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1 14:37: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工厂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工厂论文

篇1

1谐波造成的危害

谐波主要是由称为谐波源的大功率换流设备(包括化工电解整流设备)及其它非线性负荷产生,谐波源产生的谐波不但危及电网及其它电力用户而且也危及自身,因此谐波的治理是十分必要且有实际经济效益的。本文以滏阳化工厂为实例对谐波的产生及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

该化工厂由郝村站供电,站内装设三组共10.8Mvar并联电容器,分别串联有4.5%,7%和12%电抗率的电抗器,分别用于限制五次及以上、四次及以上、三次及以上高次谐波放大并分别对五次谐波、四次谐波、三次谐波形成不完全滤波。

投运后电容器出现严重过负荷,噪音异常,个别电容器投运不久就发生鼓肚现象,后测试发现母线谐波电压和电容器回路谐波电流严重超标,为防止设备进一步损坏,将10.8Mvar电容器全部退出运行。

通过对赫村站进一步测试结果表明,谐波主要是来自滏阳化工厂,不仅谐波含量高而且谐波频谱范围宽(最低为二次)。

在齐村热电厂供电区内,电网及用户近几年也相继发生了一些问题,如王郎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曾多次发生误动,调查分析普遍认为谐波造成保护误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谐波对热电厂的发电机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发生过保护误动故障(主要是谐波中的负序分量影响),热电厂曾以某种方式就此提出异议等。郝村站供电范围内用户的低压电容器普遍投不上致使用户功率因数低而被罚款。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谐波造成的。

化工厂配电系统接线为单线四分段,每段母线由郝村一回10kV出线供电(郝村一段母线带二回出线),每段母线接一台整流变压器,其中有两台的额定容量为12.5MVA,正常每台带负荷5~6MVA,另两台变压器额定容量均为8MVA,正常每台带负荷为5MVA,四段母线正常分列运行。整流变压器一次接线为三角形,二次侧为双反星形接线,可控硅整流,其中两路还分别接有1.8Mvar和1.2Mvar并联电容器,电容器回路未串联电抗器。详见图1。

经过专业人员对化工厂配电系统的接线,设备配置,运行情况进行多次调查和测试,基本摸清情况,并对产生2次及以上高次谐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制订了治理方案。

2原因分析

2.1系统接线

一般地讲,并联运行的整流机组尤其是可控硅并联机组,对供电电压的相位要求非常严格,其交流侧不应有两个电源分别供电,如有必要则需对这两个交流电源的供电特性,如电压水平、周波等应有严格的要求,化工厂四台整流装置直流侧并联运行,其交流电源分别由郝村站一回10kV出线供电,每两回10kV出线接在一段母线上,并分别由两台分列运行的变压器供电,其中110kV侧或由齐村同一母线供电,或一台变压器由齐村供电,另一台由邯郸热电厂供电,虽然能保证周波一致,但由于自同一电源点至整流装置的交流侧,由于网络参数不一致,负荷不同,使电压降亦不同,尤其是变压器电压差别更显著一些,致使各组整流机组的触发时间不同步导通角不尽一致,并由于波形畸变可能使整流装置的导通情况差异更大,产生非特征谐波。

2.2整流变压器接线

四台整流变压器接线,一次绕组接线为三角形,二次侧为双反星形接线,等效为六相接线,其产生的特征谐波为:

n=kp±1k=1,2……(1)

理论计算对于p=6相其谐波为5,7……。

实际上在电解工业中,广泛应用两台六脉波桥式接线整流机组并联组合形成等效十二脉波电路,对于二次为双反星形接线的桥式整流回路,形成等效十二脉波,只需将其一次侧绕组一台接成星形另一台接成三角形(见图1b),使两台整流变压器低压侧形成30°相角差,对于等效十二脉波整流电路应用(1)式计算,理论上只存在11、13等高次谐波,即可将含量较高的5、7次谐波消除,而又无需附加任何投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显然四台变压器一次全部采用三角形接线,二次双反星接线属于设计选型配置不当。

两种接线方式接线如图1所示。

2.3控制角

分析四组整流装置变压器高压侧谐波电流,不但含有奇次谐波而且含有偶次谐波,尤其以39#变更为严重,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可控硅整流装置触发角不同及器件特性有差异而产生异常谐波(即非特征谐波)。

2.4电容器装置的影响

在38#、39#整流装置的高压侧母线上分别接有未串联电抗器的并联电容器组,高压并联电容器对整流装置的换相角和谐波电流发生量以及电网侧电压畸变程度都有影响。

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不难看出,电容器的投入与否,对谐波电流的影响非常明显。

3治理措施

由于滏阳化工厂谐波负荷的特殊性——既有特征谐波,又有非特征谐波,并且含量较高,涉及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已不能采用单一的装设滤波装置,还需要改变变压器接线,治理整流装置——即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方案,才能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并且改变变压器接线,治理整流装置不但属于治本而且与装设滤波装置相比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综合治理使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和母线谐波电压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以内,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优质供电。

3.1治理整流设备

3.1.1改变整流变压器接线,将其中两台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由三角形改为星形,使一台一次星接的整流变与一台一次为三角形接线的整流变并列运行,使其等效为十二脉波整流,使谐波电流含量较高的5、7次谐波被基本消除,当然需要增加平衡电抗器,见图1。

将变压器一次绕组由三角形改为星形接线,需要将高压绕组匝数减少42.3%,存在的问题是变压器绕组容量下降为额定容量的57.7%,实际上改后的容量可达到额定容量的60%~70%,需要核算改后变压器容量是否能够满足负荷要求,如容量不存在问题,改变变压器一次绕组接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案。

3.1.2产生非特征高次谐波的主要原因是整流装置本身,因为一般情况下,电源电压为三相对称系统,供电回路为三相对称回路,产生非特征高次谐波主要是由于整流装置可控硅的触发角不同或器件特性存在差异,通过改进控制回路并调整不合格可控硅,使2、3、4、6次等非特征高次谐波基本被消除(将模拟控制器改为计算机控制器)。

3.1.3取消高压侧普通并联电容器,因为其对整流装置的导通情况产生影响并对高次谐波电流产生放大作用,其危害太大,需要拆除以消除其影响。

置消除其差异取得的效果对滤波装置的设置有影响,若基本能消除2、3、4次及以上偶次谐波则滤波装置只需滤除5次及以上的奇次谐波。若2、3、4次及以上偶次谐波仍超过国家标准,则滤波装置需滤除二次及以上高次谐波,高次谐波次数越低对相应的滤波设备要求也愈高,显然这种情况我们不希望出现,因为它将使滤波装置复杂,投资高、损耗大,运行费用也提高。

我们认为,经过治理整流设备应该能消除或基本消除偶次谐波及三次谐波,使其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含量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万一达不到这种效果再考虑装设相应的滤波装置。

