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2-05-29 10:4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

1.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路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待选方案,特别是它能提出出乎意料的独特见解。然而,如果仅停留在发散思维阶段,那么就会使人犹豫不决,不易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达不到创造的目的,所以创造性思维还应包含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对立统一。

2.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3、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

抽象思维是舍弃非本质属性,抽取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 、想象来进行思维的活动。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能够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创造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为主变为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

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切入点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二)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三)发展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发展直觉思维。

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中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对于这种好问的积极性,一定要很好地保护和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特别是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是有益的,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另外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编题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独立并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灵感”和“感觉”,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理清思路。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篇2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教授曾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是以独特的图形视觉语言来传达设计主题的,这就是视觉图形语言的魅力。

优秀的图形设计绝不等于将物体描摹得多么惟妙惟肖,而是着重于创意。具有创意的图形应该是新颖的、奇特的、夸张的、善于抓住人们的心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戈登所描绘的:“把不熟悉的东西变成熟悉的东西”或“把熟悉的东西变成不熟悉的东西”,从而创造出打动心灵的图形。但创意不可能凭空而来,要具有好的创意就必须经过合理的、有序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图形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开发,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对图形的再创造的过程,甚至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物体,在图形设计课程的思维训练中都可以存在。

逻辑和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两种基本形式,尤其是非逻辑性的思维形式更需要加以训练。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人们主要靠左脑的逻缉思维功能去搜集材料、储存经验、检验假设、形成概念,但在最关键的新思想、新物象、新假设产生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幻想等非逻辑思维功能。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图形设计课程通过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对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和发展每一个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右脑,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打开思维的翅膀。以下分别阐述训练的方法。

单个物体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想象――联想和幻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创意的基础。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发明创造源于想象,一切艺术作品成功于想象。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忽视想象的魅力,就等于扼杀了创作的生命力。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许多考生都没离开骏马与花瓣的形象,其中只有一个考生画了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在马蹄的周围,营造了一个“花”的意境,得到了最高分。在图形设计里,应鼓励海阔天空的想象,它可以是逐渐变化的想象,甚至是荒诞的、不合情理的想象,可以让石头开花,铁树结果;可以从鸡蛋里飞出凤凰,可以把蒙娜丽莎的脸上加上胡子……让思维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任意驰骋,只要是独创的,符合主体的都可以表现。作为训练,应当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的命题作业,先做一些简单概念的想象,再做一些有情节或主题性的想象。多启发学生以间接的概念表现出来,鼓励和别人不一样。

异质同构的联想

联想是艺术创意的催化剂。联想并不完全脱离现实事物,而是由一个内容启发另一个内容,从一个形式联想到另一个形式,“迁想妙得”是对创造性联想的精彩描述。联想的通道纵横交错,融会贯通,常常把相似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移花接木,使形与形、意与意之间产生新的关系和新的意向。异质同构的联想就是把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组合起来,异质同构的理论首先被“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来,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能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运用在图形设计上,就是找出原本不相干的事物中相互联系的共同点,从而组合在一起,创造新的形象。创造学家认为,组合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某种内部的关联性。异质同构的联想训练就在于发现它、开掘它,找出这些事物的关联性,通过“打散重构”等手法,把它们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种新的意向,但在表现的时候要注意衔接得自然顺畅。在这种思维的训练中可以多借鉴大师的设计,如本・阿里、马特尔的经典作品,我们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发现若干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被不合逻辑地联系在一起,鸟、房子、树如此各不相同的东西连成了一个景象,大地变成了室内的地板革,鸟的翅膀和房子有机地、看似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原有的理性想象被打破,使画面具有了蒙太奇的效果。

