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

时间:2022-12-20 17:2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认识实习

篇1

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一个月的实习期转眼逝,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期间,我从班主任..教师和..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会了怎样运用学校所学知识结合带班实际提高幼教工作。更学会了怎样大胆地与小朋友沟通、建立自我在幼儿眼里的威信。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明白应当先和小朋友一齐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理解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齐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样办。每次一听见教师叫我去与小朋友一齐玩,我就害怕起来,因为我不明白应当怎样超越我自我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齐沟通一齐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去试教了。经过..教师、..教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我心理障碍,慢慢地进入了教师的主角,能与小朋友一齐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容易埃可是我的想法错了,当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指导教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我上了。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经过与班主任指导教师的沟通后,我明白了怎样建立自我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的提醒和帮忙管理课堂纪律了,自我慢慢熟悉了幼儿的管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

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可是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教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齐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激我的指导教师..教师、..教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激关心和帮忙过我其她教师阿姨们。

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此刻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我失去信心。

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我刚到幼儿园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热情高涨,天真无邪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应对新的工作,应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在想怎样才能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随着时间的飞逝,实习生活顺利结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不易,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幼教工作需耐心、细心、爱心、职责心并重,同时也需要有专业的幼教技巧,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应了解和掌握大、中、小班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的区别,另外,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之外,还应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与协调。

3.要试着让自我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赖,同时又应当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

4.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幼儿在模仿,所以我们平时要端正自我,注重平时的习惯。

5.要从小班开始抓常规,班上的常规不好,上课或者活动时就很费劲,训练常规是一个过程,以后工作时,必须要从带班开始1

就训练常规,并且从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入手,给孩子,给自我的班级养成良好的习惯。

6.安全警钟长鸣。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课中,活动中,还是休息,安全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异常是注意分小组活动,在游戏和活动前要先明确提出要求,并且必须要多强调。

实习,让我长了见识,更认识到了自我的不足:1.我的语言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够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自我放不开,没有很好的用小朋友最能够理解的语气、语调与他们交流;2.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由于不太了解班上的幼儿,因而没有较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应在调动幼儿情绪的同时,让幼儿欣然理解新鲜事物,新的知识;3.教学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些还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进行磨练。

作为一个新教师,必须要戒骄戒躁,要时刻有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我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教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本事,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刚刚进入幼儿园,我很激动,满心期待着完美的实习生活。可是,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发现自我错了,你需要做许多的杂事,尽管它和你的教育实习并没有关系,但那时每一个实习生的必经之路。之后,在一片混沌之中,就开始糊里糊涂的带班,刚刚理出了一点头绪,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实习就匆匆结束了。尽管实习很短暂,但在实习中我还是很有收获,总结了一些经验:

1.时刻坚持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调和剂,孩子们也是一样,他们都喜欢有亲和力的教师。

微笑有他奇特的魅力,他能够让哭闹的孩子立刻忘记所有导致他不愉快的原因。

2.心中时刻有安全。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活动还是休息,安全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异常是注意分小组活动,在游戏和活动前要先明确提出要求。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事后要反思,要多提几个为什么!

3.家长工作很重要。

及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把孩子在家和在园的情景互相交流,能够帮忙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4.注意自我的言行。

教师是孩子的榜样,幼儿教师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他,

5.不怕做不好就怕不想做!自信的人是美丽的,当然前提是有充足的准备!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就没有上不好的课。

在每一堂课后要反思,要总结经验!

刚开始写教案我会把他修改很多遍再给教师看,但在指导教师的眼里,它还是显的那么幼稚。设想很好,但在现实的课堂中不必须就能实现!

经验是无比珍贵的财富,是需要我付出努力的,是一个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我相信自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年轻教师,为自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光和热!

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童年生活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在盘县金港幼儿园实习的又两个星期的日子里,我像个孩子一样过着与我的孩子一样的生活。实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滑稽开心趣味的事,常常使我更加疼爱这群孩子,更加热爱这种生活,更加珍惜这份情感!

站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室里,我感到全所未有的放松。__年_月_日星期一的早上9点,我在小一班教室听课,跟随着师生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教学,看完前辈们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愉快、进取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10点的时候上了我的第一节课。课上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表达了课程的要领,并对《小动物真可爱》这节课做出了创新的编排。课后指导教师又对我的上课给予了针对性的点评。经过自我反思和点评,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具制作要大要直观立体,颜色要鲜明,明确了教学目标要依据各地区各班级幼儿的实际情景拟定等经验

__年_月_日早上,由于天气寒冷,学校要求小班的孩子跟着教师一齐在教室做操。当那些花朵儿们站在教室里,跟着教师做着广播体操时,动作很是滑稽。可他们是那么的认真,我心里由衷的为他们鼓掌,对他们喜欢不已。当我看到那些幼儿们上课进取发言时的勇敢,我由衷的羡慕。那是一份执著的勇敢,在那么多人的目光下,他们能够一如既往的配合教师,恐怕连我也不会做得比他们好。教师,引导给他们一个美丽、温馨的课堂……

__年_月_日星期四早上,指导教师临时通知要我去给孩子们上课。在我走进教室讲课前,有一个小女孩,她纯真的眼睛充满着尊敬,“教师,你今日给我们讲什么呀”她认真的说。“讲一个宝宝和妈妈的故事!”我微笑着回答她。她纯真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看着我,歪着小脑袋仿佛正在思考着到底是怎样的宝宝和妈妈的故事……

之后她又笑眯眯的询问:“会不会是一个乖宝宝和妈妈的故事呢,王教师”“呵呵,是啊!宝宝真棒!今日宝宝们和王教师一齐来帮一个小动物宝宝找妈妈,学习它做一个乖宝宝….”虽然我并没有很刻意去想要怎样构思怎样引入课题,可是有了那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我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支持和肯定,我早已把给他们上课当做是每一天最大的欢乐和收获,所以,跟着我的孩子在一齐,我从来不害怕!那节完全没有准备的课我同样大胆地勇敢的上得很成功!

