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9:4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栽培管理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板栗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栽培容易,管理方便,产量可靠,号称“铁杆果树”,既是栽培果树,又是绿化荒山的好树种[1]。现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
1.1实生苗和砧木苗的培育
栗果成熟时,选丰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树作采种母树。当果实充分成熟,拾取自然落果,选充分成熟、大小整齐、无病虫害果作种子。栗果怕干、怕湿、怕热、怕冻,果实采收后必须立即沙藏,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沙藏种子发芽率达30%左右进行;秋播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种子要平放在土中,倒放和直放均不利于初生根和茎的生长。畦播按行距30~40 cm开沟,再按株距10~15 cm点播,然后覆土,幼苗出齐后加强田间管理。
1.2嫁接苗的培育
枝接时间一般在砧木芽开始萌动、树皮易剥开时为宜,方法有劈接、皮下接、插皮舌接等[2]。枝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粗壮充实,刀要快,操作迅速,切面长而平,形成层对齐,包扎要紧密,外套塑料袋,增湿保湿。春季和秋季使用带木质芽嫁接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中下旬,秋季以8月下旬嫁接为宜。在春季枝、芽接后1个月,秋接后10~15 d,即可检查嫁接成活情况。接芽干枯、穗条明显干皱的已无成活的可能,应立即进行补接。接芽新鲜膨大,叶柄自行脱落的已成活,要及时剪去接芽以上的砧木。除萌要做到除早、除了。萌条发生快,在清明后2个月内,每隔5 d要除萌1次。成活后的嫁接幼苗生长快,新梢容易折断或从接口处撕裂。因此,需在新梢旁立一长约1 m的支柱或借助新梢旁其他枝条,将新梢固定。在嫁接后30~40 d进行松绑。当新梢长到60~80 cm时,将新梢的顶芽摘除,使其分枝。成活的幼苗易遭金龟子、甲虫、介壳虫、蚜虫及白粉病等危害,应及时预防和防治。及早做好除草、施肥、抗旱、排涝等工作。
2建园
板栗园一般建在背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土壤pH值5.5~6.5、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和技术措施而定,一般栽300株/hm2左右,如选择矮化栽培技术,平地栽450~600株/hm2,山地栽600~900株/hm2。凤阳县板栗栽植,秋季春季均可,以春栽为多。板栗苗根系恢复能力差,起苗时应多带土,防止伤根过多。栽植时挖大坑(深、宽1 m以上)、客好土、施基肥、栽大苗、保好根、灌足水、浅栽踏实、保墒防旱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3]。
3土肥水管理
凹地栗园土层薄,栽植穴小,应随树龄增长、树盘的扩大,定期扩穴和深翻改土,中耕除草和刨树盘也很重要。在栗树整个生长过程中,增加氮、磷肥均有良好的效果,基肥应在果实丰收后的秋季施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少量速效氮肥和磷肥效果更佳,第1次追肥于早春萌芽前后进行,施速效氮肥;第2次追肥在果实膨大期进行,施用速效性氮、磷、钾肥,促进果实增大,种仁饱满。基肥施50 kg/株左右,追肥施(尿素)100 g/株,大树和结果多的树要多施肥。
4整形修剪
4.1幼树整形修剪
一是疏散分层形。有明显的中心干,一般干高80~100 cm,骨干较少,角度张开。主枝5~7个,分为3~4层,按3、2、1排列,各主枝枝间有较大空隙,可着生大量结果枝组。二是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只有3~4个斜生的主枝,着生在主干的上部,在主干上又长出侧枝,形成比较稀疏、开张、通风透气良好的树冠,结果部位比较多,是一个比较丰产的树形。
4.2结果树的修剪
根据栗树生长结果习性,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修剪方法[4]。分散修剪,即对强树强枝,适当多留结果母枝、发育枝和徒长枝,使营养分散,缓和树势枝势,形成较多的结果母枝,提高产量。集中修剪,即对弱树弱枝,通过回缩顶端枝,疏除细弱枝,控制结果部位外移,阻缓树冠扩展,使养分集中到保留的枝条上,由弱变强,形成较强壮的结果母枝。
4.3衰老树更新修剪
当栗树进入衰老期,应及时更新,根据衰老程度,将大枝从中、下部截去,促其萌发重新形成树冠。为保证每年有一定的产量,可根据各个大枝的衰老程度,有放有缩,放缩结合,轮替更新直至衰老树更新为止。
5采收
当板栗的球果变成黄绿褐色,苞口裂开,露出坚果,坚果皮已变为赤褐色或棕褐色,完全成熟的坚果自然脱落即可采收。采收的方法:一是拣拾自然落果,每天早晚各拾1次;二是在总苞部分开熟之后,用长竿打落拾取,打下总苞放通风干燥处,每隔3~5 d洒水1次,10 d左右总苞自然开裂,然后取出果实,及时进行贮藏。
6参考文献
[1] 余加跃.板栗栽培管理[J].中国林业,2008(20):59.
中图分类号:S6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2
1 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
棉籽皮是脱绒棉籽的种皮,油料加工的下脚料。棉籽皮有非常好的吸水性,营养丰富且透气性较好,比较适合于食用菌生产。棉籽皮的种类较多,棉籽仁有多少之分,绒量也有多少之分,还有细壳、中粗壳、粗壳之分,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没有粗壳、绒少、仁少的发菌效果好。但在产量方面,细壳、绒多、仁多的棉籽皮稍高一些,所以提倡在购买棉籽皮时要两者兼顾,不能单一,混合掺杂使用。
棒子芯俗称玉米芯就是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也称穗轴,聊城地区是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棒子芯的量也就大,所以棒子芯作为平菇栽培的主料非常便捷、经济。据查干棒子芯有机质含量非常S富,有碳、钙 、磷等营养成分,棒子芯经粉碎加氮源和辅料发酵,消毒杀菌后就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料。
锯末俗称木屑,栽培平菇时,阔叶树的木屑要好于其他木质的木屑,硬质木材的木屑好于软质木材的木屑,粗木屑好于细木屑。适宜栽培平菇树种的是一般粗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丰富的干木屑。木屑在使用前应放置个一年半载,让部分有害成分充分自然挥发、驱除芳香等不利于平菇生长的物质,然后再筛选清除杂物和尖锐的木渣(以免刺破料袋),就可正常使用了。
2 平菇栽培前的消毒处理
平菇栽培前,要净化栽培环境,加强病害预防。打扫并清除垃圾及杂物,然后密封栽培室,对栽培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硫磺粉熏蒸法――将硫磺粉放置金属容器内燃烧。福尔马林熏蒸法――将高锰酸钾投入福尔马林溶液使其迅速产生甲醛气体,熏蒸2d后打开通风。杀菌剂杀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喷洒,也可用碘福、抗菌食用菌杀虫剂喷施。生石灰粉和漂白粉,杀菌效果也非常好。
3 平菇常见病的防治
3.1 盖瘤菇病
染病初期,菌盖上出现小颗粒或瘤状突起物。发病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菇体基本停止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是增加室温,控制好温室出菇温度。中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应不能低于8℃,低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不能低于2℃。
3.2 小盖菇病
平菇原基发生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菌盖分化和发育不正常,菌盖小、菌质硬,商品价值大大降低,影响经济收入。防治方法为,在低温天气,产菇的温室在采取密闭式保温防寒措施时,要注意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以确保温室内O2的足量供应。
3.3 黄褐斑病
