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02:44: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品质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A公司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拥有了50万辆/年整车生产能力,累计产量已经达到250万辆。A公司以其优异的产品和卓越的品质得到了广大国人和用户的信赖,置身于中国品质管理优秀企业之列。十几年间,A公司的全系车型均获得过J.D.POWER公司细分市场IQS第一名。此外,A公司在保修期内无偿修理次数和无常修理费用等方面的成绩更是喜人。经过六个月的无偿修理件数0.032件/辆,无偿修理费用为52元/辆。这些成绩表明,A公司一直打造着中国品质最好的汽车!
A公司良好的品质是如何打造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个团队,从各个专业的工作视角,总结A公司在品质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供读者参考。
A公司作为丰田汽车的合资子公司,在品质管理方面更多地引用了日本丰田汽车的做法,现将我们了解到的日本丰田在品质管理方面的相关情况简要地介绍。
1.品质定义:从狭义上讲,是指产品的品质,是用来确定物品和服务是否满足其使用目的的所有评价对象、包括其固有性质和性能的整体。从广义上讲,品质是指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而且包括工作的质量、销售结果以及成本等广泛意义上的品质。
2.品质保证:确保对顾客来说商品的品质是满意并值得信赖。
3.职能管理:
1961年导入日本丰田公司的品质管理(TQC),目的是密切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有效促进业务开展,建立按职能划分的管理体制。此类职能中被视为最重要的是: 品质和成本管理职能。
4.品质保证活动。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展示了从产品企划、产品开发到销售和服务全过程中,因“同步工程活动”的开展,使得各步骤并列进行。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揭示了全员在各步骤、通过与各自相关职能的密切合作,完成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由此而确保品质。换而言之,就是全员都是品质保证的责任人,通过监查来确认各步骤的职责得以实现,进而确保品质优异。
为了进一步理解“品质保C活动概念图”的含义,我们用具体的事例做补充解释。在A公司设有品质保证部,在A公司XX工厂设有品质管理部。A公司品质保证部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市场质量信息收集,并反馈给工厂,由工厂实施改善。工厂的品质管理部一方面负责整车出厂前的品质检查工作,以及设在相关工序的品质检查工作。产品品质管理的职责主要由各个制造课室(车间)来负责。一旦出现品质问题时,各课室(车间)以及其相关班组负责实施改善。这一做法和一些公司“有品质问题先找品管部门”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在A公司能够体会到“自工程完结”,以及“品质决定于每个工位”的理念。
5.品质保证规则。
从丰田品质管理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丰田人对品质保证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创业之初,N田佐吉 (丰田集团的始祖)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端”,“只有经过充分商品测试后, 才能将其投放于市场”。丰田汽车的创始人N田喜一郎提出“监查改良规则”,即“直接把握消费者需求, 将其反映到商品中”;还有“监查产品品质和业务运营,并加以改善”。丰田汽车成立以来,将品质方针确定为:以“好产品,好想法”为企业灵魂,秉持“客户第一,品质第一”的基本精神。
1965年,丰田汽车确定了“品质保证规则”。在丰田汽车公司所有的品质保证活动中,“品质保证规则”位于品质类规则的最上层。在实际业务运营中,需要依据相关的业务运营规定(规则)、标准(规则、规格、基准)及部门规定、要领、流程书等开展实际工作。
品质保证规则定位示意图:
6.监查改良
丰田创业之初,即成立了作为高层直辖的“检查改良部”(品质保证部的前身)。之后又设置了直属役员室的监查改良室,建立了对于难以决策的重要品质问题,由监查改良室审议、决定的制度。再后来设置监查改良会议,为审议品质管理体制层面和重要品质问题改善两个方面。有关监查改良、通过以下会议来运营,即品质机能会议、监查改良会议、监查改良技术会议、制造品质改善委员会。
目前,在中国也设立了“中国品质技能会议”。此会议主要开展品质改善活动的方案确认、进度确认,品质改善信息共享、品质KPI跟踪、中国特有品质问题消除项目跟踪、供应商管理相关情况共享、客户相关情况、EDER(早期发现、早期解决)工作情况、各机能/各公司重点活动内容、SSI/CSI提高、紧急品质情报展开等活动情况。
从丰田在品质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丰田在品质管理上从起初的高度重视、必备体系的建立,到后来的在传承基础上的有效改善,品质一直被视为丰田工作的重点和经营的基盘。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才成就了丰田汽车的品质品牌,进而为丰田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结束语
通过传承丰田公司在品质领域不断改善、追求卓越的管理体制,A公司作为丰田在华的重要分支,不断对品质活动进行深入和改进,并结合本土化的特点,发扬品质第一的精神,努力打造质量优异的产品和令人放心的品牌形象。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继续谱写新的图景和篇章。
2、组织结构,包括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岗位说明;
3、体系管理,包括标准化管理、程序流程、检验标准、闭环作业;
4、项目管理;
5、供应商质量管理;
6、品质控制,包括原辅材料控制、产线品质控制、出货品质控制;
7、生产现场管理;
8、成本控制;
9、客户投诉;
10、检测设备、仪器、工具的管理;
11、文件管理与统计控制;
12、相关部门协调管理;
13、部门目标与绩效考核,包括部门目标、绩效考核、教育培训、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45-02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整车外观品质至关重要,因其决定顾客对整车的第一感官印象,而冲压件品质直接决定整车外观品质及整车产品尺寸稳定性,因此对冲压件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冲压工程作为整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通过利用设备、模具使板料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得到整车所需的零部件,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作为生产过程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品质的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冲压工艺是制造汽车总过程的首道工艺,冲压工程中本着三不原则及品质是制造出来的理念,主要通过对工艺文件管理、品质过程监控管理、工装和模具管理、冲压件产品防护要求、不合格品管理、品质工具、方法的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系统推进品质管理及持续改进,以支撑产品品质特性的实现,使产品满足工艺技术及顾客的要求,并建立冲压车间的品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受控。
下面我们结合日常车间的品质管理推动工作,谈谈汽车冲压件品质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和途径,主要管理和控制方面有以下几点。
1 工艺文件管理及传递
冲压工程常用工艺文件通常主要包含《材料消耗定额明细》、《冷冲压工艺卡片》、《检查基准书》、《控制计划》、《工装/模具明细表》、作业指导书》、《自互检标准》以及《工装/模具更改制作通知单》等。
冲压车间文件管理员将接收到的工艺文件结合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并将接收文件发放至使用班组,相关班组长依据工艺文件,结合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编制员工的《作业指导书》、《自互检标准》等,必要时文件管理员组织技术人员对班组长进行培训,保证各班组按照工艺标准执行。过程中车间品质人员负责对变更后的首批件生产情况跟踪验证,在变更实施完毕后第一次生产时,由品质人员结合班组长、技术员对首批件质量进行判定,并保留相关记录,首批验证合格后转入正常生产。
2 品质过程监控管理
冲压车间的品质管理需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深入开展“过程自完结”:推行“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巡检,首件、中间件、末件必检。
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制件、生产过程中制件、最后一个制件依照《检查基准书》进行检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线员工对冲压件外观进行目视检验,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联系班长或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生产线班长负责冲压件质量的巡检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联系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对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零部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由车间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批次尾件需在制件上标明“末件、检验日期、检验员姓名”,模具能放置末件的,将末件放入模具内,方便下次首件生产时对比检验。
3 工装和模具管理
3.1 工装/模具
工装和模具管理重点为:台账建立、日常点检、维护保养、维修更改、工装模具改善、备品备件管理,并建立《工装/模具台账》,依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月度保养,并按照计划落实工装/模具实施保养。
3.2 设备
冲压设备是冲压三大要素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针对生产时使用的工艺参数和设备性能参数(设备精度)进行管控,以保证制件品质。
生产时使用的工艺参数是根据模具本身决定的,包括:装模高度、闭合高度、气垫行程、气垫压力、平衡器压力和顶杆规格。
模具调试过程中,操作者按照零部件加工工艺中要求进行设置,过程中需要冲压车间品质检验员每批次生产前对参数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并保留记录。
工作台与滑块平行度和垂直度超出偏差时影响制件品质,严重时可能造成模具刃口和导板导柱啃伤,为此应定期对工作台与滑块平行度和滑块垂直度进行检测。关键压力机每季度进行检测一次,其它压力机每年检测一次。
4 冲压件产品防护要求
冲压零部件存放时应使用专用工位器具,工位器具内无油泥、积水等,在使用前将杂物清理干净。零部件在工位器具中码放平稳整齐,存放数量不准超过最大收容数。在临时周转工位器具存放时不得超出工位器具上平面,以防挤压变形。
零部件不允许直接放在地上,临时存放需采用必要的防护,如加垫防护胶垫、木板或纸垫等。夏季潮湿环境下使用纸垫临时存放不得超过24小时;与外覆盖件解除的工位器具相应部位要有防护胶套等措施,以防止磕碰、划伤。
应按照生产计划合理的安排库存,存放过程中注意防尘、防雨、防潮。在阴雨潮湿天气,当冲压件仓库的空气湿度超过80%时,需采取相应措施(如:排风、喷防锈油等),以防生锈。
对于存放时间超过30天的产品应做好防锈处理,每月至少要对制件表面外露部分进行一次检查;若产品出现锈蚀、变形等异常情况,应反馈本部门主任/科长进行迟滞,并做好记录。
冲压镀锌零部件存放时应使用专用工位器具,工位器具底部采取必要的防护,如加垫纸片、防护胶垫等。零部件码放平整整齐且必须随形码放,以防镀锌层划伤、脱落。
产品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伤、变形并注意防雨。
5 不合格品管理
