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监会成员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29 03:15: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村监会成员履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村监会成员履职报告

篇1

2012年3月,我镇第一次通过法律程序,民主选举产生了61支村务监督委员会,这支庞大的农村纪检监督队伍由201人组成,并在各村成功开展工作。这一新生组织的产生,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的是:村务监督委员会要“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如何有效监督、发现问题怎么处理”,如何使村务监督委员会不成为一个虚设的机构等问题,为此镇党委、纪委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反复运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将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管理和深入推进的成功道路,从而掀起了村级“小纪委、大监督”的工作新格局。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即拓展了村级监督的渠道,同时也规范了村级事务的有效管理,为全镇农村的社会稳定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不小贡献。

一、加强队伍管理,实现村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八有达标”强保障。实施村务监督,首先达到了有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台账、有考核、有工资保障的“八有标准”,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和行之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二是“坐班守摊”严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成员同时实行坐班制度,统一在村委会集中办公,镇纪委不定期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考勤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内。三是“量化考核”督作为。根据年初镇纪委制定的《关于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办法的暂行规定》,以“三促进、四落实”为标准,严格量化考核办法,实施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考核标准,并按相关档次按规定发放年度工资补贴,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报酬化”的工作,从而增强工作积极性。四是“狠抓学习”强能力。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定期参加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部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教育,从而提高村务工作监督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规范运作程序,保障村务监督有章可循。

一是“一手册”专业指导。通过一年来的逐步摸索,结合我镇实际首先制定了《榛子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手册》,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开展给予全程指导,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监督什么、怎样监督、如何有效监督、发现问题怎么处理”等疑难和具体问题。二是“三并行”切入式操作。从监督“人员”入手行使监督权;镇纪委采取权力下放的形式,将村干部廉政勤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党内监督的权力下放到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在规定期限内上报监督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从监督“权力”入手行使监督权;凡是重大事项的决策,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按要求召开相关会议的前提下,要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参与讨论,但不越权干预。从监督“钱财”入手行使监督权,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我镇村级财务管理的“户口簿”增加了新的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把关,明确规定任何村级财务票据没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审核,不得入账报销,村级财务管理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理财小组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四把关”,使村级财务管理有效地置于多重监督之下。三是“一提示”全方位履职。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违规现象发生,通过发放《廉政提示函》的形式,对村级事务开展的重要环节进行提示把关。四是“两到位”处理分步进行。及时向镇纪委反映村干部违纪违法和村级事务管理违纪违规问题等;协助镇纪委对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并执行到位,负责对执行情况的落实对群众公布到位。

三、提升监督水平,确保村务监督发挥作用。

篇2

2019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年内工矿商贸企业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道理交通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年内工矿商贸企业发生瞒报事故,较大以上事故或死亡总人数超过3人或者道理交通发生重大以上事故,予以“一票否决”。

2019年全区未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二、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情况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经开区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区安委会由区党工委书记担任第一主任、管委会主任担任安委会主任,管委会副主任、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等区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镇街均设置安监站,同时在乡村、社区设立安全网格员。通过机构改革,全区调整设立了14个专业委员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区管委会多次召开党工委、管委会会议专题听取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安委会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工作扎实开展,各级领导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调研、督导检查工作,并针对“集中整治”、“双控建设”、“打非治违”等重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年初区管委会分别与四镇两办、园区和16个区直属部门签订了《201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确保各级领导、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全面加强监管、监察基础能力建设

1.以专委会引领行业安全生产。结合我区机构改革调整,在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基础上,调整成立了14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明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事机构,明确了办公地点及工作人员。

2.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全区共选聘网格员42名,建立全区、镇街(园区)、村(社区)安全生产“三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无缝隙、全覆盖。

3.积极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隐患执法服务机制。制定有关制度,通过安全生产技术顾问服务、安全专家驻点服务、安全送教上门服务、安全生产宣教培训服务及其他安全生产辅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抓好该项工作。

4.完善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效能。为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区管委会与委托镇街、园区签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书,委托执法范围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5.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区安委办多次组织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通过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建设、完善三项机制、健全三个保障等多方面切实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对试点单位、全区总体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协助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完善建立各项管理资料。

(三)严厉执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经开区认真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结合“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六个专项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中秋、国庆等集中检查,对高危行业和工贸重点企业进行了拉网式彻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保证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安全。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领域:共检查企业104家次,查处隐患问题163项,已全部整改完毕,立案26起,实施经济处罚23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工11家。

工贸行业领域:共检查企业105家次,查处隐患问题240项,已全部整改完毕,立案21起,实施经济处罚27.5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工5家。

