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监理范文

时间:2022-05-23 21:2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信息工程监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工程监理

篇1

1 信息工程监理及关键成功因素的含义

1.1 信息工程监理的概念

信息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能力和资质的监理单位,在委托方的委托下根据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对整个项目建设中各阶段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方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1.2 关键成功因素的含义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工程监理进程当中要突出重视以及不间断关注的部分。信息工程监理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在整个项目进程中对建设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全部要素,主要包含项目建设成功和监理成功两项标准,而文章所讨论的因素指的仅是对于监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2 信息工程监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2.1 人员因素

2.1.1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人员因素的最主要部分,项目成功的前提是要有能够合理协调的人员团队。每个岗位都要设定两个以上的负责人共同负责,同时要求负责人不但自身要具有对该项目一定的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要求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来带动整个团队。

2.1.2 工程负责人的个人素养

工程负责人的个人素养对整个项目的成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工程负责人在掌握监理工作及其相关领域知识之外,还需基本的决策、筹划、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1.3 专家组的参与

大规模的信息工程的建设是具有高投资和高风险的工程,同时要利用到诸多高新层面的技术,因此,专家组的参与是保障项目监理成功的关键。专家组在工程建设进程中给予实时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整个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起到统筹规划总揽全局的作用。

2.2 组织因素

2.2.1 监理项目部的构成

监理项目部是主要负责整个工程监理的部门。其形式和规模,要依据委托监理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2.2.2 人员结构的优化

整个监理团队的人员结构也是监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监理工程人员应配备有总监理和若干数量的监理员,各类人员的配比的原则是要符合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监理员要服从总监理的工作安排,总监理也需对整个监理工作有初步的总体规划。

2.3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也是整个监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管理因素方面,需要突出重视的几个方面如下:

(1)良好的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主要包括制度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制度的规范化是监理单位能够长久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操作业务流程的不断创新,也是监理单位能够紧跟行业步伐的必要条件。将规范的制度和平稳的操作流程体系结合起来,才能够扎实和有效地确保监理工作和新的行业大环境始终接轨。

(2)过程管理

在信息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工程进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阶段性地做出对工程进展进行评测,提出并落实新的计划和方案。

(3)风险管理

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是监理团队人员利用所具备的经验,在整个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4 技术因素

2.4.1 项目相关技术的合适性

技术选择的不同是不同建设项目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信息工程建设中,应以符合自身项目建设的技术为依据,而并非单一地选择最先进的技术种类。技术选择的合适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

2.4.2 管理技术

监理依照其性质来说是一项管理性工作。对监理工作来说,管理技术不但包含对信息工程建设中常规情况的处理能力,还包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监理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等等。

2.4.3 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管理法的综合运用也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计划评审技术、工作分解结构、甘特图、挣值分析法、软件测试法等方面。

篇2

工程名称:

工程实施地点:

工程总投资:

二、本合同中的有关词语含义与本合同第二部分《标准条件》中赋予它们的定义相同。

三、下列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1、本合同标准条件;

2、本合同专用条件;

3、在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签署的补充与修正文件。

四、监理人向委托人承诺,按照本合同的规定,承担本合同专用条件中议定范围内的监理业务。

五、委托人向监理人承诺按照本合同注明的期限和方式,向监理人支付报酬。

六、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七、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双方各执______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委托人:(签章) 监理人:(签章)

住所:住所: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号:账号:

邮编:邮编:

电话:电话:

??本合同签订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

第二部分 标准条件

第一条 下列名词和用语,除上下文另有规定外,有如下含义:

1、“工程”是指委托人委托实施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

2、“委托人”是指承担直接投资责任和委托监理业务的一方以及其合法继续人。

3、“监理人”是指承担监理业务和监理责任的一方,以及其合法继续人。

4、“监理项目组”是指监理人派驻本工程现场实施监理业务的有关成员。

5、“工程监理的正常工作”是指双方在专用条件中约定,委托人委托的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

6、“工程监理的附加工作”是指:①委托人委托监理范围以外,通过双方书面协议另外增加的工作内容;②由于委托人或集成商原因,使监理工作受到阻碍或延误,因增加工作量或持续时间而增加的工作。

7、“工程监理的额外工作”是指正常工作和附加工作以外监理人必须完成的工作,或非监理人自己的原因而暂停或终止监理业务,其善后工作及恢复监理业务的工作。

第二条 委托人的权利

1、委托人有对工程规模、设计标准、规划设计和设计使用功能要求的认定权,以及对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批权。

2、监理人调换总监理工程师须事先征得委托人的同意。

3、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提交监理工作月报及监理业务范围内的专项报告。

4、当委托人发现监理人员不按监理合同履行监理职责,或与集成商串通给委托人或工程造成损失的,委托人有权要求监理人更换监理人员,直到终止合同并要求监理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条 委托人的义务

1、委托人应当负责工程建设的外部关系的协调,为监理工作提供外部条件。

2、委托人应当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免费向监理人提供与工程有关的为监理工作所需要的工程资料。

3、委托人应当在专用条款约定的时间内就监理人书面提交并要求作出决定的一切事宜作出书面决定。

4、委托人应免费向监理人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其他办公设施。

第四条 监理人的权利

1、对工程建设有关事项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项目实施、使用功能等要求,向委托人的建议权。

2、事先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对工程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按照安全和优化的原则,向设计人提出建议。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标准或设计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时,监理人有权书面报告委托人并要求设计人更正。

3、审批工程实施的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按照保质量、保工期和降低成本的原则,向集成商提出建议,并向委托人提出书面报告。

4、事先向委托人报告,经征得委托人同意后,监理人有权开工令、停工令、复工令。

5、工程上使用的设备和工程质量的检验权。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及国家质量标准的构配件、设备,有权通知集成商停止使用;对于不符合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工序、分部分项工程和不安全施工作业,有权通知集成商停工整改、返工。集成商得到监理项目组或委托人的复工令后才能复工。

