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12:1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45-0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此平台来改进教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对其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改进,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及作用
1.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狭义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上,从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组织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初中语文网络教学需要的子系统,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环境。
2.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①对学生的作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超越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三合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个性亮点得到了张扬。首先,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多感官领略情境美。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中有关鸽子的描写:“它是因为太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这是作者的猜测。为了便于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就可利用清华同方知好乐网。该网站汇集了优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动画定制、资源推送、课题申报等,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教学动画定制呈现一个放大的鸽子动画镜头,让学生从鸽子的外形细致观察,激发兴趣,感受文中鸽子的处境,增强记忆,理解保护动物的主题。其次,激发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动性。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打破了被动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K12教育网”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K12网站”目前有中小学各学科试题数十万道,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K12网站”开发了网上试题库、网上组卷系统、网上考试中心,学生在这里可进行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中期及年终测评。教师可将作业布置在“K12网站”上,学生可在网上做作业。系统本身提供电子阅卷功能,不用下载到本地,在网上便可实现在线阅卷及提供解题思路。同时,系统自动将学生平时在“K12网站”练习及考试的资料记录到该学生在“K12网站”的数据库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体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在对课文《春望》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行为呢?学生可以利用中学语文教育论坛中学生园地版块设立爱国专题区,进行讨论、交流。网络论坛形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帮助同学们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能力。②对教师的作用。首先,提升创新语文教育观念。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使教师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例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好研网,包括学科教研、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职教科研、教师培训、专题专栏、友情链接等,内容丰富,对教师提升创新语文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网络支撑环境,还延伸至广袤的网络空间,为教师研修、利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全面提高了信息素养。再次,提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可以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打造高效率的课堂。例如“永飞语文博客网”是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精品博客,它包括广告栏、我的分类(教案、试卷、课件、音频、视频、论文、图书、素材等)、精彩文章欣赏浏览导航、最新文章、最新评论、最新留言、友情链接各大语文教育网站、格言栏等,主页富有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尽情吮吸语文知识的雨露。教师可以在这里搜寻到备课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最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例如,“特级教师家园网”诚邀全国特级教师建设网络家园,打造语文专业共同体,链接特级语文教师的博客: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等,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及其原因
1.利用现状。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虽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利用不足性。首先,教师对很多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不甚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利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三槐居教育网、好研网,以及一些很好的论坛博客等。其次,很多教师上课一般不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即使使用,也只是位于“呈现文字”的层面。最后,一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是“搞形式、走过场、作秀”,费时又费力。②利用依赖性。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现代感”,将课件做得时髦花哨,似姑娘脸上抹了一层又一层的胭脂,教师似一名放映员,机械地翻阅一张张幻灯片。如果一节课讲不完,最后就会草草了事。③利用随意性。很多教师简单地将网络资源随意照搬到语文课程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低智能化的课件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韵味。
2.原因。①利用不足性原因。首先,意识不足。一些教师具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但是缺乏训练,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遗憾地被搁置一边。其次,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教育技术知识学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真正享受,缺乏语文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最后,专业技能薄弱。相当比例的教师不会上网操作,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②利用依赖性原因。首先,意识依赖。有些教师遵循守旧,网络课件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便很难改变,完全不考虑今后学情的变化。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薄弱。③利用随意性原因。首先,意识随意。教师认为语文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认真教不认真教和学生的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缺乏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准确定位。其次,无暇顾及。大多数教师工作繁重,每日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组织学生活动等工作时间过长。最后,耗费精力,较难组织教学,阻碍了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三、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改进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若想长久“清如许”,那就必须要有“活水来”。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将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机盎然。基于以上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问题的分析,就此提出利用的改进措施,给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希冀。
1.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教师要有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意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利用的不足性、依赖性、随意性,真正做到为己所用,最后整合提高自己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春》时,一位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寻有关名家对《背影》、《春》评价的背景性知识,如叶圣陶《文章例话》:“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必须用才用”。这些通过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的资料,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2.增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师用知识奠定课堂教学的“底气”,用智慧凝聚课堂教学的“灵气”,用底气和灵气铸就课堂教学的“大气”。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上说:“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上到有优秀的教师教授的最好的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信息技术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教学按预定的目标计划进行,争取优质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必须以语言为起点,提升语文素养。当语文教师的语言一旦充满文学的味道就能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灼心理,让学生尽情感受唐风余韵,流水淙淙的美丽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看网络专家讲座视频、发动教师开教师论坛博客讨论教学,写教育随笔等,提升自己的素养。
3.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对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水平。首先,硬件先行。学校应该为每个办公室、班级配备电脑,购置电子图书馆,完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拓展培训渠道。学校可以利用双休日,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考核,教会教师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的机会。最后,多元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开辟小型在线课堂、个人博客、班级主页,利用网上题库设立网上错题集等,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将呈现《端午日》的教学实录,以说明教师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端午日》(沈从文)
1.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屈原的传说)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说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明确:端午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吃咸鸭蛋……(展示图片)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领略一下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魅力。
2.作者介绍。
3.课文学习。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听配乐朗诵,听听沈从文先生是怎样描写端午日的。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中写了湘西端午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提问:最让人激动万分的算是赛龙舟了,从图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吗?同学们知道他们有怎样的分工吗?这些选手各有什么特征呢?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龙船人图片)
明确:(1)桨手。动作描写:持、划(桨手图片)。(2)带头人。外貌描写: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坐、拿、挥动、指挥(带头人图片)。(3)锣手鼓手。动作描写:敲打、调理(锣手鼓手图片)。
提问:这部分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精彩,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队伍有何奖励?(用书中原文回答)
明确: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奖品?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是。从“不拘缠挂到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看出来。
提问:从“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光靠一个人是行不通的,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胜利。(即团结就是力量)
提问:赛龙舟的选手是团结的,全茶峒人一起过端午是团结的,中华民族也是团结的,你们能举出一些中华民族团结的例子吗?