转眼间,又两个星期过去了,离离开幼儿园的日子又近了,心里很是舍不得。

接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都有了深刻的了解。__年_月_日早上,小(1)班的伍若蕾在早餐过后流鼻血了,她没有及时告诉教师,我发现时她已用衣袖把鼻血擦得满脸鲜血,看得我心惊胆颤的。好在指导教师在,我立刻把情景反映给她,她立马便对蕾蕾的流血事件做了处理。

在午时蕾蕾妈妈来接蕾蕾时,张教师坦诚的向蕾蕾妈妈道歉并讲明事情,蕾蕾妈妈了解蕾蕾的身体情景并答应张教师必须会配合学校的管理,在家要求胖蕾蕾多吃蔬菜,少吃糖和肉,蕾蕾妈妈依旧让蕾蕾到幼儿园上课,走的时候,蕾蕾妈妈一脸放心。在班里,张教师按时的喂蕾蕾吃药,亲切的问候她,给她讲解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的好处……当__年_月_日段欣吟也流鼻血的时候,我已不再慌张,对于幼儿园里的突发事故,作为一名教师第一紧要的就是沉着冷静。

经过这次实习,我长大了,也坚定了自我的决心。虽然前面的路还是未知的,可是当我想起那些花一样的笑脸,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

我更加坚定了自我的决心,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师是幼儿们心中的阳光,引导着他们,陪伴着他们一齐长大,幼师是一份辛勤的职业,酸甜苦辣,难以想象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超强的忍耐力,出色的引导力,不为人知的观察力……这些都是我奋力追求的神圣职业道德。

放下笔,心里豁然开朗。冬天的天空虽然下着冷冷的冰雨,可是我的心里却始终暖暖的,实习的这点小幸福,温暖我的整个冬天!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我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相比是有差距的,异常是在平时的上课纪律上。我时刻对自我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善,并且经过自我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忙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深刻意识到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我要有耐心,必须要有职责心,要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的活动,避免意外的发生。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教师自我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本事。社会的不断提高,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不断完善自我,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幼儿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转眼一瞬,幼儿园的实习即将结束。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一样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刚刚进入幼儿园,才明白原先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来到了幼儿园,应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活泼大方的我一向很喜欢小孩子,是孩子堆的“老大”,十分有孩子缘,可是刚进班的时候小家伙们对我是不理不睬的,简直把我当做了隐形人一样,记得我第一天进班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在主班教师李教师的介绍下应付性的跟我打了个招呼后就再也没有人来理我了,常常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况。失落感向我不断地涌来,我暗暗下决心:必须要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我。

每一天我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我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就为了能够在早上与他们问好。每一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主角与孩子玩耍;玩游戏时还会像孩子一样的耍赖;做错事情了我也会道歉;与孩子们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渐渐地孩子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缠着我问东问西;放学时他们记得和我道一声再见。我的努力有了收获,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会心的笑了。幼儿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当他们理解了你就会真心的喜欢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爱是最真实、最纯真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我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关心孩子。

在教学工作中,我很努力的去完成我的工作,认真写好教案,教具都一一准备好;虚心理解李教师给我提出的问题,将好的意见吸收过来,重新修改、制定。教学活动中,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在活动中发扬孩子们的长处,让孩子自由的去说他们想说的,给每一位孩子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

在保育工作中,我进取和保育员教师搭配。体现了“教中有保,保中有教”。户外活动时,孩子热了,立刻给孩子垫毛巾,增减衣物;回到教室里,督促孩子去洗手;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并放好听的钢琴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进餐情景,提醒幼儿吃饭时安静,不挑食,细嚼慢咽;守午睡时,做好巡视工作,为孩子盖好被子。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我与团体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自我是团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团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团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在一齐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我觉得一名好的教师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照顾孩子还要与孩子的家长坚持良好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很重要,“家园共育”的方式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在实习期间我尝试与每个家长打交道,一齐分享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可喜的是孩子一天一天在提高,家长也对我这个实习教师日渐放心。

幼儿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问的,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

篇2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知道应该先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接受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么办。每次一闻声老师叫我往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害怕起来,由于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超越我自己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起沟通一起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往试教了。

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己心理障碍,慢慢地进进了教师的角色,能与小朋友一起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轻易啊。但是我的想法错了,认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

指导老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己上了。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老师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通过与班主任老师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知道了怎样建立自己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后来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老师的提醒和帮忙治理课堂纪律了,自己慢慢熟悉了幼儿的治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留意力认真听课。不过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老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其她老师阿姨们。

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往了,以后不论碰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己失往信心。

篇3

时间飞快,我在周岗幼儿园实习已过了半年。在这短占的实习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是以前在,学校的所学不到。

在我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的大概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拔,在做好实习前期工作的同时,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习性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在这短暂的实习中,我得到了一个全方面的学习。对自己在这实习期间的表现还算满意。但满意不表示最好,还有些方面需要加强的,比如说:上课的声音太小,上课方向不是很确定,小孩不怎么叫得听等。这些地方都是美中不足的。在日后必定多做反思,对向别人学习,把自己所学的和实践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力求最到更好。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1-0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我国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不但没有增强,反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双峰现象”-肥胖和较低体重并存,以及体质下降的现象。近年来,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儿童营养问题在世界各国皆受到重视,我国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就与膳食中营养素长期供给不合理有关。为了解铜仁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以提高我市儿童的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我们于2011年对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儿童的家庭膳食及饮食习惯、家长营养知识进行了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园内所有儿童及其家长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儿童在家用餐情况调查、家长营养知识调查共3个部分。由幼儿园老师分发问卷,家长自行填写。被调查家长主要是儿童父母。共发出调查问卷270份,收回245份,回收率为90.7%。

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家庭基本状况调查

2.1.1 有58.0%的孩子平时不经常吃零食(37.4%经常吃,4.5%基本不吃),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吃零食的态度是“控制吃”(占88.5%,9.1%不同意吃,2.4%同意吃)。

2.1.2 有54.8%的家长通过“请教亲朋好友或其他有经验人士”获得营养知识,选择“购买相关的软件和书籍”的有28.2%,选择“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的有33.6%,请教专家的很少,仅4.1%的家长选择此项(本题多选)。

2.1.3 在“幼儿伙食最重要的是哪方面”这个问题上大部分的家长均选择了“营养”和“卫生”其中一项或两项均选,另有部分家长在兼顾“营养”和/或“卫生”的基础上多选了“口味”,1.2%选择了“吃饱就行”。

2.2 儿童在家用餐情况调查

2.2.1 有79.1%的孩子在家愿意吃饭;75.6%的孩子在家愿意自己动手吃饭;46.9%的孩子在家挑食;33.1%的孩子在家需要长辈喂;80.8%的孩子在家能正确的用餐;91.0%的孩子在家饭前洗手;44.9%的孩子在家饭后漱口;91.0%的孩子在家饭后擦嘴。

2.2.2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孩子一些良好的用餐习惯和家长的年龄以及儿童的年龄有密切关系,提示随着年龄增大儿童的良好习惯在慢慢养成,另外也跟家长如何教育有很大关系。

