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08:39: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三复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
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结果,反之则不然。有良好的复习计划能使我们的复习有明确的方向,避免盲目性,使复习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2013届的高考备战已经开始,为增强高三政治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复习的效率,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时间安排:2012年7月—2013年2月上旬。
主要目的: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做到考点问题化、系统化、清晰化,夯实学科基础。
具体可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以2012年的《考试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据,按考点逐个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一方面抓单个考点的复习,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抓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价格这个考点时,一方面要把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都讲清,另一方面要在讲清价格变动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稳定物价的措施,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第二,进行梯级训练。所谓梯级训练就是将练习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课时为单位的基础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训练;第二种是以单元为单位的综合训练;第三种是完成对应的近两年的高考题。
第三,整理复习提纲。每个模块复习中要按考点整理一轮复习提纲,提纲内容是把每个模块的每个考点问题化、层次化,并对问题进行解答,整理好之后每人一份,这样会方便学生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二轮复习全面提升学科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时间安排:2013年2月下旬—2013年5月上旬。
主要目的:提高应用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复习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与第一轮把基础知识作为重点的复习不同,二轮复习更加重视知识网络的梳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果说一轮复习更加强调重点中的两点,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更加强调两点之中的重点;所以这轮复习要抓住重要主干知识,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每个专题中重要的特别是与热点有关的主干知识再强调和复习。而知识的整合可以打破考点、课、单元的限制,以某个知识点为主把相关知识串起来,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如在讲到企业的经营时可以把整本书中关于企业的做法概括一下,可以从第一单元价值规律的角度、第二单元公司经营的角度、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角度,又好又快的角度、对外开放的角度等来整理。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宏观把握知识。
第二,讲解典型例题,提高解题能力。讲解典型例题特别是解剖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全面把握高考命题角度,帮助学生多方位掌握知识,同时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实际联系理论。如果说一轮复习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二轮复习的主要做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通过对当年热点、重点和具有长效性意义问题的分析、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做好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工作,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四,总结试题特点,掌握解题规律。在高三政治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解法指导,可以在平时解题中穿插解法指导,也可以单独开设解法指导课。从选择题方面看,选择题归纳为体现说明类、措施启示类、计算类、漫画类等。选择题通常会设置以下五种陷阱:1.以假乱真;2.张冠李戴;3.混淆主次;4.因果倒置;5.逆向选择。考生可根据选择题设置陷阱的特点来逐一破解。从非选择题方面看,非选择题有六类即原因依据类材料题、意义类材料题、措施类材料题、体现类材料题、启示类材料题、认识评析类材料题。不管哪类试题,从宏观上都可以采用“三步破解法”解答。第一步,逆读。即先读设问,然后带着设问中的问题读材料,边读边思考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二步,确定知识范围。第三步,组织答案。在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套路。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把答案写下来,在教学中提高,在训练中积累。
三、三轮复习考前热身,模拟训练
时间安排:2013年5月中旬至高考前。
主要目的:巩固提高,全面提升答题能力。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筛选高效信息,确定主攻方向。
第二,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第三,精选习题,考前热身训练。
1把握一轮复习,攻克基础能力关
一般来说,一轮复习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细的。这是成绩能上一个大台阶的最有利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想这样较为轻松地超越别人就不容易了。
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把“攻克每个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目标,然后想办法去把这个目标实现。要知道,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往往是依照班中中等学生复习进度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的。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简单”,那么你就可以在把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好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进行训练;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过难”,那么你就应该尽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跟上老师的进度。在这个时候,只要能够保证自己跟得上大部队,那就达到了目标。
在第一轮复习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考生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否则第一轮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差。
当然,在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①畏难
在高一或高二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个学科掌握牢固,从而出现弱科的情况,考生进而会对习题或学科产生恐惧和畏难心理。就要抓紧时间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请他们帮助自己调整好心态,跟上整体的节奏。另外,考生也要积极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毕竟这是第一轮复习,只要努力,补上弱科绝不是一件难事。
