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16:3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康复科护士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楼开诊,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请求院部成立康复病区,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20张,按照康复科标准装潢病区。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5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医师严重缺编,请求院部至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省立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
三、医疗器械配备
请求院部购置康复训练器材一套,大概20至30万左右,现有理疗器械破旧不堪,部分更新如腰椎牵引床,超短波,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大概至少10万左右。(可行性报告附采购申请后)
四、康复护理
建议院部安排最小护理单元,5人,或者固定2至3人,白班,夜班由中医科护理部代值。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将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疗质量逐渐提高,特订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九不准”,积极参加院内外一切政治活动,坚持政治学习。
2、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争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业务、人才培养方面
1、开展门诊诊疗工作,争取住院人数达到40人,收入达到380万。 2.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加强与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拟开展穴位贴敷、脐疗、足心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洗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突出中医特色; 4.有计划对本科医师、治疗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
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拟派三名治疗师和两名护士先后到省级康复医学科参加康复进修学习。拟增加1名内科研究生,三名康复治疗师,可以从在本院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还可以从外面招聘,申请一名有经验的针灸治疗师,开展中医治疗项目。鼓励现有治疗师考康复治疗师证,争取人人有证;
6.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及时完成临床路径;
7、鼓励开展新项目新疗法,鼓励科研及论文撰写。将其作为评先的条件之一。争取2项科研立项,2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8.利用万名医师下乡村和网络、电台,做好科室宣传;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张床基础上,争取达到80张床,争取再引进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复专业,一名内科专业,一名骨科专业,一名针灸专业,十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分成三个单元:卒中单元、骨关节病单元、内科病单元(老年病康复),康复治疗师也分成三组,有计划地向这个方向培养。
三、综合治理方面
加强综合管理,按规定及标准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医疗安全工作,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继续做群众满意医院,配合医院的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3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康复病区成立,开张大吉,病房供不应求,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康复病区已经成立,按照卫生部国家标准装潢,焕然一新,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八十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二十张,目前床位供不应求,开张大吉,采购器械最迟三月份到位。按照规范病区管理,加强核心制度学习和执行,完善三级查房,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五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门诊上班一名,病房三名医师,无法正常排班,严重缺编,存在严重医疗隐患,请求院部至
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此十万火急!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上级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或者请上级医院医师过来传帮带。
三、医疗器械配备
现有采购计划院部已通过,估计争取春节前安装测试使用完毕,暂时以器械公司培训为主,所有医师必须熟知操作,完全掌握适应症,禁忌症,专人保管,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疗需要,逐步添置被动训练器械.。
四、关于医保
加强住院病人床位管理,严格实行病人离院请消假制度,避免医保查房,堵住医保漏洞。及时书写病历,病程记录,规范用药。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
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我院始建于1973年,医院占地面积2838.24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957.5平方米,核定病床35张,实际开放病床24张;现有职工29人,中级职称1人;专业技术人员28人,占总人数96.6%;执业医师5人(其中中医1人,西医4人);助理医师5人(其中中医2人);注册护士9人,床护比(1:0.375);影像技师1人,临床检验技师1人,药剂士2人,其他4人。
医院设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眼耳鼻咽喉科、公共卫生科(含预防保健科)、发热门诊等临床科室;有放射、B超、检验、药剂等医技科室;有党办、院办、医务科(下设质控科)、护理部(下设感染管理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信息科等职能科室;
我乡卫生院于2021年1月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为全面提升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慢性病服务项目、慢性病基本医疗要求和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我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要求建设慢病管理中心的4家卫生院立即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慢性病管理中心”领导小组,明确科室设置、科室人员和职责,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情况
(一)规范标识牌
根据《云南省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及心脑血管救治站标识牌》要求,4家卫生院分别对慢病管理中心进行了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进行规范安装。每个卫生院新安装慢病管理中心各种科室牌、标识牌、灯箱、吊牌9个,共36个。标牌风格统一,标识清晰合理。同时,对其它科室标识牌也进行了部分规范打造,目前已全部完成安装。
(二)房间打造
4家卫生院对纳入项目建设使用的房间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目前对中心使用的房间已完成改造。
(三)人员配置与培训情况
充分发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共体)优势,对各科室的专业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慢性病管理中心的所有人员开展了相关岗前培训,凡是慢性病中心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合格或未经培训者不得上岗,确保培训有实效。目前,4家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完成培训。
(四)设备设施配置情况
四家卫生院按照《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分别配备了中心开展工作必配的各种医疗设备设施,必配设备15项已配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彩色B超、心电图机、便携式彩色B超、便携式心电图仪、便携式尿液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同时为了满足慢性病患者后期基本康复需求,按照基本、必须的原则,选配了部分康复设备(如轮椅、治疗床及悬挂装置、低频电疗设备等)。
(五)制度建设情况
按《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中心配置标准》要求,4家慢病管理中心分别制定了培训上岗制度、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门诊随访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初次确证患者建档制度、每日检查审核制度等六个相关制度。
(一)维护医院微信公众平台
做好院内微信平台工作,定期院内动态、通知公告、专家出诊、院内新技术新项目、医学常识、文化活动等内容,2018年共内容169期,截止到11月,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共消息340余期,总用户数770余人,后台留言50余条,均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使居民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医院信息,达到宣传医院的目的。
(二)院报工作的编排与发放
每月整理当月院内大事件及新闻动态,撰写和整理稿件,对科室上报稿件进行修改,报纸排版后校对、印刷出版,出版后负责将每月报纸分发到院内各科室,截止11月份,2018年共编排报纸11期,出版报纸7期,增刊两期。
(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1、宣传办在科室的配合下,紧密配合医院的中心任务及各科室开展宣传工作对医院组织的各项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活动,拍摄照片、组织相关的文字材料等,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在八五二网站、红兴隆网站及院报宣传。
2、制定健康大讲堂讲课计划,及时与科室沟通,截止目前,本年度共录制健康大讲堂8期,均已在医院微信平台播出,电视台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播出。
(四)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为树立医院品牌,培育医院文化,围绕医院精神、医院宗旨、理念、战略方针等价值理念体系,2018年,由宣传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了文化活动,均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1、2月7日,举办了迎春节联欢晚会,农场5名领导观看了演出,晚会共29个节目,参加演出150余人次,全院除值班人员观看了演出。经过评审,分别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