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在不合格品上用色笔或纸胶带在不合格部位进行标识。并将不合格品放到不合格品区域或不合格品架子上进行隔离,并在安排人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项可修复的,由责任班组进行返工处理。返工完成后,检验员进行复检,填写返工复检结论,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继续返工或报废。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项不可返工修复的,由责任班组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经领导签字批准后采取“报废”处理。
6 品质工具、方法的应用
冲压车间品质管理方面的推进,需要应用一些日常的工具进行推进和应用,以下为一些冲压常用的工具。
6.1 防错
即在过程失误发生之前即加以防止。是一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作用、报警、标识、分类等手段,使作业人员不特别注意也不会失误的方法,即对不利于客户并且造成浪费的错误进行预测、防止的过程。
生产班组对线体异常点开展防错改善活动,保证生产线体制作消除影响品质、安全、生产等防错改善,并安排人员对监督防错的有效实施,保证车间防错指标达成。当员工操作过程中仅凭目视或感觉操作不易判定是否入料到位,或因制件结构不易区分出现放反,品质不易保证,直接导致质量问题发生。如出现上述情况,生产班组应立即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考虑将模具增加防错装置,防止制件入料不到位或放反。评审通过后,由保全组负责对模具增加防错。
模具防错装置制作完成后,由技术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使用效果做出最终评定,验证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将增加的模具防错定位增加到模具点检表中,由操作者每班次生产前对其点检。
6.2 QC
QC小组包含以下两种含义:传统的QC小组和高等质量工具改进小组。
冲压车间各班组依据其不同生产特性从思路、方法上进行创新。选材以品质维持、品质改善和品质提升为主,车间每月对各班组以QC小组形式,自由结组,从配件质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市场产品质量问题的改进和提升等方面展开活动。品质管理部门每月依据车间上交的QC案例从实施、开展、效果与QC奖金发放等方面展开调查,保障冲压车间质量提升。
6.3 QA
成本、质量和进度是工程管理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本文主要对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缺乏预算和概算观念,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支现象,直接影响到建设方的投资收益。由于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以及施工工艺水平不高等原因,会影响到工程的品质,这些都是因为品质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成本和品质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有效环节,也是建设单位对工程成本投入控制最直接的步骤。通过事前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减少无谓的浪费。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阶段,通过估算,能够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行总体计划,包括筹建、施工以及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一般都在总体设计时进行估算。工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步骤的实施,通过工程设计能够展现出工程的整体规划,其中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都会进行估算,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还应该制定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调查报告,从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事中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合同进行控制和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
1、工程合同控制。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合同管理,在合同中会明确承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会规定在哪个施工阶段,支付款项的多少,这对于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工程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该聘请专业公司编制合同文件,将承包人的各项制约条款都外包出去,进而有效防止避免施工单位工期紧、品牌型号不明确等原因而要求各方面的索赔,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切实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
2、施工阶段控制。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环节,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都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所以要优化人员分配,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应用。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操作,避免更改设计流程而提高工程成本。
(三)事后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事后的工程决算审计的成本控制和反索赔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审计工作。对施工的审价和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对造价工程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对于竣工后结算取费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变更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如此才能纳入相应的结算;在工程索赔中,合同文件是一项重要依据,只有对合同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建设方才能对承包方的索赔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同时,建设方还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和工程资料,做好充分反索赔准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品质管理
(一)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是工程管理中品质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人员控制方面主要是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流程的操作标准,从而能够对工程的品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品质,施工人员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具有质量意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按照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按照设计图完成的部分,一定要向技术人员进行请教,经过协商研究后再继续施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品质。
(二)材料控制
工程项目主要是由施工材料构成的,所以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品质,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采购,并且注意质量的检验,一定要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进行合作。在材料进场时,一定做好质量检验,材料的相关质量资料一定要齐全,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一律不得进场。在材料进场后做好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在保管期间变质。控制好材料的质量,是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方法控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品质管理中,也离不开方法控制,即要对施工的方案、方法和相关工艺进行控制。在进行方法控制时,需要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方案的控制,应该从工艺、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尽量使方案能够做到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大多时候,质量问题为技术性工作,因此需要大力采用先进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方面的水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所以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产品品质管理工作总结
一转眼来公司已经快三年了,自踏入公司大门第一天就开始从事质量方面的工作,这就注定与质量结缘。从最先的基层检验到今天的质量管理员,虽然还是普通员工的岗位,但对于质量工作的热情、质量管理的追求从未消减。三年来,即使自身没有达到过一种品质高度,但自己的血液里早就流淌着对质量的执迷不悔!
那么,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这应该是每一位质量人共同的疑问。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所以,如何做好质量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质量。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方便性以及安全性等。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将其分解理解,通俗说产品应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能不能满足一定的要求。这里的特性无疑是指产品本身,而满足一种要求就是一种我们实际中执行的标准。标准哪里来?就是指客户的需求,因此做质量就是做好服务工作。
回到我们自身的质量工作,做质量的我们工作对象其实有两个,一是生产,二是客户。对于车间,我们需要为其服务,因为质量的背后就是产量,在我们日常车间生产中往往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返工、停线等,其实就是在浪费,而浪费是产量的最大敌人之一。长期以往我们生产人的思维里难免造成质量耽误生产,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可孰不知对于质量的苛刻追求就是客户的需求。生产中我们只是代表客户来检测产品状态,客户需要的那种特性的产品结果我们做成另一种状态的产品,最终带来的就是客户投诉、客户索赔等。这还不算完,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公司的形象以及背后公司整体的订单、销量、产值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随着质量问题的变动接踵而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我们需要为生产服务,更要为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___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这或许就印证着质量管理学中那句话:质量就是生产力!