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病原菌侵染平菇子实体,影响平菇外观,丧失食用价值。防治方法,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者采摘后喷洒2%甲醛溶液,并加强通风换气。适当通风,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3.4 病毒病
平菇菌丝感染病毒病初期,生长缓慢,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开始出菇时,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大成球形,菌盖小或者畸形,有的不能形成菌盖,严重影响平菇的商品价值。平菇菌袋如果感染病毒病要挑出隔离或者无害化处理。生产结束后,把菌袋清理干净,要对患病的菇房进行彻底打扫,并进行严格的消毒,通风暴晒,以达到消灭病毒的孢子和菌丝。
3.5 萎缩病
菇体染病不再生长,失水萎缩,色泽渐暗,然后干腐,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是萎缩病发病初期,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0.1%漂粉精药液、0.5%甲醛溶液或生石灰与食盐(3:5) 混合液,喷洒在菇床面、空间和墙壁等,若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清理掉病菇,再喷施上述药液。
3.6 蓝菇病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产的多用途经济树种。干燥树皮入药为名贵中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酸痛、降血压等功能;树叶可制成多种保健品,并且可以提炼杜仲胶,杜仲胶兼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特性,物理、化学性质优良;木材材质优良,是制造各种生活、工艺品的良好材料;杜仲油是高级营养和工业用油,种子出油率高达27%,可谓全身是宝。杜仲树、叶、果实形状优美,中幼龄期树皮细致光洁,也是城市绿化优良树种。
杜仲分布于长江流域,已有近千年栽培历史,它对气候、土壤适应的幅度较广,现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省,一些邻近省区也有栽培。皖东地区在气候、母岩、土壤、地形和光照条件等方面均与主产区相符,具备扩大杜仲栽培范围,增加杜仲资源的条件。
1育苗
杜仲育苗可用种子、扦插、压条以及嫁接等方法,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
1.1整地作床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播种地,进行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作苗床宽1.2m,高20~25cm;步道沟上宽50cm、下宽30cm,边沟深35~40cm。2月份细致整理苗床时,土壤作药物处理,用50%辛硫磷45kg/hm2加细土375~450kg/hm2(药液约10倍水稀释喷洒细土并拌匀,使其充分吸附),撒于苗床上,然后耙平。
1.2种子处理
播前30~40d将种子浸入冷水中24h,滤去上浮种子,取下沉种子与5倍左右的湿沙混合催芽。贮藏30d后,种仁充分膨胀,胚芽稍露白后即可播种。
1.3播种方法
一般在3月初播种,采用条播法,条距20~25cm,播120~150kg/hm2。播种沟深5cm,覆土1~2cm,并覆盖地膜或稻草以提高地温及保墒。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物,稻草分3次揭完可保护幼苗。
2植苗造林
2.1造林地选择
一般选择向阳的缓坡,山脚,山坡中、下部及山间台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土壤。
2.2整地
全面垦覆,深翻土壤,秋冬定点挖穴以利冻垡。穴规格为0.6m×0.6m×0.4m,翌年早春还土至穴深的2/3,蓄水保墒,并施入土杂肥2.5kg或过磷酸钙0.25kg,与穴土拌匀备栽。
2.3造林密度
每穴定植1株,一般株行距为1.5m×2m、2×2m或2m×3m,栽植1 665~3 330株/hm2。以2m×2m的株行距最佳。
2.4造林时间
2月中旬至3月上旬,抓紧雨后土壤墒情好的时间栽植,充分利用天气条件。
2.5栽植方法
现起现栽,打透泥浆,选用80cm以上一至二年生健壮优质苗定植。苗木栽于穴中央,分层回填表土,并把苗木轻轻上提,使其根系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层层踩实。培土高于原苗木土痕3~5cm,不宜过深。总体要求是:根舒、苗正、土实、深度适宜。
3抚育管理
主要是针对幼林而进行的抚育管理。
3.1林经间作
林经间作可改善林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林地利用率。条件适宜的林地可套种花生等经济作物,既起到以短养长的成效,也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减轻早期投入大的压力。每年每穴馒头状培土2次,秸秆还田,培土时将部分秸秆埋入树周。同时,林经间作可以基本解决全垦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因为江淮地区雨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此时林地全部被经济作物覆盖。只有秋季作物收获后的大雨有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可能;但这种情况极少出现,而且杜仲造林后的第4年就基本郁闭了。
3.2修枝除萌
修剪(包括抹芽)可提高杜仲生长速度和干形通直率。杜仲的根蘖、萌生能力强,要及时剪除过多的侧枝及地面上的萌蘖枝,以促进主干生长。可在每年秋冬杜仲休眠后到翌春萌动前,修剪1次,只保留1个主干,侧枝修光或保留1/3。少部分50cm以下即分杈,而且是每杈生长均衡的双杈、三杈木,可保留分杈,但每杈也只保留1个主梢。
3.3松土除草
不间种的林地每年至少除草2次,最后1次除草可结合穴抚进行。
3.4追肥
造林后2~4a,每年4~5月份施尿素600~750kg/hm2或每株施腐熟的农家肥20~25kg,环状开沟约15cm,施后覆土。
3.5病虫害防治
1. 1 立地条件的选择
黑莓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干旱,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植,但最适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p H 值在6. 2~7. 6 为好,最高不超过8. 2 。瘠薄山地栽植时,可起高垄在垄上栽植。
1. 2 品种的选择
黑莓品种很多,栽培时应选择产量高、易栽培、易加工、果型大、色泽好的品种。从实践中 观察到赫尔、切斯特、宝森、三冠王、沙尼、卡依娃、沃尔都、博爱神等都是较好的品种,它们适应性好,产量高,抗病虫,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
1. 3 栽植密度和时间一般株行距为1. 0 m ×2. 2 m 或1. 2 m ×2. 0 m ,每667 m2 (亩) 栽植333 株或280 株。栽植时期分为秋栽和春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到苗子萌发前(3~4 月) 都可进行;秋栽在苗子木质化后至土壤封冻前(10~11 月) 进行。生产上为提高栽植质量和早结果,以秋栽为好。栽前应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栽植时要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剪留10~15 cm 长的根系,剪除伤、枯、烂根,对长途运输和假植的苗子,栽前应放清水中浸泡3~5 h (小时) ,栽后压实土壤,浇足水,以提高成活率。
2 肥水管理
2. 1 基肥
施基肥可分春、秋两次进行,春季萌芽前,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每667 m2 (亩) 1 000kg ,另加50 kg 尿素和磷肥,拌匀后均匀撒施于株丛内,结合萌芽前松土,将肥料翻入土内。秋季可在10~11 月份土壤封冻前,在植株一侧离根颈30 cm 处挖沟施入,沟深、宽均为30 cm ,每667 m2 (亩) 施有机肥2~3 t (吨) ,施后掺土混匀,并结合灌水。
2. 2 追肥
1) 促萌抽枝肥。萌芽后进行,每667 m2(亩) 用尿素20~25 kg ,在株侧开沟施入。
2) 开花坐果肥。开花初期,每667 m2 (亩)用尿素35 kg ,在株旁开沟施入。
3) 促果膨大肥。早茬花坐果后,果实的生长、晚茬花开花及新梢生长同时进行,此期大约35~50 d (天) 时间,此时追肥可有效缓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争夺养分的矛盾,追肥要随水进行,每10 d (天) 左右追施1 次,每667 m2(亩) 施尿素15 kg 和氮、磷、钾复合肥20 kg。
2. 3 浇水
