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2-06-05 09:51: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教学反思

篇1

2016年3月5日第一周周记

 

假期结束,迎接幼儿入园。

 

随着寒假的结束迎来了幼儿入园的状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幼儿园,感觉他们又长高了,在常规培养的一周里折射出他们懂事了,让我倍感欣慰,孩子喝水时会给我接一杯递上,吃糕点时会轻声问我:"老师你吃吗?"吃完午饭也都很自觉的把教室打扫干净,感觉比上学期自觉多了,我的叮嘱也没那么频繁,说什么都能听懂似的,反应很快。孩子们的进步是很大的。

 

而我自身感觉工作的脚步还没完全调整过来,总是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有时甚至回家都在忙工作的事,也许是刚入学时的准备工作太多吧!不管怎样我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步伐,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要把工作干的出色,同时也把家庭顾及到。尽量使回到家的时间是陪伴孩子的,做一位称职的母亲。

 

通过这星期的改革管理班级适应期,感觉还不错,真心的没上学期累了,每天该干什么一清二楚,责任到人,人人都能上心。希望我和阿园长能够配合得再默契点,尽快让我们班各方面取得进步!

 

2016年3月19日第二周周记

 

努力付出,终会成功。

 

通过一周的正常分组教学活动,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过的效率。一眼扫过去就将二十几个幼儿尽收眼底,做什么都看的一清二楚。但班级的常规秩序养成习惯还需进一步提高,老师在与不在完全是两种样子,在时保持的还算可以,不在时就很混乱。要管理到老师在与不在都很有秩序的地步,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大班的幼儿调皮好动难管,有时对于我来说无从下手,不知用什么方法来管理他们。我与阿园长也商量好要统一口径,齐抓共管共同把常规尽快转变好。这学期是大班的最后一学期,即将进入小学阶段,也是关键的一学期,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项工作。特别要对拼音教学和汉语口语教学加强力度。使幼儿打好入小学最基本的基础。

 

下星期一教育局对我们进行双语资格认定考核,怀着紧张的心情准备课件,教具。在准备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连最基本的课件也不会弄,但通过同事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摸索,基本的课件图片知道如何做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思想懒惰,只要想学,勤奋点,再勤奋点,终究会学会的。

 

2016年4月17日第七周周记

 

计算机培训感想。

 

周六和周日的早上在庹园长的号召下我园进行了计算机培训,首先在此说声庹园长谢谢你!你辛苦了!经过一天半的学习,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从中学到了好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功能键,现在总算学会了一点点,说实话以前我最怕操作计算机,特别是领导让我写什么材料是最为头疼的事,因为不会,不懂。慢慢的自己尝试着敲敲打打,经过不断操作学会了编辑文字,写简单的文章。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而已,但这次培训经过高人指点,才感觉学到了更深更多的东西,我深知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个道理,还是要不断反复练习,才会使自己的水平上一个台阶。因此每天必须抽出一小时进行练习,熟能生巧。随着计算机考核的时日临近,剩下六天的时间里,还需把学会的操作反复练习练习。争取一次通过,这个想法在没培训时我想都没想过,经过培训我突然对自己有了信心,为自己和考核计算机的同事们加油!争取我们都通过!

 

2016年4月24日第八周周记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

 

这星期幼儿园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星期四下午组织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种植花草劳动体验。看着幼儿们积极的状态,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已足够证明孩子们喜欢这项活动,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从劳动中获取到了课堂上获取不到的宝贵财富----那便是合作分工,老师引导孩子们协作本领,一步一步按计划去种植,刚开始很混乱,种好的和没种的区分不开,幼儿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此我们就引导孩子按步骤来种植,并给幼儿进行了有益的社会教育,凡事在心中都要做个计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完成,最终就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你按计划一步一步去踏踏实实走稳,结果就会比你预想的要好很多。

 

2016年5月14日第十一周周记

 

有爱就幸福。

 

爱,无处不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动作,口不挂齿的一句言语,只要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就会感到有种幸福的味道。生活工作中处处流露着爱的身影,只是太不能让人察觉而已。在教育中更离不开爱,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始终与爱同行着。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只有真正用爱心去灌溉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幸福快乐的成长。

 

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只要充满爱,力量将无穷无尽。爱是我们的动力,爱是我们的源泉。所有的目标都将在爱的氛围中去实现。幼儿需要老师的关爱,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在幼儿园里只有真正去爱孩子,孩子才有可能爱上你这个老师。所以请不要吝啬将爱付诸于行动。付诸于平时一日活动组织当中,不要轻易去伤害某个幼儿,也不要轻易去发脾气,这样对双方都不利,在无形中你已伤了他的自尊,同时也伤了自己的身体。控制好情绪,尽量用好的心情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天天沉浸在开心,爱的氛围中健康长大!