发散型、多角度的思维

发散思维是相对于收敛或集中思维而言的。收敛思维表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理论,思考朝着一个方向,逐渐聚合于结论,以达到问题的解决。而发散思维则是多方向,追求变异,寻求各种途径,追求多个结论,也就是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全面扩展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打破心理定式,突破习惯和常规,具有强烈的求异性,可以打破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逻辑,具有一种跳跃性、非连续性的特点。这种思维形式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灵活、变通,不拘泥于某个规则等多种特征。在图形设计教学中,抓住有利培养发散思维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启发学生对“火”做多角度的联想,不仅可以是同质、同形的联想,也可以是同义的联想。同质,即和“火”的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物体,如太阳、火机、灭火器等;同形即对“火”的不同形状或和“火”形状相同、相近的事物,可以有三角的、圆的、长的等不同的形状;同义即对具有同种含义或内涵的相似性的事物的联想,往往是间接的,如灯泡(功能相同,都带来光明)、119、枫叶、龙等。一个图形的设计绝不能只从形状上考虑,多角度的思维可以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意。所以图形设计的草图绝不应该仅仅是一张的,而是多个的。

多元化、多层次的空间思维训练

多元化、多层次的空间思维包括对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纬度的想象,这是一个颇有表现难度的图形思维训练,常常打破焦点透视的传统观念,尝试非正常的透视法,使画面出现多维、多视点、多变化、超时空的结构。这种图形常常是不合常规的、荒谬的、戏谑的甚至是矛盾的,但又同时让你觉得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如一个卖艺的人在拉琴,他的影子却在收钱。这种图形可以称为一个悖理的图形。我们应善于抓住事物之间潜在的关联性和某一方面同构的性质,在不合理中找到相互的联系,使图形向背而意义相通,使不合理中蕴含着合理的因素,耐人寻味、供人探索。如荷兰的图形设计大师埃舍尔的作品,以此为范例,促使学生模仿就可使人从中感悟到不同常规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训练

人们常会因为对某个问题太熟悉,以至于用正常的思维方式很难打破思维惯性的局限,想出别具新意的创意图形来。如果反过来去想或将问题的叙述方式倒过来,常会有助于形成新的思路和想法。比如,根据逆向思维,通过“水”同样可以表现“火”。再比如,在没有受过训练的情况下,学生们通常认为,背景的作用是用来衬托图的,这时,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启发学生如何让图底互相衬托,使底也能够成为一个具体形象,具有图形的意义。笔者常常鼓励学生打破思维惯性,改变固有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图形设计课程强调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在设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加强了后续专业课程中对图形的创造,开启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多维思维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巍:《设计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③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篇3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幼儿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问到底。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幼儿问的问题很可笑。但是有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却同样难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法答复和解释。实际上,这种探索问题的行为,就是幼儿们创新意识萌芽的直观体现。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苹果里面有什么?有的幼儿说苹果里面有星星。原因是他们将苹果横着切,发现苹果里面的果核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与我们成人竖着切苹果的定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听讲故事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极好契机。在活动中,我针对班内幼儿喜欢讲述的特点,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留有问题或悬念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好问、好动、好强,思维不易受束缚,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觉醒时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游戏与生活实践中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压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错误指导和教师的负面教育两方面。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功利的负面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依然还有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教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对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评价很高。这样的教学,既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无形的障碍。

四、教育对策

幼儿的成长环境较为封闭,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学校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敢说敢做。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们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适时进行辅导和加强。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教师只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要素,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句成语叫“心灵手巧”,思维确实和手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自己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创新的意识和举动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热情,对他们微小的创新意识起到保护和激励作用。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将这种教育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倡大胆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让他们学习一些指导方法,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参考文献: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2]卿忠.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47-01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产生新事物(新成果 )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各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主要有以下 4 种: 灵敏性、广阔性、发散性、新颖性。

1.思维灵敏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敏性是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速度,是指能够比较快地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比较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240 ÷ 26”的学习,学生需要经过多次试商和调商,计算的速度较慢。因此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练习,怎样才能很快地想出商,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大部分同学想出的方法有(1)把25看作30来试商,商8后和26相乘得208,240减208,余下 32,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2 )把26看作25来试商,8 个25是200,余下40,40比25大,说明商偏小,改商9 。有位同学这样想: 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偏小,就断定商9是正确的,因为240 ÷ 26 的商是一位数。又有一位同学想: 把26看作30试商,商8余下32,还有1个26,改商9肯定正确,而且余数是 32-26=6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想:10 个26 是260,比 240多 20,可以商 9 。然后进行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教学,学生通过灵活试商,抓住问题的关键(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和倍数关系),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进行调商。既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很大程度地培养了思维的灵敏性。

