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16:12: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个案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们中班新来了一名叫张智超的小男孩。入园第一天,他就连续欺负了四个小朋友,老师随机进行教育,他也不屑一顾,变本加厉地继续其行为并毁坏物品;第二天、第三天接连不断的幼儿与家长在老师面前告状,有部分家长还提出“不要让他和我家孩子挨着坐”,孩子们都不敢接近他。此问题的发生令班内的三位老师头疼,说服言教,哄劝鼓励似乎都无效。于是我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对超超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个别档案,并进行个案观察、指导的研究。
个案调研
在家访时,通过与孩子父母交谈了解到:超超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习惯指挥他人,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观察记录
1.入园时,有几位先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分发碗勺,超超刚一进门,看已没有剩下的碗,便走到舒婷小朋友面前,夺走她手里的碗自己发。
2.集中活动时,幼儿自由坐在小椅子上,超超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超超则伸手抓前面海天小朋友的衣领,摸一摸海天的头,我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活动,超超因总是欺负小朋友,没人愿意与他为伴。别的小朋友游戏时,他发现两位小朋友因游戏争当“车头”而互不相让时走了过去,说:“你们来玩石头剪子布呀看谁赢,谁就来当车头。”其中张凯琦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来一次,超超上前推开他,不让他当“车头”,凯琦不走,他用力一推,凯琦摔倒在地上。超超让与凯琦搭伴的宋兆龙当了“车头”。
4.分组活动时,我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超超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张凯琦小朋友在开玩笑,我发现了他,瞪他一眼,他又回去看图片,等我不注意时,他又到旁边的武海天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海天绊倒在地上,他却很开心。
5.离园活动,幼儿在室内自选玩具等待离园,超超告诉我他要上厕所,我同意了并让他上完就回来,超超妈妈来接他时,他还没回来,我去厕所找他,没他的人影,去庭院里找时,看到他正在滑梯上玩得特兴奋。
6.中午离园回家后,妈妈做饭,他在院子里玩,结果一会儿院里邻居找上门来,妈妈出去一看,超超将半盆沙子扔进了邻居阿姨已快做好的饭菜锅里。
原因分析
超超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理解力和悟性比较强,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突出表现自己。但他选择的方式不恰当,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从而往往采用惹人注意的方式甚至进行攻击来引发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超超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间、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即使很乐意地检讨也是“言行不一”。
教育措施
(一)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由于超超好奇、急躁、缺乏耐心,所以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此时可以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他当组长,耐心地等待收集孩子们的作品、用具等,同时要求他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给于表扬肯定。根据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同时,鼓励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便会争夺到小红旗等奖品(有效强化物)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超超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常常伴有攻击,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让他当老师、警察的角色,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忍的游戏规则。
4.把教师教育计划告诉幼儿。在活动中,教师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幼儿相关内容,使其明确何种行为不对(如:抓人),知道在良好行为表现之后,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如:小手枪、小红旗等(即有效强化物)。以此争取超超的积极配合。
(二)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转移其注意力做好心里疏导。
2.以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要求超超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孩子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引导其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3.重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各种传播媒介中接触到暴力行为、攻击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建议超超父母对超超所看的动画片有所规定,暴力性片子不能看或者大人陪同;当孩子在家在外出现攻击时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培养多种兴趣,提供宽松的环境。
2月25日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陆续都回到了幼儿园,一个寒假没有见面,他们很多个子都长高了,见面的第一天,他们象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围着老师说个不停,这个时候,萧萧来了,他没有多说话,自己径自走到位置上,摊开一本宇宙的奥秘开始看起来,也没和任何人说话。我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也没有多说话,等我一再要求时候,他才向我问了个好。(由此发现萧萧好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淡然的,对周围漠不关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想以后对他要多加提醒,也许会又收效。)
3月1日开学两个星期了,从早上来说,萧萧见面会和你问个好,但是,好象都是处于义务,而不是由心而发的向你打招呼,而问好结束,就开始看他的书,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是很认真,而且带来的书大都是宇宙的奥秘,自从上学期进行过宇宙的主题之后,我知道他对宇宙很着迷。(于是,我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宇宙开始进行和他的交谈,他对于兴趣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反映,所以我想这个也许是拉近我和他关系的地方)