6、工程实施进度的检查、监督权,以及工程实际完成日期提前或超过工程实施合同规定的完成期限的签认权。

第五条 监理人的义务

1、保证自签订本合同时起至履行完毕本合同项下全部义务时止,始终、不间断的具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的执行本合同所必需的资质。

2、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守法经营,按章办事,自觉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3、接受委托人的检查、监督,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做到老实守信。

4、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监理质量,按照监理合同的有关规定开展监理业务,保证不发生质量问题。

5、按合同约定派出监理工作需要的监理项目组及监理人员,向委托人报送委派的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项目组成员名单、监理规划,完成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监理工程范围内的监理业务。在履行合同义务期间,应按合同约定定期向委托人报告监理工作。

6、使用委托人提供的设施和物品属委托人的财产。在监理工作完成或中止时,应将其设施和剩余的物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移交给委托人。

7、在合同期内或合同终止后,未征得有关方同意,不得泄露与本工程、本合同业务有关的保密资料,不得泄露委托人申明的秘密和设计人、集成商等提供并申明的秘密。

第六条 在监理过程中,假如因工程实施进度的推迟或延误而超过书面约定的日期,双方应进一步约定相应延长的合同期。

第七条 监理人在责任期内,应当履行约定的义务,假如因监理人过失而造成了委托人的经济损失,应当向委托人赔偿。累计赔偿总额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除去税金)。触及法律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监理人对集成商违反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和完工(交图、交货)时限,不承担责任。因不可抗力导致委托监理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监理人不承担责任。

第九条?委托人或监理人向对方提出赔偿要求不能成立时,提出赔偿的一方应当补偿由于该索赔所导致对方的各种费用支出。

第十条 由于委托人或集成商的原因使监理工作受到阻碍或延误,以致发生了附加工作或延长了持续时间,则监理人应当将此情况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通知委托人。经双方协商,适当延长完成监理业务的时间,支付监理人附加工作的报酬。

第十一条 在委托监理合同签订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使得监理人不能全部或部分执行监理业务时,监理人应当书面通知委托人。当恢复执行监理业务时,经双方协商后应适当增加时间用于恢复执行监理业务,监理业务的完成时间也应予以延长,并按双方约定的数量支付监理报酬。

第十二条 监理人向委托人办理完验收或工程移交手续,集成商和委托人已签订工程保修责任书,监理人收到监理报酬尾款,本合同即终止。保修期间的责任,双方可以在专用条款中约定。

第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事先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协议未达成之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第十四条 当委托人认为监理人无正当理由而又未履行监理义务时,可向监理人发出指明其未履行义务的通知。监理人在收到通知后应及时答复,否则委托人有终止委托监理合同的权利,并且由监理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五条 正常的监理工作、附加工作和额外工作的报酬,按照监理合同专用条件中约定的方法计算,并按约定的时间和数额支付。

第十六条 委托的工程监理所必要的监理人员出外考察、材料设备复试,在事先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其费用在预算范围内向委托人实报实销。

第十七条 在监理业务范围内,如需聘用专家咨询或协助,由监理人聘用的,其费用由监理人承担;由委托人聘用的,其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八条 监理人驻地监理项目组及其职员不得接受监理工程项目施工集成商的任何报酬或者经济利益,果断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第三部分 专用条件

第一条 本合同监理范围和监理工作内容包括:

第二条 委托人应提供的工程资料及提供时间:

第三条 委托人应在__天内对监理人书面提交并要求作出决定的事宜作出书面答复。

第四条 委托人免费向监理项目组提供如下设施:

篇3

信息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一种约束机制。它采用“五控两管一协调”的控制模式,对业主、承建单位的项目行为实施监督,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信息资源为基础,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全面整合或再造组织业务流程的过程。知识管理是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管理控制过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政府等组织通过知识管理,从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中,挖掘、获取并确定各类知识资源,定位拥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个体,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承建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通过公司内雇员、部门、可能的跨国公司合作、与业主的沟通协调,传递、整合、有效利用本单位的知识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最优技术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共享和创造知识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组织内各种各类知识进行评估,挖掘、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评估,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应用。

整合或再造业务流程,是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1990年美国管理专家MichaelHammer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的变革,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持续改善。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信息(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利用,只有与知识管理结合,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它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在知识获取、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InformationResourceIntegrating,IRI)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信息资源系统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储存、处理的资源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DataElements)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ClassifyingandCoding)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User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或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Database)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LogicalDatabase)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BaseTable),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三)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工程监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控制目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rgenbau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学科。其深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信息化建设监理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控、二管、一协调”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控制是监理的核心,也是在监理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应向知识管理延伸和发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控制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知识管理,帮助企业从已存在的信息中挖掘、分析、整合有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提升质量管理的质量。信息化的特征是技术和服务,在知识管理中实现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

(二)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的内涵

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融合个人知识(经验、专业、技术等)积累和企业知识(记录、文档、文化等)积累,使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中,而具有质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监理过程中,促成业主与承建方、业主与监理方、业主与业主、承建方与监理方之间的知识转移。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经验等准备,监理的介入可以帮助业主与承建方沟通,了解承建方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公司实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帮助业主与已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供对承建方的评价、解决方案的评价、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项目阶段和完成的评价以及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评价等;提供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等相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多样性、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转移。

信息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工程中,通过实施零缺陷、戴明环、6σ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对质量、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作业流程,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实现信息和知识资产的积累和保存,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达成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四、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一)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

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由5部分构成:⑴监理目标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测试和运行维护;⑵监理范围,即监理职能×监理内容;⑶监理实施;⑷监理支撑;⑸系统评测。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由5个维度的知识空间组成:

1.监理范围。这个知识维度是由监理职能和监理内容构成的一个矩阵。监理范围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它知识元素都是以监理范围为中心,辐射信息系统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包含7项职能:决策与领导、规划与设计、组织与人事、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监督、投资、评测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