这几年从事质量感悟最深的或许就是:质量的世界里没有随便二字但同时也没有绝对的质量。听起来这句话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凡是跟质量有关的问题都应该积极对待,而不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去面对,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去想想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效的进行管控,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多问几个___。而没有绝对的质量一说,个人认为是世界上没有真正___的质量,尤其是像我们加工制造业来说,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心里需要有一把衡量的秤,而这个秤砣就是客户需求。所以,做质量除了是在做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外交,这无疑让我对质量这份工作更加充满兴趣和期待!
记得曾经有个从事生产的机会,刚开始犹豫了许久,但最终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在质量道路上继续前进,不是因为习惯,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再多的经历、再多的体会,也许还是因为我很早就与质量结缘!
成功购买现成的香时
批次之间的差异不是采购香时的普通问题。发生这种情况时(1)配方中包含稳定性受限的香料或难以获得一定品质的稀有天然香料;(2)多数是由于香料供应商不注意引起。第一种情况时对于变更配方要慎重考虑。若反复出现第二种情况时必须要考虑更换供应商。
即使是非常谨慎的供应商在不同情况下也会出现混料或贴标失误。因此,各种香的运输必须按照收据(receipt)进行确认。通常情况下,这种日常确认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仪器分析和嗅闻。这两种日常确认方式都与折射率和比重相关。虽然在供应商不够忠实的情况下,这样的测定方式不太合适,但是这是维持“持久性”的简便方法,对于检查这样的失误即快速又有效。
刚才提到的以上两种技术虽然即合理又严格,但是因为不是完美的确定的标准,所以需要同时实施缺一不可。恰当的折射率范围是小数点后三位,恰当的比重范围是小数点后三位到五位。因为通过GC对同一样品多次操作时峰值(peak size)会出现2倍左右的差异,所以这个程度应该予以合理认可。许多香料供应商通常情况下至少都会进行更大批次的香的GC分析。
消费者也有可能会要求提供自己所收到的各批次的分析数据副本。就算是这些尝试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管理的要求,也会提供对各运输品品质的有形记录。而且,这会对供应商正在进行中的批次的品质管理带来压力。
必须要通过嗅觉对分析方法给予补充。从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检查并不需要精确的顺序和大规模的评价人员。评价人员进行3次判断就足够了,扣除掉两次或三次检测都未通过的样品,并对三次中一次未通过的样品进行重新检测。对于一部分已经具有规模的公司这并不难,只要信赖两人或一人的香料检查即可。与检查组大小无关,必须要经过以下过程。
第一,检查人员要有可以区分特种香的差异之处并能够予以证实。他们能够非常优秀的进行差异试验。
第二,检查人员能够进行有节奏的准备,对香测试有兴趣且愿意为之献身。即使香的品质管理没有占据他们大多数的时间,但是与其他工作相比,还是必须放在非常高的优先顺序上。
第三,不介意检查人员数量,对于自己最终的判定结果{通过或者未通过)必须承担责任。
第四,必须对各种运输出来的香的样品与在盛满的瓶中冷藏保管的基准香对比。香的标准在一年内必须要重新变更一到两次。新的标准与老标准要相互比较,并依据嗅觉和分析方法慎重确认。在对标准进行比较时,如果可以应该使用GC。
另外,这与进来的批次的日常确认相比,这样的比较更好,因为要用到更多的已经熟练的评价人员。与其将各种运送的香与之前运送的香对比,倒不如与不怎么变化的标准对比更好。因为与之前的样品相比,我们并不能提供合理的保护以防止样品香的品质逐渐发生变化。
为了进行标准的比较会使用到“三角测试”,但是要做这样的比较少说也要至少5名以上人员参加。一般情况下,某些香在冷藏保管状态6-12个月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可认知的变化,对于这类香而言上述方法并不合适。
这种香无法与之前时间较久的香区分开来,而且期待有新的标准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应在到达工厂的前几天予以混合。因此,由一名或少数能够进行检查的有责任感的检查人员依据标准,与运输来的样品进行成对比较;或者按照新的标准与之前的成对比较等等,通常这才是最合理的方法。
假如包含香的产品在多个工厂进行制造,那么同一批次的香的标准在所有生产位置应该保持一致。特别是如果工厂在同一国家的话,这一准则必须遵守。跨国公司各制造企业对消费者所购商品香的一致性维持程度是公司基准的问题。
成功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时
香的品质检查应该成为包含香在内的所有产品日常品质管理流程的一部分。要考虑的三个主要侧面分别是,不合格的香的使用;不适当的香的浓度;因纯度/污染/工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异味。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嗅觉检查。也就是说,这一过程不要求很精确,也不需要大规模的评价人员。检查人员只要自己公正地感知其中的微细差异,并明确已履行决定最终产品要使用的香的责任即可。换句话说,假如因为种种原因,香在产品制造后几天出现可认知的变化的话,进行“三角测试”也不是不现实的。基于这样的目的,最理想的管理样品都是来自最后制造的批次。
零售商挑选样品进行检查时
选择香的那一刻进行的稳定性评价是用来设计货架上的产品在预想的放置期间内香的维持程度。但是,设定条件下进行的加速试验通常仅仅是粗略的预计实际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因此,零售商进行样品的挑选是一种好的尝试,且从产品上市后9-12个月左右开始能够维持12个月的期限最好。产品循环慢且疏于库存管理的小商店说不定令人吃惊的会拥有非常久的产品的库存,对此不能置之不理。明确一点,产品的选定方式只有在各包装上体现制造日期时有效。
样品检查时所有具有意义的标准(外观、质感、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包装完整性、当然还包含香都要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香的确认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也有少数评价人员会按照上期中说明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使用大规模的评价人员,通过对比最近的和之前的来确认时间比较久的样品。
香的恶化有可能是容器导致的香的损失、或者香物质与空气或其他产品成分之间的反应引起的化学分解诱发的;脂肪酸化或如喷雾剂气体加速分解般,其他产品成分的分解也会导致香的损失。香料供应商往往能够提供帮助,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对应方案。
换香的同时不让消费者感受到香的变化时
一、工程机械的涂装品质特点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国的涂装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行业,涂装受重视程度却大不相同。在汽车行业,涂装备受重视,与冲压、焊装、总装一起被称为“四大支柱专业”;在船舶行业,涂装也备受关注,被称为“三大工艺支柱之一”;但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涂装却极其不受重视,无法与下料、焊接、总装相提并论。正是由于涂装的不受重视,导致涂装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进而影响工程机械整体的生产质量,阻碍工程机械步入“世界名牌”的更高层行列。另外,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缺乏对专业涂装人才的培养,这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薄弱点之一,如果此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涂装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涂装在工程机械行业中不被重视还会导致生产车间的污染,进而影响全社会的环境,还会加剧经济损失,成楣こ袒械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工程机械的涂装品质现状
2.1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现状
涂装是一种包含化工、机械、电器、热工等多种技术的工种,其工艺流程繁琐,对涂装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都相当高,而且涂装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涂装工作需要能吃苦耐劳且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承担。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工程机械涂装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为临时调用,而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另外,即使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人员,但其却没有丰富的涂装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员工们不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更不能对工程机械涂装品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无法实现技术的与时俱进。再者,工程机械涂装工作的条件艰苦,且对涂装人员的待遇不高,这就使得涂装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涂装技术人员始终无法达到生产的要求,这样就会阻碍涂装品质的提高。
2.2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原材料现状
目前,工程机械涂装的原材料大多由国内涂料供应商配套,这些涂料供应商生产规模小,技术和资金力量薄弱,并且涂料质量稳定性与国际水平先进相差甚远,难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涂装材料的选用,应在涂装提前做除油、除锈的处理,工件表面无油污,表面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这样就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涂膜。另外,对于涂装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涂膜的理化性能等因素,要对涂装材料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要多学习别人的涂装经验或者自己不断尝试涂装,以找到最合理的涂装方案,最终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管理的改进方案
3.1工程机械涂装生产设备的改进
工程机械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涂装品质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对涂装工艺装备和涂装工艺的投入,完成了涂装生产线的改造,使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涂装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涂装方式,形成了集自动化前处理、喷涂、干燥和固化与一体的自动化涂装流水线,提高了涂装的效率,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机械涂装产品的外观质量。除此以外,企业家还重视了工程机械涂装设备的保养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涂装设备的投入成本。除此以外,不能忽略喷漆室、流平室、烘干室、打磨室等室体的清洁度,需在喷漆室内安装送排风系统和水循环系统,以确保涂装的无尘喷涂以及涂装工作环境的清洁工作。对于涂装过程中飞散的漆雾,应使用含漆雾凝聚剂的水旋系统进行消粘吸附,定期进行打捞处理。对于产生的废漆渣,要先使用压力机对废漆进行压缩,减小了废漆的体积,有利于废漆清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合格后再行排放。
3.2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工艺的改进
