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9:44: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园护理日常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23-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保育工作虽然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保育工作是保育员的事情,常常忽视教师在保育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承担的基本工作。笔者从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现状分析着手,认为有必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保育技能的提高,切实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服务。
一、重教轻保现象严重
当前,幼儿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幼儿间的疾病传染也非常频繁。虽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教师保育意识和保育技能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审视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不难发现,幼儿园重教轻保现象严重。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大多只看学历、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基本不会关注教师的保育技能。新教师的保育技能往往靠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式获得,缺少职前系统专业的学习。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即使保育员工作有失误,教师也往往说不出所以然来,更别提与保育员密切合作,努力提高保育质量了。
幼儿园重教轻保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不注重学生保育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也只关注教学工作。对保育工作的关注一般是很被动的,可能还会认为这不是教师该做的工作,而在真遇到保育上的应急问题时则会手忙脚乱,难以冷静应对。
2010年3-4月,我们对杭州市西湖区7所幼儿园在职教师的保育技能作了一次调查,内容包括户外安全、室内安全、应急、大小便护理、盥洗、穿脱衣、户内外环境创设、病儿护理、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共10个方面。结果发现,90后的教师。即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的得分最低,而且与老教师差异显著。除了经验原因外,这一结果与新教师在职前培养中很少接触幼儿园保育工作有很大关系。
幼儿园教师工作非常特殊,要随时随地与幼儿近距离接触,要把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时刻放在心上。然而,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已做教师了,但其实还是没长大的“孩子”,既缺少在生活中照顾幼儿的实践经验,又很少接受相关的职前培训,保育技能迫切需要提高。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因为缺少相关知识,往往保育意识和保育技能都不强,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不懂得该如何关爱和照料病儿,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手忙脚乱等。
与其被动等待新教师做了父母后自发学会照顾幼儿,不如主动在职前培养中注重对他们进行保育技能的培养,以便他们入职后能与保育员配合,做好保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技能的培养
1、树立科学的幼儿园保育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幼儿园保育观。保育既包括对幼儿生理上的照料,又包括对幼儿心理上的保护和培养。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比重相当,小年龄孩子的生活活动甚至会在一日活动中占更大比重。幼儿就是在各种生活活动中不断学习,建构经验,获得发展的。因此保育既是保育员的工作,也是教师的责任。
科学的幼儿园保育工作,一是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强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保育,又强调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保育:二是重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而且要注重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努力与幼儿建立起平等、亲密的关系,满足其情感需要;三是要将保育工作融入一日常规工作之中,既要做生活活动的保育工作,又要做学习活动的保育工作;四是强调保育与教育相互渗透,不但要为幼儿提供饮食、睡眠、盥洗等方面的照料,而且要注重促进幼儿的身心发育。总之,要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实现保教合一,保教并驱。
科学的幼儿园保育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知识之一。
2、保育技能培养方式
为了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技能。制订一套幼儿保育技能操作要领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们将幼儿保育技能分为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和幼儿健康护理技能两大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操作要领。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包括户外和室内活动安全护理技能、应急事件安全护理技能等方面。幼儿健康护理技能包括幼儿饮食、睡眠、卫生护理技能和病儿护理技能等方面(见表1、表2)。
实战演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技能的有效方式。针对保育技能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强调理论学习,促使学生树立科学保育观,全面掌握幼儿保育知识;另一方面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观察和实践,特别是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学生实习期间,高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合作,对学生的保育技能进行考核。考核评分表见表3。
将保育技能作为实习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评价内容,可促使学生不仅重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重视提高保育意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配合保育员做好保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39-01
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艰巨,需要保证幼儿两个方面的“安全”。于是,作者结合实际教育经验,展开分析探讨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1、园长责任制。园长是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也是最为重要的负责人,因此,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于教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全面的把控。特别是在教育教育、安全指导、监督检查等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特别要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不要让园长成为名义上的负责人而不去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安全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就要明确园长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职责,并根据职责内容进行定期考核,这样才能够使园长对于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确保日常安全工作的安全性,为入园儿童提供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2、分工责任制。分工责任制也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有效的制度规划管理,将安全分工明确到每一个人头上,并进行层层落实,提高每一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使得幼儿园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保障儿童安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而重点工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落实幼儿园晨检制度,做好每日检查工作,对于可以问题要进行上报园长并处理。