2.监理目标。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架构中监理目标是对应的。这个知识维度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协助用户在目标选择、制定中,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等。监理的目标就是支持和保证这个总目标成功实现。

(2)信息系统工程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监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知识产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3.监理实施。在这个知识维度中,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资金运用及相关条件等,并参照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划分监理实施各阶段。监理的实施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监理规划、过程控制、监理结束。但监理实施的阶段划分并不一定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有对应关系。

4.系统评测。这个知识维度强调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价、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评测是在监理范围的知识维度内调控。

5.监理方法论。在监理范围内,根据项目特点,为实现监理目标采用的知识原理、方法、设施、工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集合,是实施监理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一般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展开,但5个维度的知识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空间。

信息工程监理,是我国独特的项目管理约束机制。实施知识化监理,是项目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监理单位应注重信息化过程中,在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中展现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等,注重企业内部外部的知识积累和共享,用知识指导监理。实现监理过程的知识管理,极大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

COE;信息工程监理企业;问题;组织模式;工作流程

信息工程建设是国家实现快速发展,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程建设之一。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一些工程监理企业专门对于信息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有效提升了信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具体监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信息工程问题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发展速度缓慢,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信息工程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管理,因此COE就被应用在了监理企业当中。

1信息工程监理企业出现的管理问题

1.1监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低

信息工程的监理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关行业公司转化而来,我国的信息监理企业专业水平低下,在进行一些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够明确信息工程的监督职责,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目标,很多企业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在所监理工作的同时还兼职做其他工作,这就造成了对于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1.2监理企业对工程质量缺少控制

监理企业在对于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一方面是由于监理企业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理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工程监督的具体数据标准,导致信息工程的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够适合社会发展需求。

1.3工作人员的经验积累不足

由于监理企业的专业水平低下,很多从事监理工作的职工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原因就在于该工作的人员流动性强,很多工作方案与工作经验不能够及时得到保存。因此很多企业都会引进COE(优化项目管理中心)模式,对于信息工程进行有效监管。在监理企业成立优化项目管理中心主要是向信息工程项目的负责人提供专业的信息,它可以向负责人提供最佳的工程实践方案、专业技能指导以及一些专业的经验等。这样可以有效保障信息工程的建设。

2信息工程监理企业中COE的组织模式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同规模的信息工程监理企业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COE的模式。优化项目管理中心(COE)的组织结构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体的,人员可以是兼职的也可以是全职的,随着优化项目管理中心的发展,它逐步由虚拟组织向实体组织发展,并且工作人员也有兼职向全职方向发展,这种转变源自于优化项目管理中心(COE)的专业实力在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其在信息工程监理工作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的优化项目管理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内部的信息工程专家都是进行兼职,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但是由明确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对于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COE的主要职能就是为项目提供管理方式、给项目负责人提供管理方案、进行项目的风险评估等。但是随着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在工作中显现出来,很多企业就成了COE的部门实体,在优化项目管理中心的内部,设有专门的总经理,并且聚集了大批具有专业信息工程监理资质的员工。在对于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监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COE对于工程项目进行的一系列的专业评估、以及事先制定好的工程标准对于工程进行监理,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3信息工程监理企业中COE的工作流程

具体来说,COE整体的工作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重要的步骤,首先由监理企业对于优化项目管理中心进行任务的布置,将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下传给管理中心,优化项目管理中心定期对于工程项目进行相关信息的咨询和了解,并向项目负责人提供各类项目管理的信息,工程完成之后,COE首先对于信息工程进行内部的评审,确认质量符合标准以后,在将工程项目交由监理企业进行审查,如果通过审查则项目合格,如果没有通过审查,则COE就要重新对于工程项目进行审核,直到信息工程项目达到监理公司标准为止。一般来说,通过COE审查过的信息工程能够在质量方面有所保障,原因就在于优化项目管理中心会对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管,并且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还会予以技术指导。因此说,COE在企业进行信息工程监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结语

优化项目管理中心(COE)可以实现对于信心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管,并且管理中心的人员都是具有丰富项目工程经验,有着项目监理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能够制定适当的监理工作标准,保障信息工程质量。

作者:周飞飞 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篇5

信息化建设推行监理制主要解决两类问题:第一,解决因业主方IT技术力量不足而导致诸如前期需求不明确、要求不确切,中期质量不能把关,后期项目验收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二,解决因对乙方缺乏监督机制而导致的质量不合格、超工期、超预算等问题。但监理不是万能的,指望监理面面俱到、大包大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不但取决于承建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成熟度,而且与甲方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成熟度也有很大关系。

1.信息工程监理重点和难点

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工程项目有如下特点:是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核心和灵魂;技术含量高,是智力、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往往处于发展中的高科技领域,涉及当前最新的研究领域,有时会是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与交叉;与技术的继承程度相比,创新成分多,新开发的工作量大;工程类型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可预见成分高,可视性差,度量困难,变更比较频繁,风险程度大;软件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影响到当前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作进度,而且关系到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性能以及进度。软件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软件工程的质量控制更加复杂,是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咨询监理单位如何借助软件工程领域的成熟理论、方法和工具提升其对复杂、大型的软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咨询监理服务水平,做到主动服务、事前控制、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摆在咨询监理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过程控制理论

"系统和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和维护该系统产品的过程的质量"的理念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认同并采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在研究如何帮助各类组织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并保持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过程中发现:过程、人和技术是组织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如图1所示。

