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范文

时间:2022-11-30 15:43: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无线电通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无线电通信

篇1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过滤了中间的传输线路,无线电接入方式越来越成为趋势,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征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空间灵活简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

2、设备高度集成,携带方便。科技的进步,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

3、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大气环境变化干扰影响。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也突出暴露,目前全球化经济竞争激烈,对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创新改革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创新

本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三十年尤为突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在不断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主要总结为:

1、数字通信的应用。数字通信是一种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数字通信可以传输电报、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音和图像等模拟信号。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2、信息通信网络宽带泛在化。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自主创新,将宽带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及RFID/NID/UWB等WPAN/WBAN技术有机集成融合于一体,有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个体化/宽带泛在/普适无缝连接的NGBWMC网络。

3、创新接入网络的样式。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4、电路交换网络的演变。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篇2

1无线电测向概述

1.1无线电测向系统的组成

无线电测向设备分为多种种类,其组成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测向系统中,无线电测向设备的组成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1.1测向天线体系它的主要部分是旋转搜索的测向天线,它可以定向接受信号,并进行定位,传输到网络的接受终端。1.1.2输入匹配网络其主要包括变量器、传输线、接力放大器等元件。这个部分是为了式接收到的来波方位信息不失真,保证输入信号的准确性。1.1.3接收机接收机可以对信号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实现对含有方位信息的信号进行处理。1.1.4终端示向设备主要是为了提取信息,并显示出目标电台的准确方位。

1.2无线电测向方法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测向主要是为了对无线电波辐射源的方向进行测量。在具体的测向过程中,天线体系的天线元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因此,可以将电波辐射场中的天线元接收到电场强度看做是等值,只是存在相位上的差别。因此,在测向的过程中,方位信息就被包含各个相位中。在不同的天线体系上,会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动势力。因此,可以对目标电台方位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

2影响无线电通信测向的因素

在无线电通信测向的过程中,测向的精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并由多种因素共同形成。通常来说,当传输的介质不均匀、多径波相干、设备的精准度比较低时,就容易对测向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一定的误差。

2.1传输介质不均匀

无线电传播具有直线的特征,它要求传输的介质要均匀,但是,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地波在各种不同的地表交界时会产生“海岸效应”。所以,传播的介质很难一直保持均匀状态,因此,当电离层发生反射时,会发生偏移,或者被阻挡,从而影响了无线电传播的方向。随着时间的退役,由于传播介质导致的偏移会较小,但是仍然存在。因此,在对无线电通信进行测向时,要控制好传输的介质。

2.2多径波相干

在无线电传输的过程中,会发生多径波的现象,或者在测试点的周围发现了二次辐射体,通过两者之间的较差,从而导致电场之间的相互干扰,使空间的分布发生了偏离,进而导致无线电通信测向发生较大的偏差,影响了测向的精准度,导致出现误差。

2.3测向设备精确度低

无线电通信测向设备的精准度影响着无线电通信测向的精确度。当设备的精度较低时,在测向的过程中,难以保证侧向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测向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4噪声干扰

在无线电通信测向中,作业任务是对低场强信号进行测向,因此,若出现同波或者噪声,都会影响测向的精准度。在测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背景噪声等,从而对无线电通信测向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结果发生一定的偏差。

3常见的无线电通信测向误差

3.1环境误差

在无线电通信测向的过程中,系统会接受到辐射源辐射的无线电信号,但是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比如,周边存在森林、铁塔、高压电线等,都会干扰无线电的传输方向,从而使其偏离传输的路径,影响测向的精准度,导致偏差的发生。

3.2系统误差

当在无线电通信测向的过程中,要先对场地进行固定,然后对某个方向的信号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生由于二次辐射体导致的方位误差,则这种情况就属于系统误差。同时,在系统误差中,设备误差就属于其中一种,若测向设备不精准,则测向的结果则不具有可靠性。和其他的误差相比,设备误差对测向结果具有更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测向设备误差和测试系统的选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充分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并优化选型,尽量减少由于设备误差造成的系统误差,影响测向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天线半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误差。天线半径引发的误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来波的方向等。

3.3人为误差

在对无线电通信测向时,除了会受到环境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中可以包括:测向人员的技术水平、测向的方法等,若不能很好的运用这些方法,则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误差。

4减小测向误差的方法

4.1选择合理的测向设备并注重维护

要选择合理的测向设备,首先要选择孔径较大的天线阵,而且还有具备专业的接收机,若有条件的化,可以选择相关干涉仪测向机,其技术比较成熟,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可以更好地减小误差。空间谱测向机可以实现对多波的测向,其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强。当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因此,要加强对测向设备的维护,尤其是在执行任务时,要事先检测几个重要的信号,保证其示向度的准确性,并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才能开始工作。

4.2选择合理的测向时间

在进行无线电测向之前,要选择合适的测向时间,防止出现较多的干扰因素,也避免当在进行信号的调试时进行测定。因为,内部干扰也会对无线电测向的精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测向的结果。

4.3提高测向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测向工作中,测向人员是其中重要的操作人员,经常会发生由于测向人员个人的失误而发生的误差,因此,测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测向之前,要了解测向地区的地形情况,并且在经过多次测量后,获得准确的位置。在测向的过程中,频率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测向设备的示向度的变化,尤其当进行移动时,若只依赖设备的提示难以找到精准的位置,影响测向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测向人员根据环境的影响,将不可信或者无效的信号进行排除,减少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并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5结语

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了多种无线电通信测向的理论和及时,而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测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应用的范围了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应用到城市无线电管理的研究领域中,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俊杰.机载无线电测向布阵选择与误差源分析[J].通信对抗,2011(02):16-18+30.

