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5 16:1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据库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3
SQL Server2005和是很多IT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可以使用编写应用程序的前端部分。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
从高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语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就成了该门课课程教学的关键。笔者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阐述了全面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和表创建及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一个完整应用系统开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继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
一、教学总体设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教学设计中,首先应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能力。教学任务围绕学生应达到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完成一个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然后通过的教学学生完成前台管理开发。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边学边做、层层递进、举一反三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法。而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最终项目是实现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设计。其功能实现包括相应信息的编辑、各种查询和排序和系统维护。功能菜单如下: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实例
对于数据库,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与对象创建、数据库数据管理及应用、数据库数据维护、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建立教学实例以及对应的子项目,将实例融入分解成几个子项目(见表1)。建立项目与任务学习的对应关系(见表2)。
对于,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过程设计、窗体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包含的常用类有:Connection类、Command类、Data Reader类、Data Adapter类和Data Set类,实现对数据库访问连接的步骤。在其中讲解项目的创建、类的添加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二)课堂教学
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避免整个课堂大满贯,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实训,其中,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2。上课前,分析本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哪些任务知识点需要老师边讲解边现场编程。
课堂上的讲授不断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一切可能的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讲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由问题带出任务,如要建立学生信息表,先与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如学号、姓名以及相应的数据类型的意义和如何定义,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习数据库时候,学生有的还不是很明白这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先给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然后再讲解通过创建界面,使用连接数据库,让学生明白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另外,应优化教学内容,淡化语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必要侧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详细讲解,把实例项目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在实例代码窗口中渗透语法和句法,将知识通过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不至于感觉杂乱、抽象、无整体逻辑,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去掌握语法规则,不但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法,还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训项目任务
SQL Server2005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且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热情较高,项目任务布置时,应该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完成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分析归纳使用到的知识点,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复习。每一个实训项目按照课堂的实例步步深入,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该项目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在教师课堂演示实例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内的实训任务环节,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存在的问题。教师这时就要在课堂进行巡回观察指导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分析解决,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解决的新思路、新的方法给予奖励,并请学生演示,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软件编程思维。
(四)总结与考核
总结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总结评价与终结总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总结评价占50%,终结性总结评价占50%。每个子项目的完成都进行一次总结和讲评,对项目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总结会上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从中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实训任务完成,根据其学习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给学生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学习完成所有知识后,安排学生2周到3周时间完成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内容与本学期的实训任务相似。最后,学生应该提供《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及作品,总结报告包括: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得出的经验和体会。
三、教材选择
教材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材体系结构。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教材应把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是在项目中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
四、拓展设计
除了学习,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掌握目前较常用其他的前台开发工具,如 或者JSP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实现远程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效果与总结
教学中学生参与到项目实现,以学生较容易的内容进入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教学法不是单一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善于总结,让学生不把学习为一种负担,这样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Server2005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8(7)
[2]顾益民,高峰.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8(11)
[3]尧有平,韦抒,李士丹.课程整全与综合教学法相结合的实践[J].广西教育,2008(3C)
[4]廖继红.项目任务教学法在SQL Server2005课程教学设计[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atabase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Post Ability
——The C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Commercial Network Direction)
LU Gui-rong1,WANG Hao-xue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38
On the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LIN Qin-Hua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ical College, 628017)
【Abstract】Course construction proposition 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ere elaborated: Summary of the cours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followed b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ourses offered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hospital from,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nd support. Final summary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how to build.