对于工程机械涂装品质工艺的改进,相关企业应该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涂装品质工艺以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涂装设备,在借鉴和引进的基础上更要加大对自身涂装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高。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身体的健康,因此,企业必须要舍弃传统的手工刷漆、空气喷漆等涂料利用率低下的涂装施工工艺,而应选择利用率更高的高压混气或静电喷涂工艺;同时使用高固含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工程机械制造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进行专业的前处理以及废漆、废水、废气处理。使用专业的工程机械涂装工艺,可有效的解决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不仅能够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涂装品质。
3.3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质量管理
涂装品质的好坏由涂装质量来体现,可通过相应的检验系统来判断。应加强对涂装过程的检测以及完善质量检测系统,完善涂装工艺流程以建立完整的涂装生产、检测一体化的流水线。建立相应涂装质量记录、统计和分析体制,进而对未来的涂装进行预测,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涂装品质管理体系。
四、结语
提高涂装品质的管理是工程机械涂装领域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企业应加大对工程机械涂装的重视,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涂装技术对工程机械涂装生产设备、涂装工艺以及涂装品质管理进行改进,提高工程机械涂装品质的质量,使我国更多的高涂装质量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牧田株式会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生产电动工具的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安城市,公司创业于1915年,主营业务包括电动工具、木工机械、气动工具、家用以及园艺用工具等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凭借着近百年历史的经验积累,同时率先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电脑进行立体设计,以高自动化的机械工艺生产流程,严格的品质检验和性能安全测试,打造专业的电动工具。公司以全球九家独资自置大型生产工厂和一家设备先进的综合研究所为巩固基地,配合海内外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推行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牧田牌电动工具一直以耐久性好、质量稳定性高倍受各界专业人士所青睐。
秉承着牧田的专业精神,牧田株式会社于1993年12月就在江苏省昆山市独资兴建了牧田(中国)有限公司(简称“MCC”)。借助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飞速发展,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0年11月,牧田株式会社在昆山市综合保税区,增资兴建了第二家工厂牧田(昆山)有限公司(简称“MKC”);2006年5月,牧田株式会社再次增资,在昆山市成立了牧田(中国)有限公司的分支工厂牧田(中国)有限公司分工厂(简称“MCCF”)。此外牧田公司还先后在国内成立了总数超过二十家的销售分公司、分店。公司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产量和销量连年创新高,这始终与牧田独特的质量管理体制密不可分。
牧田公司根据长期的管理经验积累构建出一套具有牧田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牧田公司全员和供应商都具有了一定的品质意识和处置能力。通过公司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品质要求的统一,将品质管理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如密不透风的墙,在维持牧田牌电动工具专业品质的同时,将一切重大不良问题消灭在公司内部,使问题产品不流到客户的手中。
牧田特色质量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新产品管理、供应商管理三个方面。
一、人才的培养体制
提到牧田的特色管理首先要说明的是人才的培养体制。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牧田视人才为企业质量保障发展的第一要素。为了使新员工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早在牧田中国工厂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员工培训的体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工作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班组负责人的考核确认,来保证上岗。但是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展,新进员工的急剧变化,原来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牧田公司的发展需要。在2006年牧田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班,并由指导者以上人员共同参与,全面负责公司人员的教育以及考核。同时为了适应生产和质量要求的需要,进行了教育资料、考核内容以及教育体制的多次完善。使现在的牧田具备了稳固的金字塔人才结构,满足了各个部门的不同岗位要求。
以品管为例进行以下说明,稳固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如下图:
品管人员通过1.E级(新进员工)、2.D级(单一技能检查员)、3.C级(多种技能检查员)、4.B级(初级指导者)、5.A级(指导者)、6.QE(工程师)构成金字塔型结构。一名新进员工入公司后,除了整个公司的一些规章教育外,品管进行两周的岗位教育,一周的技能提高教育,并通过一定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成为上岗的E级员工,并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教育,从而充分保证了新进员工的能力。之后又以半年1次的频度对员工的技能进行教育再提高,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考核评定,进一步充分保证了每次教育的质量和考核的有效。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考核对有一定技能的员工进行认定升级,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在今后承担更高要求的工作内容。使品管员工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给公司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牧田公司和个人得到了双赢。
在教育内容方面也进行了相当多的扩充,由原来单一的岗位资格教育认定相关知识,扩展到了从新进员工E级上岗资格到QE指导者的6个不同职责的技能等级的资格教育知识;由原来单一的检查方法教育知识,扩展到检查原理、检具选择、检查精度、标准的制订、基础知识、管理方法、数据分析、工程诊断等更全面的教育知识;由原来单一的电动工具基础知识,扩展为气动工具以及引擎工具等基础知识。使教育内容从各个方向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使教育内容汇集成了牧田品管最丰富的经验财富之一。
对于教育,牧田公司高层自始至终十分的重视,每一次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和考核结果,都必须通过上层的商讨确认。并能非常慎重地处理每一次教育考核,从而保证每一次教育的效果,同时能充分发掘员工的能力,给维持牧田特色的管理体制提供最好的人才,满足每一个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在新产品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迅速离不开城市建设发展打下的基础。建筑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怎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设项目当中利益的最大化,以成为企业建设发展问卷当中的必答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一)建设项目的成本构成内容
项目建设的成本费用比较广泛,涵盖环境,技术,管理等领域,总体来说包括,土地租赁使用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费和利息等方面费用。
(二)实施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成本控制和品质控制成为房地产项目占据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房地产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控制,另一方面是人们要求的房屋建筑质量越来越高。介于此,房地产在建设项目时应该深入挖掘工程项目的管理潜力,提高效益在管理上的价值,进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已经预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建设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才有机会获取市场竞争的份额。
(三)成本与品质之间的关系
商品功能和性价比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原动力。商品经济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和社会发展史融为一体,商品经济是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降低商品生产成本,抬高商品市场价格,是市场供货商最大的愿望,商品在市场交换的过程当中,产品品质就成为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载体,这两个因素是市场杠杆同一个点上的问题;因此供货商必须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两个极端来假设, 产品成本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一种极端是忽略品质无底线的降低成本,直到因成本过度降低成本使得产品生产不能继续进行,此时供应者的市场行为逐渐消失,另一种极端是将所有代价都投入在对品质的追求上,但是受特殊时期技术条件的限限产品出现了极限品质;当趋近极限品质的产品出现时,生产成本也会快速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消费能力的减小,市场的交换行为也就随之消失了。
线性关系是产品成本和产品品质在市场供给区域内大形态上的关系。成本和品质在不同的区域当中相互间的影响力也不同。品质追求在产品品质当中有时限性,受市场消费状况的约束。
二、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思想意识
房地产项目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保持着较大的空间利润。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项目建设发展的快速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提高自身在成本上的管理意识,打破传统的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获取空间利润。所以,工程项目建设应制定目标成本,通过对目标成本预算的分析,将目标成本与部门和个体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执行当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并进行考察和修正,制定最终的改进措施。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及施工阶段树立成本管理概念,将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理念贯穿其中;通过加强对每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保证预期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建立企业长远的规划目标