篇3

近年来,各类电子设备早已“烂大街”,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无线电通信的干扰问题,由于无线电系统所身处的电磁传播的环境错综复杂,干扰其传播的因素牵扯甚广,其中有人为干扰、环境干扰等等,人为干扰中更是存在“敌意干扰”,这主要存在于军事领域,破坏对方的传播信号。怎样才能做到尽可能的降低干扰的强度,这一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减轻无线电通信的干扰,促进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刻不容缓。

1无线电通信干扰概述

1.1无线电通信的定义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自由传播的电磁波信号交换信息的一种形式。将需要传输的声音、文字、数据、图像、视频等电信号的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经空间、底面传至对方的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不受通信的距离所限制,保密性能差,容易形成无线电通信干扰。1.2无线通信干扰的概述无线电通信干扰是指:非正常的无线电波对合法的、有用的电波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接收方受到的信号的质量不佳,严重的会使传播的信号发生误差、破损甚至是丢失。是想所有的无线电波都处于“干扰状态”,那么火车将调度困难,广播电视将不能正常播放,发射的卫星也将失去联系等等,这将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陷入混沌,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1.3无线电通信干扰的产生原因

1.3.1设备原因一般的来说,无线电通信有着特定的频率,但是如果一个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无线电的通信工具,在一定的距离及发射频率的作用下,将会产生互调干扰,因此,在无线电的设备架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无线电设备的使用。1.3.2人为原因目前,一些无线电设备的营销者,往往会在乡村地区随意的使用卫星电视的干扰设备,进而达到增加本企业收益的目的。但是随意的放置卫星电视干扰器将会使得无线电的通信干扰增加。

2干扰分类

2.1邻道干扰

所谓的邻道干扰是指,相邻的波道或者临近的波道之间相互干扰。

2.2互调干扰

所谓的互调干扰是指,由几个不同的频率的射频信号在发射机端在非线性的作用之下,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

2.3同频干扰

所谓的同频干扰是指,在相邻的基站或者临近的基站的区域范围里,接收信号位置的场强等于各个基站的信号场强的总和。

2.4杂乱干扰

所谓的杂乱干扰是指,由于信号发射机的倍频的滤波性能不是十分的强悍,使得一些谐波分量在信号的发射机的输出端输出,进而形成杂乱干扰。

3应对无线电通信干扰的措施

3.1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

3.1.1FHSS技术FHSS技术采用载波频率,依据香农公式:C=Blog2(1+S/N)其中:C为最大传输速率;B为码元速率;S/N为信噪比;由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想使传输速率保持不变,信噪比降低,那么就需要将码元速率增大。3.1.2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在无线通信中,在数字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设定无线通信的信号的方向,从而达到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目的。3.1.3多入多出技术多入多出技术是在,无线电的发射端设置多个发射信号,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叠加处理,进而叠加成一个完整的通信信号。依据公式:C=[min(N,M)]Blog2(ρ/2)其中:M为接收天线数目;N为发射天线数目;B为码元速率;ρ为接受信噪比;由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带宽与功率保持不变,将发射天线数目与接收天线数目适当的增大,就能将系统的容量增大,进而实现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目的。3.1.4混合干扰技术在实际的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干扰通信信号的因素太多太多,这就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并行使用,来达到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目的。然而,在采用混合抗干扰技术的时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维护的难度。

3.2合理建设无线电台

无线电台在建设的时候,设备安装要合理安排天线的位置,确保天线的间距达标,防止内部串扰。3.3合理选择无线电设备的安装距离经研究分析的出:在无线电设备1.8m的范围之内,禁止使用任何的对讲设备,保证TDC操作站大于3.3m,APM站要大于1.5m,并且要在无线电设备的影响范围的外侧设置警示性的标语。

3.4查找无线电通信干扰的源头

(1)从干扰信号的特征中寻找干扰信号的源头。想要弄清楚干扰信号是从哪里发出的,必须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大量的手机干扰信号,之后观察这些信号的特点,采用特定的技术工具,测量干扰信号的各类参数(包括:信号的频率,信号的幅度,信号的带宽,信号的调制方式以及信号的工作时间等。),并对信号的内容进行收听,为寻找信号的干扰源头的位置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而判断干扰信号的类型、用途等大致的源头所在。(2)从天线的类型中,判断信号的传播途径。一般的,较大功率的辐射站天线会选择建在较高的位置,进而实现其大面积覆盖的目的。因此,在查找干扰源头的时候,可寻找信号的所属业务的发射天线来进行快速查找。(3)单车定位、逼近查找相结合。单车定位、逼近查找是采用检测车对干扰信号的查找的两种方式。距离远,采用单车定位,进入到搜素的小区域之后,在进行逼近查找,进而寻得干扰源头所在。

