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17:3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办公软件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通过调查和研究《中国职业大典》,商业企业的行政办公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形形的日常事务管理,其职业范畴为行政办公人员(GBM301),2013年修订的《中国职业大典》中规定:行政办公人员(301)包括行政办公人员(30102)(含〈秘书3010201〉、〈公关员3010202〉、〈收发员3010203〉)、行政业务人员(30101)、其他行政办公人员(30199)。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政办公人员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包罗甚广,从日常工作安排、行政总务、后勤保障、检查公司制度执行与落实、文字处理、内外协调、会议组织等纷繁复杂的诸多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使用办公设备,处理公文和信函,起草有关文件、信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进行有关业务联系,事务处理。
(3)接待来访,处理各方查询事项。
(4)安排会议、会谈、并做记录。
(5)管理有关文件档案。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一步研究从业者职业成长规律,即把握基本操作的初学者水平,到成长为能够驾驭复杂环境出色完成工作的熟练者水平,为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奠定基础。
二、学习领域和工作项目描述
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可知,本项目的职业可以提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1的具体内容,得出行政文员主要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打印机、相机)等,对日常事务和行政事务进行处理,并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项目。解构行政文员的典型工作任务1,得出三大工作项目,即工作环境认知、办公软件操作、信息统计分析。由此,设计行政办公人员的学习情境1《商业办公软件操作实务》。
三、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提炼,是指导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项目教学强调学做结合,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因此在对项目实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注重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将采取SOTA模式,即教学过程中学(Study)-做(Operation)-悟(Think)-用(Application)的程序,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首先教会学生学习完成项目成果的基本知识,即学的阶段,然后根据学的内容指导自己实践,进入做的阶段,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参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回到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12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为我校毕业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技能实训课,其目的是在就业前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立体化的办公自动化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中熟练地运用各种办公设备,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用人单位节约再培训成本。
1 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构建了“模拟真实办公场景、典型办公案例引导、实际办公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办公需求,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办公情景,通过办公案例的设计将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设备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把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式学习”融合为一体。具体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下搜集素材、课堂讨论与实践、总结评析与深入挖掘、课后总结实验报告五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下面,以办公中常用设备扫描仪为例具体阐述:
1.1 课前布置任务
根据扫描仪的教学内容,教师会预先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学生要在课后查阅和准备相关素材。问题:扫描仪在日常办公中主要用来解决什么?任务:根据扫描仪可以解决的问题搜集相关的素材。通过此环节,会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什么类型的素材最合适,我要准备什么?
1.2 课下搜集素材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布置的任务,会督促学生在课后自觉地行动起来,并将搜集的素材带入课堂。教师也会准备案例素材,如果学生准备的素材有偏差,将素材共享给学生。分类学生准备的素材有:书籍、论文、报纸、手写稿、照片、证书、证件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带着问题“我准备的这些素材能实现什么?”进入课堂。
1.3 课堂讨论与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哪些素材可用,在实际办公中该如何应用,进而引出本次课的讲解内容和学生要完成的办公案例。案例:根据办公需求,将文本材料(书籍、论文、手写稿等)扫描至计算机中,并转换成可以编辑的文档;将证件(照片、证书等)扫描至计算机中,并对其进行处理。该案例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硬件扫描仪的使用,涉及到的软件有扫描软件、字符辨识精灵、字处理软件、图片浏览器、美图秀秀、Photoshop等,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应用。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弄清楚扫描仪到底能处理什么样的办公问题,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其他相关软件。
1.4 总结评析与深入挖掘
学生实践后,教师要把案例操作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并指出实际操作时的重、难点;对学生合作完成的案例进行点评;另外展示一些课后可以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去深入挖掘。深入挖掘点:将扫描后的图片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时,可以将除中、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材料通过字符辨识精灵转换成Word文档。通过和学生相关专业的深入挖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后自主探究。
1.5 课后总结实验报告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根据本次课的案例内容和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报告,梳理本次课的知识要点,重点阐述清楚本次案例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和大家共享深入挖掘的知识。
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整个教学模式以“案例”引路,引导学生“想、学、练”,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
2.1 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的建设
为确保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实验效果,学校建设了两个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整个实验室装修设计完全模拟现代的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办公中常用的办公设备,其中包括可拆装的微型计算机,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功能的四位多功能一体机,微型计算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办公模拟环境。同时根据训练内容和学生需求,还配套安装了办公软件、扫描软件、图文转换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完成从办公软件的高级创作到办公硬件的操作维护,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办公技能。
2.2 配套案例教材的建设