黑莓喜湿不耐涝,生产上要掌握前控后促,促控结合(前期控制水分有利于新梢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坐果后需水多,要保证水分供应) ,雨季低洼地及时排涝。浇水后划锄松土时应注意松土不宜过深,并注意不要伤到地下根茎的基生芽,因这些芽萌发后即能生成强壮的基生枝。黑莓一般应浇好以下5 次水:
1) 返青水。春季萌芽前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1 次返青水,以利萌生长枝。
2) 抽枝水。萌枝后,新梢长到10 cm 左右时浇水,有利于枝条生长和花芽的深度分化。
3) 促进坐果水。为保证新梢迅速生长和后茬果正常生长发育,此期可结合追施开花坐果肥进行浇水,并在浇后松土。
4) 保果膨大水。进入果实膨大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正常膨大,如遇夏季干旱天气,应7 d (天) 左右浇1 次水。
5) 越冬水。在土壤封冻前7~10 d (天) 浇越冬水,以保证安全越冬。
3 搭架整形与修剪
3. 1 搭架绑蔓
新栽幼苗长到50 cm 时易弯曲,应及时立支架绑缚。栽后第2 年开始结果,应搭架绑蔓。一般采用篱架,在行间每隔8~10 m 立一支柱,支柱高1. 5 m ,然后把10~14 号的铁丝固定在支柱上,第1 道铁丝距地面50~60 cm ,用以引缚基生芽抽生的枝条,以后随枝条生长,逐年增加铁丝的数量。当秋天气温降低后,可对初生茎保留5/ 6 进行短截。
3. 2 修剪
1) 定植当年的修剪。定植成活后,对过密的细弱枝、破损枝齐地剪除。当年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密度过小的植株于10 cm 处摘心,以增加枝量。
2) 栽后第2 年的修剪。①春剪。春季开始生长后,首次对经过越冬的花茎(2 年生茎,即结果母枝) 进行回缩,剪留长度依据品种和长势及花茎长短、强弱而定,一般中上部的花芽质量好,是结果的主要部位,花茎长而粗壮者应长留,弱者短留。开花后,是当年初生茎萌发和生长最快时期,也是开花坐果需肥水最多时期,此期修剪的重点是选定初生茎(因它是下年的果茎) ,修枝时要去弱留强,留枝量为1 m 长的栽植行内选留初生茎9~12 枝。②结果后的修剪。主要是剪除结过果的果茎,剪刀要紧贴地面不留残桩(主是为了降低初生茎的着生部位,使之长势壮,结果好) 。③秋剪。在秋季初生茎生长缓慢期,一般在当地霜前25 d (天) 左右进行秋剪,过早易刺激芽萌发,过晚对促进芽成熟作用小。剪留长度一般为茎长的5/ 6 。
3) 盛果期树的修剪。栽后第3 年管理较好的果园已进入盛果期,此时生长和结果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表现在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修剪则更为重要。可分为: ①夏剪。即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新梢长到40~60 cm 时,对根茎发生的萌枝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当萌枝长到1. 0~1. 2 m 时打顶,以控制其高度,促侧枝生长;当侧枝长到80 cm 时,也应摘心以促进结果枝的发芽分化。②秋剪。于8 月中旬采果结束后将结过果的2 年生老枝全部齐地剪除,以尽早改善当年生枝通风透光条件。③冬剪。将枯枝及细弱枝剪除,并疏去过密枝,并对留下的枝条全部短截,剪留长度1. 4~1. 5 m ,留枝数量平均每株6~8 枝。
4 病虫害防治
黑莓引入时间短,病虫害发生较轻,从目前我地栽培情况看,尚未发现病虫危害,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其主要病虫有金龟子和茎腐病。
4. 1 金龟子的防治
以成虫危害取食嫩叶、花蕾,幼虫危害茎基部的幼芽及韧皮部。防治时可据成虫喜欢群集于枝条上危害花、叶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捉;采果前20~25 d (天) ,用25 %的甲虫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
4. 2 茎腐病的防治
茎腐病易从初生茎的伤口感染,茎感病后,木质部变成水渍状、暗褐色,表皮翘起脱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生长期防止初生茎受伤;采果后清除病枝、病叶等;开花初期喷0. 3 °Be~0. 4 °Be 石硫合剂,或春季上架前喷4 °Be~5 °Be 石硫合剂。
5 适时采收与加工
由于黑莓为浆果,不耐贮运,因此成熟后应及时分批采收,一般每隔1~2 d (天) 采收1 次,要在早晨采收,雨天不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分类包装,进行速冻或打酱、榨汁等处理。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46-02
1引言
板栗属落叶乔木,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寿命长,有“铁杆庄稼”之称。板栗的适应性很强,抗旱耐寒,也较耐瘠薄,在丘陵、山区、荒坡、沙滩均可栽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板栗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木本粮食树种,根深叶茂,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而且能够调节气候,沃化表土,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年板栗种植在仁怀县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就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发表一点浅见,以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栗农提供参考。
2 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
2.1育苗地选择
选种是关键,应选择栗果均匀,大小在140~160粒/kg的种子;板栗播种育苗成本高,如个体农户经济条件差,可选用板栗加工点上不合格的虫眼栗作种籽,选择单粒重 7g以上,去除霉烂栗、顶部胚受损的栗。种栗只要胚完整,即使果肉部分被虫蛀,仍可正常发芽,经调查出苗率可达80 %以上。
2.2整地播种
栗树适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切忌在土壤粘重,低洼易涝或盐碱地上育苗,苗圃应结合深翻施足底肥,整地,作平畦播种。
板栗播种春,秋均可,但为了减少鸟兽危害,保证出苗整齐,一般多在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挑选,把霉烂,破伤,干瘪和病虫栗除去。当地温达到10℃时播种,一般常用开沟点播法,行距30cm,株距,种子横放,覆土。播种圃度墒一定要好,出苗前不过分干旱,一般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
3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壮苗
仁怀市经过30多年的栗树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在选育新品种方面已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其中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安栗一号”、“安栗二号”、“金丰”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抗虫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等。
3.1.1安栗一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园头型,枝条分生角度较小,结果枝较长,结果枝率85%。芽体近三角形,顶端尖锐,总苞重87g,刺束中密、斜生。每个总苍内平均有坚果2.67粒,种皮浅棕褐色,油光发亮、色泽美观、内壁有灰白茸毛,最大单果重12.6g,86.2粒/kg,果肉淡黄色,香味浓,种皮易剥离,出籽率45.2%。该品种具有早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大砧嫁接4年亩产可达200kg以上。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下地区栽培。
3.1.2安栗二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开心形,树姿极开张,芽体近似锥形,刺束稀,短而硬,每总苞内有坚果2.72粒。种皮深褐色,光滑无毛、色泽美观,平均单果重9.3g,出籽率45.7%。该品种具有成熟早、稳产、高产、抗逆性强、耐脊薄等特点。在栽培上应加强水肥管理,山地建园密度应控制在56~74株左右,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上地区栽培。
