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21:16: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学教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层面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局面。由于受“教案无格式”观念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其中一环的教案的编写亦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象。纵观目前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格式,尽管表现出纷呈的局面,但无一例外地设有“教学容”的栏目,就说明“教学容”在编写教案甚至是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线的教师由于在认识的偏差,却对这一重要的栏目,熟视无睹,轻率地填写“教学容”栏目的有关内容,结果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偏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地认识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的写法,合理、准确、有效地填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容”栏目中容,应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考虑的问题。
1.有关“教学内容”文献的综述
综观目前有关“教学内容”文献,均是处左体育教育大范畴进行阐述的,而处在体育课教案这一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却很少。1991年出版的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的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为“体育教学内容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等,内容集中反映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上。1994年出版的由陶景、李晋裕主编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的《学校体育辞典》对“教学内容”的阐述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和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1994年由金钦昌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0年出版的由陈文卿、谢翔、甘式光主编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对“教学内容”界定为“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中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类运动项目,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对“教学容”的阐述无一例外把此置身于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而把此置于体育课教案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提及。因此,许多一线教师误把有关“教学容”论述直接运用于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中,这显然是不适合的。为此,本文把“教学容”的概念界定为“为实现体育课课时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有一定的教与学因素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总称”。
2.目前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写法的常见错误
2.1教学内容栏位置设置不准确
2001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实验,2003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冲击着人们所固有思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产生了偏离。从体育课教案编写这一层面上讲,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理念,把教案中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以此来体现所谓“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近年来,经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认为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应避免“目标统领内容”。因此,把教学容栏置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后面,这是对“目标统领内容”的这一理念的一种误解。
2.2教学容栏容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体育课教案中任何栏目的设置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否则它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体育课教案中设置的教学内容的栏目,我们认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本次课的教学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填写教案中教学容栏内容时,往往仅写明诸如侧手翻、三级跳远内容。那么,试问,这指明了教学内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容绝大部份是需要几次课完成的,一个教学内容假设需几次课完成,那么,按照以上的推理,教学容栏容不亦就成了几个连续的同样表述形式,侧手翻、侧手翻…,这有什么意义,没有表明上课的真正内容,亦就失去了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过程的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栏目仅仅是这样的表述是不够的,而应该在表明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表明该对教学容中哪个技术环节的教学,如三级跳远:三级跳远步点的丈量。这样,教学容栏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对教案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教学的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2.3误把体育教学的方法当成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由此可见,具体的一个体育教育方法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一个方法和手段,其教与学内涵相对狭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教学一个片断。而教学容它不但拥有众多的教与学的因素,而且更具备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手段与方法。因此,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依托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而它却不能成为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编写教案的教学内容栏目时,不应把教与学因素相对较少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行列。诸如素质练习:迎面接力跑比赛,在其教学过程中亦仅仅进行迎面接力跑比赛,对迎面接力跑没有进行教与学,仅把它作为一个练习方法对待。因此,在此节课中迎面接力跑比赛不应该列为教学内容。
3、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栏的写法
3.1准确地把握“目标统领容”的实质
我们认为,在水平、学期、单元计划的设计和制订过程中应突出“目标统领容”理念,但在课时教学计划设计和课堂教学层面上应落实“内容统领目标”。因此,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应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前面,把教学内容栏位置的设置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后面,以此来体现“目标统领容”理念,这是对“目标统领容”理念的一种误解。
3.2制订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的绝大部份容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由于单元教学计划有若干节课时组成,因此,在考虑到课的教与学容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单元教学计划内部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内容饱满。科学、合理的单元计划为书写体育课教案中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确保教学容栏容书写有明确指向性。
3.3明确教学容的内涵,使教学内容蕴涵一定容量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之所以能成为教学容,是因为教学内容中蕴含了值得我们教师去教,学生来学的东西。因此,我们把它写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容栏目时,就应该考虑所写入的容有没有教与学的因素存在,所存在的教与学的因素是否值得我们去教与学,教与学的容量是否适合我们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教与学的容量过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教与学的容量过少,教学的效率降低。因此,选择有一定教与学因素的,且容量适宜教学内容应为编写体育课教案教学内容栏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文卿 谢翔 甘式光主编. 学校体育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 体育理论.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规律,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适当介绍英语教学理论不同流派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新课标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市小学英语的教学与教改情况,特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研结合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每周课时为4,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0,实践学时为34。实践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观看示范课录像,进行评课和讨论;二为教学技能分项训练。其中观看和讨论示范课Learning teaching共10学时,教案编写Lesson planning、教学技能分项训练Teaching techniques、说课等12学时,试讲Teaching practice12学时。