2.3 家长营养知识掌握程度

2.3.1 有69.9%的家长知道不同食物不能相互替代;但对营养不良会对幼儿身心方面各造成哪些影响的只有28.3%和59.5%的家长回答正确;对人体所需营养素的种类有73.2%回答正确;对含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C较高的食物分别是什么的知晓率分别为73.8%、65.3%、61.4%、78.7%;62.1%的家长知道在食物烹调过程中最容易受加热影响的营养素是什么,而对食物烹调的目的知晓率最低,只有4.6%。

2.3.2 从营养知识调查来看,家长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如果家长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那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将不可能实现。

3 讨 论

儿童少年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健康,也可能对成年后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起重要作用。学龄前儿童的个性表现为独立性与主动性渐强,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的膳食行为和饮食习惯的最佳时期[1]。家长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不仅阻碍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也难以为小儿树立良好榜样,还会造成儿童偏食。本文在保证样本代表性和可靠性均较好的前提下,选取与儿童饮食行为形成密切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以下信息:以铜仁市实验幼儿园为代表,本市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发生率较高,这与监护人的认知水平与对儿童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所以应把提高监护人的认知水平作为促进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另外由于家长本身营养知识有限,这也就造成儿童的膳食营养不良,因此为了使我市儿童的营养水平能够跟得上,对家长进行相关方面的营养膳食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9.

篇5

从1990年3月开始,日本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面,改“社会”领域为“人际关系”领域,重点突出对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中的自主性,并使幼儿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态度。教育内容包括: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在与他人相处中培养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注意到同伴的优点,具有同情心,体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生活的愉快。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同伴做事时有决心做到底:

一、增强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丰富的人格是指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同时尽可能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才华。其内容包括:对大自然的感动之心、追求正义感和正义之心、尊重生命及人权的心、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共同生存的善良之心、自立心、自我控制心、责任心等。这种心灵的发展从以表现自我为中心,过渡到逐渐意识别人的存在,形成学会为别人考虑、自我控制,进而形成和别人和谐相处的意识。这种心灵发展的时期正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时期。丰富人格的培养方法:

对于生命体验的发展过程见下表

(一)体验生活

1 心灵体验。能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思考,对小虫虫等有生命的东西产生兴趣,观察触摸它们,用心进行思考及行动。在幼儿园生活中体验不能如自己所愿的悲伤和懊悔,为保育人员和朋友帮自己做事感到高兴。感受到自己会做事的喜悦,感受到被家人和周围人所爱的舒服,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包括未入园儿童,老年人在内的社区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等。通过体验和喜欢的人相逢和分别,体会高兴、愉快和寂寞难过;通过体验吵架或被伙伴排斥等感到心痛和悲伤。

2 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观察触摸,参与其中游玩。通过对动植物饲养栽培,培养对泥土的感觉,体验接触虫子植物时的惊喜,培养幼儿珍视生命,对大自然的感谢感动之心。在幼儿园的菜园种菜,收获后用它做饭,以此体验为基础,开发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并进行课程制作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观察记录并研究其道德萌芽的表现方式。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长期生活在城市会缺乏季节感,在日本小学入学考试时,都会有询问季节感等知识的问题。我们究竟期待孩子什么呢?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虫博士或植物博士,现实是,孩子们的周围都是虚拟的影像世界,还没有亲眼看到虫,就已经在电视上看到了,不缺少从书本或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知识,而缺少直接接触到体会到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孩子不是充满电视知识,而是具有生活感受,不是测试知识的数量,而是看到具有丰富生活经历的孩子的成长。

举一个例子:一个幼儿园老师说:“紫藤花开了很漂亮,带孩子看一看吧!”有一个母亲说:“是让孩子记住这些紫藤花吗?”老师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和母亲能一起享受这个只在春天这个季节开的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惊喜,如果仅仅告诉幼儿紫藤花是春天的花,记住了不会有什么效果,只是希望大人和孩子们能一起体会四季带给我们的恩惠。

(二)用丰富的想象来思考

在日本,近年来读故事书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孩子们被媒体包围,大人们试图用画书作为教材,读给孩子们听来回避被动接受媒体的危险性,听故事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灵的得到丰富茁壮的成长,使孩子进入想象的世界,通过故事书使孩子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活在世上的欢喜悲哀,渐渐地产生为别人着想之心,从而成为心灵丰富的人。读故事书时,孩子认为你在那段时间是专属于他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通过在共有的时间里共同思考,分享感动等感受,心灵会变得丰富。

二、加强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日本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是着重强调的。日本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处不好人际关系引发不上学、暴力、欺负同学的事件在逐年增加,毕业后的年轻人处理不好职场关系频频跳槽,在这种背景下,日本NPO创立了“为了孩子明天委员会”,制作了“日本版分步学习法”,可以说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忍耐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日本的幼儿园大部分在实施分步学习法,现介绍如下:

以东京目黑区私立育英幼儿园为例,所谓“分步学习法”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相互理解”,即理解对方的感情;然后是“解决问题”,即行动之前缓冲一下:最后是“应对愤怒的方法”即习得自己缓解愤怒情绪的方法。幼儿园的教育是每次课20分钟,共上28次完成整个过程。

下面举例说明:面向4、5岁儿童的“相互理解”课。10人左右的小朋友围成半圆,老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上面是几个小朋友,有哭的、笑的、头扭向一边的。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高兴,愉快。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孩子们开始从照片上孩子的表情和身体的方向来推断)

小朋友:因为他在笑。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不高兴,

老师:怎么知道的?

小朋友:他头扭向一边。

老师:那么我们该为这个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小朋友:跟他说,咱们一起玩吧。

一次课20分钟,孩子们一直看着照片听着老师的话在思考。其集中力和对感情的理解力令人震惊。孩子有无穷大的力量。给他一段时间,他就开始自己思考。所以要注意不用命令语气跟孩子说话,也注意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篇6

2、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更新教育观念,充实专业知识。做好记录,及时反思内化,在专家的引领与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篇7

日前,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孟某告妻张某重婚罪一案时,孟某表示不再追究张某与张某情夫李某的刑事责任。法院最终判处张某和其情夫李某赔偿孟某人民币20万元。

张某与情夫李某是昔日的一对恋人,由于李某的父亲极力反对,两人没能结合在一起。之后,张某便离开邵阳前去广东打工。期间,张某在广东生病无钱医治,得到了开设个体诊所的孟某的精心治疗。其时孟某年逾50岁,已丧妻。随着张某病情一天一天的好转,张与孟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不久,两人到民政局进行了登记。

前年初,张某在回邵阳探亲期间,偶遇昔日的恋人李某,了解到李婚后不幸已离婚,并依然暗恋自己。过了一段时间,孟某见妻回乡探亲久不归来,便专程来邵阳接妻回家,方知老婆已成了别人的妻子。孟多方劝说,张已无回心之意。于是,去年底,孟某将妻和李某以重婚罪告到邵阳市人民法院。