根据课程开设目的,教师自编了《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教材总体分为办公软件应用和办公硬件操作,不同于其他同类教材,办公软件应用部分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中,重在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办公硬件操作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办公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过程与技巧以及设备的维护、简单故障排除等,重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未来办公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2.3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依托于我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不断丰富、扩充教学资源;建成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办公自动化》精品课程网站,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3 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在实践类课程中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它迎合了理论与实践应紧密相连这一信息类学科的社会需求。但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也有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知识本位观念是案例教学的最大思想障碍,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3.2 高质量的配套教材
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这就要求课程配套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并且有针对性。
3.3 实验室的更新与建设
由于办公设备与手段的多样性,实验室的办公软、硬件也要不断地更新,给学生提供更贴切实际的实践模拟环境。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成熟,现代办公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信息技术在办公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机构、信息产业链中的企业,也会对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提出更多需求。因此,学生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现代办公的需求, 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重要举措。[1]
二、现有教学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学生计算机技能入学基础
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高中时由于高考的压力,几乎没有时间来接触计算机,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很差,来自于乡村学校的学生甚至于计算机操作技能零起步;对于小部分对口高职班级的学生,在中职时候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但由于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或对学生训练要求松紧不一,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掌握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课时间为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总学时为72学时。
现有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搜索与交流、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操作等为主。
3.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需求分析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办公业务主要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势必带来工作效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办公自动化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政府机关以及大大小小的企业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多,深入到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办公自动化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2]
4.现有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
通过我们与相关用人单位研讨发现,实际工作岗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与我们的课程设置还有一定偏差,学生所掌握的技能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①文字处理的基本能力不够熟练;
②数据处理能力不够深入,特别是复杂函数应用能力;
③不具备图形图像简单处理能力;
④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我们应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位构筑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财经类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基本思路
“教、学、做、测、赛”相结合,突出财经学院的特色,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实用为原则,突出计算机能力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流程,突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获取岗位资格证书。改革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四、财经类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建设
将原有的以系统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内容设置,先按社会需求划分各功能模块,再将各功能模块按照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能力从入门、基础、应用到综合的过程来设置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确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我们多方探讨,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案,紧扣能力培养中心,合理规划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1、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彻底打破原有的以系统知识为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技能划分成几个模块,实现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进行技能反复训练时间占整个课程环节50%以上。每项技能模块都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具实效和质量。
2.2、课外项目实训作业,弥补课堂时间不足
财经分院各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只给《计算机基础》安排了一学期约72学时的课内教学时间,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时间要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计算机相关内容的操作。课外作业以项目实训的形式布置,加强学生的动力操作练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有的项目实训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锻炼了学生分工作、共同研究主题、商量计划、具体实施、总结经验的团队合作能力。
2.3、以测促学,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上课,定期测试学生的练习效果,如录入技术,可以两周随堂安排一次测试,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现阶段练习的效果,发现学生效果不佳,及时查找原因,帮助学生提高练习效率。课外项目实训活动中学生完成的作业要及时收集,并进行成绩评定,学生完成的不好的内容要及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2.4、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激励学生刻苦训练计算机录入技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技能目标要求,每年定期举行“计算机技能大赛”。
2.5、实训室实现开放管理
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微机实训室向财经分院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在课余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到实训室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炼,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自我发展,及时跟踪最新技术动态,促进自我知识更新。
