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15:04: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路工程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3.4.1规定: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的同时,应按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金额、担保的形式和第八章“投标文件格式”规定的投标保证金格式递交投标保证金,并作为其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我区大中型路网工程招标文件规定投标担保的形式有现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保函及招标人规定的其他形式,可任选一种。由于从投标到开标到定标,时间短,查询银行保函真实性存在困难。出于成本与效率的考虑,银行保函真伪查询只能通过电话及银行查询系统两种途径。又由于受信息安全因素及时间和人力的制约,效果不佳。以某公路工程项目招标为例,40个投标人,仅有9个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为现金担保,占总投标人的23%,其余投标人提交银行保函,这些银行保函中,大部分出自区外同一家商业银行。中标结果公布后,未中标的投标人中很多对提交的银行保函弃之不理,没有办理退还银行保函手续。潜在的风险有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以他人名义投标、提交虚假银行保函等,影响招投标的公正性。
(二)履约阶段,保证人的保证能力
履约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阶段,涉及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控制等各个方面。以我区大中型新建公路工程项目为例,担保的种类主要有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等。担保形式有现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保函或发包人与承包人约定的其他形式,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保证书。此阶段担保的特点是保证的金额特别大。近年来,不少公路工程项目出现很多由融资性担保公司出具的担保保证书,虽然其性质与银行保函相同,均是保证担保,但是保证能力大不相同,蕴藏的风险大不相同。原因如下:
1.业主对担保审核的着眼点是担保保证书是否真实,忽视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审核。
2.信息不对称。
(1)据自治区金融办统计,2012年全区融资性担保公司168家,经年检合格的仅36家,其余公司处于监管甚至停业整顿状态。即便是检查合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不能消除风险隐患,例如广西柳州正菱集团下属的广西正菱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老板跑路即是明证。
(2)真实的担保保证书是否合法、有效无法查询。《广西壮族自治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也就是说,假如业主收到的某一合同段履约担保保证书,其担保的金额超过该担保公司净资产的10%,那么该担保保证书即为无效。资信良莠不齐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不加优选就入围公路工程担保。
3.业主对近年出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性质及风险不了解
我国融资性担保业是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属高风险、低收益行业。近年来,担保行业暴露出运作不规范、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强以及抽逃资本金、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而业主对投标人要求高(须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或以上资质的企业),以高速公路为例,施工企业均为大型企业。有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提交担保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出具的保证,且涵盖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等,保证金额特别巨大。对担保行业本身存在的风险,业主不一定关注到。如果遇上运作不规范、保证能力差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则无法为业主提供有效的保证,其中的风险显而易见。
(三)假保函带来真风险
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业银行开出真实的银行保函,承包人提交变造的银行保函。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内部人员与承包人合谋,提交虚假保函。潜在的风险是一旦承包人违约就无法对银行保函进行收兑。
二、加强工程担保管理的措施
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可能存在的风险,就承包人而言,存在的风险有违约、欺骗、故意或无意侵权等。引入第三方保证——工程担保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风险点,加强工程担保管理,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投标阶段选择风险小的担保形式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3.4规定:投标人必须选择下列任一种形式:电汇、银行保函或招标人规定的其他形式。结合我区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实际情况,以大中型项目土建招标为例,路网每个标段30万元,高速公路每个标段80万元。对比通常的做法: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为投标报价的2%,最高不超过80万元。可见,现行的投标保证金比以前的要求低了很多。综合这些情况,业主可选择风险小的投标担保形式:电汇,确保投标保证金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若采用银行保函,应由投标人开立基本账户的银行开具。如投标人未能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供,可视为不响应招标文件而予以拒绝,真正发挥投标保证金筛选投标人的作用。
2.严格审核保证人资格,发挥工程担保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业主、承包人、保证人三者之间因契约形成保证担保关系,处在资合状态。保证的实质是以保证人的财产、信誉来担保建设合同得到全面、正确的履行,而经济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可能让保证人措手不及,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业主必须审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选择保证能力强的做保证人,确保承包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时,保证人能够代替被保证人履行合同或承担代偿责任。如果对保证人的财产能力、资信没有把握,尽量避免选择那种风险大的担保形式,并在招标文件中写明。
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近年来,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在建设领域实行“黑名单”制度,可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例如浙江省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分别开设《信用交通》、《阳光工程》栏目,我区的《广西公路建设市场施工企业信用评估结果》等,把有提交虚假保函、变造保函、保证能力不足却出具担保保证书情形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及时录入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供业主及公众查询。对失信的及违约的承包人、保证人加强监管和惩戒,对守信的给予优惠。
2公路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公路工程由于其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额度大、技术要求层次高等特点,致使公路工程建项目在建设的工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本文从投资方的角度,对BT投资模式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在BT投资模式中,于投资方而言,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四方面:
2.1政治风险
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在BT投资项目中,政府实行全过程监管,政府和主管部门会对项目过多干预,往往导致项目多头领导,协调失灵。由于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体制突然不合理化。
