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礼仪范文

时间:2022-08-21 07:4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礼节礼仪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礼节礼仪

篇1

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活动多时尤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

掌握出席时间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二、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出席酒会,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抵达

抵达宴请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好。如是节庆活动,应表示祝贺。

赠花

参加他国庆祝活动,可以按当地习惯以及两国关系,赠送花束或花篮。参加家庭宴会,可酌情给女主人赠少量鲜花。

入座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如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

进餐

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够,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

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

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

交谈

无论是作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

祝酒

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宽衣

在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或咖啡)

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搅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内,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单独器皿盛放。喝时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水果

吃梨、苹果,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着吃,削皮时刀口朝内,从外往里削。香蕉先剥皮,用刀切成小块吃。橙子用刀切成块吃,桔子、荔枝、龙眼等则可剥了皮吃。其余如西瓜、菠萝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块,吃时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块用叉取食。

水盂

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纪念物品

有的主人为每位出席者备有小纪念品或一朵鲜花。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遇此,可说一两句赞扬这小礼品的话,但不必郑重表示感谢。有时,外国访问者,往往把宴会菜单作为纪念品带走,有时还请同席者在菜单上签名留念。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要拿走。

致谢

有时在出席私人宴请活动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谢。

冷餐会、酒会取菜

冷餐、酒会,招待员上菜时,不要枪着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围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时,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勿围在菜桌旁边,取完即退开,以便让别人去取。

餐具的使用

篇2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下一代的““知书识礼”教育。然而,近年来,不少90后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过度受宠,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不懂礼节不讲谦让的坏习惯。他们中有的不尊敬师长,有的出言不逊,语言不文明,有的上车抢位置,礼让美德淡薄,有的不懂基本的礼貌、行为习惯极差... ...这些事看似虽小,但长此以往,必然会阻碍他们道德水准的提高。加强礼仪礼节教育,是提升和完善学生自身形象,搞好服务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

一. 关于礼仪礼节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场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与照料的约定俗成形式。

中国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度而著称于世。礼仪礼节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礼节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礼节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礼节与古代的礼仪礼节已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文明礼仪礼节传统,如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传承。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营造文明社会风气,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礼节的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的礼仪礼节也越显重要。注重礼仪礼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礼节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有修养;讲礼仪礼节可以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讲礼仪礼节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礼节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礼节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礼仪礼节,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礼节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礼节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礼节的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好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礼仪礼节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礼节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礼节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学好礼仪礼节的知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服务行业在礼仪礼节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不到位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不论国家大小,不论种族差别,不论信仰不同,都追求一个共同点,就是民族的文明。因此,讲究礼节礼貌,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个文明进步的象征;对一个人来说,是衡量其修养程度、道德标准的砝码。作为展现社会文明窗口的服务行业.每个人都应自觉地讲究礼节礼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服务行业的礼仪礼节,就得仔细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到的就是意识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礼仪礼节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流行起来。比如生活中朋友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碰杯,有的人碰杯的时候就是随便碰碰就行了,不管那个杯子举的高低位置。而礼仪礼节却要求和自己的上级、自己的长辈或宾客碰杯的时候,要显示出自己的尊重,自己的杯口的要略低于他人的杯口。在大家中国的心目中可能觉得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却又是很应该注重的问题,这就说明旅游服务人员对礼仪礼节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意识还不到位。

(二)缺乏专业培养

随着现代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服务行业的我们更是应该学好礼仪礼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服务行业作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懂礼仪礼节,使客人处处感到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可以拉近宾客与服务人员的距离,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但是有的餐饮企业的服务人员,当着客人的面相互抱怨、互相指责、埋怨老板,带着情绪工作,给顾客留下了很差的印象。本地一个开工典礼的现场剪彩,主席台的上的礼仪小姐,个子高、矮、胖、瘦不论,有的头发批着,有的走路低着头,有的甚至两腿分开站立... ...所以这些均说明,她们缺乏礼仪礼节方面的专业培养。

三. 如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礼仪知识教育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礼仪礼节方面的意识人们也在不断的改变看法。人们只有不断的把礼仪礼节方面的知识提高,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程度,在众人面前才能有一个良好形象。比如说,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人停下来跟你说话。你认出了他的面孔,却想不起他的名字。最好的办法是坦白地承认你的失忆。“我的脑袋记不起来了,再说一遍你的名字好吗?”当你使用“再”这个词时,听起来就好像它真的被你忘掉了一样。例如,“你的名字就在我嘴边打转。再把它说一遍好吗?”通过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你承担了责任,但没有作过多的道歉。不要说:“我很抱歉把你的名字给忘了。”这样听起来好像对方的名字不够重要,不值得你一开始就把它记住。或许你看到某个你觉得面熟的人,而对方看着你时脸上也一样带着“我在哪儿见过你”的表情。同样,只要承认事实就可以了。“我知道我们最近见过面,我肯定认识你,不过我不擅长记人的名字。”然后进行自我介绍。这会促使对方说出他(或她)的名字。只有自己平时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不会在外人面前显得很尴尬了。

(二)发挥现代礼仪的服务功能

篇3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今年中秋节放假时间

2016年中秋节放假:2016年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共3天。

9月15日(星期四,农历中秋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9月17日(星期六)公休,9月18日(星期日)公休调至9月16日(星期五),9月1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

1.赏月

中秋节即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值秋分前后,昼夜一样长,加之秋高气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惯。 由于中秋正值秋收的黄金季节,明亮的圆月又象征团圆,人们便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含义,合家团圆,饮酒赏月,吟诗作画,共度佳节。