2.设置实训周。将第四学期第15周定为教案编写技能实训周,第五学期第13、14、15周分别设定为课件制作、教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周,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时间,集中训练学生从师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具备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教师技能大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之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教案设计大赛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课程团队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图建立一批长期、稳定、遍布全地区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轮训,使学生感性、直观地了解小学、小学生,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难以直观体现的内容。
1.实习基地见习、轮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而产学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出发,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见习、轮训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教师岗位认识课程。岗位认识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展开的课程,要经过四个阶段实习和认识。
(1)助教岗位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利用双休或假期在英语培训学校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未来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教师岗位认识
通过见习、轮训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英语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3)班主任岗位认识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初步掌握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4)教研组长岗位认识
以轮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基本工作任务,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岗位认识实践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有足够的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去小学代课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做家教或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新星培训学校等)做兼职;暑期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已成为外语系的品牌活动。
3.教育实习。第六学期进行,共12周。在实习过程中,每10―15位学生配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的全面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的听课、备课、试讲、上课、课后评议、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确实保证实习质量。
二、实训教材开发
教案设计技能是一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技能实训的教材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依据,直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课本。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课中的语音、词汇、对话、课文的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实训教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
(一)顶岗实践
一是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到本市的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教改趋势;结合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际和用人现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授课以外的时间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学校向在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们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教师跟随顶岗实习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一学期时间的锻炼,他们在学校既是指导教师又是任课教师,除指导学生实习外,还直接参与英语日常教学;同实习生一起帮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单词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舞台剧表演等;组织实习生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制作教具。
(二)聘请襄樊市小学英语课名师来我院讲学
聘请我市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来我系作专题讲座或讲示范课,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教学成果带入课堂。
(三)对社会和基地人员进行培训
自2001年起,学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襄樊地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五批,先后培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次。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含基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参与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进一步深研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网络BBS论坛、个人BLOG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让学生和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拓展空间。
以上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结合三方面的方案设计体现了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的主体思想,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起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16-02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甚广,既得到广大教育实践者的认可和推崇,更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和好评。那么,案例教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在教育管理学实际应用中都有哪些实践模式?应用这些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是许多教育管理学科的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紧密围绕课程内容选取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其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具有师生双向交流而非单向传递的价值取向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够通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提出恰当的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1]。
(二)案例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中心而非被动接受的价值取向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时时应该关注的中心。无论在案例的精选、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呈现、讨论的方式、内容的剖析、结论的达成等方面,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决策权。
(三)案例教学具有即时性知识而非规律性知识的价值取向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可谓重中之重,高质量即时性的案例是实施有效案例教学的根本和保障。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日新月异,甚至瞬息万变。
(四)课堂氛围具有合作反思而非被动服从的价值取向
案例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真实性、情境性、问题性,重视实践生成,能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分类及其适用性
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教育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被广泛采用。笔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案例教学模式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划分。
(一)按案例不同的呈现模式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呈现案例和发挥案例的独特优势,案例的呈现模式是不同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先案后理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或书面材料向学生出示案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相关的教育管理原理[2]。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是教育管理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实践分析走向理论归纳,在构筑知识体系结构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案后理型案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通过真实的案例呈现,将知识原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总结反思。