2.2经济风险
通货膨胀或紧缩、汇率变动、市场动荡、社会各种摊派和征费的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资金筹措困难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成本超支、投资增加、报价变化等财务风险的存在,导致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工期延后,延期交工,带来不能按期履行合同而违约的风险。
2.3技术风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逐渐运用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由于技术人才更新速度的限制,技术人员的水平限制,存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工艺、工程无法通过验收、工程试运行不合格的风险。
2.4项目执行风险
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集选址、设计、施工等诸多过程为一体的全寿命周期,存在着合同履行力风险、组织能力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风险。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结合中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本文构建BT投资模式的风险指标体系。
3公路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针对表1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负效应,将不确定性的风险损失降低到自身可以接受的范围,并对已辨识的公路BT项目风险进行跟踪监督,检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的效果。政府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的方式。对于政府风险,建设单位应该设立相关部门,负责研究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做好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体制,合理规避政府风险。同时,利用BT项目的运作特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利用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的范围和权限、获取约定的财务补贴或其他优惠的条件、特殊的优惠税收政策的批准等,合理转移风险。经济风险主要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经济风险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不可规避的风险,对于建设期的通货膨胀风险,虽然已在项目投资估算中,预列有项目预备费,但仍需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如材料替代、材料节约、缩短建设时间、合理安排采购周期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的危害,同时也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由于经济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产品、服务协议,保障投资成本和收益。通过与材料供应商等相关单位签订材料价格合同,通过材料集中购买等方式降低汇率变化、通货膨胀、材料价格变化对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合理控制BT投资模式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技术风险主要采取风险预防的方式。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的行为不当是构成工程项目技术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减轻此类风险,就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有关人员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了解和掌握控制这些风险的方法。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吸收高学历人才,聘请高资质的专业人才的方式,提高建设队伍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合理预防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带来的技术人员水平限制的风险。执行风险影响因素多,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风险管理措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管理水平风险,通过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工程项目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所以工程项目企业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在的风险清单,并且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衡量比较,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能够从容准确地应用风险。合同履行力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公路工程的工期风险和质量风险。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BT投资模式中,BT投资模式的运作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有资格的公路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移交给政府。如果项目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如期将合格移交项目,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将面临合同履行力的风险。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管理,就是对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度等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保证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目标的实现,从而规避因为工期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可以通过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关注设计质量、依靠科技进步等措施降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风险。
BT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缩写,中文的狭义解释是建设移交,广义解释代表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即项目融资、建设、移交的全过程。通俗地说,BT投资是一种“交钥匙工程”,政府通过特许协议,社会投资人投资、建设,建设完成以后“交钥匙”,政府再回购,回购时考虑投资人的合理收益。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目前采用 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1、BT模式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公路建设的关键。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项目管理论文,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2、BT模式的运作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依法注册成立的国有或私有建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政府在BT投资全过程中行使监管,保证BT投资项目的顺利融资、建设、移交。投资方是否具有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实力,是BT项目能否顺利建设和移交的关键论文提纲怎么写。