3.1.3金丰
幼树生长势较旺,树姿直立,树体紧凑。出实率38%~42%,单果重8g左右,每500g有55粒。中果型,味香甜,品质佳。早实丰产,成熟期9月中下旬,耐贮藏。但大量结果后,如肥水跟不上,树势易衰弱。
3.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措施.平地按照株行距3m×3m,每亩种植75株。坡地按照株行距3m×2.5m,每亩种植89株,计划密植栗园每亩可栽111株,以后逐步进行隔行隔株间伐。
4管理技术
4.1整形修剪
常采用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主枝3~4个,每个主枝上各配2~4个侧枝,构成不平的半圆形树冠。修剪上,生长期健壮、发育良好的枝梢一般保留,过多过密时可适当疏除、回缩衰弱的结果母枝,促进下位枝转化为结果母枝。生长势弱的结果母枝,应剪去附近的细弱枝,促使母枝转强。幼树的徒长枝要及早除,成年树或衰弱树的徒长枝,应通过早摘心,冬季短截调整方位和分枝角度,使其转化为枝组结果和重新形成骨架枝干代替衰弱枝组。
4.2施肥与灌水
4.2.1施肥技术
(1)基肥。在10月中旬或板栗采收后施有机肥,施肥量密植结果园每亩2m3,可采用条状沟施、环状沟施,也可采用全园撒施在树下,结合松土翻入地下。开沟宽40cm,深60cm。
(2)追肥。追肥采用的是速效性肥料,在生长期使用。山地没有水浇条件的以雨季(7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扩埯压肥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株2kg左右,施肥深度20~40cm。如有条件最好使用板栗专用肥。有水浇条件的板栗园追肥可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新梢开始生长期,也是雌花分化期,以氮肥为主,可增加雌花量和促进枝叶生长;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追施复合肥或板栗专用肥,可使果实饱满,增加产量。施肥后必须结合灌水。施肥量要根据密度、产量的不同来确定,一般第一次每亩施尿素20kg,第二次每亩施复合肥40kg。
(3)叶面喷肥。5月下旬、6月中旬各喷一次0.3%的尿素;8月中旬、8月下旬各喷一次5000倍的灭菌肥或腐殖酸高效喷淋肥;板栗采收后在喷一次0.3%的尿素。
4.2.2灌水技术
板栗虽较耐旱,但也必须适时、适量灌水才能高产稳产。板栗的主要需水期是在萌动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至封冻前。
4.3防治病虫害
板栗生产中常发生栗苗立枯病、栗果炭疽病、干腐病、属鳞翅目刺蛾等危害。这些害虫有的为害幼芽嫩梢,有的为害枝条树干,特别是有的还为害栗苞果肉,不仅可削弱前中期生长势,而且还可造成产量和食用品质下降。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害虫的形态识别、发生特点和农药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4.3.1 栗苗立枯病
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病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上部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防治方法:及时加强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不要过量施用氮肥,田内发现初发病苗时,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灌根。
4.3.2栗果炭疽病
主要表现为初期栗蓬表刺有部分褐色干枯,剥开栗蓬有褐色至深褐色组织坏死。后期整个栗蓬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可用果康宝1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3.3 干腐病
此病从定植至10年生的幼树易发生,开始在基部结合处发病,初期为铜红色,后渐转黑褐色,病部发展至环绕主干一周时幼树死亡,绕侧干一周时侧干枯死。
防治方法:用果康宝或9281兑水10倍液涂抹病部,在生长季节不须刮皮。用果康宝100倍液喷雾防治。
4.3.4属鳞翅目刺蛾
属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又称毛辣虫,主要为害各种果树及林木花卉。常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a(Walker)),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和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幼虫,低龄幼虫群栖为害时,摘除虫叶;冬春结合修剪,去除虫茧。在幼龄幼虫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7.5%鱼藤精8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7月份为幼虫为害盛期用杀虫双乳剂5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20倍液涂干,然后用塑料布包扎好。
4.3.5栗瘤蜂
栗瘤蜂又名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主要为害栗芽。在日本为毁灭性害虫。我国栗产区均有发生。成虫体长3cm左右,全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翅透明。卵椭圆形,乳白色,一端有丝状卵柄。幼虫乳白色,近老熟时黄褐色。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时,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消灭芽内幼虫。②选育抗(耐)虫品种。③6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期用20%乐果2500~3000倍液等喷杀。
5采收与贮藏
板栗采收的适期,应以总苞由绿色转黄或黄褐色,并有30%~40%的总苞顶端微呈十字开裂时采收为宜。采收以晴天进行为好。采收方法有两种:拾落果和打总苞,最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较早熟的采用拾自然落果采收,余下不多的果实就一次打落采收。采下的栗球在室内平铺堆放,待栗球自然开裂即可取出坚果。
5.1砂藏法
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铺一层高梁杆或稻草,然后铺约2寸厚细砂,其上堆放栗果,或以一份栗果二份砂混合堆放,或栗和砂交互层放,每层1~2寸厚,最后覆砂2寸,上面用稻草覆盖,总高度约1m,每隔20~30d翻动检查一次。砂以手捏成团放下即散为宜。
5.2薄膜帐、袋贮藏法
经发汗与散热的栗果,用500倍的50%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果10min,凉干后装帐(袋)贮藏,先每袋不超过50个。袋两侧各打上直径2mm的小洞,以利通风透气。在气温高时要勤翻检。
参考文献:
文冠果为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小乔木或大灌木。广泛分布于甘肃、河南、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树形非常优美,浓密的绿叶与乳白色的花相衬,十分引人注目,而且它的特点是花期长,可达20多天,文冠果花果密,其种子含油量达42%~44%,种仁含油量达60%左右,因此它又是一种非常可观的经济树种,同时,其油黄色透明,可以食用,并且具有一定的药效,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等病症,其种仁还可以制作高级油漆、油、化妆品等,还可以提取柴油。
1生态习性
文冠果其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对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而言,肥厚且微碱性土壤其生长最好。对土壤要求不严。通过文献研究和外业调查,在海拔800~2000m的黄土高原、丘陵、悬崖石隙处都有生长,其抗旱性更强,在年降水量约150mm的宁夏同样有散生树木,但文冠果在低湿地生长不良,由于文冠果不耐涝,因此在排水不良的低湿地,重盐碱地,不适宜栽植。
2文冠果的繁育方式
文冠果繁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即播种、插根、分株。