滤波方案按以下条件确定:

(1)每套滤波装置装设5、7、11次单通滤波器,单通滤波器选择R-L-C串联的B型滤波器,装设一套13次及以上的高通滤波器,其选择H型滤波器。

(2)按改进化工厂一次接线方案即两套整流装置设置一套滤波装置,在化工厂共装置两套滤波装置。

(3)暂按不改变变压器一次绕组配置滤波装置,如果改接线实施时再取消5、7次单通滤波器。按目前实测的谐波电流含量设计滤波装置,待治理整流设备后实测谐波电流再调整滤波器参数。

3.3滤波器设计

3.3.1设计条件

为使滤波器设计合理,既满足滤波要求又尽可能节约投资和降低损耗,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条件:

(1)系统阻抗(高频阻抗)及其变化范围

需要了解系统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阻抗频率变化曲线,或者最不利条件时即最小运行方式下的阻抗频率曲线。工程上对于10kV系统可以等效为感性阻抗,并认为系统高频阻抗始终是感性,本工程中,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的基波阻抗值为Xx=0.5(Sj=100MVA)。

n次谐波下的系统谐波阻抗为"

Xnx=0.5n

(2)谐波源产生的谐波量

根据以往多次实测结果综合确定,各套整流装置的谐波电流见表1。

由于测量是随机的,具有分散性和不完全性,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测结果基础上再考虑一定的余量作为设计参数。

(3)谐波限制标准

对谐波的限制以我国现行有关标准为目标值。本工程设计标准略高于国家标准(主要是考虑负荷有可能要发展及留有适当的余度)。

3.3.2滤波方案确定

交流滤波器可以在滤除谐波的同时,提供无功补偿,即滤波器具有滤波和补偿双重作用,确定滤波器容量时道德根据无功补偿需要确定一定电容量,根据测量结果化工厂目前政党生产共需要10Mvar无功,计及其安装的并联电容器后共需要13Mvar无功,考虑到本厂目前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因此每台滤波装置补偿按6Mvar设计,共需要12Mvar。

滤波器的总补偿容量确定后,根据支路谐波电压基本相等原则,确定低通滤波器各支路容量和高通滤波器容量。

设n次调谐滤波器挂在相电压为UP的接线上,因为是n次调谐,所以有:

n次调谐滤波器的电容器两端谐波电压为:

为了使各次调谐滤波器的电容器谐波电压基本一致,须使ωCn∝In/n代入(5)式得:

(8)式即为无功补偿容量QC分配公式。

根据化工厂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计算各支路滤波容量

5次谐波电流65A;

7次谐波电流65A;

11次谐波电流30A;

13次谐波电流25+20=45A;

总的无功补偿容量按6Mvar计算则

Q5=13/28.8×6000=2708kvar

取2700kvar

Q7=9.3/28.8×6000=1800kvar

取1800kvar

Q11=3/28.8×6000=625kvar

取600kvar

Q13=3.5/28.8×6000=729kvar

取900kvar

按上述分配结果确定的方案如图2所示。

对于5、7、11次单通滤波器采用最佳品质因数的方法求解其电阻值,一般品质因数Q在30~60之间。

对于13次高通滤波器按最佳滤波效果计算其它参数。

上述参数作为初步方案,待治理整流设备后,根据那时的谐波电流情况再作调整和详细的工程设计计算。

3.4单调谐滤波器与电力系统的谐振

对于n次单调谐滤波器,其电感元件Ln与电容元件Cn满足n·ωLn=1/(nωCn),而对于低于n次的m次谐波,n次单调谐滤波器回路呈容性,在一定条件下,单调谐滤波器与系统可能发生并联或串联谐振,谐振时发生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将增大损耗,损坏设备,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必须避免单调谐滤波器与系统发生谐振现象。

单调谐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的等效电路见图2。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n次单调谐滤波器为防止发生m次谐波谐振只要使

式中:LS—系统等值电感;

Ln—n次滤波器等值电感;

Cn—n次滤波器等值电容

实际工作中,为防止发生并联谐振,一般采取的措施是使nωLn略大于1/(nωCn)使回路对于n次谐波略呈感性,当然这种措施是以降低滤波效果为代价,因此需要兼顾防止谐波放大和滤波效果,使其都在目标值范围内。

同样,对于n次单调谐滤波器还有与系统发生m次谐波串联谐振的可能性,对于本项目而言基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不再作讨论。

4效益分析

经过谐波治理,预计达到的效益为:

(1)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等项电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电力设备损耗下降,噪音降低,减小绝缘老化程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郝村站10.8Mvar电容器能够正常投入使用,每年运行7000h,无功经济当量按0.1,每kW·h按0.2元计算,每年可产生效益10800×7000×0.1×0.2=151.2万元。

(4)化工厂按12Mvar滤波装置每年产生效益:12000×7000×0.1×0.2=168万元

(5)改造后使整流效率从0.92提高到0.98,按年耗电1×108kW·h计,可节约电能6×106kW·h合120万元。谐波治理后,每年经济效益可达到440多万元,是十分可观和有益的。

5投资计算

(1)整流设备治理暂按15万元计列;

(2)变压器改造按15万元计列;

(3)滤波装置按80×12000元=96万元;

共计投资约126万元。

6结论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较长时间的测试和理论分析对滏阳化工厂的谐波情况和产生原因基本弄清,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6.1治理整流设备,消除非特征谐波。

6.2改进变压器接线,使其等效为12脉波整流装置,消除含量较高的5、7次谐波电流。

6.3装设滤波装置,使注入系统的谐波电流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使郝村站及所供其它负荷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通过上述综合治理,力争以较少的投资达到比较满意的滤波效果。使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3.2装设滤波装置

滤波装置的装设需要根据整流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次数及高次谐波电流值和无功功率平衡等条件确定。

在本项目中滤波装置的装设还需要考虑以下两种因素:

(1)滤波装置安装方式

化工厂内四套整流装置正常分别由郝村一路10kV出线供电,每两路10kV出线接在郝村一段10kV母线上。

篇2

1.1人员超编,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中政府干预过多,没有完全交由市场干预,从而造成现场管理人员虽多,但是有些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无法充分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合理协调。

1.2水利施工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

目前,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权责不清,无法形成统一行动管理措施,不同管理部门共同介入,造成了管理的重复性以及效率的下降。同时,由于各个省市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无法有效没有形成按流域、水系统一管理的格局。

1.3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工程其本身的复杂程度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缺乏科技含量,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源在现有的科技社别的更新方面,由此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下降。

1.4水利系统内“重建轻管”的思想严重泛滥

水利工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秉持一个观念“重建轻管”,强调工程的建设却忽略了现有工程的管理,由此带来的是前期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后期工程本身的设备以及手段投入不足,制约了工程自身的发展。

