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个人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01 23:05: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职个人毕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职个人毕业总结

篇1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大学生、高职生、普高生相比,有其相对薄弱的方面,但中职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却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在:(1)中职生的年龄优势。中职生在毕业时大都不足20岁,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势。(2)中职生的毕业出路优势。中职生毕业后的出路十分宽广而通畅,希望就业的学生可以自主就业,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就业;有志上大学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口升学而进入大学继续深造。(3)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优势。中职生在校期间,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就拥有一技之长。(4)中职生的创业优势。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为了鼓励中职毕业生创业,国家还提倡相关创业资源,尤其是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学校也为中职毕业生创业提供技术、信息、设备、人脉等资源,并帮其出谋划策。

二、让中职生认真思考就业问题

中职生除一少部分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外,大部分学生将面临就业的问题。中职生要顺利就业,需提前认真思考几个问题。(1)个人定位。中职生要学会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2)做好“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习惯了被老师、家长严加看管的状况,中职生也不例外。这直接导致了他们依赖性很强,缺乏自律能力。这种情况对即将步入职场的中职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一些毕业生就业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小错不断,被单位处分或除名的现象发生。因此,能否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就成了中职毕业生能否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3)注重礼仪,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现在的职场,职业任务的完成往往靠的是大家的合力,非常重视团队精神,重视员工之间的合作。这也就要求每一个从业者要自觉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做到以和为贵,学会尊重别人。

篇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06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学识程度在就业的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确的选择方向。由于中职生的自卑自负、期望值偏高、对于就业要求较高等原因,使得很多中职生无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中职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1 中职毕业生不良择业观的主要表现

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认知和定位不清楚,个人价值需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之间不统一,使学生对相关单位提供的职务不满意,不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良好地应用在生产实践和就业中。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充满了理想和抱负,渴望能够在就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其他学历的毕业生竞争中没有优势,又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在这样两种极端的自我认知状态中,中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以及对未来的工作的规划都不够准确,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1.1 自卑自负,依赖思想严重

中职毕业生没有真正地走进过社会,没有经历过社会就业中的大浪淘沙,所以竞争力在职场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对于其他职场成员和高学历的毕业生往往又不够自信。这样徘徊在自高自大和自卑自怜的情绪当中,没有信心进入到现代职场的竞争中,再加上部分学生对家庭有很重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家庭能够帮助安排工作等。因为这种种不利的心理状态,导致中职生在就业中无法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1.2 期望值偏高

有的学生在第一份工作的求职中,不能够客观地估量自己的个人价值,对薪金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求职过程不顺利。学生应该首先对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期望值不可太高,要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想去的岗位、自己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有着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与用人单位之间有良好的切合点。而且很多中职生在选择职业上,不仅有职业的标准、工作待遇上的要求,而且还有地域上的界限,这样就给自己就业设置了障碍,自然难以就业。学生应该放松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应聘的工作。

1.3 追求“专业对口”

在就业的专业选择中,很多学生不够清楚,对专业的选择范围或是放得太大,致使在就业中选择的岗位和职务过多,并不是很适合自己,或者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是就业原则的范围限制得太小,对专业和方向限定得过于死板,导致就业中能选择的单位和岗位太少。所谓的“专业对口”,很多学生的理解并不正确,专业对口并不是专业一致,而是求职者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企业需要技能的一种契合。

2 如何让中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1 学校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转变学生依赖思想

中职生在校就读期间,除了学习以后的就业知识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的形式和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转变依赖思想,让学生更多地靠自己,在了解更多的工作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中职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缺乏信心、期待值过高等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接受到正确合适的教育,没有激励起学生的竞争欲望。因此,学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能力,在应聘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如学校可以模拟人才应聘现场,帮助学生减轻真正应聘时的压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那种激烈的竞争意识。再者,学校也可以经常请一些企业到校开设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资料,也让学生知道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2.3 激励学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

中职生因为家庭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在应聘求职时常常消极对待,产生胆怯的心理。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就要经常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进取精神。中职生虽然在知识积累方面没有本科毕业生强,但是对于应聘工作的技术性和动手实践能力都要比本科毕业生强得多。在应聘时往往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要时刻保持着进取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竞赛,一是加强学生保持进取精神;二是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喜欢课堂,自主学习更多的知识。家长也应该经常保持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这样在真正竞争中,学生就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2.4 做好充分准备,沉着应对各种变化

在真正的应聘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情况,而且不一定能第一次应聘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沉着面对各种不同的变化。在学校,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己的能力;在课下,也应该丰富自己的各项能力,不能每天无所事事。同时,老师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到“并不是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每次成功都是由努力而来”。这样学生在应聘受挫时也能从容面对,并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依然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积极进取。

3 总结

择业问题是中职生乃至每个毕业生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件大事。当代中职生要摒弃自己的自卑、消极、期待值偏高等负面情绪,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加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沉着地应对各种变化。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帮助,多多请社会的一些企业开设讲座,让学生掌握应聘的第一手资料,知道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准备。在多种选择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抉择,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到能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地方去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篇3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

1.科学选择职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职生毕业的就业率高达95%,但是普遍得到的情况是,中职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质量不高。原因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专业对口率低,学生学习的专业与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次,工作不稳定,有很多中职生在毕业后参加第一份工作没几个月之后,就又更换了工作单位,一些毕业生还没有任满实习期就又重新选择了单位。最后,中职生的毕业实习工资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给的月薪基本上在1200~1500左右。

就业质量差,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待就业时的盲目性,盲目的选择,使得学生在就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加上工资薪水不高,学生更加缺乏对工作的信心。所以,极容易产生跳槽现象。学生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就难以取得进步,不进步的话,就无法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最终会约束到自身的职业发展.