3月18日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桌子上西湖的图片架移开,于是我指定了陈雨瑞来负责,今天上完课以后,忽然看见萧萧迅速从位置上站起来,然后准备把图片架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雨瑞马上就说到,这是我的事情,萧萧说,我只是想帮帮你,于是悻悻的走开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是高兴的,说明他并不是冷淡于一切,帮助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表扬了他,鼓励了他。但是他的表情却显得无所谓。)
4月19日我们最近在进行七彩世界的主题,主题进行到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朵七色花,当问到你会怎么使用七色花的时候,有小朋友说要买很多玩具,要有很多吃,也有小朋友说要帮助别人,帮助生病的小朋友,当问到萧萧的时候,他说他有了七色花要让妈妈的身体更好。(我听了以后,觉得他其实是一个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好象都放在心里,我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他表情上告诉我他很开心。)
5月17日中午在吃饭前,别的组都很安静,惟独霄霄一组声音很响,等我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他和天天已经手和手扭在一起了,我想,应该是和他们有冲突了,我有点生气的和萧萧说,“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天天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开始吃饭了,老师还没有请到他呢”(我一听,马上批评了钟天逸,但是我也同样批评了萧萧,他觉得有些委屈,就眼睛直直的望着我,我就和他讲起了道理,最终萧萧服气的点点头。)
5月31日在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各自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萧萧也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带的是一辆半机械的塑料自行车,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在我的跟前不停的晃来晃去,有时还故意在我的面前把法条一拉,让“自行车”滚到的脚边,这时我明白了,他是在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捡起地上的“自行车”,装着很欣赏的样子问:“这是你带来的”,他点点头,“这个玩具怎样玩,你教我玩好吗?”那一天我看见他会心的笑了。
6月8日今天,萧萧的妈妈告诉我,萧萧与以前有了变化,发现他的班级荣誉感强了很多,以前对班级的事情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前几天,他请求妈妈帮他买瓶洗手液,原因是班里没有洗手液了,我听了很高兴,赶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我看的出他很开心。
6月21日中午,他在教室里玩汽车,突然风风哭了起来,我一看原来是萧萧玩的汽车压到了他的脚,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马上就向徐道歉了,而且棱棱的看着我,似乎我要批评他,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自己就走开了,(我看到他的进步没有多批评他,反而安慰徐风起,并一起得到他的原谅。)
小结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交往,幼儿的交往是他们社会化行为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像萧萧这样的幼儿在各个幼儿园为数也不算少,他们由于某些客观的环境影响,使得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与同伴之间有差距,因此交往起来就有了一定的困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多倾向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对那些反应慢、行动迟缓;生性怯懦、胆小,遇事无主张,只会随大流的人,会避开他们,不愿和他们呆在一起。因此,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又是成人对人对事的态度的翻版。通过这一学期的观察,及鼓励,萧萧的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从对周围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爱心涌现,很多地方体现出他有爱心的一面。在平时的教学、游戏中,在集体的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克服自卑感、孤独感及消极情绪,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这种良好的个性更容易被别人接纳。让我们的老师都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受小朋友尊敬的,喜爱的老师,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受冷落。
个案分析:俊俊的转变
背景: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是班里的“开心果”,可最近“开心果”变成了“哭宝宝”。老师总是听到俊俊的哭声“呜……,老师我不会剪。”刚把剪刀`手工纸拿到手里,俊俊嘴一咧就哭了,老师刚帮俊俊擦干眼泪,手把手教完俊俊。还没来的及转身。“呜……,老师我不会粘。”俊俊的小脸上又挂满泪珠。“我不会”是俊俊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幼儿园只要遇到问题,困难。这三个字就伴随着哭声出现
场景一:
喝牛奶时,俊俊拿着吸管,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能牛奶袋,向老师投来了求助的眼光。老师鼓励他俊俊能行的,再试试,并用目光关注着他。在老师的引导下,俊俊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吸管牛奶袋中了。老师当众表扬他俊俊你真行,小手很能干。俊俊小脸蛋涨得红红的,开心极了。老师还让俊俊教大家。好几个孩子向俊俊求助,俊俊热心地帮助大家,还鼓励小伙伴“不要急,慢慢来,你能行的”。(这个小小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俊俊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了孩子的信心,俊俊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了。)
场景二:
早晨,俊俊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妈妈说这是俊俊的爸爸从青岛带来的,俊俊非要带来给小朋友看。老师问:“这是什么呀?”俊俊自豪地说:“这是海龙,这是海马,还有贝壳!”小朋友也都围上来想看个究竟,七嘴八舌地问起来:“这是什么呀?”“这是海马,是生活在海里的!”开始时俊俊的声音还很轻,后来渐渐响了起来,“我告诉你,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的口袋里生出来的。”“你弄错了吧,孩子都是妈妈生出来的,怎么是爸爸呢?”马上就有小朋友提出反对意见。“是爸爸生的,就是。”俊俊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老师适时介入:“小海马是谁生的,我们一起回家请教爸爸,妈妈,查查书本。明天再讨论吧!”(在老师的日常观察中和与俊俊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的知识面较广,老师又了解到孩子对爸爸出差带来的贝壳,海马等特别赶兴趣,就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支持,请家长多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创造机会,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改善了孩子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和支持,进一步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三:
第二天,俊俊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刚到,小朋友就围了上来。急性子的扬扬问:“为什么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呢?”这次俊俊可是有备而来:“是因为海马爸爸长着一个育儿袋,海马妈妈就把小海马生在这里面,海马爸爸帮忙孵出来的。”……(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事情,利用孩子的长处帮助树立信心。)
情况分析:
1、家长的“包办代替”教育方式
俊俊大部份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遇到事情事无巨细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也不会。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极强,当孩子做不好时就会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老师也总觉的孩子年龄小,对他放低要求,孩子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也总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依赖思想,对俊俊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综上所述,造成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问题不主动去解决,而是寻求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产生了恶性循环。孩子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一)教师对孩子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常见有些孩子做事顺利时就说;"我聪明。"遇到困难就会说:"我笨。"一般说,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评估都是依从于他人的。别人怎样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的。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怎样看待自己。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必须恰如其分,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二)坚持正面教育,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主要是对自己没信心,害怕失败。当教师用积极的眼光、正确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孩子时,孩子也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师适当引导孩子参加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这样做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力所能力的工作,用“皮格马列翁效应。”努力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支持孩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大有益处的。坚持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激发孩子不懈的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俊俊很胆小,教师就时时鼓励孩子,告诉他俊俊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在孩子遇到问题困难时,教师适当降低困难的难度,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例:帮孩子解决最难的部分,其余的问题鼓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同时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长处。
教师在引导孩子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同伴的长处,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会做的事其他小朋友也会做。有些事情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这种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亦可防止孩子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四)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要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俊俊的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俊俊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和支持俊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俊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在《纲要》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喝彩!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顾颖捷观察时间:20__年9月2日、9月3日观察内容:开学了观察者:wode
观察背景:新入园,幼儿情绪不稳定,依恋性强。
案例:
观察(一)
今天是入园的第二天,教师要求家长把孩子送至教室后马上离开,顾颖捷的妈妈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离开,可顾颖捷小朋友却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愿下来,嘴里喊着:妈妈不要走。看到这情况,我便过去接,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她妈妈手里接了过来,我以为她会平静下来,没想到她对我无休止地拳打脚踢又加上抓和拧,我只好把她放了下来,可下来后更厉害,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脚不停地蹬,谁在她的旁边就打谁,谁去理她她就叫得更响,我们只好离她远远的。
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闹,开始注意旁边小朋友的游戏了,有时还表现出一些喜欢的神色,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那群小朋友。
老师介入:
这时,我就过去轻轻地把她拉起来说:“来,老师带你去游戏。”她的眼睛看着我,顺从地跟着我,一会儿就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分析:
幼儿[夏冬平1]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刚入园的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对父母和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入园后产生分离焦虑,对幼儿园的人和环境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孩子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没有安全感。虽然我们在孩子入园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家访、带孩子入园游戏等,这也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从案例看顾颖捷也是个倔孩子。
观察(二)
户外活动时,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滑滑梯,顾颖捷小朋友很高兴地跟着老师来到了滑滑梯旁,她像一只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滑滑梯,到了滑滑梯的最高处时,她挥动着小手对我喊:“老师,再见。”说着,就很快地滑了下去。第二次滑时,她同样高兴地和我交流。我便走过去和她握手,她很兴奋,像老朋友一样和我握手。
直到晚上离园,她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
分析:
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刚刚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她很快地被幼儿园快乐的游戏所吸引,也和老师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能友好地和老师交流。从上述案例看,她是一个情绪变化较快的孩子,情感丰富、动作爽快。为此,我查阅了她的家访记录,发现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活泼、大方,就是喜欢耍小脾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抓住孩子的个性,慢慢地引导她,让她顺利地度过入园关。
观察(三)
今天是入园的第三天,早上,顾颖捷小朋友较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我以为今天她肯定会乐意上幼儿园了,没想到,她还是扯住妈妈不放,嘴里还哭喊着,我接过她,她没有像昨天那样对我拳打脚踢,可还是拼命地挣扎想下来,放她下来后,她又坐在地上哭,我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去理她,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她换了一个地方,她就坐在我的前面,哭声也轻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对我说话,我扶起她,一摸裤子湿了,原来她尿裤了,所以移动了位置。帮她换洗干净后,她就和小朋友游戏了。
分析:
顾颖捷今天的情形比昨天有了 明显的好转,哭闹的时间也缩短了,只是在哭闹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顾,甚至要小便也不去,宁愿尿裤,也不跟老师讲。情绪波动后,她用移一个位置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请求老师的帮助。任性的孩子没有自我克制能力,不能忍受任何的约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孩子的未来创造幸福,对于任性的孩子,我们要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帮助幼儿逐步改正。
观察对象:小二班幼儿
观察时间:20__.10
观察内容:图书哭了观察者:wode
案例:
最近阅读区的图书越来越破,平时也没发现孩子们有什么争抢,因此进行了观察。今天中午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在走廊里看书,“哇!一条小虫,快来看呀!”孩子们有的顺手把书放在小椅子上,有的随手把书一扔,扔在了地上,有的扔在花坛中;有的由于急着看虫子,就匆匆从书上踏过去,似乎无心顾及图书的“安危”。我还发现小朋友放图书时,没有把封面翻好就随便一插,有的干脆乱塞一通,图书架一关,许多书就折歪了。
老师教育:
为了引导小朋友爱护图书,我编了一个小故事:小二班的书架里住着书宝宝,它们跟小朋友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小朋友常跟它们学知识、学本领。可这几天书架里有人在哭,且哭得很伤心,怎么回事呢?我随手打开书架,让小朋友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爱护图书把它弄破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纷纷说了该怎样保护图书,我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还跟小朋友一起修补图书,体会到我们更要好好爱护图书。我请每个小朋友争当图书管理员,爱护图书。
分析:
知[夏冬平2]、行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孩子有了知情感受,行动上才能反映出来。小朋友有了相互督促的习惯,看见别的小朋友把图书乱扔,就会提醒。经过这次教育及随时提醒,图书破损现象越来越少。
观察对象:施姗姗观察时间:20__.10观察内容:我们一起玩吧观察者:wode
案例:观察(一)
来园时,施姗姗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我就站在她的面前迎接他,可施姗姗却径直走到教室里。我牵着她的手说:“姗姗,你早!”她用眼睛望着我,但很快又移开了。我又说:“姗姗,你早!怎么跟老师打招呼?”她看了我一下,才轻轻地说:“老师早!”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姗姗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分析:
施姗姗已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但姗姗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
观察(二)
自由活动时,施姗姗拿着新带来的汽车玩具,独自开心地玩着。这时王泽宇走过去,向她要小汽车玩,她摇了摇头跑开了,王泽宇见她不肯,就准备抢,施姗姗一边紧紧抓住汽车,一边还“噢噢噢”叫起来。我走过去,施姗姗和王泽宇停止了“抢战”。我引导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我们一起玩好吗?”结果施姗姗爽快地把汽车放到了王泽宇的手中。
分析:
从施姗姗玩“汽车”时的开心模样同被抢时的紧张神态可以看出,她已经把“汽车”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因为她不仅可以在玩的时候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通过“汽车”与小朋友交往。
从案例看,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特别是在交往方面,她似乎不知该如何参与到同伴当中去。如玩积木,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起初,她不愿意把玩具借给别人,当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了以后,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
观察对象:季丽丽观察时间:20__.11.观察内容:去玩吧别怕观察者:wode
观察背景:季丽丽在体育活动中,很少主动参加游戏,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呢?