2.先理后案型。即教师在案例导入环节先讲解教育管理的原理,再出示相关的案例,运用有关的原理来分析这些案例,用相关原理来解释和论证这些实际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3.案理同步型。即教师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根据教育管理原理知识体系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地解析案例。这种综合性案例,对案例进行分阶段地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向学生展示分析案例应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步骤。
(二)按案例不同的教学目的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产生预期不同的教学效果,可将案例教学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即时型案例,顾名思义就是指案例发生时间的当前性,可能是刚刚发生的事例,也可能是正在发生的事例。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即时型案例发生地负责人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并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3]。为的是让师生共同占有第一手信息资料,并且能够与案例的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做出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决策。众所周知,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即时、新颖、典型的案例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更有利于充分论证教育管理相关理论,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中。
2.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型案例教学主要基于学生学习时间少,没有大块时间进行集中教学的特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应用型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保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4]。应用型案例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手段的特殊性,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自主性、灵活性比较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服务、管理领域的人才十分必要。
(三)按案例不同的研究目的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可将案例教学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经验型案例教学模式。一个案例往往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教学一线教师常常会利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案例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这种经验型案例教学不仅可提供真实例证和情境,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而且是教育培训、个人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5]。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借助这种经验型案例教学,对于教师关注教育细节,注重身边教育事态的发展,及时反思和探究教育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激励作用。
2.学术型案例教学模式。学术型案例教学适用于研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类型,研究对象通常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为教育领域专业科研人员所撰写,主要用以解释发生在真实生活中复杂的案例事件。这种模式类型可以充分体现学术型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所在。教育管理学集管理学和教育学双重学科属性于一身,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等多种特点。
三、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深受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走向更为严谨、规范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运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案例教学实施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准备,提升案例质量。教育管理学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案例的精选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够接受的相关案例。其次,案例所要表达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能够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空间。
2.针对弱点,加强教师培训。案例教学作为近些年新兴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说还不能完全运用自如。为了应对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案例评价所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针对不同弱项,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迅速掌握并灵活运用从事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研究性质上属于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实验、计算等依据来提供精确的数字和指标,必须借助教师的判断和解释,这样就避免不了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身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和对事物不同的见解来得出最终结论。在讲授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抓不住案例重点,分析问题天马行空、离题万里,教师必须在讲解案例前把涉及本案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简明扼要地讲解清楚,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还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应用过程中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能够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视角不同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提出反对的意见,始终将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作为课堂任务的第一要务。
(二)案例实施过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6]因此,教学反思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中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悉心观察、监控和判断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是否吻合,从而在课后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将案例教学过程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课后反思不仅是推动课堂教学完善的过程,更是促进教师成长和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再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3).
[2]肖庆华.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郭文臣.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
[4]丁荣荣.“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0,(4).
[5]王攀攀.案例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2).
[6]罗景静.在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个人备课
曾经有位名师提出"教师终身都在备课"的观点,笔者非常赞成。作为教师,从开始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凡一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与自己所教科目以及所负责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在我们的关注和视野之中.并且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要广泛阅历,我们要不断的积累,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之更加宽厚,更加丰富.
我们最好能提前一个月开始有针对性的备课,提前两周开始集体备课,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学方案,打印好学生用学案和练案.这样我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修改、补充和完善.
个人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一、在深刻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读课程标准,逐字逐句阅读和体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二、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网络,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教师的备课主要从讲什么怎么讲转移到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上来,着力在导学上下功夫,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预习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习惯、品质与能力的实际,搭设好学习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充分的进步.三、精选几本教学辅导书,一般以三本为宜,作为备课的参考用书.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特别是名师)处理教材以及导学的方式和经验,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筛选.精心选编导学预习题和练习检测题.
备课中,教师弄懂弄通教材,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最为重要的大量的工作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上做文章.重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生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宰课堂、自主达成教学目标.