3、实施BT模式的依据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路法》第一章第四条“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30号《关于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章第七条“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 、建设――经营――转让(BOT) 、建设―拥有――经营(BOO) 、建设――拥有 ――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4、广东顺德公路BT工程案例中国中铁顺德公路BT工程项目――广东省佛山市一环南拓暨顺德区快速干线项目,是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BT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的广东省2010年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该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超额完成了施工产值保4(亿元)争5(亿元)的投资目标。尽管工期紧、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但项目开工至今,整个项目施工管段没有发生一起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也没有出现任何扰民事件。
5、BT模式的特点根据BT的概念可知:5.1 BT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5.2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资金可以是银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机构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
2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体系
2.1分类体系框架在制定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体系框架的过程中,既要结合铁路现行的标准规范,也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国际、国内建筑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还要满足铁路工程建设需要、适合铁路发展要求、遵循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由于铁路工程建设大多是线性项目,和建筑领域的点状项目不同,铁路工程的隧道、桥梁、路基、站场、四电等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建筑领域的信息分类难以直接采用。以ISO12006—2框架为基础,参照Uniclass和OmniClass的分类思想和方法,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需要,结合铁路特点,把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为14个分类表,在划分分类表时,主要参考ISO12006、Uniclass、OmniClass的分类方法,在分类表的具体包含内容设计过程中,参考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科学技术档案分类与代码、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丛书、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路物资目录、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等规范标准和书籍文件。
2.2分类表关联关系ISO12006—2根据简单的建设模型,即在建设过程中应用建设资源,形成建设成果,把建设对象划分为建设成果、建设过程、建设资源和属性特征。参照ISO12006—2的建议,对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14个分类表按照建设对象进行组织和划分。铁路工程建设成果分类包含项目、实体、空间、构件、工项分类表,项目由实体组成,实体包含构件和空间,构件由工项组成,建设过程包含阶段分类表,建设资源包含组织、角色、专业、工具、产品、材料、资料分类表。各个分类表所具有的描述性信息由属性分类表定义,例如,隧道洞门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外径、壁厚、层数、外插角、环向施作范围、环向间距、每环根数、纵向间距、长度等信息,可以定义在属性分类表中。
3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
示例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分类是为建设管理服务的,随着IT技术的发展,建设管理逐渐电子化和集成化,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统一分类和编码,有利于计算机的识别和操作,能够提升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建设管理的效率。
3.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分类铁路项目分为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基建工程和其他项目,新建项目包括新线普速铁路、客运专线、新线高速铁路、新建站、枢纽、客货共线、检修基地工程,改扩建项目包括增建二线工程、扩能改造工程、站改工程、电化改造工程。
3.2铁路工程建设隧道构件、工项分类铁路隧道构件由洞门、明洞、暗洞、辅助坑道、附属洞室等主要结构部件构成,各部件又由若干分部件组成。铁路隧道工项包括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洞身开挖、基底处理、超前支护、初期支护、衬砌、防排水、附属设施、沟槽、箱变基础、回填、后墙、门框墙、顶冒、端墙、挡墙,各工项又由子工项组成。铁路工程构件、工项的分类可以为铁路验工计价、施工组织、进度管理、工程验收等提供统一的结构分解和定义,有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后,通过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汇总、分析等处理后,可以掌握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重要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3铁路工程建设阶段分类铁路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维阶段,勘察阶段包括初测、定测、补定测,设计阶段包括预可研阶段、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
3.4铁路工程建设专业分类铁路工程建设专业的分类主要参考OmniClass,结合铁路特点,可分为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和支持,每个专业有可以分子专业。
3.5铁路工程建设资料分类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文档和管理资料是铁路建设依据,也是建设中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忠实记录。参考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铁路工程建设资料可分为项目资料和参考资料,项目资料包括建设管理资料、勘察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工程建设资料的统一分类为铁路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质量责任追溯奠定了基础,对工程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期运维过程中的资料查阅、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装备。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和铁路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铁路信号的发展水平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是中国铁路信号发展的重要时期,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日趋成熟,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为高速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建设安全、质量与效率、效益并重的优质铁路网络,为国家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的大局服务,给铁路信号建设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当前的铁路信号建设标准还无法完全涵盖和满足全部工程建设的需要,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随着“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干线及一批城际铁路的建成,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货运组织改革,以及货车装备的更新,繁忙干线逐步实施客货分线运输是大势所趋。一批以货运为主的铁路通道和工业企业专用铁路已投入建设,如晋中南运煤通道、蒙西至华中铁路、工业园区及物流园区专用铁路等。而我国铁路目前建立起来的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城际铁路、开行万吨大列的重载铁路、快速货运专线铁路、工业企业专用铁路等标准研究,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虽几年前已开展研究,但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信号标准规范;一部分高速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还是暂行或试行规范,有待修订完善;铁路信号子系统标准规范还不完善,如250km/h铁路、无砟轨道客运专线铁路设置区间信号机的标准,道口信号标准规范等,尚缺失相关内容。