2水利施工管理优化对策与建议

2.1优化人员编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单位要建立有序的规章制度,将现有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与管理,精简各部门人员,保证每一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积极优化现有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刺激手段,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每一季度和半年度、年度评选优秀人员以资奖励,并树立模范榜样,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共同学习,从而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鼓励的良性激励态势。

2.2明细全责,实现共同管理

对于现有施工项目中所存在的权责不分的情况,在未来要建立权责发生制,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共同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对不同区域的政府进行协调与统筹,进而形成统一性的水系和流域管理。并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各个部门要切实有效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应该越权越界,由此真正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2.3以市场化原则,加大工程经费投入

针对当下水利施工管理中的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应该以市场化的规章制度,引入市场介入原则,合理引导社会层面的资金进。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充裕资金流,同时提升资金以及管理效率,弥补过去经费不足的情况。包括各类债券的发行、银行的贷款融资、信托产品的发放等等,借助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手段,真正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对现有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持续的投资。

2.4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水利施工管理而言,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的应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有效的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工程效益。将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思想引入到现有的水利施工管理中,优化传统的管理手段。

2.5从观念上重视水利施工管理

从国内外的经验而言,水利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队质量、进度以及经费的保障均显得非常重要。因而,要纠正传统的“重建轻管”观念,从企业内部就开始提升以及让每一个员工了解和认识到水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并且让现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更好的配合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实现工程有序发展,并且在预定时间内竣工。

篇3

2现代工业工程促进工厂自动化的途径

(1)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制造执行系统承担着工厂自动化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设计结果实现的过程,因此,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市场需求是工厂生产的风向标,只有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将产品变成资本,所以在对制造执行系统技术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市场的需求,包括对产品质的需求和对产品量的需求,在符合市场容纳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市场满意的产品。其次,对整个系统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在整个制造结果最优的前提下,每个环节都会相应地生成其最合适的参数,因此,在进行制造执行系统参数设置时,一定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统筹管理,计算出每个环节的合理参数,以确保生产结果的顺利实现。最后,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也是会存在着一定的次品率的,所以,一定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次品流入市场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2)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对工厂自动化的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改造。首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网络化控制。从生产决策的制定、市场风险的分析、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人力资源的控制,都要运用网络化控制技术实现量化控制,以确保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网络化控制技术进行更新,确保生产的顺利和稳定进行。网络化控制技术囊括了生产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革新,以保障网络化控制技术的稳定,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效进行。

(3)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念不断地促进管理自动化的高效进行。管理自动化包含了办公自动化、经营过程自动化和决策信息化。首先,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能够熟练地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提高其办公体验,促进办公自动化目标的高效实现。其次,通过设立规范的经营制度,铺设完善的经营渠道来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实现经营过程的自动化,以完成将生产成果转化为资金的目的。最后,实现信息化决策。在决策制定之前,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搜集市场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以及对自身的潜能信息进行评估,以保证自己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合适的决策。

篇4

一、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三、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四、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五、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篇5

关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以2005年4月4日建设部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准,此标准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关如何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主要的参考依据是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1.2潜力分析

我国的公共建筑面积在46亿㎡左右,根据资料查找得知:写字楼、商场的能耗费用为72~200元/(㎡年);政府机构的公共建筑能耗费用为110元/(㎡年),虽然我国北方、南方的气候特点不同,但是总能耗相差不大。其中采暖制冷的能耗在45%~65%,如果按照节能标准为50%来进行的话,我国的公共建筑可以实现节能1.35亿吨,可以节省电能1600亿kWh,超过了八亿中国人口的年用电总量。

1.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进展

建筑节能的展开主要是在北方的地区,但是对于公共节能的展开工作才逐渐开始,北方的采暖地区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运动已经开始,南方地区以及过渡地区,对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也在跃跃欲试,目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调研与准备工作。

2典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分析

2.1屋顶节能改造

保温层的厚度对于空调的能源消耗的影响最大,为了选取最经济最合适的保温材料与保温材料的厚度,分别模拟采用挤塑聚苯板(XPS)和硬质聚氨酯板(PU),来进行对于屋顶保温系统的实验,通过两种保温材料下的建筑保温性能的对比,分析适合作为节能材料的类别。XPS板的导热系数比PU大,所以在厚度相同时,采用PU板保温的节能效果比采用XPS板保温的效果要好。

2.2幕墙节能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公共建筑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美观性,大多公共建筑的护结构都是采用的玻璃幕墙,通过调查得知玻璃幕墙的能量损耗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5%左右,玻璃幕墙包括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点式玻璃幕墙等,目前新型节能玻璃幕墙已经被开发出来,即为动态幕墙,动态幕墙是一种节能型的维护结构,是由中空玻璃制作而成的,节能原理实际上是构建了一个竖向的通风道,类似于烟囱,空间会沿着垂直坡度而向上或者向下。空气由建筑的顶端排出,带走途经之处的热量,减少公共建筑的能耗。

3国外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先进经验

3.1能耗标准列入节能法规

国外的能耗标准制定分为两类,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分为自愿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通过不同的标准实施不同层级的能耗标准制度,自愿性标准是政府激励居民节约能源的一种鼓励标准,强制性标准是相关产品、设备的最低能源效率的标准,节能法规一般三到五年更新一次。

3.2政府机构树立节能典范

美国的很多法律对政府机构的节能问题进行了规定,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提出了具体的节能目标,美国的政府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会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白宫节能计划”。

3.3政府引导节能与市场结合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属于公共事业,并具有一定的市场性质,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首先政府带头引导全民节能减耗,再经过市场的推进作用,实现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完成,有专业的团队来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设计、投资、施工等。

4市场化途径下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思路

4.1政府办公建筑率先引领节能改造

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结合我国现有情况,完成对我国市场化途径下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经济作用下的改造首先要采用榜样示范的手段,形成激励机制,最后由市场来推进其发展运行。政府办公建筑的节能管理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指南针,示范作用的主体非政府莫属,政府办公建筑的改造在作为风向标的同时,也具有信息源的作用。只有政府办公建筑完成了节能改造,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改造才能够具有良好的开端。

4.2建立准确合理的定额与审计制度

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需要依靠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标准技术文件,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定额制度以及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制度就属于技术依据文件。在进行技术依据文件制定时,要具有针对性与多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制定不同的技术依据标准,如对于建筑面积在2万㎡以上的公共建筑,采用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采用确定能源定额的方式,对于建筑面积小于2万㎡的公共建筑采用能源审计的方式,对能耗进行累计,超出能源定额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

4.3建立奖惩分明的能耗激励制度

在对公共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强制性的标准制度,对具体的节能标准提出严格的标准,使得市场化途径下的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拥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备有严格的节能标准之后,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节能激励奖惩制度,超过节能定额的能源消耗,政府节能执法部门将对其进行累积记录,定期加以改造,实际能源的消耗低于定额的,政府的节能部门则对其予以奖励,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4.4建立市场化的建筑合同能源管理