建筑施工领域:对全区在监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358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46份。

特种设备领域: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77家次,检查设备3800余台次。检查发现隐患106处,下发《指令书》25份,受理解决投诉28起,立案查处7起,罚款22.7万元。

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领域:共检查社会单位1173家,发现火灾隐患1704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22份,临时查封10家,责令“三停”5家,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4份,罚款47.3180万元。

城市燃气领域:定期检查企业 36次、 排查安全隐患154处、已整改14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35份,完成上级督办整改问题3个。

其他部门均在各自监管行业领域开展各类专项治理。

(四)稳步推进,持续做好日常工作

1.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诚信评定。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轻工商贸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53家企业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燕兴机械、蓝鲸悦海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在诚信等级评定工作中,23家企业完成诚信体系建设网上申报,其中A级1家、B级6家、C级16家。

2.创新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制定下发了《经开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经开区安全生产委托执法(D类工贸企业)实施意见》,既实现了“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管理主体”又实现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为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奠定了基础。

3.深入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我区不断修订完善了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应急、消防、市场、国土等部门开展包括“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演练”、“防汛应急演练”、“特种设备事故逃生”、“高层住宅火灾逃生”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应急演练25余场,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极大的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逃生本领。

4.不断营造浓厚氛围。为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为构筑社会安全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经开区不断通过电视、微信、商场LED大屏幕循环播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公益视频全面宣传。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班次50余次,共计培训人员6000余人;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知识竞赛、企业警示教育宣讲等活动,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变能力。同时为了将安全文化带入居民小区,以凤凰城北区小区为试点样板,我区着力打造6个安全文化示范小区,通过设置宣传展牌、展板,装饰安全文化长廊,定期讲解安全知识、播放安全警示片、发放安全宣传单等方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群众当中。

5.充分落实财政资金保障。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区财政局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强化资金保障,努力推进全区安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9年已先后拨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费、农村公路划设中线工程款、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费、应急避难场所移动厕所项目、化工行业评估分类项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检查培训经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以及其他安全生产监管支出费用共计150余万元。同时经开区通过政策引导,全员培训等方式,使重点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北方铸业投入300余万元,金风科技200余万元,国储天然气200余万元,神威药业100余万元,应张天然气80余万元等等,企业持续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落实主体责任,使安全更加稳固。

6.落实督导考核推进工作有效实施。管委会委派区安委办与区督查办联合采取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回头看复查等方式,配备执法人员、专家,不定期对各单位重点阶段、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面检查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落实情况。2019年共派出暗查暗访组14个,其中督导检查镇街部门9个,生产经营单位72家,发现隐患95条,已整改完毕,停业整顿1家,全区上下 “重拳出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突出重点,创新推进工作落实

1.“双控建设”扎实开展。区管委会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双控体系建设”工作。并结合我区当前经济形势,针对大部分企业监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这一实际特点,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企业自主提高、专家提供服务、政府出资买单的“三结合”工作模式,督促企业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形成动态化的“一企一册”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开展“一企一册”上报企业数92家,上报风险点745个。同时依托“图网册频”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政府和企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已经有63企业初步完成数据信息的录入,其中8家企业已完成与政府系统的对接。

2.“打非治违”有力进行。做为“奥运名城、首善新区”,一直以来我区都已“奥运城市”、“国际范”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近年来,全区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不断要求各行业领域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安委办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制定了经开区联和执法工作计划,扎实有力推进“打非治违”工作有序开展。今后,对于我区来讲,“打非治违”工作将不再作为一项专项行动,而是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持续开展。坚决不给“非法违法”留一寸土地。

3.“集中整治”持续深化。我区已经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但是,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次的为安全生产工作敲响警钟!从18年开始,经开区先后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六个专项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其他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再到近期安排部署的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无间隙、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总体要求,通过不断深化整治,严格落实政策措施,坚决做到治理重大安全隐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区安全生产持续高压态势。

4.“履职尽责”彻底压实

经开区全力推进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履职档案建立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三定期’(即定期研究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工作、定期报告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刚性要求,目前已为全区152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建立了“一单一档”。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会向区管委会党政领导递送“安全生产提示卡”,嘱咐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落实,确保真正做到“照单履职、照单尽责、照单追责、照单免责”。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应对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的新办法、新措施不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安全培训抓的不深不细

从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看,安全培训不够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安全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很多新招录的员工不懂安全常识,安全意识缺乏。

(三)企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区部分企业还是一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企业人员多为农民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流动性大,工人往往对所在岗位掌握的相应安全知识欠缺、无知蛮干现象依然存在,事故预防能力、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比较难。

四、下一年工作计划

下一年,我局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完善并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将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治理机制