②缺乏阅读
阅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考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欠缺。近几年的高考显现出一个趋势,考题的文字量越来越大,而答案的字数却越来越少。这就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无论自己的知识多么牢固,无论自己解题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把题目的要求搞清楚,那么答的任何内容都没有意义,这道题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通过眼、口、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在阅读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课标改革以后,无论是哪个科目,综合性大题都越来越多,而这些日趋重要的综合性大题却成了很多学生的梦魇。
解题的关键是信息的处理,这包括通过审题获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通过思考整合信息,即把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钩;最后还要准确输出信息,把答案落实在试卷上。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2重视二轮复习,突破综合能力关
经过了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自己高中所学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知识脉络,考生就已经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档题了。所以实际上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
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考生应该树立以下目标:
①重拾遗忘知识点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②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务必要准确合适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并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更具体的,我们需要订立一系列的复习目标,比如,9月完成什么,10月完成什么……甚至可以详细到9月1日完成什么,9月2日完成什么……我们的复习进度就是实现这一个个阶段目标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把这个过程细化了而已。这部分计划,务求详细,因为只有足够详细的计划,才可以保证我们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中因为不断的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而拥有可持续的学习热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制定一份具体的详细的学习计划该注意些什么:(我们以日计划为例)
高考备考时间真的很有限,最合理的计量单位就是“天”。从现在算起,整个高考备考时间也仅仅只有200天不到。那么,在每天的复习当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我们可以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与老师同学一起复习,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复习。在校复习可能更多地需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安排,而在家,就需要自己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规划。
(1)最佳学习时间先学哪一门
最佳学习时间应该依据科目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来说,最佳时间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倘若你的弱科是需要大量记忆的,那么就应该把最佳的时间留给这些科目,因为你能够迅速记忆并掌握这些内容。
(2)最佳学习时间学习几科合适
有些同学是这样做的:因为现在的高考一般来说分为四大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或理综。这些科目在校复习的时候不见得都会涉及,如果在校时主要复习的是语文、英语和文综,那么你在家复习的时候就应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全力以赴地去复习数学学科的内容。这样既保证了每科都有比较充足的训练并且时间上也不会过于零散。
也有同学是这样做的:除了在校时间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之外,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学科主题。倘若今天定的是数学,那么今天所有的零碎时间都用来做数学题,保证持续的记忆冲击。这样的做法对部分同学来说十分有用,但是最大的缺点在于长时间复习一科会非常容易疲劳并感到枯燥。
(3)不要延长最佳学习时间
在复习过程当中,要注意劳逸结合,用一张一弛的原则来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样往往能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4计划赶不上变化,谨防高考复习进度上的两大误区
除了在复习进度上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劳逸结合之外,同学们在备考阶段还要特别关注两个容易陷入的误区。
(1)误区零碎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利用好这些零碎时间的同时,也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特点和习惯进行自我分析,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拿出一小段时间来放松身心,以换取整体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书。从书的第一个知识点开始看,第一阶段需要详细的阅读知识点,不漏掉每一个知识点,需要分配大量的时间位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把知识点相近、有联系的进行归类、总结,加强记忆。
第三阶段:做题。结合前两个阶段,有针对的做题,题的数量不要求太多,但一定要精,做到触类旁通,做会一道题,从而会做一类题。 化学属于知识点型的课程,因此,前两个阶段很重要 。
(来源:文章屋网 )
你就背负起沉重的行囊
踏上了复读的行程
祝贺你们
终于战胜自己 走出了低沉
夏日的燥热
让汗珠打湿你年轻的脊梁
学习的枯燥
怎能动摇你复读的意志
埋头于似曾相识的书山题海
用执著
重圆曾经打碎的梦想
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复读也是一种为志向的拼搏
我们需要灿烂的阳光
更需要在阳光下
灿烂的成长
不要刻意你是否进步
不要过多苛求最终的结果
只要你一路奔跑
过程充实了
收获才更精彩
别把自己封锁成孤独的守候者
别用昨天的经历浇灭澎湃的热情
幸福地伸出你的双手
把一颗无比真诚的心
捧给你今天的同学老师
一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
自己已经被更多温暖的心
紧紧簇拥
时间的匆匆无法衡量一生的长度
昼夜的交替数落着分秒的步伐
这一年
十几个月 三百余天 几千个小时的积累
终于从你宁静的眼神里
读懂了成长
读懂了你在2008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
一 步 与 一 生
——与08级复读同学共勉
陈 海 明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题记
走进复读是需要勇气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高考失败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或许我们都曾有过一段痛彻心肺、以泪洗面的日子。而要选择从高考失意到决定复读这一步,几乎都经历过激烈复杂的思想斗争,对于经历过高三的我们,再来从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无论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绝非每一个人都能承受。所以,今天在座的诸君,都应该为自己喝彩:复读,勇者的选择!
