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23 03:45: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试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试技术论文

篇1

(1)通过对气相、液相色谱、红外等光谱进行分析的光谱分析设备。

(2)通过对生物、实体、偏光等进行观察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仪器。

(3)通过对样本进行同位素质谱分析、电镜扫描等的大型分析仪器

以上这些分析仪器通过对勘探开采出的油气样本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对油气资源的性质以及是否含有油气资源等的分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分析仪器更是向着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

2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3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3.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3.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3.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3.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流体

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

篇2

界面主要是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菜单的编辑器来设计的。根据信号分析的结构划分,系统的主页面由多个子窗体的模块共同组成,分别为:系统简介、信号分析、推出系统等。只要单机主页面上面的模块键就可以打开相应的子窗体。并且所有功能的模块都是MATLAB系统应用程序,在每个子窗体模块中还有多个典型信号,其中有方波信号、脉冲波信号等。典型信号的分析还包括实频谱、虚频谱、相位谱等,相关的分析还有正弦、余弦、方波、脉冲波等信号的自相关与互相关的分析;加窗处理涵盖锯齿波、三角波、方波等信号的窗处理,窗函数还有汉宁窗、哈明窗、矩形窗等。除此之外,在典型的信号分析中,想要保证图形的精确性,还要进行加窗与选取采样点工作。这样每一个模块的显示的内容就会用菜单的形式很好的体现出来。

1.2通过举例进行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号测试分析及处理就可以直接应用先前所设计完成的信号分析应用软件,并且在辅助教学工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要进行菜单电机就可以完成,就以就对分析正弦信号的谱举例说明。给出正弦波的信号为y=8sin(10π)t,并根据数据来求出信号的实频谱、相位谱、虚频谱等求出。然后点击MATLAB信号分析应用软件,就会出现测试信号分析主页面图;再次点击页面中的正弦信号分析就可以进入正弦信号的分析主页面图。在选择相应的参数时,要注意频率在6Hz左右,取300个采样点,汉宁窗的宽度为300,点击绘图就可以得出正弦波信号y=5sin(10π)t的结果。求出结果为:相频谱、实频谱显示为0,虚频谱为±3.5,双边幅值谱为3.5,功率谱为13.5等等。根据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了解到,设计的信号分析应用软件具有简便性,并且界面显示很好,比较适合上课测验、演示等。当然,对于测试技术试验及工程领域此技术仍然可以很好的使用。

2合理搭配与实际应用

将MATLAB及测试信号的分析应用软件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中可以在讲解同时还进行演示,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可以用仿真图形来进行仿真演示,这样会使分析结果非常清楚,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及作图步骤所用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然而对于学生来讲,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深刻记忆与理解,可以作为学生预习的材料,帮助学生们解决困难习题等。此软件的应用充分的表现出MAT-LAB的灵活性,还可以对学生们起到规范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工具箱,无形中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虽然MATLAB及测试信号的分析应用软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测试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进行公式推算中,相比应用板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板书可以将内容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们进行比较分析。软件的应用主要偏于结果,所以在以后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要将软件应用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优势。

篇3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篇4

1.1 软件测试的概念

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运行之前,对软件的产品介绍和代码进行审核,从而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软件测试不仅代表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表示软件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程度,这两部分对于软件测试都有重要的意义。

1.2 软件测试的特点

1.2.1软件测试的动态性

软件测试是在规定输入值的情况下运行的,是一种动态的检测软件的运行状态的过程。

1.2.2软件测试的有限性

在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测试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测试下去,同时,整个测试过程还要具有可管理性,即在测试时需要平衡测试需求与测试资源之间的关系。

1.2.3软件测试的预测性

进行软件测试之前,应该判断测试的结果是否妥当,常常采用预示程序来预测运行的可能结果,但预测程序也是软件测试技术的一大难点。

2 软件测试技术的过程分析

2.1软件测试的方案

在进行软件测试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合适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案,以确定软件测试的目的和过程,为软件测试的完成提供一个清晰有效的目标。