一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督促企业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持续组织开展各行业领域的集中整治和“打非治违”行动。对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上线处罚、关闭取缔、从严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三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消除安全隐患。采取“回头看”、重点检查、联合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严防隐患反弹和事故发生,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建立标准化的灾害事故防护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二是继续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报送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区灾情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篇3

区位于东北郊,是的老化工业基地,辖区内有金陵石化、港华、百江等大型化工企业,目前辖区内有工矿商贸企业3600多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27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400家,造船企业10家,非煤矿山2家,烟花爆竹经营户202家,压力管道使用单位12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00多家,在用特种设备1.7万余台。其中,危化品经营主要集中在燕子矶、、靖安街道一带,造船业主要集中在街道。

为适应安全监管形势的需要,区政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队伍建设。每年设立50万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和隐患整改工作。今年将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增加到100万元,同时要求各街道也增设相应的专项基金,确保安全生产经费落实到位。年,区安监局成立,负责全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安监部门人员不断扩充。年成立了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年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安监力量的指导思想,区安监局原有的3个科室调整为5个科室,新增危化品管理科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科,同时人员编制由原来的6名,扩充到现在的10名。近几年,基层监管力量也在不断加强,年,辖区内各街道均在经济科挂牌,设立了安监科,各个社区(村)、42家危化企业设立了专职安全员。今年以来,全区各街道安监科由原来的挂牌机构改为单独设置,并增设科级职数1名。同时,在全区通过政府购岗形式,招聘安全协管员,其中区安监局4名,各街道根据监管任务配备2-4名。目前,全区共有在岗安监专职人员76人,其中区安监局20人,街道27人,同时配备有29名安全协管员。此外,区安委会成员单位也由原来的10家扩大到目前的33家,基本涵盖了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个行业。当前,全区安全监管已形成区政府统一领导,安委会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街道属地管理的格局。

二、目前安全监管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安全发展。一是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在年初就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与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今年,区委、区政府在街道的月度打分考核中,首次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体系,专门设立安全生产分值,以考核推动工作开展。区政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大会,及时在全区各个层面部署消防、交通、建筑、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凸显安全生产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健全制度。去年底,专门出台《推进安全发展的意见》,从区级层面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机制。今年初,印发《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33个职能部门、街道、园区(平台)、村(社区)综合监管职责的具体内容,消除安全监管盲区。严把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关,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审查和竣工验收规定。此外,今年仙林街道全面试点,开展了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把安全生产纳入网格,形成了全社会共管共治的局面,取得了良好实效。三是加强联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公安、消防、交通、质监、住建、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强日常联合执法。设立区级专家库,聘请化工、消防、造船、建筑等方面专家参与全区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隐患查找等各方面工作,提高日常执法的专业性。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明确相应部门职能,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强化日常管理,大力整治隐患。安监部门始终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有效防范和应对事故最基本、最根本的手段,要求各街道和主管部门每年都必须不间断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分析梳理,落实责任、采取措施、规定时限,整改验收。对所确定的重点隐患,按照危险程度、整改难度等因素分为市级和区级挂牌隐患,同时对等级隐患按“一企一档,一患一档”的要求,分别建立级别档案,实行属地反馈、动态跟踪,努力使重点隐患达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预案“五落实”,严防隐患发展成为事故,切实做到关口前移。近几年来,陆续整改了十月军校地质灾害、迈皋桥灯光夜市、仙林老农贸市场、金陵石化管廊等10余处市级挂牌重大安全隐患以及100多处区级挂牌隐患。在隐患整改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长效监管模式。去年,区政府专门制定出台重点难点隐患整治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避免工作中的扯皮推诿。今年以来,按照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各部门、街道加强联动,高效推进了一批新生隐患整改。

(三)注重综合治理,提升安全本质。一是突出基础工作落实。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应急救援预案备案、职业卫生申报和专家检查制度。在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中推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危化品经营许可前期审查工作,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初审。对经营易制企业实行备案制度,建立“一企一档”,严密掌握易制毒产品数量、流向等,杜绝流入非法渠道。每年组织烟花爆竹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严格按照要求对烟花爆竹经营户进行复审。对发证企业分类建档,做到资料清晰,统一管理。今年专门设计出《船舶建造安全自查表》,在船企全面推行,规范企业自查。在水泥、家具制造等行业大力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申报工作。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地理数据库试点工作,采集区域内12家危险源企业基础信息,进行系统录入,并将区域内重点企业一并纳入系统,强化监管。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掌握辖区内122家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详细资料,对纳入市压力管道示范区的15家单位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核查,确保管线资料准确清晰。二是突出重点领域整治。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性质、危险程度等因素,对危化企业进行红、橙、蓝等级管理,强化危化企业、重大危险源、粉尘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检查频次和专家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幕燕地区和金陵石化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仅去年一年就关停小化工企业50余家。每年组织造船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校园安全、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隐患,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将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提升安全监管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克服辖区内中小企业较多,人员流动较大等困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农民工等安全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应急救援等培训,不断增强广大企业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每年组织各类培训10余期,培训厂长(经理)、安管人员达上千人。此外,在夏季高温、雨雪天气、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召开100多家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以会代训,督促企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开展宣传活动。每年举办“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着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印发《社区居民安全知识汇编》,为企业免费发放安全专业书籍。此外,各街道、部门也积极组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森林防火演练、应急疏散演练等,提高群众的安全技能和知识。