目前来看,运用市场途径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所谓的建筑合同管理的概念是:愿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业主与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合同,随后的工作就是专业的建筑节能改造团队来为“客户”实施具体的节能改造措施。推进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对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必要且必需的,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完成四项重要的工作,公共建筑能源的审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设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维护与推广。

篇6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社会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共同提供的,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所必需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它具有公平性、公益性的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农民,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娱乐、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农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是衡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益的根本尺度。随着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提高,及由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严重缺乏,农村公共服务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先经济后文化,造成当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边缘化

目前,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首先追求的工作目标,认为在农村发展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时间长且见效慢,理应优先发展经济。同时由于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也存在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重视GDP的增长,轻视文化成果建设的倾向,以至于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动力、对思想文化发展缺少引导,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产品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重送文化轻种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非所需

随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开展了文化进基层、文化下乡等活动,建立了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电影放映队,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这些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缓解了农村文化服务及产品不足的矛盾,但这种自上而下单向度灌输性的文化供给方式,缺少农民的参与,忽视农民的情感表达,往往表现为城市精英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改造,远离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乡风民俗,没有了纯朴的农村气息,导致适合农民欣赏风格和消费水平的文化服务和反映农民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寥寥无几,且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和农民文化需求的严重错位。

(三)农村文化生活匮乏,腐朽文化死灰复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多起来了,私性文化迅速发展,农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目前农民的主要活动还是看电视、上网、打牌、打麻将、聊天,活动内容少,形式单调,一些偏远山区农民几乎没有文化生活。由于对农村文化缺乏积极引导和管理,一些腐朽没落文化出现畸形的发展,比如农民热衷于兴建庙宇,烧香拜佛,修建祖谱等活动,由于文化生活缺乏,一些人精神空虚、信仰迷茫、价值观缺位,造成赌博成风、封建迷信盛行、地下猖獗等不良现象出现,引起了农村社会治安的混乱,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直接影响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差,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乡镇虽然建立了文化服务站,但有的连基本活动场所都没有,有的房屋破旧急需修建,且活动设施陈旧短缺。一些村建立了图书室,但提供的书籍少,且农民看得懂用得着对农民致富有所帮助的科技类图书少之又少。图书室开放时间短,有的甚至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开放,图书室成了摆设。同时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也面临短缺的局面,由于工资少待遇差难以吸引具有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到农村来,然而一些有专业水平、懂管理的乡镇骨干人才却纷纷跳槽,留下的专兼职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专业水平低,这些影响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乡村民间文化艺人是活跃于农村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扎根农村,有着深刻的农村生活体验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有些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为农民所熟悉和喜爱,但由于缺乏专业艺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活动随意性大,缺乏文化艺术创新,没有充发挥地方文化生力军的作用。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创新

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改变文化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现状,必须首先树立与人为本科学发展、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本观在当今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党和政府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也就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农民,以服务广大农民为宗旨,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明确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文化利益,切实解决农民文化需求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切实保证让农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也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技文化水平。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通过文化宣传摆脱封建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束缚,通过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民农田科技水平,增强发家致富能力,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双重目标,不断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坚持尊重农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农民的创造性。应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中,支持农民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自我创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同时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以农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评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的理念

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文化进步结合起来。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忽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文化事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文化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现如今文化发展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而,政府应把发展文化事业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大力推进经济文化互动融合,把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因此在文化建设中不能急功近利,而需长抓不懈,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创造出更多面向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和服务的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实现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应把经济和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经济文化发展,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尊重农民的文化权利且坚持均等化理念

文化权利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包括选择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应受保护的权利四个方面内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尊重公民文化权利既是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公民文化权利的核心是公平性,因此在强调公民文化权利时应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所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强调的是底线均等,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应当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定位在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上,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兼及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城乡差异大,因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上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工作中应重点突出农村,国家政策资金应向农村倾斜,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地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比如通过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小分队、流动放映队等形式,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流走于城乡之间的广大农民工的文化权利,由于他们长期离乡背井来到城市,但又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流走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他们即不能享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又不能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造成农民工长期以来文化生活缺乏、枯燥、精神空虚,呈现文化孤岛现象。因此政府应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管理范围,通过社区、工会等组织向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要求政府要创新服务理念,还要求政府多方入手全面规划,系统管理,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一)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并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当前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资金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乡财县管的分权财政体制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一大进步,但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造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文化建设资金,均衡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乡镇也应不断开拓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从而更多地获得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和扶持。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因此,在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力量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公民个人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此应消除非政府组织投入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投入的准入条件,完善文化市场法律制度,并在政策、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资、集资、捐资、赞助等形式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此外乡镇也应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特色演出和特色文化旅游等项目增加财政收入,自行解决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资金,缓解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形成一主多元的供给新模式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企业和民间力量较少参与,因此必须突破这种政府包办文化的模式,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转变服务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参与公共文化,通过多方合作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互动机制,进行优势互补。政府主导下,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一主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要求一方面继续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地位,在资金投入,配置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确立农村文化服务的内容,制定文化服务法律政策、确保农村文化服务均衡性、安排重大活动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积极组织实施。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办文化。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参与主体,企业除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承担经济责任外还承担着社会公共责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因此,应鼓励企业通过捐资、捐助、扶持等形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对由于政府文化服务缺位,市场调控失灵,造成政府干不好或市场不愿干的文化服务,可引入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它们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主体,由于这些社团、基金组织具有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对于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如在教育科技、信息传播、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大量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弥补政府供给和农村社区内生性供给的不足。再者,大力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农民既是文化服务的受益者,同时又是文化活动的主体,要鼓励农民创建各种文化组织,比如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大院、业余表演队、业余剧团等,支持农民自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农民自己参与组织的文化活动能贴近农村的生活,反映农民的心声,获得农民欢迎,同时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一方面能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同时还能挖掘优秀地方文化,形成当地特色精品文化,也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重视培育人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部门重视不够,农村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紧缺,且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基层文化服务站工资少、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些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为此,必须强化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一套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制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工资待遇低等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资历限制,激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给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中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创新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模式,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有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专兼职工作,发挥农村文艺骨干和离退休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政府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基层人员到艺术院校、文化团体系统学习,或邀请文艺工作者,专家学者深入农村,举办短期培训或现场指导,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基础文化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再次,高度重视民间艺人的发现和培养工作。农村民间艺人扎根农村,能农能艺,他们的演出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农村民间艺人是农村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宣传社会新风尚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他们被排除在公共文化政策以外,成为边缘文化群体,因此政府应对民间艺人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解决他们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精力用于文化创作上,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演出机会,鼓励、帮助民间艺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乡村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深造机会,为民间艺人搭建发展平台。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

