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范文

时间:2022-01-29 15:5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基础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教育改革

篇1

二、以终身教育指导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就是给予年幼的社会成员以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全面素质的最低限度的培养训练,这是人类教育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晶。然而基础教育关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思想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未能得以真正落实,致使基础教育长期处于误区之中“,应试教育”便是其典型表现。应试教育违反教学规律,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对之进行根本的改革。作为人生发展起点的基础教育,“基础性”和“发展性”是其固有特性。

“基础性”是指基础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奠基工程,应当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同时,这种基础性的训练和培养还必须具有“发展性”。基础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必须把基础教育纳入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和思考,就必须把主张人类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思想作为主导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篇2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从当前各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体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学科群;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具体学科结构;优化特定专业的学科结构,使其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建设学科专业的基础。我们应遵循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科学设计并建立课程体系。实践证明,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可以夯实学生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第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应充分重视本科教学实践科目的学习和考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特别注重依据学生所学不同的专业,采取风格迥异的教学实践方式,同时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毕业设计、综合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训练,可以重视实习与实践机会。

篇3

【关键词】

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教育改革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除了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以外,还要对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注重计算思维的渗透和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计算思维相关内容简介

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概念和方式等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系统设计以及行为解析等一系列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育思维,计算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计算思维是一种人类的思维,而不是一种计算机思维,这种思维是基于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机模拟,而是运用类似于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进行问题求解。其次,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身存在于人类思想中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不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共同作用产生的。另外,计算思维从内容上来说是数学思维和工程科学思维之间的相互融合,这是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上来说的,计算机科学是利用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思想对数学符号和算法进行融合形成的,因此计算思维同样具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思维基础[1]。

二、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和方式

(一)科学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软件、数字媒体与应用以及数据库等。另一个部分是计算机上机实践,主要是Office软件的操作和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等等。在计算思维下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改革和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计算机理论基础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很多都与初高中教育内容重复,因此在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将从书本和考试大纲上要求的教学内容扩充到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运行原理等方面,对学生的计算机系统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其次,适当减少操作软件的介绍,枯燥、刻板的软件介绍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占用一定的上机操作时间,教师可以采用“边实践边讲解”的方式对软件操作部分进行教学[2]。另外,在各个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要时刻注重计算思维的渗透,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

(二)革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计算思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基于计算思维设置计算机基础教育任务,通过游戏任务、竞赛任务等刺激学生参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在任务解决的各个环节渗透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基于计算思维进行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等环节基于计算思维围绕问题开展教学过程,为了更好渗透计算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对问题探究过程进行细分,在细分的每个环节中都加入相应的计算思维因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难度,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3]。另外,网络自主教学模式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教学资源、下载教育内容、交流学习心得等等,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三)建立科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考评机制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考评机制建立方面,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理论教育方面,要在每节课后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教师通过课后作业的分析结果实时掌握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其次,在上机实践教学方面,要定时和不定时的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抽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巩固教学实践效果。在考评体系方面,可以采取课后作业、期中测评、上机考试、期末测评等综合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需要对各个阶段的测评分值比例进行划分,例如课后作业占10%、期中测评占20%、上机考试占40%,期末测评占50%的比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这种考评方式能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结语

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评机制等多个方面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渗透计算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国荣 单位: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跃兴.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19):24-26.

篇4

自2000年开始,教育部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依据这个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版”),已经在全国一些实验区试验,教育部立项通过的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教材将在2003年进入试验。根据教育部的规划,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将于2005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高中地理教材在2002年完成了新老教材的过渡,按照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2002年2月修订)编写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已经取代了自1982年使用至今的老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版”教材也在北京等地区使用。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这个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将在2004年9月开始试验,将于2008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由“单一教材”发展为“多样化的教材”,中学地理教材体系与内容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此同时,从教材印刷规格、开本的百花齐放等都显示出这2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基础地理教育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基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美国学者约翰·福布斯认为在21世纪,教育面临着四个重大的挑战,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资源环境问题,其次是各种文化及人群的差异,以及全球化及全球意识。而这些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的国家,我国的少年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7.7%,他们是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少年儿童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