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19:14: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团员发言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入团的梦想是来自于一部《恰同学少年》的电视剧,在那个混乱却充满着希望的年代里,有一群青年看清时事,激扬文字。青春岁月里,他们求学,积极,向上,为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进取。他们为充实学识而拼搏,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有了这些,一个时代的背影就折射在他们的身上。 革命前辈们用自己的身,行为我们当今的同学少年指引了一条光明的路,那时,我就深知,我要加入这个组织,加入这个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这终于得到了实现。我激动,而我又在思考,在成为了共青团员后应该干什么?回顾我的小学,当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它成了鞭策我的动力,我戴着它,穿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穿行于荣誉和成绩之间,穿行于羡慕和赞扬之间。那么现在我又该为团徽做些什么呢?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进入中学以来,我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也时刻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我请求加入共青团,就是为了能够接受团组织的领导和教育,为更多的人做贡献。
我是信工系11级网络工程1班的学生xxx,这次我被评选为xx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五四青年标兵”并代表全院团员青年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
在金秋送爽的去年九月,我怀着渴盼已久的梦想和无比兴奋的心情来到xx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读书,在这里我认识了热心善良的领导、严谨博学的老师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此我进入了浩瀚的计算机知识海洋。
经过了秋之收获、冬之孕育,不知不觉间我已度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学年。回首我人生新的开始,内心充满了感激,感谢学院领导热情周到的关心,感谢老师的严谨治学,感谢同学们的友善帮助,使我很快成为这里的一员,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层次的温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谢谢您们,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一切!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作为一名青年,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朝气蓬勃、奋勇上进的形象,在今后的团组织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增强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作为公司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在工作岗位中投入饱满的热情,为公司的管理、建设和发展献策出力,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创先进,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增添力量。
我想以后在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将迎来一派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争创先进的朝气蓬勃的景象,公司也必将迎来长足快速的发展!
作为锌业的一名青年员工,我们要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吸取师傅们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以朝气蓬勃、奋勇上进、几级景区、团结创新的形象,在今后的锌业建设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增强自身建设,为锌业的发展装备力量。敢为人先、用创新高是我们青年员工的责任,年轻人是锌业的新鲜血液,也就是锌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在工作岗位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奉献的精神,为公司的管理、建设和发展现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锌业共创没害家园的公司愿景奉献青春,为锌业的做大做强增添力量,为锌业的下一个十年辉煌添砖加瓦。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发展;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art student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36-02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指具有一些共同的兴趣或爱好的学生,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为实现共同的理想、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是学校倡导大学生“三自”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对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团建工作的构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社团建设方面的经验,结合与河北省十几所高职院校的交流,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特点
艺术类社团数量多且比例较大。从高职院校艺术类社团目前状况来看,艺术类社团占20%-30%之间,比例较高。艺术类社团涉及艺术领域广。艺术类学生社团几乎涉及艺术的所有门类。包括:美术协会、动漫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舞蹈协会、话剧协会、诗社、散文协会、电影协会等。此外,与其它类型社团相比,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还具有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与形式上的灵活多样的特点,而且在影响力上,艺术类社团影响更广阔、更深远,尤其是艺术类社团中的音乐社、舞蹈社、美术社、戏剧社等,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青睐与广泛关注。
2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2.1 社团规章制度不健全 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不够重视,一些高职院校中社团章程、制度比较完善,但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的状况,而相当一些高职类院校,社团章程、制度根本就不完善,存在许多不健全的现象。二级管理难以推进,指导教师对社团监督、管理不够及时;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费使用欠透明;社团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艺术社团的工作程序相对不完整,这与社团规章制度的执行、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相关。
2.2 个别社团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艺术类社团中,某些社团成员流动性较大。这与社团自身缺乏长久的吸引力有关,更与内部管理的不规范,内部制度的不健全,以致社团缺乏对会员的约束力有重大的关系。某些艺术类学生社团存在着学生只要愿意进,及时申请,交上会费,即很容易地成为该社团的会员。社团活动的约束性也不强,某些会员想参加活动就来,不想参加,随便找个借口,这种现象与社团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等原因有密切关系,从而导致了社团会员流失很大。
2.3 社团干部及成员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社团存在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社团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学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恰当,日常工作不规范,与其他公益、科技、学习类社团相比,艺术类社团的某些干部综合素质欠缺的多。社团成员的素质也是残次不齐,对于非艺术类院校,学生一般都未接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大部分由于兴趣、爱好加入到艺术社团中来。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曾经在中学接受过艺术训练,这就导致了成员间的艺术基础及个人艺术素质的不同。
2.4 社团组织松散及缺少规划 正如某位专家指出的:“由于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动机不一,艺术综合素质及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社团组织松散,社团组织的艺术活动往往层次较低,水平不高。”[1]社团能够开展常规活动的时间有限,参与率不高;会员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教室不能正常参与社团活动等。虽然在高职院校中,艺术类社团最受欢迎,数量较多,但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生存状态,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自身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
2.5 社团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新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活力与创新,即使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艺术类学生社团,也面临着这一问题。这与一些高职院校中社团活动未能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们参与艺术类社团主要抱着娱乐、交际的目的有很大关系。对于艺术类社团中的一些典型节目来说,一般院校也主要是采取社团中的老会员传帮带新会员的形式,活动秩序化,内容出现僵化与老化,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