选择复读是需要理智的。复读可以说是最让人矛盾的选择,付出一年的青春、忍受一年的艰苦、或许还要承担未来不可知的风险,代价是不言而喻的。“卷土重来”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如果不吸取教训的话,失败并不都是成功的母亲。踏上新的征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曾经的失利原因何在?知识不过硬,心态不稳定还是粗心大意?清醒的头脑时刻总结自己,找到各自的“阿喀琉斯之踵”,复读的一年才可能有所斩获。
复读是艰辛的,但我们既然已作出了选择,就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坚定的信念始终陪伴着自己,无论途中遭遇何种困难、挫折,都毫不动摇。相信此刻我所迈出的虽不是一生中最好的一步,但却是正确的一步!只要努力去走,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尊重并深信你今天的选择,它会让你未来的努力充满希望;珍惜并坚持你今天的选择,他必将在你的一生中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
“对着天空望久了,你便能看见上帝。”(雨果)
08年的今天,让灿烂定格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
复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 树立适当的目标
每一个复读同学都要清楚自己的起点,不同层次的复读同学高考提升的空间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些给自己树立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否则整个“高四”过程,会一直处于低落与失败的状态。
二、 学会减压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压得复读同学抬不起头来,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具体说,就是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1、 尽快走出阴影。复读同学应该认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过去了,要尽快走出以前的阴影。几乎每年都有复读同学,本身素质不错,学习成绩也很好,但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影响了考试发挥,无缘理想的院校。但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心理压力小,平时不很出色,高考却让人刮目相看。
2、 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同学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要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自从上了高四,很多复读同学就远离了操场,其实在这时,更要学会转移情绪,用打球、听音乐等娱乐形式,来转移自己的心理焦虑。
3、 要适时的进行自我安慰。很多复读同学在复读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有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反而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安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自己奋斗过,就不必计较结果,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
三、 正确认识自己
复读同学首先应明白自己的优势与问题所在,然后再为自己的复读生活做一个计划,整个学年,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1、 优势:知识储备丰富。与应届高三学生比较,复读同学已经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从知识储备上看,知识相对丰富,具备一定的临考经验,在状态上把握较好;不用参加会考,可以全力以赴应对高考;更了解自己的强、弱科目。
2、 劣势:学习素质不足。低分复读同学在学习方面的缺点表现比较突出,高考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身领悟能力需要再加深、巩固,这一缺点是不容易弥补的;由于学习不认真,荒废学业而造成的复读,虽然成绩提升的空间较大,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知识的断层,所以需要下工夫补上。
四、 不断纠正缺点
部分复读同学对以前的学习模式产生了惯性。很多复读同学在学习方面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有漏洞、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应试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正。
五、 克服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同学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在以前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了。而下课后,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或一肢半解,在做题时,这一问题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六、 保持动力
在复读班开学的前3个月里,很多学生表现都不错,学习劲头很足,但以后,就会有学生渐渐分心。这一点主要集中于部分低分复读同学。在入学的前3个月里,高考失败的压力还没有淡去,同学们对待学习也非常认真,渐渐地,个别同学就会放松自己,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这部分同学往往平时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低,如果不积极主动,以前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七、 跟着老师走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但练习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练习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练习。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练习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练习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练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练习,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非凡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练习,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练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物理科学技术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在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几大重点工程中有关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练习,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练习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练习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把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把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重事项。