从企业长远规划的目标出发,对于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是只是企业的一个战略步骤,是企业实现长远规划建设过程的一个工作。价值在一个项目当中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企业对项目价值的长远规划;也就是说项目的价值导向是由企业的长远规划决定的;企业战略步骤的确定和长远规划的设立,为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价值标准和导向。价值判断过程的核心工作也就是项目的管理过程,价值判断标准明确了也就意味着控制成本和品质管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析也就明确了。
(三)控制和管理材料成本
工程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管理复杂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过程,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当中,占据的比重一直都是高居榜首。占据着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材料费在成本控制环节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材料费的支出结余是否可控,对于工程费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材料费的控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无论是企业进行材料采购,检查,入库都要做好对材料的控制监督管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监督检查工作信息控制的反馈,在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价格比较的方法选用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运用招标采购的方法将材料采购价格降到最低。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能促进验收时材料质量的提高,实现对于材料使用量上的计算管理,控制施工现场浪费情况和失窃现象的的发生;规范材料结算工作进展的有序进行,从而降低材料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切实做好对于工程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控制是工程管理提升品质的重要前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很好掌握操作流程而且还能够标准的使用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施工品质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工程品质的好坏,作为实际操作人,施工人员要有质量高于一切的意识,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施工作业,要及时请教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究论证后在进行施工操作。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控制,保证工程施工的品质不受影响。
(五)运用必要的成本管理控制技术,提高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管理控制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顺应时展的趋势。建筑工程设计有很强的时效性,资源也比较广泛,因此,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简化管理方式,节约管理时间,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工程品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建立必要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组织能有效的实现成本预先控制和成本动态控制,将资金的投入,转换,对比等基本环节的预先动态结合起来。设立相关的制度规范,通过科学严谨的运作方式,发挥其应尽的作用,确保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的有序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项目最终目标的成本责任体系;制定关于促进成本优化的制度体系;制定项目经理基金调控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成本监督制度;动态调整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项目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残酷,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从而获取企业更高的收益是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促进管理水平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成本的投入和工程品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继宣.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2]郭小川,李志,赵业兴.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
[3]束志峰.工程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06-03
收稿日期:2006-03-18
作者简介:张融(1968-),男,湖南长沙人,总工程师。
1 引言
施工项目的成本、品质(品位加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且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成败。本文笔者立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探讨分析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同仁参考。
2 工程成本控制
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造价,是每个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同仁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从工程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只有从立项阶段开始至实施阶段结束的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控制成本。所以,工程成本控制是在满足工程各项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把总成本控制在预算计划范围内,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力求工程建设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1项目前期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进行前期工作策划时,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要进行核算,对可能引起项目费用增加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确控,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项目实施前,制订出详细的计划项目清单,项目清单尽可能包含所有的费用项目,并对一些判断会造成费用增加的项目预留一部分增加费用的空间。并明确各项所需的费用,对各项费用的支出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
2.1.1合同管理
在FIDIC合同条款中,因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与计划工程量有差异或增加合同工作量表中未包含的分项或因图纸错误、变更造成工程数量、质量变化,业主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应的费用增加。而为达到尽可能减少由此造成的费用增加,就必须尽量完善施工图纸及要求。由于施工图纸一般由业主委托给设计单位负责,如何保证设计单位图纸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就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此问题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来减少由此造成的费用。部分工程项目中,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中对因图纸不完善而造成的费用增加作出明确的规定,给设计单位一个比较合理的百分率,超出规定百分率以外部分要设计单位承担部分责任,以此增加设计单位的责任心。
2.1.2设计管理
有些业主在委托一家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后,再委托第二家有相同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核,以减少因设计不合理或图纸错漏造成施工费用的增加,避免在施工阶段重大设计变更和方案性变化的产生。其实,设计图纸的深度与业主提供的项目任务书有很大的关系,业主方提供给设计单位的任务书应尽可能明确和详细,这样才可能减少由此造成施工阶段施工费用失去控制。
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业主指令工程实施顺序变化或因业主等方面的干扰造成工程停工、低效率损失等也会造成工程成本失去有效的控制。这虽然发生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但要想有效控制由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必须在项目前期完善项目的计划性,尽可能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对施工单位的各项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在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规定范围内,否则施工单位有权据此提出索赔,而导致费用的增加。
3 项目实施期间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延续的时间也逐渐延长。项目实施期间,在前期编制相关文件时,尽管有详细的计划项目清单,但由于不可遇见的事件的发生。实际工程中成本超支常常不能及时发现,真实的状况和趋向也往往被掩盖。所以,在项目实施期间的成本核算中,通常要不断的对比分析,缩短预警时间。及时进行成本控制,不断地掌握实际成本的支出情况,做好成本核算,建立合理的项目成本控制组织架构。
对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在项目管理部门中设立专职的成本管理人员;会计所进行的成本核算资料只有在报告期结束(如月末)时,才形成信息,待到项目管理者手中,一般有数周的拖延,这对项目控制来说,时间太长,几乎没有控制的可能。而工程成本控制,需要短期情况分析和诊断,它的数据更有现时性和实用价值。项目管理的许多方面要求迅速且精确地提供成本信息。而且会计核算是静态的,反映计划期的各项开支,而成本控制是动态的,是跟踪的过程,按目标变化,不断地进行成本分析、诊断,预测结束期成本状态,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期间进行成本管理,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一套动态的跟踪监控系统。
企业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立用到项目上,即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这对项目成本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工程成本控制有自己的成本分析规则,必须按成本计划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控制。例如工作包、合同报价、工程分项、各责任单位。成本控制需要与网络有较好的相容性,将成本引入到工程活动上。只有成本核算和分析达到工作包和底层的成本分析,才能弄清超支的原因和责任。