三、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全区安全监管形势的日趋复杂,安监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监管层面。一是基础数据更新机制尚未形成。尽管去年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完善了基础数据,但是由于全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一些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化工整治又导致一批企业关停,基础信息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健全相关机制,及时更新。二是监管手段方法尚显落后。目前监管方式仍然是采取现场检查形式,监管效果欠缺,部分非法违法行为在集中打击过后存在死灰复燃,屡禁不止的情况。面对面广量大的监管对象,需要提升监管手段,进一步加大投入,采用科技手段,不断完善重大危险源、重点企业监控体系。同时在应急体系建设上,尚未形成安全预警机制,需要强化应急装备、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三是监管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目前虽然明确了安全监管各部门的职责,各专项整治的牵头部门,但在实际运作中,部门之间执法联动、工作例会、应急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信息沟通,街道属地监管,部门行业监管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不足,导致重复监管、监管空白等现象发生。如建筑工地监管,无资质生产的、未达到一定标准的特种设备监管等,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监管。

(二)企业层面。一是基础薄弱。全区还存在不少城中村、棚户区、“厂中厂”、“宅中厂”,隐藏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规划、选址、企业改制等历史原因,企业安全生产“欠账”较多,治理难度较大。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没完全落实,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利益面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形同虚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成为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流于形式的“标签”,无视安全、被动抓安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社会层面。一是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工等外来人口较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知识、技能匮乏,给加强安全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二是由于基层社会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城中村违章搭建屡禁不止,造成大量消防隐患甚至“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个体经营户因违章搭建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形成非法经营。三是由于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职能有分工,社会公众对安全监管分工不了解,导致监管成本上升,需要舆论加强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仅关注突发事件的报道,对安全基本常识、政策法规、紧急避险知识等普及不足,造成公众普遍安全素质不高。

四、加强全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当前,阶段性、运动式的大检查只可以解决一个阶段性问题,只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全。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件易碎品。要想解决根本性的安全问题,确保不出问题,必须靠提升区域内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的功能定位已经从原来的老工业基地转变为“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园”,要提升区域综合环境,就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在产业布局上,要引进科技含量高,自动控制程度高的本质安全型企业,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要采取严格的源头管控措施,牢牢把好项目审批、工程验收、安全设施“三同时”等安全关口,坚决杜绝企业安全先天不足现象。另一方面,抓紧市关停整改“三高二低”的机遇,推动烷基苯厂、金桐化工、佳和日化、金陵塑胶厂等大型化工企业和一批高风险小化工企业的搬迁与关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做好原有化工企业搬迁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充分利用区级专家库资源,对安全搬迁制定科学方案,确保整治过程中化工原料、生产设备、企业厂房、地下管线等安全移除,同时要做好从业人员再就业安置等工作,确保全区产业结构平稳过渡。

(二)加快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在企业层面,对危化企业要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标准化要求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关停并转。对符合标准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强力推进连锁保护、紧急停车、检测报警等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改造,加强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工作的监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危化品运输车船、长途客运车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动态监控,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在监管层面,要加大投入,利用即将全面推广的物联网技术,在重大危险源、重点企业建立起全区安全监管平台,利用该平台实时掌握监管动态,预警信息。配齐、配足现代化的应急装备和应急人员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能力。

篇4

(一)畜牧业产品

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99%以上,已开展定点屠宰的乡镇猪肉进点屠宰率达95%,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生猪产销环节“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抽样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禽类(鸡、鸭)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二)种植业产品

巩固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蔬菜产销环节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水果(时令鲜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主产区生产环节茶叶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均控制在3%以内;稻谷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三)水产品

巩固城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范围;主要水产品(虾、罗非鱼、鳗鲡)产销环节药物残留抽检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等三类基地100%纳入监管;上市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1%以内。