2.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是思维广阔性培养的最好的办法。当代教学论认为:想象力越丰富,则发散思维就越发达,求异的范围就越广,多解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力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多样科学想象。

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我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下问题:(1) 不用圆规,你能拿出一个圆吗? 有学生的说盖一个,有的讲剪一个圆;有的说照一个…… (2) 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有的说用竹竿扫,有的说拉绳子画……(3) 要在我们厦门市画一个大圆,怎么画? 学生开始沉思,接着议论纷纷,用绳子拉、用竹竿扫,不行,有树木、楼房、 高山挡着。有一位同学说:“用两架直升飞机在空中拉绳子画圆。”还有一位同学是这么想的:“找张厦门地图,用圆规画圆,再到实地找点,连成一个圆”……学生的想法似乎不可思议, 却又合乎情理。这样通过3个问题的解决,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推上,特别是第3个问题,学生若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根本就无法解决。

3.思维发散性的培养

思维的发散性,主要表现在求异和多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把求异思维作为衡量创造力的标志。只有积极求异,才能获得多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边是拼合法: 学生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化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是推导出来了,但如果只限于这样教学,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不能就此止步,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发散性思考,发现割补法的妙用,把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再通过比较,同化出公式。

4.思维新颖性的培养

篇5

    具有高度创造性思维的人具有如下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 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辩严密,从众行为相对较少,自信,喜欢研究问题,直率,有抱负,不拘小节。教育者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有目的地去培养孩子。例如 在作文教学中,应要求小学生认真审题,注意选材的新颖性; 数学中一题多解也是很好的训练。例如用“2、2、3、9”通过四则运算得到24,就有多种途径:

24=2×9十2×3=3×(9-2÷2)=(2十2)×(9一3)=2×2×(9一3)

    又如,问问孩子:你能用几种方法玩皮球?有什么东西能 代替雨伞在雨中行走不被淋湿?等等,让儿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流畅,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有效的方法。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探讨问题,能够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度的束缚,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生。要鼓励儿童 去探索选择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不以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为满足,注意不要对不寻常的答案轻易地采取否定态度。

    灵感往往是在艰苦努力之后,突然涌现出来的。没有踏破 铁鞋的努力,是不会有灵感的,要让儿童们明白,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懒汉则一事无成。

    有时候,给孩子们讲讲名人的一些趣闻,也能激发他们创 造的火花。例如,作家老舍先生读到清朝诗人查初白的一句诗 “蛙声十里出山泉”,觉得很有神韵,请画家齐白石先生以这句诗为题作一幅画。这真是一道难题。那么长的山泉怎么画呢? 青蛙的叫声更元从表现,齐白石先生思考了好几天,他的画作巧妙地表达了诗的意境。画面上,一条湍急的小溪从远山奔流 而下,溪流中有几只可爱的小蝌蚪在畅游。画面上虽然没有青蛙,但人们看到蝌蚪,就会联想到青蛙,溪水湍急而来,人们就会联想到青蛙在十里长的山溪两边鸣叫。这种精妙构思正是 创造性思维。

篇6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因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政治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成为善于思考,富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教育的灵魂,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对于新问题、新情境的感受能力强,能体现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特点。其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对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尊重知识渊博的教师,尊重关心爱护自己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形成新观念、新理论。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多些宽容,有亲和力,使学生被其人格魅力所感染,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渊博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秩序,培养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认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展开,老师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课外的教学活动,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开诚布公,相互沟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虚心接受和容纳学生们的新观点和不同见解。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其大脑思维的兴奋点。

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思想,才敢于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近、尊、爱”才有利于促进情感教学。人是有感情的,教师仅靠每周几节课和学生接触,很难达到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与学生沟通感情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转变教风,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全方位多接触学生,由在三尺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一个教师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教学方法学生最反感。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使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试想教师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跟学生交流,充满人情味的话语能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并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打造创造性思维的平台,采用灵活的教法,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要教育学生有爱心,好好学习,只凭空洞的口头说教是无力的。课堂上,我播放了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如何去救助的实况录像,灾区人民的灾难及大灾之后的大爱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灵魂,使其从内心深处主动地产生了真情与奉献的感受。而“神七”飞天的场景也同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了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调控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地学习。上课时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展开师生间的有效对话,让学生愉快地听,积极地想,大胆地发言,有时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备课、讲课,使之从心理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前积极查阅资料,研读书本,课堂上相互探讨交流,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实现了学生与书本、与教师、与社会的“思维对话”,从而取得了课堂上的“和谐高效”。