二、集体备课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首先要提高认识.集体备课以个体钻研为前提,以日常交流研讨为基础.一可以弥补个人钻研之不足,通过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吃深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艺术.二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推敲,对每一道预习和检测题进行选择和取舍.把握教学方案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统一备课组教学方案.三可以通过传帮带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节奏,缩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迅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四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其次要加强管理.教学线必须要制定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主持人、有记录人、有检查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的落实要作为备课组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备课组工作计划中要详细安排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线要对各备课组工作的计划草案进行审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活动过程进行指导、落实总结进行评价.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最重要的是讲求实效.第一,要讲究集体备课的实效.各备课组在分配好各章节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按计划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超前备课,并不是只备定为中心发言人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否则无法进行研讨.研讨时,备课组的每一个成员要畅所欲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要目标明确,要仔细考虑教学方案的每一个部分,更要紧贴课堂、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学方案的前提下留有余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留有操作的弹性.中心发言人要主讲备课内容,说教学目标,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流程,说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预习、完成预习题、讨论交流、板演展示、表演展示、完成检测题等).组内的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仔细琢磨,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修改教学方案.第二,要讲究课题研讨的实效.备课组研讨的课题,主要来自于课堂,我们要把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想出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写成博客,提交到备课组会议上来讨论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那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困扰我们的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以期尽快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找到确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要讲究听课和评课的实效.要加强备课组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时,首先应由上课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掌握知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围绕三维目标加以落实.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要畅所欲言,一分为二地开展评析,既要总结经验,更要改进不足.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更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扎实与否的试金石,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面对我校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抓好集体备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三、教学方案的设计
2011年10月以来,我校开始推广“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日臻成熟。实践证明,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鲜明,效果显著,非常适合我校实际。“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我校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启发和思考。
一、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反思传统课堂:第一,它是先教后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第二,它是应对高考,忽视素质教育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都是瞄准高考,教师课堂关注的是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顾及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很难做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跟得上教师讲课进度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成为厌学生和弃学生。第三,它是贯彻一维目标,三维目标很难落实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因此,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上突破,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2011年10月我校课改小组结合多校经验和我校学生现状,最终决定在全校推广“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有两个关键:一是《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二是课堂结构。
(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1.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及要求
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编写导学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阅读启迪思维。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也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基础。
(2)设置问题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一份好的导学案能起到“因问诱思,以问拓思”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3)引导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一份好的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
(4)设置分层检测。达标检测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分层次的达标检测题。
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在学习、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需要我们:一是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课标、考纲及高频考点,把握重点、难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设计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链。二是了解学情,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这样所设计的问题才有针对性。三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学难点,最新学科动态可以做一些微课或微视频在学科自习课上让学生观看,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为完成导学案做好铺垫,不要把导学案编成教案或练习题。
2.《导学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A知道B理解C掌握),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达到的目的。
(2)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教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最有效的路,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4)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是指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涉及,有没有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以微视频形式呈现,这对导学案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
(5)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我们一般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①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本,带着问题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②达标检测,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般分为两组,题组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题组二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③学后反思,对所学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3.《导学案》的使用
(1)师生共用《导学案》,科任教师必须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自学。
(2)教学结束后,在每周的教研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或增删问题和练习题,并写出导学反思及建议,对导学案进行优化。
(二)课堂结构
1.自主学习
即在学科自习上由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自学,学科自习在课时安排上与课按1:1的比例分配。学生在认真阅读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及教师精讲点拨解决。
2.合作探究