结束语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财经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同时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是财经类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关键,也为财经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利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及数据的处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之一。一般说来,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有办公软件课程,有的甚至单独开设办公软件实训课程,以达到让学生熟练操作、灵活运用的目的。常用的办公软件有中国金山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和美国微软公司等开发的办公软件。下面,作者以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ord、excel和power point等应用软件为例,谈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一、提高文字录入速度。
文字录入是现代化办公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字录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办公的效率,因此,一定要提高文字录入速度。文字录入包括中文录入和英文录入。中文录入的输入法有很多类,如五笔字型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智能输入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输入法。但作为专业人员,笔者建议用重码少、误码少、有词组输入、有造字能力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如何提高录入速度,我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使用正确指法,掌握键盘上字母和字根的分布,保证录入的准备性。正确的指法如下图:
具体做法是:把左右手的四个手指依次自然放在基准键ASDF和JKL;上,两拇指放在空格键上,无论是击上排键还是击下排键,手指都要回位到基准键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字有章法,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2、做到盲打、眼到即手到。强化训练,争取每天盲打二十分钟。可以通过五笔字型的训练软件如“打字高手”进行,也可以拿纸质材料对照练习,还可以听录音进行录入练习。坚持训练两个学期,做到眼见字或词,手就自觉地击它所要击的键位。就像人们吃东西一样平常,东西只有往嘴巴送,而不是往眼睛或鼻子送。
3、词组输入。五笔字型输入法有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和多字词组的输入,无论什么词组,只要击四键均可获得,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如:“美丽”,击“UGGM”,“北京市”,击“UYYM”,“广西壮族自治区”,击“YSUA”。
4、手工造词。五笔字型输入法提供手工造词功能。录入者可根据自己需要,将使用频率高但又不是词组的多个字进行手工造词,以达到击四键得多字的目的,提高录入速度。如造“象州县职业技术学校”九个字,只需键入“QYES”四键,在有外码提示的情况下,只击“Q”即可选码。手工造词方法是:将输入法切换到“五笔字型”输入法状态,右击左标签页,选“手工造词”,然后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就的“词”和“外码”,点“添加”即可。
二、使用快捷键,减少键盘和鼠标间的交换频繁,提高办公效率。
在应用办公软件时,经常会遇到键盘和鼠标轮流使用,这样频繁交换,就会觉得麻烦,且影响速度。如果使用快捷键,减少交换频率,就可以提高办公效率。所以,对学生强调使用快捷键。 Office常用快捷键有: ctrl+空格:打开输入法,shift+空格:切换全角和半角, ctrl+shift:切换输入法, ctrl+home:跳到文件开头,ctrl+end:跳到文件最后,ctrl+x:剪切,ctrl+c或ctrl+insert::复制,ctrl+v或shift+insert:粘贴,ctrl+z或Alt+backspace:还原。word快捷键:ctrl+a: 全选,ctrl+b :粗体, ctrl+c:拷贝,ctrl+d: 字体格式,ctrl+e: 居中对齐,ctrl+f:查找,ctrl+g:定位,ctrl+h:替换,ctrl+i: 斜体,ctrl+j:两端对齐,ctrl+k: 超级链接,ctrl+l:左对齐,ctrl+m:左缩进,ctrl+n:新建,ctrl+o:打开,ctrl+p :打印, ctrl+r: 右对齐: ctrl+s 保存。
模板: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其中所包含的结构和工具构成了已完成文件的样式和页面布局等元素。PPT模板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如何使用幻灯片模板以及更有技巧的使用PPT模板能让可以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一般使用的PPT模板获取的方式有:Office自带的PPT模板,网络下载获取的PPT模板,还有自己设计的PPT模板。下面介绍几种使用方法:1、Office 2007/2010 模板使用方法:新建一个PPT文档,或者打开已有的文档——菜单栏——设计——你就会看到已经安装了的所有的模板,然后,点一下右边的下拉箭头,会看到更多,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模板即可!2、灵活应用多个幻灯片模板:用第一种方法幻灯片只能应用同一种模板,有时候会让整个幻灯片感觉单调死板。我们可以给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用各种模板: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应用模板的幻灯片(如果有多个幻灯片要应用同一模板,可以按住Ctrl键逐个选择),再将鼠标指向“设计”中“主题”任务窗格中显示的某个模板,单击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菜单,选择其中的“应用于选定幻灯片”即可。3、使用网络幻灯片模板:可从微软公司的站点免费下载更多的网络模板,选择“文件”“新建”,在右侧打开的“可用的模板和主题”任务窗格下方的“的模板”板块,包括了“表达表格”、“贺卡”、“幻灯片背景”等多个模板。
单击板块上的模板类型链接(如“幻灯片背景”“美食”),就可以在右侧板块看到该类模板的名称和提供商等内容。点击“下载”按钮即可将模板下载到你的硬盘中,并会自动用PowerPoint打开该模板。如果你对模板的效果满意,可以用“另存为”将它保存为模板,以后就可以像普通模板那样方便调用了。4、快速使用其他的幻灯片模板:先打开自己希望更改模板的演示文稿,然后选择“设计”“主题”,点击下拉箭头,单击“浏览主题”。然后就可以在弹出的“选择主题或主题文档”对话框中选择想要借用的模板文件potx或者是pptx、pps文件,甚至可以选择一个Web页文件来作为模板。5、将外部模板安装为power point内部模板:模板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的。因此,如果从网上或光盘上找到一些ppt模板,只要把它们复制粘贴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Data\Microsoft\Data\Microsoft\Templates文件夹下,不过需注意Office 2007/2010能够识别*.pot和*.potx两种格式的模板。
四、应用小技巧。
在办公软件的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的小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办公效率。如:
1、更快捷的全部保存 :在Word 2000、Excel 2000中要想保存多篇打开的文档,可以按住Shift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全部保存”即可。其实有更快捷的方法:可以先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观察按钮的图形是否改变?对了,这时“保存”按钮的图标就变成“全部保存”的图标,松开鼠标,即全部保存完毕。
2、扩展单元格 :如果用Word设置好的表格,有时在单元格中多输入了一两个字符就不能容纳进去,可又不想改变原有的字体、字号或列宽等风格。这里有个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选中该单元格,在格式菜单中选“段落”“缩进与间距”选项卡,将左、右缩进栏内的“0字符”改为“-1字符”,加以确认,这时,未显露的字符就纳入格内了。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转贴于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6
根据笔者从近三年南通市商务局与南通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的多场外贸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了解到,许多外贸企业为缓解欧债危机对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高薪吸引外贸人才,并加大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以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无疑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外贸工作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综合技能要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大部分不能立即胜任工作,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具备外贸企业岗位要求的各项技能。
1 国际贸易岗位设置及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包括中职、高职、本科毕业后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货代员、报检员、报关员、单证员、核销员、外贸会计、涉外秘书、外贸经理助理等。笔者从人才市场了解到,招聘中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货代员,其他岗位对应聘者知识能力、从业资格的要求较高。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