2.正确的价值观

在职业生涯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十分有必要。每个人在职业规划上因价值观的不同会体现出差异性,价值观的不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面对职业的态度,最终会影响到学生从业中的选择和评判价值。目前的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诸多不理想的状况,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价值观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利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今后工作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工作态度,以此来更新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对工作的进取、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3.紧跟时代步伐

中职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服务。学生走向社会并不是中职教育的结束,学校的教育只有真正地运用到社会才是学校价值的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才是对中职教育成果的实践。

当下的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低,明显说明了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能力欠缺,这也预示着今后中职学生很可能因为职业能力不强,而被社会淘汰。所以,紧跟社会的步伐,建设应用型人才,与时俱进,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实现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课如何实现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1.课内外双重知识补充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要具有目的性。展开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教育,需要将其列为必选课的范畴内,结合国家统编的教材授课,引导学生正确地实现自我评价,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潜能。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计划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唤醒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意识,指导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性格测试,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自身职业性质的评估,确认自身的职业理想,为今后的职业做准备。

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外条件,让学生在实践、磨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人才交流会、招聘见面会,这样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对自我筹划的能力。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亲临现场,增强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丰富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更多的工作要领,以增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实现。

2.教师提升自身水平

作为中职教育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需要承担起学生对今后规划的指导义务。所以,针对自己的课程,要积极面对,不应消极等待学校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寻求相关办法,结合多重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职业生涯指导。

首先,教师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身的职业规划理论。定期了解一些心理学家、职业生涯理论大师的相关理论,结合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理解,改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教育的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喜欢对学生做出统一的安排与要求,但事实上是,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个性。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课程,更要结合具体的学生特点出发,让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个性,从个性出发才能够真正地找到与之相配的职业。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相关经验,在指导时,过分依赖书籍资料,缺乏对企业的调查,没有具体的社会实践。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招聘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如果不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学生一味地讲解陈旧的企业招聘要求,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更新自己的实践经历,一是定期进驻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对当下人才的需求。二是积极搞调研活动,搜集多家企业的信息,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招聘需求,并一一总结,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3.正确指导就业选择思想

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相关就业方向,是教师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鼓励学生更正“XX专业好就业”的思想态度,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果自己对这个专业没有太大兴趣,即使就了业,也很难保持充足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从个人的特点出发,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时保持信心,达到身心的全面的发展。

重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是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中职教育与社会接轨的有效体现。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紧贴课程要求,明确教育方向,依托课程和课外实践双向平台,实现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引导学生创建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捷树.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27-29.

篇4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中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提高其专业及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动力以及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对学校招生和就业有很大帮助,对稳定和提高社会就业率意义非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关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思考

1.1学生层面

1.1.1专业选择盲目,认识不足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一般情况下是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该类学生年龄较小,选择专业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某一专业比较了解和感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表现得比较被动,只是听取学校的介绍或宣传资料,未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当学习其所选专业时,很多学生表现出厌学逃课甚至辍学的情况,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1.1.2树立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正_

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不仅可以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可以为职业发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全面认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导致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表现得过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会实际情况,功利心比较强。另外,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时更多考虑自己的需要、兴趣以及工资待遇,很少考虑社会需要以及专业就业现状等情况。。

1.1.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的呼唤,更是中职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华。目前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认为在校期间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所谓,甚至对专业课的学习表现出懒散状态。此外,中职生自身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进入学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很难做到客观实际。

1.1.4缺乏主动创业的意识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职生也应该发扬光大“创新、创业”精神,选择毕业创业造福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由于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缺乏,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忽略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甚至还未形成,与目前社会的就业现状不匹配。

1.2学校层面

1.2.1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缺乏科学性

目前,很多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对学生开展几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讲授,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浅显,几乎起不到实际效果,课程评价也仅仅通过书面考试进行,虽然可以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却很难衡量学生的实践水平。

1.2.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与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进行。就业指导部门担任招生与就业两种职能,一般情况下只注重学生毕业前的面试指导,而对学生长远的职业意识和能力缺乏相应指导。学校教务处主要管理教学方面的事物,疏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1.2.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面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素质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师虽然是师范院校出身,接受过教育理论知识的训练,但其并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理论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1.2.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跟踪服务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对人一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对学生指导不能仅限于中职阶段,而是对其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很多学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一次就业指导,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称对其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忽视了学生今后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毕业生跟踪指导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仅是通过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网络途径了解毕业就业情况。

2开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行动路径

2.1学生层面

2.1.1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设定正确的职业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职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实际才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兴趣、性格以及特长等方面,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时也可通过老师、父母、同学及朋友评价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优缺点,积极克服自身不足,发扬自身优势,为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打下基础,努力做到个人意向和个人能力匹配以及个人意向与社会实际需要匹配。