2、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练习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练习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练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奇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1、类比推导法
将已知或新给出的原理、知识或方法横向类推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以解决新问题或得出新知识,即已知(或新知A)类推新知(或新知B),其要害在找好横向类比迁移的“参照点“。
2、逆向思维法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按常规正向思维分析不方便,此时可改变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改为逆向思维,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光学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匀减速运动倒过来考虑就变为匀加速运动等。
3、等效思维法
物理学中的问题,有时直接分析有困难,此时,可用效果相同的模型来等效代换,使问题便于分析解决,如: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分解与合成等。
1、研读新高考政策、新课程标准,及时把握方向。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关注各种渠道有关新高考政策的解读,通过专家讲座,领悟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每一个考点,琢磨每一种题型的命题方向、内容、结构、考查角度等,分析新高考中的“新”在何处?常规考点中的“稳”在哪里?
2、博采众长,团结协作。
通过外出培训(济南市面对面培训、高三教学研讨)、组内之间交流互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利用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确定教学任务;统一习题,共同探讨习题中的重难点及突破的方法。考点专项复习中根据教师专长、特点进行分工,每两三人负责一个模块,按考点进度安排二至三人作为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负责专题重难点的确立,知识点的梳理、练习的配置、阅读方法、审题、答题方法指导等。每次考试要认真做好出题、纠错工作,选择的题目要有前瞻性,注意最新的题型变化,杜绝错题、偏题、过难题。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老师必须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疑点、难点集体研讨。教师只有精编、精练、精批、精讲,才能举重若轻、有的放矢,提高训练的精准和效率。
3、抓好“目标生、边缘生”的培优补差工作。
高二时每次月考后,级部、备课组都要进行考试分析,针对难点、易错点展开研讨。对目标生进行额外学科辅导、对边缘生进行偏科辅导、谈话,帮助他们排除学习、生活上的障碍。高三我们也应坚持培优辅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最佳方案,通过周测试、月考、期中、模考、联考等形式来强化此类学生的考技考能。
二、确定策略,科学安排
1、找准短板,合理安排复习内容与时间
(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2021.9—2021.1月上旬)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从前高考是风向标,高考考什么,我们学什么,而今教材是指挥棒,平时学什么,高考考什么。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吃透教材编写的用意及指向、深入分析教材与高考的内在关联。一轮复习就是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纳入专题复习备考知识体系,复习内容包括文言文,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古代诗歌、背诵默写,语用及作文穿插到其他专题复习中。文言文复习重在积累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实词、虚词、句式等,同时辅以阅读练习训练。做完试题后,要求学生就原文至少读一遍,目的是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和对文化常识的理解。论述类、文学类和诗歌类阅读复习要进行阅读、审题、解题方法的指导。语用题要在训练常考题型的基础上对新出现的题型有预判和应对策略。复习的关键是落实,我们应将课本知识与高考试题勾连起来,以练促学,试题以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为主。周测试题命制集中全体高三教师智慧,集体讨论后分工合作,争取使试题质量达到最优化。
第二轮(2022.2月初—2021.3月底)重在突破难点、疑点,查漏补缺。
主要解决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近三年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有针对性地主练薄弱环节、练有效处。难点、疑点如何突破,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分层指导,高考考点变化是二轮复习关注的是主要内容。
第三轮(2021.4—2021.6)重在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此轮复习主要通过轮测来检查复习效果,以考代练、以考促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讲评课是主要课型,讲评时要做到讲练结合,“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防止对知识的简单重复;“练”要讲求效果,在学生薄弱处设题,通过加强练来提高能力。
进入六月后,停止刷题,回归教材,复习所整理的知识;翻看前期所做试题,明确考题类别,命题方向,概念术语、解题方法等。
2、立足课本,以既有知识突破陌生内容。
高考试题所选材料基本是陌生甚至前沿的,有些概念、术语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这种“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我们老师在带领学生梳理教材时,应就涉及到的考点知识讲清、讲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府建筑陈设的描写,《边城》中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考试时遇到相似情景及考题时,学生就会一下子联想起来。再如荀子《劝学》,通篇用了20个比喻层层深入阐述论证观点,寓抽象的说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中,启发我们在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运用此种论证方法。