2.2 软件测试的开发设计

软件测试设计就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进行的软件质量测试工作,在测试时需要提供规范的应用说明、程序设计情况,同时,软件测试设计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设计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分析样式,然后讨论测试结果,并做成有效的测试方案,最后确定每一项测试任务都完成了,从而保障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2.3 软件测试的准备

在测试方案开始前,需要先进行测试准备,列举测试方案中所需要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有测试数据集、驱动程序和实际执行测试所需的软件等,同时需要为整个测试过程寻找合适的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2.4 软件测试的实施

参照之前设计的软件测试方案,利用测试用例对软件测试的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测试,并将测试情况与实际运行情况对比起来研究,从而判断测试是否成功,并进行下一步测试工序。在测试的过程中对软件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进行有效的修改,修改之后再按照之前的测试步骤重新进行测试,观察问题是否会再次出现,从而确保软件的质量。同时,应制定合适的测试计划,定期将软件运行测试,以保障之前测试的问题不会在出现。每完成一个测试部分,比较整个运行结果与测试方案的不同之处,并针对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调整。

2.5 软件测试的报告

将软件测试阶段得到的运行结果拿来观察和处理,观察测试观点是否完整,确认方法是否有效,并依次评定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用例和软件质量等级,并进行测试报告总结。

3 软件工程中存在的测试问题

软件工程出现后,软件的运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软件测试技术也开始慢慢发展,但在软件工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测试问题,导致软件的质量受到影响。下面笔者就软件工程中常见的测试问题进行阐述。

(1)目前很多软件开发公司没有比较正规的软件开发手段,没有产品说明书,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需要先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而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需要先了解软件的特性,并对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全面描述软件的功能特点,然后应用常用的几种软件测试技术来找出软件的质量问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错误、非法的没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容易被作为输入数据,这样测试软件的输出结果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软件测试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

(2)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首先要对软件的逻辑流程进行了解,描述软件的详细状态,但在一些规模很大、结构复杂的软件测试中,了解软件的运行情况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降低软件测试的状态以及数量。但是在测试中,必须对每种状态都进行测试,但在实际测试中往往忽略这一问题,这将会大大影响到软件测试的效果,并产生一定的后果。

4 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常用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对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关系到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质量,同时,还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软件测试主要有两种手段,即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下文笔者将对此进行阐述。

4.1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即逻辑驱动测试或结构测试,该方法是对系统的内部构造进行测试,检测整个应用软件内部是否正常运行的手段,在测试中,把待测系统当作一开放的盒子,通过对系统的内部程序结构进行测试来检测它的逻辑路径,从而根据在不同区域的检测信息来测试软件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与预期结果相同。目前,采用白盒测试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基本路径测试法、逻辑覆盖法、静态结构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等。与其他的软件测试技术相比,白盒测试技术需要充分了解到系统的内部构造,以便对系统的全部逻辑路径进行检测。在应用这种测试技术时,首先要检查系统的内部构造,并从整个应用的逻辑来

统计检测数据。另外,白盒测试技术对于软件测试人员快速发现软件运行异常情况,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黑盒测试

篇5

2制定发展措施

面对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挑战,广电行业应当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找准差距,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发展措施,尽快摆脱被动不利格局。一是要重视提高节目质量,调研不同受众者的需求,认真策划和研发节目内容。二是借鉴其他传媒的成功经验,重视拓展业务空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用高质量的节目和周到的服务赢得客户。三是急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通过改革节目制作运作机制,提高节目制播能力,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种需要。四是充分开发利用广电传媒的实用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优势,从抓好市场调查研究入手,不断研发更新广电传媒新产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巩固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阵地。五是拓展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争取政府在政策层面上更大力度和更有实效的协调和支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新媒体业务发展空间,巩固农村直播卫星覆盖等优势。六是要心存危机忧患意识,积极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