2.2通用图编制不完善
通用图是贯彻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中心任务的有力工具,是实施标准、规范的可靠手段。通用图在铁路勘察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快设计速度、保障设计质量。同时,通用图也是系统维护维修的重要基础资料。目前,铁路信号通用图的设计及数量少,覆盖范围小,更新改进速度慢,不利于工程设计及运营维护管理。例如,2006年原铁道部文件要求“ZPW-2000A区间小轨道电路不再纳入闭塞控制,仅完成报警、表示功能并纳入微机监测”,但至今尚未修订后的通用图,这就造成工程设计做法不统一,不利于信号工程施工和信号设备的运营维护。
2.3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不及时
制定铁路信号标准规范先进成熟的模式,是先规划标准体系,再分别立项研究实施,同时对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进而形成标准规范。但现实情况是,立项研究的多,形成标准规范的少,且时效性较差。例如,电弧灼伤钢轨及胶结绝缘节的问题曾在多条高铁线路出现,铁路行业主管部门立项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和解决措施,但解决方案至今未纳入铁路信号相关标准规范。
2.4信号标准规范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现状来看,铁路信号标准规范的部门主要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内的建设管理归口单位、运营管理归口单位、科技管理归口单位、工程管理归口单位等,信号标准规范及技术文件数量多、更新快,但内容零散、协调统一性差。各个单位有时仅针对本部门的管理职责制定标准规范及技术要求,疏忽了涵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营及维护、产品设计及生产等领域的执行单位的可操作性,文件执行困难,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改进信号标准规范制定和的管理机制。
3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改进
3.1改进原则
为实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成熟、适用的铁路信号建设标准体系的总体目标,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准绳,以铁路行业规定为基本依据,总结国内铁路建设积累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建设标准体系及管理策略,紧密围绕我国铁路信号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规划与现实需求,全力推进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创新研究。改进铁路信号建设标准编制工作,应该把握以下主要原则。(1)立足我国路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建设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可持续性。(2)始终坚持“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既定技术方针,使建设标准全面适应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铁路线路,全面促进运营管理方式现代化,全面改善维护管理手段人性化。(3)充分体现建设标准的先导作用、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及时修订和完善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
3.2改进内容
3.2.1构建健全的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应针对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重载铁路、城际铁路、工业企业专用铁路等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铁路工程,全面建立涵盖系统研发、工程设计、试验测试、装备生产、施工工艺、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铁路信号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3.2.2完善铁路信号通用图
将一些普遍性、通用性较强的铁路信号标准图定型化,提高工程设计的统一性,为运营维护创造有利条件。
3.2.3推动科研成果及时向标准规范转化
坚持系统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加强基础科研工作,不断修订和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开放、科学、动态的管理机制,突出标准规范制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2.4改进铁路信号标准规范的管理机制
加强铁路信号标准规范的顶层设计,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单位应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提高铁路信号标准规范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注重标准规范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3.3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些年来,铁路建设迎来了黄金期、高峰期,每年都有大批铁路项目立项、开工、竣工,铁路信号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甚至存在与当前建设形势不匹配、不利于运营维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3.3.1重载铁路、工业企业专用铁路建设设计规范
需尽快出台大秦、朔黄等重载铁路已运营多年,并积累了较丰富的运营维护经验及科学试验数据,一批新的重载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如蒙西至华中铁路。因此,需要尽快编制出台重载铁路信号建设标准规范,以满足铁路建设领域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工业企业园区、物流园区等专用铁路建设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该类型铁路具有用途单一、线路短、标准低、需与国家铁路接轨等特点。企业修建铁路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标准,强调低投入、高产出。因此,现行国家铁路有关标准规范不太适应工业企业铁路需求,有必要研究出台针对工业企业铁路的行业标准。
3.3.2尽快形成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城际铁路信号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群已规划了较为密集的城际铁路,如珠三角、长三角、中原城市群等,该类型铁路具有行驶速度高(一般为200km/h~250km/h)、车站密、运输组织灵活多样、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等特点。但目前针对城际铁路的自动驾驶功能仅出台了较少的方案指导性文件,尚未形成一整套信号建设标准规范。大批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亟需建立城际铁路信号标准体系。
3.3.3制定信号系统综合布线标准
铁路信号系统内CTC中心系统、信号集中监测中心系统,大量集中设置各类高性能服务器,电源、数据布线量大。传统方式均为设备之间直连布线,主机房内布线杂乱,强、弱电线电缆隔离防护困难,存在电磁干扰安全隐患,系统维护、扩展困难,故障排除时间长,对运营干扰大。综合布线方式可使中心系统强、弱电线电缆隔离防护更安全,光电缆布置及径路更合理、更集约,从而消除电磁干扰安全隐患,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因此,铁路信号建设标准需要引入综合布线理念,并制定配套的标准规范来解决此类问题。
3.3.4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探索新一代列控系统建设标准
通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和对运营维护经验的总结,我国铁路信号列控系统已经形成CTCS-0,2,3序列框架,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研究开发基于无线车-地安全信息传输、卫星导航安全定位、移动闭塞(或虚拟闭塞)等技术的新一代CTCS-4级列控系统,以及适用于速度160km/h及以下庞大路网的CTCS-1级列控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应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尽早开展相关标准规范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