3、抓阅读,厚积累,让学生始终与鲜活的生活保持联系。
7月15日在泰安召开的济南市暑期学科培训中,莱芜一中和章丘四中高三教师在总结复习备考经验时,都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今年我们也应坚持阅读不放松。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基于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挖掘课内作文素材。把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和文章内容做一盘点,让学生从身边最近的教材中汲取营养。二、每周一到两节阅读课。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批注,读后针对感触深刻的篇章写出心得体会,可长可短。学生情感上有了共鸣,生活中有了感悟,一旦考场上遇到类似情境,才能写出自己真实感受。三、每周拿出一节晚自习观看视频,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针对焦点热点评价,分析有高度、有深度,思辨性强。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汇集国内顶级杂志,看问题的角度独到、新颖。四、每周编制一期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素材渠道。内容尽量涵盖时事、社科、文学、诗歌、杂文小品等。
4、重视写作,为学生搭建作文上升的平台。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为此,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是:在文体上,不限中求擅长;在内容上,自由中求最佳;在角度上,稳妥中求最准;在表达上,得体中求文采;在书写上,规范中求美观。作文训练主要集中在标题、审题、结构等方面,可穿插到其他专题复习中。为此教师应树立文体的基本规范,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等,同时设定不同层次目标,如42分、46分、50分、53分等;带领学生研读典范例文,找出可供学习的亮点,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分梯度引导学生作文一步步升格。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什么类型的作文,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复习中,要切实指导学生如何审读材料,如何就立意深挖内涵。
5、规范答题牢记心间
教师应准确把握不同考点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与常用术语,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通过错因探究、典例示范、修改升格等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高三数学复习周期长、任务重,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至关重要。我们把高三数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9月~2005年2月底( 俗称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初(俗称第二轮复习)、4月初~5月底(俗称第三轮复习),三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每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
第一轮复习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考试说明,以课本为本,通过系统地整理、优化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通过月考及周练的手段,使基础知识网络化,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并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我们所选的讲仪是以课本为主,辅以《 优化设计 》 。所练作业以小题和中档题为主,从以前高考的成绩看,这一轮复习是成功的。
学生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第二轮的复习应以高考为目标,从以单元块的纵向复习为主到综合性横向发展为主。为此,我们辅以优化设计二轮讲义,分专题进行复习。一是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系统介绍,主要是:配方法、换元法等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列出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三是根据《考试大纲》和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列出高考频率较高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排除法、特例法、估算法、图象法、逆推验证法等方法准确、快速地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并提出较高要求:选择、填空平均只能错在2。5个之内。在这个阶段,除正常布置作业外,每周安排一次以选择、填空题为主的课堂练习和一次综合练习,并做到及时评讲,迅速反馈。
通过前两轮复习,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这是我们在高考前最后阶段所要做的主要工作。而这一阶段复习一直是我校探讨的地方,以往几届主要是搞几套外地试卷进行练习评讲,效果不太理想。为此,2006届高三我们加大力度,力争在前两轮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自编模拟试卷8套,做到精练精讲。精练力求做到精心选择题目,精心编写试卷,精心研究每题的训练功能和评分标准,精心组织考试,做到以少胜多,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精讲则力求做到对共性问题分析透彻,对个别问题也不能轻易放过,须个别指导。同时把考试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考试。总之,通过测试要能反映出问题,而通过评讲要提高学生驾驭问题的能力,并逐步适应高考的氛围环境。
㈡普遍撒网,重点捞鱼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一般是一种全面的、普遍的复习。这是由于《考试说明》所给出的内容均为必考内容,出于课时所限,教师总是指导学生一遍遍的全面复习,即便是讲一些专题,也是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而授课。因此,在平时,要指导学生针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做好以下两点:
1。进行诊断性练习,找出问题早日补缺