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提供文化服务,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农民表达社情民意,反映心声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公开、民主、透明的原则。首先,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价监督机构,这些机构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能与被评价单位有经济关系,它应该是一个经济独立的评价监督机构,正式成员应是一些专家学者,并且要制定专业化的评价指标。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农民的评价,开拓农民参与渠道,重视农民的话语权,以农民满意不满意,农民喜欢不喜欢为评价标准。其次在评价内容上除了文化设施的使用率、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人才保障、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硬指标外,还应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的评价和群众的参与度、公平度、公民满意度的评价。在评价形式,积极开拓评估渠道,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评价、个人调查等形式,保证评估的真实性、客观性。最后,还应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监督报告,让农民了解公共服务的情况,并对评价机构进行评判,确保评价的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王京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3)

篇7

西方各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一)私有化

把原有属于国有的公司或公用事业通过产权转移、拍卖、赠送、发行股票等形式转给私营企业所有或经营。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实行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国家。在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私有化改革。1998年撒切尔政府表示私有化无,把电力、供水、天然气等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梅杰执政以后,又把私有化领域继续扩大,邮政、铁路、运输等部门的私有化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可以说,英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示范性效应为各国私有化改革树立了典范。受英国的影响,西方国家随即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私有化改革浪潮。

(二)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亦称合同承包、竞争招标,是西方各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与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与政府签订供给合同,承包商在合同许可的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并按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就是确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监督承包合同的执行。在合同订立之前,公共服务的确定是一个政治过程,政治机制起主导作用。合同订立之后,公共服务的提供就进入了经济过程,市场机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承包公共服务生产的组织在合同许可的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摆脱了原先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下的各种限制。政府对承包商的合同管理代替了原先对行政组织的等级控制。

(三)公私合作

即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同出租,与合同出租不同的是,政府不需要出资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或提供某项公共服务并允许承包商有投资收益权。公私合作可以发挥公私两种部门在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各自目标中寻求共识,彼此合作,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达到既能借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又凭借价格机制显示真实需求。

(四)用者付费制

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按“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消费者在使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时必须向政府支付赖以收回成本的费用。与合同出租模式下政府出资购买由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务所不同的是,在用者付费模式下,服务的生产者一般是政府,享受服务的消费者直接向政府购买服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公用事业、垃圾收集、废水和污水处理、娱乐设施、公园、保健服务、特殊事项上的警察服务、楼房检查、住宅区服务等领域,广泛推行用者付费制。

(五)补贴制度

为了鼓励可收费物品和个人物品的消费,政府实施补贴制度。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补助,是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补助降低了特定物品对符合资格要求的消费者的价格,他们可以向市场上那些接受补贴的生产者购买更多物品。在补助安排下,生产者是营利的或者是非营利的组织,政府和消费者是共同的安排者,政府选择特定的生产者提供补助,消费者选择特定的生产者购买物品,政府和消费者都向生产者支付费用政府对相关行业的补助,是因为这些行业的服务能使公众普遍受益,适当的补助能减轻这些行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这些物品的购买能力。另一种是凭单,就是政府部门给予有资格消费某种服务的个体发放优惠券,有资格接受凭单的个体在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供给组织中“消费”其手中的凭单,然后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接收的凭单。实行凭单制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消费模式是公共服务生产组织为争取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资源而竞争,这种竞争是在市场过程中进行的政府对消费者个体做出反应,公共服务生产组织同样对消费者个体做出反应,消费者个体的选择引发了公共服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这部分代替了政府对这些组织的监督,这正是市场化制度安排代替政治化制度安排的优势所在。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变了政府对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的局面,可从容配置行政资源,有利于政府缓解财政压力。政府直接从社会提取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场调动资源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公共服务市场化扩大了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源及技术力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样一来政府既施展了“掌舵”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有利于改进行政管理和精简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市场化使具体的“划桨”交给市场,政府在于“掌舵”,有效调整和优化了政府职能,微观的工作交给市场去做。如英国的“执行局”,美国的“法定机构”,政府可以撤销从事这些业务的常设机构,精简了政府机构规模,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能够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公众通过直接参与或者是通过协商、公决等形式影响公共决策,这样不仅能推进民主化,而且能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市场化后权力的适当下放,不仅减轻了政府的沉重负担,也有利于社会自治进程的发展以及“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立,促进政府和社会发展。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

(一)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市场化方案的实施要求在宏观上应把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政府行政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由所有制形式多元化所产生的消费主体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的要求,这就必须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因此,要根据公共物品的性质,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对于纯粹的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政策、环境等直接由政府提供和生产,而对于混合的公共物品,如市政设施、后勤服务、供应系统等则可交由民营部门、非政府部门来承担,同时探索多元市场化的形式,如市政服务领域采用合同出租,道路、桥梁建设实行公私合作方式,部分国企实行民营化,水、电、燃气供应系统实施使用者付费制度等,从而有效改善公共服务。

(二)有限的市场化

市场化方案中政府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决不意味着政府可以脱离公共服务供给。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转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的移交”。市场化方案只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因此,公共服务市场化不是全盘私有化而是有限的市场化。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纯公共物品,如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都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如果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市场化的话,那么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就无从谈起了。

(三)协调各方利益体

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协调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能够较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虽己初露端倪,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也有相当一段距离。即便如此这一过程仍然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政府管理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法规,不仅可以对市场运行的过程和结果施加影响,以达到利于公众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垄断权力的滥用,促使市场运行更加有效率。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利益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四)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要大力培育第三部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成熟、发达的第三部门是政府转变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公共服务成本高、利润少,一般企业不愿承担,而第三部门的公益特性使其具有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发展非政府组织,这类组织的数量在英法等国相当于政府机构的2/3或3/4,他们有效的分担了政府原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协助和参与了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第三部门虽然数量不少,但仍存在着政社不分、经费不足、能力不强、法制缺陷等问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国应对第三部门进行重新定位,大力发展新的非政府组织或中介组织,从而形成功能完备、行为规范的组织体系。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化并非是最优选择。在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谨慎,考虑一定要周密。既充分利用市场的积极功能,又要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克服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明确角色定位,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王艳,马宁.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及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06(2)

篇8

一、文献回顾

二、

纯理功能是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理德将功能理论与语义学结合,总结出三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metafunction)、概念功能(ideationalmeta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metafunction)。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时间或情形。

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关系,而且还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的关系。

二、对话文本

Mother:(1)TellmeaboutMichael.

Mary:(2)ButI''''mleavingnow,Mom.

Mother:(3)Comeon,Mary.(4)Youmusttellmeeverythingabouthim.

Mary:(5)Well,he''''sverytallandhandsome.

Mother:(6)Hmn.

Mary:(7)...hehasbigblueeyesandlongblondhair.

Mother:(8)Oh,howlong?