组织提高其业务能力要注重人、技术、过程,其中只有过程把所有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组织的业务紧密配合以促进组织按照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实现组织目标;同时过程也提供了如何利用组织的资源预测组织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过程控制理论的核心并不是说人和技术不重要,而是因为组织处在技术变化快,人员也是经常流动的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人和技术都无法很好地把握,因此,组织应该重点通过过程这个相对稳定的必要基础去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通过过程改进来最大化人和技术的生产能力来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达到组织的商业目标或组织目标。如今,许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组织认识到了保证过程质量的重要性:过程改进不是让组织员工努力地工作,而是通过帮助组织的员工更敏捷地、一致地工作,来达到组织的商业目标;同时,有效的组织过程能帮助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

3.软件工程监理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只关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过程归为"小质量",将关注组织所有过程的改进称为"大质量"。

软件工程监理标准分析:基于 PDCA 的思想提出了对软件工程监理的各关键点的控制内容的要求,提出了软件工程监理的原则以及过程输出结果的要求但不涉及过程内具体的技术工作,提出了软件工程监理方法、监理目标和监理实施关键点的技术管理要求;依据ISO/IEC 12207所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中的基本过程和支持过程,按照 GB/T 19668.1的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技术参考模型对监理阶段的划分,结合信息化工程中应用软件开发的一般要求,将软件工程监理的监理对象划分为 23 个过程,分布于 4 个监理阶段和软件工程支持过程中;主要从监理的角度对两个基本过程"获取过程"和"开发过程"及相应的支持过程来规范监理单位协助业主单位监控软件工程项目的获取,是软件工程项目的一个质量保证过程,对业主单位而言是内部质量保证过程,对于承建单位而言是外部质量保证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软件工程监理标准类似ISO/IEC 12207标准是软件工程监理生命周期过程和基础标准,但不是进行过程改进的最佳标准,而CMMI是恰恰是事实上的软件工程领域关注"大质量"的标准。

4.导入CMMI-ACQ的可行性

SEI根据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多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主因是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双方的技术管理能力不匹配。

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技术管理能力与软件工程项目产出关系如图2所示:在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对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能力都较低的情况下,软件工程项目基本上是失败的;在业主单位对软件工程的技术管理能力高,而承建单位对软件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能力低的情况下,软件工程项目的成败虽然不可预测,但失败的概率很高;在业主单位对软件工程的技术管理能力低,而承建单位对软件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能力高的情况下,软件项目的质量很难满足业主的需求;只有在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的技术管理能力都较高的情况下,软件项目的成功的概率才会有所保证。

篇6

信息工程监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一种约束机制。它采用“五控两管一协调”的控制模式,对业主、承建单位的项目行为实施监督,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信息资源为基础,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全面整合或再造组织业务流程的过程。知识管理是获取、储存、学习、共享、创新知识的管理控制过程。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政府等组织通过知识管理,从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中,挖掘、获取并确定各类知识资源,定位拥有专业知识、经验的个体,将个体的知识、经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承建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中,知识管理是通过公司内雇员、部门、可能的跨国公司合作、与业主的沟通协调,传递、整合、有效利用本单位的知识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设计最优技术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共享和创造知识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组织内各种各类知识进行评估,挖掘、获取真正有用的知识。知识不仅仅是信息,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集合。通过评估,区分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应用。

整合或再造业务流程,是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1990年美国管理专家MichaelHammer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关键性的重新设计和根本的变革,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持续改善。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信息(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利用,只有与知识管理结合,才能够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始终,它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在知识获取、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中,整合各种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InformationResourceIntegrating,IRI)的前提是进行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消除“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规划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基础,IRP的基础是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I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重建或重构数据环境。信息产业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信息资源系统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储存、处理的资源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很重要的一环。在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及其它显性资源,也存在各种各类的知识、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个体等隐性资源。信息资源规划是对实施信息化后产生、控制、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挖掘、获取、共享各类知识;对承载信息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分析、设计和指导。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是对支撑业务流程的逻辑相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具有结构化、标准化、一致性的共享数据库。分析业务流程重组后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理解数据的共享要求和应用策略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资源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的管理要求。

(二)信息资源管理标准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是指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标准。威廉·德雷尔1985年在其《数据管理》专著中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数据管理五项标准,内容如下: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DataElements)是信息资源中最小的信息单位,是抽象的数据对象。它的质量是构建稳定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数据元素标准包括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数据元素识标准和数据元素一致性标准。

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基础标准。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ClassifyingandCoding)的对象,是一些最重要的数据元素,自动处理、检索、存储和传输信息的质量及效率与这些元素紧密相关。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和处理的符号。信息分类编码工作要确定每个编码对象的编码规则、码表结构和代码表。

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User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表示用户对信息需求和数据实体的最终解释。用户视图是数据的系统外在表现形式,是系统的输入、输出媒介和手段。用户视图与外部数据流是同一词,来自某个数据源或流向某个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流。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如图纸、单证、表单、报表、账册等;有电子的,如屏幕格式等。

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ConceptualDatabase)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最终解释。用户的信息需求,应首先界定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综合信息资源用户的数据要求构成的全局数据库,表示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组织状况和逻辑结构。

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LogicalDatabase)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解释。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BaseTable),是从概念数据库中映射出的所需信息。逻辑数据库表示的是局部数据的数据库逻辑结构。

(三)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在定义数据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业务流程重组提供依据,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将隐性资源转变为显性资源,有序传递、整合、规划和有效利用各类知识资源。因此,信息资源规划是资源的知识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因为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转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优势,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如果不实施知识管理,将不会产生显著的信息化效益。

(四)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不仅仅信息整合,也包括各类显性、隐性知识的整合。如何在整合各类知识资源中创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在资源规划中,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前期的知识挖掘、分类、整合;也要考虑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分类、整合,如何有序传递、有效利用;

还应考虑后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将要形成的分散的、孤立的、相互关联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可能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内容和服务提升到新的高度,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或“信息烟囱”,获得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使信息技术的投资获得增量,将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工程监理