按项目控制的要求,成本管理必须分散到施工现场各个地方,进行现场已完工程的定界,工时、材料和设备的记录和分摊,所以必须有现场的成本核算系统。预算和成本管理人员必须进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现场的记录,而不是按照图纸或工程量表进行成本管理。
3.1实施阶段管理
3.1.1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编制
现有的建设发包体制是实行招投标制,即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施工队伍,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在招标过程中,对工程造价控制起关键作用的是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包括双方责任、施工组织设计和工期、质量与验收,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与设备供应,设计变更,竣工与结算,争议,违约与索赔。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其实就是严格的合同管理,也即是按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进行管理,因此招标文件要尽可能详细,既有利于选施工单位,也有利于施工造价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造价纠纷。
3.1.2严格控制材料等可变价格
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供应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在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应单独招标。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供应控制主要是价格和质量方面,招标前业主和监理应深入市
场调查,然后定下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技术指标及其质量、价格档次,由投标单位按要求自行报价,形成投标价格,签订合同时形成固定单价合同,这样工程主要材料及大型设备的价格和质量就有了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和招标文件中有关规定执行。
3.1.3严格控制进度款的支付
一般情况下,在施工合同中有明确的施工进度款支付规定。但是,合同中的有关规定往往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如到地下室完工支付合同价款的百分之几,到结构封顶支付到合同价款的百分之几等等。而实际情况是这其中的任一个阶段短则几十天,长则几百天。在这个时间段内都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的资金量来考虑工程款的支付。在支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超付工程款,占用投资资金,降低投资效益。有的工程中甚至出现工程进度款超过竣工结算款,施工单位不愿返还或拖延返还超付款,引起业主方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工程付款不足或拖欠,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施工现场项目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在合同的规定内根据施工的具体进度,熟练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角度处理好进度款支付的问题。
3.1.4有效控制设计变更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变更,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材料代用等不预见费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许多困难。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可以制定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箦证”的管理方法。例如,一般单项变更费用在中标报价的3%以内由施工单位在风险费中包干。超过3%的费用,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实行限额签证。一般造价在2000元以内的可以由驻现场成本管理人员会同业主派驻现场的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签定,大于2000元小于20000元的变更另需总监和本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签认。对于20000元以上的变更,因实行先确认后实施的管理程序。先由现场成本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总监审核,然后提请本工程的项目管理部论证审批。在得到批;隹后方可执行。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越大。只有这样对每一个工程的变更都做到严格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
4 工程品质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对不同的项目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那就是建成项目要有其相应的使用功能、设备安装、配套设施、可适用性、舒适度、美观度和一定的使用年限,以便满足不同层次业主的相应要求。工程品质就是本着这一定位水平来迎合业主。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上升到品质管理的高度上来,即不仅仅是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而是按项目的品质定位,对项目的整体使用功能、配套条件、耐久年限、抗震等级、设备标准、建材标;隹、装饰水平、舒适程度、美观程度等进行全面控制管理。品质管理要求从项目的选址立项到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质量验收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每一阶段,全方位按照品质定位的标;隹进行分阶段品质目标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以往重视工程质量的做法已经逐渐被工程品质所取代。品质等于品位加质量。其中的品位管理既不同于按规范要求的工程质量管理,也不同于“全面质量管理(TOC)”,而是对工程建设水平、投资标准,也就是对俗称的“档次”进行管理,使工程项目的最终成果能够满足业主所需求或设定的功能、规格、舒适程度、美观程度等要求。加强对工程品质的管理需要从项目前期定位和规划设计阶段入手,预先确定品质水平,并将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在总体设计和单体设计、施工工艺、工程配套、装饰装修、辅助设施、工程验收、项目交工以及后期使用、保修、维护等方面充分体现项目设定的品质水平。
4.1工程品质的阶段划分
4.1.1项目的前期阶段
4.1.1.1立项阶段
a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是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次和水平即‘品质’直接决定地段的选择。高品质的项目应选在交通情况好、环境优雅、经济繁华的地段。因为好的地理位置能保持甚至提高工程品位,并创造长远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反之,粗略的选址只能适得其反。
b项目定位
项目定位是指项目决策者及管理者(包括项目负责人、规划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对项目使用功能、规模、使用对象及品质的定位。而其中的品质定位是项目后期管理的既定标准,高品质的工程要求有高标准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4.1.1.2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建设必要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并在投入使用后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设定的品质来研究拟建项目的交通条件、配套条件、通讯等各方面条件来确定是否实施该项目的建设。如果建设该项目的基本条件都没有或建成项目达不到设定的品质。就说明该项目是不可行的,建设单位也就没有麻木建设项目的必要。
4.1.1.3规划设计阶段
a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
工程品质决定了规划设计单位的选择。不同品质的工程应由不同规模、资质、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规划设计。高品质的项目应由高级别、高水平、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规划。
b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品质决定了设计方案的取舍。高品质的项目要求最经济、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双方应以共同讨论、研究、考察的方式来确定设计方案,使个专业相互协调并做出合理的项目投资估算。当然,也并不是说投资估算越高项目的品质也越高,但是可以依据品质高低来粗略判断投资额的高低。
c初步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阶段
品质的高低直接引领工程设备选型、配套水平高低、材料的选择以及装饰装修的档次。比如电梯的选择,高品质的项目要求要有高质量、高速度、高性能电梯设计。高品质的公寓就要求有精美细致的装饰装修设计。
d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一个细微的环节,它深入到每一个设计环节,涉及到每一个单体,应做好严格把关工作。相应的项目工程品质越高施工图设计做得越细致。
4.7.1.4组织机构、前期筹备阶段
依据品质定位来设定组织管理机构,确定各专业人员的比例及应具备的素质。高品质的工程要求有各个专业配套的高素质人员班子。同样,依据工程品质定位来作合理的投资估算,以便更好地筹措资金,高品质工程应多筹备资金;低品质工程少筹备资金。
4.1.2项目中期阶段
4.7.2.1工程招投标、发包阶段
施工队伍应依据工程品质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高品质工程要求高水平、高效
率、技术装备强的施工队伍。一般品质的工程要求一般水平的施工队伍。
4.1.2.2施工合同的签订阶段
施工合同应对工程的品质作出详尽的规定,同时工期和造价应符合品质的要求。
4.1.2.3施工过程的管理阶段
材料使用、设备安装、施工工艺等都应按品质要求进行管理。工程品质决定施工过程的繁复程度。
4.1.2.4工程验收及监理阶段
工程项目不能单纯按规范去验收,应从各个工程的具体品质出发区别对待。工程品质达到了合同上的设定要求,那么相应的工程也达到了要求。
4.1.2.5工程交工阶段
项目建设完成交工时,建设单位对于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要求,相应的品质高的项目功能要求、保养要求、设置指标要求也都高。
4.7.3项目后期阶段
项目交工后,不同品质的工程项目要求有不同的保养维护、保修维修方式和方法。且在项目投入使用后会有不同的效益评估和意见反馈。高品质的工程项目对于业主来说也就意味高额的经济效益回收,而且更会为业主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在项目管理各阶段应着重于品质管理,因为工程品质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抓好了品质管理也就意味着抓好了工程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
5 结论
加入WTO之后,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探索工程项目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道路,逐步规范成本和品质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做到既节约成本又不断让品质上升,实现工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这条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国内工程建筑工程界人士不断努力,不断开创我国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工程成本的控制.中国建设信息,2002(20).