2.1播种
2.1.1在7月中旬左右进行采种,先选好优良采种母树,待种子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收。为了采得质量均匀度高的种子,可以分批采收。采回的果实切忌曝晒,在通风阴凉处晾晒,等到果实半干或干裂时,剥皮取种然后放在室内阴干。即可播种,如果来年春播,则需温水浸种或湿沙埋藏法进行催芽处理。第一,温水浸种催芽法:即翌年春播前35d左右,将种子用45℃的温水进行浸泡3d左右,并要求每天换水,然后放置温室进行催芽,待有一半以上种子裂嘴时,可以挑选分批播种;第二种是湿沙埋藏法:即在冬季土壤封冻前,按种子的多少,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坑埋藏,种沙混合比控制在1:3,保持湿度60%左右,后填沙至满,最上面再培土,待来年春播前半月取出,平摊开进行催芽,傍晚覆盖草帘,当有10%的种子萌芽时,进行播种。
2.1.2苗圃地的选择,一定要选在地势平坦且排灌便利的地方,土壤肥厚,以微碱性土壤为宜。并在育苗前做好整地、土壤消毒工作。每667m2施农家肥2000~2500kg,待春播前1周,灌足底水,待水下渗土壤微干时,开挖深为3~4cm沟,撒种,最后覆土并踩踏,使种子很好的接触于土壤。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做好圃地中耕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同时防止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烂根,幼苗期宜稍用遮阴,雨季要防止倒伏,2~3a苗均可出圃造林。
2.2插根育苗
利用掘苗后残留圃地的苗根,或从壮龄母树上挖出部分粗度为0.40cm以上的根,截成15cm根插穗进行扦插,也可以培育成苗。
2.3分株育苗
分株育苗则是把壮树根部的萌蘖苗挖出,分株移栽,同样能培育成苗。
3文冠果的栽培管理
3.1合理密植
文冠果的栽培密度不定,若是地埂防护林,应按2m×2m栽植,有加固地埂,保持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栽植密度应随立地条件而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方宜稀植,反之则密植。旱地,可按2m×2m栽植,有条件灌溉的地块则按3m×3m来栽植。
3.2适时定植
文冠果春秋两季均可定植,秋季栽植效果最佳,以秋季落叶时栽植为最佳时期,成活率达82%左右。也可以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移栽,栽植时根系要舒展。给苗木培土时先要稍低于坑面,不宜过深,最后踏实。
3.3合理修剪
幼树做好定干工作,干高约40cm左右。其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夏剪是在定干当年的6~7月,主要先均匀的选留主枝3~4个,中央主干1个,其余枝条短截,疏除萌蘖。冬剪,不可重剪,甩放夏剪时短截枝,回缩过强枝,以保持和其它主枝高度一致。在第二年的修剪过程中,重点培养枝组,主枝摘心,促生侧枝,并及时疏除主枝上的背上枝,直立枝,以集中养分,促进生长。做好合理的修剪是早产高产的关键。
3.4肥水管理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木薯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木薯种植面积约283333hm2,鲜薯产量为77.5万t,成为继粮食、甘蔗之后的第3大农作物。全县现有木薯加工企业35家,每年总产量分别占广西木薯淀粉生产能力的50%、变性淀粉生产能力的28%、木薯酒精生产能力的25%。
1 选地和整地
木薯栽培对于土壤条件要求很低,适应性强,只要是不积水、石砾不太过多、土壤不太贫瘠、不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都可以栽培木薯,最好是选择在有林段保护或者避风的地段栽培。
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来进行整地,在垦地的时候务必要保障不能造成水土流失,不能在坡度在20°以上的山坡栽培木薯,如果是15~20°之间坡度,应该最好等高垦耕或者开成梯田种植。
2 选砍种茎
应该选择无病虫、切口有乳汁、不损伤、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茎,在选好种茎之后,应该将其砍成茎段,长度控制在10~15cm左右,注意砍种茎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芽点完好、无破裂、切口平滑,只有这样,木薯才能苗粗快长,发芽快,产量高。而那些已抽芽、皮芽受损、髓部中空、没有充分成熟、叶节稀疏、茎干纤细的种茎,栽培之后往往会出现产量低、结薯少、幼苗细弱、出苗慢、发芽率低等问题,所以我们一般都选择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苗。
3 种植方法
目前木薯的种植方式分为3种,分别是直插、斜插和平放。直插方式,结薯的抗风性、抗旱性都较好,入土较深,出苗整齐且时间早,但是薯块的大小往往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收获困难,种植也费工,因此,很少在大面积木薯生产中应用。斜插方式,收获方便,薯块朝一方伸展,出苗快,保证全苗,出苗率高,但是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其抗风性较差。平放方式,浅生易收获,可四周结薯,但是薯块全埋于土中,出土发芽困难,通透性差,抗风性较差,易引起缺株。要及时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间弱留强,间密留疏,间中间留两头。
4 施肥
木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氮、钾、镁、钙、磷的吸收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5:1:8,每生长1t的木薯,那么它们将从土壤里吸收300g镁,600g钙,500g磷,4.1kg钾,2.3kg氮。我们以平均667m2产1.5t块根来看,大概需要从土壤里吸收6.2kg钾,750g磷,3.5kg氮,如果木薯的茎叶不回田,那么每667m2消耗的钾将达到8.1kg,磷将达到1.6kg,氮将达到7.4kg。所以,为了不明显降低地力,同时又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每年应该每667m2至少应增施18kg氯化钾,5kg过磷酸钙,17kg硫酸铵。
另外,木薯在种植之后往往会由于湿度过大、雨水过多、低温干旱、种苗贮藏过久、插条过短等原因而出现缺株的现象,为了保证全苗,那么应该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补苗工作。种植户严格按照木薯高效栽培技术要求,加强木薯中后期田间管护,确保木薯丰产增收。
5 病虫害防治
木薯在栽培过程中很少出现病虫害,即便出现,也不严重,也不会影响到木薯的产量,偶尔发生的有细菌角斑病、细菌性枯萎病,可以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雾来进行防治。危害木薯幼芽、种茎、叶片的害虫主要是螨虫、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等,可以采用甲磷铝、杀螨剂、甲铵磷、杀虫双等药物诱杀。另外,木薯前期生长慢,株间空旷,杂草生长迅速,要及时防治杂草,可用“红而远”除草剂2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6 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
木薯加工业是提高木薯经济产值的重要方式,以武鸣县为例,为了加快木薯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武鸣县大力调整木薯加工企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引导帮扶有实力、有市场竞争力的淀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尤其是去年以来木薯、淀粉价格稳升,农民种木薯增收较大,调动了群众种木薯的积极性,2012年全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8364hm2,良种化程度达96%,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使得淀粉厂老板主动地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加大投资实施技改,上新生产线。
7 木薯的收获加工。
