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16 08:04: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经济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国有建筑经济和民营建筑经济在我国高速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建筑经济的监管制度、加强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加强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加强建筑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四项措施以保障我国建筑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制度;监管;市场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国内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针对我国建筑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创新和改革,成为当下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1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经过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主要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建筑经济对创造就业岗位和完成建筑建设任务和促进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公有建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1.1在我国公有建筑经济中存在职权不清、权利滥用的问题,如公有建筑企业经理利用国有资产投资到新建或者自己、亲属拥有股权的建筑公司中。利用雄厚的在资本和权利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对工程项目的承包,然后从中牟取私利,形成国有资本流人私人手中,造成国有资本的损失。

1.1.2我国公有建筑经济中职权监管不力。部分非国有建筑企业人员利用朋友或亲戚在公有企业中拥有权力为背景,虚设工程办事处、工程项目部,谋取利益,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或者国有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权,私自借助国企建筑的名义偷揽工程项目中饱私囊。两者无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建筑经济的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稳定。

1.2民营建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2.1家族式管理情况普遍。在民营建筑企业发展前期,采用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利用家族成员的力量,而且能够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在资本。但是在企业形成规模,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比如权利过度集中、权利配置不清、人力资源配置落后、目光狭隘不能使建筑企业长期发展等问题。企业如果要健康发展势必积极吸取高端人才,这就造成民营建筑企业经常谋取短期利益而给企业的良好发展形成了坚固的障碍。

1.2.2观念落后,缺乏科学发展观。不论是公有建筑经济还是民营建筑经济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致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经济之间的竞争进人白热化的程度,对干公有建筑企业而言,民营建筑企业在融资结构、融资方式、企业规模、经营规模相对缺乏竞争力。

2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建筑经济的监管制度

不论是公有建筑企业和民营建筑经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取得快速稳定的发展,但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不能及时跟上步伐,部分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或建筑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在建筑工程中谋取巨额利益,巨大的利益很快催生庞大的利益集团,不仅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利益,而且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形成障碍,因此我国的建筑经济监管制度应在我国建筑经济逐步成熟的同时进行改革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效监管的局面。

2.2加强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在整个建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民营建筑经济的补充作用同样重要。民营建筑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管理模式改革,科学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吸取先进人才,促进民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和完善民营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对现有的建筑经济政策进行改革以提供民营建筑企业公平公正、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

2.3加强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

国有建筑企业发展首先要明确产权制度并进行完善和改革,使国有建筑企业做到职责分明,避免权力滥用造成国有资本的损失。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的综合水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再次,国有建筑企业应被给与更多的自主权力,减少政府部门的过多干预,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摆脱各种束缚企业发展的障碍形成良好的自由发展的市场环境。

2.4加强建筑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建筑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对能源以及资源的需求上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建筑经济中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做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分配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工程的设计方面,设计理念要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在材料方面,要充分合理的运用,不得过多的浪费;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城市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基础设施将会逐渐加大投人。不但有利于增强建筑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还能够促进建筑业在可持续道路上发展的更好。

3结语

只有做到对权力有效监管,深化建筑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自由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公有建筑经济和民营建筑经济才能做到相辅相成,才能对中国整个建筑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晓菊.论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2]郭小丽.浅析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现状[J].现代商业,2013,17:57.

[3]梁艳红.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高级建筑经济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效益提高策略

摘要:我国建筑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的增长。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建筑业的经济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建筑业急需进行改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建筑的标准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经济;经济效益;措施

建筑物的建筑标准和经济效益是相互关联的关系,建筑物的标准在影响建筑经济效益的高低的同时,建筑物的经济效益也制约着建筑物的建筑标准。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实现生产专业化才能保证建筑也的平稳发展,真正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可以从建筑物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性质以及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出发,建立一套全面的符合建筑经济效益标准的发展机制,保障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措施

1.1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

工程施工建设是建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想要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建筑物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是拟定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过程、建筑物本身的施工技术和经济投入等方面的综合文件。它的制定关系着工程的总预算和工程的投资以及收益等建筑物后期盈利的重要工作,对于建筑物的施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做好一个建筑的工程组织设计首先要制定一个优质的施工方案,对工程的各个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效益。随着工程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各建筑企业的施工方案的实施和确立要符合建筑本身的经济效益,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1]