4结语

采用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在电磁信号的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的干扰信号的干扰,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逐渐发展进步,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进步、发展提升,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也在进步。无线电通信凭借其本身的优越性,理应在通信领域逐渐强大,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其抗干扰性能,进而实现智能化无线通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无线电通信设备电弧接地或者流过高电阻时,其中一相不完全接地,这时没有接地的相电压不断升高,甚至高于相电压,接地故障相电压非常低,无法达到线电压,无线电通信设备电压继电器发生动作,三角开口位置的电压逐渐达到整定值,发生接地故障。

1.2其中一相接地

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一相接地,该相电压几乎为0,其他相电压不断升高,这时无线电通信设备三角位置电压互感器动作。

1.3熔断件熔断

无线电通信设备高压侧熔断件熔断或者其中一相断线,断线的故障相电压不为零,主要是由于其他两相电压和互感器线圈组成串联回路,电压值降低,并不是故障相的真实电压。

1.4铁磁谐振

无线电通信设备中包含很多感性、容性参数元器件,尤其是包含很多铁磁电感元件,而这些电感元件在参数不匹配的条件下会发生铁磁谐振,引发继电器动作。

2接地故障防护措施

2.1高频馈线接地防护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应在指定位置设置铁塔馈线,对同轴电缆敷设防潮、防腐蚀金属保护层,在机房入口位置、塔底和天线位置就近接地。如果同轴电缆和馈线长度超过50cm,应使用多股截面积大于10cm2的铜线在无线电通信铁塔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接地点。无线电通信铁塔走线架的末端和起始端都应接地,机房馈线入口位置的同轴电缆和馈线接地时,应全部接入接地汇集线,同时,在无线电通信馈线系统中设置避雷器。在设置通信天线时,铁塔和天线支撑杆应可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连接电阻为零。在铁塔内部安装馈线,每间隔一段距离,将铁塔和馈线使用铜丝固定起来。另外,在无线电馈线系统中射频电缆接口位置、收发通信装置和馈线入口位置安装浪涌保护器。无线电馈线系统中的每根馈线都应设置合适的浪涌保护器,使用多股绝缘铜导线与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相连,然后接入户外的接地汇集线。

2.2无线电通信铁塔接地防护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环境设置相对比较复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地网无法构成封闭式环形地网,必须灵活采用地网组成方式,按照“泄流畅通、地网可靠、连线坚固”的设计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全面考虑通信电缆、配电柜、变压器、天线、铁塔、机房等,根据等电位、均压的原理,将防雷地、保护地和工作地构成联合接地网,从接地网或接地汇集线中分别引入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各种接地线,扩大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地网范围,提高系统的防雷能力。首先,机房地网和铁塔地网应设置在同一工作区域内,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5m,在地下采用两根以上的热镀锌扁铜线将无线电机房外接地体和铁塔地网连接在一起,将垂直接地体设置在热镀锌扁铜线的合适位置,接地体之间的间隔应大于垂直接地体长度,从而便于充分泄放雷电流。其次,在设计无线电通信系统铁接地网时,应严格把关热镀锌扁铜,尽量选用4mm×40mm规格的铜线,焊接与连通铁塔地基中的金属构件,并且铁塔地网尺寸应大于4m×4m。当机房地网边缘与铁塔地网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将机房地网与铁塔地网分开设置,两者各自独立。最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线电通信系统还应设置辅助地网,如果无线电铁塔地网接地电阻不符合性能要求,应尽量增大辅助地网面积,在无线电铁塔地网周围增加环形接地设备,由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环形接地设备。在统一水平面上设置地网和水平接地体,地网和环形接地设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在无线电铁塔地基位置设计辐射式接地体,结合无线电铁塔周围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选择形状合适的环形接地设备。

2.3机房防雷

对于无线电通信机房防雷,应仔细检查机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和防雷装置,测试空调机的金属外壳、金属门窗、内走线架、供电设备机架、无线电通信设备机架、PE线、馈线金属外护层等是否连接等电位,测量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接地电阻值,绘制无线电机房防雷平面图。

2.4天线防雷

在无线电通信铁塔上设置避雷针,用热镀锌扁铜沿着最短路径将雷电流接入无线电通信接地网,保证铁塔上的天线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以免遭到雷击,并使无线电通信天线多点接地。在天线和塔顶连接位置将馈线接地,进入机房之前,地网和馈线就近接地。在无线电机房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馈线连接接地。在接口位置安装避雷设备,机房和无线电铁塔之间架设钢绞线或金属过桥,用钢绞线和金属过桥支撑电缆和铁塔相互连通,然后经过最短路径,使接地网和最短路径相连接,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过馈线进入无线电通信机房的雷电流,并且带屏蔽层的灯塔电源应多点接地,在无线电通信机房入口位置设置避雷器,将零线接地。同时,做好外走线架、同轴电缆馈线和天线杆的等电位连接,避免发生高压反击,降低电位差。

篇5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目前随着无线接入技术引进到无通讯技术领域中,成为了最为快速的、无需任何媒介传载的、或者是全入网进行传播来替代,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降本增效,形式灵活、破除传输距离局限。优点众多,尤其体现在传输和通讯两个方面。