(1)收获: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小规模生产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土收获。也可先砍去茎秆,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带有翻土板的犁头翻土,再用人工收拣。(2)加工:木薯块根不耐贮存,收获后及时交售或切片干燥制作干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1 准备阶段
栽培油茶之前要进行科学选地与整地。油茶适宜栽植于酸性土质中,pH值在5~6.5之间,酸性黄壤或红壤均可;种植地段海拔在100~500m之间,25℃以下的阳坡或半阳坡。整地时要结合栽植地段实际坡度的大小来进行,具体可以采用全面整地与水平带状整地等两种方法。其中10℃以下的缓坡地可以采用全面整地法,顺坡自下而上进行平整,翻转土块时要注意使草根向上,以降低其复发的能力,挖垦深度保持30cm左右即可;对于坡度大于10℃的地段可以采用水平带状整地法,根据等高线自上而下开挖内高外低的水平带,不同的坡度,水平带的宽度也有所不同,对于10~15℃的缓坡,带宽在1.5m左右;对于15~20℃的缓坡,带宽在1.3m;20b以上则带宽设置1m即可。
完成选地与整地后,要在造林前1个月施播基肥,每穴施播0.5kg的复合肥或磷肥,完成后即刻覆土。然后进行造林,通常在11月至来年3月开始造林,需要采用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浆根处理,如果是营养杯苗,则要将塑料袋除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来确定造林密度,通常每公顷栽植900~1800株,根据土质合理控制造林密度,遵循“肥地稀、瘦地密”、“山脚稀,山顶密”、“缓坡稀,陡坡密”、“间作稀,不间作密”的原则。栽植过程中要摆正苗木,根系舒展开来,埋土时要保证土满穴且充分压实,如果条件允许,则要在定植后淋透定根水。造林必须保证95%以上的成活率,否则要及时补植。
2 幼林抚育阶段
油茶林在幼林抚育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除草松土
油茶林栽植过程中,幼林的除草松土十分重要,野草会对油茶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其长势,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林木的死亡。因此业内流行“油茶怕浆,油茶怕荒”的说法。在造林当年即要做一次全面的除草松土,后续间隔3~5a的频率,每年进行两次除草,第1次在年中5~6月份,第2次在9~10月份。松土过程中需要注意:造林当年松土要浅,后续逐年加深;蔸边松土浅,向外再逐渐加深;如果苗木无性系,则松土要浅,苗木实生则松土要深。如果油茶木所处地段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则可以间作花生、黄豆等农作物。
2.2 施肥
幼林抚育过程中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进行施播;定植当年的6~7月份薄肥即可,每株为0.25kg,保持30cm距离,防止发生肥害;次年新梢在3月份萌动,可以施播速效氮肥,0.1kg每株,直至12月上旬再施播越冬肥,如果施复合肥则每株的量控制在0.2kg,如施粪肥则每株量控制在5~10kg,逐年递增。
2.3 整形修剪
在幼林阶段为控制油茶徒长枝要对其进行适度的修剪,一些细弱的侧枝要及时剪除,以促进侧枝生成,逐渐形成低矮的开心形或圆头形树冠,待修剪后要及时清除萌芽。整形过程中要遵循因树制宜的原则,“随枝作形,剪密留疏”。留下长势较强的侧枝,长势弱的树木则修剪相对较重,注意“剪阴少剪阳,剪下少剪上”。具体而言,在造林2a以内要保留顶芽萌的春梢,促进其迅速形成主干;最佳修剪时间为当年11月及次年2月,直至主干长至60cm,再选留3~4枝主枝;油茶长至第3~4a,要持续培养主枝,并开始培养强壮的春梢为侧枝群。
3 成林阶段
成林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成林园地管理
成林园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要做好全面的清林工作,要将油茶林内散生的上层高大乔木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油茶带间的杂灌木清除干净,保证油茶树的通风与透光。清林工作最好放在每年冬季进行1次;要做好松土施肥,每年在不伤害油茶须根的前提下,要对种植带表土进行一次深翻,将杂木、灌木根系清除干净,并要把翻起的土捣碎、摊平。要注意一点,即梯形种植带之间的杂木、灌木根系要保留下来,可以起到有效的水土保持作用。每年的春末、夏初是最佳的松土时间。施肥操作与幼林管理施肥方法相同,最好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为保证施肥效果最好不要采用撒施的方法。
3.2 修枝整形
与幼林的修剪不同,成林的修剪主要是针对林木的疏删,对以往修整不彻底的密枝、徒长枝、下脚枝、病虫枝、影响光照的枝条等进行再次修剪。
成林的修枝整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适宜的修剪强度,不宜过大影响到油茶的长势,遵循疏删不短截的修剪原则;利用锋利的修剪工作进行修剪,以保证修出平滑的切口;被修剪下来的病枝、虫枝要进行妥善处理,如有必要进行焚烧;树体修剪后要加强管理,除萌、抹芽要及时,做好中耕、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
3.3 防治病虫害
3.3.1 病害防治
油茶的病害大概在20余种,其中炭疽病、软腐病以及烟煤病对油茶的危害最为严重。在进行油茶病害防治时要将重点防在利用林业技术进行防治方面,做好林分的经营管理,林内要保持一个清洁的生长环境,并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降低林内湿度,减少病菌滋生。如果油茶林出现病害则要增施磷肥与钾肥,暂时不要施播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早春新梢生长后出现病区,可以采用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散防护,可以有效防止初次侵染。发病初期可以采用500倍的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3.3.2 虫害防治
对油茶生长产生严重危害的虫类包括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具体可以利用林业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如夏铲冬垦灭幼虫、灯光诱捕或人工捕捉,也可以在林内招引益鸟捕食等;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如施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诱引害虫感染病菌而死亡。不到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药物防治,通常虫害面积较大时才使用药物防治,防止污染环境。
3.3.3 养蜂授粉
因为油茶主要是通过蜂类或蚁类等昆虫进行授粉,因此要加强有益授粉昆虫的保护,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林地周围放养蜜蜂,以满足油茶的授粉需要,提高其结实率。
4 果实采收阶段
油茶果实成熟后,同株树上会有少量果实出现裂痕,同时果皮呈出现光滑、色亮的状态。红果类型果皮的颜色为红中带黄,而青皮类型的颜色则为青中带白;茶籽壳呈现出有光泽的深黑色或黄褐色,种仁呈油亮的白中带黄。最佳采收期一般在果实成熟前的一周,而不同时期所产出的茶籽也不相同,如寒露前后为寒露籽,霜降前后为霜降籽,而立冬前后则为立冬籽。油茶所栽培的地形不同会对油茶的成熟期产生直接影响,一般会按照先高山、后低山、先阳坡、后阴坡、先瘦土、后沃土的顺序逐渐成熟。采收时,由于油茶花果并存,所以收摘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枝干与花苞,高处使用钩子,低处则手工收摘。收摘时不得出现摇树、折枝取果或敲打采果等野蛮收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圣安.促进油茶丰产栽培研究[J].绿色科技,2013(01):198-200.
[2] 高雪,莫宝盈,奚如春,等.盆栽条件下三个油茶栽培种的光合蒸腾特性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4): 89-94.
[3] 闭冬玲,潘晓芳,马锦林,等.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1(02):93-96.
[4] 田大清,刘凡值,龚德勇,等.油茶低产园高接换种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90-91.
[5] 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0(02):33-35.
