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段考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17 12:58: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段考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段考总结

篇1

高考试题虽然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它们所蕴含的主干知识点是永恒的,而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依据。

哪些是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呢?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和地图五个部分,这五部分内容是高三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加之自然地理本身具有很好的地理思维价值,因此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较难试题主要涉及这部分的内容,且所占分数比例稳中有升;人文地理涉及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各方面,而各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各种人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高考这部分内容不仅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地理知识的考查,更侧重考查考生用人文地理观点方法分析评价区域人文地理现象,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点,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起构成地理学科的主干体系。同时由于高考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查,从而使高考试题更多的是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合到一定的区域当中进行考查,形成独特的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应化繁为简,重点要讲透,难点要讲清,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应大胆删去。这是当前高考改革对高三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加强读图能力训练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独有的知识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地理试题信息很多时候都是以图(常见的有景观图、示意图、坐标图、区域图、值线图、综合图、虚拟区域地图等)的形式展现。只有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我们知道。地理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高低。

读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复习时要抓住地图不放松,要掌握各类图表的绘制原理和分析图表的一般方法,平时多看图多记图(利用不同内容的地图对应记忆),从而使地理事物的存在位置,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都具体地“印”在脑海中,做到胸中有图。此外,还要学会简单图表的绘制,适当地做些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图表的练习,即做到图文转换,图文结合,这样在高考中即使遇到设计新颖的图表,也不会手忙脚乱了。

三、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考是一种选拔高素质人才的考试,是全方位对考生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的考查,其目的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复习时,变教师为中心的复习讲课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复习活动,变单纯复习知识为结合能力复习,变死记硬背为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变记忆结论为思考过程,变被动做题为独立思考。变时间积累为提高效率。还要避免在备考时陷入这样的误区:研究什么知识内容不考,什么重点内容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范围是需要认真复习的,因而,复习什么内容、抓什么重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和现实问题的复习,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好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为此建议在复习时做到以下五点:

1、讨论。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讨论,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在接触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反思。(1)得出结论的条件有哪些,所依据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有哪些。(2)解题的思维分析。

3、求异。引导学生在常规的识记和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想象猜测。

4、辨析。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易受已有的暗示影响,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辨别正误。区别真伪。可将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题目。让学生反复辨析,细致比较。

5、质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挑剔,不唯师,不唯书,养成多层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试题将更进一步地贴近生活、侧重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命题的立意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有关理论联系起来,情境设置更加真实,全面地模拟现实。因而常以教材外的知识为切入点,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来呈现。例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问题有沙尘暴、西部大开发、石油进口、我国粮食生产、印度洋海啸、红色旅游、奥运会、“三农”问题等。试题中并不直接考查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以之作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要从中分析出这些热点和地理知识的结合点。

五、科学训练,强化答题方法

今后复习时要精心挑选,科学训练,运用精选试题系统训练学生的知识系统能力,使其在答题中学会审题,掌握技巧,准确地把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并不断总结答题的方法规律,熟练答题技能。

1、认真审题,充分获取有用信息

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审题干关键词:

审限制性条件(材料图表中的已知或隐含的条件);

审答题方向(问什么);

审答题内容(到底要我们干什么);

审答题方式(简述综述还是说明分析);

审渗透的规律系统。

2、精准组织答案

把握答案的方向性,就是实现知识与问题的对接,分析解决该问题所应用的地理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理顺答案的逻辑性,就是将已知条件和所问问题,即事物的前因后果组成一条“知识链”,各知识点环环紧扣;“知识链”的起点是情景中的已知条件,终点是指向问题:

做到答案的全面性,就是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避免失分。

3、规范准确的表述

篇2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人数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考职校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高进不了,只能来职校;另一个情况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这两种原因使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信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课学习就摇头,大有“谈地理而色变”之势。事实上,中职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需要教师积极去挖掘。笔者结合自己在中职学校教学的体会,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可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地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利用专业知识,巧妙地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做如下阐述:由于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必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所以美术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点恰好可以用地理学的知识来探讨美术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外在表现,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发掘美术和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中国美术作品的风格多样、流派繁多,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域造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美术家必然形成不同的或者相似的艺术风格,如中国美术的绘画风格南派和北派的形成。

音乐专业和地理学习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应加强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妙用,寓教于乐。如在讲到我国的自然地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由于我国山河壮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境内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如陕北的信天游等。

二、捕捉灵感,培养学生个性

灵感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有多少艺术大师在“用笔不灵看舞燕,行文无序赏花开”的瞬间,由于灵感的突然光顾,萌发了崭新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从而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杰作。中职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地理活动时,也要时刻揣摩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意识地诱发灵感,善于“一张一弛”。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诱发灵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联想、想象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索不解的疑问,产生突如其来的醒悟和理解,不断闪烁灵感之光,从而达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发掘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找回自我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具有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障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着明显的厌学情绪。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的原因。例如,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挂”,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情绪。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差,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些阻碍了他们各种能力的发挥。