1.1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随着国家发展,国际之间经济贸易的往来越加增多,不受时空局限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但跨越地域,而且走出国门,通讯与网络联手,将通讯技术推向了更高的台阶。很多时候人们不能预先知道通讯技术在运用中的用户容量需要和时间空间、地点,无线通讯技术恰好基于此需求之上,能够通过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手段,保证通讯的综合高效能力,使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更高效,避免语音、图形图像及数据信息等资源传输质量不高,无线电通讯技术运用到国际经历和军事政治领域中,确保经济利益,打开国门,从区域国界和时间空间上,从网络连接和技术手段上都踏上了更高的台阶。

1.2 无线通讯的可用性和机动性

无线通讯设备小,通过数字信号传播信息,具备多种功能以及系统容量的扩大,通过人性化和智能化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备了可用性及高度机动性,特别是在构建军事领域的通信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1.3 无线通讯可靠性增强

相比较有线通讯而言,无线通讯具备抗台风,抗洪水,抗地震等恶略环境下,依然保持强大信号和抵御其他干扰因素,确保通讯畅通无阻,这也是无线通讯可靠的方面和他最具优势的特点。

2 无线通信方法创新

在当今时代,无线通讯正处于转型时期,最近十几年尤其活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IP技术不断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将会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须,所以,无线通讯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寻找开拓的方法进行创新。目前,无线通讯还不是完善状态,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数字通讯技术的大力采用

通过增强信号稳定,利用系统频谱来避免干扰信号的接收,扩大系统容量,提供图形图像和通话等多种服务方式,保障用户私密安全等。

2.2 推广宽带化发展的通信技术

网络的发展和光线传输推进都是信息宽带化促进的作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开展,无线通讯技术接入宽带,保证信号源稳定非常重要。

2.3 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2.4 拓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尤其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满足了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

2.5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2.6 使用Blue tooth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 tooth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一旦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即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2.7 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世人瞩目,但它仅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推广到市场,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来说将是一大跨步的改革创新。

2.8 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3 结语

回顾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传输路线、传输距离、通信灵活性、信号稳定性、保密性等方面的需求将愈来愈突出。通信方法新技术的拓新将有愈来愈广阔的活动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鉴于市场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面对我国13.4亿人口的通信需求,无线电通信技术普及率低的问题,面对我国12亿人口,网络规模和容量方面就变得苍白无力了。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激烈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企业积极拓新新的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营业水平,为市场提供丰更加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健,高少华.可穿戴电子产品前景可期[N].中国质量报,2013.11.01.

篇6

引言

电磁屏蔽技术是现代无线电通信产业的一个重要结晶,通过该项技术能大大增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进而可提升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终会大大提升信号的传输与播出质量,对现代无线电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若想提升整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减少机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应重视对电磁屏蔽技术的严格规范,严格约束技术参数与标准,借助该项技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排除,以增强整个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

1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概述

对于无线电通信设备而言,选择电磁屏蔽技术,主要是能对干道信号予以排除,以避免发生无线电箱对人体安全的威胁[1]。所谓的电磁屏蔽就是利用金属材质的壳或板等屏蔽主体来把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环境与范围之内。使用电磁屏蔽技术时,所选用的屏蔽性材料有很强的导电性,能及时吸收或反射电磁波,以避免设备被电磁波干扰,能抑制电磁辐射,进而将安全风险予以排除。通常情况下,屏蔽主要表现为电屏蔽、磁屏蔽与电磁屏蔽三种[2]。在电磁屏蔽之中,都是导体设计在干扰源与敏感设备间,且对导体结构进行接地处理,以此来对干扰源所引出的电力线予以阻挡,让电力线在导体结构上处于静止的状态,进而达到保护敏感设备的目的。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对干扰源予以抑制时,应使用高磁导率性材料,借助此材料的地词组特性来实现磁分路的效果,进而达到引导磁场的效果,能让磁场借助屏蔽主体来向前进行传播,进而会让屏蔽主体内部的磁场逐渐减弱,最终达到维护与保护设备的效果。在部分高频电磁场环境中,电磁场具有高度的辐射性,容易发生远场干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远场环境中的磁场与电场给予高度关注,为应对此项问题,必须强化对电磁屏蔽技术的合理性应用。以电磁波为介质,将信号传输到不同阻抗的表面而产生反射,在良性电导体中使用电磁波时,信号传输时会发生严重的衰减问题[3],进而可借助屏蔽主体来将电磁波中的能量予以吸收掉,能大大降低屏蔽主体内的电磁能量值,以实现屏蔽的目的。

2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

2.1电磁场屏蔽

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电磁屏蔽主要是借助屏蔽主体来将电磁场予以屏蔽,要求电磁场不可在指定范围内进行传播。运用电磁场进行屏蔽时,主要的方法如下:其一,吸收法。电磁在通过屏蔽主体时,不是全部电磁能量都能被屏蔽,剩余的能量会顺着屏蔽主体表面渗透到屏蔽主体之中,受到屏蔽材料的影响,致使能量不断衰减,也就是说部分电磁能量被吸收,仅仅能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其二,反射法。在特定条件下,电磁屏蔽主体的原材料以金属为主,金属元素与空间之间的交界面阻抗有非连续性的特质,电磁波在通过屏蔽主体的表面之时,电磁入射波会受到不可连续性的阻抗来反射,进而实现屏蔽目的。其三,反射与吸收共同作用。电磁能量在通过屏蔽主体时,部分元素会被屏蔽主体所吸收,另一部分会被严重反射,进而会使得电磁力逐渐衰减,最终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