2.1.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职业意识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学生文化课成绩,还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知识,还要牢牢掌握专业技能,为以后理论联系实际做准备,更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必要基础,并且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点以及特长所在,自觉地培养职业意识,提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2.1.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自身职业实践能力

中职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更应该扬长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与能力,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我。另外,作为学生应该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多向老师请教一些专业知识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然后自己做好总结,吸取经验,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2.2学校层面

2.2.1提高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职学校要转变观念,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以及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部门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保障机构,无间隔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和方法指导。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作用,认识到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应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主要内容先围绕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理想三个方面开展,剩下两个半学期继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打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一年级下学期才开设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或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积极举办实践活动。最后,改变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打破书面考试独揽全局的现状,形成学生职业测验自评、教师口头测验评价、企业评价以及书面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模式。

2.2.3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强的师资队伍,学校应招聘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作为服务和支撑,为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输送高素质的师资。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鼓励其到企业一线岗位去实践,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总之,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一笔,不可忽视。

2.2.4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一生的规划,包括人生道路各个阶段,对中职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间以及毕业离校后三个阶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学校开展专业分析讲座;在校期间落实“三年一体化课程教育”新模式:毕业离校后,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部门,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毕I生就业信息跟踪服务系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继续深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

2.2.5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

中职生年龄比较小,缺乏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背景以及专业前景,激发对所学专业的求知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及时给学生提供参加理论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专业的魅力,进而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2.2.6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就业意识

篇5

2013年迄今,笔者已经完整讲授了3个学期的《哲学与人生》。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能力偏弱的阶段,并不愿意主动学习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较,《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教材文字较多、内容偏重理论、许多要点过于概念化,较难通过现场活动学习知识点。学生缺乏实际体验,自然会从心理上对《哲学与人生》课程产生畏惧不学的情绪。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与人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内容并有效掌握知识点呢?笔者认为,讲授《哲学与人生》,必须向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理念:学习哲学并不是如学生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远离生活,遥不可及。恰恰相反,哲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实用知识。哲学知识全部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各种实际活动,经过人类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最终指导每个人在客观世界的行为。

怎样体现哲学知识在客观世界中的指导意义?一种较为常见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案例。《哲学与人生》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供学生阅读思考。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引用教材案例,往往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甚至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当在紧紧围绕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有效实际的深加工,力求将哲学知识与客观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哲学的用途和乐趣。

《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的案例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下文将由浅入深地讲解有效利用教材案例的教学思路。

二、还原压缩的案例

教材中有不少真实的案例,但限于篇幅,这类案例都采用文字说明,充其量配一张黑白图片,形式简略、内容压缩。处理这类案例的方法难度不大,较为通用的做法是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还原丰富原案例的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案例1:教材P67 “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两段视频:一是2005年颁奖典礼的现场视频,概括介绍了洪战辉的真实事迹。二是电视栏目《中南纪事》对于洪战辉的专题节目《走近洪战辉》,深入到洪战辉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体验优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

案例2:教材P77“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香港著名演员、导演周星驰先生的个人经历。笔者利用河北卫视《穿越经典》栏目中《周星驰系列之风雨成名路》,节选其中的部分片段,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位明星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获得成功。

三、延伸简单的案例

教材中的部分案例较为简单,这给了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余地,甚至可以与时俱进地提出更加现代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案例新颖有趣,消除对哲学知识古旧难懂的误解。处理这类案例对授课教师的查找资料能力有一定要求。

案例1:教材P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美丽的女中职生如何根据自身客观条件选择专业,原文如下:

王莉丽性格文静、身材高挑。在中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希望她能上高中,将来报考大学。但王莉丽从小就热衷跳舞,学习成绩一般。和家长商量后,王莉丽决心报考艺术院校,继续自己的舞蹈梦想。遗憾的是,王莉丽在复试时未能通过,失去了做专业舞蹈演员的机会。由于王莉丽身材较高,最终被外事服务学校录取,学习空乘专业。王莉丽的舞蹈功底在空乘专业技能训练中派上了用场,无论是她的站姿、坐姿、服务礼仪等都非常标准、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案例内容和结局过于简单,较难与知识点相结合。根据空乘专业的特点,笔者按照以下4个步骤例举了多个案例,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

步骤(1):“预备空姐”案例,说明想成为空乘人员必须做好哪些客观准备。

步骤(2):“空乘人员求职”案例,说明想成为空乘人员必须经过哪些激烈竞争。

步骤(3):“90后空姐的工作”案例,说明空乘人员的职业要求与日常工作。

步骤(4):“高铁乘务员”案例,说明中职生应当从现实条件出发,选择更适合自己客观条件的职业。

案例2:教材P16“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知识点,引用的案例主要是用文字和数据说明地球存在的各种地质运动,缺乏直观性。笔者根据教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引用了更多直观、有趣的自然科学案例。具体包括:

案例a:科普视频“已知的宇宙”,说明宏观世界的宇宙一直在运动。

案例b:动画“人类进化简史”,说明人类自身一直都在不断发展进化。

案例c:记录短片“一块猪肉的一年”,说明看似静止的物体,内部变化从未停止。

案例d:科普短片“液体中的与鲸鱼”,说明在微观世界中,每一个细胞都处在无时无刻的运动之中并为之努力。

案例e:“引力波”的科普介绍,说明在客观世界,运动是永恒的。

上述案例都采用了视频播放的方式,题材新颖生动,内容具备现代感,学生在愉快地了解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这一知识点。