2.6 社团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在社团外部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学校对社团发展不够重视,指导不力,在资金、设备、活动场所方面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社团资源来源途径不能给予保障,致使部分社团发展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3 加强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对策与思考
3.1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艺术社团的建设 艺术类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中起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同学们的精神情操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对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地位、作用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艺术类学生社团面临的困难,即使采取解决措施,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任务来抓,使艺术类社团真正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风采、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将艺术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学校办学的体系中来,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计划中来;同时,还要在社团活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 加强指导教师在社团发展中的作用 聘请专业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团活动组织与开展中的指导作用。就一般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处、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等发挥着指导学生社团的作用。实际上,专业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与社团活动的质量、层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专业指导教师的经验,能够提高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提升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与品位。
3.3 找准立足点,健康扎实发展 艺术类学生社团需从自身建设做起,找准立足点,才能扎实推进社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机制。社团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艺术类社团加强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促进社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社团运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正如某位社团管理者所说:“社团的发展需要加强社团自我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学生社团的领导层素质。”[2]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发挥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等相关社团管理、组织部门的作用,定期举办培训,加强交流与沟通。此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拨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干部来担任社团负责人。
3.4 整合社会资源,走“社会化”发展之路[3] 高职院校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利用当地的一些艺术名流资源,采取邀请、聘请等方式,使其加入到院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来。艺术类社团的建设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促进艺术类学生社团的更好发展。通过这种交流与学习,可以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鼓励艺术实践活动与社会对接,如:开展艺术下乡活动,组织慰问演出等,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3.5 树立品牌,提升社团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文艺社团的发展,要有长远发展目标,须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树立品牌意识,从艺术社团自身建设入手,提高艺术社团的审美层次、娱乐水平、文化内涵。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开展一些具有专业特色,切合学生需求,具有职业特点的社团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就医学类专科院校而言,舞蹈协会活动的开展可以与医护人员的行为礼仪、人文修养、文明举止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书法协会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书写病历的比赛活动,既体现了书法的魅力,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医学专业来开展活动,既体现了活动开展的普遍性,又体现了院校自身的特点,彰显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总之,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更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管理者以及社团自身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艺术类社团活动就必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在以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和谐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73-03
大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自发性、自主性、创造性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自发组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特点,因此被成为高校的“第二课堂”,逐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
鉴于社团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数研究的侧重点都是本科院校及综合性社团,对高职教育体系下社团建设的重视和探索不够。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它是一种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与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如何设立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如何利用这一阵地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帮助,是探索高职学生社团发展的关键。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探讨发挥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
从目前整个高职教育实际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社团没有突出高职特色。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由于高职类院校缺乏有效的指导,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设立和开展活动模仿本科院校的社团组织,综合性社团多,专业性、实践类社团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偏离。
第二,学校对专业类学生社团的重视不够。由于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经验不足,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专业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将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大多数社团挂靠在院团委及学生会等单位,社团指导教师以学生管理人员为主,而系部对其指导、管理不够。导致专业社团数量较少、质量较低,失去了专业社团对辅助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第三,专业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一方面,由于专业社团本身相对综合性社团来说娱乐性不够,大多数学生缺乏引导,对专业社团的功能认识不足。因此,一般学生对专业社团比较淡漠,缺乏加入和参与的激情;另一方面,由于专业重视不够,承担社团导师的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对社团组织建设的热情不高,社团所开展的活动没有创新性,许多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形不成浓厚的专业学术氛围,社团会员在社团里收获不大,有些社团会员抱怨参加这些专业社团没意思,不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这进一步降低了专业社团的吸引力。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对策
(一)将专业社团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