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控制目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rgenbau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学科。其深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信息化建设监理机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控、二管、一协调”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控制是监理的核心,也是在监理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应向知识管理延伸和发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建立质量控制的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得到体现。通过知识管理,帮助企业从已存在的信息中挖掘、分析、整合有用的知识,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提升质量管理的质量。信息化的特征是技术和服务,在知识管理中实现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源动力。

(二)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的内涵

信息工程的知识化监理,融合个人知识(经验、专业、技术等)积累和企业知识(记录、文档、文化等)积累,使质量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文档化、参数化、流程化、制度化的作业中,而具有质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监理过程中,促成业主与承建方、业主与监理方、业主与业主、承建方与监理方之间的知识转移。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经验等准备,监理的介入可以帮助业主与承建方沟通,了解承建方的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公司实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帮助业主与已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规避风险;提供对承建方的评价、解决方案的评价、项目实施方法的评价、项目阶段和完成的评价以及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评价等;提供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等相应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多样性、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转移。

信息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工程中,通过实施零缺陷、戴明环、6σ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高对质量、质量管理的认识,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作业流程,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实现信息和知识资产的积累和保存,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达成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四、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一)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

信息工程监理的总体架构由5部分构成:⑴监理目标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包括五个阶段,即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验收测试和运行维护;⑵监理范围,即监理职能×监理内容;⑶监理实施;⑷监理支撑;⑸系统评测。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知识结构,由5个维度的知识空间组成:

1.监理范围。这个知识维度是由监理职能和监理内容构成的一个矩阵。监理范围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的核心,其它知识元素都是以监理范围为中心,辐射信息系统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包含7项职能:决策与领导、规划与设计、组织与人事、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监督、投资、评测与创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

2.监理目标。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架构中监理目标是对应的。这个知识维度主要包含两个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因项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协助用户在目标选择、制定中,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等。监理的目标就是支持和保证这个总目标成功实现。

(2)信息系统工程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项目孵化、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监理的目标就是保证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投资目标、安全目标、知识产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3.监理实施。在这个知识维度中,根据工程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进度的安排、资金运用及相关条件等,并参照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划分监理实施各阶段。监理的实施一般分为4个阶段:前期准备、监理规划、过程控制、监理结束。但监理实施的阶段划分并不一定与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有对应关系。

4.系统评测。这个知识维度强调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价、风险评估、安全评测等。评测是在监理范围的知识维度内调控。

5.监理方法论。在监理范围内,根据项目特点,为实现监理目标采用的知识原理、方法、设施、工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集合,是实施监理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结构一般是按照各个维度的知识展开,但5个维度的知识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构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空间。

信息工程监理,是我国独特的项目管理约束机制。实施知识化监理,是项目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监理单位应注重信息化过程中,在以信息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中展现的知识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等,注重企业内部外部的知识积累和共享,用知识指导监理。实现监理过程的知识管理,极大提高信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监理 监理模型

自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之后,信息工程监理公司越来越多。根据《规定》,信息工程监理主要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1]

1、信息工程的特点

跟其他的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相比,企业信息工程有着复杂高度、能见度低等不确定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组织驱动技术

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建设越来越表现出不可分割的一面。工程项目组织要求信息工程必须严格确定“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组织思维”过程,设立周密的“组织标准”通过这些组织标准来带动技术标准的设立,通过组织的需求来带动技术方面的需求,也通过组织的满意度还评价技术方面的满意程度。

1.2全员全程参与

信息工程并不能跟那种“交钥匙”工程一样,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全程参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信息工程项目不并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必须学习并接受相关知识;因此建设单位与开发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必须协同共进。企业信息工程系统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有机系统,没有建设单位人员的全程参与,信息工程系统将不可能实现其有效性、完整性、全面性。

1.3复杂度高,不确定因素多

由于信息工程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其不像其他建筑工程那样具有可见性。检验复杂,较长的维护期,还有其它非技术因素原因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失败[2]。因此,企业的信息工程项目具有搞复杂度、低能见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现在,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还非常低,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保证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的提高,必须进行信息工程建立,即必须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对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信息工程监理将有利于开发单位跟企业的相互协调,彼此协同共进,能确保信息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对于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工程监理对过去传统的建筑工程监理模式进行了参考,但又跟一般的建筑工程的监理有一定的差别。第一,信息工程的可见度非常低,开发过程相当多变、复杂,其知识密度也相当高。不像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那样能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其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管理,信息工程监理根本无法对信息工程的操作现场、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信息工程的进合同执行情况、软件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度等很难把握和操控。从而致使了信息工程监理低能见度、高复杂度、差操作度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监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理论。通过软件工程,可以将高复杂度的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对信息工程中低“能见度”的难题设置了一套有效的解题方案。根据现有的软件工程平台和工具,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3、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

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有:设计模式、软件标准、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软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政府部门、航空、银行、农业、工业都会应用到软件,其最具典型的软件有:游戏、数据库、编译器、操作系统、办公套件、人机界面、嵌入式系统和电子邮件等等。软件工程的应用将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

3.1设立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

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要求是要将过去的软件开发模式(小作坊开发模式)进行转变,对过去的开发模式其进行细分和分解,按照各阶段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复杂度较高的软件生产进行可度量、可控的设置。再者,经过对各个阶段进行严密的、有效的控制,从而促使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前期阶段就得以解决和重视,从而促使软件开发风险的降低和软件质量的提升。总之,企业信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控制和规划,其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展开合理的组织协调、实现工程的动态控制、完成理想的目标规划,使监理贯穿于整个“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工程项目过程。因此,信息工程监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高质量、顺利的进行。

3.2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

根据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信息工程项目应该分为: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3]。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并不是机械地复杂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于信息工程的监理中,而是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对搞复杂度、低能见度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并将其融入到信息工程的监理中去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中方法,从而建立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该模型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从管理上对其进行风险管理、需求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从控制上对其进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并从管理角度对项目阶段进行总体协调,形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三控四管一协调”三维监理模型。其监理模型如图1所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应该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工程监理概述

