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12:0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药学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减肥药物的疗效观察:取中药材荷叶、山楂、泽泻各等份制成消肥饮水煎液①;配制西布曲明40%水溶液②及 0.9%Nacl 为对照品溶液③。选择体重在 18g ~ 20g 的雌性小鼠30只,每个实验小组分别称取小鼠体重并标记,随机分为 3 组,每组10只,记录原始体重,然后分别灌食上述①②号药液及③号对照溶液各1ml。自第7天开始称取体重,以后隔天称重一次,自由常规进食饮水。称重后继续灌药,连续称重8 天,记录并继续灌食上述药液,8 天后比较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并将结果填与教师设计的小鼠体重测量比较表内。计算8次体重的平均值。
1.1痤疮膏的制备与应用
(1)选择中药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粉碎过筛取各等份,水煎煮(醇沉)的提取物。
处方:中药材提取物30% 稳定剂0.2硬脂酸 10
硬脂酸甘油酯 5 氢氧化钾 0.5 尼泊金乙酯 0.1 甘油20
将上述基质按照水性和油性分别置于两个烧杯内,在水浴锅里加热溶解,温度在70-80℃,不断搅拌,直到溶解,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继续搅拌,直到完全混匀乳化,待温度降低加入中药材提取液,搅拌均匀,调节pH5-5.5,放置冷却,即得到痤疮膏。
(2)耐寒耐热,取本品5g,置于冰箱冷冻室,0℃下,24小时候取出,观察有无出水现象;同样取本品5g,置于恒温箱内,温度调节到40℃??℃,12小时候取出,在室温下观察下有无油水分离现象。
(3) pH值测定 取本品1g,加蒸馏水10ml,用PH计测试,pH5-5.5符合QB/63-65中华人名共和国轻工部化妆品标准。
1.2外用美容药物对鼠兔的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
中制备所得痤疮膏连续涂于小鼠左耳(内耳廓部位)观察外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并继续涂药,连续涂药 15 天,并与对照鼠(对照鼠涂凡士林)比较,观察最后结果,写出实验现象。
2实验结果分析
(1)本实验通过给小鼠灌服中、西药物,观察小鼠体重/行为变化,比较两类药物的减肥效果,并做对比研究。同时了解中西药减肥的不同机理,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2)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类疾病,同时影响到容貌,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的功效,而用于痤疮的临床治疗。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美容药物制剂。让学生亲手制作美容药物制剂,认识药物制作流程,通过各项检测指标检验美容药物安全性指标。
(3)学生通过每天观察并记录涂药部位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有无现象,判断此药的刺激(红肿热痛)和过敏现象,从中判断美容药物是否安全可靠。
3教?W效果
(1)从教学方法创新层面研究问题。通过跨专业的合作,药学实验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协作精神,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2)学生在美容实训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美容相关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提高学生实用美容药物安全意识。
一、建立模拟药房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药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笔者通过在各个企业调研,发现部分学生适应企业的文化、环境、设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学生反映在学校实训中没真正接触过这些东西,刚开始会感觉很陌生。模拟药房是一种新型的实训场所,它是通过模拟药房的设施、条件等来弥补学生实训的不足,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
2.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将来药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方向有医院的药房、药店、药厂等等,为了更好地将学生所学与职业岗位工作群相联系,学校开设了模拟药房,将模拟药房与各门课程的实训项目相衔接,将模拟药房与学生将来的工作零距离对接。
3.完成有关课程实训课的需要
一直以来我校的药学实训中心难以承担我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简称GSP)和《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有关药品零售营销实战演练、《医院药学》课程中有关医院药房的实训课程等有关的药品零售和药房药品摆放、药品的维护等实训课程,自从2015年3月份药学实训中心建立了模拟药房,补足了药学实训中心不能承担有关药品零售类实训课程的“短板”,完善了药学实训中心的职能。
二、模拟药房在高职药学专业各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模拟药房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是模拟医院药房或者药店的设施配置,在货架上摆放药品,所不同的是摆放的药品是空盒和空瓶,里面放置有说明书[3]。比如,在讲解抗生素这一章时,可以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另一名学生扮演药师,老师设置具体的问题,患者描述自己的病情,由药师根据病情推荐药物,说出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并说出推荐此药物的理由。最后,大家在一块交流,老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总结。药理学中药物很多,名字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每讲完一章,可借助模拟药房这个平台来实现。比如讲完调血脂药后,让学生在模拟药房查找此类药物都有哪些,他们的商品名都有哪些,因为很多药物的商品名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硝苯地平商品名是心痛定,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药物。
2.模拟药房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模拟药房是药事管理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药店经营的资质,药店的配置和设施,药品的陈列和摆放[4],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等都可以在模拟药房中进行讲授。比如,在介绍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个药品说明书的区别和共同点,然后讲解,使学生记忆深刻。
3.模拟药房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课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来解决药物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贮存保管等实际问题。因此,在讲解药物时,对于贮存保管这一块可以让学生来模拟药房实践,让学生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物的贮存保管是密不可分的。
三、模拟药房的应用成效和不足
模拟药房作为新型的实训场所,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情景设计,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但是,模拟药房中的部分设施仍需完善,而且内部设施的管理和保养需要专人负责。