学校进行的测试,一般都是让学生做成套完整的模拟题,在这种测试中解错的题目很难说明出现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只有将10套题中的选择题、10套题中的填空题、10套题中的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诊断出你的学生是哪一类题容易做错,这就是诊断性练习。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才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把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2。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可能是教师平时教学的“弱点”。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等。教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评讲一些此类试题,让学生积累解此类题的方法与经验。
㈢注重高考试题的新特点
⒈增加对个性品质的要求
《考试大纲》在2006年《考试说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主要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要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试题融知识、方法、思想、能力于一体,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⒉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把握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突出了高中数学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在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始终作为重要的考查对象,保持较高比例,而且也达到必要的深度,成为试题的主体。这些数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在2003年高考试卷中比例高达85。3%,2005年高考数学必然有所沿袭。
《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且高一级的层面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考生必须对每个层次的知识要求十分明了,还必须对每个知识点属于哪个层次的要求清清楚楚,以增加最后一段复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⒊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大纲》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全面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式的运算,特别是要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兼顾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运算效率,要能够以图助算,通过识图和绘制草图,列出表格
⒋强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考试大纲》引导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营造自主探究环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分三个层面:首先是具体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去法、割补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理工类要求);然后是一般的逻辑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等;最高层次是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换与化归思想,运动与变换思想等。
⒌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
《考试大纲》倡导理性思维,以甄别数学素养。要注意培养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
建等进行思考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⒍突出考查实践能力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的试题。
基于以上认识,在《考试大纲》指导下,建议做好“五抓”:
1、抓学习。抓对《考试大纲》的学习。当学生也能够按《考试大纲》的精神来复习时,复习才会是高效的。
2、抓基础。在复习中一定要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3、抓训练。精选习题(选题原则是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代表性、发展性),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探索创新能力。
4、抓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被扣分。
5、抓反思。要抓好审题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解题后的反思,充分挖掘每道习题的智力价值,变盲目性为自觉性。
㈣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
对比新老两种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简单几何体中的正多面体、
高中解析几何内容分散在必修2的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选修2-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选修4-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如何把这些内容优化与整合,从而使复习更有效;让学生学习掌握得更轻松,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所以,我积极在课堂中努力实践,本着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前提,在课堂中优化整合授课并重新布置整合过的作业,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解析几何内容优化的提出及意义
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内容包括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一些围绕解析几何思想――“坐标思想”为主线的其他内容.与高中知识中的另一个几何即立体几何相比,可以说解析几何的内容相对丰富些,而且在高考中一直以来占据着很大部分的分数,因此,处理好这些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如何把高中所有的解析几何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包括课后阅读与思考、自然探究等栏目),以一个非常清晰而又全面的知识框架展现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辅中,对于这些解析几何内容都没有很好地处理,经常是以重复的方式不断讲与练,这样不仅造成复习时间的浪费,而且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不必要负担,所以,如何把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内容整合优化好应提上日程.