四、反思特别的案例

《哲学与人生》教材中,还存在少量特别的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较少现实基础的支撑,童话色彩较明显,引用讲解时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甚至反感。对待这类案例,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理念顺势而为,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甚至提供现实中存在的相反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案例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效果。处理该类案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着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

案例1:教材P8“人生的道路不止一种选择”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两个中职生一毕业就辗转在三个大城市创业,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原文如下:阎海和阎峰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选择在北京创业,设计个性化的皮包。北京的流动人口多,市场前景好,但房租很贵,经营成本太高,对于刚刚创业的他们来说,承担不了。经过分析,他们决定在离北京不远的石家庄做同样的生意。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虽然经营成本降低,但是个性皮包的市场狭窄,业务得不到发展。最后,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他们决定到上海创业。在上海绍兴路上租房,做个性皮包设计生意。绍兴路有许多旧书店,来往的学生及外籍人士较多,他们很喜欢这家充满个性的小店。不到一个月,小店的生意红火起来。

笔者在备课中,发现该案例存在不合理之处:(1)2个中职毕业生转换了3个城市创业,其中2个国家级超大城市,1个省会级特大城市。中职毕业生不太可能依靠自己独立适应如此频繁和剧烈的创业变动。(2)北京和上海的创业成本一样高昂。在北京因经验成本高而创业失败,在上海也很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导致创业失败。(3)两个中职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而且可以承受两次创业失败的代价,不符合中职毕业生普遍的经济状况。(4)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才济济,学历不高且毫无工作经历,仅靠一些简单的创业思路是不太可能被市场接受的。

根据上述思路,在讲授该课程时笔者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点明该案例有不实际之处,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分组思考和讨论,找出该案例的不足之处。最后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到大城市工作”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中职生要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选择就业环境。

案例2:教材P3“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初中生考取高中但最终选择中职,学习服装设计技术自我创业的故事。原文如下:中职毕业生小赵中考成绩并不差,大大超过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小赵却不想上普通高中。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兴趣和特点,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了技术,还可以创业,这样的选择对自己的发展或许更有利。最终,他选择就读职校,学习了服装设计与制作。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奋斗拼搏,不仅使自己在家乡立稳了脚跟,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还提供了12个就业岗位,带了8名学徒,他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承认,被县工商局评为“十星个体户”。

备课过程中,笔者同样感到该案例出现了以下几处不符合现实的地方:(1)能以高分考取高中,却主动降低要求读中职。(2)中职一毕业就创办企业,没有说明资金来源。(3)中职毕业生的服装设计技术并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也没有独特的工艺水平,但却可以带8名学徒。(4)短短几年就被评委优秀个体户,评选条件模糊。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同样要求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在总结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引用了一份真实的案例:一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维吾尔族少女,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最终成为优秀的民族服装设计师。学生将两个案例相互对比,能够更加深入、明确地理解哲学概念“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哲学与人生》的任课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则能更有效地利用教材案例,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根据教学要求随时随地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65-02

一、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对一个人能否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胜任工作、幸福地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也要强化职业能力的教育,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很少一部分学生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外,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将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实际情况表明,我们许多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比较欠缺,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1.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不能适应就业需求。毕业生走上社会,要与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展示个人才能,获得一份工作,并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有些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应聘工作时语无伦次,不能准确、简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使对方很难与之深入地交谈下去;有些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但终因不善与人沟通,所以工作毫无起色或者工作出色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2.文体写作能力普遍不高。找工作需写求职信、应聘信,有些工作还要求员工会写通知、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但许多中职毕业生不懂这些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做文秘工作的不会写会议记录,搞产品销售的不会写产品说明书、营销策划书。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合格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技术人员。然而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许多中职学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欠缺。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早日培养与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而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我们语文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应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而语文课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都可以成为职业技能或是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找工作要会写求职信、应聘信;求职面试时要大方得体,要能展现自己;作为一个技工要会看图纸;作为一个文秘人员要会帮老板写各种发言稿,还要会写会议记录、总结等各种应用文……因此学好语文可使我们更好地交际、交流。中职学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适应就业需求。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高低能够决定职业能力的高低,培养与强化语文应用能力对培养与强化职业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中职毕业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现状的形成原因

1.基础差、轻视语文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毋庸置疑,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大多数语文学习基础较差,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不高。不仅如此,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还认为在职业学校只要学好技能就行,上语文课只是消磨时间,语文跟以后的工作毫无关系。基础差又不重视,怎能奢望他们有较高的语文应用能力呢?