2.2磁场屏蔽

一般来讲,磁场屏蔽对象主要表现为直流磁场与低频磁场。相较于电磁场屏蔽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效能偏低,运用磁场屏蔽技术时,需要使用屏蔽主体材料的高导性与磁性等分路作用来达到好低磁阻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磁通在通过屏蔽主体时,会出现大幅度减退的情况。工作人员应注意设备与屏蔽主体间必须距离较近,运用此种方式才能适度削减磁通量[4]。此外,对屏蔽主体进行设计时,应重视孔道设计,孔道能让屏蔽主体磁阻特性变得更为强烈,这样会导致屏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场地与环境对屏蔽强度的影响很大,若想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对屏蔽主体质量的要求很高,工作者应使用双层磁屏蔽主体,是提升屏蔽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外部强磁场屏蔽上,工作人员必须对屏蔽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屏蔽外层应使用不易饱和材料;若在屏蔽主体内部进行屏蔽,则需使用饱和性强的高导磁性材料,若对内部强磁场予以屏蔽,建议使用次序倒换类的材料。

2.3电场屏蔽

电场屏蔽是将电场感应视为电容的耦合。屏蔽电场时,屏蔽体与被屏蔽体间需要保持较近的距离,此外,还要控制好屏蔽体的接地情况。在屏蔽体形态来看,工作者只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态。一般来讲,相较于开放性的屏蔽主体,全封闭性屏蔽主体的屏蔽效果更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若想达到全封闭实在是很难。与其他屏蔽技术相比,电场屏蔽技术在屏蔽主体厚度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的导体都可满足标准,但是在强度上,该种屏蔽技术对强度的要求更高,需要相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2.4严格规范屏蔽材料质量

若用作磁场屏蔽,屏蔽材料应以铁磁性材料为主,如铁、合金等,此类材料具有高导磁性,能吸收足量的磁场能量;若用作电场屏蔽,屏蔽主体的底板、机壳材料应使用良性导体,此种材料能对电磁能量实现反射;若磁场较强,屏蔽主体需要对电场、磁场等进行全面屏蔽,材料必须满足要求,严格规范接地手段、材料的厚度参数等。与此同时,工作者应禁止发生电气系统结构发生中断,以实现对底板、机壳的辐射泄漏问题予以掌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无线电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其在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用电磁屏蔽技术时,选择何种方式,技术员必须充分结合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屏蔽方法,若符合实际状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各项屏蔽需求,以提高屏蔽质量,对整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刚.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5):46-47.

[2]鸣.关于无线电设备电磁屏蔽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54.

篇7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53

0 引言

电磁屏蔽技术是现代无线电通信产业的一个重要结晶,通过该项技术能大大增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性,进而可提升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终会大大提升信号的传输与播出质量,对现代无线电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若想提升整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减少机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应重视对电磁屏蔽技术的严格规范,严格约束技术参数与标准,借助该项技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排除,以增强整个通信设备的运行效果。

1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概述

对于无线电通信设备而言,选择电磁屏蔽技术,主要是能对干道信号予以排除,以避免发生无线电箱对人体安全的威胁[1]。所谓的电磁屏蔽就是利用金属材质的壳或板等屏蔽主体来把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环境与范围之内。使用电磁屏蔽技术时,所选用的屏蔽性材料有很强的导电性,能及时吸收或反射电磁波,以避免设备被电磁波干扰,能抑制电磁辐射,进而将安全风险予以排除。通常情况下,屏蔽主要表现为电屏蔽、磁屏蔽与电磁屏蔽三种[2]。在电磁屏蔽之中,都是导体设计在干扰源与敏感设备间,且对导体结构进行接地处理,以此来对干扰源所引出的电力线予以阻挡,让电力线在导体结构上处于静止的状态,进而达到保护敏感设备的目的。使用电磁屏蔽技术对干扰源予以抑制时,应使用高磁导率性材料,借助此材料的地词组特性来实现磁分路的效果,进而达到引导磁场的效果,能让磁场借助屏蔽主体来向前进行传播,进而会让屏蔽主体内部的磁场逐渐减弱,最终达到维护与保护设备的效果。在部分高频电磁场环境中,电磁场具有高度的辐射性,容易发生远场干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远场环境中的磁场与电场给予高度关注,为应对此项问题,必须强化对电磁屏蔽技术的合理性应用。以电磁波为介质,将信号传输到不同阻抗的表面而产生反射,在良性电导体中使用电磁波时,信号传输时会发生严重的衰减问题[3],进而可借助屏蔽主体来将电磁波中的能量予以吸收掉,能大大降低屏蔽主体内的电磁能量值,以实现屏蔽的目的。