[2]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山西建筑,2003(14).
[3]现代成本控制初探.;台金财会,2002(11).
[4]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西北电力技术,2003(03).
[5]工程制造成本的控制.建筑,2003(11).
[6]成本控制系统分析.经济管理者,2002(03).
[7]全面质量管理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关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8).
现借此机会就竞聘品质管理处环境管理主任一职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设想。
一、环境管理主任一职的重点和难点
环境管理是人类起居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环境管理主任一职是公司品质管理处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其重点体现在:
1、桥梁作用;如何彻底贯彻公司的品质方针,把部门的工作做到实处,使一线工作紧密围绕公司的质量方针开展,依托公司的百年制度,为公司的百年品牌做出贡献,这是该岗位的工作重点之一。
2、监督和指导作用;该岗位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悉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行业法律法规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从而有效的对一线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并对一线部门展开形式多样,彻实可行的培训,使各一线的工作质量保持稳步改进和提高。
3、考核作用;依据公司成熟的考核机制,公开、公平、公正的对各一线部门进行考核,努力使各部门进入到一个良性、有序、你追我赶的局面中。
其难点体现在:
1、怎样使公司的百年品牌战略有机的分解到每一个实际操作中去!
2、怎样使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每一个具体工作环节中!
3、怎样率领部门突破行业上较为突出的矛盾!
二、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在这里所指的企业规章制度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通俗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公司员工手册第七条明确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财富、机制、精神、利益和文化”。第八条明确了人、诚、实、效是粤华企业文化的精髓,每个员工都必须做到,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和珍惜这四个字。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公司的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公司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而粤华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一套成熟的规章制度和一群能彻底执行制度的粤华人,让粤华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为追求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起努力吧!
在与一些同事聊天时,有些同事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还较模糊,有些甚至把大比武、蓝球、羽毛球等文化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议公司多开一些有关企业文化的培训课。
三、工作设想
我将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接一座物业,创一片天地,树一个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把重心放在树立公司的品牌战略上。 物业企业的生存前提是什么?是优质的管理服务!随着管理范围的扩展,物业企业壮大了,卖的是什么?是品牌!物业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什么?还是品牌! 品牌是产品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产品特性的浓缩。物业管理提供给业主(客户)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铸造了企业品牌。 战术上我将展开一系列具体工作,重点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责权清析的管理架构是品牌战略的前提。
一个项目的管理架构好象一个人骨架,人的骨架是直是弯,全凭个人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关。项目管理架构确立后,怎样使其责权明确清析犹为重要。项目管理架构是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现代企业的特点是分工越来越精细,合作越来越紧密,只有管理架构的责权清析,才能彻底地落实公司的每项指令,才能理顺各部门的思路,才能带出有作战力的团队。
2、稳定的服务团队是品牌延伸的基础。
新项目前期的队伍组建和稳定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管理人员既要配合公司迅速招聘合格的人选,又要率领所部理顺前期的各项工作,还要把人的心留住。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须具备有五心“责任心、诚心、耐心、细心、关心”我们的团队只要做到用五心做人做事,必是一个很融洽、稳定的、有作战力的队伍。
3、不同类型的培训是品牌廷续的核心内容
由于物业管理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在同一环节,生产过程在前台,暴露在业主面前,服务人员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走路的姿势都会导致业主的投诉,因此,人最重要。 首先在选择员工时,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思想,无才不成器,无德即是祸,古训也讲“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其次是抓培训、练队伍。在一个团队中,队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发展前景,因此日常培
训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员工的个人成长远景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上下一盘棋的合力优势,始终坚持岗前、岗中、岗后培训。我的管理原则中就把“培训、培训、再培训,使每位员工把关心业主服务当成职业习惯”这句话列在培训制上。各部门每月都就思想教育、质量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主题做出每月的培训计划。 比如:拿处理投诉培训来说,培训中我们告诫员工要认真对待投诉,强调“你的言语举止代表的是公司的整体形象”,调查显示:“每27个遭遇到同样待遇的人,只有一个人会投诉,也就是说,每个投诉人的背后,还有26个和他一样愤怒的人。而如果投诉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他会告诉其他8—16个人,并从此不再信任你,你只有一次机会,如果这次做不好,以后再做好,他也不会领情”。4、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品牌的保证。
用制度管人,用企业文化管心,这是公司李懂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我将严格遵照政府有关物业管理的法令、公司的要求,使各部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学的岗位责任体系,规范的服务标准,严密的考核办法,使各部门每天、每个人、每件事都更加条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以确保优质的服务质量与高效的管理运作。
5、优质的管理服务是品牌的关健。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为此,“让业主满意、让业主感动,提供超越业主期待的服务”的质量方针和树立“业主并不总是对的,但他们永远是第一位的”管理理念,并营造“安(安全)、暖(温暖)、快(快速)、洁(清洁)、便(方便)”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为目标,来确保公司的质量体系能够得以彻底的贯彻和稳定的运行,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其中“快”应做到,接到电话5分钟进入现场,30分钟解决问题,3小时解决不了时给业主一个满意的答复。
6、全方位的创新是品牌的本质 。
因为创新是品牌持续的根本和关健。 第一, 管理创新。实行“直线指挥制”“培训制”“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三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员工提案制度”、“成功激励讲座”“团队精神”等各种创新的管理方法,来优化管理制度与组织运营模式。 提倡“细微之处见精神”。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管理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比如,吐痰,管理人员看着你吐,然后揪着你罚款。假如吐痰时,管理人员掏出一张纸说,先生,你吐在这上面吧。你可能以后一辈子都不会把痰吐在地上,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一方面。 第二,技术创新。普及管理项目的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定期开展计算机应用知识讲座,增强管理人员素质以适应高效管理与质量管理的要求,提升物业服务的科技含量。 第三,服务创新。量化考核,目标明确。如:房屋完好率100%,设备完好率100%,客人投诉处理率100%,合同履行率100%。 建立“业主服务满意体系” 1个目标——服务满意; 2个理念——关注业主、持续改进; 3个干净——办公与生活环境干净、机房干净、设备干净; 4个不漏——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不漏油; 5个良好——设备运行与维护良好、卫生保洁与绿化养护良好、商务礼仪与安全管理良好、管理服务质量与态度良好、客户与业主反映良好。 物业管理工作,无论是保安站岗巡逻、保洁的擦窗拖地、还是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都是在一种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没完没了的过程中完成的,那么对员工爱岗精神和敬业思想的观念培养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坚持提倡物业工作的“细致之处见精神”,物业无小事,都不简单,什么是不简单?就是把一些简单的工作成千上万次的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就是把一些公认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作为管理人员,我们培训也包括本身的参加一线劳动,我们必须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感受,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付出给他人带来幸福,如何忍受他人的误解和偏见造成的委屈。我在以前的公司任职时就要求每个管理人员每月至少腾出一天到第一线去干一些所管辖范围内的下层工作,如试着去清洁一个洗手间、试着去站一小时的岗、试着去换几个灯泡等等,这一天被称作“我的服务日”。当领导以服务他人引路,领导就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 如果要求员工双倍地努力工作,干部就要十倍地努力工作。
7、成本控制是维护品牌的一条主动脉我将严格按照公司任务书所下达的各项成本控制的指标,来运行项目上的工作。牢牢树立成本控制观念,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
四、此次岗位资格竞岗根据对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势:
第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第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平时注重个人修养,踏实做事,正直为人,坚持原则,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有大局观念,团结意识、配合意识强;
第三、经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四、我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点子,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