四、进行创造性想象,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培养发散思维,需要学生用掌握的知识,以严谨的态度去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进化的源泉。”弗来发明抗菌素,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造锯等人类的伟大创举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果。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维,如讲“人生理想”一课时,可让学生大胆发挥,为自己的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想象未来的自己,明确当前的任务,解决理想与现实的问题,长此以往,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还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特性训练,引导学生多向思考、一题多问、逆向思维等。战国时孙膑用减灶方法诱敌深入,打败魏将庞涓,而东汉的虞诩则用增灶吓退羌军。教师可借鉴此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如“对的士司机为救病人连闯红灯”或“网络的好与坏”等发表见解,从正反两方面思考讨论,变换角度,也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独立性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古往今来,科学上的新发明、哲学上的新理论等都是在发明家和思辨者的不断怀疑中产生的。教学实际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端,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否定权威,消除思维定势,形成独立性思维。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力学提出怀疑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爱迪生也是在不断的疑问中成为发明大王。史学家顾颉刚说:“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人类文化也不会进步。”孟子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不惟书,不惟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讲“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一课时,我预设了几个案例,在课堂上模拟庭审现场,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被告,让学生自由发挥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独立办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利于教学相长,利于书本知识现实化,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

六、拓宽学习渠道,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只限于狭义的课堂纯理论讲授,把内容丰富、生动深刻的政治课变成枯燥的“说教”课,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实,学习政治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渠道,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讲述“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节中,可以进行“走向社会、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用调查访问和实地考查的方式,分组讨论,课堂交流,撰写报告,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及如何善待自然。当然还可举行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另外,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瞬间信息万变,只有不断获取并储备新知识,掌握各项知识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灵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如图书馆、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例如,我经常把《焦点访谈》、《大家看法》等栏目播出的一些节目或案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参与探讨、评论,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有限的课堂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发展和增强学生无限的思维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篇7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70-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认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活力的行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生命线;它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则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独创新颖的思路来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概括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思维领域内的思路和设想的独创与新颖;是在人类现存认识基础上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结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原创性。原创性就是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固定认识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去认识客观具体事物,找出一些不为常人所拥有的、不寻常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它不仅善于求同,而且善于求异。原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

2.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贵在常规思维活动中勇于开辟新的境界。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不囿于传统经验方法和观念的束缚,经常表现出对现存已有理论的合理科学的怀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从而使人们对于原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

3.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又称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信息和材料,尽可能多地产生各种合理科学的信息,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深度,从而做到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和囿于常规思维定式。

4.目的性。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的活动一般不会有所创造。人的目的性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人们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把杂乱无章的各种设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和探索,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5.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从纵、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客观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产生新的结论或在思维过程中对世界若干要素实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创意或理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基本思维形式中综合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就是在前人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以此实行重新的分解与综合,最终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1.唯物论原则。哲学的唯物论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2.辩证法原则。哲学的辩证法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的发展观,即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指导人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践性原则。实践的观点是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是在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来完成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必须首先具有实践的观点。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1.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文明成果,才可能在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离开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去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性思维与胡思乱想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对已有人类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规律,明白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大脑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者新提出的问题越是基本,反而越是重要,思考者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就越是深远。