1.1革新目前的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
过去的铁路建设管理方法较为单一,方式不科学,与现代化铁路建设的实际不符。对此,我们一定要革新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铁路建设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建立指挥部门和管理部门,优化人员的具体配置,坚持做到人尽其才。在管理方法上,还应该保证具有全面性,严格遵循项目管理原则实施作业,进一步精简人员,选用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实施管理。另外,想要变革以往的大跨度管理现象,管理单位还可以采用大监理的模式进行作业,不断降低成本,走科学管理的方针。
1.2深化铁路建设管理步伐
在市场经济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必须要更好的适应经济现状,坚持与市场接轨的原则。分离管理社会化与政府职能不相适应的地方,按规定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与此同时,铁路建设工程管理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与网络系统保持一致性,实施多元管理方针,打好基础管理项目。
1.3制定铁路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铁路建设工程管理亦是如此。相关制度一定要符合工程建设情况,根据实际铁路建设制定完善的体系,规定管理的具体内容、方针和对策,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并加强监督管理环境。在此基础上,铁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还要不断提高相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关乎着铁路建设管理的有效性。做好岗位选拔关,选取具有一定职业资质的人进入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就显得极其重要。另外,加强完善管理队伍建设,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支持他们对外学习,扩展管理能力也是完善管理的重点方式。只有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进行提升,才能更好的完善铁路建设工程,促进管理水平的完善。
二、公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严格遵照招标章程公平开展招投标工作,选择最优施工单位
公路建设一般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是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工作,为了选择到最优的施工单位,我们务必要确保公平公开地开展招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工作。招投标方面,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我们除了要按照规章严格完成整个招投标工作外,还要注意完善监督体制,依靠广大群众力量确保竞标环境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是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二)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这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在国际惯例中,对合同管理方面很重视,合同文本的严密性规范性和细致性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开支。一般国际上普遍委托资历深厚的咨询公司编制规范性合同文本,在合同文本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可能全面地对解决方案加以量化规定,尤其是承包商制约条款方面做到细致入微。比如,在合同中报价和规定工期的同时,也明示任何调整施工方案的举措都不再调整报价。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承包商以赶工期为由提出的增加费用的要求。
(三)严控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可能导致建设项目工程成本的巨大变化,一般我们不提倡工程发生重大变更,但是公路建设项目周期较长,牵涉资金较大,涉及技术也较为复杂,发生工程变更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们要严控工程变更。对于重大工程变更,我们要提前做好细致的技术经济分析,依靠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技术资源,专业评价重大工程变更可能造成的工程成本影响,综合考虑各方意见之后再决定是否执行工程变更方案。变更设计务必要遵循合同条款,即工程变更不影响合同的正常执行。
(四)合理组织公路项目的建设施工
合理组织安排公路项目的建设施工,有助于节省人力、物力,在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的同时节省施工成本。合理组织安排建设施工,需要了解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调度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从而确保建设项目的优先开展,避免重复性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资的浪费。
(五)保证材料供应,节约材料
严把材料采购关是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公路建设项目材料采购中,我们要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制度,层层把控材料质量关,选择资质深厚、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材料供应商。将材料把控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人人都有把关意识。加强材料的入场检测,确保符合各项标准。
(六)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纷纷涌现出来,这些新工艺往往代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投资,为成本控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在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运用了预应力锚杆、锚索新技术,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玻纤土格栅新材料、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但提高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还降低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而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工程质量首先取决于设计质量。与新建公路的高等级公路相比,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很多农村公路在设计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认为是低等级公路就闭门造车,方案粗糙,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严重脱节,留下质量、安全隐患,在施工中变更较大,给建设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重视设计阶段的建设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对于农村道路道路的改扩建工程设计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老路进行准确的调查复测。老路经多年使用后自身及周边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改造工程在设计前必须做好老路的调查勘测工作,只有准确、充分把握老路实际状况,才能灵活合理地利用原有道路,实现较高的投资效益。改扩建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单位在确定工程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对老路进行详细调研,调查分析老路的建设、使用及养护过程,了解老路存在的问题、病害类型以及治理方法,全面收集工程各方面资料(地形图、竣工文件、改造资料和地区规划等),并根据改建的特点和经济、交通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改造规模、标准及方案,避免盲目性,确保设计质量。可以说,老路的调查复测是否充分将影响到设计品质的高低,也是做好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第二,要进行详细的图纸审查,提高设计质量。