 

篇2

1.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权力至上”的弊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幼儿园管理者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崇尚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是权威,权威主义风行。这种崇尚权威的风气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依照管理理论: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管理者最为需要的恰恰是思想,它是教学管理制度的精神所在。试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的幼儿园,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2.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是办园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幼儿园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规章过分地细则化、标准化现象,幼儿园俨然成了程序化管理,大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教师被当成管教的对象,领导变成了监工。“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只搞形式主义。

3.量化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弊病大于积极因素

在教师中引进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源的竞争机制是幼儿园实行教学量化管理的最得意之处,我认为这也是最大的失误。幼儿园内部的教师之间,首先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即使有所谓的竞争,也不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源,而是处于热爱教职的自我奉献。为利运转的轨道势必减少教学切磋,构筑教学封锁;削弱感情交流,增多感情隔阂;缺乏心理调适,滋长心理嫉妒。教师之间,创造性各不相同,百花吐艳,不可能划一量化比较。试问哪一所学校能用量化管理的方法,对魏书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进行量化?幼儿园实行量化管理,还以家长评价教师活动作为重要的量化依据,这是一个隐忧。

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介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物质设施之间,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它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幼儿园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中提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必须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确保共性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个性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个性品质是不能孤立地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对一个人的某种个性品质也是不能离开个性整体结构孤立地进行评价的。同时,幼儿园教育又具有德、智、体、美、劳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统一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之上。具体地说:幼儿园教学常规的内容应该充分结合本园实际,多层次多方面地完整配套;在实施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养成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把幼儿园制订的规范逐步内化为全体成员的个性品质,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习惯。

2.应重在对教学活动的外部监控与调适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就不少幼儿园而言不是没有规范,而是要超越规范;不是没有制度,而是要从“制度化”的陷阱中走出来;不是简单地“强化”管理,而是要改善管理。新课程方案倡导幼儿园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办园传统,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园的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表明了管理重心下移,从集权走向分权。

3.教学管理要适应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促进课程改革

篇3

本园的“一课多教”实施的主体是年轻教师,主要做法是让教龄3年以下的教师自行选择一个活动内容,在同年段的平行班中多次试教(一般3次),每次试教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包括活动中处理各种偶况、幼儿的突出表现、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然后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下一次试教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使每一次的有益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优化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促进了老师们回顾性反思能力的提高,也让年轻教师为承担园级或更高级别的观摩任务积累了自信和胆量。

二、通过“年段互助”提升教师的评议反思能力

“年段互助”,顾名思义即以年段为平台开展教学观摩互动。相比全园性或级别更高的观摩活动,“年段互助”比较适合年轻教师平时的练兵。对年轻教师来说,经常邀请本年段的其他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过程的调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老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

三、通过“师徒结对”提升教师的归纳反思能力

“师徒结对”的观摩活动,既有师傅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也有徒弟到师傅那儿听课学习,为避免时间一久流于形式,我们通过AB表及汇报课记录表,让双方将指导和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归纳反思,既找出问题的症结,也获得宝贵的经验。在仔细梳理的过程中,新老师逐步学会反思的方法,使反思更有指向性,老教师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使反思向纵深发展。

四、通过“借鉴名师”提升教师的对比反思能力

除了本园的“师徒结对”之外,我们还要求年轻教师找一些全国知名的或是自己喜欢、崇拜的名师为榜样,多看一些她们的教学视频,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劣势,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案例式的对比反思,可以博采众长,长期的对比反思,能使自己较好地掌握榜样教师教学的规律,真正学到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的精髓。

五、通过“一课多研”提升教师的合作反思能力

篇4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反思(refletion)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结,使两者连接起来”。“使两者连接起来”,就是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效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发现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

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上世纪90年代新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反思性教学”是这样下定义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反思性教学实践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笔者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这样说:“因为写教学反思比较麻烦,也没多大用,我们一般都是应付,老教师每个月会写2~3次,新教师的话,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平时不会写教学反思,到上面检查时,幼儿园会组织教师集中补写教学反思,不过,写得让人感觉要吐。”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因此,在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上,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只有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幼儿园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与教育要结合”等,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育理论却是两码事。究其原因,因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所倡导的教育理论。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内隐的应用理论已内化为十分稳定的习惯性思维,从而使这些教师不会对新信息和倡导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更不会清晰地意识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距。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发生改变。而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幼儿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内隐的应用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中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建国后,经历了改革与完善,“儿童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教师中心理论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容侵犯,教师的教学不容质疑。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获得较多自的手段。所谓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除了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儿童“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儿童,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单纯的“教师”变为“研究者”——教师能自觉地、理性地运用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和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从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4.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幼儿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幼儿教师,除非因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因为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揭短”和“纠偏”,同时反思还是一份艰苦细致、劳神费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正如杜威所言:“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意志品质薄弱的教师容易产生畏惧感。