【Key words】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System
1 《数据库应用》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从大量的用人单位招聘软件开发人员、信息处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岗位信息来看,数据库应用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并且要求熟练,特别是微软在中国占用相当大的市场,其SQL Server更是企业用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数据库应用》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其相近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该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在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为PHP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项目开发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系统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数据库软件(ORACLE等)快速学习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我院《数据库应用》开设情况
我院的前身是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当时主要开设DOS平台下的数据库应用,包括有DBASE、FOXBASE、FOXPRO等。从2000年开始,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各专业开设Windows平台下的数据库,有Visual FoxPro、Access等。2004年升高后,在第一届软件专业班开设了《SQL SERVER 2000应用》课程。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始对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立SQL SERVER 和Orcale为数据库主流教学。
2.1 课程主要内容
当前,我院开设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总共64学时,4个学分。依据《数据库应用》课程标准,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分解为7大能力,每个能力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
2.2 教学保障
2.2.1 教学资源
该课程所需要的实训设备主要是机房和网络,而我院大部分的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还有个基础实训中心,其包括6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48~55台微机不等),因此实训的条件已经达到要求。而且学院各部门的数据处理特别是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训环境。
2.2.2 师资队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在我院,该课程归属于软件教研室。软件教研室共有12名教师(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1人),其中更有10人均为双师。同时,为了提高师资水平,我院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学习班,让老师和校外及企业专家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 课程建设
提高《数据库应用》课程建设质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课程总体教学质量。即:教学保障需要提高;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3.1 提高教学保障条件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保障,课程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保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必备硬件条件。当前,我院的公共机房安装有SQL SERVER 2005,且能够实现广播教学,基本教学条件是具备的。但公共机房不开放,学生课后无法练习。因此,最好能够建立数据库专门实训室,且实现开放。
(2)软件条件。2008年,我院对《数据库应用》课程进行改革,建设了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中,包括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实战项目等,资料已经比较齐全。但课程教学录像等还未上网,因此该课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
(3)师资队伍。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让教师到软件公司锻炼后,再来上该门课程,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考核。考核不是目的,但却是必须、有效的手段。谁上课、谁出题的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公平,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考分离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采用的是建立题库,期末考核时学生进入系统,随机抽题。但题库中的题量有点偏少,特别是项目部分。因此,还需要加强题库建设。
3.2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欠缺。要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总结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了学院提供的丰富的硬件、软件条件,有了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出各自自觉性,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水平,达到学院、学生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5-03
作者简介:邹珺(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ET软件开发。
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NET课程,各院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学期、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涵盖了C#程序设计基础、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NET作为一个跨语言的平台,已成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常用工具。软件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是软件相关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较大比例的学时。因此,.NET课程实训教学可采用“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级程序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实训教学的依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其职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方法,它是教和学互动的模式。 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等方面的能力,针对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创新和道德意识以及创业能力[2]。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编码熟练的前提下开发项目案例的能力,因此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重要。对于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5方面:
①该实训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项目案例说明,并与实践相结合;
②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实际的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③学生有机会独立进行项目案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④有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案例成果展示;
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3]。
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个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课程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以《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为例,说明“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4.1课程定位
《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C#实现.NET命令行程序、运用C#/WinForms实现.NET 窗口程序、运用 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C#程序设计基础、SQL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软件设计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4.3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1)以“.NET”为载体,依据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将IT企业中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涵盖等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意识和基本控制技能。
(2)教学过程中,模拟完成企业“项目案例”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将实训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从项目案例中掌握使用窗体控件连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以及DataGridView显示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能将实训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4项目案例的确立
项目案例的确立非常重要,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在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策略上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课程选择“考试管理系统”项目作为整个实训教学的项目案例,将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将《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的各个模块中。该项目容易理解、规模适中,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4.5项目案例的开发
(1)实训环境:计算机实训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并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软件。
(2)学生分组:一般一个班级大约40人左右,3~5人分为一组。学生首先自由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并选择一个沟通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
(3)实训教学设计:①每个项目组成员依据个人特长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界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管理、文档撰写,这样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项目整体效果等内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如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知识;③严格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个阶段、每个项目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文档化,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④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团队意识,学生之间要协作,要善于沟通、表达和配合。 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任务,项目组必须上交每个阶段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文档、验收报告、软件使用说明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每个阶段召开评审会议,检查技术上是否符合约定的规范,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项目经理全程监督和协助;⑤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要提交实训报告及软件,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项目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4]。
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学生在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索钻研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职业、创新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主要包括方法总结和技术总结。方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解决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术总结中,“一题多解”是比较好的环节,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给学生进行阐述,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此,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战项目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技术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5]。
目前编程语言种类很多,掌握一种语言编写程序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写程序就很容易上手。学生都是从编程零基础开始,对于从未编程写代码总会缺乏自信,只有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后才会比较有信心。
综上所述“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起着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最终让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和团队精神等素质。作为教师,要对“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丽波,朱迅.项目教学法与项目化实训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2]马海峰,李军华.高职“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姜万昌,郭健.基于项目的.NET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1(11).
[4]陆琳琳,王雅轩企业实训项目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6).
[5]谭晓兰.高职院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与确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