明确:(1)2008年汶川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2010年上海世博会;(4)2012年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呈现一些示例)
探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国人惊呼:“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我们的端午节‘危在旦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端午节?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教师总结。
5.作业布置(播放曲《爱我中华》)。
6.教学反思。
第一,导语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教学资源,以《屈原传说》视频切入,一方面循序渐进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契合文章所学内容,引出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风俗,并配以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会。
第二,第三部分课文学习,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音频,配乐朗诵,标准并饱含情感的朗读配以轻音乐,很容易使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跟着旋律走进文本,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一定的朗读技巧。
第三,在讲解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动作描写时,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给每一个场面配上一幅对应的场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想象的空间,真正了解桨手、带头人、锣鼓手的娴熟动作,体会赛龙舟的激烈气氛。
第四,在自我探究部分,通过整合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中多位优秀教师的教案,结合学情,步步激励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并通过网络平台搜寻“中华民族团结”实例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言外之意”的探究,真正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热爱传统文化节日,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俗话说“趁热打铁”,在拓展部分,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但难免情绪紧张高昂,利用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搜索播放网络音频――《爱我中华》,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还可以调节气氛,陶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科学利用,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教师把最富于时代感的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与语言文字精选整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佳优势。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东盟博览,2011,(26):10.
[2]陈文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09,(5):9.
[3]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
[4]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23.
关键词 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互动作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4-02
1 前言
小学语文采用网络电子互动作业,教师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充分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加深理解及应用。网络电子互动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教师需多借助多媒体及多种交互式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和先进性,使学生积累情感素材,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
2 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互动作业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利用网络电子互动作业模式,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培养其主动搜集信息的习惯,并提高其文学素养、激感。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布置在网络上搜集即将学习的文章的作者及背景资料、内容简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与图片等学习任务。由于网络电子互动作业式的小学作业教学具有强大的开放性、资源信息的共享性及表达的自由性,给小学语文作业及相关方面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想象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网络媒体与小学语文作业教学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互动作业的设计
作业设计注重运用多元化、趣味性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安排作业时需注重多元化、趣味性,提高作业的生活实践性,由此增强学生对语文生活化的体验。此外,在作业形式方面,教师可设计多种多样方式,以此来全面拓展学生视野,调动起作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良好素材,培养学生动手作业的实践能力。学习与积累方法,将会直接影响知识的积累、语文作业成绩的高低。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作业方面学习方法与生活常识的积累学习,积累良好的生活经验,体验更多语文在生活中的乐趣,进而有更强大的动力完成语文作业。
在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作业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尤其注重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及方法的运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必将愈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对学生来说,多培养网上搜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把网络搜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了解更多的常识,从而培养有兴趣、爱学习、勤于完成作业并善于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教师可利用开展分享生活实践的主题班会、网上辩论、话剧表演、读书报告会等多元化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充分感到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独立自主的作业、学习,从而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安排作业时需注重运用多元化、趣味性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绩,促进学生语文及文学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师所采用的多元化作业设计,是引导及教育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可通过创设网络课堂模拟情境,以此布置语文作业,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因此,网络电子互动作业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产生很大影响,语文作业模式也迎来新的变化。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会有力地推动小学语文作业全新的发展进程。
作业沟通,注重分层和评价性方式 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要指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目前的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互动作业,如采用微信留作业等方式,其后大家均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沟通及评比。由于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积累素养不同,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可运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以此展示学生不同的魅力及文学素养、知识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评比性方式。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需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知识储备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此过程中不断对所讲授的方式进行评价,或使学生对教学方式发表意见,以共同促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尤其是对教学成果与成效的评估,其也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及程度上的改进与平衡。因此,小学语文评价中,教师应注重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意识,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以此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与对策。