[6] 梁月光,陈健平,赵玉琴.油茶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0(03):84-86.
1、设施选址:园地要选在地势高燥、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地块。
2、结构规格
1)日光温室。①温室坡度与方向。“冬至”交节日上午10:00使温室采光坡面1/2处的阳光入射角为40°,温室方向应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偏西3°~5°。②温室结构。长度60-80m,跨度7m左右,Ω1.8-2.0m,脊高2.7-3.2m,后坡仰角屋面角38°-45°,墙为超过500m厚的空心墙,在后墙距地面1 m高处,每隔2~3m设一个20cmx40em的通风口。建材用钢材架或木骨架均可。温室前底脚处从东到西挖宽40cm、深80cm的防寒沟。
2)塑料大棚。棚向据地形和强风向而定,一般以南北延长为宜,棚的长度为50-80m,跨度8~15m,跨高比为3:1-4:1。
二、种选择及栽植方式
1、选择
1)棚栽品种应选择休眠期短、发芽整齐、果实生育期短、抗性强、果穗紧凑、果粒均匀、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如京秀、京优、早玫瑰、乍娜等。
2)设施栽培的果穗、果实要外观艳丽、品质优良,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和较好的经济收益。
2、日光温室的篱架以南北走向、棚架以南栽北爬为宜;塑料大棚以棚向栽植为宜(篱架或棚架对爬)。栽植密度按株行距1.5 mx2m栽植。
三、定植
1、整地:按篱架要求整地,行距2m,挖宽深0.6m的定植沟,开沟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每667m2施4000kg有机肥作基肥,与表土混合后填人沟内,再培土灌水,随即立竿绑缚。
2、苗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嫁接苗或自根苗。
3、定植:用清水将苗木根系充分浸泡,栽植时对苗木修根、剪枝,按株行距要求进行栽植。
四、定植后管理
1、树下管理:由于先扣棚后栽植,要求栽后及时浇水,覆盖地膜。
2、树体管理:对萌发的冬芽本着留下不留上、留壮不留弱的原则及早选留,主要采用双主蔓或多主蔓扇形或单主蔓双臂水平形整枝。
3、温度控制:葡萄从解除休眠到萌芽需≥10t有效积温450-500℃,因此,设施条件下应从11月下旬到翌年2月初开始升温,升温锻炼30天左右开始萌芽,萌芽后温度白天应保持在20℃左右,夜间10-15℃,以后白天逐渐提高到25℃,夜间保持在18~20吧。萌芽到开花这一时期葡萄新梢生长迅速,同时花器继续分化,为使新梢生长茁壮不徒长,花器分化充分,此期要实行控温管理,防止温度过高,要求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5℃,当外界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应及时揭去覆盖的薄膜,使葡萄在露地气温下自然发育。
4、光照调节: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照很敏感。除要选择透光好、不吸尘、无滴的醋酸乙烯棚膜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适当提早揭帘,晚盖帘,增加温室葡萄光照时间,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坚持揭帘,充分利用散射光。②补充红光、黄光、蓝紫光、紫外光,增产提质。③温室内挂反光幕,地面铺设反光膜。④每周清扫棚膜灰尘或草叶等杂物1~2次。
5、湿度调控:萌芽前每天对枝蔓喷2-3次水,直到萌动。萌芽至花序伸出期,棚内湿度控制在80%,花序伸出后控制在70%,开花至坐果期控制在65%-70%,坐果后控制在75%。为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灌催芽水后立即在地面覆盖地膜,生长中后期选择晴天中午浇水,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加大放顶风排除水蒸气。在棚内造成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是减轻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
6、二氧化碳调节:必须经常补充二氧化碳。换气时间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天气冷凉时每天通气20~30分钟,以后随棚温升高适当延长通风时间。还可采取增施有机肥、地面施固体二氧化碳肥的方法,增加设施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五、整形修剪
应在冬季埋土之前剪完,修剪的关键是要掌握结果母枝剪留量、剪留长度、枝蔓更新三大关键技术。①结果母枝的剪留量。结果母枝的剪留量即留芽数量,应考虑品种、整枝方式、架面大小、生长强弱、立地条件和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②修剪长度。指1年生枝蔓的剪留长度,一般按节计算。通常分以下4种:长梢修剪(剪留8节以上)、中梢修剪(剪留4-7节)、短梢修剪(剪留1~3节)和超短梢修剪(每梢只剪留1节,其余全部剪除)。留梢类型应根据架式、品种和树龄等因素综合考虑。③枝蔓更新。为了不影响结果,多采用局部更新,当局部更新多次而老蔓确已衰老时,则进行全部更新。
六、枝蔓及花果管理
1、枝蔓管理
1)抹芽。及时抹去多余的、位置不好的芽。
2)定梢。新梢生长能辨认出果穗时,尽早进行定梢,留梢量可据品种特性和每株留穗量计算。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竹子在我国自古就被人们所称颂,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竹子在我国的南北均有种植,既是重要的速生森林资源,也是优秀的绿化观赏植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其在绿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竹子不但作为绿化植物受人青睐,其用途也十分广泛。可用于造纸、做家具、地板、制作工艺品、乐器,也可作为建材建造棚架,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日用品也十分常见,如扫帚、斗笠、凉席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竹纤维被用于纺织品,可做成高档毛巾和衣物等。竹笋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是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优良保健蔬菜之一。
1 园地选择及整理
1.1 园地选择
竹子适应性较强,能上山亦能下滩,耐干旱瘠薄,无论山坡、房前屋后、沟河路旁,还是公园都有竹子栽培,在大面积栽培竹林时,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平原,山脚下,旱能浇,涝能排的沙壤土。若土壤过于黏重或含沙量过高,要进行改土。
1.2 整地
整地工作最好在种栽植前进行完毕,可于年前的11月开始,到栽植当年的2月份结束。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可选用不同的整地方式。
在平原地区,可进行全园整地,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以有机肥用量为主,5m3/667m2左右),全园深翻时,深翻40cm左右,将表土翻埋在下层,底土翻至上层,以利土壤风化,并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越冬虫卵。当前多利用机耕整地,深犁一遍耙平即可。
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和山区,通常根据地形地貌和坡度的起伏,而采用撩壕整地的办法,这样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 栽培技术
2.1 栽植季节的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灵活掌握,对于河南来讲,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为2月中旬,到3月底进行完毕,或者在秋季,10~11月份,在种植时,有条件的最好选择雨天,或者下过雨后栽植。
2.2 栽植密度
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目的和不同的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栽植密度,一般苗圃,或建园母竹密度:1×2m或2×3m每667m2栽植333株或111株,对于丛生竹,密度可稍大一些,造林建园时,为2×3m或3×4m每667m2栽植株数为111株或56株,景观绿地内的观赏竹,要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高标准栽植。栽植时要按照浅埋、踩实的原则进行。若栽植连鞭群竹时,对母竹的要求,应选用生长健壮的,且竹龄在1~5a的竹子,在挖取时,少则3棵,多的要在10棵以上鞭最好。挖连鞭竹,应多带宿土,每667m2地栽植两丛以上的连鞭母竹群时,一年里就可长出新的竹笋,能达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2.3 栽植技术