即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的前5―8分钟(可适时调整)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在合作中解决。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出上一节导学案上各知识点的正确答案后,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互相讨论解决导学案上出现的错误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A教B、B教C,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我们还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侧重于小组整体能力的提高,并给予相应奖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点某一小组的某学号(小组提前把组员分好学号)来代表本组展示其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设计其展示问题的形式与方式,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展示及模型展示等。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存在的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某一组展示的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抢答。尽可能使问题在质疑对抗中解决。使课堂成为学生证明自身实力的一个舞台。这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内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4.精讲点拨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和质疑对抗的程度决定精讲点拨的内容。教学的灵活度很大,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或学生的挖掘深度不够或学生的讲解存在问题时,教师才出场进行精讲点拨,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堂灵活度很大,表面上教师看似很轻松,实则不然,教师要将更多时间用在课前,并在课上要保持高度紧张,因为学生的问题是随时生成的,所以更具有挑战性。
5.小组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适当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教师的评价在高效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随时进行的即时评价,另一处则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组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的激励评价评价要公平、及时,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个人喜好,态度要诚恳,评价必须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必须具体明确,绝不可以模棱两可,这样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学案导学”实施后我校在教学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从教师层面看
首先,“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推行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合作探究能力。每周每个备课组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对上一个导学案的修改和补充,对下一个学案进行研讨审核与定稿。在这里,每一个教师成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其次,“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角色发生变化。课堂大部分时间被学生占据,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角色实现了由“演员”到“导演”,由台上到台下,由课堂的“统治者”到“平等中的首席”的转变。
(二)从学生层面看
我们学校从2011年10月份始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四年,我们发现:“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较大转变 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大胆质疑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与新课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意识逐渐增加
“学案导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每个问题的研讨,改变了教师在课堂自娱自乐地进行讲解、下边昏昏欲睡的情况。通过我们的检查,发现学生睡觉的现象很少了。
2.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案导学”课堂是学生自由发言的课堂,抢答题可以主动站起来进行回答,学生做错了可以随时站起进行补充修正,并且说明原因,甚至可以为自己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3.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个小组的荣誉。
4.学生表达能力、书写水平大幅提升
教学中所运用的导学案既是教师导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依据,把课堂内容问题化,强调的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口语表达,学生不但在学案上书写还要在黑板上展示,更要纠错并说明原因,所以学生口语表达和书写水平有大的提高。
5.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合作探究,优秀生因为要担负本组的学习指导工作而更加进步了,后进生不能再无所事事,原来上课一直睡觉的学生现在敢于站在课堂上大胆地写、大胆说了,导学案的检测题都是分层设计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案导学”课堂提高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成绩,班级平均分上升了。
四、“学案导学”应把握好以下“四个不能淡化”
(一)“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学案是指导学生学的具体方案,教案是教师教的设计。课堂教学理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而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及学后疑难的解析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设计。同一学习内容,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挖掘
我们倡导教师课堂上“不能教导学案,而要用导学案教”,针对教研,我校提出了“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处理”的备课流程,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群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此种做法,教师的备课负担是减轻了,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淡化了,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挖掘教材进行第二次备课。
(三)“学案导学”不能淡化学科特点
导学案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体现课堂教学的学科特点。
(四)“学案导学”不能淡化教师的教学风格
“学案导学”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手脚,同时可能使部分优秀教师产生从众心理,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潜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是极为不利的。
“学案式导学”模式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学相长的有效教学模式。当然,学案导学实验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改进。例如,个别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通过看书思考而是抄袭教辅资料,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时间难以控制与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矛盾等。因此“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必须在学案的设计、使用、完善及备课方式和课堂实施的改革等方面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田宏忠.教师如何编写导学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第二,备教法.预设课堂教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前准备教案时,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的具体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与学案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高效开展高中数学学习.例如,在讲“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于“双曲线”“双曲线标准方程”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容易受到椭圆知识的负面影响,产生混淆错误,学案设计采取了对比法和发现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原有椭圆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类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双曲线,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学生的学案上体现为Flas,让学生通过观看,感知双曲线的图象,即平面从竖直方向由上往下截圆锥体,得到两条双曲线.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椭圆的知识,什么是椭圆?如何作出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如何推导来的?学生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双曲线的知识.由此可见,备教法也是学案导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作为学案导学的组织者,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1)课题:(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doyoudoonSaturdays/Sundays?Ioftendohomework,readbooksandwatch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Sunday,dohomework,readbooks,watch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doyoudoon…?I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科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励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是帮助任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二是为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一些学校由于不重视教育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致使在学校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时,往往采用凭印象、经验进行主观定性的方法,其结果是信度与效度不高难以使人信服。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客观评估和鉴定。
1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本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质量的评价。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集中式管理和统一性要求比较强,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将体育教学的一些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为了实现评价工作的预期目的,建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关键。表1为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设立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把能如实反映体育教学工作本质、共性强、便于实施和相关程度高的独立性指标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评价体系是按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采制定一级指标,再分别将这些指标的共性要求抽象出来作为二级指标,然后以之评价不同的课程。这种评价体系简单、共性要求明了,遵照导向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设评价指标不脱离教学实际,既考虑到了评价点和面,又考虑到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最终评价的实际效果,尽可能使所测指标达到量化,简化了指标个数,要求同一层次的指标不互相重叠,合理地给定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对各种课程教学的标准统一,便于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宏观控制,便于统一参评人员的思想,便于他们进行同级同类同质的比较,容易形成可靠的结论。见表1