篇8

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性别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在幼儿园中引进男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平等、健康的两性角色意识,有利于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为幼儿园促进幼儿的性别发展提供有用之策。

一、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四维模型

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教育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德、智、体、能等方面进行自我塑造。据有关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胜任力是一个包括德、智、体、能四维结构的模型,其中品德特质是幼儿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智力特征是胜任力发展的基础;体能特征是胜任力发展的基本保证;能力特征是幼儿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管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应该在这四个方面加强修养。而幼儿男教师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这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分析

1.生物学理论。

有研究表明,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因素,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发展主要是由两性在遗传,以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生物模型认为男女行为的性别差异反映的是其生理上的差异。近期的实验研究,例如对双胞胎人格特质遗传性方面的研究显示,男女在控制和攻击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性激素的差异引起的。这一理论注重了生理因素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观点是建立在其关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之上的。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童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的。这一理论特别强调父母对儿童“性别适宜”的强化在儿童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父母鼓励、表扬女孩的顺从和抚养,而对男孩的这类行为则给予否定的反应,由此引导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3.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从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来考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该理论着重强调儿童的标准匹配机能和自我激励机能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儿童获得的许多与性别有关的信息是通过对父母、同伴、社会上的重要人物、教育和职业背景等直接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该理论注重社会影响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注意筛选出社会不良信息,以免其侵袭幼儿的心灵。

以上三个理论皆表明幼儿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性别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性别差异对于孩子发育的直接影响;二是环境因素通过性别角色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果幼儿在性别角色方面的获得与发展存在障碍,其以后的身心发展就会出现许多与社会不适合的现象。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孩子的幼儿期就为其打下基础,引导其性别角色的正确发展。

三、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孩子人格、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后,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幼儿园教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的正确发展。而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在幼儿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作用极其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拥有健康胜任力,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据大多数研究显示,儿童大约于1岁半到2岁开始性别认同发展,幼儿一般根据别人的发型和服饰特点来判断此人的性别。如果幼儿园来了男教师,幼儿一般会根据自己特有的性别化标准来判断此教师的性别角色,如女教师穿裙子,留长发;男教师穿裤子,留短发,等等。所以这就要求幼儿园男教师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正确的审美品位,不盲目追求潮流,不追求奇装异服,在个人形象和衣着特征等方面充分体现男性化。不仅男教师本身要不断提升健康胜任力,幼儿园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男性品质,给予男教师独特的男性地位,鼓励他们充分表现男性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形成清晰的角色认同与分化。

2.知识胜任力可以促进幼儿角色意识的替代强化。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替代性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直接受到外在强化,只要看到被观察的对象的行为受到强化,就等于自己也受到了强化。其实,这种替代性强化就是强调榜样的作用。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要强调榜样的作用,就是给儿童提供与他性别相同的社会期待的模范,幼儿通过观察那些榜样行为,可以逐渐感知出一些共同特征,来建构男性与女性的概念。在幼儿园中引进男教师,就是在潜在地强调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男教师就应该深入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向他们传授必要的性别角色知识,并组织幼儿参加性别分类的活动,比如组织男幼儿参加打球等活动,组织女幼儿参加剪纸等活动。当然,幼儿园必须充分尊重男教师与女教师不同的行事风格,男教师果断、刚毅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幼儿的人格发展和性别分化。

3.日常教学中的品德胜任力,可以帮助幼儿的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即使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学习也会发生,在社会中,人们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学会的,这种学习不需要对每个细小的反应都进行强化。如果幼儿园引进男教师,就可以促使幼儿通过观察,学会行为的因果关系,以预测行为后果,并通过对性别角色的理解来促进性别角色发展。幼儿园男教师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女的,这种女性环境对他们的品格发展提出很高的要求。他们不能发脾气,要克服缺乏同往的苦恼,并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男教师的这种心态发展会投射到他们的行为举止上,幼儿通过观察男教师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会不断促进幼儿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胜任力、品德胜任力和健康胜任力都可以影响幼儿的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并对他们的性别意识予以强化。所以,幼儿园男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胜任力。首先,男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幼儿心理的学习与研究,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男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摆正心态,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只有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才有可能做好这项工作;最后,男教师还必须经常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男性魅力。总之,幼儿园男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因为幼儿普遍具有向师性,教师的品德魅力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观察、模仿男教师的人格魅力,幼儿将会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雅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7,(06).

篇9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10-2

前人已经对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做了不少研究,但大多是从外界环境这个角度来研究的,他们想的只是如何通过改变外界环境,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诚然外界环境是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为什么同样面对环境的变化,有的幼儿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而有的幼儿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呢?因此本人认为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导致幼儿适应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由于幼儿对于这一变化形成了不恰当的认知所造成的。因此本人将以情绪认知理论为依据,从认知角度对幼儿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一、情绪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所谓认知就是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往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正由于幼儿认知偏差使他们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其对新的环境的恐惧、不适应,因此认知决定一切,决定幼儿的行为。

二、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对入园产生错误的认知呢?本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言行和老师的态度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家长不当的言行。有些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经常恐吓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来管教你。”所以在幼儿心理上产生了阴影,觉得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还有些家长本身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幼儿,当他们送幼儿入园时对幼儿依依不舍,让幼儿觉得幼儿园不是个好地方。

第二,老师冷漠的态度。有些老师对那些新入园幼儿哭闹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吓唬孩子“再哭的话,就让大灰狼把你带走。”还有些老师因为要给幼儿擦屁股怕麻烦,就直接跟幼儿讲“要大便的小朋友回家大便,在班上不要大便”等等,幼儿老师冷漠的现象都让幼儿觉得幼儿园里老师可怕,以致他们不愿意上幼儿园。

三、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导致认知偏差的原因,本人想到以下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

入园前家庭成员可以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家长们可以用积极的口吻向孩子讲述幼儿园的事,如幼儿园小朋友多,在那里老师教小朋友唱歌,做游戏,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入园愿望。同时,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能学到很多家里学不到的知识、本领。在适合的时候,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上幼儿园的趣事,培养孩子有“上幼儿园是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的心理准备,有了这个观念,孩子一定会期盼着早日上幼儿园。

入园前提前熟悉环境,可以消除陌生感。此外,家长还可在幼儿入园前多带孩子去看看即将进入的幼儿园,参观、游玩及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游戏、游艺、比赛等活动,这将有效地消除孩子对幼儿园、对老师和小朋友的陌生感,可使幼儿对幼儿园美好的一切,如漂亮的房舍、场地、丰富多彩的玩具、设施、快乐的游戏生活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之情,建立正确的认识。