此外,还应加强师生间的知识流,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提升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在与学生沟通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让其体验更多语文在生活中的乐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性、实践性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业反馈,注重及时性和交流互动 对学生的语文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阅,并注重反馈的及时性。如果作业反馈时间比较长,学生会逐渐淡忘,教学效果也会减弱。因此,教师要将批阅作业的结果告知学生,并且进行答案的纠正,让学生能够了解作业中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想让作业反馈的时间尽量缩短,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平台来实现,结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互动交流,在作业反馈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多。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为主,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进行批阅评价的时候,可以将反馈的信息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及时给学生,利用微信或者QQ将作业情况发送过去,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起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作业情况,并且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沟通的方式向教师提出疑问。另外,教师除了逐个反馈信息外,还应该建立群组班级的作业反馈,让学生能够互相了解,并且对别人的作业反馈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作业评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互动交流过程中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或是建议,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批阅需求。另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作业展示给大家看,让其他学生能够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交流互动,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交流互动的形式,让语文教学更加方便顺利地开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网络电子互动作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践设计、丰富内涵等方面均有待拓展。通过安排作业,注重多元化、趣味性,加强沟通,注重分层和评比性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及探索,充分利用好作业互动环节,利用网络平台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把网络技术引入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从教学媒体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和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然而实际上,把这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毋庸置疑,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一方面确实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又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学校的硬件设备问题、交互网络的使用费用问题、教学使用过程中的技术和课题问题、交互网络信息量不稳定和内容缺少内在联系问题、交互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查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等。在这诸多问题中,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
一、网络教学的原则
1.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有效开展语文网络教学活动应注意的方面
1.资源的选择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大量的信息旁逸斜出、鱼目混杂,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关注网上的教学资源,也应注意信息资源的选择。在遇到与所授内容相关时便可将Internet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组合起来,为我所用。
2.师生的关系
网络教学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教师将自己理解后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等的,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则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下,学生自行研究学习教师提供的网站,选择自己研究学习的内容,并围绕一定的中心广泛搜集材料,在搜集整理材料中占有材料,并最后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别人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既可以口头向老师提问,也可以通过邮件组发送邮件,向专家请教。教师要做的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做好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
3.课堂的组织
网络环境中的课堂组织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有很大的区别。网络环境中,学生自行学习,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大大减弱,教学单位也不再是班级,可能是小组,更可能是个人。
如教授《孔乙己》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孔乙己》的网络拓展阅读时,将班级学生分成8组。首先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项任务,这样小组成员分工利用网络、书籍查找烛之武的资料,然后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孔乙己》。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小组遇到的问题都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要符合该小组的研究内容,并指导学生到什么地方寻求答案。在此期间教师作为一员,和学生一起学习。
4.评价的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学生是以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要标准,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这样的评价体系也要发生变化。在一次语文网络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内容来衡量学生,而应该是以学生是否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是否与其他成员相互合作并有一定的学习成果为标准的。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学生对自己在研究过程的表现、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表现及演示电子作品的表现的自我评价;二是小组成员之间针对合作、交往、完成学习任务的情感状况及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互相评价;三是老师对学生完成作品及演示作品时的表现的评价。
诚然,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一位老师都要去正视这个独特的网络空间,它在为我们提供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所以,这就给每一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接受网络带给我们的帮助与挑战的同时,要面临一个新课题: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改变传统教育的不足,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主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用网络,开阔眼界,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语文才能真正在一个新时代中发挥它的功用。
参考文献:
[1]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一期.
[2]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
两年前,学校派我去参加了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的学习.从那时起,我成了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在远程教育的接收和整理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了网络对教学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在“凤凰语文网”注册成为会员,偶尔也进去评论一下,发个帖子.那时,我才发现原来网络就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在07年的7 月份,中心小学组织我们进行了“博客”培训,于是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学校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博客”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习.自然我也就上网,精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屋”.从此,我开始真正的走进了网络.
“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信心百倍的准备在网上一搏的时候,我生病了.一病一个多月.家里没有上宽带,自然是一个多月没有上网.等到上班以后,上网一看,吓了一大跳.同事们的博客做的是让人既羡慕又害怕.我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回到家里,我考虑再三,决定家里上宽带.上了宽带以后,就有了做博客的欲望.总想在博客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尽快的完善自己的博客,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心情日记,尽快的广交朋友.共同研讨学习.