1.1 信息工程监理

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信息工程监理暂时规定》中指出,信息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工程监理方,受到建设方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内信息工程监理的实践情况,信息工程涵盖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及项目。

1.2 信息工程监理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化将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作化”的发展战略下,利用信息化走高科技、低消费、少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路线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工程监理是随着信息工程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最早的信息工程监理来源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监理,随后结合信息工程自身的特点,加以改进,并逐步发展。

1.3 信息工程监理现状与问题

目前通过“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监理理论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通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对信息工程监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建设方自身并不具备对信息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能力,这就使得建设方与承建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很难保证信息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果。

1.4 信息工程监理与软件工程

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迫使人们研究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此进入了软件工程时代。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与软件工程相似,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与维护软件。因此,信息工程监理可以参考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逐步系统化、条理化。

2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

2.1 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内涵

借鉴软件工程的理论,尤其是其阶段的划分以及工具的使用,丰富了信息工程监理的理论与方法。在“三控两管一协调”的基础上增加了 “风险管理”与“需求管理”,使之成为“三控四管一协调”。 通过借鉴软件工程的方法,信息工程监理理论得到了丰富与完善。信息工程监理框架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监理对象、监理内容、监理阶段以及监理的支撑要素等。

2.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在“三控”中位于首位,是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的基础。只有先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然而目前的质量控制没有细分控制点,质量控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借鉴软件工程方法,通过审宋牡怠⑸蟛椴馐浴⑸蟛橛没手册、组织评审、招标监督等对信息工程进行质量控制。

2.3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对项目进度实施与项目进度变更所进行的管理控制工作。在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进度是最难控制的。借鉴软件工程中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对信息工程监理中的进度控制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进度控制主要任务是项目设计阶段的计划审核、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检测与纠偏等。

3信息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需求管理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通过前期识别风险,然后再将风险标识出来,进而进行风险预测,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需求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到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

4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本论文引入软件工程的思想,软件工程方法把整个软件生产过程大致分为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确认阶段、支持阶段。信息工程监理借鉴软件工程的思想,分阶段的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从而细化监理内容,更好地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2 展望

信息工程涵盖范围极广,包含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智能大厦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由于受时间、研究条件等的限制,本论文研究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论文的结论在信息工程的其他领域是否也具有可行性、能否推广是值得研究的。在分阶段对项目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方面,没有十分科学的方法与行业规范,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此课题:一是可以选择信息工程涵盖的其它领域进行研究。二是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分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的方法与措施。三是可以将更多成熟的测试、评价等量化技术应用到信息工程监理中。

参考文献

[1] 肖维.浅析我国的信息化建设[M].科学出版社,2009.

[2] 宋振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9

一、传统建设工程监理简介

广义的监理是指有关执行着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

国外的建设监理是指咨询顾问为建设项目业主所提供的项目管理服务。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与国外基本一致,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制定的《建设工程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建设工程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所进行的旨在实现项目投资目的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定义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种社会治理结构,是独立第三方机构为信息系统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支持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成功。

本定义由3部分组成。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种社会治理结构:蕴含了监理所具有的政府推动与支持方面的政策性,所具有的制衡与监督作用。

是独立第三方机构为信息系统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方面的服务:说明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角色与任务。

其目的是支持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成功:说明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目标。

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可概括为: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1、三控制

质量控制:在监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必须严格依照承建合同的要求,审查关键性过程和阶段性结果,检查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而且整个监理工作中应强调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

进度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合同、工程进度计划的要求,对工程进度进行跟进,确保整体施工有序进行。

投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工程的投资基本由软硬件设备购置投资、项目配套工程投资、项目集成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投资组成,主要包括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和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2、两管理

合同管理:有效解决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合同争议,保障工程各方权益。

信息管理:科学地记录工程建设过程,保证工程文档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为工程建设过程的检查和系统后期维护提供文档保障。

3、一协调

组织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协调业主单位、承建单位以及各相关单位和机构的关系,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备注:1、目前国家标准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为“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2、部分教科书中还“四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3、在信息系统监理刚刚兴起时还有“五控两管一协调”之说(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知识产权保护控制、信息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四、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

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总体模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由5个维度的知识构成,即监理对象维、监理目标维、监理内容维、监理支撑维、监理实施维。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监理对象X监理目标X监理内容X监理支撑X监理实施。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很多情况下是按照各维度的知识展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5个维度的知识是相互孤立的,相反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这里所说的知识体系就是5个维度的知识所构成的知识空间。

五、不同点

信息工程监理和建筑工程监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1、监理单位的介入时间和结束时间

传统的建设工程有时也需要前期的可行性论证,但这些传统建设项目的监理公司往往是在项目的施工设计完成后才介入监理工作的。因此,传统建设项目往往是在对施工单位进行招标之后再进行工程监理公司的招标,而信息工程项目则以启动就需要监理机构的介入,并由该机构协助业主组织对施工、开发单位的招标工作。有时,在工程项目验收之后,业主还要求监理单位继续协助制定信息化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因此,信息工程监理的范畴,远远超出了传统建设工程监理的范畴,覆盖了信息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甚至从立项开始到运行和验收的全过程。

2、工程的中期的监理内容

在工程的中期,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的施工与开发的监理(即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及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后期的监理内容主要为试运行及验收的监理。

与传统建设工程相比,信息工程多了“软件开发”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监理也是信息工程监理的最大难点,它涉及到是对无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监理,这是传统建筑工程监理中绝对没有的,这也是信息工程监理与传统建设工程监理最本质的区别。

3、监理工作依据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

监理工作依据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规范上,两者存在着不同的地方。

传统的建设工程是采用相对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来建造不同的建筑物;而信息工程则是采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开发”不同的信息系统。