专业社团成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拓展课堂” 课堂教学按照规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注意学生的群体水平,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时课堂教学比较严谨,缺少一定的趣味性。而专业社团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进行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有限的缺点。同时,社团中的朋辈交流也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增强专业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倡导良好的学风。如我系机械制图协会通过举办“目测绘图大赛”、“三维数字建模大赛”、“手工机械制图大赛”等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活动,创造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在各种专业活动中发现、培养、提高自身特长,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有机结合的社团活动体系。
专业社团的挂靠单位以专业系部为主 由于专业社团中学生专业的单一性、职业能力的专门化特点,应由各系部甚至各专业教研室为主要组织机构,为今后指导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专业建设中加强对专业社团的指导及研究,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解决社团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
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以“双导师指导”为特征 为增强专业社团建设的针对性、适应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社团指导教师应采用“双导师制”,即专业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师共同担任其指导任务。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术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活动原则、活动程序、活动内容,使社团活动规范化,经常参加学生的学术讨论、学术调查、学术实践,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学科研究前沿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社团成员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时,制定相关导师激励政策,把教师参与指导学术类学生社团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的指标体系,可适当按其工作量折合为教学时数或支付一定的报酬。
(二)将专业社团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开展相关的职业鉴定培训及考证活动 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要取得一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因此,专业社团应通过开展讲座正确引导学生选报与专业技能相吻合的职业工种及等级,并在社团活动中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系列活动,有助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各类职业能力竞赛、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 社团活动应重点抓好相应的职业能力竞赛,鼓励社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学与练、学与赛”的结合,同时也要充分依托挂靠单位的专业支持,突出竞赛特色。利用校内各类职业能力竞赛、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促进学生课下参与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技能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专业技能“领头羊”,使其充当社团指导和活动开展的技术骨干。
与企业合作开展活动 指导教师队伍要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将企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能力需求引入到专业社团活动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以参观为主的一般认知性生产实习,也可依托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最贴近生产与管理实际的社团活动项目和创新研究课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社团学生的创新成果及发明也可为实践单位提供不同角度的帮助,达到生产、学习、研究相结合。
(三)提升专业社团吸引力与提升就业竞争力相结合
通过发挥社团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鲜明优势,深入挖掘、培养专项优势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积极组织社团成员参与各级技能大赛,打造社团品牌 学生参加省级及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高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备战过程就是专业社团系列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专业社团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位参赛的候选选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在确定参赛选手时,以社团相关技能竞赛及成果评比活动为载体进行选拨,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参赛选手,同时促进了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社团成员的竞争意识、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例如,我院机械工程系成立的机械制图协会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以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屡获团体一等奖,不仅为学校赢得了声誉,也为参赛社员增加了就业竞争力,增强了该社团的影响力。
鼓励社团成员进行创新发明及专利申报,提升社团内涵 为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增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社团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社团中开展各类创新发明及专利申报活动,引进专利知识,邀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为社团成员讲解如何申请专利。在社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社团成员中积极组建相关设计小组,自己开发并申报发明专利。创新发明及专利申报提升了专业社团内涵,同时带动了专业技能培养。例如,我院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协会在近几年的社团建设中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有力激发了学生投入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总之,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实践阵地,要重视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思考和改革,努力使高职专业社团成为专业实践课堂,真正成为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程炜.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2]张林,马旭东,党鹏.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3]宋晶.高校学生社团类型与功能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社团情况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08(18).
[4]毕洪东.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可能选择[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杨文志.现代科技社团概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6]马少君.论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7]王运东,等.高校学术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
[8]王占军.高校学生社团运作及功能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5).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特长,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创业社团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结合高职院校专业领域启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教授学生基础创业知识,辅助学生完成创业项目,最终为学生进入社会体现社会价值,为学生就业寻求新的出路。
一、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业类社团的必要性
(一)创业类社团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
2015~1206月16日,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更应该紧跟国家和时代的脚步,以创业社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新载体,践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强国之策。
(二)创业类社团是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创业教育体系的孵化器