2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

2.1 电磁场屏蔽

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电磁屏蔽主要是借助屏蔽主体来将电磁场予以屏蔽,要求电磁场不可在指定范围内进行传播。运用电磁场进行屏蔽时,主要的方法如下:

其一,吸收法。电磁在通过屏蔽主体时,不是全部电磁能量都能被屏蔽,剩余的能量会顺着屏蔽主体表面渗透到屏蔽主体之中,受到屏蔽材料的影响,致使能量不断衰减,也就是说部分电磁能量被吸收,仅仅能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

其二,反射法。在特定条件下,电磁屏蔽主体的原材料以金属为主,金属元素与空间之间的交界面阻抗有非连续性的特质,电磁波在通过屏蔽主体的表面之时,电磁入射波会受到不可连续性的阻抗来反射,进而实现屏蔽目的。

其三,反射与吸收共同作用。电磁能量在通过屏蔽主体时,部分元素会被屏蔽主体所吸收,另一部分会被严重反射,进而会使得电磁力逐渐衰减,最终达到预期的屏蔽效果。

2.2 磁场屏蔽

一般来讲,磁场屏蔽对象主要表现为直流磁场与低频磁场。相较于电磁场屏蔽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效能偏低,运用磁场屏蔽技术时,需要使用屏蔽主体材料的高导性与磁性等分路作用来达到好低磁阻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磁通在通过屏蔽主体时,会出现大幅度减退的情况。工作人员应注意设备与屏蔽主体间必须距离较近,运用此种方式才能适度削减磁通量[4]。此外,对屏蔽主体进行设计时,应重视孔道设计,孔道能让屏蔽主体磁阻特性变得更为强烈,这样会导致屏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场地与环境对屏蔽强度的影响很大,若想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对屏蔽主体质量的要求很高,工作者应使用双层磁屏蔽主体,是提升屏蔽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外部强磁场屏蔽上,工作人员必须对屏蔽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屏蔽外层应使用不易饱和材料;若在屏蔽主体内部进行屏蔽,则需使用饱和性强的高导磁性材料,若对内部强磁场予以屏蔽,建议使用次序倒换类的材料。

2.3 电场屏蔽

电场屏蔽是将电场感应视为电容的耦合。屏蔽电场时,屏蔽体与被屏蔽体间需要保持较近的距离,此外,还要控制好屏蔽体的接地情况。在屏蔽体形态来看,工作者只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态。一般来讲,相较于开放性的屏蔽主体,全封闭性屏蔽主体的屏蔽效果更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若想达到全封闭实在是很难。与其他屏蔽技术相比,电场屏蔽技术在屏蔽主体厚度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的导体都可满足标准,但是在强度上,该种屏蔽技术对强度的要求更高,需要相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2.4 严格规范屏蔽材料质量

若用作磁场屏蔽,屏蔽材料应以铁磁性材料为主,如铁、合金等,此类材料具有高导磁性,能吸收足量的磁场能量;若用作电场屏蔽,屏蔽主体的底板、机壳材料应使用良性导体,此种材料能对电磁能量实现反射;若磁场较强,屏蔽主体需要对电场、磁场等进行全面屏蔽,材料必须满足要求,严格规范接地手段、材料的厚度参数等。与此同时,工作者应禁止发生电气系统结构发生中断,以实现对底板、机壳的辐射泄漏问题予以掌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无线电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其在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用电磁屏蔽技术时,选择何种方式,技g员必须充分结合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屏蔽方法,若符合实际状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满足各项屏蔽需求,以提高屏蔽质量,对整个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运行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刚.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5):46-47.

篇8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从电磁场理化的建立至电磁波被发现,直至现今被广泛应用经历了近130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的考验,无线电通信技术迎来了其发展的时代。

一、回顾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历史

19世纪60年代,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存在电磁波。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菲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虽然两者有些矛盾,但最终仍是证明了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二、目前无线电通信技术方法简介

    1、WiMAX技术

篇9

目前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技术是无心电通信技术,它结合了无线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远程通信,目前多运用在军事和天气预报等经济领域。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也渐渐显现出来,这些都需要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创新。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目前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为计算机的更新提供了机遇,更是作为信息技术的处理方式,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功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理信息必须的工具。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

无线电通信再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和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无线通信,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得以实现。而且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导致无线电通信的设备规模在变小,功能设备在齐全,智能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国家的军事和人们的生活中的通信领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

无线电通信同样存在着缺点。无线带你通信在实际运用中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路线、不受传输距离限制、可以传输很远的距离等问题,但是其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信息很容易被人获取,使其的保密性很差。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

3.1 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采用数字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信号的稳定性,使信号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加大了系统的通信容量以及语音、视频等多种通信的服务,保护了客户的信息安全。

3.2 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可以促进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在世界范围的开展,使得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发展[2]。

3.3 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正在逐渐开展,并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向。个人信息化可以降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阻塞,以此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3.4 创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在无线应用协议出现后,推进了无线数据的开展和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特别是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和移动蜂窝接入以及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使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被满足。

3.5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的核心关键技术是IP 网络,它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提高了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电路交换网络升,保持通信畅通和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

3.6 使用Bluetooth 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tooth 技术所具有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更高,运用蓝牙发出的传感器,可以随时地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如果和Internet 相连的话,就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3.7 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它仅仅局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将其推行到市场,就可以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