3加强技术监测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技术监测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能与确保安全播出的技术监管手段和重要技术环节;是主管机构实施行业技术质量评比、评判和规范化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维护空中广播电视电波运行秩序、保护用户权益和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自身发展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广电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和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自我监督机制的耳目和有力助手;是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改善播出质量和扩大有效覆盖的科学技术手段,是实现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的发展而发展的,广播电视覆盖到哪里,相应的监测技术系统就应当跟随覆盖到哪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需要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完善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并且不同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手段需要不同的技术监测措施,以实现监管机构对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播出质量实时监测,对电波覆盖效果和传输情况准确、有效和及时地进行核查,维护和管控空中电波和网络频道运行秩序,核查各类播出系统是否符合播出相应的技术参数标准。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加强广播电视监测,完善对广播电视多媒体播出传输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是广电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电视行业在求生存、谋发展的同时,要牢记“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根本职责和义务,务必高度重视对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技术更新改造,采用科学、有效和完备的技术监测系统,加强对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及时进行补位、跟进和完善,加大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播出全方位的监测监管,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效地保障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传输覆盖效果。

4甘肃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系统现状

甘肃广播电视监测工作起步较早,从最早的手动、半自动广播电视监测阶段,发展到单板机自动监测、磁带记录、及时报警、纸带打印;再到采用上海科江公司的自动化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省15个地市30多套中波广播的联网监测,以及兰州市区4套开路模拟电视、10多套调频广播的有效监测,使我们的监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网络监测中心甘肃分中心的建成,对所辖地区有线电视播出前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终端进行质量、内容和安全的监测,实现了对全省15个地市模拟有线电视的有效监测,我们的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北京博汇公司TrinityAres数字卫星电视监管系统的使用,标志着我们的监测工作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实现了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甘肃省广播电视监测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图2为该系统的结构图,图中的虚线框表示可选的连接方式,因为组播数图2TrinityAres数字卫星电视监管系统框图据中已经包括监测参数及TS码流,码流监测集中监管主机与监测前端主机网络相连,前端监测主机一块板卡对应一个码流,即可完成信号监测、画面显示、集中控制等全部功能。另外还引入了博汇公司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监测技术,随着新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对广大县级地区无线调频广播的远程监测,极大促进了无线广播的有效覆盖。虽然甘肃省初步建立了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对广播电视无线、有线和卫星传输与覆盖的安全播出能够进行监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还不适应新技术发展和新媒体监测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受当地经济条件制约,省级监测系统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经费不到位,造成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节目、网络视音频信息节目和多媒体手机电视节目等至今尚未配置相应的技术监测设备,造成广播电视数字化节目和多媒体手机电视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控,亟待引起有关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尽快落实技术升级改造经费,确保数字化监测系统设备得到及时更新改造,确保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得到有效监测,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得到保障,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发展和技术变革要求。

5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确保安全播出关系到国家舆论导向正确性,关系到广大用户的收听收看权益,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对安全播出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务必把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可靠性和不断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套数越来越多,节目播出时间越来越长,而对设备所要求的检修时间却越来越短,对维护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广播电视监测监管节目信息量的不断加大,对监测技术岗位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加大。同时随着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系统设备的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涉及安全播出技术环节的底层设计问题越来越成为难以破解的“黑匣子”,这一系列问题给安全播出技术一线单位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难度。这说明无论是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还是安全播出责任单位,都务必高度重视安全播出技术环节工作,无论对人员素质要求还是在技术设备层面上来讲,都必须想方设法地全面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特别要在两方面入手:一是播出传输机构务必要严格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及其各专业实施细则,才能有效化解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和挑战;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快提升和完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系统,对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及其安全性实施全方位的全程可靠监测和有效监管,以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多媒体繁荣发展对广播电视安全运行和播出保障提出的要求。

篇6

1 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前提下,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特别是建筑行业,在这种发展现状下,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我国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房屋建筑工程,如今其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是占比例最多的一个建筑类型,在各大城市中,随处可见高楼大厦林立。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不仅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甚至是人生安全,成为了关系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且还是投资效益最集中的体现,是否达到投资目的,质量因素首当其冲。在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会涉及到相关的施工技术,这些施工上的技术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如果相关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就难以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就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其重要性,作为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以良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工程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管理质量工作有待加强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工程的质量如何是对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评判依据,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但是当前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首先,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一些建筑项目没有根据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而是单纯的讲究成本的节约,选择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其次,一些建筑项目的建筑施工流程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建筑施工