从表1可看出,较高的英语水平、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较强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从事这些岗位的基本要求。而根据用人单位反映,由于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及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在上岗初期完成工作任务有较大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方面,应以岗位要求为标准,切实培养学生各项技能,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要求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能力的建议
2.1 以岗位要求为依据,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第一,外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希望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高职院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辅以企业家讲座指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和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二,对外贸易工作流程性强,强调团队合作,相互沟通,包括与企业内部同事的沟通,与货运、保险、商检、海关等机构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必须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商务沟通、商务谈判课程时可以邀请外贸业务员参与授课,传授贸易实务中的实用沟通技巧。
第三,外贸业务中函电的处理、单证的制作、与客户的交流都离不开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英语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增加英语听力、口语的课时,最好邀请外籍教师任课;二是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将英语作为教学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熟练的办公系统操作能力是外贸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如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电子邮件处理往来函电;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设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出现在对外贸易中,学校应增设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常见的处理方式和运作模式。
2.2 以技能培养为抓手,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专科的本质区别所在。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理论性知识只需作基本介绍,以“够用”为前提,加强实践环节,多方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
第一,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加大实训资源投入。从外贸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看,高职院校应增加办公软件操作、英语听力口语训练、外贸英语函电、单证制作、货运实训、报关报检操作、外贸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实训软、硬件的投入,购买与行业岗位要求最为贴近的软件并及时更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模拟操作环境。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校企合作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请进来”,约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介绍行业最新动态、工作经验、创业经历等;聘请行业能手担任实训课程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技能操作,传递最新行业信息;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改革、校本教材编著、实验实训室建设,参加课题申报、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制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主动“走出去”,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赴合作企业交流学习、顶岗锻炼,吸取行业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第三,鼓励学生考证,开展“课证融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人才,应以行业标准作为人才培养标准的主要参考指标,以技能证书、从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的标准之一。上述国际贸易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证书有: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顺利取得这些资格证书,学校应开展“课证融合”,在平时授课时即融入行业考证内容,强化技能教育,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2.3 以地方经济为依托,打造行业特色专业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既熟悉对外贸业务又有行业基本知识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特色行业,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融入行业知识的介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既为毕业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又服务了地方经济。以笔者所在的城市――南通为例,南通是全国知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产品的出口约占南通出口总额的1/3,各类招聘会上,纺织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南通的高职院校可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过程中,将纺织行业特色嵌入专业实践教学,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融合到纺织外贸业务中。
参考文献:
[1]马向阳.从企业需求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的硬件技能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取代,突显了操控这些硬件设备物流软技能的重要性。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往综合型技能人才方向转移,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完善矛盾突出,因此高职院校抓好物流软件实训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软技能的必由之路。
1 高职物流专业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社会上需要的是综合的人才,我们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但要重视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构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企业岗位为导向。据2008―2010 届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达 87%,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达51%,一年后离职率达 45%。可见,本专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离职率和专业相关度也较高,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使得很多学生转行业。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多个岗位的理论与技能,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满足企业的动态需求。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物流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是以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决定了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物流思想理念。物流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物流软件实训恰好是物流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物流思维下的物流操作技能。
2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特点
目前,代表性的物流软件有环众,中诺思,络捷斯特,星城软件,益达3D实训网等;其中中诺思专注于高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环众专注于中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星城专注于广东技能鉴定认证,络捷斯特和益达3D实训网主要从事高职高专的物流实训室建设,益达3D实训网在物流3D仿真实训中有所创新。不管各学校最终选择哪些软件进行物流实训教学,但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课程应在软件实训前开设,高职学生必须在大二第二学期之前学习物流基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理论课程。在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软件实训时能更主动和灵活,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软件操作而不是老师在教学生才能学,或者是,老师边演示学生边做。