2确定权重及进行综合测评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量化过程的处理,特别是量化问题,如果量化方法不科学,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就差。评价的一般方法是发放调查表,让评价者给出被评者各项指标的分值,然后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总分,以分值的高低来衡量被评者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它们各自对整体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确定各自的权重,既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指标、单个指标的最优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应根据学校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师范类学校的课堂应起到教学示范作用,当然也有些方面是各类教学共同要求的。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是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教学质量,又要尽量简单,便于操作。在对大学公共课教学质量实际评价工作中,也应该使每个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分别赋值4、3、2、1。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做归一化处理后,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即:指标得分=评优人数X4十评良人数X3+评中人数×2+评差人数X1。
在测评过程中,往往是先获得低层指标的数据,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测评的数据进行处理,逐级向上获得高一层指标的数据,最后获得对一个对象的总体评价。本评价方案综合得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根据子指标的分数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作为该子指标的权重的方法。假定有n个子指标,其测评数据分别为×1,×2,…,×n,则每个子指标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bi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l为第i个指标的测评原始数据。为所有指标测评原始数据的和,即权重系数等于指标得分除以各指标得分之和。此种加权法在简单测评和团体测评时应用较多,在知道各指标的平均分数而求评价的总平均分时,就运用此方法。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代表评价的总平均分数,×i为各指标的平均分数,ni为各指标测评人员的个数。总平均分数即本评价方案所确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最后测评分。
3评价的要点特征
教育思想:(1)为人师表,树立教师形象,从严治学,以身作则,运用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学生;(2)育人思想,努力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3)教学态度,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坚持科学态度。教学内容:(4)研究教材,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教材的现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编写教案.教案完整、规范,教学任务明确、具体,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6)场地器材准备,场地整洁,达到运动需要,器材符合标准;(7)课堂一般程序.程序合理,注意学生精神风貌;(8)组织教学状况,课的结构与时间安排合理,调队方法得当。练习衔接严谨;(9)动作讲解示范。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动作示范正确、干净利落;(1O)运动负荷安排,学生做练习的数量,学生做练习的强度,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
教学方法:(11)教法方法运用,教法灵活多样:抓教材的重点、难点;(12)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概念准确,教学技巧灵活,有独创性。
教学效果:(13)学生体育意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次数;(14)达到教学设计状况,学生课堂气氛,各教学环节经考核,符合教学规范要求。
4评价方案使用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2)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3)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4)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改革红红火火,学校纷纷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而文化课改革没有现成模式,没有与专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那么如何针对职高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让学生想学文化课、会学文化课,进而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则是文化课改革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带着这些疑惑,笔者进行了学校文化课的改革和探究,结合职教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和实践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变“备课”为“设计”,变“教室”为“学堂”,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获得了启发和思考。
文化课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学生学习现状大多数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17%的学生“比较感兴趣”,8%的学生“感兴趣”。课堂上,睡觉、做小动作、不完成学习任务的远比上专业课多,文化课被学生“边缘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教师教学现状教师的文化课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面对学生的厌学状态,部分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教情绪和职业倦怠现象。因此,课前、课中、课后缺乏激情,缺乏钻研,有得过且过之嫌。(2)部分教师确实想提升文化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职校学生实际、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或途径,因此有迷惑、茫然之感。
原因分析(1)对文化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认为到职业中学就是学专业课和技能课,文化课可有可无,因此轻视文化课,忽视了文化课的基础性、应用性与发展。教师则认为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是配角,自认为被“边缘化”,便觉得低人一等,抑制了教学活力的发挥。(2)文化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怕学文化课,而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尊重学生的实际基础,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3)文化课教学与专业发展脱节。文化课的功能和作用是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基、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基,因此,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培养应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相联。而目前文化课教学整齐、划一,没有考虑各专业的具体要求,不同的专业依然是同样的文化课。
文化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
鉴于以上分析,要改变文化课教学现状,必须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从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念(1)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发展平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及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知识,搜集、挖掘、整理文化课知识在生活和专业实际中的联系和应用,从而为其专业学习奠基,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能力。(2)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习能力。不要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更多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要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讲课”变成“活动”,把教师转变为“导演”,把学生变换为生动活泼的“演员”。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让课堂高效、有活力。(3)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现有的文化基础,结合其专业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低起点、严要求,小步伐、快频率,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逐步养成不怕困难、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教学学案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师生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背景下,教师用教案实施教学。而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预先帮助学生准备一份学案,备课则主要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预设。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预习准备、课堂研习、检测反馈等内容,或者说,学案就是将教案中的知识目标问题化、能力目标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潜移化。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要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系列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学生拿到“学案”,会有一种尝试的冲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消极到积极,由被动到主动,学案其实成了教师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剧本”。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各就各位”、相对独立。而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需要组建异质学习小组,也就是组内各成员在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方面互不相同,以利于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以4~6人为一组,有机地分布在教室四周,每组设组长一名,布置、协调本小组的活动和任务。