高职院校创业社团的发展是将高职院校以往单纯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心逐渐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转变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组织,配备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进行初步尝试,在高职院校营造一个良性的创业教育氛围。
(三)创业类社团是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主阵地
高职院校创业社团以“启蒙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为宗旨。开展多样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掌握创业本领,积累社会经验,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使创业创新成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备技能。
二、创业类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业社团活动缺乏实践环节
大部分高职院校创业社团活动围绕创业基础理论展开教学,极少组织学生去实际性的参与创新创业调研活动。参加创业大赛也是组织最核心专业骨干学生参与。创业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创新创业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创业社团活动辐射度和受益面不够
通过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创业类社团下设在专业系部当中,影响面小,只有本系部的学生知道社团的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开始于专业领域创业大赛,只有少数人参加,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旁观,由此造成多数学生远离了创业精神的熏陶和创业意识逐步形成的环境。
(三)创业类社团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有调查显示,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缺乏,主要依靠校内的兼职教师或是外聘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由于授课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将扼杀学生的创业潜能和创业激情。
三、创业社团发展对策
融入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构建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创业社团发展的有效助力。
(一)开展管理创业课程
KAB,英文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和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KAB俱乐部”,将俱乐部下设在创业社团中,将课程建设融入社团的管理,设立学分制选修课,充实创业类社团理论基础,使学生通过社团创业课程掌握系统科学创业知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
1.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
1.1体育社团的定位和明确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体活动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多方技能,拓宽综合能力,发展身心健康的崭新天地,使学生体育社团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课堂、实践的天地、锻炼的乐园。体育社团发展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社团的发展、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应给予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采取积极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对策,倡导“百花齐放”,实而不华,活而不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群体活动蓬勃、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2完善学生体育社团干部任用机制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群众基础好”的标准,组建战斗力强、称职的学生体育社团骨干队伍,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提供人员保证。主管部门应在较大范围内公开招聘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并且定期组织各种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懂管理、思维灵活、业务过硬、能够凝聚人心、起好表率作用的学生体育社团骨干队伍;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影响,将学生体育社团干部的考核、评优一起纳入到学生会干部的考核体系中去。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成立的审批程序,明确社团负责人的资格审查条件,明确社团活动内容的审批手续,明确社团的组织机构和成员的权利义务,规范社团的监督管理,规范社团的变更和注销,明确社团奖惩制度,积极引导我校社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团体。其次,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中去,鼓励社团骨干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团委要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使社团干部都有机会受到集中培训。学生处、各学院要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中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同级学生干部对待。再次,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管理原则。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把握管理尺度,即管理规范的约束力和自主发展的扩张力之间的和谐。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首先是指导,而不是行政上简单地领导,对学生社团要控制,但又不能管得太死。对社团开展活动,要坚持原则,管理到位,使其具有校园文化特色,有利于丰富繁荣校园文化。
1.4 运用企业化体制运作体育社团
目前形势下要使社团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借鉴企业化的运作思路,要使体育社团像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化、理念、品牌、市场;一个体育社团也必须拥有一种文化才会变得深厚,才会有底蕴,才会稳重、大气,并且散发出浓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的形势需要建设,需要积淀,要使社团在统一全体会员思想的前提下使本社团的理念深入人心。其实,作为一个组织,社团和企业拥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也许今日的社团就是未来市场中的企业,在大学初级年龄阶段参与和组织社团大都以娱乐、学习为主,而到了高级年龄阶段,参与和组织社团更多的则是创业和就业为主。在校园社团环境中,每个社团也同样承担和扮演着类似于市场中企业的职责和角色,向运作企业一样运作社团,建立一个拥有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体育团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应该为社团人所提倡、运用。
1.5妥善处理好.内部关系
一个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层与普通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社团与社团联合会之间(审批社团成立、监管社团活动的机构),都会有不同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管理层与普通会员之间的矛盾,在社团成员入会之初,社团成员缴纳入会费,这些费用被解释用作体育训练所需要的器材费用、场地租用费和社团基本的开支会用。但就这些费用的使用方向和数目却很少公布于普通会员,导致成员质疑,另外,体育社团的核心内容――训练和比赛,一个学期却不能按照计划实施,导致最初入会的目的,比如强身健体、学习技术不能实现,也导致内部关系恶化。内部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财务处理要透明化。财务是社团矛盾的核心,缴纳了会费的成员有权利知道会费的使用方向。
第二、训练比赛计划公开化。比如,技术部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要向成员公布,制度的比赛计划要向成员汇报。
第三、管理层和普通会员之间平等化。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树立为社团服务、为会员服务的思想,杜绝个人主义,时刻体现民主。
1.6 正确处理体育社团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学校应成为社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体育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让社员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为今后走进社会打基础。学校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体育社团与社会的交叉融合牵线搭桥。一方面,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大型体育活动,吸引社会成功人士参加,为学生提供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共享成长的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建设校外活动基地,为体育社团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左,段洪华,唐林,等.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4).
[2]文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3]陈华东等.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报,2002,24(5).
[4]闫秋霞.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对策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9).