业务流程为导向。物流软件实训是多个子系统或者众多模块之间的操作,软件操作的顺序必须以物流业务的流程为导向,孤立的数据处理学生难以明白操作的意义,类似的操作也难以独立完成第二遍。需要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才能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学生真实模型物流运作流程的独立自主驱动软件实操技能。
培养操作技能为目标。物流软件实训是将物流的业务流程数据和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运营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操作过程中,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是完成案例的前提,实训的目的,不单只是熟悉业务流程,更应该真实模拟仿真企业运作过程,应以学生独立完成案例为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多模块或多功能、多命令操作,学生之间分组配合完成一个案例的基本资料,仓储、运输、货代业务环节,软件模块功能操作,子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
3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课程教学目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前准备:
(1)编写模拟真实企业的物流软件教学讲义。讲义不仅要讲述软件的原理,应用课程安排、详细学习过程和任务、具体多样并富有代表性实例和数据资料。
(2)制定物流软件教学计划和课时,制作上机讲解PPT课件,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
(3)录制物流软件操作基本流程示范视频,教师课前软件流程示范并录制课时教学视频,有利学生自主学习细节和课后回顾,毕竟软件操作只能在实训机房才能进行,课后不回顾讲难以掌握,下次实训也跟不上进度。
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1)个人独立案例完成训练。给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区别码分配任务和考核实训情况。
(2)班级分小组案例比赛训练。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例如六小组每组五人,分工扮演部门角色仓储、运输、供应商、客户完成完整案例并计时任务完成详情评分比较优劣。
(3)小组内再分组或分部门实训。领导与分工协作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团队合作需要。
(4)模范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承受公众压力,为今后适应企业内训打下心理基础。
(5)小组代表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沟通了解同学情况,培养信任和知人善任能力。
课程作业要求:
(1)形成规范的封面实验报告。尽可能的规范模式格式,接轨企业的管理要求,潜移默化的适应公司的管理规范。
(2)截图做实验过程记录。截图记载详细的实训数据和实验信息,能形成规范操作同时方便查阅和找出错误反思反省,省去重头操作一遍的麻烦。
(3)画流程图。包括实验流程实验示意图和物流软件操作命令步骤流程图示。
(4)写出实验总结。总结是学生整体回顾实训的效果,为下一次实训归纳掌握的技能与技巧,更好的完成软件物流流程的实训模拟,甚至提出建议,改善现状并有所创新的环节。
(5)描述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流程与物流软件操作逻辑,是信息化手段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本质需要,是学生掌握软件操作和发现改进现行软件的途径。
(6)总结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培养学生操作使用分析发现物流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物流运营流程的情况,具备思考创新能力。
(7)实验报告编辑按照规范来完成,物流软件和办公软件结合使用,要求学生娴熟操作物流软件同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展示操作成果。
(8)实验过程记录以作业(电子档或纸质报告)上交。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资料依据。
课程考核。物流软件实训是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且各模块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学生进行考核:应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判定,按60%、4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课程探索。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物流软件的实训教学,可以通过专周实训,校内培训课程或者到企业相应软件使用岗位实习。需要物流软件开发企业和物流软件使用企业协助开展。学生操作的软件就是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真实解决物流运营问题,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视野和对软件学习应用的信心。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目,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实训成本低,组织实训方便,实训创新容易(包括咨询、形式和学生创造性等),实训实现可操作性强,实训教学普及效果好,企业信息管理需求和学生就业直接应用。同时这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宣传和普教途径,有效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系统产学研互动。
2000年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里,特别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率很高达到80%以上,急需大批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全国中职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现象。我做为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规范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为学员打好会计基础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本领,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一)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1、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60、70前出生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谈何教学生,会计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可是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财务软件一旦更换后就无从下手。
2、对专业课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但缺乏积极引导和学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专业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故障处理、办公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维修、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为主。重点培养年轻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参加国家、省、市计算机和会计各种等级考试,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教师。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
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英语、语文、数学、证煌蹲省⑹谐∮销、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辅助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学校应该精简、整合一些辅助课程,给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腾出更多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电算化模拟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实施,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故障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在办公软件中重点 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把excel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非常实用让毕业学生受益匪浅,在对毕业生的回馈信息中已经得到证实。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训练,为以后毕业学员到工作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平时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实用的、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纰漏,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
