁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
解析: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规则,借助图像中数据特点,可以得出选项A正确。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守恒,而容器的体积又保持不变,可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选项B错误。因为催化剂仅仅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限度,达到平衡后a、b线段应该重合,所以选项C错误。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但试题中没有告知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所以无法判断H的正负,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以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可逆反应为载体,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及计算、化学平衡移动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及反应热的判断等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点。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题给图像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人盛有NH4CI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解析:氨气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待检验的气体,若试纸变蓝或有白烟现象,说明有NH3产生,所以选项A正确。根据气体具有可燃性,可以得出有H2产生,选项B正确。原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反应后显碱性,说明在碱性溶液中,镁也可以被氧化,所以选项C正确。反应过程中,溶液中OH-并没有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不能说溶液中OH-氧化了Mg,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D
点评:该试题以镁与NH4CI溶液反应产生的独特实验现象及相关实验探究问题为载体,综合考查了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等。能力层面上,检测了考生能否针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实验、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
13.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0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
B.加入10mL盐酸时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
D.加入20mL盐酸时:
解析:未加入盐酸时,因为NH3・H20部分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OH-),所以选项A错误。加入lOmL盐酸时,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出,所以选项B正确。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出,所以选项C错误。加入20mL盐酸时,生成物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理得,选项D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以酸碱中和反应、微粒浓度比较为情景,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酸与强碱、弱碱反应的先后顺序,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等中学化学重点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及其相关微粒的守恒问题能否综合分析、灵活应用,从侧面上也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5.C、N、O、AI、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I)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3)用“>”或“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中组成原电池(图2),测得原电池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3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_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2)为化学基础知识,注重测试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简单知识,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u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显然第四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3)注重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点的考查。(4)正极反应应该得到电子,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所以电极反应式为;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但是随着反应进行,铝在浓硝酸中容易形成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接着,铜片又会作为负极,继续失去电子,这样就造成了电子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答案:(l)三 ⅣA
(2)1
(3)
(4) 正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反应
点评:本题选择了C、N、0、AI、Si、Cu常见的人种元素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电负性,熔点、沸点比较,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微粒的移动等知识。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考查面较广,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能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26.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省略):
(I)A的名称是______,试剂Y为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9 0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解析:根据合成路线图,可以得出:A为甲苯,在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下,转化为苯甲酸。根据官能团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BC为取代反应,B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羧基,D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羰基。同样,根据官能团变化特点,EF的转化应该为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即:问题(4)是附加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根据条件,可以得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同样,根据官能团决定性质,可以得出选项a、d正确。
答案:(l)甲苯 酸性KMn04溶液 (2)取代反应 羧基 羰基
点评:本题以合成一种新型的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合成路线图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特点,辨认出有机物的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名称,以及规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判断官能团决定的相关性质等。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在陌生情景中能否熟练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顺利将课本所学知识与新情景有机结合,能否快速借助流程图接受新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7.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0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人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___。
(4)反应生成NaB0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解析: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反应,在反应器中通人氩气,可以排除空气中水、氧气等杂质的干扰;金属钠因为较活泼,一般存放在煤油中;取出煤油中金属钠时,一般要用镊子夹取,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第②步操作中,得到溶液和固体,所以基本操作为过滤;NaBH4溶于异丙胺,异丙胺的沸点为33℃,所以分离(NaBH4)并回收溶剂时,可以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3.8gNaB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1mol NaBH4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为216kJ,其对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BH4(s)+
答案:(l)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煤油镊子 滤纸
(2)1
2 4 2
1
2
(3)过滤 蒸馏 (4)
点评:本题以制备NaBH4为情景,重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能力层面上考查了考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接受、吸收、整合框图中信息的基本能力。
28.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0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02。
(l)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0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4。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
(3)验证假设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1)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02和KN03氧化相同的H2S0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
解析:因为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所以S02气体通入BaCI2溶液,不会出现弱酸制强酸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现象,若通人Ba(N03)2溶液,酸性条件下,N03会氧化S02气体或H2SO3生成S02-4,相关的离子反应为,生成的与结合,所以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l)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
(2)S02溶于水生成H2SO3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
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通入未经脱02处理的25mL O.1 mol・L-1BaCI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4)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02和分别氧化相同的H2S0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