2.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老套,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自己在主观上也轻视语文学科,他们一方面认为学生基础太差,很难教;另一方面也认为中职学生只要学好技能就行,学不学语文没多大关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不钻研教材,不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讲上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完全脱离了对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和社会活动的了解和研究,使语文与社会失去联系,失去语文最具有实用价值、便于灵活实践的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怎么能使学生学得有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呢?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与强化职业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1.编写校本教材。联系专业特点确定校本教材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尽量选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紧密的材料作为校本教材内容。如营销专业,可以选用一些营销成功人士的小故事,计算机专业可以选择比尔·盖茨、乔布斯的故事,机械专业可以增加一些产品说明书……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与强化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2.强化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可以分为这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可以让他们自我介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使用普通话,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第二步,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大家,可以搞一些小演讲、辩论赛等,要求学生语言流畅、用词准确。第三步,模拟人才招聘会现场,让学生或模拟招聘者,或模拟求职者,要求学生措辞得当、举止得体,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

3.强化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如求职信、应聘信、请假条、计划、总结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要经常训练,确保格式规范,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学生毕业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服务。

4.语文作业的布置。通过语文作业这一阵地,我们也能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我们应该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比如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培养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这对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择业心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改变考试的形式与方法。对中职学生语文成绩的考查应该淡化分数的量化,而把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作为重点。结合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考查内容,如文秘专业可以将应用文写作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营销类专业可以将口语表达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机械等工科专业,可以把说明文阅读测试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这样,考查的重要内容也能使学生重视并提高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学校即社会”。学校和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在学校就早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所必需的各种职业素质,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要求,快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领域中都能有所建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N].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篇7

一、应用文本身种类多、缺乏吸引力

江苏中职语文教材涉书信、启事、会议记录、说明书等各类应用文近30种,面对这样的纷繁芜杂的应用文种类,如果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如果一些单据出现格式错误,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应用文又被称为“格式文”,与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相比较,更注重格式的正确,不要求跌宕起伏的情节,语言简洁、平实,学生往往感到很枯燥,不喜欢应用文写作课。

二、学生基础弱、重视不够

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并且相当部分中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认为自己的目的是学习“手艺”,他们尚未涉足社会,对应用文的重要性缺乏起码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应用文对其未来岗位、工作的意义,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囿于传统程式

当前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主要采取的传统讲授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较单调,更多的是应用文知识点、特定格式的讲授,一般遵循“特点-例文-写作-评讲-考核”的模式,同时由于文化课教师对专业方向认识欠缺,导致理论联系专业实际较浅,导致目前应用文教学过于程式化,应用文教学案例的老套等问题。

另外,目前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考查、考核以知识点和格式为主,更多强调学生知识点背诵和标准格式识记,这些评价方式易造成学生认为学习应用文最大的作用是应付考试的误区。

因此,目前应用文教学程式和考核、考查方式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应用文教学效率的不理想。

如何改变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要性高、效率低的“尴尬”局面,切实提高应用文教学效率,笔者以多年来自身教学实践和同行专家的学习交流中,提出以下一些浅陋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优化应用文教学观念

由于中职学生缺乏理性、长远的学习意识,所以相当部分中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亦可,不学也行。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身边事、感兴趣的事讲起,借助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企业进校园等平台,让企业职工、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告诉学生:在他们身边有在求职时写不好个人简历、工作计划、总结,自己的工作亮点不能很好地展现,得不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和认可,错失机遇的例子。通过身边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有所震动,让他们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用文自身的“应用”特点及中职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解决学生“我要学好应用文”的观念。

二、体现应用文的中职特色

篇8

中职生 社会实践 素质

一、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办背景

1.职业学校学生的思品素养问题特征及分析

伴随着素质教育近十年的尝试,摆在职业学校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社会在转型,青少年生存环境复杂化、多样化;家庭、非正式群体、社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往往不协调,甚至矛盾、失衡;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行业流动性大,收入低,就业压力大;“80后”对职业的忠诚度、对企业单位的忠诚度有所下降;提前出现待业族、失业族、歇业族乃至成为“啃老族”;校园日趋社会化,职校学生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主义严重、追求享受、盲目交友、厌学、沉缅于网络等不良嗜好,懒惰、自私、偏激、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等,心理障碍与人格障碍问题也相对较多。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人士认为,“适应性差”及“能力不足”是困扰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企业对学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毕业生的“适应性与综合能力”;第三,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许多毕业生对自己“适应性”(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竞争环境)不自信,对自己“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自信;自律能力差——上班迟到、早退、说脏话是家常便饭,不服从管理的事时有发生;自身形象差——仪表不规范、行为不拘小节、语言不规范、不文明;沟通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方式还处于自我发现和模仿阶段。

2.开展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广与目标的实施的需要

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隐性迫切问题。经过几年来,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曲折探索,课程改革的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探索、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尝试给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命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项目任务为主线、提升学生能力为本位、关怀学生成长为宗旨的人性化教育教学必然取代传统教育而成为21世纪新教育风暴。在这样的背景氛围下,以拓展训练为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人性化、能力本位教育的良方妙药和创新途径。

为了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及道德品质,泉州市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安溪县慈山农业学校)在累积创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以拓展训练形式的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并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传统的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在全面加强和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礼仪交往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中职学生中开展能力拓展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1.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英文“OUTWAR—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返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它起源于欧洲,原为二战时期的士兵生存训练,现已拓展拓深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团队整合、野外生存训练和探险活动,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已成为西方和外资企业首选的教育培训的手段和有效途径。拓展训练被引入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增长的中国不过近十年的时间,外企白领、内资管理层、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对这个名词已不再陌生。

在中职学生中开展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真正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结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充分激发其才智与潜能,提升个人素质,熔炼团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心智人格的完善,突显职业教育功能,缩短学生踏入社会的磨合适应期,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打造新世纪优质人才所需基本素养。