Mary:(9)Downtohisshoulder.(10)It''''sbeautiful,likegold.

Mother:(11)Lookslikeawomanfrombehind.

Mary:(12)Whatdidyousay,Mom?(13)Hewearstwobigringsonhisears,and...

Mother:(14)Ok,ok.You''''dbettertellmewhathedoes,honey.

Mary:(15)Hedoesmanythings.(16)He''''saverycreativepainter.(17)Andhispaintingssellwell.

Mother:(18)Really?

Mary:(19)HealsogivesfreeEnglishlessonstopeopleintheneighborhood.(20)He''''squiteapatientteacher.

Mother:(21)Fine.

Mary:(22)You''''regoingtolikehim.(23)Everybodysayshe''''saniceguy.

Mother:(24)IhopeIwill.(25)Wheredoeshelive?

Mary:(26)Hehasasmallapartmenton88thStreet.(27)Don''''tworry,(28)Mon.I''''mnotgoingtomarryhimtomorrow.

三、人际纯理功能分析

(一)言语角色:给予与需求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用语言来建立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地变换交际角色,但无论角色如何变化,主要的角色有两个:“给予”和“需求”。交际中给予和需求的“交换物”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货物和劳务”,如果将两个角色和两个交换物组合起来,便得到了四个言语功能:一是交际角色是“给予”,交换物为“信息”,言语功能为“陈述”(statement);如He''''sverytallandhandsome.二是交际角色是“需求”,交换物为“信息”,言语功能为“问题”(question);如Wheredoeshelive?三是交际角色是“给予”,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言语功能为“提供”(offer);如Iwillhelpyouwiththeluggage.四是交际角色是“需求”,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言语功能为“命令”(command)。如TellmeaboutMichael.这是母女之间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女儿Mary的男朋友Michael的情况。全文共有28个小句,其中18个小句言语功能是陈述,19句陈述功能句中14句是Mary关于Michael的相貌人品的描述,可见在对话中,Mary的主要角色是信息的提供者。全文有5句带命令功能的小句(文中带下划线部分),当中4句出自母亲之口。此外,4句提问功能句(文中斜体部分)中3句由母亲发出,因此,在对话中,母亲的交际角色是主要是信息和劳务的需求者。

在对话的中,母亲和女儿的发话者、受话者身份交替进行。女儿给予“信息”满足母亲的“需求”,可见母亲控制着对话的话题。

(二)起始与回应

人们在交际中必须相互配合,从而使会话顺利进行下去。按照这一说法,当交际一方完成一个话轮时,另一方应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如用语言应答或用动作表示)。在对话中通常存在毗邻应对,即交际一方发出起始话段,另一方作出反应。对起始话段表示支持的回应为合意回应,表示对抗的则为不合意回应。起始话段的言语功能与应答的言语功能存在以下关系:陈述——认同——反驳;提问——应答接受或拒绝;命令——遵从或不服从。在对话的前两个回合当中,母亲是发话者,母亲不断的用“命令”要求女儿(受话者)告诉她Michael的情况,女儿一开始对母亲的“命令”(TellmeaboutMichael.)的并没有作出合意回应,她回避该“命令”(ButI''''mleavingnow,Mom.),母亲穷追不舍,继续用“命令”要求女儿告知信息。这回,母亲语气有所改变,改用带有劝诱意义的“Comeon”,同时使用职责意义较高的情态动词“must”,向女儿强调遵从“命令”必要性(Youmusttellmeeverythingabouthim.)。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女儿不得以“服从”(Well,he''''sverytallandhandsome.)此时,女儿的身份由受话者变成发话者,提供关于Michael的信息。母亲间或插入提问发起话题,希望得到自己关心的详情。

母亲的回应反映出她复杂的心情:“Hmn”表示对信息的认同,“Oh”表示吃惊,异外,“lookslikeawomanfrombehind”表示出母亲的反感(不认同),“Ok”是女儿异议后母亲的妥协认同。听到女儿说Michael能干,母亲由于对Michael形象不认同而产生怀疑:“really?”,当女儿谈到Michael人品不错时,母亲表示出认同:“fine”。当女儿争取母亲接受Michael时,母亲表现出不确定:“IhopeIwill.”从简短的言语当中,母亲对女儿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语气

陈志旗:日常对话人际功能分析功能语法中,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限定成分用be以及其他助动词、情态动词体现。主语在前,限定在后,小句是陈述语气,言语功能为提供信息。限定成分在前,主语在后小句是疑问语气,言语功能为提问。限定成分的功能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参考点有两个:一是说话的时间,既时态;二是讲话人的判断,即情态。小句中语气以外其他成分为剩余成分,包括谓体、补语和状语等。情态可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前者涉及的交换物是消息,后者交换物为货物或劳务。“情态化”指的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角度考虑消息的可靠性。“意态化”指的是讲话人对交换最终的成功的自信程度。在表示情态意义时,发话者可根据交际需要选择具有不同把握性的表示情态的语言形式。如前所述,对话中大量女儿对Michael描述的话都是陈述句,所以女儿说话的语气主要为陈述语气。值得一提的是女儿唯一一句含疑问语气的句子:Whatdidyousay,Mom?,说发话人(女儿)并不期待听话人(母亲)提供信息,这句话表达了女儿的不满:母亲不该那样评价Michael.(Lookslikeawomanbehind.)。对话中还出现带疑问语气的疑问句:(7)(17)(24),其中(7)和(24)省略句,这部分主要有母亲表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交友情况的关心。此外,对话涉及不带语气的祈使句。对话中小句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就连Michael做过的事情,在对话中女儿也使用了现在时,可见在女儿心中,Michael永远能干,人品好,受人欢迎。对话中还出现了将来时:You''''regoingtolikehim.I''''mnotgoingtomarryhimtomorrow.前者表达出女儿主观上期待母亲接受Michael,后者是女儿为了安慰母亲,说出自己的近期打算。在母亲的陈述语气表达中,加入了表示情态的语言形式,如Youmusttellmeeverythingabouthim.You''''dbettertellmewhathedoes,honey.意态化的must表达了高度的职责意义。hadbetter显示说话人的判断,带有强迫命令,给人有强制性。显示出母亲在女儿面前的威严。

四、结语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一则普通的日常对话进行分析,对话中人物的语言表达的选择确立了对话双方的人际社会关系,对话双方的身份得到识别,人物的个性、心理得以揭示,验证了“选择就是意义”。正如韩礼德所说的:“Alanguageisinterpretedasasystemofmeanings,accompaniedbyformsthroughwhichthemeaningscanberealized.”通过上述分析再次证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4/2000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

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2]Thompson,Geoff.1996/2000.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篇9