与传统的建设工程相比,信息工程领域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国家质量标准与监测方法,只有一些局部的资料参考,如综合布线、软件工程等局部环节有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可参考。所以,在施工监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请专家推荐某个厂家的企业标准或是将技术论坛上提出的某个标准作为具体工程的质量标准,经过业主和开发商同意,将其写入工程合同中,或与开发商协商,由其推荐某个标准,经研究后认为可行,在以文字确立为合同条款。

4、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是否分开

在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是否分开的问题上,两者也不同。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21

信息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高、科技含量高、所涉及领域涵盖广的特点,建设方多数情况下懂信息技术的员工不多,对其控制能力不强,导致建设方和承建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很难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很多建设主迫切需要第三方监理机构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然而,当前信息工程监理多数在沿用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通用“三控两管一协调”的规范,其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资金控制为“三控”;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为“两管”;“一协调”为组织协调。目前,没有结合信息工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信息工程监理,没有考虑到信息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差异,建筑工程监理的方法没有灵活应用,使得信息工程的风险与需求管理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进而影响信息工程建设的进度,所以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能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

1 信息工程概述

1.1 信息工程概述

信息工程依靠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信息工程的核心是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它是将信息科学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中而形成的技术方法的总称,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工程在现代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工程涵盖范围极广,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信息应用工程、信息资源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智能大厦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工程。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怎样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与信息工程监理目的一致。借鉴软件工程方法,解决当前信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工程也快速发展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信息工程监理的理论与方法在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方面,随着信息工程监理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信息工程的特点

信息工程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工程,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具有较低的可见性,检测起来十分复杂,维护期也比较长。信息工程应该还需遵循一定的组织思维过程,严格按照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规划、设计、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维护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组织的标准。

信息工程需要全员参与,由于企业中的信息工程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传递信息的过程,因此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信息工程中来,学习而且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工程知识。信息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才能实现信息工程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信息工程要求开发单位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合作,共同推进。

2 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工程监理的意义

由于信息工程具有较低的能见度,而且知识密集度较高,又十分复杂,因此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就与传统的工程监理工作有所不同。传统的工程监理可以到施工现场实地勘察、监督,而信息工程建设的很多环节监理不容易做到实地勘察、监督,例如软件的代码编写、设备策略设计部署等,而且很多项目的建设方案会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的调整、变更,项目的需求发生变化,给项目带来大量的变更,因此无法像普通建设工程监理一样对项目的质量、建设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以上情况,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工作便应运而生,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程序简化、分解,有效地解决信息工程中复杂程度高、能见度低的问题,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提高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见性,降低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复杂

程度。

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对建设项目中的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规范操作行为,进而确保总体信息工程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可以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能够监控整个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以此来降低这些因素对信息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使各部分相互配合,统筹协调管理各部门,使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应用软件工程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对信息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和减少资源消耗,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软件工程方法进行信息工程监理的应用

3.1 建立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所开发软件的质量,不断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软件工程能够对复杂的项目进行划分、分解,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内容,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应用软件系统可以有效地设置可度量,降低很多不确定因素,能够在早期检测出问题来,并及时地解决,降低较大风险的出现。应用软件工程管理方法设计工程监理的目标,将各个项目和阶段都设立相应的目标,使软件系统按照各个阶段的目标,自动地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快速和高效。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系统对企业的信息工程进行模块分类和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交流。

3.2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应将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划分成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维护等不同的阶段。应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工程监理,并不是把软件工程所相关技术盲目机械地运用到信应用信息工程监理工作中来,而是应该将软件工程中的相关技术与信息工程监理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整体划分成简单的部分,逐一进行管理和监督。基于软件工程的技术,可以建立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主线是对信息工程进行过程控制,对信息工程中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维护等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分析,进行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需求管理、风险管理,还要进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运用软件工程技术还要协调好信息工程的整体性、完整性,将各个项目和各个部门有机的协调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3 企业信息系统监理中的实际应用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将彼此独立的财务、采购、销售、生产等系统整合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可共享,信息互通的云数据平台,将会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固定化,管理控制一体化、财务水平一体化,才能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信息技术人员不足。将会影响企业(建设方)与软件公司(承建方),在项目建设上带来很多障碍。建设方很难从专业角度评判承建方工作,建设成效只能等到验收阶段才能看到,早前期招标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出现问题难以发现。给信息工程项目造成很大风险。承建方也很难掌握建设方的核心工作流程开展系统分析和设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三方监理机构介入,不断了解建设方需求以及主生产流程,协同建设方参与信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信息工程项目全方位分阶段的质量、进度、资金进行控制,并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掌控与需求管理,有效地推动项目进行,保障信息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 结语

软件工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软件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运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及管理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工程管理工作的快速和高效,提高信息工程的可见度,降低复杂度。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可以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监测,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保证信息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参考文献

[1] 葛乃康.信息工程建设监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11

鉴于国土资源行业的特殊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如何有效、科学、规范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了决定信息化建设是否良好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和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有必要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中立、客观、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制度。

2 国土资源信息化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来说即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硬件等技术手段,进行国土资源系统、国土资源数据、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的整合和高效利用,规范和统一业务流程。

国土资源行业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国土资源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生产和维护的过程。合理利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保障。

其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面大,业务流程复杂。在办理一项国土资源业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多个管理处室协调处理,有的更是需要通过会审的方式才可以进行办理,这里涉及到很多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应该解决的问题。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就是要理顺一套完整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流程,建立一套健全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并开发一系列用于辅助业务办公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而减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大量重复工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三,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涉及到大量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和高素质的人才。各种软件开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新的软件体系结构的不断涌现也成为了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一个亮点。项目参与人员能否及时、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概念及技术特点成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任务量大,工作繁重,需要一些有着专业项目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国际及国内项目管理标准的有经验的人员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有效协调,这就决定了在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引入信息工程监理这样的重要角色。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工程监理对信息化项目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 信息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指在大型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第三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在业主或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授权委托下,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业务需求和质量标准,对承建方提出的技术方案、项目管理活动以及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和实施部署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核、监督和控制,以保证项目在预算范围内按时按质完成,保护业主的利益,规避或降低项目的风险。