(二)家庭成员达成共识、立场一致

初入园时,幼儿可能由于种种不适应而哭闹,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幼儿入园。不要孩子前脚刚高兴地入园,你后脚就跟着来陪护,或者是由于孩子哭闹导致你不放心,中途又跑到幼儿园偷偷看一眼老师是否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样,也许已经稳定情绪的孩子会因为看到你的出现而“触景生情”,再次“大放悲歌”。如果家人因为孩子的哭闹对孩子入园产生意见分歧,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争执,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立场不坚定,聪明的孩子一定会向其求助。所以家长要坚决,不能让孩子觉得你舍不得他们。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暂时哭闹,要坚信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照料之下孩子的情况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心理感受,家长要比平时更加细致地关注幼儿的表现和体验,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讲讲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说说有趣的事,认识了哪些新朋友等等。这种交流要尽可能地积极化、游戏化、趣味化;每次接孩子的时候,要适时表扬幼儿入园的勇敢,如告诉幼儿“你真棒,今天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新本领!”不能问幼儿今天哭了没有,一味强化“哭”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不会自己吃饭,要解小便不会告诉老师,不知道怎样与同伴玩,这种种能力上的欠缺都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而害怕上幼儿园。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逐步做好生活习惯和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逐渐改变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让幼儿尽早学会自己吃饭、独立入睡等等。幼儿初步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会大大减缓入园不适应的症状,增强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四)师生、生生提前接触,消除陌生感

老师可在幼儿入园前对其进行家访,与家长和幼儿面对面交流,对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熟知幼儿的个性、兴趣、特长等。从与幼儿第一次接触起,教师要以微笑和真正的爱心接纳每位幼儿,用亲切和蔼的声音告诉他们“老师喜欢你们”,亲切地摸摸幼儿的头、脸或者抱抱他、亲亲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紧张感会消除许多的。然后教师可以试着与其交谈,问问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属什么?通过上述形式使他们渐渐对老师产生好感,并感到老师很爱他们,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幼儿来上幼儿园时看到老师们熟悉的面孔和亲切的笑容,会从心理上产生依恋感。

再次,教师可组织亲子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亲切地和家长、小朋友们沟通、交流,引导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室、盥洗室,熟悉环境,使宝宝产生来幼儿园的愿望。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如送海宝回家、抱抱小娃娃。通过玩一玩、认一认、学一学、做一做,幼儿在亲子沟通的同时不仅对新环境和小伙伴有了最初的了解,同时直接体验了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快乐,为激发幼儿入园的欲望,做好入园心理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通过网络发一些老师、新生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尽快融入到信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孩子入园适应牵涉许多复杂因素,除了本文提到的因素外,还涉及孩子个性特征,如气质类型、行为方式与情感态度、性别等等。在幼儿园内部,班级规模及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情况也会对入园适应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此,入园适应是一个需要家庭、幼儿园相互协调解决的问题。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5-0034-04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近年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Maslach和Iackson(1986)认为,职业倦怠是人际工作者(People worker)表现出来的一组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简称EE)、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简称DP)和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简称PA)的综合征状。

大五人格理论(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是近年来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人格理论。研究者们在分析被试的人格特质时发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的被试都存在五个突出的人格特质,即大五人格特质,约翰(1990)将这五种人格特质重新命名为:开放性(Openness)、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o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宜人性(Agreeableness)。其中开放性指个体的创造性、好奇心;责任感指个体的勤奋、组织性、可信度、坚定性;外倾性指个体合群、果断、善交际;神经质指个体的不安全感、焦躁和压抑:宜人性指个体具有合作精神、为人热心、性格开朗。

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在影响职业倦怠的诸因素中,人格被认为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基础性个体变量。

本研究试图对幼儿园教师大五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关系进行探讨。以揭示出人格特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六座城市的563名幼儿园教师作为样本,其中苏南地区苏州、南京两市教师共174名(30.9%),苏中地区南通、淮阴两市共191名(33.9%),苏北地区盐城、徐州两市共198名(35.2%);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29岁。平均教龄11.13年。

(二)研究工具

(1)职业倦怠问卷(MBI)。研究者参考《职业倦怠工作量表》李超平修订本,并根据江苏省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对该量表作适当调整。问卷共有22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制。1分表示从未出现,2分表示每年出现,3分表示每月出现,4分表示每周出现,5分表示每日出现。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其中个人成就感分量表采取反向计分。

(2)大五人格问卷(BFI)。研究者以黄希庭译稿《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为蓝本,参考大五人格问卷英文原版作适当调整。量表共有44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制测量个体的大五人格特点,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无明确意见,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

(三)研究方法

2007年5-7月,研究者采用分层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苏南、苏北、苏中三地区各抽取两座城市,每座城市随机抽取两所幼儿园;采用邮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80.42%。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表1可见。22.0%的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属于正常范围,74.1%的幼儿园教师存在一般性职业倦怠,3.9%的幼儿园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中,人格解体维度上职业倦怠的严重程度(7.3%)远远高于其他两个维度(分别为2.8%和3.7%),这表明当前幼儿园教师的人际枯竭现象比较严重,即教师在与他人相处时存在一种消极、否定、冷漠的态度,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被调查教师在回答“工作中,能否很冷静地处理情绪问题”时,仅有14.2%的人认为经常能做到,而62%的教师认为很难做到。这证实了幼儿园教师人际关系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与余欣欣、王福兰等人关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的结果一致。

当前幼儿园教师出现人际枯竭现象可能与他们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有关。幼儿园教师面对交往群体时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异质性,二是价值选择性。幼儿、家长、园长及其他同事等都是教师的交往、互动对象。这些对象各自不同的需求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幼儿园教师为了满足不同交往对象的需求,必然要投入很多情感、精力和时间。如果他们无法有效调整自己、排解压力,就易将自身内部情绪带到外部人际互动中,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二)大五人格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2显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与大五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宜人性、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情感衰竭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宜人性、神经质、责任感人格特质与人格解体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倾生、开放性人格特质与低成就感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为进一步探索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人口学变量与大五人格结构诸因子为自变量,以职业倦怠三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各项回归方程式的F值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神经质人格特质对个体职业倦怠三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称和神经质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情感衰竭维度的预测变量;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人格解体维度的预测变量;神经质和开放性人格特质是职业倦怠低成就感维度的预测变量。

总的来说,宜人性、神经质与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开放性与低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近之处。