1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团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也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好坏,还需要对相关多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实践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复合型人才出了校门往往比“一专”学生有多的选择和提升机会。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让本来不相识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友善的平台,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很多“组织者”是高年级学生,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专业及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参与者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精神意志及情感得到交流,培养了自信,在人际交往及自我管理上面都实现了自我的发展。
1.2 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盈满校园
到目前为止,有的高职院校的社团中,体育社团占到了三分之一。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体育社团在校园的受欢迎度,学生课余闲暇时间喜欢到体育社团学习,参加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的将体育变成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事的时候叫上几个同学,一块儿“练练”新学的动作,看看相关视频,不知不觉的在思想里灌输了“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校园学生体质的提高。
1.3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广
校园文化能否得到重分的发展跟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情况息息相关,学生社团几乎成为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校园社团的学生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也各有特色,正好社团提供了这个平台,让不同层次多风格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重要阵地,“和谐、育人”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加之体育社团倡导的“团结互助”“友谊第一”等社团精神,有利于学生精神文明、文化素养及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并与社会沟通接轨,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综合性人才,拓展创新意识,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广起来。
2 当代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观念、经费、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障碍。
2.1 价值观念方面
价值观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育价值观,换而言之,就是对体育价值的看法与态度,以及与之相存的情绪、习惯等相关心理活动。校园体育社团是一种有意义的客观存在,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及学生应该予以重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价值。但是目前为止,学校虽然意识到体育社团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丰富,但是这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一些主管部门对校园体育团体的认识还不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存在“缩水”现象,管理力度也“打折”。体育社团参与的学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多为“热情”,随意性占多数,绝大部分都是大一学生参加居多,其后很少。所以观念上的不坚定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阻碍。
2.2 经费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都普遍遇到一个“瓶颈”,那就是经费问题。这经费问题不但包括经费不足,还存在已有的经费管理不规范及使用不恰当的现象。当前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大多是会员缴纳、学院领导拨款资助及社会赞助三种,向会员收取会费,几乎在各高职院校都出现,但是因为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在收取额方面普遍较低,大概10~20元之间,多了学生不太愿意,无形加重了学生负担,太少了对社团来说,属于杯水车薪。学院补助形式主要是在社团开展比赛或特殊活动的时候才会拨款,也并不是每个社团都能有幸成功得到拨款,不能根本性解决经费问题。社会赞助方面的资金来源,由于学校社团影响力有限,资金赞助微乎其微。加之社团活动场地、器材、宣传等都需要一定的开支,学生经费管理经验有限,使得经费问题成为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障碍。
2.3 管理方面
这里所讲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及学院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情况。走访获悉,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社团的审批标准较低,多以鼓励原则为主,但是一般社团获批后,对其的管理很少,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几乎都交由社团自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体育社团对该社团内部工作及会员的管理情况。目前为止,体育社团的管理者大多数都是高年级学长,并且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是学生会或者班上干部,有的甚至只是因为朋友关系弄个“头衔”玩玩。所以社团里的这些管理者还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责任意识也不强。加上会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监管力度不够,对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2.4 活动组织方面
体育社团活动组织情况主要从组织内容、组织方式及活动频率来分析。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呈两极端,一个是太专业,一个是太趣味,脱离了本社团的特色,使得会员参与性不高。主要形式有开展相关比赛、成果展示等,开始的时候每个星期可能都会组织活动,但热情一过,参加人数少了,活动开展的频率也越来越少,由于场地、器材及经费等限制,有的体育社团甚至一个学期下来总共没得十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员参与积极性。
3 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重视校园体育社团的作用
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和谐发展首先要从观念上更新入手,这不仅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如此,学生本身也需引以为重。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想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1]学生体育社团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学生参加的体育社团项目作为一门选修课的形式,提供一定的设施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学生作为体育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参与社团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要求和提升自己,由单纯的兴趣到学有所成的转换,养成良好的参与习惯。
3.2 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方面,一方面应该保证资金来源。以收取会费不能解决资金来源的根本问题,可以建立体育社团基金会,学生管理者和成员可以通过经营某些项目来获得营利,取得一定的活动资金,当然这些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实行。学校拨款资助方面,学校或学院每年可向每个体育社团提供一定“津贴”,对个别社团需要较大额度活动组织经费的,可以经过严密审核,准予一定经费支持。当然这还不够,体育社团可以在提高社团影响力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宣传,争取企业赞助。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的合理管理。需要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结构,选择负责的管理者管理本社团的经费,学校可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会基本的管理方法,透明管理。
3.3 完善管理,保障体育社团有效运行