这是由中考复习教学的特点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特点决定的:
1、有利于实现全面知识扩容。中考语文复了全部语文教材外,还要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写作等专题复习,再加上模拟训练,其内容非常繁多。在复习中不可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知识要点,而且更加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2、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每年进入综合复习往往都在四月份,而中考一般都在六月下旬,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要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完全消化掉实在不容易。现代教学手段则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效率,而且用得好,还可以解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差异问题。
3、有利于调节学生学习状态。中考复习方式以讲解和强化练习为主,学习生活较为枯燥,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现代教学手段将视听音像素材与文本知识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现代教学手段需做的准备
1、收集整合复习素材。教师要提前把收集到的复习资料分类分专题整理,建立不同的文件夹存放,以便教学时快捷查找。例如复习语言的积累运用时可以分为字词、句子、修辞、诗词、名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若干小类,再按知识内容回顾、中考金题回放、答题技巧点拨和中考新题预测等板块设计成系列复习方案,教学时一目了然,循序渐进。
2、查找或建立专题网站。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先要制作或查找与中考、高考信息、名著阅读,作文教学等有关的专题网站,如语文天地网、中学语文大观园、中学生名著阅读网、创新作文网等,在复习时,根据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3、学生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要顺利实现网络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健康上网习惯,让他们掌握文字编辑、网上查询等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网上学习的效率。
要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实践。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中考阅读更注重对考试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考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开放题的设置,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将阅读吸收和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写读书笔记、佳作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在读写中提高能力。
三、灵活开展不同模式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课型。在复习中,一般都要对只是进行系统归纳,或以条文式、框架式呈现,或以图文式、表格式呈现等等。我们在复习某一章节内容时,可将知识要点回顾、经典中考例题和答题技巧指导等制作成PPT或Flash课件,教学时边讲解边演示。比如在复习图表类题时,将其常见题型、热点话题、经典例题、解题方法和新题训练进行整合编辑,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省心省力,学生一目了然。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对于各种题型积极征求其王主任和张晓华老师的意见,学习她们的方法,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收集资料,对历年的试卷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了解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我利用中午午休时间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随之增加提供。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已有习惯的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有很多预想的目标没有达到,还有很多不足,主要在以下发面: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批改,审题等习惯,导致学生吃等食、不做题、听课不认真、答上就对的思想严重,影响了中考的数学成绩。
2、给学生做题的时间不足,做题熟读强调不够。
另一方面,以后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从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习惯。
现在,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发展到运用电脑等通讯设施组建的信息网络,校园网络教室建设,与因特网的连接为我们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基础。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具有现代信息的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网络资源的利用,具有以下作用:
一、信息量充足,扩大知识面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散见于教材各册及课外读本中,而传统学校的书总是有限的,信息的传播也有限,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达到新课程关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目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但是须花大量时间、精力,有人说这是一项投入多,产出少的工作,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等装点门面的场合。我们也不可能经常用CAI来教学。为什么不上网呢?互联网能将全世界的学校、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连接起来,这时的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更是一座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
网络,汇集了大量文学作品、资料、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放性,是任何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如教学老舍的话剧《茶馆》,我们在著名的搜索引擎上输入“《茶馆》”或“老舍”,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有关的有意义的资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本剧并表演的兴趣,我又提供了“三槐居”网址,让学生观看教学影片,剧中表演者原汁原味的京腔,很快就将学生领进话剧去品味人物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话剧艺术的魅力所在,并引起了他们的表演欲望与激情,课后他们自发表演,效果良好,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课本中节选了《茶馆》的一部分,学生想看全文,怎么办?课堂时间紧,我们不妨下载,或记下相关网址以备阅读。信息量的大大增加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交互性便捷,提高训练效果
语文教学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做法是以试卷为形式,容量少,形式单一,且反馈慢。而网络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反馈信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中语文学科的辅导资源,根据兴趣,让学生有选择地练习,对学生整个训练过程进行个别化指导,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有共性问题及时反馈至大屏幕进行探讨,这样可立即明了测试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分析、讲解。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作文教学。我校要求写周记,学生在完成周记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对作文的热情随时间推移而减弱,甚至于第二次批改时发现学生前次作文错字还没改。