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因涉及项目繁杂、约束条件多,设计文件的好坏对工程建设效果影响更大,所以除了做好标准、规范及设计深度等常规符合性审查外,还应根据改扩建工程的特点重点做好审查。首先审查平纵线形设计的合理性:改扩建项目多数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实施,对老路的利用较多,往往出现单侧或双侧加宽。应审查平纵线形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利用老路面,充分兼顾结构物加宽、拆迁、施工及社会影响,避免一味追求高标准而降低老路的使用率。其次要加强路面加铺改造审查:重点检查老路的检测数据是否齐全准确、加铺厚度及补强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等。第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作好后续的服务跟踪工作。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设计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问题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发现,如地质变化、自然灾害等。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设计单位必须遵循质量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节约成本而降低设计要求。
2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由于农村公路多为二级及以下低等级公路,因此,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就比较低,难免出现施工队伍公路施工经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而监理队伍本身的制约机制尚未健全,难以在工程管理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加大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第一,要加强企业自检工作。企业自检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以规范从业各方质量和安全行为为基础,以抓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涉及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以及排查较大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加强监督检查为手段,以严把竣工验收检测为保证。以此来增强质监机构的执法力度,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第二,推动社会监理工作。由于现阶段公路建设尤其是农村公路建设摊子大、战线长、监理取费低,监理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理资源投入不足,监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难尽人意,导致监理服务质量低下,监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切实开展“监理行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诚信”活动,使监理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充分调动监理工作积极性、发挥监理作用。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项目业主要执行合理的监理取费标准,引进讲诚信、高素质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履约和监理人员的检查考核力度,一旦发现监理单位投入的资源不足,便督促监理单位加大人员投入。三是在施工阶段加大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检查力度,采取突击检查、现场考核、查阅资料等手段,掌握监理的工作路子和工作质量。第三,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推进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对现有道路通行标准的提升,是在原有道路上的升级,工程往往涉及地基处理、路基拼宽、桥涵改造、路面补强等多方面内容。要做好改造工程质量管理,除了要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强化施工工艺控制、强化试验检测,保证工程材料和构件质量等基本质量控制要点外,还应注意改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包括地基处理减少新拼宽路基不均匀沉降量、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做好老路补强施工前的再调查及施工中的路段管理工作。
3安全是生命的保障
1.2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以机电自动化实现为主,人力配合为辅。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离市区等较远,相关运行以及监控人员等很难对其进行现场管理,因此,就需要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运行,将火灾隐患降到最小。
1.3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隧道消防机电设备的选择、机电工程的布置、用水系统的设置等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来因地制宜地选择,以能够实现最佳地消防效果为最主要目的。
1.4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易维护的原则。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的维护也是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及时进行有效的维护,隧道机电消防系统才能够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才能够及时发现消防问题并进行处理等,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易维护的原则以保障消防系统的运行效果。
2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工程的建设实现
2.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水的设置。消防水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在隧道顶部设立消防水池和设置水井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消防水的来源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具体环境来做选择。对于有自来水通过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消防水池的方式来保障隧道内消防水的供应,对于无自来水通过的地区,可以通过挖掘水井的方式来为隧道供应消防水。
2.2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管道的设置。消防管道的布置应该根据隧道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考虑防冻问题,以使消防管道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实现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消防水出现问题而导致消防隐患。消防管道的布置必须要设置于检修道上,这样,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消防管道中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弥补,避免消防管道出现漏水等问题影响后续的使用。
2.3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水泵设置。消防水泵的设置应该坚持使用与备用相结合,并且对使用中和备用的水泵都要进行妥善检查,以确保其都能够随时正常使用。消防水泵应该融自动与手动一体,日常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不灵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切换至手动控制。监控中心要实现对水泵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包括其开启、运行、停止以及低频巡检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监控异常的,要及时进行问题排查,以保障水泵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实现对消防水池水位的实时监测,水位等于或低于最低线时,自动供水保障水位处于最低线和最高线之间,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