第五、我办事稳妥,处世严谨,在廉洁自律上要求严格,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第六、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人团结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第七、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此任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品质管理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activities,QMA)是借助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的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自觉自发地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持续不断地推行改进及管理[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为提高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依从性,减少腕带丢失的个数,笔者于2012年6月—2012年12月,将品质管理活动应用于腕带标识的质量管理,对发现问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取得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品质管理圈的形成
小组由上进心、责任心较强及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各层次的护士自愿参加组成,成员共计12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4人,包括圈长、副圈长、记录员等。推选出圈名“同心圈”。活动大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每1-2周召开1次圈会,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及商讨解决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定时向护士长汇报。
2.品质管理圈的具体活动
2.1主题选定 采取头脑风暴法,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5M[2]选题法,最后综合大家意见,以评价法确立“减少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标识丢失的个数”作为此次品质管理圈活动的主题。其选题的理由主要是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
2.2活动计划拟定 本次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每1-2周召开圈会并有相关的活动记录,每次活动1h左右,活动内容为重点讨论、解决或拟定具体问题,同时学习品质管理圈相关理论。根据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品质管理圈活动步骤,以表格方式拟定每个步骤的活动时间及负责人。
2.3现况调查 按照活动计划,对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流程进行为期3周的现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通过主次因素分析法发现腕带丢失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依从性差(66%)及医务人员执行力度差(29%);根据80/20法则,本圈将改善重点定为提高医务人员核对腕带标识的执行力和患者佩戴腕带标识的依从性。
2.4确定目标 根据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为:经过此次品质管理圈活动后,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丢失的个数从目前的25个/周减少到5个/周。
2.5原因分析 通过特性要因分析,找出佩戴腕带标识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护理人员思想守旧:护理人员未认识到腕带在安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过于自信,存在“我认识他”的思想,确信不会出错;部分护理人员认为反复核对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再加上患者的不配合,造成了护理人员腕带核对制度落实率低;⑵患者不配合:由于护理人员对腕带的知识宣传教育不够,导致患者未能充分认识到佩戴腕带标识的重要意义;同时部分患者抵触患者角色,不愿被腕带提醒自己的患者身份,造成了患者经常自行去除腕带;⑶系统网络或腕带自身原因:腕带的舒适性差是患者不愿意佩戴的最主要原因。少数患者佩戴后有皮肤过敏现象。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腕带上计算机打印的信息模糊或失去作用无法被红外线扫描。另外,在腕带扫描确认身份过程中,科室有些区域无法使用PDA,还有PDA供电时间有限等原因,这些都影响了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对于腕带的使用。
2.6制定并实施对策
2.6.1 提高护理人员思想认识 关注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共同协调护患关系,是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3]。患者识别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之中,在国际患者安全管理目标中规定,使用患者姓名和住院号进行身份识别是患者安全有效接受治疗护理的基本保证[4].腕带标识为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为错误识别患者引起的医疗事故。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相关的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培训,以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护理差错隐患案例分析和医疗护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为主,将核心制度深入人心,改变医务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医务人员自身认识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腕带核对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
2.6.2 采取人性化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
2.6.2.1加强落实患者宣教 (1)对每位住院患者耐心的做好宣教,让其充分认识到佩戴腕带,无论到哪里都放心,有效防止医疗过失,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2)告诉患者腕带采用无毒防过敏的合成纸作为材料,材质柔软,韧性好,不易拉断、防水、触感好。不会日常活动带来影响,特殊设计的一次性使用锁扣一旦扣紧就不能打开,可以确保唯一性和正确性。
(3)对于偶尔一些很介意被探索亲友看见的患者,建议其用小块毛巾包扎遮挡,探索完即可取下。(4)可以制作腕带佩戴温馨提示卡,在患者佩戴腕带时一并发给患者,随时提醒患者:“为了您的安全,请随时戴好你的腕带”,解决患者心理上的拒绝。(5)在护患沟通平台如工休座谈会、宣传板报上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佩戴腕带的好处,让其被动的被要求佩戴变为主动要求佩戴。
2.6.2.2佩戴腕带应人性化、个性化 佩戴时应了解患者是否属于高敏体质,如果属于应采取既便于医疗护理操作时的身份确认,又能使患者不致因佩戴腕带而出现过敏不适,可考虑将护腕置于腕带下,使之不与皮肤直接接触,增加舒适感。
2.6.3 完善操作流程,切实落实腕带核对制度
2.6.3.1 加强对患者标识腕带佩戴情况的监管。针对标识腕带佩戴中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科室首先从管理入手,加强监督、检查,将腕带核对执行情况纳入质量控制范畴,正确引导护士,把握3个重点时段。入院当天护士长评估新入院患者对腕带的认知情况,护士健康宣教到位情况;每周一、四对腕带佩戴依从性进行专项检查,了解患者佩戴的情况,对于不愿意佩戴的患者要追查原因,尽量消除患者的影响佩戴的因素;出院时了解患者对此的感受,并将情况及时向全科护士反馈,以改进工作偏差,确保良性运转。
2.6.3.2 规范护士操作行为。一方面向全科护理人员耐心讲解身份腕带对快速确认患者身份、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操作细节,讲究佩戴美观,佩戴时大小适中,剪去多余部分,便于查看,尽可能消除患者从心理上拒绝。在使用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对破损的、松紧不适宜的、信息模糊或失去作用的腕带要及时给予更换,更换的腕带仍需两人核对。患者出院由护士取下腕带,取下时要用剪刀剪断,不可强行拉扯,以免损失患者。对每位护士加强流程的培训,使执行标准统一。
3.效果评价
3.1 2012年6月,病房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标识丢失的个数为25个/周;2012年12月,效果确认时病房住院患者佩戴腕带标识丢失的个数为5个/周,详见表1.
表1 2012年6月与2012年12月病房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丢失的个数比较
3.2 品质管理圈活动前后圈员能力的比较 实行品质管理圈活动前后,由圈员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工作积极性、凝聚力及对品质管理手法的运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和工作的和谐程度等,每项评分范围为0~5分。从图2可见,实行品质管理圈活动后圈员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发挥了群体效应。
图2 品质管理圈活动前后圈员各项能力的比较
4. 讨论
4.1 促进腕带标识管理流程标准化 在护理工作中患者身份的辨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事关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核对腕带标识确保了身份核对的准确性。通过品质管理圈活动改进了腕带识别的操作流程,促进了腕带标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利益,保证医疗安全,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受到了医生和住院患者的一致好评。
4.2 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圈员的个人能力。QCC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医院管理工具。它尊重人性,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能充分调动圈员们的工作积极性,活动中,圈员通过学习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激发了护士参与民主管理,增强了凝聚力,团队意识不断增强[5]。
4.3品质管理活动对护士管理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员工,长期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6]。而此次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7]。护士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能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自觉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改进质量。
4.4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衔接环节多,细微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腕带管理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安全必须做好细节管理,才能确保环节质量,提高终末质量[8]。
参考文献:
[1]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2]陈秋芳,刘沛珍.QC小组活动在提高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15(9):702-703.
[3]王春秀.执行患者安全目标 落实患者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25(7):15216.
[4]Goal I.Identify Patients Correctly. 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2006
[5]石蓉.品质圈活动在心脏外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华西医学,2011,26(3):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