第一,与Zellar等人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宜人性人格特质与其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与人格解体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幼儿园教师宜人性人格特质得分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而Zellar等人研究得出,宜人性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通过与他人进行与工作无关的同情性内容谈话而感受到情绪性社会支持,即宜人性得分高的护士(zellar的研究对象)能够通过获取情绪性社会支持而降低职业倦怠的程度。出现两种不同结论可能与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特殊工作特点有关。宜人性人格特质群体较为善良,合作意识强,可信度高,因此,宜人性得分较高的

教师在现实工作情境中更受欢迎,这恰恰会使这类教师透支时间和精力,从而更易引发职业倦怠。相反,宜人性得分较低的教师由于亲和力不强,家长与幼儿主动接触他们的机率相对较少,他们付出的情感、精力、时间也相对较少。

第二,本研究发现,人格的开放性特质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也与Zellar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开放性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个体愿意探索。好奇心强,创造性思维强;得分低的个体则倾向于自我封闭,喜欢固定的生活和工作程式等。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提倡培养“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为了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反省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必须达到越来越多的教学要求,遵守越来越多的管理规范,如经常性地上公开课,接受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必须定期上交若干教育笔记或备课记录等。因此,教师的工作重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应付各类检查上。那些开放性人格特质明显的教师往往能寻求“创造”与“规范”的平衡点,他们会经常自问:“想要观察孩子,反思教学,幼儿园要求的任务能否完成呢?”“如果先完成上级规定的硬性任务,还有时间去观察孩子吗?”正如Pines指出:那些自我要求比较高的教师更有可能感到耗竭。相反,Zellar的研究对象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工作,相对幼儿园教师而言,他们不必面临那么多的“自由”与“限制”的冲突,开放性人格特质反而成为护士职业倦怠的规避因子。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相对护士而言可能需要更多的创造精神。

第三,本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存在正相关,同时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李永鑫、Mills等人认为神经质人格特质能显著预测个体的耗竭水平的结论一致。Zellar等人指出,神经质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关注那些带有消极意义的谈话内容。这表明,情感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易激动的教师容易在工作时投入过多情感,从而更易引感衰竭、人格解体。需要指出的是,李永鑫等人认为神经质仅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本研究则发现神经质对个体职业倦怠三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建议

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忽视。大五人格特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因此要减少或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必须引导幼儿园教师真正了解自己,调整自己,增强适应周边环境、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篇11

爱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应该参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去设置游戏内容与规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地制宜是游戏创设的基础。总之,在幼儿教学中科学的创设游戏环节,可以将其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积极对游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应用游戏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要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一原则。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性活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活动最自然,也是最经常性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其对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挥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

例如在“圈圈走走”的幼儿游戏环节中,教师组织幼儿手手相牵,环绕圆圈场地步行,同时唱着《上学歌》。再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功能得到了锻炼,同时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为良好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当然该游戏活动也达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此外,在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中,能够推动幼儿审美观的形成,例如“音乐游戏”中,音乐元素的添加,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幼儿手足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体会到音乐美以及节奏美。

总之,幼儿园教学阶段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游戏教学环节的展开可以培养与锻炼幼儿的跳、钻爬、跑、掷、攀登这类基本性动作的能力,以及幼儿肢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对其神经系统以及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幼儿园游戏教学也可以达到消除幼儿紧张心理的目标,情景游戏环境的创设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同时有助于他们乐观向上、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应用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园这一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之间可以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将新鲜的信息输送进大脑中,使其愈发充实,为幼儿记忆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了其认知能力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欢快的一天”的幼儿游戏中,教师在幼儿园中适当的场地为幼儿创设了“和谐之家”这一温馨的环境,鼓励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子女等角色,此时幼儿借助扮演不同角色的途径,在自由性、宽松性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利用不同的身份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不同角色之间讲话的语气,例如子女犯错误之时,爸爸以严厉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教导之后,又以耐心的态度去为子女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总之,在常态化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之所以认为游戏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积木堆积出房子、长城等各种形态,可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应用游戏充实幼儿的道德情操

游戏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自身携带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合作性和知识性等众多特点。幼儿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主体,在集体性活动中,需要的是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包容,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例如在“有趣的绳子”的游戏中,教师一方面希望能够协助幼儿树立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与同伴互相合作玩乐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当然教师鼓励幼儿创造出多种玩绳子方法的环节中,能够使幼儿初步建立求异求新意识,这对他们良好道德情操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拔河能手”的游戏中,一方面协助幼儿筑造了积极乐观、不断向上这些健康思想,以及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班与班的竞争中也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在“扶爷爷过马路”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了他们向弱者奉献爱心的精神。

总之,幼儿园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乐观向上、集体荣誉感、包容、富有爱心等精神,对幼儿道德情操均能达到充实的效果,为他们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以及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幼儿游戏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幼儿园应创造和谐环境,并始终坚持育人、寓教于乐的理念,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9-0026-06

做母亲几乎是所有幼儿园女教师都会作出的人生选择,母亲角色会使她们的生活内容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作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之一,养育事件①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她们的专业成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的女教师做了母亲之后专业成长之路越来越宽,有的却越走越窄。为什么有些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相似而后来的路向却相反?笔者在质化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对10位幼儿园女教师②进行了深度访谈,经过对原始资料编码分析发现,导致养育事件不同影响后果的核心因素是个人特征和性别意识。

一、个性特征与影响后果的关系

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经历过养育事件的教师都表示养育子女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的最普遍的消极影响是时间和精力不够,突出表现为学历进修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些教师因养育子女已经放弃了自学考试,有些教师仍在坚持,有些教师则如愿取得了成功。之所以会存在这些差异,与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在专业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密切相关。人的性格特征是复杂的,笔者主要从性格的意志特征来分析个性特征与影响后果的关系。

(一)“计划性”特征――教师F与教师J的比较

虽然从心理学上暂时无法找到对“计划性”的专业定义和解释,但这个从访谈中生成的概念却不得不引起笔者的重视,因为教师F在访谈中反复强调自己是个计划性很强的人,这种计划性已经深深印刻在她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所理解的“计划性强”是指教师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事先考虑周到,制定详细计划并努力实施,不喜欢“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处事方式。我们从她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讲述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性格特点。

教师F:带班时的教学安排――如果我带班,就会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既然有计划就要按照计划执行。

自学考试前的复习准备――不管参加什么考试我都一次通过,但不管是考大专还是本科文凭,别人只需要看一星期就能搞定,我要提前一个月看。我不会像人家那样熬夜,一个星期看完马上考试,考个60分。我要有十分的把握才会去参加考试,我觉得绝对不能去靠运气,这是我的个性。

