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01:56: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 “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 “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part 1 算算账——浪漫需要多少成本
贾同学高同学 刘同学 小飞 小胡
生活费 500元 800元 1500元 1300元 1000元
恋爱开支 200元左右 400元左右 600元-800元 600元左右 400元-500元
恋爱开支五大项礼品开支最可怕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27-03
大学生恋爱于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因恋爱而引起的相关心理行为问题亦日益严重。恋爱关系中的个体因各自的成长环境、性格、气质、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恋爱关系群体,其差异性在恋爱冲突中显现出来。恋人在相处磨合的过程中会因为其特异性而产生彼此无法接纳统一的部分,恋爱暴力即是这一部分的直接表现形式。
恋爱暴力专指同性/异性恋人间的暴力行为,与亲密关系暴力所不同的是,亲密关系暴力还包括夫妻暴力、家庭暴力等。恋爱暴力是亲密关系暴力的一种,多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个体,包括躯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世界卫生组织将恋爱暴力定义为:在恋爱关系中,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蓄意的言语、躯体、心理以及性的攻击和伤害。综合国内外文献显示,青少年恋爱暴力普遍存在,日益成为国际公认的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恋爱暴力的发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终身都有着深远的影响,Ackard等研究发现,青少年恋爱暴力的发生与不健康行为及心理障碍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暴饮暴食、的使用以及高抑郁症状甚至自杀、他杀倾向等。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青少年中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经历过不同形式的恋爱暴力。尽管恋爱暴力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国内关于恋爱暴力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针对高职专科生的研究更少。为了解高职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人于2012年3月对安徽省铜陵市某高职院校210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取现况研究设计,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铜陵市某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105份,有效回收率91.5%。由于学校自身特点,本次调查一年级1064人,二年级951人,三年级90人;男生554人(占26.3%),女生1551人(占73.7%);城镇户口876人(占41.6%),农村户口1229人(占58.4%)。平均年龄为19.71±1.16岁。
2.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指标。(2)亲密伴侣暴力问卷,苏普玉等编制,分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共29个条目。其中躯体暴力共12项,主要包括:用脚踢、用手或物体打、处于窒息状态、烫及利器刺、拽、掐、拧或捏等;精神暴力有11项,主要包括:强迫、限制你的交往或行踪、对你怒吼、骂、侮辱或诅咒、用语言、自杀/自伤行为来威胁你等;性暴力6项,包括:强迫抚摸或亲吻你的生殖器官、强迫发生非意愿的等。因行文篇幅原因,没有将所有条目一一具体列出。调查研究对象在大学期间和曾经的恋爱过程中,遭受每种暴力行为的具体次数采用三级计分法,回答无计0分,有1~2次计1分,3~5次及以上计2分,遭受过3种类型的恋爱暴力中的任何一种,即计算该生遭受过恋爱暴力(即总暴力)。该问卷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躯体暴力、心理暴力和性暴力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1、0.74和0.72,有较好的可信度与有效性。
3.统计分析
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恋爱暴力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检验水准=0.05。
二 结果
1.恋爱及恋爱暴力报告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105名大学生中现在或过去有过恋爱经历的共976人,占43.4%,其中51.6%有2次及以上的恋爱经历;在有恋爱经历的976名大学生中,遭遇恋爱总暴力、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胁迫报道率分别为23.7%(231人)、21.6%(121人)、12.4%(210人)、2.7%(26人)。对恋爱暴力分型及暴力方向分析发现,49.6%恋爱暴力经历者同时经历两种或两种以上暴力;有76.2%(176/231)报告遭遇3次及以上的暴力频次。
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高职大学生遭遇恋爱暴力差异比较
男女生恋爱暴力行为比较,男生报告遭遇总暴力39.4%(113/287)明显高于女生17.1%(118/689)。男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受虐发生率高于女生;女生报告遭遇性暴力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家庭教养经历与恋爱暴力之间的关系