技术管理的要求进行施工,致使项目的质量以及完成时间上出现问题。

2.2建筑工程的安全措施管理不到位

当前,在进行建筑项目的管理时,人们往往看重的是整个建筑项目的最终收益,进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在我国一些建筑项目中,相应的安全管理职务往往处于空缺的状态,或者根本没有安全管理职务,即使设置了安全管理职务,安全管理人员也往往无法承担任何安全管理责任。建筑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很少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进而造成了各种工程事故的发生。另外,一些项目没有对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验收,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施工技术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的高层建筑而言,这些建设项目往往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必须要有比较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我国一些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健全,很多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在分工上并不是十分的明确,一部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工程施工技术工作,但一部分人员却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工期受到延误。还有的是施工技术人员的相互责任并不明确,当出现施工技术问题时,往往找不到相应的人员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3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3.2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相关项目负责人应该加强安全施工意识,对施工人员不断进行安全施工教育,以施工安全为工程首要目标。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对那些施工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此外,对那些使用的施工设备应该实行先验收后使用的制度,只有安全验收合格的施工器材,才能够投入到施工中去。

3.3对施工成本和工期进行控制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将工程分解成若干个分项工程,然后对每一个分项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各个分项的成本最低化。对于工期控制而言,工程组织者在施工前应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实际的施工内容、合同目标、施工方案以及工期长短等进行计划的合理编制,使整个工程施工按照一个科学、合理的步骤进行。

3.4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

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5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4 结语

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建筑施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施工中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施工技术,还应该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取最佳、最科学的施工技术,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采用规范、科学的施工方法,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产量形成与土壤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笔者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性,介绍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1马铃薯需肥特性

1.1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因生育阶段不同,其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幼苗期吸肥量很少,发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结薯初期达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剧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2O5)、钾(K2O)三要素,按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数计算,发芽到出苗期分别为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8%、34%和36%,结薯期为56%、58%和55%。三要素中马铃薯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试验表明,每生产1000kg块茎,需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钾(K2O)12~13kg,氮、磷、钾比例为2.5∶1∶5.3[1]。马铃薯对氮、磷、钾肥的需要量随茎叶和块茎的不断增长而增加。在块茎形成盛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与末期约各需总需肥量的20%[2]。

1.2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1.2.1氮素。作物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施用氮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从而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氮素过多,则茎叶徒长,熟期延长,只长秧苗不结薯;氮素缺乏,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产量。

1.2.2磷素。磷可加强块茎中干物质和淀粉积累,提高块茎中淀粉含量和耐贮性。增施磷肥,可增强氮的增产效应,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磷素缺乏,则植株矮小,叶面发皱,碳素同化作用降低,淀粉积累减少。

1.2.3钾素。钾可加强植株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使茎秆增粗、抗倒,并能增强植株抗寒性。缺钾植株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失绿、枯死。

1.2.4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出现、改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2马铃薯施肥量测定与计算

2.1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即当年种植马铃薯的预定产量,它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而确定。另外,也可根据地块前3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马铃薯的目标产量。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马铃薯产量达到3万kg/hm2,则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0、60、318kg/hm2。

2.2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然后计算出1hm2地块的养分。1hm2地表土按深20cm计算,共有225万kg土,如果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值为83mg/kg,有效磷含量测定值为24.6mg/kg,速效钾含量测定值为150mg/kg,则1hm2地块土壤有效碱解氮的总量为:225×104kg×83mg/kg×10-6=186.75kg,有效磷总量为55.35kg,速效钾总量为337.5kg。由于土壤多种因素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养分并不能全部被马铃薯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个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我国各省配方施肥参数研究表明,碱解氮的校正系数在0.3~0.7(Olsen法),有效磷校正系数在0.4~0.5,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在0.5~0.85。氮磷钾化肥利用率为:氮30%~35%、磷10%~20%、钾40%~50%。