四、地理教学要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应该通过调查和学习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获取地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在中职学校,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对地理学习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平时多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从教材选择上看,教学内容可以从地方生活资料说起,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教育,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内容上看,由日常生活的感性知识再到全球议题;从区域上看,由近及远,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枯燥无味的题材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了与人们经济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会感到地理是一门有实用价值而且十分有趣的学科。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时,教师可举例:人类生活不断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大自然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干旱、洪水、滑坡、山崩等,那么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做斗争,如何进一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五、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普通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的首轮评价(中考)中不算是优胜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进不了普通高中而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意味着对这一类群体,不适合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因此,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例如,以往各种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对单门课程采用分阶段考试法。分阶段考试法就是在一个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对各知识点进行多次总结性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末总成绩中。这种考试,大部分学生被评为中等生,有的还被评为优等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改变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方法,就一定会去掉“朽木难雕”的感觉,建立起职教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王兴平.浅谈美术地理的地域空间性[J].人文地理

篇3

本学期坚持高中部以实现我校第二个十年规划为行动目标,进一步推进“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实为出发点,注重地理学科建设,搭建好地理学科教师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保送班分班考试后,学生分化较大,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不仅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还主动找课外内容加宽加深;但也有部分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有少部分同学受影响较大,落下了不少课程,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信心不足。

三、工作目标:

1.团队建设目标

12年级地理组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位教师素质高,学习热情高,研究气氛浓,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打造一支具有严谨、敬业、爱生、负责的教风的教学组团队。

2.教学目标

本学期争取完成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答题思路、方法,研究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辅导。

3.教研目标

做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坚持每周集体备课,轮流主讲,让每一次备课有实效。组织好周测、阶段考试试卷的命题工作。每学期每人上一次公开课。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1.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研读课标和2018年高考大纲,准确把握高考的动态和发展方向,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力争在区域复习中取的较好成绩。

2.四环节课堂教学:抓好四环节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情,针对各班学生情况,认真设置项目,组织好学生课堂活动,做好教师评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认真做好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及时检验。

3.教学常规工作:备课组坚持每周活动1次,时间是每周一上午,地点在四楼文综教研室。讲求活动实效,认真备好学生,教材,大纲,课标等各项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教师在方向一致、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可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既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组内要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按照科学、人文选择倾向,切实引领好相关学科的学习。全体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进行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倾听学生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或班级要定期进行作业的检查活动和优秀作业的展评活动,促进学生作业、训练、答题的规范。没有作业的规范控制,就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根据年级计划,本学期每周四晚自习为地理限时训练时间,组织好“周测”和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试卷讲评工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努力落实好学生试题纠错环节,督促检查学生红笔改成满分卷。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篇4

(1)注重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对地理都抱着模糊的学习态度和目的,使得他们只是迎合老师的要求,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种被动的外力学习是制约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地理老师的着力点。

(2)改进考试形式。测试中,我允许学生在考试中查阅资料、讨论题目,或在考前开放部分考试要点,即在考试进行中延伸着学习的深度和时间,使作弊“合法化”,这无疑让学生倍感新奇,在兴奋的叛逆心理驱使下,主动迎接这种“另类”的考试。

二、用新颖的考试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开放考试

在坚持独立答题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开放考试。

(1)考试过程中开放笔记,但只允许参阅课堂笔记。

(2)考前讲解试题。考试前,用一课时的时间讲解试卷,提示考点并有侧重地讲解一些难点,之后留给学生时间去整理、强化相关知识,并趁热打铁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这种老师特意点明的“细节”,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老师带着考卷进入教室,抽出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制造出一种“分数唾手可得”的气氛,用“曝光”的试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3)考前开放试卷。将考卷带入课堂后,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强调本堂课并非考试,并要求:不允许做笔记(避免抄题);独立分析题目,不允许讨论(避免核对选择题的答案);可以自由翻阅各种相关资料;时间限制为一课时,下课时收卷。然后,在第二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有了复习“要点”和方向,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为了不失去“拿到手的分数”,很多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2.合作考试

由两名学生讨论作答试卷,但是不允许参阅资料。在此前提下,我又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在形式上做了一些具体要求。

(1)全部考题共答。拿到试卷后,合作人从考试开始到结束,讨论完成所有试题,共答一份试卷。

(2)A卷独立,B卷合作。这是由任课教师完全支配的阶段考试,时间一般在90分钟以内。我安排学生在考试之前的60分钟独立完成A卷。收卷后,再由合作人讨论作答B卷。在考题上,A卷侧重地理基础知识,B卷侧重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探究性知识。

(3)考试结束前20分钟的合作。分发试卷后,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各自试题,同时标出模糊难解的题目。待合作信号发出后,合作人利用20分钟讨论难题。

3.合作兼开放的考试

首先,两名学生以闭卷形式讨论完成题目。对于争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发出开放信号后,学生利用剩余的有限时间查阅课堂笔记,进一步研究、讨论试题。

三、尝试的积极成果

地理考试中,运用“开放与合作的考试”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状态。首先,老师规定的课堂笔记可以在“考场开放”,这样会让学生逐步养成上课记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突出所学知识重点,抓住要点,为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利用表达和说服,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第三,由于考试必须得出结论,所以出现不少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现象,这使得考试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更成为学习的高质量延伸。第四,学生对学习地理从排斥、畏难渐渐转向有了浓厚兴趣。不同程度的开放考试,普遍提高了学生的考分,使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