各小组成员在各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后,可以组内合作、探究,也可以组间竞赛、交流。每小组均设一展示阵地,用于学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边实践,边反思,边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1)创设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导入,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专业实践来导入,也可以通过文化课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来导入,从而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2)自主学习。教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分发学案,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教师要精心制定学案,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准确概括学习要点,科学安排活动方案,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和建议(如果学案中有“预习课文”要求的,则要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3)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各组员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学,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合作的精神得以培养。(4)成果展示。在前几个学习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各组员可以自主展示,可由组长推荐展示,也可由其他组“点将”展示,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表现的机会。教师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关注、思考这些展示成果,以便下一阶段点评、研讨。(5)点评提升。展示结束后,教师发动组内其他成员或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质疑、辩论、修改等互动环节,最后由教师作总评,各组员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6)检测反馈。为检查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安排此项检测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全面批改、抽组批改,也可由学生组内互批、组间对批,有利于师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改进下节课的教学设计。
2.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1)督促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前要通过教师抽查、组长对查、组员互查等形式,了解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而掌握“学情”。课后抽查已用好的“学案”,以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尤其是要重点讲解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后能独立解决或组内合作交流能解决的内容,则应少讲或不讲,否则就应该在引导、启发的基础上讲精、讲透、讲活。(3)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学案。经过全面思考、精心制定的学案,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全面的知识要点,还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录与心得体会,因此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整理、保存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以便在后续学习、复习巩固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文化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两个环节值得关注。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巧妙运用呢?
一、编写优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写还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 课前预习: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课堂导学: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 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 单元总结: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1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临床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指导下,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以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以实践操作为学习途径,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单向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不同,属于一种双向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其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能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这尤其适用于实践性极强的心内科医学教学。
2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临床案例教学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动倾听者与接受者的惯性思维。这要求在临床案例教学法实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使感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进而使医学生主动把握疾病病程,并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们通过真实、典型临床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案例教学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3]。
2.2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对临床病例的把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最终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学习组织者及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引导者,面对越来越多新问题的出现,如医学理论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发展变化,必然要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许多尖锐问题促使教师更多思考,从而对临床问题的把握更细致入微。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会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2.3有利于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整合
临床案例教学法对医学生基础及临床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医学课程设置使基础和临床严重脱节,经常导致学生学基础时不知临床为何物,真正到临床时基础知识已所剩无几。临床案例教学法针对上述“瓶颈”,将基础、临床与实习三个阶段加以综合考虑,在基础阶段即引入临床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基础知识学习更为生动而不枯燥;临床阶段融入基础课内容,使学生对临床疾患病理机制的把握更有依据,对疾病认识更为深刻;实习期间将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融合统一,真正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良好衔接和结合,无疑为临床医学这门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学发展和前景注入兴奋剂。
3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1筛选典型临床案例,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
首先,抓典型案例、重教学目标。结合临床经验和诊治误区,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临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被误诊为胃溃疡,病人由于得不到积极恰当治疗而死亡,对于这样的案例,应着重强调急腹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启发学生在对临床征象的把握上树立整体观,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以避免临床漏诊或误诊。其次,案例信息应适量、客观生动且引人入胜。源于临床实践的典型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全面地反映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参与到病案的分析和讨论中,最终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典型临床医学案例的筛选是实施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精选好的临床案例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2精心设计问题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做到逐层深入,从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和由表及里,从而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发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对于上述误诊病例可设计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临床主诉,所涉及的临床脏器有哪些呢?”讨论后逐渐过渡到
“结合现有的病史、临床查体以及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病人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等等。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课前下发临床案例,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交由学生去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做好发言准备。这种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彼此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团队,独立开展课前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既参与学术交流,又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一举多得。
3.3多重身份参与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临床思路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引导、激励、诊断和导向的作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角色为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三种身份。课堂分析应尽量采用讨论式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巧妙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讨论中的关注点,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把课堂讨论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对案例及某一疾病的诊治形成统一认识,最终拓展学生的临床思路。 转贴于 3.4启发性概括总结,倡导合作型作业理念