[作者简介]罗金凤(1971- ),女,瑶族,广西宜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科研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X20145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32-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各高职院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加强科研工作。高职院校科研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制约高职科研发展的系列瓶颈问题,特别是科研人才集聚不足,科研团队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停滞等,严重阻碍了高职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将在当前高职科研进入新的发展背景下,分析高职科研团队发展的新机遇,探讨高职科研团队建设遭遇的瓶颈问题,力图找出适合当前高职科研团队建设的新途径,以促进高职科研工作的继续发展。
一、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的机遇
自国家实施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等途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巩固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高职科研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呈现出新气象新特点,为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领导重视,教职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各高职院校领导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在决策时给予科研工作大力支持,在人、才、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支持。据调查,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普遍逐年增长,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更是翻倍增长,如建设一批研究中心和创新工作室,购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和原料,保证师生教学需要的同时提供最佳研究平台;对各二级学院(系、部)引进带科研项目的高级人才绿灯放行,并提供专门的研究经费;给予科研奖励和获奖科研成果再奖励,激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学校科研政策环境良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开展科研的积极性,教职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二)认清现实与自我,科研目标方向明确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科研已经跳出过去的模糊定位,从自身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实际出发,在开展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探讨研究的同时开展侧重于小项目、专业特色项目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服务项目的职业技术研究,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
(三)努力创造条件,科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在国家和地方实施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进程中,有关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在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为师生建立起开展产学研教融于一体的校内外各种实习实训科研基地。随着国家和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职教育示范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批可提供开展科研工作的先进仪器设备、场所应运而生。高职师生开展科研的硬件得以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注意到软环境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开展科研工作。
(四)敢于挑战,科研能力不断进步
随着高职校企业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校企互融,校政互动,企业进班级、班级进企业的办学形式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改造越来越多,他们勇于挑战,敢于承担,积极投身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在做中学,学中做,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行业对高职研究实力的偏见。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参与南宁广开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箱式变电站等配电产品的电器设计工作,教师作为第一发明人将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一种户外落地式端子箱”“一种挂式计量表箱”投入生产,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建设创新面临的挑战
高职科研发生的可喜变化为科研团队建设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高职科研团队建设创新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严重阻碍了高职科研的创新发展。
(一)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特色团队更是缺乏
尽管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科研积极性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绝大多数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墨守成规,科研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大部分教师是为了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开展科研,其科研形式多是以个人为终极目标,即便是集体开展课题研究,形式上是一组或一群人组建临时团队,但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居多,很多成员并未实质参加。这种个人科研的成果与科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差别很大,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开展研究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本质上看来,高职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意识和团队观念。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科研群体与科研团队混为一谈,简单地认为开展课题研究临时组建起来的研究群体就是科研团队,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团队更是几乎没有。
(二)科研团队建设政策支持不足,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从国家到地方以及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和出台有关支持高职科研团队的专项政策文件。就教学团队建设政策来说,各级重视并出台政策并专项评选优秀教学团队,教育部组织评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厅组织评选省(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组织评选校级教学团队,并对获得相应荣誉的高职教学团队进行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相比之下,高职科研团队建设没有政策支持,没有能力和水平评比,更谈不上资金支持和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可以说,缺乏政策支持下的高职科研团队建设相比较教学团队建设一直是短腿,跛足前行。
(三)科研团队组建向心力不足,核心能力缺乏
科研团队组建向心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才,即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是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关键,他不仅要拥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还要勇于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具有比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及百折不挠的精神。显然,高职院校的教授、专家尚未满足这样的条件。第二个是经费。高职科研经费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职业技术创新性研发和企业产品的升级改造需要,囿于此,高职科研大多停留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高职想要通过横向兼并吸纳理想的资源或能力,并将拥有这种资源或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直接纳入本学校从而提升科研团队核心能力显然不可能。