3.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善于学习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善于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同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而善于批判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文明成果进行部分或者全盘的否定。创造性思维本身内在地要求我们只有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才给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甚至可以把“批判”理解为否定意义上的创造。尤其是哲学上的批判,直接诉诸一个观点乃至一个思想体系的理论预设,因此非常深刻。善于批判就像拆毁地基上原有旧的建筑物,只有旧建筑物拆毁的越彻底,新的建筑物才可能越坚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4.善于变革。善于变革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总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予以解决,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其实,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在于对于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疑问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才给出了富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解释。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是缺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只有善于革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5.善于超越。善于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在强调创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善于超越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始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性思维中善于超越的尺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崇尚人性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根本要求。人不但是社会的人,人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的任何发展和进步最终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理应超越前人,崇尚人性,更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本身的需求。追求品位是在崇尚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里说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追求品位则是对这种人类美好精神生活的自觉认同和向往。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追求品位、趣味高尚的人,是不屑与趣味低俗、见解庸俗的人为伍的。事实上,随着人们追求的品位的提高,人的思维空间必定越来越多地向超越思维敞开,其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善自我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最高境界。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发明,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本身,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人们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循环中才能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和小事开始,长期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最终的质的飞跃。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11552301)

作者简介:段满江(1979-),男,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哲学研究;朱泓(1965-),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篇8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

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爱德华.波诺(Edward Bono)曾说:“一切教学都可以说是在指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教学可以说差不多完全是注意力的取向问题,因为他不传授新知识和内容”。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来说较长,而且思考十分艰苦,是训练学生意志、毅力,创造和体验数学建构过程、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期,需要抓住目标始终不放,一追到底,进行深人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3.领悟与突破阶段

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思想十分活跃,在头脑中于某一瞬间突然产生顿悟,形成新的构想和数学猜想,从而实现思维的突破与创新,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数学美感起着突破口与领悟本质的关键作用。数学家阿达玛曾用他的切身体验来描述这一过程:“呈现于我面前的解答往往是:①与我前些日子的努力毫无关系,因而难以认为是以前工作的结果;②出现得非常突然,几乎无暇细想。”

4.检验与完善阶段

这是对顿悟式所形成的数学猜想等结果进行检验、论证,并不断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及修正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时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这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各阶段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严格划分也是困难的。但其中第二、第三阶段是关键阶段,对实现创造、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形象、灵感、审美意识等非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过程,又可以说是发散与集中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前期,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设想,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这时应掌握较多的思维方法与创造技法。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后期,由于较多的设想已出现,就需要运用几种思维加以筛选与验证。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来解释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经历了“问题―猜想―创造”过程。在酝酿构思和领悟突破阶段一般要通过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并形成猜想,然后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对猜想的检验、论证和完善,形成创造。

二、对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条件的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既是概括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论证性等各种思维品质相互结合、高度协调的产物,又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因此,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是相对复杂和苛刻的。

1.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发明是辨认、选择”,他认为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而已,即选择数学中有用的组合,抛弃无用的组合。根据这一观点,创造性思维是根据需要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现,是辨认、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曾把华罗庚教授的《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从头到尾研究了7,8遍,重点章节读到40遍以上,这为他后来成功地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

灵活性是思维的品德之一而高度的灵活性则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的对象,只有具备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才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旧观念、旧思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步入新的境界,产生创造、发明。例如,年轻的数学家伽罗华在研究代数方程思维受阻时,便迅速调转研究方向,以反常的思维方式引人了代数群的概念,这样,他不仅解决了代数方程的根式可解问题,而且开辟了群论这一新颖的研究领域。再如,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他们在长期论证“欧氏第五公设可证”这一猜想受阻时,毅然转向对其否命题进行深人研究,创立了非欧几何学。在科学发明史上诸如此类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3.具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篇9

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类的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造性素质教育,创造性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学科。作为一个中专数学教师可以不去追求创造性思维的严格定义,但必须知道它的重要属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思维品德,即能够独立地提出或解决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思维品德。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正处于逐步形成过程中,通常指的求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或解决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常常是已经认识或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并无社会效果可言。(2)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已经形成,有能够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中专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就是要完成上面初级阶段的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概念及其相关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意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寻觅事物的客观本质的基础上,引发刺激形成的新的更具独特性、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有下面几种特征:①联想性,即由甲事想乙事,甲事是乙事的原因,乙事是甲事的结果。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散性,没有太大的逻辑束缚,同时也有一定的连贯性。②求异性,异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只是局限于会解题,而是更高地要求自己会创造性理解、运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③灵活性,创造性思维并无现成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可循,它的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日常学习当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拘限于课本。

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虽然中专招生规模日趋增强,然而其生源很多都是经普通高中层层筛选后落选的学生。这些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是学习兴趣狭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缺失,数学基础薄弱等方面。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举步维艰。从而很难达到国家培养合格中专生的标准。