案例:观察(一)
晨间户外活动中,我领着孩子玩“开大炮”的游戏,孩子们把雪碧瓶当成炮弹扔向远处,兴致很高。轮到丽丽了,只见她笑眯眯抓起瓶子,可还是让彭李诚先一步扔出去了,其他孩子叫起来:“丽丽输了,诚诚赢了!”丽丽听了捏着瓶子低下头不肯扔了。我鼓励她:“丽丽没输,只是没准备好!”丽丽听了我的话,鼓起了勇气,把瓶子扔了出去,可还是诚诚扔得远,孩子们又要嚷了,“嘘.....”我马上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她休息一会儿,后来丽丽在老师的鼓励下,又一次加入了游戏的队伍。
分析:丽丽第一次投掷时笑眯眯的,只是被孩子们的欢乐气氛所感染,当瓶子扔出后,孩子们的评价使丽丽的自尊心受挫,但从再次参加游戏中看出,她正逐步的融入集体,并开始承受失败,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观察(二)
今天我带孩子们到“淘气城”去玩,孩子们很兴奋,他们迫不及待的往里跑,愉快地玩起来,可丽丽在原地不动,我提醒说:“丽丽和小朋友一起。”她摇摇头,“我带你玩?”我拉着她的手说,可她一个劲儿往回缩,“你看!行行在玩走铁索桥呢,一荡一荡,多好玩呀!”我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并不停地向她描述游戏的欢乐,过了一会儿,我惊喜地发现丽丽一边听一边不由自主地走到“淘气城”边,还不时回头看看我,我故意装作没看见,很快孩子们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她,慢慢地她开始玩起来了。
分析:
季丽丽并不是真的不想玩,只是因为这些玩具平时没接触过,需要她鼓起勇气去尝试,探索其中的玩法。而尝试和探索的结果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因此丽丽有些胆怯了。而老师的讲述正是为丽丽“打气”,让她知道这并不难,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能得到快乐,逐步引起她游戏的欲望,开心地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
策略:
1、在平时的各项户外活动中,多鼓励和引导季丽丽参加,即使不成功也对她的勇气加以肯定和表扬。
2、在她的活动能力范围内,要适时地帮助她更快地投入到尝试活动中,积累她的游戏经验。
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不爱交往的韩韩
观察时间:20__年3月
观察对象:韩韩
观察地点:活动室
背景资料:
韩韩是这学期来的新生,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抽出时间陪她,因此她常常一个人玩。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很少自己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游戏。
观察目的:
新世纪主题探索课程提出:“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应存在着教育,韩韩不能主动找小朋友玩,与孩子们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影响着她的心理健康及今后与孩子之间的交往。
观察实录:
餐后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今天韩韩吃饭慢了一些,当她走进娃娃家时,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琪琪、珊珊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韩韩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我轻轻地走过去问:“韩韩想玩娃娃吗?”她点点头。“那你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吧!”她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微笑着对她说:“韩韩,你看琪琪她们一起和娃娃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她们的游戏呀!这样又有人和你说话了,又有人和你做游戏,那该多好玩呀!其实她们也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做游戏,不信你试一试?”“那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呢?”韩韩终于开口了。“你可以当小客人呀!带上你的礼物去看娃娃对吗?”这时她才慢慢地挪着步子走进玩得正开心的琪琪小声的问:“我做你们的客人好吗?”“可以”琪琪开心的回答。韩韩露出了笑脸说:“我今天来看宝宝,你们在给宝宝吃什么呢?”“吃米饭、牛奶”琪琪边看看娃娃边说。“我送糖给你们的宝宝吃吧!”,于是琪琪她们和韩韩一起给娃娃喂起了东西,有说有笑开心极了。不一会儿,我发现她们还进行了分工合作:琪琪洗菜、珊珊切菜、韩韩做起了饭,另外的几个小伙伴有照顾娃娃的、出去买菜的……等等。这时 的韩韩已经融入到和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分析与措施: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每当有小朋友找韩韩玩时,她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只要让她主动找小朋友时,却是难上加难。韩韩可能还没有形成主动找小朋友交流的意识,因为她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好。或是由于长期独自游戏,没有掌握与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导致交往能力较弱。
一、让孩子有交流的愿望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韩韩不能主动找人交流是她缺乏交流的愿望,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园总爱一个人玩。因此,我们要关注她的兴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我发现韩韩想玩娃娃却又不愿与幼儿一同游戏时,我先给她描绘了投入游戏所带来得愉悦感觉,而后鼓励她去参与,给她支持。
二、让孩子有交流的对象和学会交流的方法
韩韩不愿与孩子交流,也可能是怕被人拒绝。当她说“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时,我知道她还没掌握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于是我鼓励韩韩以客人的身份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在活动中。我们应帮助孩子寻找交流对象,并逐步引导幼儿由介入式交流向自主式交流发展。韩韩由慢慢地挪步走向小朋友,到开心地融入孩子们的游戏,充分的体现了交流对象的重要性。同时交往应当学会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刚开始时韩韩只是与孩子们一起喂娃娃吃东西,后来融入到了小朋友的游戏中,在孩子的带动下和她们有了协商及更好的分工合作:有洗菜的,做饭的、照顾娃娃的……等等。