在归纳总结时,教师应特别对临床病例中所涉及到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做出重点点评和引申,以提高临床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作业要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动向,而学生亦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试着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业,由此激发更大的兴趣,获取更多知识。
4心内科临床案例教学法注意问题
4.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理念
临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宽广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求教师全面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理念。临床案例教学是一个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严密求证的开放式过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医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耐心引导,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2优化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教师,教师所具有的高尚师德、优异的科学文化素质、全新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施教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临床案例教学法为适应新形势而产生,它更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为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整体素质结构,使自己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4.3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效率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临床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所做的细致工作。课前教师必须深刻把握所涉及的病例资料,明确教学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观点,评估学生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从而制订周密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
4.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平台,教师可以在收集资料、创设情境、测评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及交流师生感情等方面做到和谐统一。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音动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着力打造富有成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大信息化相关软硬件的构建,配套教学设施和信息环境建设,从而为临床案例教学提供一个动态开放的信息化场景和技术平台。
4.5把握教学节奏,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中采取合理的节奏,会有效刺激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分析,适时提出关键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或过于激烈时,适时介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分配讨论时间,应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讨论的进程,争取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把握教学节奏、构建和谐课堂,还应综合考虑,巧妙安排,使构成教学节奏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
4.6应用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学”相长
临床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与“长”,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提升,体现出知识构建这一动态过程。因此,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无需做专门测验。同时,临床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学评价既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包括小组协作学习和完成知识建构状况等综合能力。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能够正确引导临床案例教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综上所述,临床案例教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等问题,在心内科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临床案例教学法在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多数基础课程以及临床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以记忆为主,属于初级学习范畴;而一些具体疾病的学习则多属于高级学习范畴,临床案例教学法可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临床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不同阶段有效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数学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连续两年参加区青年基本功竞赛,恰巧两次选题都是“反比例函数的复习”. 通过两次的精心准备,根据上课过程中学生使用教学案的情况,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我对教学案在复习课教学中的效用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复习课中采用教学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是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用于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目标导航清晰,可操作,学生通过使用教学案明了复习要求,建立目标意识,知道知识的梯度要求. 这样学习知识就会有所侧重,更重要的在于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主干知识. 而在众多知识点中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这正是复习课最重要的要求. 比如我在第一次上课时,复习知识回顾内容与学生问答之后,由我板书知识点,学生直接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但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选择了在教学案上列出纲和例题,要求学生填一填知识点,再完成相应的题目. 前后对比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一写、填一填,再结合相应知识点解决小问题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案设计至关重要
1. 学习目标要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学习目标表述尽量避免使用“了解、理解”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模糊的字眼,多采用“记住、复述”等指向性更为明确的语言. 把学生预习过程中经常容易错、混、漏的内容标注出来,以便引起他们的重视,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预习中的盲区. 预习内容的考查尽可能地少使用填空题形式,多设计些有层次的问题,使基础知识问题化,问题形成逻辑化,目标达成体系化.
2. 问题设计整体化、开放化
教师在编写教案之前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构建简约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首先在整体上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问题设计上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 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如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复习函数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想对学生自身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一件事. 我们初中阶段不但有反比例函数,之前有一次函数,初三还有比较复杂的二次函数,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函数都不会脱离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为此,我在引入的部分就直接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关于反比例函数你能想到什么?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适当地总结梳理一下,一个完整的复习脉络就出现了. 定义,图像、性质(对称性、增减性)、k的几何意义.
3. 版面布局多采用表格式,少采用流水式
表格式布局的好处在于,表格布局本身就包含了对知识结构的整合与梳理,能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也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比如第二次上课时,我将原来教学案的流水式布局改成了左右两栏,左边是纲和例题,右边则是备注式的知识点填空,两者之间相互对应. 前后两次对比,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很明显.
4.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调控好课堂活动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的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 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生硬直白,缺少情感渲染,学习形式单调而不丰富,就是问、答、写、练,一轮又一轮,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也容易疲劳,怎么能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并保持积极呢?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每一次活动前都要讲清要求,使每个学生听清要求,必要时做出示范. 老师没讲清楚学生听不明白就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低效现象,要做到既能放得出又能收得回. 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各小组同学参与学习的情况,及时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5. 应区别于新授课教学案,最大限度地照顾全体学生
复习课教学案实质是指导学生复习的学习方案,是要求、内容、流程的一体化,内容上应侧重于知识能力板块的整体把握,知识节点的网络化,前后知识的衔接,重点知识的训练提示,以及总结与反馈的具体化. 比之新授课,在设计时更应注重了解全体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注重全员参与,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找到缺陷,学困生受到鼓励. 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