因此,幼儿园工作应该将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reflee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etion-in–action)。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也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幼儿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幼儿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本班、本园的实际情况。使用统一的活动材料,以“他人动手”取代“自己动手”,不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不适宜,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率,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更趋专业化,并最终实现有效地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然而,现实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更多,照本宣科,学习内容远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内容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反应不能作出恰当的应答,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何时为支持者,何时为合作者、引导者,不能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等。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师幼关系、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结果又将成为下一轮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的基础,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如果把反思当成目的,而忘了行动,结果,只会使教学行动永远是停滞不前的。

四、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反思教学录像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和感受、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效果,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等。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通过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评价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决策、师幼互动、教师的教学材料选择和教学时间分配等,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学习式反思

即通过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真谛,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理论对照,即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与理论对照,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即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矫正自身的理念与行为并使之符合理论要求。

3.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交流式反思法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再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最后,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4.研究式反思

即通过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反思。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姿态去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回顾(发现、明确本班、本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验证(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假设等)。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相录.在研究中学习(概念操作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Huse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 clopedia,1994.

[4]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篇5

近几年,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时,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社会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幼儿园存在办园不规范的现象,如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是在幼儿园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注重幼儿的技能训练,减少了课外活动等,这种现象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文章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反思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反思

1.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具备小学生那样的学习能力,而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游戏教学与综合教学,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超出了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幼儿的自制能力与小学生相比比较弱,如果要求其长期保持一种状态,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2.缺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与其智力、情感、认知能力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给予他们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基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与人和谐相处,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非常严重,没能体现出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缺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

3.不利于幼儿教育目的的实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还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搬到幼儿园教W课堂中,不但会占据幼儿的游戏时间,还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以后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应对措施

1.转变家长、教师的教育观念

于家长而言,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从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其学习小学知识,而且要求我们幼儿园教育也要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一定要进行转变。我们可以在园内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和咨询会,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还要让家长认识到过早涉及小学教育的危害性,通过咨询会的开展,还能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吸取一些好的教育经验,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帮助。于教师而言,他们是除了家长之外幼儿最信任的人,幼儿时期是构建情感、发育心智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避免出现小学化的现象,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到有关部门学习,进而实现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升。

2.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虽然说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是我们现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过度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或者是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妨碍情感基础的构建和知识的积累。要想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与过渡,首先,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其基本的礼仪;其次,积极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最后,做好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讲座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过渡和衔接。

3.发挥相关教育部门的作用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教育部门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应该发挥自身的有效作用,摆明“禁止小学化”的立场。另外,幼儿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要思想,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养成规范办园的习惯,在标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避免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使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在良好的环境完成幼儿园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学习不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而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铺垫,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幼儿园、家长以及教育部门一定要共同努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平枝,赵南.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70-74.

篇6

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时令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能观察单一的物体,还要引导其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画《活动中的小朋友》时,幼儿以某一处小朋友玩的情况为主要创作对象,但在丰富画面时还要再画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使布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内容更加丰富。

2、创造愉悦、宽松的心理环境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想法在幼儿头脑中原本就没有。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我想他们会自己创作,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儿童作画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孩的耳朵画成小动物的耳朵,鸭子长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细又长;白天时画出个月亮……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往往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急于纠正,但我觉得我们教师不应打断幼儿的绘画活动,急于纠正其绘画内容,应该在事后引导他去观察、了解相关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我认为教师要多加鼓励。

3、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师在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孩子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要给孩子有充分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能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想法,对具有创造性的、离奇古怪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孩子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我想可以采用自己说,和旁边小朋友说、小组说、以大家说的形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吸取别人的想像力。

4、以开放的形式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像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

意愿画教学既能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又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其中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小兔子真有这么笨吗?他不会到终点时再睡觉吗?”当时,我不知怎么解释才好。后来我根据幼儿的这个提问,设计了一个意愿画题目《龟兔的第二次赛跑》,让幼儿展开想象,把龟兔第二次赛跑的过程和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想象,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61-01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篇8