鉴于这种周记练习方式反馈信息时间慢、学生训练效率不高的情况,我采取让学生在学校网络教室用电子格式写文章的练习方式,这样便于在网上展示学生的修改过程,师生边改边讲解,共同商讨,可以实现全班面批。学生在修改中兴趣大增,师生交流通畅,习作中的一些存在的问题不断被及时发现,创新思想的火花不断被激发出来。同时学生之间习作互动的机会多了,可以及时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秀片段,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习作的技巧。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自我修改,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将网络资源与语文有效整合,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同行交流、分享。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可将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于观察、体验、认识的现象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能进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状态,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教师也能根据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节奏及进程,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尽量采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1.提供必须的作家作品资料,并以《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曲为背景音乐,《红楼梦》书的封面作背景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融汇整合。
2.将《林黛玉进贾府》全文和优美的古筝曲,典雅的图片相结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通过对文中贾宝玉、林黛玉肖像描写的配乐朗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根据本文学习目标,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人物形象,借助Word、BBS等,形成意见并发表。引导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相关人物评价,进行探索性的质疑研究,从而弥补自己认识的不足,从中发现人物描写的异同点,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典型意义。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和其他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大家“疑义相与析”,共同提高。
4.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ortPage等进行意义建构。教师将网络资源和课文重难点整合,总结,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黄金书屋”“榕树下”等网址,鼓励学生合理选择有效网络资源,合作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课件,他们既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认识到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有助于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增强学生合作、交往的意识。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教”与“学”进入最佳状态,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更好地实施语文素质教学。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网络资源不能有效体现,同时学生面对大量信息会无所适从,大量时间会用在搜集、处理信息上。我们首先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能力,使传统语文教学在网络资源环境下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现 状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是我们自己起的名称。我们的操作模式是这样的:分学科、分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型团队。在分单元充分研读教材、教参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建立备课家园,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反思。
语文备课家园我们选择的是凤凰语文网,在凤凰语文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数学我们选择的是小学数学网,在小学数学网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英语我们选择的是中小学牛津英语网。我们每个备课主题帖名称中都注明了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缘 起
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在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瓶颈。
1.自我反思:怀揣着一张“旧船票”
人需要反思,可“樱桃好吃树难栽”。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的是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反思是领导要求做的事,因此应付了事式的、总结式的、旧货翻新式的反思比比皆是。
2.同伴互助:演绎着昨天的故事
对于传统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同伴互助来说,我觉得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主讲的传统模式一直演绎着昨天的故事。这种以行政命令干预的集体备课,使得集体备课成了主讲人一言堂,同组其他教师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话语权。
3.专业引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校本研修、教师发展需要各层次专业力量的介入,农村小学的师资缺少差异性。区域共同体、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总是感觉到不解渴。
4.备课质量:久治不能痊愈的“顽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但实事求是地讲,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多或少地存在,我们想了许多的检查方式、用了许多的督察办法,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但收效往往甚微。
寻 路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我们酝酿了一个暑期,在学校行政团队达成共识后便将它作为新学期提高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的重大举措,一开学就正式启动。作为一项重大变革,我们也充分估计到了它的冲击力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回顾我校的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运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观望期――给予教师选择权
为了开好动员会议,我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的效果很好,大家听得心潮澎湃,大多数教师都很激动,但就是没有行动。怎么办?急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们提出给教师以自由选择权,传统的手写备课、网络备课两者任选其一。一些年轻教师因对手写备课耗时耗力的抵触而开始尝试网络备课。其他教师沿用传统的备课方式,但建议他们去网上多看看,养成亲近网络的习惯。刚开学,各办公室电脑只有一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进行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的积极性。(当然现在因区域现代化的推进,条件得到改善,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差异、能力差异、习惯差异等因素,在第一个月,大家还处在观望期。
2.摸索期――典型引路,骨干示范
我们把已经起步的主题帖作为典型,每次集体学习都大张旗鼓地给予展示,给予肯定。对于片、市级骨干教师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要求必须率先做好建帖工作。慢慢地采用网络备课的教师超过了采用书写备课的教师,最终其余教师都加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列。
3.适应期――肯定每一点进步
任何改革带来的必然是阵痛,嘴巴上牢骚不断,行动上不甘落后这可能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性。我们的教师付出了许多,浏览我们的帖子,晚上十点、十一点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备课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收获着点滴进步,享受着基于网络教研的幸福。
每天浏览各个教研组的主题帖,适时进行互动交流是我们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我的网名是逆水行舟者,在主题帖上与教师互动交流,已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收 获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
我们的尝试已进行了一个多学期,时间不长,但它带给我们的变化却是巨大的。
1.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教师完全在开放的、合作共享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学,进行着研究;慢慢地反思、研究、合作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教师每天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团队研修的智慧多了、真实有效的反思多了、自觉学习的教学理论多了……