3.8 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缺乏很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在受到安全威胁士,其生产的后果将是很恐怖的。所以,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创新上,我们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性能和优化设备配置以及冗余备份等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我们对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发展无线电通信的传输路线和传输距离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动力。

篇10

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密切,所以需要加快速度研究通信技术。为了提高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和便利性,需要将无线电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作用力非常强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促进通信过程的稳定,而且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成本非常低,信息传输效率较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主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优点:首先,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使信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内进行快速传输与交流共享,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其次,随着国家以及专业人士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它发展规模越来越小,可是功能越来越强大,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最后,除了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便利性之外,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能够抵抗外界自然因素的袭击,只要是不受到电磁波的影响,有效信息都能够进行无阻碍的传输。由此可见,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提升传输的稳定性,而且信息损耗程度也非常低。

1.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有很多,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但是,并不是代表无线电通信技术就没有任何的缺点可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无线电通信技术同样如此,我们必须知道,尽管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解决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难题,但是,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传播信息数据,其信号非常有可能受到干扰和影响,影响信号的稳定传输,除此之外,此项技术的保密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因为有可能会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信息被截获,难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保密性。

2、我国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过程中需要实施的改造创新策略解析

2.1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推广。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主要就是结合现在最新的技术设备,维持信号源的稳定性,提升系统频率谱资源综合的利用效率,使其主动的避开信号通信后会出现的一系列干扰迹象,让系统其本身的通信容量也能全面增长,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安全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服务等,防止用户因为自身一些保密信息的泄露而出现的一些危机,例如严重的经济危机或者声誉挑战危机。

2.2通信技术宽带化调试应用。一直以来,我国网络传输技术与无线电信宽带化调试创新工作都有很大的联系,而且也在不断的深入扩展,尤其是近阶段,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无线电通信和宽带技术的融合应用是必不可免得,因为这是维持无线电信信号源安全性的重要渠道。

2.3个人信息化规范体制的积极树立。当前,个人信息化规范体制也要积极树立。现在个人信息化在国际通信技术领域占有主导地位,无线电通信传输接收的频率能够尽其所能的和现阶段国际规范需求相结合,将以前频繁出现的传输路线信息量堵塞现象消除。

2.4接入网络手段的及时创新开拓。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必须在WAP应用协议的基础上,施行了创新,大幅度改良数据,来维持不久的将来网络业务信息传输的高效性。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网络要与现在网络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潜质的接入网,更好地浸入固定宽带、移动蜂窝、无线本地环路当中,和现代通信设备更好地对接,满足现代人生活生产的要求。

2.5过渡电路交换网络体系的全面构建。对于现在的发展来说,经过对我国过渡电路交换网格格局的观察可以发现,IP网络在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网络数据的提升以及交换网络数据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也解决了以前网络信号严重侵扰的问题,使得通信用户一切活动都变得更加安全、畅通便利。

2.5.1针对现在已经拥有的蓝牙技术进行改造完善成为无线电通信信号传感器。通过以前的实例证明,蓝牙技术本身安全性高,而且灵活适用,经过改造后,即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可以清晰地映射出不同用户急需的信号方向,如果和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话,益处会更多。更能显示其机动和可用特性。

2.5.2目前我们要推动无线电功能的开展进度。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更新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我国社会全方位也对涉及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和对抗功能开始关注,但是我国在经济和研究实力上有一定的限制,只是单纯的想把这个项目实行在军事通信上,所以,要针对这个通信技术的保密性来进行改善创新,才能在合理的时间空间内将其转移到市场空间中。

2.5.3制定实用无线电通信网络应用管理体制。如果无线电的实用没有达到监管或者长期高效的配置。就有可能发生一些安全隐患,局势也会遭受扭转。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使用无线电通信网络制定一些规范制度,依据设备配置条件改善、网络设备性能提升和备份数据冗余处理等途径,显示无线电网络技术的真实可靠性。要更加强调的是地空无线电通讯系统不仅需要掌握更完全的飞行运输原始实时化信息特性,还要精准的处理各种信息的搜集、交换、流通集中控制任务,来直接承接民航安全飞行的保障职责。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保障地空无线电数据安全传输和管理绩效,并为其通讯提供语音传输服务项目和多元化数据,其变得更加有效,不断满足一些航空客户对于广播和视频的规范类要求。

结束语

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及地位,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该项技术具有专业性及复杂性较强的特点,需要从线路传输、传输距离控制、传输灵活性、信号稳定性及保密性等方面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篇11

前言

所谓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就是利用无线电波,来对其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输送,满足人们信息通信的相关要求。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对其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这就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且将其应用在信息输送当中。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且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信息通信的效果得到提升,人们也将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到其中,从而满足了现代化通信行业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然而,虽然现代化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是其技术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来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目前,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其信息数据的快速传播,还有效的降低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成本,使其自身的各方面性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建设。因此在现代化无线电通技术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受时空的限制。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这就使得数据通信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障信息输送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而且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将通信技术和网络机械有机的联系在了了一起,这样就很好的保障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