2复合智能控制

不同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复合智能系统就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控制系统进行综合使用,这样可以在克服各个控制系统缺点的同时,实现各个系统优点的综合。目前常用的复合系统主要是有模糊滑模控制、模糊专家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模糊专家系统。该系统是种特殊的专家系统,即在知识获取、表示、处理的整个环节中都加入了模糊技术。该系统的特点就是,即使初始信息获取的不够完整或者准确,但该系统还是可以较为有效的人类专家思维模拟,在既有的不完整的信息下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模糊专家系统是模拟人类有关专家进行有关问题解决的思路,因此是一种较容易开发应用的复合系统。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该系统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它有效的利用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网络各自的优点,即可实现任意函数映射,具有良好的学习性,可处理残缺、粗糙、模糊的信息。神经网络模糊系统是两种系统的有效结合,它在实现模糊逻辑利用少量信息进行知识表达的同时,也可通过联想进行有关知识的应用,这使得该控制方法实现了表达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模糊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鲁棒性较佳;其缺点主要体现在未建模动态及补偿干扰的高控制增益,此外在高频转换时易产生一定的抖振。综合模糊系统以后的模糊滑模控制就很好的克服了这些问题,它将二者不依赖性及鲁棒性好的优点进行了一定的结合,因而可以有效实现控制对象的转换。该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3智能控制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

3.1对单元机组负荷的控制

非线性、不确定、时变以及耦合等是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的难题所在,对此,可以设计出建立在机跟炉与炉跟机上的具有自适应性的两种神经元模拟负荷控制系统。试验发现该系统下各权系数学习收敛明显提速,且效果自适应性及控制性均较理想。此外,结合神经元控制与模糊逻辑算法并将其应用在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上,此时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抗干扰性、鲁棒性都有显著的增强,系统的响应速度也明显提升。

3.2对过热汽温的控制

过热汽温对于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改变减温水是实施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的常用方法,大惯性、时滞性,以及动态特性的随便是该系统主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引入到过热汽温系统中来,这使得系统的运行状况、控制质量及适应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神经网络控制下的过热汽系统鲁棒性较优,即使在调峰机组变工时也可以实行很好的运行和控制,因此有效的克服了原先过热汽温控制的时滞及不稳定问题。

3.3对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

锅炉燃烧易受到煤种煤质、变量耦合、时滞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且其燃烧率很难实行颈椎的测区。将专家控制应用到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中以后,通过专家系统逐次的判断、分析和推理,可实现前进式的系统,具体包括对紧急事故、工况判断子集、送风调节子集、执行机构诊断子集、煤厚调节子集等多内容的判断。此外,将模糊控制融入锅炉燃烧系统以后能够有效解决原系统不确定性问题,并同时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与控制质量。

3.4对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

磨负荷信号较难测量、数学建型复杂以及被控参数耦合,是中储式制粉系统主要的问题所在,此时就可以利用模糊语言规则克服其延迟与非线性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以数据的形式存入计算机并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预测和分级进行两种模糊控制。此外,将神经元解耦及模糊控制融入到磨煤机控制系统中,这样以来,球磨机制粉时滞以及耦合的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5对给水加药的控制

给水加药工作主要涉及的是氨与联胺的加入,前者可以使给水与高凝结水处于较高的碱性,避免酸性水腐蚀高低压给水设备;而后者是通过联胺的化学作用控制水内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避免相关设备出现腐蚀、生垢等问题。实际生产中加药量的大小易受到水处理工况、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对其实现有效的控制。在给水加药系统中使用模糊控制系统,这样以来,专家有关经验的信息就会融入到控制系统中,从而使系统控制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在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控制中使用模糊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加药泵机的转速调整,这种融入模糊控制的给水加药系统能够避免人工加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从而提高了给水加药的工作质量。此外,模糊控制下的假药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动态响应也比较快速,因此具有很好的使用经济性。

篇10

1.当前化工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许多化工企业的施工设备逐渐向复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味注重经济利益的发展而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问题,导致安全化工事件频繁发生。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化工类事故发生的情况在逐渐增多,而且给环境包括生态平衡都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也造成巨大损失,对于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重视,采取必要措施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与提高,从根源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1.2存在问题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许多化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行业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制定符合自身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员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过于宽松。有的虽然制定了安全规章制度与生产工艺规程,但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执行不力、管理欠缺等现象,促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作为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化工企业,必须要有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只有落实好规章制度,才能督促大家执行和遵守。生产设备过于落后:目前,企业仍采用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的生产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由于生产年限较长,加之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到位,使得这些生产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作为生产制造行业必须严把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为企业购置新型的生产设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原料不安全因素: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多属于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物质,这些原料一但在生产使用中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烧伤或中毒等事件。人员因素:生产人员是企业组成的重要部分,在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件中,多数都是由于生产人员操作不当或是疏忽大意造成的。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要时刻坚持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办事、牢记安全生产知识和重要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监管或培训,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生产人员实行必要的惩罚措施。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煤化工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对煤化工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不仅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直接影响,对社会改革发展也起到一定带动作用。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大力开展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这既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自身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因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员工的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化工生产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国家环保部门或是安全生产办公室、行业协会等对化工生产进行良性制度的设立和有效的监管。另外,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和关键,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确保装置设备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加大对化工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争取能尽快的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安全生产的四项原则

加强安全意识:在企业日常生产中,向全体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和教育,在生活工作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我防护技能。安全意识是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判断自身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标准,也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加强安全责任: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分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传递落实到生产小组,由小组负责下传给每个员工,通过这种方式明确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安全制度。另外,可以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作用,从宏观管理上做到有效监管,一但发生安全事故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这种方式可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高度认识。加强安全制度:根据本单位的生产情况,结合《安全生产法》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将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对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和规范。加强安全投入:企业在生产上要加大对设备设施的投入,确保安全经费落到实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购置或技术改造。

3.2坚持标准化作业的开展

通过对当下作业过程和作业流程的研究,站在主动控制事故的角度上,以安全为重心,将作业中的宝贵经验充分总结,将违规作业的习惯性彻底剔除,统一指挥多人作业,满足生产和质量管理,为了达到安全高效和省时省力的生产目标而优化标准作业流程。

3.3严查故障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查处违规行为,降低事故的发生。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种类繁多,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致使好多安全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而造成悲剧。为此,要狠抓隐患整改,消除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认真做好各类安全检查,消除存在的故障危险和隐患,还要做好排查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排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薄弱环节,对发现的故障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作者:柳永军 单位:陕西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乔祥祺.浅谈如何搞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J].山东工业技术,2014(13).