2.3确定马铃薯施肥量

根据马铃薯全生育期所需要的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及肥料利用率即可直接计算马铃薯的施肥量。再把纯养分量转换成肥料的实物量,即可用于指导施肥。

根据以上数据,单产马铃薯3万kg/hm2,所需纯氮量为(150-186.75×0.6)÷0.30=126.5kg/hm2;磷肥用量为(60-55.35×0.5)÷0.2=161.625kg/hm2,考虑到磷肥后效明显,所以磷肥可以按60%施用,即施96.975kg/hm2。钾肥用量为(318-337.5×0.6)÷0.50=231kg/hm2。若施用磷酸二铵、尿素和硫酸钾,则应施磷酸二铵195~225kg/hm2、尿素300~345kg/hm2、硫酸钾240kg/hm2。

2.4微肥的施用

马铃薯对微量元素硼、锌较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0.5mg/kg,则需要施用锌肥。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要高,所以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易缺锌。长期施磷肥的地区,由于磷与锌的拮抗作用,易诱发缺锌,应给予补充。常用锌肥有硫酸锌和氯化锌,基肥用量7.5~37.5kg/hm2,每千克肥料拌种4.0~5.0g,浸种浓度0.02%~0.05%。如果复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即不必单独施锌肥。

3马铃薯施肥方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地形及农业气候复杂,各地在马铃薯的栽培制度、品种类型也存在差异,现就北方一季作物栽培(即春种秋收)的马铃薯施肥技术简介如下:

3.1基肥包括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马铃薯吸取养分有80%靠底肥供应,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元素及刺激植株生长的其他有益物质,可于秋冬耕前施入以达到肥土混合,如冬前未施,也可春施,但要早施。磷、钾肥要开沟条施或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氮肥可于播种前施入。

3.2追肥由于早春温度较低,幼苗生长慢,土壤中养分转化慢,养分供应不足。为促进幼苗迅速生长,促根壮棵为结薯打好基础,强调早追肥,尤其是对于基肥不足或苗弱小的地块,应尽早追施部分氮肥,以促进植株营养体生长,为新器官的发生分化和生长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苗期追施以施纯氮45~75kg/hm2为宜,应早追施。发棵期,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及主茎叶全部建成,分枝及分枝叶扩展,根系扩大,块茎逐渐膨大,生长中心转向块茎的生长,此期追肥要视情况而定,采取促控结合协调进行。为控制茎叶徒长,防止养分大量消耗在营养器官,适时进入结薯期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发棵期原则上不追施氮肥,如需施肥,发棵早期或结薯初期结合施入磷钾肥追施部分氮肥。此外,为补充养分不足,以后可叶面喷施0.25%的尿素溶液或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早熟品种生长时间短,茎叶枯死早,所以供给氮肥的数量应适当增加,以免叶片和整个植株过早衰老。晚熟品种茎叶生长时间长,容易徒长,所以应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块茎的形成膨大。

参考文献

[1]吕英华.测土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汤德.马铃薯大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3]赵秀丽.马铃薯施肥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4(2):37.

[4]张国君,高世铭,张朝巍.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4-1725.

[5]刘爱华,何庆才,胡辉.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11-2712,2714.

[6]郑元红,潘国元,毛国军,等.脱毒马铃薯叶面喷施钾肥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9.

篇8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带来的制约经济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已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落后,也成了垃圾高效无害化处理的瓶颈。

1.城市垃圾的危害及现状

1.1城市垃圾的危害

如今人类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增加了垃圾的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我们对其置之不理,城市垃圾就会愈演愈烈,从而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下滑等。

1.1.1城市中堆积的垃圾经雨水浸泡后,其中包含的有毒和有污染物质就会渗入到地下水或进入地表水中,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使富含有氮、磷的污水进入到水体后导致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

1.1.2城市垃圾的堆放会对土壤及耕地造成难以逆转的危害,某些垃圾极难降解,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后都难以完全分解,且某些垃圾中富含的重金属及有机毒物直接使得耕地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