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并且圆珠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各部件拆装方便,这种“技术活”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需要,容易取得成功,很适合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圆珠笔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都有着许多幼儿所不知的秘密,可有效激发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班幼儿的“考证”兴趣。因此本活动以圆珠笔为学习材料,引导幼儿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区别异同,通过对圆珠笔属性的分析,可以提高幼儿分析事物的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拿出孩子们带来的圆珠笔,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圆珠笔的外形特征上,较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我问“请你们猜一猜哪一支圆珠笔是你带来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支红颜色的是我的”“那支粗的是我的。”“那支黑的细的是我的。”通过游戏孩子对圆珠笔的外形特征有了一个观察。接着继续引导:“这么多的圆珠笔里都有什么呢?”使幼儿通过对圆珠笔的比较观察,顺利地引出幼儿对圆珠笔的种种新发现,这是将幼儿对圆珠笔外在品质的观察兴趣引向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兴趣的转折点。

篇9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一)这学期我被调配到了中一班。对于一个刚刚带完大班的老师而言,总觉得中班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所以我针对这些情况,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动中我首先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你们的小手会干些什么",让幼儿为活动中儿歌进行仿编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领悟到自己在身体方面的成长。

我根据儿歌的内容进行了活动前教具的准备,用图片的形式将儿歌表现出来,顺利地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了儿歌的内容,轻松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我的引导下,活动中幼儿能将自己的照片、物品进行简单的讲述和比较,并能说说"自己在家会做哪些事"。通过让幼儿自由讲述,满足了孩子们"我要说、我想说"的欲望。接着我就借助课前根据儿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关的图片(爸爸、妈妈、奶奶、我、衣服、小脚、桌子、花灯),在我朗读儿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这样幼儿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图片把整首儿歌念出来。我还在活动中带孩子们集体朗读,并且采用了接力朗读和单人朗读的方式,激发了幼儿朗读的兴趣,加深了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我在活动只重视了幼儿的记忆诗歌内容,却把仿编忽视了,只是我把孩子们会做的事,编入儿歌中,却对于教学目标没有完整地完成。我觉得,在活动中应该让幼儿用"我会____"的句式进行大胆的表述,并根据孩子们说的内容及时的,使幼儿把儿歌中的内容自然的迁移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也自然地进入了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中。这样孩子们才能积极地创编出自己的儿歌,让他们体会到了创编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下次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一定会围绕目标来实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二)《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三)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37-0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本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学会总结、思考,善于反思,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园的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从他们的反思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智慧,也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的反思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帮助每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我们在管理和实践两个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一、通过三步调反思,促进不同水平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园教师的备课活动是以集体研讨的基本形式进行的,按所担学科分成每个级段三个教研组,组内教研、组与组按老中青三类教师教研等各种形式平行交叉进行,教研主要以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为主。针对每一次教学活动,新老教师的反思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教研中是互相合作帮带共同进步的。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必遵循以下三个步调:

1、反思教育行为。依据幼儿的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并提出改进措施,这也是新教师初步反思的重点。新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反思,且反思的内容可供今后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于是,我们组织教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是值得积累的?反思什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有帮助的?”我们为新教师提供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反思笔记,这样在发现别人优势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再结合实践写。出现个别问题个别沟通,出现典型问题就集体讨论。

2、反思这样做的原因。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是中青年教师反思的重点,也是老教师指导和帮带的重点所在。有两种情况是需要有目的指导的:一种是教师教学的活动设计得较比较全面合理;一种就是计划中问题很明显,但教学中自己意识不到、也很难讲通的。这都需要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反思交流。如果是前一种情况,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和教师一起挖掘活动的亮点,理解并进一步探讨做得更好。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试将新的方法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经过这样研讨和交流,教师写反思时就会言之有物,写的过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3、反思下一步教育活动。教师通过判断活动价值、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制定有效指导策略。此过程的反思以有理论经验的老教师为主,带动大家参与较深刻的分析与研讨,达到共同进步与成长的目的。我们采取团队研究和适时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形成浓郁的研讨氛围,然后相互质疑,进行思维碰撞,业务干部也会介入讨论,或者请大家回到实践中验证到底怎么做更合适。有了这样一个集体反思的过程,教师再自己进行反思时就会更深入,采取的措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

我园把撰写反思笔记纳入教师教学日常工作,这样反思就成为他们一种工作习惯。在以上三步反思的过程中,不同水平的教师又在反思时有相应的侧重点,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园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探索反思的方法,为教师教学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说,反思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反思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不强”。基于问题的反思性实践可以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系统、深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应该如何发现或选择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重点入手。

1、对目标的预期和实践构成反思的空间

目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思的空间。在实施教学行为之前,这个目标是教师预设的且期望能达到的。但教育行为实施之后,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的相吻合,也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不相符。无论是哪种情况,现实与预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距,这就构成了我们反思的空间。