2.4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洞的设置。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洞应该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每个消防洞都应该配置消防栓以及灭火器,以供隧道的使用者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同时,消防洞的间距应该根据消防隧道的长度以及消防难度等来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够及时地找到并且方便地使用消防工具对火灾进行控制。
2.5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火灾检测系统和报警系统的设置。在当前火灾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火灾检测系统主要是基于火灾发生之后产生的烟、光和热等来判断火灾发生的,同时还有一种能够根据现场的图像判断火灾是否发生的系统。两种系统在判断火灾发生的准确性上区别不大,所以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状况等自主选择和安装火灾检测系统,实现对火灾的智能检测。火灾检测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自动的报警,如此,才能够实现对火灾的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人力物力的损失和浪费。火灾报警系统与火灾检测系统相连,火灾检测系统一旦检测到火灾的发生,就需要将火灾的具体情形自动地报告给监控室,以方便监控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消防。同时,火灾报警系统还需要与隧道外显示屏相连接,以警告过往车辆不再进入隧道内并且自动协助灭火等。这样,就实现了隧道内火灾和报警的一体化设置,有效地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全面推进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2010年全面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0万公里,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许多公路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工程成本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和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其中,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整个项目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本管理的目标不仅是为了避免超额投资,更是为了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最终目标是以最合理的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投资者和社会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施工成本管理对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公路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机遇和挑战同在。一方面国家各种方针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公路行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的加入,使得各施工企业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施工企业不仅要对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严格做好施工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成本与公路项目建设
1、公路项目建设的生产流动性大。建设周期长、工程数量分布不均以及工程建设的不可逆性,在较长时间内大量占用和耗费人、财、物,这便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资金,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基础上,优化工程施工成本,减少资金闲置造成的损失。此外,鉴于工程建设的周期长及其不可逆性,本着合理投资的原则,工程施工的资金投放越晚越好,即资金的投放应前紧后松,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的成本。
2、工程施工的合作性要求高。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环节多,施工组织多样,一项工程通常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等多方单位的密切配合。若缺乏合作性,将会造成工程成本的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因此,如果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通力合作,有效沟通,树立“全员理财”的观念,通过合理预算、责任到人,将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
3、工程施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大。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外部干扰等。因而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具有不可比性,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因地制宜,根据工程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
总之,在项目管理中,要坚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质量、进度、安全控制为目标”,本着“节约投资、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全过程”加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强调主动控制,全面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
二、公路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1、成本分析有利于公路施工成本管理。整个施工过程由不同的成本构成,包括原材料成本、采购成本、实验成本、设备成本、施工成本等各种成本,应将成本进行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进行细致的成本分析,从而有利于成本预算与后期的成本控制。将整个建设成本看成一个大整体,再分析细化各个成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费用的支出,从而优化成本管理。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制定工程成本管理制度,成立成本管理机构,明晰职责,在成本管理上树立务实创新的思想理念,根据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机制与方法,积极发扬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树立全员理财的新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能够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
3、积极预测,合理报价。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要体现科学、客观、前瞻与竞争的特性。与此同时,预测市场风险,特别对于大型的跨年度工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根据市场行情预测施工同期材料的价格,根据国家政策与法律预测人工单价和各类费率的变化,并将前期的同类工程进行比较,预测该工程期望效益。然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运用概率分析、风险决策等方法制定本管理方案。总之,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预期利润的最大化。
4、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先进的过程成本管理流程。从成本目标的编制、执行到工程结算,均实现过程管理,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明确工程成本中量、价、费之间的关系,达到精准、细化的成本管理目标。
5、通过增加收入、减低成本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收定支”的方法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及时分析原因。同时,加强合同管理,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6、提高工程变更的预见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对整个项目的管理非常重要。工程变更需要项目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并对工程的成本影响作出评估,综合各方意见与建议,实施恰当的变更方式。