1.2城市垃圾的现状

中国是全世界受垃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各个城市每年产生超过70×108t的垃圾。这些垃圾总占地面积超过5×108m2。在这些垃圾中,固体废弃物约占6.5×104t。占地面积约5.17×104hm2。据统计数字表明,全国超过600座大中城市中,有超过70%的城市已收到城市垃圾的严重影响,城市垃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市民们的生活生计,并且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消极负面的影响。

1.3强制性法律措施缺乏

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政府、地方部门已经陆续颁布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其中已经有很多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虽然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很多法律,但是有些法律过于原则性而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没有可实施的配套方案。

国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主要有2类法、3类法、4类法以及5类法;我国主要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但是在更详细的分类中,法律没有明确指出。在垃圾的收集过程中,我国城市环境卫生部门使用的垃圾清运车一般没有分类收集的功能,这也导致了垃圾无法分类回收。需要法律政策强制督促这些设备更换,并且应该有规章制度约束垃圾收集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决定垃圾最终处理方式上,也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比利时禁止填埋可燃烧的城市生活垃圾;德国禁止对有机碳含量超过5%的垃圾进行填埋。

2.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技术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国内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方法,提出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技术控制的政策,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三项。

2.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应用,是发展最早且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我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但是早期的填埋只是进行了单纯的填埋,没有顾及渗滤液等一系列次生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等国家先后提出了“卫生填埋”的垃圾处理理念。卫生填埋相比之前的简单填埋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我国最主要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

2.2焚烧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的150年前。但是现代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相对于填埋而言,焚烧处理有着更多的优势,例如:处理周期短、无害化更彻底等,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焚烧处理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使垃圾减容、减重,达到了政策中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起步比较晚,由于焚烧处理技术较填埋处理更为昂贵。目前,限于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主要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江浙沪一带实行焚烧处理,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较为紧缺,焚烧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2.3堆肥

堆肥处理主要适用于处理某些可降解且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在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将其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有机肥料,达到废物利用,堆肥处理可消灭垃圾中的微生物及部分病毒,凸显了无害化和资源化政策要求,是解决有机垃圾污染最有效且最便捷的技术手段之一

3.城市垃圾处理的法治建设

国际上城市垃圾处理中立法先行的经验告诉我们的是,应当大借当前深化法治建设之强大东风,大力加强与推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相关的立法工作,既解决有法可依问题,又纳入法治化规范运行轨道,从而使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真正迈上新的发展层面。如果说法律是准绳,那么监管才是准绳真正被用于“量体裁衣”,因而监管是法律这一准绳的运用与实施。再反过来说,道理亦然。如果拥有法律,甚至是量大至汗牛充栋之法律法规文本,但倘不用之于现实,再多的法律那就真的也只会沦落到“束之高阁”的可悲命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立法只是第一步,虽然确实是基础与前提的根本乃至关键的一步,但没有接下去的用法及执法意义上的监管实施,显然是无法行之久远的“足不出户”。正是因为深明此理,国际上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中才会在加大立法同时,极为重视把法律运用起来的严格、到位、高效的监督管理。

4.新型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4.1垃圾衍生燃料

垃圾衍生燃料主要是将垃圾中的废塑料,纸张等筛选出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固体燃料,这些固体燃料可作为热源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使燃烧更为充分,且产生烟雾较少,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但是还应对其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4.2微波裂解技术

微波裂解技术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具有建设和运营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而且其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可以直接作为热源使用,这种技术有效节约了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且加大了资源回收率。

4.3蠕虫堆肥法

蠕虫堆肥法是利用人工养殖的蚯蚓对垃圾进行处理,基本原理是蚯蚓的食量大且消化能力极强,进而达到较高的处理效率,且养殖蚯蚓成本较低,不会产生明显的环境污染,处理效果明显,且处理后的垃圾可作为肥料继续使用。但此法需要耗费较多的劳动力,且蚯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

4.4垃圾混合收集

混合收集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量,不仅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了资源,而且普通垃圾混入有害物质后,加大了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增加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机质的资源化价值。