2.以拓展训练为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身体、加强合作意识,这都是目前中职学生应该增强的地方。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交流、去感悟、去反思,对培养团队精神,发掘潜力,增强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拓展训练平台,让学生体验怎样处理好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约束,团结协作与创新,包括大局意识与个性的关系,并且把知识趣味性和挑战性融合进去,能从中悟出很多人生道理和人生哲学。培育团队共识和归属感,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树立谋略意识和大局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作能力,创造信任、团结的气氛,有效利用组织内资源和技能,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实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3.贯彻落实人才强国、人才强市战略,从源头培养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作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拓展训练为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人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高尚而有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集体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学习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在塑造团队活力的同时,推动个人成长的不断增值。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生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合作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开展能力拓展训练的模式与效果

大家都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质量相对高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人总结“三不来”,学习好的不来;家里有钱的不来;干部子女不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缺失,有些还可能成为“问题学生”。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感到职校的学生一是难教,二是难管。要想使这样的学生群体在学校通过二至三年的学习,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文化水平,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步入社会后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社会的进步力量;二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自食其力,逐步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成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三是使他们学会做人,培育他们的阳光心态,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感恩、回报、奉献、创造、进取的含义,就必须处理好“管”“教”的关系,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以来,泉州市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安溪县慈山农业学校)接受了泉州市4000多名学校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地认真制定了一套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具有军事训练与封闭管理特色、就业指导并求职培训特色、礼仪规范和心理疏导特色、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特色的活动方案,让教官都运用体验式的拓展模式,组织学生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

(1)利用个人挑战项目。空中断桥、室內攀岩、高空秋千、荡气回肠、信任背摔、高空梅花桩、云梯等项目,挑战学生的极限,挖掘学生潜能,增强自信心。

(2)采用团队项目。轨道电车、毕业墙、天梯、合力过桥、齐心协力、携手并进等项目,溶炼团队意识,发挥团队作用,学会怎样与群体合作。

(3)通过情景项目。疯狂数字、孤岛求生、生死电网等项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思维,学会资源的整合利用。

(4)通过交流项目。一分钟自我展示、笑容可掬、肢体语言、直呼其名、穿越雷阵、野炊等项目,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分工协作。

(5)通过情感项目。风雨人生、人椅、礼让通行、感恩的心等项目,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6)通过氛围创设。通过建立团队、选队长、定队名、选口号、定队歌、团队破冰、团队融合,树立学员的团队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是一个人,我们是一个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相信自己比努力更重要”“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等口号始终响彻在活动场地上空,让激励自己、相信团队的意识在学生意识中扎根。

篇9

从省教育厅到地方教育局,从校长到班主任老师,都非常强调中职生的思想教育,设法在每学期都能减少“双差生”的数量,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希望将每一个刚进校的“小混混”,培养成一个良好少年,其中成功的例子不少。但是,在校园内取得了成功,而当学生一踏进社会,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能在工作岗位上呆满一年半载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有所成就了。可见,这种德育的思路未必奏效。

一、中职生德育的现状

当前各县市,学校乃至班级内均有大大小小的比赛和评比活动,有些甚至在电视上作秀,目的是利用各种评比促使学生、班级、学校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达到互相提高的教学目的。例如文明班、先进班评比、优秀个人评比、卫生清洁评比、好人好事评比、实操技能评比……多不胜举。这些评比确实使成绩和指标都得到提高,直观看,效果相当不错。不过,这些都是表面上的,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分数和指标。分数和指标提高了,并不意味着思想素质也得到了提升,相反,如果学生对这些评比认识不当,更有可能收到负面效果。试看,在各类评比当中,总是争议不断、复议不断、甚至诋毁对手,这些负面现象均是由于对评比的认识不足而滋生的“功利心、唯胜心”所造成的。这种结果除了将评比的内在含义排斥在外,更会妨碍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都有不良影响。

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中职生

笔者分别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银行等行业进行了走访,以调查企业主的用人标准。总结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对于中专毕业生,除了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 。甚至有的中小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只提一个要求:工作要勤恳。这反映了大部分企业的用人理念:在同为毕业生的前提下,具有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而不是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当然这两种能力兼而有之就更好了。综上所述,我们归纳出企业需要的是工作踏实,而不是好胜心强,有争先恐后心态的中专毕业生。

笔者亦赞同企业主的观点,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了数年的学习,虽然成绩参差,但是对本专业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胜任岗位工作的。所以选人用人之标准最终还是回到个人品德素质之上——工作作风,即做人处世的态度问题。毕竟,对于正常人来说,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都不是人的本性所在,都能够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

三、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路径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职生的德育要面向职场,也就是说,要提早进行“职业人”思想的灌输,帮助学生完善人格,让学生提前学会在社会、职场上生存的本领。接下来简单地谈一谈具体措施。