第二,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架输的最大特点。

3无线电通信技术方法

3.1WiMAX技术

WiMAX技术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这种技术原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如今在我国也掀起了热潮。它是一种宽带无限连接方案,对无限局域网的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据传送距离和传送速度均优于Wi-Fi技术。

3.2Wi-Fi技术

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技术,其技术标准为802.11,而我国网络均采用802.11b标准,它对移动通信起到了补充作用。

3.3 3.5GHz技术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 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其优点是可以远离入网,但在我国却受到带宽不足的限制。其缺点是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4 3G技术

3G,全称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其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 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 CDMA、CDMA2000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为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3.5 Bluetooth(蓝牙)

Bluetooth(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 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可以使短距离内的众多设备略去繁多的线路接入。简化空间布局。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 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 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4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的拓新

21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几十年最为活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欲求无线电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务必在通信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拓新。针对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

4.1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上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4.2 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对于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尤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这个方向对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来说的确非常之重要。

4.3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4.4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还促进了我国通信行业的稳定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为全息性化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篇12

1 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更新结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增强。信息技术在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的支撑下,借助计算机设备完成信息的传递。今天的信息时代,就是因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无线电通信技术从最初的莫尔斯码电报到今天的TD-LTE,广泛的应用在军事、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无线电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输速度和带宽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具备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易受外部电磁干扰等缺陷,如何弥补缺陷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征

近些年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摆脱有线的束缚,可以建成独立的无线互联网,使得很多有线传输网络都可以采取无线方式代替,无论是使用的便利性还是信息的传输速度,都是一个重大的飞跃,降低了网络布设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传输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征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2.1 不受空间的限制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无法预知,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求所需要的信息,而无线电通信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信息的需求问题,不受空间布线的限制,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保持信息的畅通。随着全球一体化,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自由快捷的优势更加明显。

2.2 可用性和机动性更强

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传输多样化的信息内容,设备简单智能化,终端携带方便,个体移动自由,使得整个无线电通信系统都有很强的可用性,能够融入更多的网络环境。

2.3 可靠性高

无线电通信因为没有传输线路,相比于有线传输来说更加可靠,不容易受到外部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频率选择正确,几乎可以排除外部信号的干扰。还可以多通道方式维持通信。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无线电通信的优势更是不可取代的。

无线电通信技术摆脱了有线线路的限制,同时大幅度增加了传输距离。在宇宙空间探测、航空航天、舰船车辆等移动终端领域是有线通信无法做到的。但是也存在着无线电信号容易受到其他外部电磁波的影响,电波信号容易被截获的缺陷。虽然有无线电管理机构查处干扰,保护无线电使用,但是,往往是出现干扰后,再去查找原因,最后排除干扰,属于被动。所以,无线电信号的稳定和安全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拓新

当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进入信息化。信息化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利用。信息化在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继续向前发展,当把信息化应用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无线电技术将是承载信息化无所不在的唯一载体。所以,通信技术的拓新要与时俱进,针对无线电通信技术存在的缺陷展开研究,从通信载体、网络和软件等方面尝试突破。

3.1 数字通信技术的使用

数字通信技术极大提高了无线电频段的使用度,占用带宽更小,将信号更好的维持在一个链接状态,多频段的跳频技术受到外部环境电磁干扰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小。增强了抗干扰能力,提升传输速率,增加了传输的容量。另外,数字通信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对于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增强了无线电的抗干扰能力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2 宽带化通信技术的发展

宽带化通信技术主要利用光信号传输技术和高流量的网络,实现了高速而大量的信息传递,光纤技术和网络容量是宽带化通信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展开,无线电通信技术也逐渐接入到更多的网络中,借助宽带传输增强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3.3 创新网络接入模式

从技术上实现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不同网络的融合,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促使更多业务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网络模式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具备更加强大的固定接入、蜂窝网络接入和无线网络接入的兼容性,满足不同网络设备的接入,让信息传输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3.4 OFDM(正交频分调制)技术

OFDM技术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DSL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干扰、实现简单、灵活支持不同带宽、频谱利用率高支持高效自适应调度等优点,是无线电技术发展方向。

3.5 LTE技术的使用

LTE是基于OFDMA技术,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TD-LTE(时分长期演进),LTE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小区边缘速率、频谱利用率,降低运营和建网成本。

3.6 软件无线电技术

用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将宽带模数变换器(A/D)及数模变换器(D/A)靠近射频天线,建立一个具有“A/D-DSP-D/A”模型的通用的、开放的硬件平台。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无线电信息传输的各种功能模块。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各种通信频段的选择,完成传送信息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以实现射频电台的收发功能,实现不同的信道调制方式的选择,实现不同的保密结构、网络协议和控制终端功能等。

3.7 无线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

无线通信网络要有良好的稳定连通性,如果无线网络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反而会成为一个威胁信息安全的网络。所以说无线电通信技术必须要从技术手段增强连通性,优化网络设备,让无线网络变得更加稳定。

4 结束语

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了一个科学的发展过程,传输距离、编码技术、网络连通度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应对大数据时代对信息传输更高的要求,无线电通信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缺陷。针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缺陷,人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而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无线电科技人员加快对通信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高质量无线电网络的建设,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林.谈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与创新[J].科技创业家,2013(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