怀孕时间的选择――包括生孩子这件事情,我的计划性都非常强。我计划在拿到本科文凭以后生孩子,我不想像人家那样有了孩子再去考试。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教师F“计划性强”的特点,正是这一个性使她明智地选择了合适的怀孕时机,在生产孩子之前顺利拿到本科文凭,消除了可预见的由养育子女带来对自学考试的“拖累”。而教师J虽然在怀孕之前曾经有教师建议她尽早把本科考试考完,尽管她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但由于她“计划性”不够强,始终没有将建议付诸行动,导致后来自学考试困难重重。

教师J:以前同事跟我讲:“你赶紧考,以后有了小孩根本就没法看书。”虽然我知道这是对的,但就是没有好好计划,我现在觉得有了小孩再读本科就很吃力。

(二)“自制力”特征――教师B与教师J的比较

教师B在有了孩子后继续参加本科文凭的自学考试,并如期获得了本科文凭。她的园长是这样描述她顺利通过考试的。

园长C:她是我们幼儿园第一个本科生。我们两个人同时考本科文凭,刚开始我通过的科目比她多,然而我生了宝宝之后一门都没有通过,同样,她也生了宝宝,之后却全部通过其他科目考试,我很佩服她能不受外界干扰。

在谈到为什么自己能在有了孩子之后依然顺利通过考试时,教师B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强。她表示,虽然在复习备考时偶尔也会因牵挂女儿而分心,但基本上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专心学习。

教师B:有人说生了孩子以后记忆力下降,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主要是分心了。比如在看书时有时会情不自禁想:“女儿现在在干什么呢?她现在睡得还好吧?”但是我有一定的自制力,能分清孰轻孰重,及时调整自己。

同样是面临学习时因为不放心子女而分心的问题,教师J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而备受杂念的干扰,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

教师J:我正在考本科文凭,但是好像一看书就有杂念,感觉看不进去。如果能调整好,肯定就能静下来,而我就属于那种不太会调整的人,常常三心二意什么事也做不好。

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动的意志品质。它的显著特征是利于推动和促进人们从事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需的行动,也利于制止那些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为。自制力强的人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工作时专心致志,善于克服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狭隘的个人动机,善于克制不利于工作的言行。〔1〕在准备自学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家事的担心,才能专心备考。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制力才能不被杂念所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备考质量。

(三)“坚定性”特征――教师G与教师A的比较

教师G:我做一件事情喜欢把它做完,不愿意半途而废,我觉得如果不把它考完,那前面考那么多是为了什么呢?

教师A:我考本科文凭时就觉得挺难,而且年纪大了记不住东西,这几年我就不想再考了。

坚定性是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定性品质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活动,不被暂时的挫折打败,他们有顽强的毅力,总是充满信心地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而奋斗。〔2〕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在经过一天辛劳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在养育子女的同时还要兼顾学历进修,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她们不仅要承受照顾子女的辛苦,还要克服由于不能像其他母亲那样充分地陪子女玩耍或关心他们的学业而引发的对子女的内疚感。因此,越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教师越要拥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后续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教师G与教师A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考验,但是前者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了本科文凭,而后者却在困难面前渐渐退缩,最终放弃为专业成长而努力。

(四)“自觉性”特征――教师B与教师E的比较

教师B:对学习的认识――我从来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我觉得学习有很大的乐趣。当学到一样东西,或者是原来不懂的,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顿悟了就很开心,这种感觉是一种成功感,也是一种满足感。

想考研究生的动机――今年7月份的时候想考研,我就跟园长讲:“我觉得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现在学的东西已经不够用了。”我想考研,并不是单单为了文凭,而是想学到更多知识。

对本科自学考试的态度――现在不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转变在本科阶段尤其突出。我觉得本科自考和大专自考的含金量和教育价值差别很大。大专是普及知识型的,和我们在幼儿师范学校学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差别,到了本科阶段,那些概念就很深奥。

在访谈中,教师B是唯一提到有更高学历进修打算的教师,虽然她现在的条件并不成熟。同时,她明确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历,而是现在的工作促使她自觉学习,不断提高。

教师E:本科考试我还差四门没过,我觉得有的东西和幼教没有关系,“文学精读”肯定要考,因为这是必备的。像“教育史”“思想史”“教材教法”等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可以用,但是“大学数学”“现代技术概论”和我们专业有什么关系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教师E比较奉行实用主义,认为考试就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文凭,表现出对考试中某些科目安排的不理解,觉得与本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科目根本就不该设置,没有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知识对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同帮助。这种停留在狭隘知识观上的认识是导致教师E自觉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类教师在困难来临时无法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往往是抱怨多于努力。

自觉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目的的重要性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自觉性高的人能按照客观规律提出行动目的,在相信自己的行动目的正确的基础上,还能把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倾注到行动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气馁,千方百计地去排除障碍,积极执行决定。〔3〕自觉性与个人的认识水平相关,如果一位教师能理解学历进修的积极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取得更高学历文凭的表面追求上,他就会在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更高的自觉性。教师B就是这样一位把学习当作乐趣的人,这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她为什么能较顺利地通过本科阶段的自学考试。

二、性别意识与影响后果的关系

所谓性别意识,是指个体从性别的角度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环境,对自己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是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公平的观念和思维方法。性别意识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分别是性别敏感、性别能力和性别分工。〔4〕一个具有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会更自觉地用传统性别分工的要求约束自己,例如她会认为女性主要应该把家庭照顾好,女性的最终价值是在家庭中体现的,一旦出现家庭需要与工作需要的矛盾,女性应该毫不犹豫地首先满足家庭需要,等等。性别意识也是导致养育事件不同影响后果的核心因素之一。笔者对10位教师的性别意识情况进行了访谈,初步结果见表1。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个人的性别意识与影响后果的关系,笔者重点对教师B与教师C进行了比较分析,选取这两位教师的原因是教师B是10位教师中没有受到养育事件消极干扰的典型代表,而教师C则是深受养育事件消极影响的典型代表。

(一)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教师B与教师C截然相反的成长路向

教师B幼师毕业后于1995年10月到C园工作至今,于2004年10月生下一女孩,是C园的骨干教师。教师B从入职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从排斥到热爱的过程。她在上幼师学校之前最想当地质勘探员,因为这样可以远离父母;读幼师专业是其无奈的选择,求学期间仍不想当幼儿园教师,但无力改变这一事实;工作初期对职业认识不深,觉得小孩很烦;结婚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个全职太太;婚后工作渐入佳境,开始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现在认为幼师职业能实现自我价值,即使有条件做全职太太也要放弃。