在移植时,对大穴要先回填一部分表土,并掺入一定量的土杂肥,或复合肥,与土拌匀后,填入坑底。在起苗时,要做到算起、现运、即栽,栽前,要按规划设计好的密度,定点挖穴或挖沟整地,栽植时将竹苗放在坑中间,竹杆与地面成垂直90°,用掺均的带有土杂肥的细土或挖出的表层土壤封根,栽植的深度,应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适当深3~5cm,对黏土地可适当浅栽,沙土地应适当稍深一些。栽后要踏实,打好围堰,浇足水,封土呈馒头状。
3 管理技术
3.1 水分管理
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在出笋期,或幼竹旺盛生长期,要保证及时灌水。对新栽植的竹子,每天9:00~10:00,下午的15:00~16:00要定时对竹叶进行喷水,在夏季移栽时,要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移栽时,若管理不当的话,常常会出现“假死现象”,所谓假死,就是新栽植的竹叶,可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但只要竹干始终保持鲜绿色,这时要注意保湿,仍能重新发芽,并长出新叶。竹子比较喜湿,但也怕水涝,因此干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水,在雨季要及时挖沟排水。
3.2 竹体管理
在栽植时,要剪除竹子的一部分枝条,并摘除一部分叶片,尤其是要去除衰老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成活率。在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对斜歪的母竹进行培土扶正。
3.3 园地管理
造林后,应加强对林地的管理,为保证土壤疏松,雨后要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并做好除草工作。年追肥1~2次,追后及时浇水。林地应有专人看护,防止人畜破坏,践踏和偷盗竹苗。
3.4 科学采伐
竹子成材后,每年均可适当采伐,在采伐时,应掌握“去弱留强、砍老留幼、去密留稀、砍外留内”的原则,禁止砍伐1年生幼竹,时间掌握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进行。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2
新疆属于光照热量比较丰富的地区,种植葡萄可以有效地利用光照资源。美国红提葡萄的果实较大,呈现圆形或卵圆形。果皮中等厚度,果实鲜红诱人。在食用性、观赏性和营养上都有很大的价值。并且不易脱粒使得红提葡萄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这些特色使得红提葡萄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只有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及成熟的田间管理技术,才能使红提葡萄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健康高产,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
1 红提葡萄种植技术
1.1 选择合理的种植环境
红提葡萄的适应性比较强,在选择土壤的时候,应该选择土层的厚度较深,并且土壤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地形要选择在排水结构良好,灌溉、条件方便的平地或者坡地。由于红提葡萄的生长特性,要求选择的种植土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光,光照条件要好的土地环境。土地周围的通风情况要比较好,尽量选择在坡地,因为坡地的通风环境、灌溉条件和光照条件都比较适宜葡萄的生长,只有在水分和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葡萄光合作用的产物才会积累,这样种出来的葡萄颗粒饱满,并且比一般葡萄甜。
1.2 种植类型和修剪处理
红提葡萄有疏散型果穗和密集型果穗2种,为了保证红提葡萄生长过程中果粒不易发病,选择疏散型果穗来使得果粒之间的距离拉开,减少发病率。在种植的时候,要使葡萄植株的行距密度小,但是不能过小,株距1.5m,行距2m可以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发病率的同时增加葡萄的生长速度。葡萄种植过程中设立支架可以更好地促进葡萄早产丰产,在新梢长到20~30cm的时候,对葡萄植株进行波浪倾斜形绑梢,防治新梢随意的生长,可以使幼苗葡萄快速成型,在整个生长期中要绑3~4次。同时通过摘心的方法,促进其副梢的萌发。在葡萄的生长期过程中,要对葡萄植株进行修剪。适时地进行冬剪和夏剪,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果的概率,同时防止葡萄植株单株生长,降低葡萄产量。剪老枝、抹芽、疏穗、掐卷须。要将去年秋季修剪时多留的叟弱枝条、感病枝条、被老鼠和害虫咬伤的枝条、在出土时被铁器划伤的枝条、冬季在土壤中发霉的老枝条剪去。对主蔓进行修剪后,葡萄植株的侧蔓生长加快,使得产量增加。摘心是针对红提葡萄叶片比较小的情况,将果穗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对葡萄进行绑蔓,可以有效地促进葡萄对于光合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光源增加受光面。同时要将葡萄植树的卷须去除,可以减少营养消耗,将所有的营养有效地利用在葡萄生长上。
2 红提葡萄管理技术
2.1 病害的防治
为了减少病害以及禽类破坏生长同时又为了防治药害的发生,可以选择使用牛皮纸专用袋将葡萄套起来,套袋之前可以使用杀菌液消毒,在采摘之前15d左右将袋子摘掉,使葡萄的颜色恢复正常。葡萄白腐病的防治要在栽培过程中加强栽培管理,将发病部位及时清除,然后使用药剂进行治疗。药剂可以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800倍液等。葡萄黑痘病主要是以防治为主,在发芽之前进行预防,采用硫酸亚铁和粗硫酸进行防治。
2.2 虫害的防治
危害红提葡萄的虫害有蟋蟀和白星花金龟。蟋蟀喜欢破坏葡萄的萌芽,使得葡萄无法结出果实。药物为辛硫磷、敌百虫等,使用方法为200g辛硫磷加5kg麸皮加水拌匀,葡萄出土后均匀地撒施于田间,可以有效地杀灭蟋蟀。在此期间,不要将田间杂草清除,因为蟋蟀在有杂草吃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减轻对葡萄芽体的危害。进行投毒防治,在蟋蟀对葡萄没有危害的时候再次进行除草。之后,对田间进行旋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快速发育生长。白星花金龟主要是对葡萄粒进行危害,其对于成熟的葡萄粒危害特别大,在防治的过程中,通过悬挂糖醋瓶进行诱杀。
2.3 施肥浇水
在施肥过程中要坚持使用农家肥,同时要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每次在施肥前后都要浇水,不能浇太多水防治葡萄园内温度过大,增加葡萄发病率。施肥的过程中要在根部施肥,在叶面进行喷肥。叶面喷肥是以养分供给和保护叶片为主要作用。一年当中有4次施肥浇水是比较重要的,萌芽的时候进行浇水施肥。在葡萄果粒生长期、着色期要进行施肥浇水。在封冻之前进行施肥浇水。封冻肥是在秋季进行施肥浇水,此次施肥浇水决定了第2年的葡萄的生长情况。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得葡萄的穗轴拉长,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产量。同时又起到了化学疏果的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整个葡萄植株进行喷雾。
2.5 避免光秃带的形成
在对于葡萄植株进行修剪的时候,要对粗基枝进行修剪,使其留下的枝条较少,而把细基枝多留枝条,这样可以使得细的基枝对于营养吸收能力增强而使得其变得强壮,从而使得整个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均匀生长,避免主蔓形成光秃带。
3 小结
在种植红提葡萄的过程中,随着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提升,红提葡萄在种植过程中的发病情况得到了改善,同时产量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提升。使得红提葡萄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得到了应有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