本调查将家庭教养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1)权威型:高关爱,高控制;(2)专制型:低关爱,高控制;(3)民主型:高关爱,低控制;(4)放任型:低关爱,低控制。由学生自我回忆判断家庭教养类型;回忆童年期是否情感上有被忽视或贬低的经历。比较不同家庭教养背景的学生遭遇暴力情况。结果显示,在躯体暴力上来自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的学生恋爱暴力报告率最高,放任自由型家庭教养环境的学生恋爱暴力报告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恋爱暴力有无作为应变量(无为0,有为1),以单因素分析与暴力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儿童期被情感贬低及高控制低关爱的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是遭遇恋爱暴力的危险因素(性别OR=2.950,95%CI:1.947~4.469;情感贬低OR=3.193,95%CI:1.932~5.276;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OR=2.857,95%CI:1.024~7.97);文秘专业是遭遇恋爱暴力的保护因素(OR=0.504,95%CI:0.300~0.844),见表3。
三 讨论
大学生恋爱暴力现象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次被调查的高职生中有43.4%的人有恋爱经历。在有恋爱经历的群体中有23.7%的人报告曾遭遇恋爱暴力,其中有76.2%报告遭遇3次及以上的暴力频次,说明暴力一旦发生会有重复性、习惯性。提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能够健康恋爱,降低恋爱暴力的发生及发展。在暴力分型上,本次研究精神暴力报道率最高,性暴力报道率最低。总体均低于苏普玉等对本科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是高职生与本科生生源间的差异,也可能是一部分学生在遭受到特别是性暴力之后,一般不愿意或羞于告诉其他任何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约会暴力可能被低报了,约会暴力实际的发生率也许高于我们调查的报道率。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发现恋爱暴力无论是施暴还是受暴报告上,均存在性别差异。本次研究也显示男生报告遭遇总暴力、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比女生高,与国外Archer、国内王向贤、刘娜等多位学者的研究相似。与婚姻暴力受害者大多为女性的现象相反,原因可能是多个方面的:(1)恋爱过程中一般男性为了博得女性的好感,在各方面有所收敛并迁就女性;(2)社会呼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政策,使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女性维权意识增强;(3)学历因素:本研究的被试都是在校大学生,在知识、学历方面都处于较高层次,使女大学生对受暴的容忍度降低,交往中一旦对方触犯了自己心目中底线即武断地采用暴力行为来还击。这种猜测王向贤在对1035名国内大学生的研究中也有所分析,他认为女大学生的教育程度优势或可能使其更有资源使用暴力。女生报告遭遇性暴力发生率高于男生。在独生大学生群体中恋爱总暴力、躯体及精神暴力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者,可能由于独生子女父母存在过度保护娇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对对方的容忍度低,对轻微暴力或语言上稍有不快比较敏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镇高职生总恋爱暴力及精神暴力发生率高于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专制型家庭教养环境及童年期有被忽视、贬低等情感经历的学生是遭遇恋爱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与凤尔翠等研究结果相近。提示父母在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应营造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社会及学校应重视儿童期虐待的防范及早期干预。文秘专业是遭遇恋爱暴力的保护因素,与学理工科的同学比较,文科生情感丰富,善于表达与沟通,从而可减少恋爱冲突的发生。
本次研究存在以下几个局限:(1)样本来自于一所学校;(2)问卷主要针对遭遇的暴力,忽略了施暴;(3)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难免存在回忆偏倚,从而影响结果的外推。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晨.大学生恋爱冲突动态发展过程的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范燕燕.“合理化”的暴力:恋爱模式与亲密关系的变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1):94~98
[3]Ackard DM,Eisenberg ME,Neumark-Sztainer D. Long-
term impact of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on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male and female youth[J].J Pediatr,2007(5):476~481
[4]王向贤.大学生恋爱暴力初步调查——以某高校1035名大学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7(8):45~49
[5]苏普玉、郝加虎、黄朝辉等.2575名在校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现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4):346~351
[6]Archer J. Sex differences in aggression between peterosexual partners: a meta-analytic review[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5):651~680
[7]刘娜、马艳杰.大学生恋爱暴力现状调查[J].商情,2012(29)
[8]陈晶琦.697名男大学生约会暴力问题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1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