1.2做好招标投标的工作

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的投标竞争活动不再仅仅是施工企业依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信誉得到报酬的过程了,更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建筑行业市场招标投标工作的不断完善,建筑企业除了要综合考虑各施工企业的技术和信誉之外,还需要对投标的计划的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在施工组织的允许的情境下,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对最低成本进行初步的运算和评估,然后在加上预估出来的建筑利润,对建筑经济做出初步的预算。

1.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仅关系着建筑质量和工期的问题,还关系着工程施工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利润的问题,一旦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不但影响正常施工计划、耽误工期,造成工程利润的增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工程延期赔款甚至撤资等现象,因此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现场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处理事故的技术和素质,能根据现场发生的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2]造价管理是施工方在工程合同的价格的允许下采取的合法提高利益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它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和建筑利益以及工程建设是直接挂钩的。如果想要提高工程建筑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处理好工程建筑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投标竞标的过程后中,不仅要制定合理的工程造价,还要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不断加强施工员和管理者工程造价的意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工程造价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强有力的措施。

1.4增强工程施工索赔工作

索赔是合同双方所拥有的共同权利,是施工方风险规避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承担的损失,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来弥补施工企业的损失。所以,合同双方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索赔意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握住工程中存在的索赔机会,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

1.5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建筑的经济效益。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够给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真实可靠地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把成本和效益作为财物管理的重点问题来对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财务部门的职范围,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只有将财务工作规范化,才能增强财物管理的独立性和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4]

2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是工程施工的最根本目的,只有提高工程建筑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为建筑业的发展做贡献。时代的不同,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建筑企业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宁刚.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J].当代经济,2010,22:74~75.

篇2

一些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适应形式的发展,项目经理对于自己的具体职责不是十分的清楚,所能行驶的权利不是很大。对于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应的奖罚制度并去严格的执行,这样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没有起到实际控制与促进的作用。

1.2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

目前的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都比较局限,保持着原本的成本管理原则,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相应的目标成本,对于自己的盈利方面没有先前的统计,只有在工程完工结算之后才能知道是盈是亏。

2.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从整体性的方面分析。

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企业利润,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都是在不同的分支目标上展开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把工作的目标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组织以及个人,力求通过对个人绩效的控制来达到企业整体绩效的最佳成果,使得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作业之间都有所割裂,也使得个体只追求单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其它方面责任的履行。

2.2从功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

企业的目标必须在相应的组织作为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现代的企业成本管理所要求的是全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传统的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管理遵循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的职责和功能,这种管理观念不能完全的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2.3从开放性上进行分析。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控制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价值消耗的费用,而现代的企业所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思想,对于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都有相应的研究,特别是产品的外部环境的研究,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技术发展等,进行战略成本的决策等。

二、加强企业建筑管理成本的方法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整体素质。

在这一方面,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的监督力度,对那些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无法保证核算质量,核算能力不是很强的员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与此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以及约束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鼓励,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制约相关管理员及时将变更的工程项目进行整理收集,最终上报给经营管理部门审核,这样能够有效的掌握工程的相关施工情况,也能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控制。

2.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核算在项目成本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其它的成本控制,成本的分析考核,成本的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无从谈起,企业的经营核算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就是激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掘其巨大潜力,让管理人员真正的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对质量以及工作进度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抓紧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对现行的成本核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公司可以对成本核算员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委派,定期学习交流,,将核算员的本身利益与工程的项目分离开,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作程序。使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加强材料方面的管理。