落实保卫制度,幼儿园的门卫处一定要安排专人专员进行保卫工作,并建立健全保卫机构的制度建设管理,制定好保卫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可以采取轮岗制,保障保卫工作人员的工作精力充沛度,提高保卫工作效率。
落实消防制度,消防工作不仅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各教育阶段的重要安全工作保障之一,应该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内部的水、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尤其对于幼儿而言,年龄偏小好奇心强,容易触碰禁止触碰的开关而酿成安全事故,这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尤为注意。
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食物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对于食物的需求更为强烈。幼儿园少不了要为幼儿提供一定量的主食以及零食,而对于食品的采购、加工制作就需要管理者十分重视,食物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大量的幼儿出现严重反应,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将食品安全管理作为日常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落实轮岗工作交接制度。很多幼儿园安全事故都发生在园内工作人员交接的过程中,因为交接过程中人员心态有松散,从而导致了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应制定有关制度切实保障交接过程中的幼儿安全问题。
二、将日常安全管理融入幼儿园管理各个细节
完善的制度需要良好的执行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各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每日的安全管理内容,并与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儿童的管理工作。
1、晨检制度一定要落实,对于幼儿的问题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并提醒家长检查幼儿身上携带的物品,防止物品对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2、在幼儿园内部合理规划幼儿的自由活动场地,幼儿园内分小班、中班、大班,要结合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活动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并且提供给幼儿的活动器材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段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避免因为器材对幼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3、幼儿园课间活动时间一定要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这段时间通常是儿童发生人身伤害或者是精神伤害的重要时间段。这段期间儿童因为兴奋可能会相互之间发生一些动作较大的行为,例如:嬉戏、追逐等,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在旁边做好看护工作。4、幼儿园进餐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按时定点的对儿童进行餐饮供应,科学配餐,防止发生食物中毒。5、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也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好安全意识渗透工作。有意识的为儿童渗透安全意识。
三、加强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1、加强教职工安全意识。保护幼儿园安全的主要人员是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教职工人员,因此对于这类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知识的教育十分必要。必须要结合所在幼儿园的实际环境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教师的观念决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得到落实,制度固然重要,可关键仍在执行者,只有教职工做好充分才能够创造和谐安全的教育环境。
2、组织人员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要的安全意识固然重要,可是专业的技术以及专业知识也至关重要。幼儿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的幼儿护理安全知识,并加强专业学习才能够对于幼儿阶段的各个阶段儿童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园儿童做出最合适的安全护理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幼儿园内出现安全问题。并且对于在职的教职工要定期组织培训,不断加强对安全管理知识的补充,做到与时俱进。
另外,要为儿童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创造出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儿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止因为环境问题而遇到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如:道路上的磕绊、物品的松动对儿童造成砸伤问题等。同时在儿童所在社区,可以通过板报、公示板的方式加强幼儿安全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综上所述,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必须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保障幼儿安全是幼儿园的职责,需要园长以及下属全体教职工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儿童安全保障工作,给予儿童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空间。
一、进行课题探究的熟悉
1、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
对幼儿的生活护理,光靠老师主观上的热情是不够的。尽管你对幼儿耐心,不厌其烦的呵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征和年龄特征,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收获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尽人意的。因此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要科学,只有科学护理,才能使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生活护理的内容很多,我们主要探索了,怎样合理的科学的穿衣和盖被。
2、生活护理要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
探究这一课题时,我们必须以的哲学观点、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把幼儿的普遍特征和个别幼儿的非凡差异相结合,幼儿的保育是被动保育和主动保育的辩证统一。
3、课题探究的目标
课题探究以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增进幼儿基础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从幼儿的生理特征看,幼儿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轻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着、盖被。从幼儿的发展水平看,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生活经验少,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的保育观
传统的保育,偏重于对幼儿的生活护理,而忽视心理健康。现代保育观把保育看作是对幼儿进行养护和保护的教育,即在保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受到良好而规范的养护,而且也应受到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由于传统的偏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新问题,①“保”和“教”貌合神离。②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护理包办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轻的父母和青年教师对幼儿的穿衣盖被量心中无数,较为盲目。
二、进行课题探究的实践过程
(-)重视探究对象——幼儿
幼儿是生活护理的主体。我们的护理应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而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
1、观察来园时幼儿的精神面貌,身体状况,做到护理及时心中有数.