2.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形成了一种以封闭、孤独、孤军作战、关注眼前利益、静态思维、习惯性防卫等为核心内容的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成为学校教育改革难以绕开的暗礁。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逐步构建起创造性的、开放的、合作的心智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3.学习型研修团队正在悄然形成
这个学习型团队不仅包括我们校内的教师,版主、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教育同仁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进来。
4.转变了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检查者、督促者,现在我觉得我们的角色是参与者、欣赏者、呵护者、服务者。
5.提高了课堂效率,推进了“学程导航”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是反思质量、备课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的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借助了全国一流的专业网站建立主题帖,它超越了时空,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学程导航”,我们在网络团队研修中与他人一同接受“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反 思
1.构建网络对话文化
简单地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进行叠加,只能说是初级阶段。如何构建问题参与式的、问题解决式的对话文化是我们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研组在构建网络对话文化方面颇有起色。
2.如何科学评价、引领
对学校而言,我们除了激励、服务、参与外,该如何正确、科学地评价它是学校应该直面的一个课题。
行走在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的路上,不只是欣赏到鲜花与掌声,快乐与幸福,应该也有忐忑、孤独、迷茫、疲惫。如何正确引领也是个难题。
3.期待合作共赢
期待兄弟学校,共同参与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网络资源应该既是我的,也是你的,应让它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经营的家园。
其实,网络教研没有什么高深莫测,就是凭借网络上的一些交流工具来做我们的教研事情,所以,选择网络工具、搭建研讨平台是教研员组织教师从事网络教研的第一步。网络交流的工具非常多,教研员要想在本区域内组织教师集体从事网络教研,就要根据本地区师资特点以及拟组织的教研活动形式,选择一两个主要交流工具,搭建本区域学科教师网络教研的固定平台。这样,在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时,不再是茫茫网海中茫然游荡,而是根据不同的研讨内容在不同的“小屋”进行了。
我们从众多的网络工具中选择三种:凤凰语文网(苏教版教材网站)、UC聊天室、博客,并在这三种平台中开辟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青铜峡小语论坛专版、UC【古峡教研】房间、学科博客。
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平台及其作用。
1.论坛
网络论坛是教师们讨论研究、发表意见最有效的平台。在这里,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说上几句,也是最热闹的地方。运用网络论坛进行教研,有五大优势和作用:
(1)撰写教学随笔、读书笔记。动员教师将精彩动人的教学教研故事、真实美丽的教育心情记录在网络上,大家相互拜读,及时交流,从各自的教学经历中,或者拜师学艺,或者鞭策鼓励,或者引以为戒,或者引发思考或辩论,其意义很深远。
(2)收集课题资料。在这里,教师可以建立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资料小口袋,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资料,日积月累,课题结题时,整理成册,这就是他们的成果了。
(3)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执教人先设置备课研讨专帖,把教学设计上去,其他教师阅读、修改,或组织《一课一帖》备课帖,即就某一课大家都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自己的教学设计,相互交流。
(4)求疑问难,资源共享。有什么教学问题,身边同伴解决不了的,鼓励教师把帖子发在网上,可能就会有人来与你探讨,你会得到满意的解答;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好东西(优美的文字、美丽的图片、精美的课件……),鼓励教师不要一个人独自享受,而是在论坛大家分享。此外,大家都启动身边的学习资源,把现实中的各类研讨活动资料,积极到论坛上,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5)组织学科专题研讨。现实教学研究活动,往往受地点、空间、时间等限制,不能使更多的教师亲自参与,只能望而生叹,亲身参与的教师意犹未尽。但借助于网络,可以弥补这个缺憾,教研员把活动的相关资料在网上,组织没有到现场的教师浏览学习,也可以组织在现场没有发言的教师在这里跟帖子,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研讨活动无限延伸。教研员根据学科教学焦点问题、困惑问题提炼出专题,研讨主题专帖,组织教师参与研讨,如《课堂精彩源于预设还是源于生成?》《语文倡简教学在行动》《文本细读知多少?》等。
2.博客
教研员学科博客是个网络收藏空间,除了收藏发表个人喜欢的文章、照片、视频资料等,在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广大教师交流,倾听他们真实的心声。在博客上,也可以设立各类专题研讨交流区域,先研讨主题日志,将要研讨的主题、要求提出来,各校教师以发表评论的形式各自的见解。不过,和论坛相比,博客是个小空间,但可以用它来弥补论坛没有注册就不能发言的缺憾。
3. UC聊天室房间
像新浪UC聊天大厅“优声优色”,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天南海北,零距离接触,仿佛身临其境,现场交互效果鲜活生动,情境浓,改变了网络教研单一的纯文字交流的习惯,于娱乐中增长知识,于轻松中参与教研。此外,可以现场全程录制文字、音频、视频研讨过程,抓拍研讨图片,之后进行回放反复研讨,因此,得到广大教师与学校的青睐。这里原本是个聊天室、娱乐室,但我们却拿它来做教研,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教研员把现实中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通过摄像头、摄像机在房间直播,使不能到现场的教师在校、家中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活动,扩大了教研的受益面,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2)各校校本研训活动在房间直播,教研员足不出户可以参与、了解、指导、服务各校的校本研训活动;各兄弟学校都可以足不出户相互学习交流。这样,校本教研由封闭变为开放了,校本教研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合作的伙伴更多了。
(3)通过房间组织专家讲座。可以是现场讲座的直播,可以在麦上直接讲,可以直播视频资料。
(4)设定房间固定活动栏目,开展各类活动,如“趣味语文”“解疑答惑”“美文诵读”“话题研讨”“讲述教学故事”“互动沙龙”“文学欣赏”等。
以上平台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采用“一条龙模式”,将多种平台交错使用、相互弥补,效果更好。活动前可通过教研网通知——组织教师到UC房间视频观摩参与研讨(点的评论)——会员在论坛发表评论交流(全面、系统的资料)——没有注册的会员在博客上补充——通过教研网图文并茂各平台的研讨资料、总结通报。
二、富有感召力的“吹鼓手”
在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教研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推行初期,宣传、动员、召唤、推介是不可或缺的。教研员除了要先行一步、身体力行外,还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感召力、十足的耐心,做网络教研的“吹鼓手”,通过各类会议、各种场合积极宣讲、推广网络教研的概念、作用和优势,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教研员还要通过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技术。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到互联网基本操作,从校园网各功能平台的使用到教师博客的建立使用,从论坛的注册使用到UC聊天室音视频软件的使用等,抓关键点进行运用培训,使教师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从会用到爱用,提高教师的网络教研能力,使教师不但想参与,而且会参与、能参与。当然,也不能事事都靠教研员单打独斗,要不断地发现骨干、培养骨干,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其他教师,这样层层推进,最终达到全员参与。
三、敏锐聪慧的“策划师”
在网络教研中,研讨话题非常重要,必须来自于一线教师的需求,切中教师的表达“人中”,这样,教师在研讨时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教研员做一名敏锐聪慧的“策划师”,要善于从诸多的教学现象中发觉、提炼、设计新颖的话题,组织网络研讨活动,增强教研的吸引力。
四、耐心到位的“牵引者”
在每一次的网络教研中,教研员或在台前摇旗呐喊,或在幕后擂鼓助威,但仅有呐喊与助威是远远不够的,教研员要时刻关注,时刻跟进,时刻牵引。在每次活动时,教研员都要认真浏览、及时回复,与教师热情交流,耐心鼓励,使每一位参与教师在与教研员的网上互动、交流对话中,感到被关注、被认可了,感到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从而被网络教研的魅力吸引,由任务驱动型转换为自觉自愿行为,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把网络教研用心做下去。在每次活动后,教研员要对各校参与的情况进行统计、反馈、督查,对涌现出来的积极活跃、有思想的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少些行政命令,多些人文关怀。总之,在组织网络教研活动中,没有兴趣是万万不能的,仅靠兴趣也是远远不够的!