篇11

2电力无功补偿的关键技术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电力无功补偿的电力负荷功率因数是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功率因素越大,无功功率的传输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减少有功功率的损耗。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应该适当提高电力负荷的功率因数,有效改善电压质量。另外,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也是电力无功补偿的重要关键技术。用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电网线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压。其中,在电容器投入和切除的过程中,无功补偿电压会发生变化。

3具体应用

3.1设计真空断路器

在电气自动化中,利用无功补偿设计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借助于无功补偿技术,将固定滤波器与合闸管调节电抗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无功补偿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效保证了滤波器的电流平衡,最大限度地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率因数需求,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系统的无功补偿,从而在降低能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对用电客户进行无功补偿

在对用电客户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主要的实现途径有2种:①利用无功补偿使用户的实际电力功率因数与国家预期的电力功率因素相符,逐渐增多电费补偿,增强群众的节能意识,对用户实现无功补偿;②将无功补偿技术应用于用户内部配网中,有效降低无功消耗,减轻能源压力。通过这2种途径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轻用户的经济压力。

3.3对回路电流进行无功补偿

在对电流回路进行无功补偿的工程中,主要手段是借助固定滤波器来实现。借助固定滤波器调节饱和电感器,改变其内部的磁能饱和程度,从而改变感性电流,最终实现对回路电流进行无功补偿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回路中的感性电流与固定滤波器中的多余电容性相互抵消,从而保证了电流的平衡性。然后,用串联的方法将滤波器和电抗器连接在一起,实现两者的电压串联,调节降压按钮就可以实现对电压的调控,降低电网中的电压,最终实现无功补偿的效果。

3.4应用实例——以某变电站为例

在实际生活中,该变电站是一个供电中心,承担着整个区域的供电任务。由于区域内用户的需求不同,所以,其供电的电压等级也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在配电过程中,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配电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无功补偿技术,平衡了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无功功率,使变电站无需再单独承担无功电力。在该变电站的配电过程中,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该区域的电力配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降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并且对负荷两侧的无功补偿也起到了兼顾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相关性质是根据主变压器容量来确定的,一般确定为主变压器容量的10%~30%.在变电站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主变压器的最大负荷为35~110kV,则必须保证高压侧功率因数要大于0.95.如果主变压器的单台容量大于40MVA,则应该为每台主变压器配置2组以上的容性无功补偿装置,以确保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正常运转,保证技术的使用效果,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在该变电站的实践过程中,应该以自身的无功损耗补偿为主。为了确定最佳的补偿容量,在实践中应该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保证无功补偿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所是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空载状态和负载状态下的无功损耗都包含于其中;②如果主变压器长期处于轻负荷状态,则补偿容量可以直接选取最小值补偿;③对于负荷重的主变压器,应该先提高电压幅度,根据电压幅度的具体状态选择补偿容量。

篇12

1.地理位置

养殖场位于郑州市新郑辛店镇,地处新郑市西始祖山下。紧邻郑尧高速,交通便利。渔场紧邻范河水库,水质清新。地势梯度明显,适合鲟鱼流水梯度养殖。

2.池塘条件

池塘为方形硬化水泥池,池高1米,池底锅底形,四周高,中间低,中间排污。池塘上方设置遮阳网,防止水温升高。每个池塘设0.7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台。

3.水源条件

水源为地下井水,pH值7.0~7.3,水井温度常年15~17℃。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二、鲟鱼工厂化法养殖技术苗种放养

1.池塘清塘消毒

池塘在放鱼前先将杂物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进行带水浸泡消毒。

2.苗种投放

2012年2月从湖北购进一批规格为10厘米的鲟鱼苗,先在苗种池中培育,以确保苗种的规格均匀和苗种成活率。经过3个半月的苗种池培育,于2012年5月,将育苗池中的本批次鲟鱼共计21000尾、规格在250~400克的半成品鲟鱼按照不同的大小,分别投放在0~6#水泥池。

三、鲟鱼工厂化法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1.饲料选择

选用鲟鱼料饲喂。主要原料为优质鱼粉、面粉、豆粕、鱼油、磷酸二氢钙、多维等。见表2。投饵率为1.0%~3.0%。

2.饲喂时间

每天投喂3次:6点、12点、18点。早上6点在换水后饲喂。在投饵前应该先将增氧机关闭,大概关闭时间在30分钟(注意不能造成鲟鱼缺氧),每次投饵应该根据上次鱼的摄食情况进行定量投喂,全池遍洒。等待鲟鱼摄食完毕,管理人员要及时观察。

3.增氧

亚辉鲟鱼养殖场最先使用涡轮式罗茨风机进行池塘增氧,但是水流太小,增氧效果不好。之后改用水车式增氧机,排污、水流效果都很好。增氧机的电源安装断电保护器和断电报警器,这样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必须定期检查增氧机,防止增氧机齿轮因为磨损而出现问题(不断电,但是齿轮带不动增氧机)。

4.池塘铁架子及时维护

因为铁的立杆时间长了会生锈,铁渣掉入池中鲟鱼会误食铁锈,造成铁锈在鲟鱼胃中很难排出体外,影响鲟鱼进食。

5.换水

每天的早上7点前换水,每天换水一次。水泥池的水位一般控制在75厘米,水太深则每天换水量会加大,比较麻烦。

6.定期消毒

定期使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内服三黄粉等。

四、鲟鱼工厂化法养殖养殖技术中发生的疾病

1.鳃霉病

症状:病原体是由鳃霉菌侵入鳃部而引起的。鳃组织失去正常的鲜红色,病鱼不进食,呼吸困难。治疗方法:要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定期全池遍洒二氧化氯和硫醚沙星。

2.细菌性肠炎

症状:腹部、口腔出血、红肿、鱼体消瘦。治疗方法:用诺氟沙星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即可治愈。

3.车轮虫

症状:病原体为车轮虫。在鱼体和鳃耙上数量过多,直接影响生长,造成鱼体瘦弱,游动迟缓,肠道无食,严重者造成鲟鱼大量死亡。治疗方法:我们曾参考报道治疗方法,用5%盐水浸浴1小时左右,病情不见好转。也用过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泼洒,但是车轮虫依然无法杀灭。有好多书籍都注明“切忌使用硫酸铜”。但是我们在养殖中使用上述方法,都无法杀灭车轮虫,万般无奈,我们采用0.8毫克/升硫酸铜进行全池泼洒,取得了良好效果。

4.出血病

症状: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发病迅猛,死亡率高。治疗方法: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及维生素C、E等。

五、鲟鱼工厂化法养殖效益分析

1.至2012年12月,开始挑选在0.7千克以上的鱼出售,共挑选出售20300尾,成活率96%。出售14210千克,均重0.7千克/尾,出售28元/千克,共收入397880元。2.共进料4次,20吨,饵料系数1.41。饲料平均8000元/吨,共计16万元。3.苗种3.2元/尾,21000尾共计67200元。4.电费36000元、池租2000元、药物1000元、工人工资20000元,共计59000元。5.毛利润约111000元,没有计算资金利息。

六、讨论

1.在当地水产养殖并不发达,但鲟鱼养殖技术成熟,易饲养,适合当地推广,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