三、让幼儿有交流的内容
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把语言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很重要,让幼儿“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孩子后来的分工合作,就来自于在生活中看见父母做饭的情景及周围生活中看见的大人抱孩子的样子。这使我充分认识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更要充分挖掘周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让孩子体验交流带来的快乐。
这一次的成功交流,会为韩韩积累一些谈话的经验,更会让韩韩感受到交流带来的乐趣。“一吐为快”之后韩韩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为她下一轮的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只有一次成功的交流经验是不够的,我们应多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区别,受到人权运动和联合国人权宣言影响的现代教育观念为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这种特殊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人们对身心发展障碍者生存权,人格权和教育权的尊重。国际上融合教育成为一种潮流,在研究中法律缺失,资金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进行分析,就需要从了解相关概念入手,使得整体的研究能在对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1.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是在普通环境中应用特殊教育手段,使得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能一起学习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国际教育的主流,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中有重要的作用。按照形式的区别,可以分为全融合,半融合和反向融合,在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上有所差别。虽然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改变了普通教学环境中的部分教学方式,但是整体上是不会对普通儿童产生消极影响的,反而会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快速康复和提高与他人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树立人人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观念。
2.自闭症的概念
关于自闭症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特点和测试进行分析和了解。第一,早发性,起病于30个月之前。第二,具有怪异的行为,这一点最为明显,也是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主要阻碍之一。第三,言语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出现问题,难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还在语言的学习上同样受阻。第四,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反应,对外界冷漠,在未来难以进行社会生活。根据自闭症的特点,可以发现如果进行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就需要克服这些鲜明特征带来的不良影响,才能发现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真正作用。
二、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个案分析的过程
因为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所进行的个案分析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所以在进行实验中角色定位,方法选择,资料收集与分析,时间安排等中要考量各个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首先需要对涉及到实验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提前调查,特别是要考虑突发状况出现时的影响;其次是选定合适的研究方法,比如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测验法等;最后进行干预方案的设计和实行,使得被分析的个案中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表现更明显和科学,才能为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个案分析结论的得出做好铺垫。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研究,把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个别案例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
1.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方法
针对一个自闭症幼儿,首先对他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获取更多更具体的信息。比如,访谈法一般针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了解的内容是幼儿的成长历程,家长的教育观念,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和指导;老师跟进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参与式观察法是在干预之前去幼儿园取样,对其所有活动用观察表和文字结合方式进行记录。测验法则利用有科学依据的测试表对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进行估量,具体应用哪个表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待定。
2.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干预方案