教师C幼师毕业后于1998年9月开始到C园工作至今,于2006年8月生下一男孩,也是C园的骨干教师。教师C由于十分热爱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当年在报考中专时三个志愿都是幼儿师范学校;在读幼师专业期间也十分喜欢这一专业,自认为在班上像她这么热爱专业的没几个;到幼儿园正式上班后工作热情也特别高;生育之后对工作的热情降低了很多,对儿子的期望高于对自己的期望,现在希望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时候能够换一个比幼儿园教师轻松的工作,因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

(二)“儿女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向――园长的看法

对于同在该园任职、同样都是在C园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B与C,该园园长目睹了她们专业成长的整个过程。教师B朝着越来越上升的方向前进,而教师C却似乎越来越陷入低迷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园长C作出了如下判断。

园长C:关于加班――有的教师“儿女心”不那么重,能够放得下孩子。教师B是我们幼儿园的一个教科组长,她在生完孩子后还照样加班,而且她的精力和心思也在工作上面。但有的教师虽然嘴上说加班没问题,可工作起来却心不在焉。比如教师C工作时常常不在状态,老想着孩子要喂奶了,孩子怎么样了,经常一心几用,什么事都做不好。

关于出差――当然,也不能说教师B“儿女心”不重,但是相对来讲没那么重。比如孩子还小时要到上海出差,她也照样去。后来她说到自己回来时女儿不叫她妈妈一事。虽然当时她觉得心酸,但很快就调整好,重新建立了与女儿的亲密关系。而教师C绝不肯放下她的孩子去出差,去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儿女心”是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很常用的一个词,是衡量人们对家庭、子女重视程度的一个本土概念,与“事业心”相对,但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人们的性别意识状况。

(三)她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局外人的分析

从性别意识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幼儿园教师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地位相对偏低,即使是在幼教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教师也很难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如有的教师谈到:“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社会给你的名和利跟你的付出不成比例。”“我们混得再好不也就是一个幼儿园老教师吗?”所以针对“女性应该尽量避免在社会地位上超过她的丈夫”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本研究而言没有实际意义。

具体到这两位教师,教师B虽然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表示认同,但她是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来回答的,她的回答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压力下,女性如果企图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在家庭中要学“乖”点,要学会“以退为进”的发展策略;而教师C虽然对这个问题表示否定,但她却是从预防后患的角度来回答的。她认为好的婚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依靠婚姻是危险的,女性必须在经济上独立才能减少今后可能发生的家庭变故造成的伤害。所以这两位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回答的差异并不能说明教师C的性别意识就比教师B更现代。她们在性别意识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上。

教师B:我从来不觉得“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每个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男人根本没有能力支撑家庭,你非要他去支撑,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是第一种构成,还有一种构成就是男女都能撑起半边天,我的家庭就是这样,我和丈夫的家庭责任比较均等。完全把养育的责任或是赚钱的责任都推到丈夫身上,不好!

教师B首先表现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强强组合”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对工作越来越热爱,因为这是她证明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C:我同意“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为什么我以前可以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单位上,但是现在我要平衡。我觉得让女性主要照顾家庭有一定道理。男的太粗心,照顾不好!家庭对男性的牵绊如果由女性承担起来,男性就更容易出去为事业而打拼,更容易出成绩。

教师C在有了小家庭之后渐渐表现出对自己工作价值的怀疑,认为与在幼儿园工作相比,在家庭这个舞台上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传统的性别意识在发挥作用。虽然她并不认同男性的能力天生比女性强,但是认为是女性牺牲自己换取了男性更多成功的机会。她认同这种“牺牲”,并坚信这是女性义不容辞的责任。换言之,教师C更倾向于通过照顾家人并通过家人的成功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在有了孩子之后对曾经热爱无比的幼儿教育不再专注。现在她认为丈夫事业上的成功、儿子的成才比自己事业上的成功更有价值和意义。当两者难以兼顾时,她愿意为此放弃曾经的追求和梦想。

(四)她们为什么走不同的路――从局内人的反思中看根源

教师B:对工作的认识――我不是工作狂,为了工作抛弃家庭;也不是那种家庭依恋性比较强的女人,只要把孩子培养好,可以不顾工作。我觉得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家庭、工作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工作是女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女儿的教育期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明明是一块象牙,你非要雕成一块宝玉,可能吗?我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种机会,创造条件让她去搏一搏!她能搏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我不去勉强。我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智力超常的人,只是普通人,普通人你干吗要让她往超常人去发展呢?

对“可以做全职太太”的认识――即使今后可以做全职太太了,我也不想。其实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工作不再作为谋生手段。我希望丈夫能给我这个实现最高境界的机会,那时的工作态度会比现在更放松一点,但是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会消减。因为你把工作看作是你的理想和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就是由被动消极转变为主动积极了。

教师C:对工作的认识――你说我们以后能干什么呢?最多也就混到“名师”这个程度了,但是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我已经放弃这个追求了!我现在就希望能收入稳定,不要为工作操太多心就行。

对儿子的教育期待――希望能多花一点心思在孩子身上。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成才!他成才比我工作重要多了!对小孩的培养有终止的吗?马上上幼儿园了,给他上个什么兴趣班好呢?等到孩子上小学了还要择校,要学奥数,还要去跟老师沟通,哪里还有时间呀?想做个好妈妈就不要想在单位里有太大的成就,这就是我的理论。

对“可以做全职太太”的认识――我还是会出来工作的,但是我会选择一个轻松一点的,就是不需要花太多心思的那种工作。那个时候我更多的是以照顾家庭为主了!我觉得幼儿园的工作与家庭事务有一定的冲突,比如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投入,因为我在幼儿园话说得太多了。

从以上访谈内容可见,首先在对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上两位教师的观念完全不同。教师B把工作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不会因为有了孩子而完全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女儿也没有过高的期望,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所以还能在女儿出世、生活压力更大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教师C在有了孩子之后把培养儿子成才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把对家庭的贡献看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方式,因此她对儿子有很高的期望。在她看来,儿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儿子成才比什么都重要,这其实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表现。

其次在对待“如果有条件做全职太太,是否会考虑回归家庭”的问题上,虽然她们都不同意做全职太太,但具体想法却截然不同。教师B是从达到工作的最高境界,即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的途径来阐述理由的;而教师C则是从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他工作,以便更投入地为家庭服务的角度来阐述原因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B要比教师C具有更现代的性别意识。也许作为当事人,她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正是这种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她们对专业成长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参考文献:

〔1〕〔2〕〔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81,182,178.

〔4〕周颜玲,凯瑟琳・W・伯海德.全球视角:妇女、家庭与公共政策〔M〕.王金玲,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8.

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Nurturing Incidents upon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u Yun, Gu Rongfang

(College of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