2.吃月饼

中秋节,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要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合家团聚和欢乐,所以,月饼也被称作“团圆饼”。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3,回家团圆

中秋佳节,月亮圆,自古“团圆”是中秋节无法逃避的话题。在外游子们魂牵梦绕的是家乡和父母;在家的父母们想念的是在外打拼的子女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愿天下在这时和谐团圆永安宁

4,聚会

在中国大小节日都少不了聚会,中秋节也不例外,中秋团圆的节日,聚会大多是亲戚朋友,图的就是个团圆。

中秋节礼仪常识

送礼对象:父母

选礼原则:实用性

父母,大多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人,这辈子讲究勤俭简约,省吃俭用,平时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所以送他们的礼物,他们更看重实用。首先礼节要做到,送月饼是必须的,但别被华丽包装迷了眼,避免买到华而不实的月饼,如果送给父母,他们估计会不愉快地说 “一个月饼20多元,还不如论斤称的划算”,所以尽量到正规商店购买,以免买到“三无”的山寨月饼。除了月饼,你还可以再为他们购买舒适的衣服,急需的生活用品,甚至可以在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理财平台如嘉丰瑞德上为父母配置稳利精选基金这样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优势就在于能每月固定拿到投资收益,贴补父母的生活,可能更会博得父母们的欢心。不仅父母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两代人的感情也加深了。

送礼对象:爱人/恋人

选礼原则:具有纪念性

都说现在是物质时代,结婚必须有车,有房,有存款;谈恋爱,必须陪吃、陪玩、陪喝,啥都离不开钱。究竟是重情?还是重钱呢?常说道,黄金有价情无价。礼轻情意重,再大的钻石,再豪华的车也比不上与爱人或恋人之前的那份真情和温馨,所以中秋除了和家人爱人一起共度佳节,吃月饼,送爱人/恋人的礼物应以具有纪念性意义的礼品为佳,以此来告知对方那份相思与相知,比如暖暖的手套,一首诗歌,一束鲜花,一番情话、一起看日出日落等等,都将会深印在彼此的幸福记忆中。

送礼对象:孩子

选礼原则:能启发智力

对于孩子,父母们必须让他们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为什么每到中秋节就要吃月饼,让孩子们对我国传统的节日必须要有概念,而且要代代传承。现在的孩子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非常充裕,中秋节吃月饼可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但是送孩子礼物不是盲目地送,随便选择一款有趣的玩具车?带他们出去吃个大汉堡?等等,都不可取。送孩子礼物也要有讲究,应多选择那些能开发孩子智力的礼品,比如智力玩具、学习用品、图书画册等会更好。嘉丰瑞德理财师还建议可以为孩子购买储蓄罐或和孩子一起进行一次投资,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另外提醒,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也尽量在正规商店购买,避免一些劣质商品,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篇4

白俄罗斯人直率,喜欢开诚不藏埋

乐于相互搞交往,通情达理不见外;

民族传统有特色,对于白色很崇拜;

忌讳黄色蔷薇花,绝交才用其相待;

“十三”之数受厌恶,黑色沮丧没人爱。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白俄罗斯人性格豪迈,心地实在,通情达理,善于同外界礼尚往来,并且非常重视礼貌待客,文明用语时常“挂在嘴边”。他们表示高兴时,往往爱开怀大笑,而表示轻蔑时,又总习惯微微地一笑。因此,中国人的礼貌微笑,对他们来说,往往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有“女士优先”的良好传统,习惯在各种场合照顾优待妇女。他们对“7”数倍加喜欢。认为“7”是个吉祥的数字。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总乐于同“7”数打交道。白俄罗斯民族崇尚偏爱白色,认为白色纯真、洁净;也喜欢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勇敢,并会给人以鼓舞。

二、礼节礼仪

白俄罗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大多惯以握手为礼;也习惯以拥抱礼会见客人。

白俄罗斯人对亲朋好友问的相见,一般惯施亲吻礼:长辈对晚辈,一般以吻额为最亲切;朋友之间,一般都吻面颊;男子对尊敬的妇女,多施吻手礼;夫妇或情侣之间施吻唇礼。

三、信仰忌讳

白俄罗斯人多信俄罗斯正教,西北地区的人则多信天主教。他们对盐十分崇拜,认为盐能驱邪除灾,故又对把盐碰撒比较忌讳,认为其为不祥的预兆。他们忌讳以黄色的蔷薇花为赠礼。认为这是断绝友谊的象征,是一种令人沮丧的花。他们对“13”数字很讨厌。认为“13”是个凶数,会给人以大祸临头的印象或给人带来灾难。他们对以左手搞社交活动的人很反感。认为使用左手为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黑色。尤其见到黑猫,更会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一般不爱吃蘑菇和茄子;

四、饮食习惯

白俄罗斯人爱吃黑麦糊和用面粉、土豆做成的薄饼;喜欢酸奶、奶渣、干酪;特别爱喝汤类;象凉杂拌甜汤、白菜汤每天都离不开。他们平时以俄式西餐为主,爱吃黑面包,惯于用刀叉作餐具。他们对中国的饭菜倍加喜欢,认为中国的菜肴独具特色、味美适口。

白俄罗斯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酥烂熟透,注重菜肴要量大油重。

②口味一般较为口重,大多喜咸、辣、甜味。

③主食以面为主,喜欢吃炸、烤、烙制的饼类。

④副食爱吃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虾、鱼、蛋类等;蔬菜中对卷心菜、黄瓜、西红柿、洋葱、白菜、胡萝卜、土豆等较为偏爱;调料喜用胡椒、番茄酱、芥末、味精、盐等。

⑤制法对煎、炸、烤、烩、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京莱、鲁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