2、教学方法陈旧,虽然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改变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导致教学手段不够新意,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由此导致中专教学只是完成任务,方法上也只是简单的灌输和死记.忽视理解和过程等。这种现状衍生出的直接后果是教学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生也无法充分提高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我们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如何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提,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可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51-02

现代艺术设计日益关注“创造性”,毋庸置疑,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匮乏无味的,而创造性的结果则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优秀的创造能力的基础。所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应伴随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部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略作探讨。

一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通过直觉、灵感、推理、实践而形成的高级思维过程,是智能的升华,是智力、想象力的高级表现形态,也是思维本身的创新。就创造性思维本身来说,它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在综合性思维中,可能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形象思维,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收敛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与核心,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二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艺术设计也已扩展到我们生存的许多领域,需要大批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设计师,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在已经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尤其在对学生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有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那就是教学方法上的“由技入道”,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不重视个性化的创造。而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没有正确认识,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过程,盲目依赖计算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追求最终的表现效果,结果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是东拼西凑、抄袭而来的。创作设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代替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不是培养“合格”的操作者,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仅是某一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应用设计训练。有效的方法加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脱离僵化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教育中掌握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创造的道路上能够找到突破口。这正如教育学家佩斯塔洛希指出的,“教育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倒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

三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要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呢7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联想能力的前提取决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思维过程中会闪现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从而产生联想。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例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大海,提到祖国首都立刻联想到北京;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理论创始人马克斯,普朗亦亦说:“一种对于新观念的鲜明直觉想象力,它不是依靠推论,而是靠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话都说明了联想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思维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思维。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面对的创作对象是干差万别的。此时合理地运用联想思维,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无限延伸、发展这些点,由此产生新的设想,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可以突破定势,避免常规思维的趋众化和惯势,从而获得独到的见地。

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按照常规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现代众多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往往是设计师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以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将一颗脱离弹筒的炮弹,在视觉流程上作了反向处理,倒飞回炮口。这种反视觉常规的图形设计使观者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向人们传播一个历史的真理,并向侵略者提出警告:“谁发动战争,谁将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倒飞回炮口的炮弹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在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有时就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也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得多种不同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不同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思路广阔性、流畅性、新颖性等特点,对同一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有效地弥补了单一思维方式的局限,打破了思维的定势,将不可能的观念转变为可能,其结果有可能由己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正是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互动的组织形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激发创意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所提高。

(四)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汇集思维、聚向思维等。与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集聚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逐步推导出唯一的结果。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收敛思维法是对发散思维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总结与概括,最终提出有价值的因素并形成完美的新方案,提高收敛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收敛思维的训练,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四结束语

篇11

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是艺术的最高目标,高校版画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实施环节也应该倡导此目标。版画教学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审美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再者,版画本身的特性即创作性,更要求版画创作者自身创造性思维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版画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从临摹模仿训练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基础版画教学中,学生的写生能力及绘画基本功显然很重要,但这只是掌握版画技法和基础知识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学本身的目的。在版画专业教学中,学生从单纯的临摹训练过渡到创造性版种的制作,怎样使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最大程度地发展创造性思维,是版画教学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写实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命题性创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显示,当代学生的求知需求已不能完全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当代版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如何让学生从艺术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手法及语言形式,是当代版画教学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导,发展学生自身的主动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中,不能只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授和固有知识资源的灌输,必须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即绘画基础,由学生自主自发地发展其自身的思维表现形式,从而使其版画绘画技巧与思维训练达到更协调的状态,使外在的技术训练及技巧表达与学生内在的精神及思想保持平衡。教师在整个学习训练的环节中应成为学生绘画创造性思维开发的引导者,从而不断地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而不能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去干涉、抹杀,甚至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思维,这样会导致学生一味追求高度复制性而丧失了自我创造。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实现创造和表现艺术个性的空间,从而建立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形式