2、从幼儿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活动后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映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幼儿发展状况,一个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反思活动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反思幼儿发展时可以考虑:a.被理解、尊重、接纳了吗? b.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c.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学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是否得到自主发展? 在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时可思考:a.研究幼儿的能力: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b.研究学科的能力: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c.研究教育的能力: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合目标的制定和对达成情况的分析展开的反思,不仅可以引领教师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的制定,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还引领教师不断分析自身行为的闪光点,如: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指导策略及教育机智等,推动教师在螺旋式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目标、策略和效果是反思的三个重点

篇1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折服。国画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并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现代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形式代代相传。但近几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现代国画教育逐渐缺失。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国画作品的艺术美与艺术精神,这为在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总之,笔者认为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可以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幼儿绘画在很多人眼中是色彩斑斓的蜡笔画的代名词。幼儿绘画时使用最多的工具是蜡笔、水粉笔或铅笔等,能拿毛笔作画的寥寥无几。很多学校、美术培训班教给儿童的绘画方法也多是西画的绘画语言,没有对幼儿进行传统国画的教学与熏陶。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幼儿园教师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意识很淡薄,同时也缺乏基本的国画教学知识和技能。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已针对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教学实验。但唯独没有认识到国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对此有所认识,但一般认为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笔墨技法过于深奥,幼儿难以接受,同时自己也无法将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渗透到幼儿园简单的国画教学中去;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必要的国画知识和笔墨技法,无法自信地开展正常的国画教学,致使教材中的国画教学章节被其他美术内容所代替。

第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阻碍了幼儿园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国画教学以临摹为主。以修炼“笔墨”为宗旨。并采取师徒制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照搬这套教学体系与手段。强调幼儿临摹和对技法的掌握,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失败感和畏惧心理。而放任幼儿自由发挥水墨,教师不给予恰当的指导。只会产生太多不成形的画面,幼儿无法体验成功,久而久之也会对国画失去兴趣,更不用说达到让幼儿领略水墨趣味、体会国画韵味的教学目的了。可见,幼儿园必须能设计恰当的国画教学内容和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国画教学在幼儿园的顺利开展。

第三,国画工具的特殊性给幼儿的国画学习带来了阻碍。国画创作需要特有的笔墨纸砚工具和固定的作画场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配备国画工具和固定的画室。一部分教师曾在自己班级里进行国画教学,但课后的教室清理和幼儿个人卫生工作量较大,因此放弃了国画这一教学内容。

虽说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能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但不一定能传承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对水墨的亲近是中国幼儿源自文化血脉和世代民族基因的天然情感,我们不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忽略这一点,以至今天的幼儿对自己传统的母体文化产生了陌生感和疏离感。幼儿美术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画教学。

3. 幼儿园如何开展国画教学

篇12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科学教育又是与科学有关的诸多活动之一,对于学前儿童和科学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儿童的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儿童拥有自己的科学,儿童与科学家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成为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包括科学观察类、操作实验类、制作设计类、谈话讨论类四种。除此之外,科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创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目的性、自然性、安全性等原则。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区的设置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定,区域可大可小,内容可简可繁,但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能够开展符合教育目标的科学探索活动。同时,为幼儿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区的内容时要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总体计划保持一致,并注意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要体现出地方性、季节性等特征。

二、幼儿园科学环境

第一幅图为自然角,图中的自然角设置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利用走廊边上的木架。主要摆放的是植物,在自然角种植植物,是自然科学角的主要活动内容,既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幼儿园的物质材料应该尽量以自然材料为主,例如秋天可以收集不同植物的落叶或者种子等,而不应该追求昂贵的成品材料。

自然角是幼儿园中浓缩的“大自然”,是幼儿了解自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设置在活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例如向阳的窗台、角落等,同时,饲养的动植物要适宜在室内生长,以适宜盆栽的品种为主,不宜过分高大,宜选择颜色鲜艳、生命力强、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常见植物,应该是无毒、无刺、不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的品种。饲养的动物要适宜在室内生活,例如蝌蚪、乌龟等。自然角要能呈现自然界物种的丰富性和变化的多样性。

第二幅图是科学发现室,科学发现室是幼儿操作、实验、探索的场所。科学发现室内有幼儿常用的物质材料,如常用的磁铁、平面镜、放大镜、棱镜、电线、电珠、电池等,保证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机会,能够自由地、独立地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同时,科学发现室内也有一些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如手工工具、废旧物品等小型、简单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结合教育活动,让幼儿进行科技小制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