五、睿智深邃的“掌舵人”
教研员在组织教研活动或者与教师网上交流时,要站在教研员应有的学科高度,从专业引领的角度与教师交流,对教师做深层次的专业引领,掌好学科的舵,把好学科的方向。教研员要积极向教师提供优秀教研网站,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引领教师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寻找策略。教研员要回应教师的问题,解答教师的困惑,拨正教师偏颇的思想,更新教师陈旧的理念,通过对一些话题研讨的有意“挑起事端”“推波助澜”,引发教师网上的争议或者辩论,将教师浅层的认识推向深层次,将教师模糊的认识辨析到清晰。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们在思考时把握重点问题、焦点问题,做理性、系统的反思,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避免认识的肤浅,反思的散乱。网络教研决不等同于网上休闲聊天,说上几句话、发上几个帖子就完了,它必须要触及教师的思想,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专业素养,产生内需,使教师研有所获,从而增强网络教研的内涵。
网络教研中,教研员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心态:
1.受挫心理。网络教研的推进需要教研员报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心,一点一点推进。此外,还要“承载”教师的各种曲解: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你是没事给教师找事,有的会认为那是你们教研员的事情与我无关,甚至有的会认为你是为了赚钱……面对这些,你要理解,教师们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那就还需要你多宣传,待他们了解了网络教研,自然会给你“昭雪”的。
2.受累心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想掌握这种前沿的技术,不吃苦、不受累那是天方夜谭!当别人茶余饭后漫步街头,或摇曳在舞池,或在酒场推杯,你只有独自守着电脑,敲击着键盘,可能到漫天星斗都已经倦了,而你还在敲击自己的梦想……这份清苦是网络教研中需要常常面对的,对教师要多做这样的宣传劝导,教研员自己更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所适从之际,听取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网络培训,三场专题培训和两场答疑活动,无疑令我们身处一线教学的教师们茅塞顿开。统编教材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给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何“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是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的着力点。
整体教材观:新教材的知识点设计在别出心裁的同时,也渗透到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中。在解读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整本教材的编排意图,又要有单篇加单元的解读思路。教材不是单线的知识点串联,而是多线路的语文元素的有机结合。倪鸣老师在培训中提出,单元语文要素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在推进语文要素的同时,要有大局观、整体观,要学会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恰当使用。语文要素是一项大局要求,教学中不应紧抓要素不放,加大难度,陷入知识点的囹圄。
过程设计观:新教材的编排条理清晰,其中十分有特色的是,在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要求明确、课后题紧扣元素练习、交流平台总结到位紧扣主题。可以说,新教材在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上是环环相扣的,这就好比一部电影,放慢倍速,让你细细品味情节的美妙。因此,在教学中,语文元素的落地就不仅仅是掷地有声,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润学生的知识库中,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语文元素渗透到文章的各个角落中,并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表达,学会运用,将“过程”成为语文学习的重点练习点。
合理评价观:新教材的评价,是在给予的语文元素基础上,以课后题为依托进行的。这就使得知识点的评价有了清晰有力的抓手。在新教材的课后题中,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是随文识字和集中写字相结合,推荐以词为单位进行学习;课文的学习中,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助推学生的理解;背诵,在熟读和理解的有机作用中,完成要求;作文,在精批细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修正。除了评价内容上的要求,新教材推荐口头测试和纸笔测试的结合,根据内容的不同属性,恰当使用不同的方法。
总体而言,新教材对语文要素的提取和渗透独具匠心,旨在用语文本身解语文,回归初始,也是对我们平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部编语文新教材网络培训。通过这次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仅谈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策略的指导,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训练点把握不准,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xx老师:
部编版语文教材一翻开,水墨画风的插图,舒适的图文的编排,再加上名家名篇的编排,浓浓的语文味和传统文化素养扑面而来。再细细观看研磨了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网络培训会后,让我对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一)名家名作凸显语文味
五上的教材中选取了包括巴金、郭沫若、闻一多、许地山、叶圣陶、冰心、吴冠中、贾平凹、冯骥才、梁晓声等众多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这些选文语言典范,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感染,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
传统文化的比重增加不少,这一变化让教材更加“讨人喜爱”,人文意味语文意味愈发浓厚,比如第一单元,主题是《万物有灵》,开篇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就是一首精巧的诗,语言精练含蓄俊美,有精灵之趣。
(二)强化阅读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部编版教材在阅读的编排上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是重视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例如: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提出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借助阅读提示,教会学生一些通识方法,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来强化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实际运用,精读课文中学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题运用在略读课文进行实践。不仅仅是略读,韩素静老师还说:“提高阅读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策略和方法,以落实“学习在课内,运用在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将“快乐读书吧”设置为课程,这就将散漫的课外阅读规范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方法配合实践才会真正有效的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的理解,还有对于表达的训练。例如:作为习作单元中的《太阳》一文,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太阳的特点,更重要的诗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并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写说明文!习作脱胎于文本!