在建筑材料成本控制的相关管理中,成本材料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的成本比例中,成本材料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要做到材料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要求。即在项目确立后,项目部的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公司对施工的预算进行编制,审核后的施工预算就是对材料限制的相关依据,对施工的各个层次均有相关的数额限度。施工预算部门将结果报告给材料部门,材料部门根据预算来购买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分批采购,总量订货的原则,避免材料的滥用以及浪费。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关的监督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篇3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篇4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起步较晚,而且缺乏专业的技术,因此我们的建筑经济发展一般较为粗放,以大投入来追求高质量,以快投入来追求高速度,所以,我们建筑经济看似发展迅猛,其实是存在一系列发展弊端的。而在这一背景下,工程的预算就显得尤为缺乏,甚至有建筑单位根本不考虑预算问题,也没有专业的预算部门,这就使得工程在开展之前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使得资金的投入较为盲目,而资金的使用没有计划,进而使得资金时效性不够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笔者对我国的几家建筑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大都没有在预算方面下功夫,资金的预算往往通过简单估算来确定,或者根据相关例子来确定,并且在其内部,也缺乏一个专业的、稳定的预算部门,使得其预算工作缺乏发展的土壤。针对预算问题,第一就是这预算部门存在的问题,缺乏相关部门,缺乏相关指导,使得其难以真正的发挥作用。第二便是预算的不准确性问题,从根源上来说,这也是相关部门不完善导致的,但是这种不准确性也是造成资金时效性不足的关键。最后,预算问题也是建筑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根基不稳等固有因素造成的。因此总的来说,工程的预算是解决资金时效性的关键。

(二)工程施工中控制力不足

这里笔者说的控制力不足主要是指工程的施工环节,建筑工程是一种耗资大,耗时长的产业,因此施工中出现的误差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漏洞,从而使资金在时效性上难以跟上。因此,工程成本的控制对资金时效性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工程中,由具体施工环节产生的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七成以上。因此,具体施工中的资金成本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绝对重点,也是保证资金时效性的关键。笔者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曾经对我省百个建筑工地进行过走访,发现其管理相对传统,而且部门设置较为简单,人员的安排也不尽合理,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还是的确存在的,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中心环节,也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笔者下面的方法总结,就借鉴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

(三)市场经济弊端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完善。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多的活力,而各项事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但是,虽然市场经济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弊端,趋利避害,使其真正促进我国的成长。在建筑经济方面来说,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活力,使我们的建筑经济更为完善,但是,其功利主义带来的弊端缺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尤其是在高融资的建筑企业,功利主义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据了解,由于功利主义造成的资金时效性问题几乎是一半以上,这已经成为了建筑经济中的普遍难题,因此要解决时效性问题,必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弊端,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去求得发展。

二、加强建筑经济资金时效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因而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经济,加强其资金时效性的控制。上文中,笔者分别从预算问题、施工问题以及市场经济的弊端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建筑经济资金时效性的原因,而我们找到发展的相关措施,必须要针对性的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从而找到更为合理的方式。在这一方面,笔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总结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下面笔者就展开讨论这些措施,希望能为完善建筑经济管理提供帮助。

(一)完善工程预算

预算理所当然应该是一个工程开展的首要环节,上文中笔者也对预算的重要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而我们也知道这是加强资金时效性的重要环节,针对工程预算的完善,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是建立专业的预算部门,这一部门的建立是完善预算的重要标志,没有专业的预算部门,是谈不上完善预算环节的,而这一部门的建立,我们还有力求其地位的保证,使其能在工程中保有相对的发言权,并根据预算不断调整资金,保证资金的时效性。其次是要有专业的预算人才,当前我国专业的预算人才比较短缺,因此有很多单位的预算都是凭经验行事,这种经验主义是导致资金时效性不足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在工程中不断总结,也可以招聘一些外来的预算人才,从人才方面保证预算。最后,我们的预算部门要相对稳定,不能临时组建,更不能随意拆散,这会大大降低预算部门的用,使其能力得不到发挥。

(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中心环节,因此施工成本的控制就是建筑资金时效性控制的中心环节,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笔者有过总结。首先,我们的成本控制要从建筑材料出发,因为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在建筑材料上的,我们要控制建材价格以及使用数量。其次,我们要控制人员薪金的支出,使其能够稳定。最后,我们的控制还要体现在细节上,从各个方面契合预算,并对不符合预算的部分进行调整。

(三)加强监督市场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得助推器

但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功利主义弊端,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展,使工程资金时效性的控制难以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也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工作必不可少。首先,企业要建立专业的监督机构,对工程的进展进行实时的监督。其次,要对工程所产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和运算,方便监督工作的进行,我们在工程进行中,可以拿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发现其中的出入,并找出出入的原因,对找不出原因的部分,进行深入的调查追究,避免暗箱问题的发生。最后,要规范企业的制度,奖惩并行,促使员工严格按规矩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