(1) 新生入学阶段德育工作重点。①大力培养一年级新生的 “自我适应能力”。新生入学,必然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之事,例如,宿舍环境不好、床位不适合、饭菜口味不好、热水供应不足等……以上来自学生的意见,相信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都必然会遇到的。对此,我们除了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外,也要教育学生,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就得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应对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便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之上。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时要有长远的目光,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取舍,优先顾及长远利益。通过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为踏入社会作好准备。②让新生们学会 “待人接物” 的技巧。新生入学,会遇到新同学、新舍友、新老师、新的生活指导员,这些对于新生来说都是挑战,因为与这些新面孔相处必然会产生摩擦。对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将来毕业后,踏进社会,会遇到更多难以应付的人物,因此,学会与生活圈子里的人们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生存的本领。所以笔者认为,要教育一年级新生与人为善,妥善处理与各类人的关系,正确认识与他们之间的摩擦,更要懂得通过种种摩擦来开阔自己的胸襟,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积累社会资源。

(2)二年级学生德育工作重点。在中职学校学习一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会趋于稳定,学生们已成为“师兄师姐”,心理上有了更多被尊重的要求,有的班级甚至成为模范班,在各项评比中,要求有更多的“面子”。 因而,德育工作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①让学生正确认识各式各样的评比和比赛,理解“胜”与“负”的内涵。有评比和比赛,就会有胜负,在中职生的年龄阶段与身俱来就有一种“叛逆”和“好胜”心理,遇上“胜”或“负”,都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极端表现,一是气馁,一是骄傲,结果是前者或是一厥不振,或是“输”不起,即功利心主导;后者则自以为是。两种结果都是负面的,所以,班主任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赛果”: 对于“负”,教育学生认识只要在比试过程中尽心尽力,体现了体育精神,赢得评委和对手的尊重,即达到了比赛目的;对于“胜”我们不能过于兴奋,更不能自以为是,因为“胜”只是阶段性的,由众多原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与对手握手以释放善意,修补关系,体现“王者之风”。②上好劳动课,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少说多做的作风。如前所述,企业主对中职毕业生的共同要求是:工作要勤恳。可见,中职生要立足于职场之上,在学历与经验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唯有依靠实干的作风获得优势。由此, 上劳动课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务必强调,“劳动的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也间接暗示一个人未来能否有所成就。

通过劳动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学会承担。通过劳动课,提升学生面对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劳动课,塑造学生少说多做的实干作风。

篇10

一、中职教育现状:障碍多,成效大。

中职教育虽然困难重重,障碍很多,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职教育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使众多的失落青少年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2011年2月28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的报告中公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报告除了总结中职教育的各项改革外,还显示,在接受中等中职教育学生中,贫寒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不但撑起了中职教育,而且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很多初中生被迫选择中职后,情绪低落,失败感、挫败感强烈,丧失对于未来和梦想追求的信心。在职业学校老师通过各种正确的就业择业理念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重拾梦想,并教他们如何为梦想一步步努力。中职教育为基础教育的掉队者重新燃起希望之光,使学生变无奈茫然为自尊自信。

中职教育成为这些学生再造的“熔炉”。经过学校专业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从“学习的失利者”逐渐转变为职业专长的拥有者,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强烈的自尊需要逐渐转变为不断增强的职业自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人。

二、中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理应无缝深入对接,对接好后的中职应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一)中职教育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近年来,多个地方的报告显示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招生平分秋色。教育界一直都反思和不断革新,以培养真正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基础教育失败的后果不仅是部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差,更多的是对于这些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的全体而言,对于这些相对学习能力弱势的群体家庭贫困群体而言,成为承担基础教育失败的直接产品。

在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通过职业教育能把这种材料、这种基础的孩子教化成人,从有业立业到乐业,有较好的人生发展规划,甚至为自己贫寒的家庭家族带来希望,这就是中职教育最大的功德,是避免中国教育失败的有效途径,是消除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一剂良方。

(二)中职教育能让“教育公平”使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更好体现

教育公平以“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为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要求。目前基础教育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机会方面相差甚大,农村和城市之间教育机会的差距之大达到让人惊讶的地步,更为明显的体现是农村孩子初中就辍学或者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的孩子不在少数,即使有幸进入中职学习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也是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重阻力都让大众教育的“教育公平”理念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扶持也越来越多。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职的重大意义,也有更多的家长接纳了中职教育。目前实施的面向所有农村生逐步推出中职免费政策,就体现了国家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心,也让教育公平的大众教育的价值诉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中职教育作为社会稳定器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初中毕业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形成品格的人生黄金时期,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上高中不是唯一的选择,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年龄尚小,心智还很不成熟,因无一技之长,缺少社会经验,若过早步入社会,则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不是选择升入高中继续学习,而是就此进入社会,他们以何种形式走入社会?是否得到了就业指导,接受了职业培训?几年之后,他们又能干什么?