实际账目模拟案例教学,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由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扮演企业财务科室人员,按财务流程相互配合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账目处理,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率,教师检查模拟操作结果、点评、总结。这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教学与学员互相配合,学员与专业相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了的主动性,为学员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指明了学习方向,并为学员到企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把拟毕业学员送到企业财务岗位,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双赢策略使学校方面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近几年对本专业需求量和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方面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知名度、社会效益、吸纳储备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实施方法:
1、和有财务资质认定单位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和各类企业合作。例如: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让学员接触多种类型的财务账目。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加强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193-01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已经作为基本工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即将入校的高职学生来说,初高中阶段已经开设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因此对于大学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技术》而言,面临的是大部分操作知识已经获取的事实,《办公自动化技术》课程面临急需教学改革的问题,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应用时操作技能差,进入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素质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项目实施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心、脑、手、眼共同参与学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再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满足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行动为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破进行整合,将整个课程设计为四个模块,七个训练项目。既涵盖了原有的知识点,又从各类办公自动化的实际任务出发,将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有机融合,重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设计和岗位任务能力项目的训练,充分考虑岗位的实用性,以项目为载体,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原则遵循“6+2”原则。“6+2”原则是:
“6”指的是: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外语内容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形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要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
通过“6+2”原则体现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重点体现三个方面的原则: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3 教学改革内容的确定
通过对在校学生知识目标需求的调查和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以岗位需求为第一的原则,确定以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为讲授对象,将理论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重点介绍微软公司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为课程主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办公自动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依托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办公自动化技术》精品课程自2009年启动建设至今,从院级升级为省级建设课程,借助建设的契机,将本课程教学资源陆续上网,对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学生,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网上学习”和“与教师面对面或通过教师网上辅导、答疑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在线测试、题库等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环节。
3.2 借助高新技术考试站,全面提高学生技能
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隶属于我院计算机系,是经劳动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借助高新技术考试站,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采用现场上机操作考试的方式,取得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模块操作员证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
3.3 实施能力项目训练,更好地完成过程管理
本课程的模拟能力训练项目是“正保教育杯”技能大赛的宣传、组织、报名及考试安排、成绩统计、分析、总结。这个项目用以下7个项目支撑:搜索“正保教育杯”ITAT技能大赛有关信息、制作大赛的通知、制作大赛宣传海报、大赛报名统计、大赛成绩分析汇总、大赛成绩通知单、大赛总结演示文稿。授课全程中需要完成相应的项目作品。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评分标准来达到过程管理。
4 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的目的之一是检测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最终效果。早期的教学活动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组织考试的过程:自行拟定试卷、自行批阅和确定学生的成绩。本课程考试成绩由实训项目成绩和参加高新技术考试站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级)成绩来确定,完全实施考教分离,对于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签订中心统一核发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简称OSTA证书)和美国ATA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为今后学生实行岗位准入控制的相应职业作为必备的上岗证。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办公自动化技术》课程以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单一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学教并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主导―主体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将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将课程教学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相结合;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掌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想结合;为学生创建多样化、多渠道、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构建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特点的、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程龙.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90-03
为满足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岗位的要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中推行“教、学、练”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能力,教学团队将设计、预算、安装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实训教学。