越学越深,越学越觉得部编版教材匠心独运,不仅仅孩子们是新教材的受益者,我们教师更是,教学相长,且思且行……
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培训让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得心应手地去教,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学习体
1.贴近学生生活。
部编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地探究。
2.开发课外阅读。
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3.突出双主线。
通过培训,让我得知部编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实践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时代的需求,体现时代性。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并适合语文教学。努力做好价值观的“整体渗透”,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教材不仅选文精美,
编排独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语用”,明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点,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月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一、引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科技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教研机制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优势,教研活动对促进学科发展、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研存在着时空限制、形式单一等多种弊端,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教研活动的需要,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很不利。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的研究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由于美国教育质量不断呈下降趋势,要求改革教育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86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和霍姆斯协会分别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和《明天的教师》两份报告,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师资水平上,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他们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地位,二要建立起与这一专业性职业相应的衡量标准,教师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出训练有素的达到专业化标准的教师,以教师的专业化来实现教学的专业化,确保未来学校对师资的需要。[1]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教师怎样传授知识两部分内容。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取决于教师对其所教授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教师怎样传授知识则涉及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原理与技术,是独到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教师专业化应该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能力熟练程度由一般化到专业化的过程,是教师作为主体主动发展追求专业化的过程,它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因此,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经历新手到专家的过程,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另外,教师教学对象的可变性、发展性,以及教育任务和责任的不断复杂化,决定了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必须不断寻求发展。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设计者。
三、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比较
“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推动教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活动行为。概括地说,教研更多的是指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关注自身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它提倡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升华,并进一步指导实际教学。[2]
传统教研是相对于虚拟教研而言的,主要是强调未借助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传统教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由集中听课评课、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及组织校内或外出培训等形式组成。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应用于教学上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广大一线教师对教研活动方式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传统教研模式被认为具有务虚不务实、流于形式、单调乏味、缺乏针对性、交流互动少等弊端。
传统教研方式的不足,需要教师建立新型的教研形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促使教师寻求新的研究方式。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教师备课及其他教学活动,也逐渐以信息技术为基本工具与手段。网络教研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新型教研活动。网络教研的主要特点有:1.跨越时空。通过网络,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教研活动。2.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在更大范围、自主地选择信息化课程资源,与其他教师共享知识。3.高效互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教研的表达方式,使教研信息的表达更加形象高效。4.地位平等。网络使得教研的发言权不再局限于专家或者教研员身上,只要愿意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就可以针对教研内容畅所欲言。
四、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群体动力学、协作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他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而网络也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外部环境。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教学,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主张以学员为中心,给学员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的机会。罗杰斯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克服传统教学忽视培养个性发展功能、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等弊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网络教研环境为教师的个人成长开辟了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调动内驱力。
3.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的研究为协作学习的倡导者提供了重要启示。所谓“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们(如约翰逊兄弟等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群体动力学认为,应积极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激发学员的内在动机,而网络教研就是达成这种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一个平台。
4.协作学习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是为了促进高效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的教研组织活动,它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先导,小组合作学习为支柱,是一种协作学习的体现,而以上三个理论都为协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网络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来文(Slavin,R.E.)教授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协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协作学习将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协同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适应协同发展规律,在科学研究的组织上,需要组建更好的团队,需要不同成员更好的协作,需要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多的信息与技术的共享。[3]
五、网络教研的现实基础与实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使得网络教研已充分具备了现实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工作体会、学习思考放在网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网上开设教师博客,进行教育叙事。
现阶段网络教研的主要实现形式有:BBS、USENET、博客(BLOG)、维客(WIKI)及教学资源网站等。其中,BBS以话题为主线,由注册用户跟帖的方式实现,互动性较强,但组织形式较为松散;BLOG以教师的个人教学思路为主线,主要呈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教学日志与心得,团队协作性较差;WIKI以知识点为主线,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但讨论的自由度较差。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