说到解析几何内容的优化,当然有主要与次要的区别.如果从大局上能够把握住,那么哪些内容需要整合与优化肯定是比较清晰的.比如,代数化思想是贯彻整个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主线,这个内容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该有意识或没意识地渗透“坐标思想”,让学生体验用代数的角度去解决几何问题.所以,坐标与代数化这根主线是必须建立的,其他相应的内容应适当地归纳进来,这样效果就显得较为明显.所以,如何把高中这些解析几何内容优化整合好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析几何内容优化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是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当然,主要还是想在课堂上进行更好的展示.希望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这块内容在高三复习时能非常完整而又精简地呈现给学生,好让学生们能快速并且牢固地掌握住这主干内容,从而事半功倍.
基于高中数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想通过课堂实践以及学生的练习与评价来衡量.因此,首先,我们采取的步骤是课堂内容的优化以及课后练习的整合.然后,我们比较近5年来各个省份的高考真题以及横向比较浙江卷近5年的情况,看哪些内容与专题是联系紧密的,那么我们就得抓住这些热点进行优化与专题训练.最后,我们也参考一些国外教材(主要是以美国为主),比较一下他们如何处理高中的解析几何内容,从而得到一些借鉴.特别是借鉴他们应用先进的数学软件把完整的几何图形以轨迹的形成展示出来.我在美国全国数学教师联盟注册了一个账号,可以免费使用他们所有的数学软件以及课件,所以,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并整合使用.下面我就简单谈下优化方案的内容.
第一,把人教版的必修2、选修2-1、选修4-4这三个模块重新划分与组合,让那些真正的几何基础内容作为铺垫,然后,重点诠释内容比较重要的部分以及常用的高中数学思想.
第二,精选教材的课后习题,特别是那些饱含解析几何思想、易错、知识点交汇的题目,让学生巩固基础,落实真正的“双基”.
第三,筛选近5年来的高考试卷(主要是浙江卷)中的题目,让那些有很多解析几何内容与代数交汇并且内涵丰富的高考真题经典再现,好让学生有“实战经验”.
第四,教师本身也尝试出题,让这部分内容尽量得到更好的优化与整合.
三、研究过程得到的思考
其实,现在对于选修4-4是不做要求了,但是经过我们长期思考与实践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依旧考虑将这部分的绝大部分内容拓展与整合进选修2-1中.起到的效果也很好.
我们得到的另外一部分思考就是,我们的中学杂志中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结论和定理性质,有些很有美感,有些很有实用性,我们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添加这部分内容,从而带动学生的思考与开阔学生的视野.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课堂的实践性,因为基于高三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要非常的谨慎而不能以尝试的角度去实践.又比如,有时我们认为是很完美的,但是碰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调整与修改.但是往往当我们想要修改的时候,这节的复习课已经过去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保证内容的可行性、科学性与及时性.
因为高三以通过不断训练来巩固知识点,所以,找些优化的解析几何题目给学生还是比较可行的.当然,还可以去低年级听或上些复习课,好让我做的课题不是纸上谈兵.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熟悉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引入?它有什么用?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类同?与谁有联系?怎样记忆它?等等。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五)知识结构。
一、复习内容的繁杂需要全局观
高中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内容,涉及到的物质加在一起大约上百种,能发生的反应多达几百个,覆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高一新授知识点时所用课时不少于30课,约两个多月.高三复习时,绝对不能像高一时那样,按部就班详细讲解,必须要有全局观,让学生对众多物质的性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教会学生抓住物质的特点,给物质“扣帽子”.一看到物质的名称,脑海中就要有相应的关键形容词.
以金属单质为例,将钠镁铝铁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找出各物质化学性质上最大的特点.相当活泼的钠:有酸酸优先、无酸水优先;酸碱“通吃”的铝:与强酸强碱溶液都会释放出氢气;“多变”的铁:遇强则高,遇弱则低,即遇到强氧化剂显示+3价,遇到弱氧化剂显示+2价;不活泼的铜: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在浓稀硝酸、热浓硫酸中均可溶解.