2、5月2日-4日,团委及宣传办联合组织举行了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5月2日——4日上午,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8名青年志愿者们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5月3日下午,举办了“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大会,全院青年团员共10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2017年8名“优秀共青团员”进行了表彰,继表彰大会结束后,医院团委组织召开青年志愿者动员大会;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朗读比赛,来自4个团支部的12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比赛,比赛评出了前三名、鼓励奖及最佳组织奖。
3、5月22日上午,团委及宣传办联合举办了以“劳动美,中国梦”为主题的文明行走活动,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分别进行捡拾垃圾及宣传宣教活动。
4、7月19日下午,开展了“文明伴我行”文明用语比赛活动。 比赛由医院临床、医技、医辅及后勤21个科室组成了12个代表队,14名评委通过主题、故事情节、语言表达、文明用语使用、精神面貌、道具配备六个评分标准进行了综合评分。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6名。
5、8月17日,举办了“尊医重卫,共享健康”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庆祝大会中,共16名医务工作者分别被授予“最美医生”“院内名医”“优秀医生”的荣誉称号。
6、9月份是“争先创优强技能”岗位练兵活动月。9月18日下午,医务科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比武比赛,共15名医疗人员参加了比赛;9月19日下午,工会、安全办、总务办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将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高、影响范围宽的业务项目作为比赛项目;9月19日下午,工会牵头,收款处、医保办组织开展了窗口日常业务技能竞赛。收款处、医保办全体职员参加了竞赛;9月20-21日,工会牵头,护理部组织开展了经鼻、或口腔吸痰技能大比武活动,7名40岁以下的护士长及14名护士参加了比赛;9月 20日,院工会牵头,药剂科组织开展了技能比武活动,科室全体职工参加了比赛。9月28日下午,八五二医院在四楼多功能厅隆重举办了“争先创优强技能”技能比武总结暨表彰大会。对历时近一个月组织开展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系列活动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予以表彰。院领导、中层领导干部及全体医护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表彰大会。
7、9月6日起,医院将开展为期一周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系列活动周。9月5日下午,医院领导对相关职能科室召开了义诊活动周动员大会。9月6日上午,在文化广场开展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井开胜带头开展义诊,胸痛中心、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科、外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科室专业骨干参加了活动;9月7日上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医护人员走进农场敬老院,为敬老院的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9月8日上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院康复科,冒雨到第二管理区开展了下基层送健康活动。第二管理区70余名社区群众参加此次活动;9月11日上午,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楼体检站对40名特扶人员进行了免费体检;9月12日下午,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农场中学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进校园活动,共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二、办公室工作及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协助院领导做好行政工作,做好院晨会、院办公会、院晨会、院内培训等各种会议前准备及会议记录工作;不定期到科室对文明用语使用情况、科室卫生宣教情况及科室5s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认真做好外来人员接待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史志办工作
完成医院2000年至2018年年鉴编写工作,查找大量资料,完善文字材料,落实史志办日常文件及通知要求。
四、农场宣传部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CNP);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多专业小组,对特定疾病诊断或手术,制定顺序和时间做出最适当的临床服务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护理服务模式。 内容包括: 入院指导、检查、治疗、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护理难度大,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对 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 并与接受传统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岁,大学文化1例,高中文化22例,初小文化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者4例,实验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岁,大学文化3例 。高中文化20例,初小文化9例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1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者6例;全部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后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史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12 临床路径的制订 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 责任护士、康复科医生组成的路径发展小组, 共同协作确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内容, 参照现有国内外疾病护理常规和标准,整合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 内容包括: 入院指导、检查、治疗、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计划。
13 实施方法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和每班次接班时均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 2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手写护理记录单,在治疗、护理、检查项目、住院天数等方面不做统一规定;实验组实施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采用临床路径表格式护理记录,实施标准化治疗护理 。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并及时记录,护士长随时进行检查评价,如因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的原因造成路径延长,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变异登记本上,实施过程中不断了解患者和家属感受和意见,对临床护理路径加以修改补充及完善。
2 结果
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实验组相比明显减少,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见表2。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动态、系统连续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逐项落实,防止漏洞,而不是流于形式。临床路径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南,使护理人员对工作有预见性,工作有条不紊,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1,2]。
32 临床路径是管理、医疗、护理、医技为一体,这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使拥有独特技术的专业人员,彼此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体现了整体医疗护理的现念。在整个路径实施中,护士承担了管理、设计、协调患者知情参与的沟通与教育,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等。这一过程不仅使护士的知识得到充实、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她们理解了循证护理的意义。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健康效果与满意度,神经内科患者因自理能力下降,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按路径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心理问题,针对病因对症宣教,使其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3]。同时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使患者能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预先了解有关疾病的相关问题,自己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实施CNP过程中建立了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使护士不再是单纯地帮患者去做,而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
总之,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提供了多专业协作工作模式,能充分发挥医疗与护理的优势互补,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同时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服务模式,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意这一宗旨,CNP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袁建云.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