1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界限,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获得技能与知识。实践教学应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将实践教学渗透于理论教学内容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立体化和真实化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于实际中。实践教学是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形式、方法等,其教学目标及内容是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二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因此,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2.1构建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学院通过职业与岗位分析,结合医药行业发展及我院教学特点,做出以下方案:(1)确定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比较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广阔知识面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等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2)确定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四大类:政府机关部门、学术教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制剂室;各级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营销部。(3)确定课程设置。根据高职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2+1”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4)组织课程内容。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课;第二学年,开设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病毒学、生药学、临床药理及药代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常用药物制剂设备、制剂工艺学、静脉药物配置、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及法规、中药学、临床毒物学、临床合理用药等课程,以满足药学专业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要。(5)改革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是把毕业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参加医院药局实习,学习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第二阶段根据学生的意愿参加医药连锁公司或制药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2积极改革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用教学教改方式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们布置明确的实验课任务,简单性的介绍其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按照教学课题积极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全面了解到自身小组需要进行的具体实验内容,针对实验的具体情况设置好相应的步骤。实验小组长可以和组内同学进行讨论,确定好每个成员的职责。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自行开展相应的实验,针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最后,学生们实验完成之后,需要自行进行实验的总结工作,可以将其作为作业进行完成,让学生们综合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经历,完成总结作业,提升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3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
一是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工厂等。如化学、药学、生物学基础实验室、各专业的实训室、固体制剂车间、仿真实验室等。能够模拟现场环境的实习基地,可提供给学生一个现实的操作环境,解决了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学与职业未充分结合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制剂生产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保障。三是与其他院校签订共享协议,将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作为公共的实践教学平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率。
2.4丰富教学实验内容,设置必做和选做实验项目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增设一些内容新颖、综合性强、能反映现代药学学科发展的实验内容作为“选修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发挥个人能力和兴趣特长的条件。例如,三年级《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内容的编排,通过增加选做实验项目,如“现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和“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等实验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性做相关实验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灵活运用多门基础理论的能力。
2.5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仅种类多样,效果还十分明显。现阶段中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中能够充分应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多种方式,将教学信息进行综合的应用,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积极准备到多项仪器用具,并且需要针对药剂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全面模拟出车间的运行情,让学生们全面细致的观察到药剂和仪器的全面使用过程。
结语
总之,药学学科应坚持以应用为根本,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措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践型应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21-02
一、引言
硕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任务,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人才质量的保证,也将展现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动力等方面。但是,目前硕士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脱节,毕业生就业难、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已凸显,说明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差,如何培养具有广博基础知识和技能、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药学硕士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药学是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及药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多元化、综合化趋势日益增强,产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医药行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未来重点支持领域。由于药学硕士专业面广,工作领域覆盖新药研发、医院药品调剂与开发、药企工程师、药品营销和管理、医院药学服务等方方面面,时代要求高等药学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适应性的重大调整。实践是药学学科进步的源泉,是掌握药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创新思维培养的土壤,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手段,是顺利进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实践决定着药学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加之药学教育类似于医学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执业培训的特点,尽管多见于大专、本科药学教育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但目前研究生教育也已经显示出建立与药学硕士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药学领域覆盖广,应该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和社会力量等资源,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配合,相互补充的培养方式,包括:内部协同培养,为高校内部的资源、专业技能、技术的分享机制;外部协同培养,为本行业企事业单位协同培养,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校与其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培养平台与模式。