这样一来,对于常见的物质,就有了一个深刻印象,在性质复习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二、学生认知的水平需要全局观
高三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各门功课都有无数的知识点要复习,无数的题目要完成,学生很容易产生烦躁感.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元素化合物这片“大森林”时,若直接看每一棵“树木”,一棵接着一棵的介绍、对比、学习,学生会觉得厌倦、疲惫、烦躁不安.待到我们看完所有“树木”,想回头完整介绍这片“森林”有多么繁茂多么壮观、“树木”之间的联系多么紧密时,学生可能早已经失去耐心.结果就是,最重要的物质间的联系与对比未曾真正掌握,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复习某种元素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先画出知识网络,或者由教师给出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首先从全局去回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哪些物质,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步骤进行转化,这些性质对用途、制取等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在这种全局考虑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会主动的思考、总结、归纳,也很容易找出自己在高一新授课学习时的漏洞和缺陷,能增强复习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的方式需要全局观
每一位教师都会希望自己的课堂有出彩之处,若然枯燥无味,教师自己也会十分难过.在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上,按部就班、逐一书写、讲解某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没有兴趣的.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能写对几乎所有的方程式,说全该物质所有的性质,这样的课堂对于他们,就是在炒冷饭.如果高一时笔记写的清楚认真的话,就相当于读了一遍老笔记.而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同学,课堂上老师快速的说一遍该物质的性质,他们依旧记不住,这样的课堂既无趣又无效.所以旧知识绝对不能用旧方法,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对比、归纳,要让学生感觉到有新意.
比如,氧化钠与过氧化钠这一组,学生可以从颜色这一物理性质、与水的反应、热稳定性、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化学性质上加以区别.
即使默写方程式这样的训练,也要有新的做法.如,将能与水反应的总结在一起进行训练:钠与冷水、镁与热水、铁与水蒸气、氧化钠、过氧化钠、氯气、溴单质、氟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等与水.从不同角度书写记忆方程式,既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总结归纳,又是对物质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和归纳,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四、试题考察的特点需要全局观
元素化合物部分绝对不是仅仅复习物质的化学性质,默写几个方程就完事.在综合模拟卷、高考卷中,元素化合物通常是作为一种载体,用来考察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电子得失守恒、物质的量的计算等.在复习过程中,要融入这些内容,从全局上让学生明白最终的考察方式,同时使复习内容饱满、课堂生动丰富、有一定的思考力度,
化学科知识点多而分散,因此要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抓住重点和难点,多在方法上指导学生。
例1.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是选用甲基橙,还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学生在明确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实质,以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突变情况,明确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
(1)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要明显,要灵敏;(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接近等当点的pH越好;(3)一般在接近终点时指示剂由浅色变深色比由深色变浅易观察。
启发学生讨论得到正确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①石蕊能否作为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②HCl滴定Na2CO3溶液用酚酞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有什么区别?
③已知反应I2+2S2O2-3 =S4O2-6+2I-,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选用的指示剂是什么?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什么?
④酸性KMnO4溶液滴定FeSO4溶液需要选用指示剂吗?
这样学生就会自主选择指示剂。
二、多点发散思维
化学试题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在复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要多角度地分析,一题多解,小题大做,盘活各部分知识点,挖掘教材的深度,启发学生善于用自己学习的化学理论,解决有关问题。
例2.如何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证明HA为弱酸,可以通过讨论设计有关实验方法,并比较哪种方法最为简便?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强化了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认识。
三、多从量的方面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有物质的变化,并伴随有能量变化。从量的方面分析化学反应,有利于揭示反应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思维,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例3.0.1mol/LCH3COOH溶液滴定20mL0.1mol/L
NaOH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酸碱性有几种情况?以及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四、多点看图训练
化学知识规律往往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中的曲线的起点、拐点,曲线的变化趋势,提高学生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
例4.(2010・江苏,12)常温下,用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OH-)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