(四)饮用水

城区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二次供水3项常规指标(浊度、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及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分别达98%和97%以上。

(五)加工食品

原粮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调味品(酱油、食醋、鱼露)、豆腐及豆制品、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素b1及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1%以内,小麦粉增白剂、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6%以上。

(六)餐饮业和食堂

加强对酒楼、饭店、小吃店、快餐店、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监管,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城区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特别是学校食堂)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城区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的查处率达到100%;集中式消毒服务企业餐具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各负其责,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

1.种植养殖环节:由县农业局负责。要加强初级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标准化种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加强产地认定,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推出一批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增加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等污染的检测范围和频次,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种植、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兽)药和化学物品问题基本解决;要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切实掌握动植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保障农牧渔业健康发展。

2.生产加工环节: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加强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严格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强化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年审、专项整治等措施,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相关台帐、记录,强化企业法人产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继续实施风险约谈机制,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企业,指导企业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全县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监督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整改到位,督促生产企业主动召回不合格产品,对屡查屡犯的生产加工企业立案查处;帮助一批中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名优食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3.流通环节:由县工商局负责,继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推广现有示范点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辖区内食品经营户特别是批发类经营户的经营水平,争取选定一批企业作为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继续抓好食品流通许可工作,重点加大取得流通许可经营户的日常监管及量化评估工作,同时抓住批发环节,食品批发户仓库的监管列为重点监管范围;继续开展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农村食品市场、乳制品市场、节日市场、猪肉市场、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整治工作。要重点加强食品添加剂经营户的监管,落实索证索票及进销台账制度;充分利用“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系统”,实现食品“索证索票”、“跟踪溯源”、“巡查监管”三项功能有机结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由县经贸局负责,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强化屠宰企业监管,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牲畜屠宰管理,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消除病肉、注水肉上市。要组织开展酒类流通备案登记、溯源制度检查和酒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从事酒类批发、零售单位或个人的管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和非法进口酒违法经营行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

由县环保局负责,继续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进一步加大已批准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源地的违法行为。

由县水利局负责,加大对饮用水质监测力度,继续做好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努力二次供水改为直供水;加大对村级供水设施的改建进度,“十二五”期间解决规划内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由县卫生局负责。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和审核制度,彻底解决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经营问题;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类管理制度,督促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原料进货索证和检查验收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严格餐具消毒,加强餐具抽检,加大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提高餐具抽检合格率;督促使用二次供水的餐饮业、学校食堂落实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加强对餐饮业饮用水卫生监管;强化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食堂以及旅游点餐饮、小餐馆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杜绝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其它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管,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同时,各监管部门要联手做好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二)继续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各监管部门要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以及重点品种,治隐患、抓反复、防反弹,进一步治理整顿工作引向深入。针对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偏远乡村、中小学校园、超市、中小学食堂及校园周边就餐点、农村市场等问题多发场所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单位,要采取执法抽检、市场巡查、突击暗访、风险监测以及有奖举报等措施,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狠抓“问题乳粉”、“地沟油”、“瘦肉精”和制售病死畜禽、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严防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继续深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腐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工作,要采取治理、规范、提升等措施,提升大宗消费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段监管的职责,各监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确保年度评价性抽样检测任务完成;要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督促各生产加工基地、生产企业、集贸市场、超市等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并建好检验结果档案;要加强培训考核,充实装备,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购销台账、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信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各部门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促使业主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把住第一道关口;抓好以肉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五)健全和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要按照“发现及时、反应灵敏、控制得力、处置得当、运转高效”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健全信息报送网络;要针对本区域、本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教育培训,做到有备无患、临事不乱;要建立舆情监测和信息制度,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决不允许擅自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误导公众。

(六)构建严密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要加强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的整治、引导和服务,督促和帮助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加强部门协作,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对于发现的暂时难以界定负责部门的食品安全问题,坚持“谁发现、谁查处”原则,确保一查到底,防止推诿扯皮;以实现监管重心下移为目标,依托乡(镇)、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健全办案机制。

(七)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两个责任制的落实。要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要树立责任意识,监督教育监管队伍转变工作作风,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强化食品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网络、工作简报、食品安全知识手册以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食品安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重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制定开展学习宣传培训工作的具体方案,分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规,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

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和人员,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间断。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

各部门要深入调研,总结经验,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组织协调、综合监督机制,为食品安全更加科学有效监管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提升新水平。

(三)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各部门要积极向县人大、政协汇报食品安全工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让他们了解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监督这项工作,多为这项工作建言献策;要认真办理有关食品安全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通过办理提案和建议,使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要加强群众监督,聘请一些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上来。

(四)要加强部门协作和配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