2、观察幼儿的衣着状况,不合适及时和家长联系.并天天记录室暖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非凡两类记载。
3、了解幼儿在家时的穿衣、盖被的护理情况。
(二)合理的穿衣和盖被
穿衣和盖被护理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多知识,衣服穿得过多,盖被过厚,都很轻易“悟”出病来。反之,又轻易“冻”坏身体。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需要成人来把握这个“度”。
我们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摸索:
1、立足全体.观察大多数幼儿的穿衣、盖被情况,并坚持天天记录观察结果。如这天的气温、出勤、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穿衣、盖被量。
2、不忽视个别幼儿。观察部分幼儿(体质较弱或患病儿)的穿衣盖被量,并作记录。
3、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穿衣和盖被情况,使幼儿园和家庭护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过一年的连续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个别差异,“穿衣、盖被参考量表”轮廓初显。熟悉并不是通过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熟悉的正确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把“量表”和幼儿的实际护理相结合,对“量表”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使“量表”比较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合理护理幼儿的穿衣、盖被提供依据。
(三)变被动护理为主动自我护理
“量表”为我们和年轻的家长们提供较为合理的生活护理的依据,使我们的生活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成人的包办、代替或说了算,而应当在平时的生活护理中有意识地丰富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养成各种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如对小班的教育可采用观察或示范法,中、大班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法,如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运动前后要增减衣服,为什么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并通过游戏方法加以练习。
2、把生活护理和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让幼儿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通过多种形式如故事、图片等,让幼儿“熟悉自己”,讨论“人为什么出汗”,“冬冬为啥感冒了?”了解必要的生活卫生知识,从而养成主动的自我保护能力。
3、正确处理家园关系
端正家长的保育观念,积极宣传主动保育的内涵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本和接待家长来访问家长宣传科学护理知识,介绍幼儿园的课题探究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了大多数家长“包办代替”的生活护理,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了。
三、课题探究的效果和思索
(-)探究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
通过实践探究,从整体上看,优化幼儿生活护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纲”要求的。“量表”和幼儿的实际相符合,它把我们日常的护理经验提高到了“理性熟悉高度,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探究,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使幼儿受到了良好而规范的护理。
青年老师感慨最深,以前对幼儿穿衣、盖被的生活护理,往往凭着自己的冷热感觉对幼儿进行护理,结果弄巧成拙,热心做错事。现在有了“量表”,仿佛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护理水平。同时也丰富了教师保育知识、经验。
家长们也感慨道:“以前我们孩子三天两头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给孩子穿衣、盖被护理不合理造成的,从盲目走向规范化。”
2、提高了“保”“教”渗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基础生活能力,通过“保”中“教”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小班幼儿能根据天气变化主动向教师请求增减衣服;中、大班幼儿在运动前后能自觉地增减衣服,几乎看不见满头大汗还不知道脱衣服的幼儿了;昨天还只是松松地盖着棉被睡觉,而今天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便会七嘴八舌地说:“今天冷,昨天热嘛!”
“我们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让我们少操心,以后进小学让我们放心”。这是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评价。
3岁后抵抗力会明显提高
宝宝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在出生6个月时就基本消耗完,此时,宝宝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产生抗体的能力也逐渐增加。通常,孩子在3岁以后,机体抗病能力较3岁前会有明显的提高。
早送园,以增强宝宝对新环境的适应力
过去,幼儿入园的年龄都比较早,在两岁左右入了托班。这个时期因为抵抗力弱,加上新环境,宝宝生病的情况比较多;但3岁后,从托班直升到幼儿园小班,一方面因为宝宝适应了集体环境,另一方面自身的抗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3岁的孩子生病相对要少了很多。而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入托就直接被送入了幼儿园,虽然机体的抗病能力是提升了,但因为一时不适应新环境,反而生病的情况增多了。所以,建议家长将宝宝早些时间送园,以提高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力。
鱼肝油可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
宝宝在幼儿园容易生病,小朋友之间的交叉感染是主因,避免生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升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家长可以给入园的孩子补充一些鱼肝油,它能很好地增强呼吸道的抵抗能力,同时,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日常作息,充足的睡眠对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易生病的宝宝可利用寒暑假在家调理
对于那些经常生病的幼儿来说,每年的寒暑假是在家调理的好时机,大一点孩子,可以带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而小年龄的幼儿可以多进行些户外活动。
如果,孩子生病的次数真的比较多,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增强抵抗力的药物,但我们的原则是――最好能通过孩子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来抵抗疾病。
唐为勇 上海曙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护理要细心、得当
孩子不是天生生病的,而是护理不当生病的。护理包括多方面,而且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冷热、饥饱、卫生、环境、心态……无微不至。护理不当,会使生病的概率人为地增加很多。幼儿园孩子多,老师少,这就更增添了老师的一份责任。除了日常的授课,还要求老师要留心观察班里每个孩子的情况,出汗多的,要帮他在背上垫块小毛巾,踢被子的小朋友要及时帮他盖被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都可以有效防止孩子生病。
垫小毛巾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