垃圾收集过程是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环节,能起到再分类、再回收的目的。据报道,1993年德国的垃圾分类收集已占垃圾总量的75.5%,家庭中垃圾分类收集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在德国,家庭一般都会将不同垃圾单独存放,然后由垃圾运输部门使用不同的垃圾运输车将分类好的垃圾运送到相应的处理地点。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环境带来的压力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才能谈得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2DTMB机顶盒自动测试系统功能

DTMB机顶盒自动测试系统的主要能实现音频和视频的自动测试。主要的功能及特点如下:1)将手工的音视频测试过程写成脚本以文件的方式保存,计算机读取脚本文件的内容控制VM700实现自动测试;2)测试过程中,如果测试项需要切换信号,计算机能够根据脚本自动切换播放该测试项需要的测试信号;3)收到VM700的测试返回数据之后,计算机能根据脚本的内容自动得出测试结果,并判断该测试项目是否合格,将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直接显示或打印;4)测试时可能用到的不同的信号源,这时只需要修改脚本文件即可。针对不同的信号源(或机顶盒)使用不同的测试脚本,还可以通过修改脚本的方式设定需要的测试项,每次测试时只要根据需要打开特定的脚本文件;5)能够将测试结果保存为Excel文件格式。

3实际测试结果

用DTMB机顶盒自动测试系统对华曦达机顶盒进行分别进行两次自动测试、一次手动测试,记录的视频信号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音频信号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篇10

(2)跨段监测和跨段故障扫描。通过对无源光器件或在光缆跨接处跳纤,就能够实现监测多段连续的光纤线路的远距离在线或者空闲纤芯的工作,针对不同的监测方式,则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检测的方法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实现跨段监测,在线监测只能测试一段业务信号,不能实现跨段监测,只能实现跨段故障扫描,当使用在线检测模式的时候,由于OTDR故障检测信号和业务信号共用纤芯,跨段设计需要在跨段点上增加两套无源的波分复用设备(FCM),使测试信号可以旁路。上面介绍的所有的测试方法,空闲芯检测方法不影响相关光纤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对相关的传输信号造成干扰,系统的稳定性高,且构造比较简单,性价比高,且空闲芯检测支持跨段监测和跨段故障扫描,能够扩大监测的范围,因此,当前这种方法应用得最多。

2光缆通信监测系统的硬件平台

光缆通信检测系统式整个电力通信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为了确保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应该有一个个系统能够对大规模的光纤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且应该支持多级管理和维护,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一级监控中心。一级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大区域的监测,去监测多级多层的光缆网络,并且要有一个与检测规模相对应的监测中心,数据通信网可以将各级的监控中心有效的连接起来,并且将他们各自监测到数据传送到总的监测中心,然后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并生成统计报表。

(2)二级监控中心是一级监控中心下面的一个子系统,它主要负责一定区域内的光纤通信监测系统,对这个区域之内的光缆网络进行自动的监测、进行故障定位、数据管理等,并且接收来自相关监测站点的告警信号和相关的数据,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处理,并且生成报表。

(3)远方监测单元。远方监测单元主要是实现对相关纤芯的监测,并对监测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出数据曲线,然后进行初级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光缆线路进行远程的控制等工作,通过DCN与上一级别的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的通信,支持上级监测中心对本监测站的光缆和RTU设备实施监测和管理功能。主控单元:主控制单元主要指的是远方监测单元的主控制板,或者是负责远方监测单元监测控制和数据通信的一个服务中心,它具有网络接口,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数据的交换,进行远程测试等工作;光切换单元: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机械式光路切管开关和电磁式光路切管开关,机械式光路切管开关稳定性好,且抗干扰,但是它的精度比较低,电磁式光路切管开关精度高、体积小、抗震性好,且不耗电不发热,对于降低整个远方监测单元的发热有帮助。

(4)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最大监测距离计算。实际上,光缆自动检测系统的最大监测距离就是OTRD的极限有效检测距离,因为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光缆熔接头损耗、传输衰耗等因素,所以它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5)波分复用模块。波分复用模块主要是由光合波器和光滤波器等这些光纤被动元件组成的,针对和纤在线测试方式,FCM可以将OTDR故障扫描信号波与业务信号波耦合在一起注入到受测光纤中。通过在远端光缆交叉点上设置FCM,可以实现跨段在线故障扫描。