这种综合实训教学正处于尝试阶段。是以一个单体(卫生间)为设计对象,分别设计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采暖系统,通过电脑出图;根据设计图完成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的预算;最后在“教、学、练”教室完成各系统的安装。综合实训教学是在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室内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安装综合实训为例(见表1)。
1.4.1 安装顺序
排出管――底层排水横支管――底层器具支管――隐蔽管灌水试验及验收――立管――各层排水横支管――各层器具支管
1.4.2 安装过程
(1) 排出管安装:采用比量法下料将其预制成整体管道,待达到接口强度后穿越基础预留孔洞安装,立管与排出管用2个45°弯头连接。注意管道要有坡度。
(2) 底层排水横支管安装:多为直埋或地下室顶板下或地沟内。下料长度是以各卫生器具安装中心线及管道上斜三通45°弯头承口内侧为准。坡度要符合要求。
(3)底层器具支管安装:下料长度是先定出横管标高(根据设计标高和排出管三通口的水平标高及横管坡度定);量尺:尺头对准横管上垂直向上管件承口内侧,量尺到一层地面得尺寸基数,支管长度=尺寸基数(或蹲便10mm)。器具支管一端与三通连接,另一端接卫生器具排水口。
(4) 立管安装:指从一层检查口到通气管的垂直管段(分层预制,自上而下逐层安装)。楼板上预留孔洞,弹出整个立管安装中心线。确定各立管下料尺寸,通气管(延伸出屋面0.7m,顶部设铅丝球通气帽)。立管按要求设伸缩节。管道采用粘接,用管卡固定。
(5) 灌水试验: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的高度不低于低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其检验方法是灌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水观察5min,液面不降、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6) 通球试验:排水立管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2 综合实训教学的总结
虽然综合实训选用小的系统,但涉及内容广泛,软件要求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EXCEL,辅助设计软件CAD以及广联达预算软件;遵循教学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模拟到真实,逐步发展,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能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我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大量增长、毕业生大量输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方面
我国人才发展战略对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发展潜力、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来讲,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以技术教育为主,在岗位适应能力、岗位发展潜力、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受的指导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毕业上岗之后遭遇了一些心理心态、价值观念上的挫折。同时,从技术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设备、实践场地、实践工作内容等各方面还不到位,与实际工作生活有一定的脱节。
1.2 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方面
从用人单位的需要来说,企事业单位都需要爱岗敬业、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有团结奋斗观念、能够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的人才。然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普通的实践教学中还是以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或规章制度的了解为主,对真正的企业管理环境、企业工作氛围、岗位工作内容等磨练得不够,这也使得现在的毕业生在实践能力上并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1.3 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方面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普遍对各自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没有概念,在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晋升方向和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盲目性。从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来看,有不少学生在毕业两三年之后还没有形成坚定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还有毕业生会存在更换职业的想法,还有一些毕业生反馈自己曾经在工作岗位和职位晋升方面走过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毕业生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就业心不坚定,使得其发展动力和潜力不足,影响个人发展,还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围绕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改革,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认同观念等,促进学生就业后的顺利发展。
2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做好实验教学规划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规划并落实各项实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在实验规划上比较滞后,实验内容的更新缓慢。计算机执教人员要考虑结合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来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设计实验课程,设定实验的标准和检查规范,制订切实有效的实验效果审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和漏洞、不足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做好改进,提升学生实验训练成果。
例如,让学生设计店面销售系统、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等,要尽可能做出实际性的要求,让学生按照实际情况来设计数据库。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为标准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按照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需要来增加新的要求,提升数据库设计的难度,查找其中的漏洞和不足,让学生的实验设计作业尽善尽美,满足实际需要。
2.2 实践性课程的科学管理
实践课程中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各种计算机技术专用软件的操作能力。首先是在用人企业比较常用的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PPT等。这类软件虽然常见,但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要求掌握的深度逐渐提高,这也就要求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对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建议教师考虑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内容作为实践作业进行安排,比如在一些机关单位中设计的红头文件,企事业单位规范的稿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汇总表格、各类型项目文件、PPT资料等。以这类实际资料作为参考和标准,要求学生遵照其中的各项规格、格式进行设计,灵活地进行操作。
此外,由于我国各类企业对图片处理软件、编辑软件、影音视频编辑软件、设计制图软件等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此类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常见的PS、CDR、方正飞腾等。做好常用的各种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和各种办公类表格、电子文本文档等文件资料的熟练应用,从而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果。
2.3 实践教学基地应用
实验教学和实践性课程的规划安排都是对学生技术的锻炼。实践教学基地则是为了模拟最为真实的岗位环境、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可以获得真实的实际工作体验,提升学生对岗位的认知,以及对工作状况的了解,避免学生的心理预期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过大的落差,影响学生的正常就业。
在实践基地教学中,教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是否可以对工作内容有客观的了解,学生是否可以搞好人际关系,学生是否可以服从安排和指挥,学生是否善于从细节上做好每一项工作,学生对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工作规范等是否能够遵守等。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表现,善于总结自己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能够养成自我反省、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处理负面情绪,学会抵抗压力,学会担当,学会对企业的忠诚和感恩。