信息化项目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工程项目,从管理层面看,信息化建设项目需要结合行业特点、企业战略及管理业务流程等;从技术层面看,创新成分多、涉及范围广;从需求层面看,信息化建设需求往往会随着企业及信息技术发展和用户对信息技术了解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事实证明,在信息化项目中引入中立、客观、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机构来监控和管理整个项目,是规避信息化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工程监理是一种基于IT专业评估、过程控制、系统评测和技术调研的服务模式,它贯穿项目建设的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各个环节,对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合同等多个目标进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最终目的就是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工程的建设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工程风险。

信息化项目工程监理中一般将监理过程分为三部分:项目前期监理、项目过程监理、项目后期监理。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目标和计划的监理、项目投入资源和项目成果的监理、项目实施效益的监理。

(1)项目前期监理。在项目启动之前,就需要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监理。在这个阶段,业主一般会对整个项目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对项目的实施进程、项目所需的投入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阻力没有或不是非常了解。监理方在此阶段主要为业主提供项目立项、总体计划制定、招标等方面的咨询和协助。

(2)项目过程监理。它主要是指在信息化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是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达到的目标,使之达到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

(3)项目后期监理。项目后期监理主要是指信息化项目完成后,再对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评判,考察信息化项目实施结果,分析项目实施的得失,对信息化项目实施结束后继续进行监督和控制。

4 结束语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步伐日益加速,国土资源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跟上当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运用合理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手段,采取有特色的、适宜的信息工程监理方式,竭力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篇12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信办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目的

出台管理办法力求通过对重要环节的严格把握,对需求分析、资源共享、招标投标等关键点实行有效控制,努力做到需求不清的项目不批,贪大求洋的项目不批,做不到互联共享的项目不批,提高电子政务工程质量,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实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出台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原因

出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首先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后,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步入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来明确立项规则,强化项目管理,约束政府投资行为,遏制盲目建设风潮。

其次,是规范审批程序和要求的需要。项目审批时间过长是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最主要的是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符合审批要求的立项或可研报告,许多时间被用在对项目方案的反复讨论、调整和修改中。这其中虽有申报部门缺乏项目组织经验,申报、审批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则不清、程序不明造成的。因此,有效解决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时间长的矛盾,必须从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明晰审批规则、改善审批服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

第三,是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需要。电子政务工程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和规律。电子政务工程从任务提出到建设、营运,目前均为同一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后能否发挥应有效益,取决于政务需求的挖掘深度和现行法规、管理体制对系统的支持程度。因此,需要有比普通基建项目更为严格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做好立项前的咨询服务尤其重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共九章三十八条,主要是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项目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运行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和管理进行规范,对项目建设主体和审理、监管部门的责任、权力做出明确规定。管理办法有四个附件,均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规定,包括: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初步设计及概算报告编制大纲、项目验收大纲。管理办法中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具体解读如下:

什么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

第二条 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涉及的部门及分工

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职责: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项目审批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项目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约束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须严格执行项目的建设流程和验收流程。

建设流程应包括:申报和审批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评价管理和运行管理。

验收流程应包括:初步验收(初验前可组织分项验收或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工程后评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

第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申报:建设单位提出立项申请。

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其中,项目建议书不属于必需环节,即在一定条件下,可省略该步骤。同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是同步申报内容,不是先后关系。

第十三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

调整额度:超过10%与未超10%的操作环节截然不同。未超过,则只需在初设报告中单列章节说明调整情况,如超过,则必须重新申报项目可研,一般此审批时间会较长。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

第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

注意进口产品采购:如果国产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需要进行进口设备采购,应按财政部财库[2007]119号文件《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向财政部报批,周期在30天左右。

监理依据:强化了信息系统监理的工程依据。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加强过程中与项目审批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的联系,为后续项目整体验收打好基础。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

前期工作经费:需要注意前期工作经费的归垫。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验收评价管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四)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

两个阶段: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包括工程、技术、财务、档案等四个方面;

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

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

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

初步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

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

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效益评价是通过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与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经济效益的比较,评价时常预测是否准确,项目投资是否值得,并以项目投入使用后实际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重新计算项目的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与当初预测值进行比较,从分析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和产生的偏差的原因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措施,为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水平服务。

项目的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项目给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技术

和文化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主要是从项目的外部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和评价特定项目的优势和缺点,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项目的过程评价是根据项目效益和影响评价中发现的变化和问题,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和评价项目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对项目的工程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建设实施评价;运营评价;投资执行评价;管理工作评价;技术服务和配套投入评价。

项目的持续性评价是分析项目在建设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持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延续进行下去。持续性要考虑政策变化、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持续性的影响。

项目后评价的结论应该是定性地总结项目的成功度。项目的成功度一般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成功的项目,成功的项目,部分成功的项目,不成功的项目,失败的项目,是项目评价专家组对项目后评价的定性和集体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的程序:首先确定评议专家,选定评价因素及其指标,专家个人打分,集体评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项目评价的三个阶段采用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般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项目评价从决策的角度看,其核心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市场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文由收集整理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背景

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后,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强化了信息工程监理的政策依据,对信息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信息工程监理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工期拖延、资金超预算、信息泄露等。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在信息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半拉子”工程,极大地浪费了信息化投资。为此,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予密切关注并且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监理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信息工程监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通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基于职业谨慎”的工作,力求在计划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信息安全的范围内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目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将不是,也不能成为任何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工程承保人或保证人”。监理阶段主要包括工程招标、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四个阶段。

信息工程监理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标准,它为我国提高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工程质量、技术性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对国际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999年,原信息产业部在起草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相关文件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筹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2002】47号文件转发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2002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部信【2002】570号文件

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共六章,二十二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