三、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现实情况下,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获得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通常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以便获得工程的承建,这便对施工单位的总收入和利润产生严重的影响,成本控制由此成为施工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既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又有利于预测与回避工程风险,对于整个工程的投资建设与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合理选择路线,精心设计
要减少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破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相对合理的路线,在路线选择的时候要远离那些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包含多个方面:像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等。公路路线在经过那些植被比较茂密、动物种类比较多的路段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公路对于主河道的侵占以及对于周围植被的破坏。进行路线设计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对自然水系产生的影响,就要把传统的定线方式改变,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定线的效率,还能使线路的布设跟沿线的地形吻合,减少断背曲线等不良路线。在纵面设计的时候,要在平面线位的配合下进行因势利导,不能过分的追求高指标,要减少大填大挖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对自然植被所产生的毁坏。对于湿地、水源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特殊地段,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绕行。那些不能避开的,就要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环境破坏。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原有的自然稳定性,因为开挖问题就可能导致应力释放引发坡度滑动。当前很多设计都很少考虑到应力释放问题,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出现滑坡问题之后的治理费用要比之前避免滑坡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此外,还要重视公路排水设计问题,因为排水设计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公路本身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出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2.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2.1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就要注重对公路施工机械的保养问题,保证机械有足够的来减少噪声。对于施工路段在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小于150m的情况,要限制施工的时间,也可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施工噪声对于居民生活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工人的劳动保护,要实施轮班机械操作制度,减少大范围接触高分贝噪声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在噪声周围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工人,发放相应的耳塞等保护工具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公路防噪声屏障,把金属、轻型符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2.2.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防范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工作,在粉尘材料运输的时候要有遮挡措施。料场与搅拌站要设立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在距离两百米的范围之内不能出现集中的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等。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沥青材料搅拌厂要设置在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点之外的风向处,这样为生产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爆破技术,可以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以及装药方法,强化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爆破所产生的粉尘污染。
2.2.3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施工带来的水污染,以路边沟的路边水污染为例,要把路面的水跟农作物灌溉的水分开,可以在公路沿线设置一部分集水池,把公路路面水导入到这些水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IPMT模式的优点:采取IPMT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和项目管理单位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目标;业主可减少在传统模式下大量基本建设管理人员在项目投产后安置的后顾之忧;与PMC模式相比,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决策效率较PMC模式相对要高。缺点:项目管理费用较传统模式高;在IPMT中项目管理单位管理定位不易把握,对项目管理单位的考核难度大。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通常指投资方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总承包商联合体,由总承包商负责装置或单元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提供完整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EPC总承包商一般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包。总承包商可以将合同中的部分工作分包给分包商,但对分包商所负责的工作承担全面责任。EPC模式的关键就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商以标准化的程序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复杂的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在EPC模式下,投资方通常通过业主或委派业主代表(PMC)管理项目。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都要对承包商进行两级资格预审后才进行正式招标竞争,以选定最优的承包商签订EPC合同。EPC模式的优点:有效克服和弥补业主在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减轻业主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压力;可以将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风险转移给EPC总承包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的主导作用,实现从勘察、设计到采购、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方案整体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总承包商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实现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深度交叉。缺点:业主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较传统模式弱;承包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若业主不加控制易造成项目质量控制水平低下,直接威胁到项目本质安全和长周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