篇11

2.中子背散射线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可以用中子背散射线技术进行检测.其主要检测装置容器、管道等器壁的厚度或者是厚度的变化情况。在用中子背散射线进行检查时,需要使用慢化剂作用于中子,促进中子背散射线进行检查,这些慢化剂一般为水、酒精等含氢的物质。当中子发射的快中子与慢化剂作用形成热中子,热中子产生背散射现象,反射热中子中的一部分就被石油化工装置器壁所吸收,然后通过探测器检测出中子强度,根据反射规律得出慢化剂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在石油化工装置中,通过中子背散射技术,主要是由于检测料位,从而检测出装置器壁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的界面,从而确定出装置中物质的高度,计算出存储物质的量等。在化工业中常采用Am一Be中子源,主要是因为其中子产出率比较活跃,能够测量较厚的装置,可是子啊进行防护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某化工厂存在堵塞的气液分离罐、加氢反应器,要求在不停工的情况下检测出装置中的料位。用一般方法进行测量计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该装置器壁后为55毫米,反应器的厚度为100毫米,工作状态下压强在107帕上。这时就采用中子产量为106/。的中子源进行某不停提工检修某化工厂对气液分离罐中的料位进行检测,用探测器检测出装置外壁中子背散射分布如图所示,从而就能准确的确定出装置中物质的料位。

3.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作用

放射性示踪技术也是现阶段石油化工装置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射线检测技术。丫射线扫描技术和中子背散射技术是一种密封源的放射性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对相关设备测量时只能够在外部来进行。而放射性示踪技术则能够对设备内部的介质量、频率和速率能够清楚的掌握,放射性示踪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加入气体、固体或者液体放射性材料来实现的。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放射性示踪技术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应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可以对装置或者换热器的渗漏进行检测、测量反应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测量管线、槽或者反应器的流体流量等。

篇12

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特殊测量

环境分析市政道路的改造工程是在道路建设已完成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工程施工的场地已经明确。由于市区中的道路路段需要改造力度更大,加上政府出于对便利市民通行以及美化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考虑,因此施工地点更加集中于市区之内。下面将具体对控制测量技术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比较特殊的测量环境进行分析。(1)动迁工作特殊。市政道路改造的动迁问题非常突出。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没有完全确定各个部分的动迁位置和时间,甚至在一些项目一经开始施工时也没有明显的进展。(2)施工工期特殊。市政道路的施工改造对市民出行和车辆通行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对市民带来巨大的不便,市政道路改造的工期要求就会很紧张,施工单位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在合理范围内缩短施工的工期。(3)测量标记的特殊。前文已经提过,市政道路改造的路段比较集中于繁华的市区之中,周边建筑物很多,所以在进行控制测量技术时,很难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标记处理工作。(4)交通与人员方面的特殊。由于市区人员较为密集,施工场地又必须禁止通行,这在交通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施工现场人员复杂,因此在施工时也应注意处理好人员与交通方面的关系。

三、对于控制测量技术工作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1)处理动迁问题。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改造的目的主要有提高路段性能和带动周边状况两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做好控制测量技术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对市政道路所在地的动迁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道路改造目的,结合道路的改造意图是推理动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重要基础。(2)处理建筑物问题。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施工现场多呈条状分布,现场周边的建筑物较为密集地分布在道路两侧。在此基础上选取加密控制点时,可以于道路路口或者巷口等位置进行加密控制点的引出,以此保证加密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的变动中始终能够得到及时的补设,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不会因加密控制点的缺失而迟滞。(3)处理环境问题。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地点多位于市区中心较为繁华的地段。为了维护城市环境,以及保障施工地点周围环境的美观性,因而在设置与记录加密控制点时,尽量不在建筑上做出明显的记号或者标志,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加密控制点的隐蔽性。除此之外,现场测量人员在以文字或者图像的形式进行对隐蔽性加密控制点的记录后,要做好与控制测量技术人员的交接工作,从而保证加密控制点在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测量技术中能够得到稳定、可靠的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