在当代版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是要科学化,二是要具体化,必须采取客观、科学的方法,掌握并恰当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形式,才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创造性思维具体的主要形式有: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侧向思维与多向思维。思维形式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例如,在铜版画腐蚀线刻的教学中,伦勃朗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顺向地反映了客观实体,而毕加索则采用立体主义的逆向思维,把人物正面与侧面的表现同时放在了同一空间中,打乱了原有的秩序。这两种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绘画的创造性。纵向思维侧重于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彼此之间进行比较的状态,横向思维侧重事物发展时期的事物本身不同形式进行比较的同状态思维。例如,在木版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纵向地讲解中国几千年来由传统木刻发展到现当代木刻的具体过程,刀法及技法的不同变化发展情况,然后横向地讲解同一时期木刻发展的具体状况,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各作品之间的风格异同及刀法差异。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木刻的本质特性,还了解了木刻的历史发展趋势,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多向思维和侧向思维的培养上,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种书籍和画册,研究油画、水彩等优秀作品的色彩规律及设计构成思维,不同领域间思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有意识地变换视角,扩大知识面,从而产生新的启示和灵感。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技术,尤其在综合版、铜版、丝网版的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各种制版技法以便达到更丰富的肌理效果。倡导学生多参加下乡写生和艺术考察活动,以开拓视野和丰富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重新解读,通过亲身感受触动和诱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来挖掘并开发其自身的艺术才能。

三、版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在版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版画作品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和复制性,在版画教学中,它不像油画或水彩作品必须着重进行写生或写实技法的训练,它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判断一幅版画作品的优秀与否是由版画作品本身的创造性决定的。塞尚曾指出:“现在我们必须坚持的一种观念是要创造我们所见事物的意象,忘掉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我相信这才能使艺术家表现他的全部人格。”这表明艺术的最高追求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专项人才。

在国内外艺术创作中,创造性思维已成为艺术派别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了高校版画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顺应了当代版画发展的需求。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技法的进步使艺术风格多样化,版画创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实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已是高校版画教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篇12

1.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具体而言,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随着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学习中亟须融入创造性思维来为化学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源泉和动力。但我们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主要还是围绕应试教育做文章,围绕提高学生成绩下工夫,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完善素质教育的理念,改进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模式。

2.高中化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2.1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造积极性的形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才会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他们的各种想法才会提出。否则,教师一律地主导了课堂,学生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和积极性,他们即使有新的想法,也会很快被淹没在教师的主导思想之中[1]。高中化学新课改标准也明确提出:“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思维的主体,看成知识的建构者,着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2]”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前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通过转变师生角色,每节课给学生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解解题的创新性思路,对于一些典型化学实验流程的创新想法等等。学生为了在整个过程中得到班级同学的肯定,得到教师的认可,必然会努力地去想象,这样其创新性的潜质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2.2转变课堂组织思路,营造宽松的创造性思维环境

要想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环境,那就必须要勇敢地破除教师是课堂中心的理念,营造一个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观点,并可以对教师的讲话提出异议、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3]。另外,很多时候学生的创造性灵感的产生都是一瞬间的,一闪而过的。当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在教师的指点下,或者特殊的试验场合的激发下,瞬间产生了一些创造性的思维,如果教师不允许大家说话,那么这个闪光点,很快就过去了,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教师需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有异议或者有创意性想法的地方随时提出来。甚至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讲金属钾和水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不要讲金属的种类,先通过一个“冰块着火”的实验,然后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紫色火焰产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口检验,试纸变蓝,让学生猜这是什么金属。

2.3完善考评与导向机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动力

考评机制会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主体思想。通过完善考评与导向机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动力,首先要在课堂评价机制上开展,比如在化学课堂上,对可以提出有意义的想法的学生平时成绩加5分;可以提出想法,但该想法的意义不突出则加2分。通过这样的过程,在对学生想法给予了有效激励的同时,也可以活跃起整个课堂的气氛,对营造宽松的创造性思维环境非常有利;另外,结合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自主设计一些创造性比较强的家庭实验,教师可以针对实验创造性比例的大小、创新性的强弱,给学生以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力求在全班、全校形成一个良性的创造性思维竞争机制。

3.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必将会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化学课堂,而且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不仅要依靠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还需要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只有保持整体理念的不断创新,使整个课堂都具备了创造性的意识,高中化学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越发得具备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祖新燕.高中化学课堂重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