可以考虑让一些合作用人单位的从业者或者从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参与到实践基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做好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认清职业发展状况和形势,让学生可以在更好的心态和技术保障下迎接就业。
3 结语
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要以扩充学生的技术实力和实际工作适应能力为目标,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心态上正视职业发展前景,正视职业发展状况,正视个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学无所用,避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遭受打击、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2课程的教学现状
2.1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基础较差
学生入学时,受到地域、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使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我院近几年的生源来看,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分析后约有71.9%的学生反映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太熟练,其中的23.8%表示很不熟练。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同学从没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当他们在实际上课中面对计算机时会产生恐惧,害怕跟不上进度,或者遇到困难时就一直抱怨退缩。有的同学虽然用过计算机,但主要是用来玩游戏或上网,所以他们对一些办公软件操作还是不熟悉,甚至因为长期使用计算机键盘不规范的操作,使得有些同学在打字录入时指法错误,需要授课过程中不停的纠正。而近几年随着高职生源基础知识素质的整体下降,即使这中间有中职对口招生的增长,他们在中职已经学习过了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总体上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处于下降的趋势。
2.2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过去,本门课程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和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作为考核的标准。在试卷的知识分布、试题的数量和难度来说,都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虽然我院每次考试都有90%以上的通过率,通过率一直处于全区前列,但从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来看,离社会实际工作差距仍然巨大。这其中包括很多高分通过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存在严重欠缺。
2.3授课实现全机房环境实训
该门课程实践性极强,教学内容90%都离不开操作。随着近几年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实训设备配备相对充足,使得这门课的授课完全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下进行。相比传统教室授课,再统一到机房实训的模式,直接在机房授课,教学更直观,学生接受到实践、消化巩固知识更高效。
2.4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大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即使没有自己的OA系统,很多文件的处理也离不开计算机。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无论是何种专业的都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程在教学需求、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势上的要求。我们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中,其中有效问卷240份。从统计结果来看,97.1%认为开设本门课程有必要,而在毕业生中,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
3改革措施
3.1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
“学以致用”是我们在教学中一贯的目标,学生在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尽量调整教学内容来满足需求。所以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案例设计就需要突出更多的实用性。通过反复的实践,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以Word和PowerPoint模块进行说明。
3.2课程考核从单一考试转变为模块化考试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我们将实际使用最多的办公软件的三个部分和打字速度作为课程的考核模块,即打字速度、Word、Excel、(PowerPoint+Windows)四个模块考核,每个模块占总成绩25%。每个模块在考试类型上有了很大的改革,Word、Excel以任务式命题方式,而PowerPoint是任务式和创新性结合的命题方式。在Word、Excel中的难度较原来采用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更高。在PowerPoint中,通过提供一些素材,在完成题目基本要求外,自行对演示文稿进行美化设计。除了办公软件的教学内容外,在平时练习中,加入打字练习,并加以考核,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提高打字速度。
3.3模块化考试穿插于教学过程
模块化考试是将原本集中统一的考试,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试不再是终结性的评价,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诊断学生技能上掌握的情况,并反馈给学生,以便于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改正自己的问题。原则上,在每个模块教学完成后,会进行一次模块考试。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本门课教学的老师更注重实操能力培养,而学生的能力考核注重在平时积累上,有效地减少老师和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纠纷,使课程考核更加透明公开。
3.4模块化考试全程上机考核
考试改革后,取消了原来的理论考试,所有的模块全部实现上机操作考核。学生不需要在考试前单纯的死记硬背了,但他们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做多练才能在模块考试中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题目。
4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
4.1学生的打字速度明显提高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打字练习后,学生的打字速度比训练前进步很大。课程学习前,学生打字30字/分钟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53.1%;,而对毕业生调查时,100%的学生打字在30字/分钟以上,其中75%的被调查者打字速度提升到了60字/分钟以上。
4.2参加技能比赛硕果累累
我院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技能活动周南宁区市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五名参赛学生囊括了比赛前五名的佳绩。在2014年参赛时,也分获了该项比赛的一、二、三等奖。成绩在所有参赛院校里,可谓名列前茅。
4.3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高
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学生的双证书获得率是体现职业教育特性的重要参考标准。我们课程设计紧贴社会实用需求,并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挂钩。学生在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适应快,减轻他们的考证压力。我院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项目认证考试时,学生一次性通过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4.4课程课时逐年压缩
随着职业教育2+1改革,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缩短,校外实习的时间加长。在校期间需要将理论和实训授课内容全将讲完,就需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大部分系部选择压缩公共基础课来弥补专业课时间不够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要求高,但课时也被缩减严重。在教学目标要求不变的情况,难度也进一步增高。
4.5学生层面上存在一定抵触
模块化考试在考核深度和难度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学生通过考试就需要不断的适应考试的要求,掌握很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取得课程学分难度加大了。因此相比原来的考试,加大难度的模块化考试在在校生群体中显然不那么受欢迎。当然,与此同时,毕业生调查中还是非常认同本门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