(四)科研团队建设缺少有效管理,团队成员协作无序散漫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没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管理体制,更有甚者,简单地将教学团队当作科研团队来管理,将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当作科研成果来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满足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取得的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或优质专业建设上,忽略了引导、启发、协调、服务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更缺乏组织科研团队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和服务于社会创新发展研究;另一方面,教学团队负责人缺少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不懂如何调动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不懂如何协调引导教师解决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协调分配成员间的科研工作任务,导致团队成员科研自由散漫,合作不足,交流沟通不畅,无法高效地利用场地和设备协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更谈不上共同为企业开发新产品。
(五)科研团队建设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赏罚不足
高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监督与评价机制,更缺少清晰明了的团队责权制度和团队成员的约束和激励办法,通常简单地将课题中期检查和终期结题评审当作对团队的科研监督与评价,将立项资助及配套资助经费和年终个人科研成果奖励当作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最终奖励,没有对科研团队及其领军人物进行特别奖励。由于缺乏激励,导致科研团队研发干劲不足,带头人带队动力不足。此外,高职院校也尚未建立起对科研团队科研工作的责罚措施,高职科研经常出现课题立项后迟迟未能结项的情况,影响了高职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的路径探讨
要提升高职科研竞争力,彰显高职科研的社会服务水平,需要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通过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形成的专业优势和实训设备与条件优势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优势人才,创新建设科研团队,促使其发挥最大功能。
(一)提高科研团队建设创新意识,创建特色科研团队
观念是先导,只有自上而下建立起“1+1>2”的团队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当前科研工作单打独斗的格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团队理念,即首先从高层抓起,学校领导要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在决策上对科研团队的建设给予人、才、物的支持;其次,科研管理部门要有科研团队建设引导意识,为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搭建平台,为人才的集聚牵线搭桥,加强团队培育和宣传教育,努力消除教师科研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最后,教师要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意识,自觉要求建立科研团队,融入科研团队,为科研团队的共同科研愿望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所具有的专业特色,从学校特色科研立项着手,逐步向外扩张,承接校外行业企业科研项目,在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会集聚社会人才加入科研团队,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科研团队。
(二)加强平台政策支持力度,建设科研团队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决定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强有力的核心能力才能积聚人才,搞好管理,推动团队的发展。因此,需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高职科研团队核心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需要搭建平台,为高职科研团队建设铺平道路。在政策制定上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加强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上级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普通高校吸收高职科研人才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立项项目研究,通过实实在在地参与科研来提高高职领军人才的科研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二是政策倾斜鼓励高职横向联合行业企业创建创新工作室,并依托创新工作室组建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三是出台政策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开展科研团队建设,特别鼓励高职院校以压担子方式内部培养科研团队核心人才,同时支持高职院校以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兼并融合科研院所、普通高校科技人才来加强高职科研团队核心能力的建设。通过系列政策倾斜,多形式、多途径狠抓核心能力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较强的科研核心向心力,必将促进高职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提高高职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团队疏导,优化组合科研团队
要改变高职科研团队的无序和散漫状态,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建设疏导,变无意识的课题集结人员自由组合团队为有意识地优化培育和建设科研团队。有意识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出台专门文件组织申报建设高职科研创新团队,给科研团队一个正式的“名分”;二是注意学术梯队的建设,明文规定科研团队必须老中青结合并以老带新,而所谓的“老”是指学术资格而非年龄;三是建立科研团队之初就让各团队明确目标、方向和任务,引导团队成员将个人的学术目标与团队的集体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创造最大效益,取得最大的成效;四是做好团队建设的引导、协调、沟通、服务等工作。
(四)深化科研团队评价与监督,引导科研团队良性发展
建设科研团队的目的就是发挥其最大效益,而科研团队效益的取得,需要通过绩效来体现,团队的绩效如何,更需要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对高职科研团队的绩效考评,需要全方位进行,既要检查、考核、评价团队成员个人绩效,也要检查、考核、评价整个团队绩效;既要有软指标,也要有硬指标。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所属该研究和服务的领域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指标。要将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可以将同行认可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纳入考评体系。考评力求科学、公平、公正、有效。
(五)建立健全团队科研奖惩制度,促进高职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奖惩制度建立与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动态奖惩,在组织申报建立科研团队之初就明确奖惩办法,并给予立项启动经费支持,中期检查合格的给予持续经费支持,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不合格的予以取消,并追回资助经费;二是奖惩对象分团队、成员个人和团队带头人三类,每年对照各自指标检查,对考评指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同时给予课题优先立项和现金物质奖励;三是对业绩突出科研团队、成员个人和团队带头人进行典型宣传,通过学校网页、各种新闻媒介加以宣传,授予他们应得的荣誉,同时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团队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华林,李权.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2]杜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
[3]李婉,谭金明,朱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4]孙继英.基于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0(1).