历年来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因成绩问题会结合自身选择职业中专或艺校,使学生毕业后有一技在身,立足于社会,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不同的选择为现代社会增添不一样的景色。一个从事中职教育大半辈子的校长在开导那些对所谓的问题学生辛苦付出的老师们时说,中职教育是弱者教育,是拯救灵魂的教育。在我看来,中职教育是为弥补小学和初中教育的缺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初中毕业就流连于街头被各种诱惑走上歧途甚至犯罪道路的学生相当多。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跟他们没人教育无人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职业教育能从这个层面帮到更多学生,那么对于社会的稳定就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正确指导他们对待前途、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学习,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升学、参军和就业等问题,对他们走好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非常重大。

三、对接的设想。

篇11

1.1处于困境中的中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

2009年开始,本人就担任电子商务专业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这个专业的初衷曾做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很不乐观。选择这个专业65%的学生是认为可以上网,15%的学生是因为家里的亲戚或朋友介绍的;10%的学生是由于父母亲是经商的,要求他们读这个专业;5%的学生是完全跟着同学来选择读电子商务专业的;只有剩下5%的学生是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至于英语课,学生则表示初中基本上睡了三年,有个别学生甚至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只会说“Thankyou”,“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I’msorry,Idon’tknow,”等等这样的句子。由于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学生惧怕学习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尤为欠缺,在上个学期的英语朗读考试中,有学生用汉语拼音来读英语单词和句子,让我啼笑皆非。再则,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上职校是为了学技能的,因而他们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英语作为文化课,当然成为他们讨厌的学科。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英语课还是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内容缺乏新意,课堂气氛沉闷,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势必加剧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同时也反过来制约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2中职电子商务毕业生岗位上英语应用状况

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各不相同,据统计多数是以商务为主,如:对外贸易、物流、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生产内勤、公关、文秘、客服等,不同的岗位对英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从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从事贸易的学生看不懂单证,不会书写基本的商务信函和合同;从事营销、公关、文秘和客服行业的学生面对国外的客户,由于自身英语基础薄弱,不敢开口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所以业务拓展缓慢。由此看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更要结合专业特点,课堂上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首要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中职电子商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针对中职电子商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情况,大概涉足商务方面的三个方向:企业行政管理方向、营销方向和外贸方向,其中后两项居多,那么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应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2.1设定形式多样的语境和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他们的听力水平很是不好,口语表达能力更加不容乐观。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可能给听说带来的阻碍。首先,在平时英语课堂教学中,精选营销与客服方面的日常交际用语,对核心词汇和重点句型进行归纳总结,编写成册让学生背诵、练习和运用。其次,精选商务情境让学生模拟训练。商务情境包括接待顾客、信息处理、商务谈判、商务合同的签订,以及一般涉外业务的面试、介绍产品、付款等方面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老师要善于设置各种不同的商务情境和语境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2结合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从本校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情况统计看来,基本上是以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为主,他们所接触的内容涵盖如下:1)简单的外贸单证填写,能够读懂英文电子邮件、合同以及产品介绍;2)正确填写个人资料表单、业务表单;3)能够看懂英文名片、通知、便条和邀请函;4)要求会用简单的英语与客户交流和沟通。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结合这些方面的知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和操作。学生在不断的操练中,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篇12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但中职学校的班级的管理对象具有异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中职生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自己比普通高中差),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2)大部分中职学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准低下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者”。很多学生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恶习――讲粗口,自我为中心,抽烟,怕困难,懒惰……(3)由于教育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而使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面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学生毕业后必须要能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与准职业人。因而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应该具有非普通高中学校班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又要逐步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还要培养能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些年来的班级管理中本人做了一些探索,即运用企业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一方面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班级班风的建设与企业形象的树立、班集体与企业团队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营造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又落后于企业管理,管理的落后是由于学校管理的落后所决定的。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管理效益,其效益与管理时紧密型的,管理产生的效益是即时的、迅速的。而学校管理与效益是松散型的,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异时异地的、隐性的。企业是营利性的,学校是公益性的。并且目前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管理理论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因素决定了班级管理必然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在逐渐被社会企业淘汰,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是迫在眉睫。运用企业模式进行班级管理,本人认为,主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确定企业模式的班级目标

明确的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中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适用企业要求专业技术型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将这些企业目标渗透到班级中,让学生知道要这个企业即班级创造财富,作出贡献。可以把学生在校的几个学期作为企业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分别列出班级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将学校对班级评估作为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依据,将综合学分(包括德育、学业成绩、实习表现等)作为学生个人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确定企业模式的班级管理机构

为了便于学生明确今后进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时也及时地引进企业的管理机构。

1.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学校校长和所有学生家长担任,在每学期开学初,召集所有董事会成员开会确定“企业”目标(也就是校长和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张贴在教室,让每一位都知晓本学期的目标是什么。学期末将“企业”完成工作状况报告给董事会成员,即向家长发放《学生成绩报告册》,向校长写出“班级工作总结”。

2.选聘“企业“管理机构,主要成员有总经理(即班主任)、执行总经理(即班长)、行政部经理(即纪律委员)、生产经理(学习委员)、后勤部经理(即生活委员、劳动委员)、工会组织(即团支书、体育委员、文娱委员)。这些人员(班主任除外)最初由竞聘产生,待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个人的表现进行调整。

3.建立生产小组。将全班同学(管理机构的同学除外)分成若干生产小组(即学习小组),设生产小组长一名。

三、使用企业模式进行日常运作

1.建立严格的、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运行有多种管理模式,如友情化、亲情化、温情化、随机化、制度化,但最有效的是制度化管理模式。因此严格、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企业得以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

2.建立企业模式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考核也应实行企业模式,不沿用普通教育的“唯分数论”,运用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办法:对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品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价,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活动视为在企业的应该完成的每项工作,完成学习、活动的情况视为其在企业所拥有的业绩,并将此视为其在“企业”的地位和“薪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