然而,目前高校协同培养机制的缺失,从高校内部、外部分析,均存在制约和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从高校内部讲,组织机构之间界限分明,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彼此的资源共享不理想;从高校外部讲,专业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脱节严重。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育的师资条件和基础设施欠缺,能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构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严重脱节,更缺乏系统的社会实践训练。
我们针对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国家药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分别立项资助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的研究,针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建立了实训基地群,以参观实习结合系列讲座促进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掌握,对药学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探索和总结如下:
二、建立实训基地群,“实习实践”与“学位论文”并重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经济和药学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战略,均应该从单一注重学位论文,转向“实习实践”与“学位论文”并重。“学位论文”是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探究和解决某一具体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而“实习实践”能够引领硕士生熟悉药学领域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监管等全过程,涉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研发的关键技术,了解掌握生产和管理模式及设备配置、工艺流程、医院药房运行与管理、临床药师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等纵多环节,更是培养在实践中发现、提炼和总结学术问题能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可见“实习实践”与“学位论文”并重,具有协同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基本素质的必备条件。
并且,学习阶段的硕士生,除了完成原有学位论文,深入到行业相关重要对口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的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将突破传统的注重论文的学术型、基础型的单一培养模式,改变“三重三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改变重知识轻能力、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做到“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因此,为了长期稳定地开展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工作,依托于苏州大学药学院的江苏省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与本地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共同协商,完成了以下药学硕士实训基地群的建设: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苏大儿童医院;苏州立新制药、苏州特瑞药业、苏州纳米科技园、信达生物、天演药业、康宁杰瑞、百拓平台;苏州市药检所。
利用实训基地群的资源优势,硕士生深入实地的参观实习可促进一系列直接知识的掌握;聘请基地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可弥补参观实习的时间及实习位点的局限,了解整个行业全貌,实现间接知识的掌握,协同培养,推动药学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三、运行实训基地,初步建立训练机制
我们组织苏大药学院的毕业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两周时间内分批到各主要就业方向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苏州市药检所、苏州立新制药、苏州特瑞药业、苏大附一院等单位,轮流进行参观实习,顺利完成基地运行和教学实践任务。
经过接待8批,348人次药学硕士参观实习的全面运行,各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下训练机制:以综合性医院药剂科的发药处、配药室及库房等部门、临床药学部门、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以及在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为窗口,进行的参观实习,使硕士生较为全面地亲身接触医院药学、临床药学和新药临床研究、药品研发与生产、市场监管等本行业核心领域及岗位,从而实际了解并亲历在医院工作的药剂师、临床药师、新药的临床研究人员、药企工程师以及药品检验人员的行业要求、工作规范及运行、职业状态,形成了为开启药学硕士研究生未来良好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培养模式。
由于这种协同培养模式是在用人单位的参与下进行的,是面向地方、面向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人才,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而高效。
四、行业专家系列专题介绍,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为了使药学硕士全面了解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在明确未来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地规划人生,补充参观实习的不足,我们邀请了实训基地的市药检所所长、药企管理者、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分管药事的副院长和熟悉国家药审中心运行机制和工作状态的教授,连续作了四场系列讲座,题目分别为“药品检验与研究”、“原料药的GMP生产与管理”、“医院药学发展概况”和“新药研发的意义及要素”。研究生们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展示和系统介绍,进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及各岗位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实现了拓展专业认知,了解行业发展,明确奋斗方向,提升前进动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全球化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深知,依托于综合性大学药学院的省级药学综合训练中心,肩负着人才培养、科研支撑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药学硕士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任重道远。我们通过与本行业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共同找出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结合点,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群,开展药学硕士的“实习实践”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协同培养探索,以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知识的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入手,系统的参观实习提升直接经验,辅以专家系列讲座拓展间接知识,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进而激发创新能力,对于我校药学硕士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药学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