一、前言
“社团”是指按一定社会关系而组成的集体。“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则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团体。随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它结合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同时,专业技能型社团密切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并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地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如火如荼,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其形式主要可分为公益实践类、文娱体育类、网络信息类、就业创业类及专业技能类等类型。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中了解到各社团的相关情况,都普遍存在定位偏向、机制不全、底蕴不足等缺陷。在专业社团建设的调查中,我们曾在一所学校遇到一个有400多个成员的建筑专业社团,成员是该校专业社团人数最多的,但也是最复杂的,只要是建筑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或是园林工程技术,都融合在一个专业社团里,从而导致社团专业化定位不准,专业指导老师单一,社团专业化活动开展较难实现专业深入化,只能体现建筑系各专业基础知识的统一。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型社团作为一类新兴的社团,它的健康发展需根据专业特点明确参团人员、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三、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生社团,引导其正确、健康的发展是社团指导老师的责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系专业社团指导老师针对收集到的专业社团建设问卷调查资料和开座谈会得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把原有的数控模具专业社团进行了大的整改。
1.明确专业社团的定位方向及参团人员
数控模具专业社团本为一个社团,为了社团的定位准确和正常发展,将其一分为二成立了模具设计与成型专业社团和数控加工专业社团。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偏重点是社团定位的主要依据。参团人员主要限本专业的学生,需自愿加入,不带强制性。这样一来,社团变小了,收入降低了,但专业化活动开展多了,专业性深度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大了,就一个学期下来,同一个班级里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成绩比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的成绩均有提高,尤其是在考取专业核心证书时,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及零件加工质量均高于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如图1所示。
2.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一个合格的专业技能型社团必须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应当是由社团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组的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当前社团发展需要的奖惩机制。社团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等。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应针对社团负责人和普通成员在参与社团决策和锻炼中存在的差异,在社团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监督在社团管理中的力度。同时,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团干部在社团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社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必须专业化,是上过4门5个学期以上本专业课程的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具有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在校教师,或来自本行业企业中的既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师傅”。同时学校还应制定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奖励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尽心尽力地指导社团,服务社团。
改革以后,数控社团150个学生安排了5位指导老师,3名副教授,2名讲师,每学期第一周周三前都向教研室及系以上分管领导递交学期活动详细安排表,每一周都有一次相关的活动安排,参与指导老师不少于2人。每学期都安排一次以上专业性强的社团内比赛。
3.完善社团经费管理、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充裕的社团经费是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而达到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保障条件,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社团经费内容调查总结如下:
(1)经费来源。其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
数控专业社团上期的会费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收入外,还主动与校内实习基地鑫洋汽配加工车间合作,承接零件的加工。这样,专业社团的学生得到了专业实操能力的锻炼,也增加了社团和学生自身的收入,推动了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为学生就业作好铺垫。
(2)社团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使用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
专业学生社团对活动经费的使用作较大的调整。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活动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其活动地点要求专业性强,如,数控社团的成员主要活动地点是教室、数控实习基地、校企实习工厂。为了节约经费,系领导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实习场地的建设,社团指导老师及学生参与维护,实习场地免费让学生实习、参观。实习专用工具不要求学生购买,采用学校出面向实习中心借用的形式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现状
1.1大学生团支部工作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不强
优秀的共青团支部队伍能够有效地开展团组织工作,在团员青年中顺利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培养、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的健康成长。团支部工作能力总体来说相对较强,但仍有少数团支部缺乏工作和管理能力,缺乏服务意识,表现出傲慢的情绪,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培养团干部服务学生的理念和意识必须引起高校团组织的重视。
1.2共青团组织影响力不足
从目前对部分高职院校团组织的摸底情况来看,部分共青团组织存在职能发挥以及影响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关注,另一方面足以说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在大学生特别是“老生”群体中的普遍影响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严峻形势。
2 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创新方法
2.1广扩舞台,以创新思维拓展培养模式
社会工作岗位是学生干部奉献的平台,更是他们成长的园地。为学生干部搭设新的工作舞台,也是服务团员成长成才、实现目标的工作需要。设立新的学生干部岗位,例如设立学生副书记职位,在共青团委员会及其常委会中也设立学生委员。根据工作需要,团支部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部和联系团代表、学生代表,构建学生思想动态分析平台的团学代表工作委员会等一些新的学生组织。
为促进团委管理下各大学生组织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团支部指导建立了学生组织主席联席会议制度。会议由各学生组织主席(部长)参加,校团委教师列席会议。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展开深入讨论,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协同工作的目的。团支部还支持学生开展校外活动,为广大学生干部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2.2加强共青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和服务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压力方面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高职院校共青团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一是要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分类指导,要根据文理不同学科的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和能力给予相应的帮扶;二是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指导与服务;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在校或毕业学生创业,特别是对创业的在校学生要给予信息的帮助和政策的扶持,如通过全国“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宣传组织,激发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让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目标达到内在的高度统一,鼓励人性化成才以及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高职共青团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思想引领功能的重要渠道。此外,针对大一新生,应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职业期望,避免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的极端倾向,尤其要重点关注因特殊困难仍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其分析原因,全力推荐。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3创新“l+x”模式,拓展服务职能
为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团员青年,努力满足青年发展需求,共青团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团支部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团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能,创新地提出“l+x”,的团建工作新模式,力求实现“团的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团的活动和工作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所谓“l+x”的团建工作新模式,一方面坚持共青团组织这一个核心不变,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创新和完善共青团的各项组织机构和职能,在团的组织结构上实现“l+x”的工作创新。如由团支部直接指导团务工作的开展,并由团支部提供专项经费的支持,创新了团组织结构,做到了团组织的多层覆盖,团的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另一方面紧紧围绕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这一根本任务不变,适应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努力拓展共青团团组织的各项服务职能,在团的服务职能上实现“1+X”的工作创新,成立了团员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在传统的组织、宣传和文艺科技活动的基础上,将创业就业、志愿工作、权益维护等服务职能直接引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