在进行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干预时,进行干预方案的设计,改动和确定是必要的流程。首先,确定干预对象的基本状况,与提前制定好的目标和原则相吻合,能在结束后得到准确的结论。其次,设计方案经历个性化教育计划,融合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改进三个部分,最终对方案进行确定。最后,实施干预要对其中不同因素分别进行调整以得到不同结论,实际就是测试哪种情况最适宜于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
一、个案描述
魏尚坤,男,独子,爷爷奶奶均为农民,父母做蔬菜生意,文化程度较低,父亲的育子观点:吃好玩好,孩子开心就行,没有必要一定上幼儿园。母亲的育子观点:上幼儿园,早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多和外界交流沟通。因此夫妻经常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争执。直到四岁才上村里的村办幼儿园,五岁在其母亲强烈要求下转入我们实验幼儿园。
魏尚坤身体较单薄,每天来到幼儿园自己坐在一角玩,一副事不关己的漠然神情。在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儿的不亦乐乎,唯独魏尚坤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们的游戏,有时小朋友们经过他的身边和他说话,他会躲开或面无表情。魏尚坤的脸庞始终是低垂着,投向我的目光是木然的,这种冰冷的感觉让人心痛。
二、个案分析
1.孤独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魏尚坤从小由爷爷奶奶扶养,对他过度宠爱,吃喝拉撒全由爷爷奶奶来包办,目前虽然也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父母亲忙于做生意,疏与对孩子的说服教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甚少,使得孩子心情紧张,缺少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
2.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来到幼儿园后,因插班进入中班,不认识班上的小朋友,也不会讲普通话。陌生的语言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成了远离集体的“排斥儿童”。
3.幼儿园“不自由”
在家被娇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我”为中心。他在幼儿园,觉得没有在家里自由、舒适,于是对园里有常规要求的生活毫无兴趣,对其他小朋友也无感情。
三、指导策略
爱不爱交往,合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决定在家长工作以及幼儿园生活两方面入手,对魏尚坤不合群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1.家长工作方面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不光需要老师在儿园时的努力,家长的情绪、情感也很重要。家长首先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高度信任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其次,在日常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这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的伙伴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老师说你可聪明,可听话了,小朋友都说很喜欢你呢!”等等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转贴于
利用早晚接孩子的时间与魏尚坤的爷爷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利用安康家园博客、电话、飞信及时和父母进行沟通。
2.在幼儿园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干预
(1)让孩子与集体相互了解、接纳。为了让魏尚坤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动员班上的小朋友积极主动的走近魏尚坤。如:表演游戏《小导游》请小朋友轮流拉着魏尚坤的手,向他介绍自己、班里的环境、物品等,让他对新环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他初步轻松地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地乐趣,产生和小朋友交流的欲望。把两位能力强的幼儿放在他的身边,形影不离地带着他一起学知识,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同伴的友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交流技巧。我也与他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让其他小朋友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使孩子们也从内心发出和魏尚坤交朋友的愿望。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魏尚坤规则意识较差,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利用一切机会了解他的想法,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融入集体,学会听指令行动。如魏尚坤常把不喜欢吃的点心扔在地上,我就带他捡起来,并和他一起把地板擦干净。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乱扔东西的毛病改掉了。
(3)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我要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
四、个案转化效果
经过三个多月仔细全面的关注,魏尚坤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沉默寡言到倾听小伙伴的交谈再到参与同伴的游戏,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亲的关爱,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拉近了和周围人的距离,建立了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木然的表情已渐渐淡去,灿烂的笑容悄然挂上了他的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