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6:4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思想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共开展的途径不断地创新
企业文化不是那种硬性规定的规章制度,它需要员工自觉地遵守,是一种自觉地行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措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对策。首先,企业文化能够促进精神与物质的紧密结合、相互融合,企业文化中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按两个方面,能够促进思想理念与经营方式的紧密结合,在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更好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其次,企业文化能够促进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结合,将管理制度中强制型的制度逐渐的变成员工能够自觉遵守的制度,补充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空乏。另外,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价值观念的统一,促进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地增强,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佳偶方面的不足之处得到弥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三、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管理层缺乏安全第一理念
一些煤炭企业的管理层过分关注业绩和经济利益,在实行矿长负责制后,为实现生产任务,达到指标产量,缺乏对安全和预防的重视程度。尤其在生产任务紧急时,为了加快生产而忽视对安全的强调甚至违规操作。有的领导在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时,强度事故是常态,推脱责任。不主动对各类安全设施和建设进行投入和重视,对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对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等都不到位。
2、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能力
煤炭企业的基层作业人员主体是重体力工人,一般文化素质不高,操作技术不强,对高强度的集约化、机械化生产作业适应性差,工人缺乏安全预防和操作的主动性,被动遵守操作章程,认不清安全操作的重大意义,缺乏总结安全事故教训的自觉性。
3、安全管理经验落后,重形式、轻落实
传统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较粗放,不重视对安全管理方法、手段的改进和创新,虽然在安全技术、装备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有些安全软科学,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心理、安全行为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较少。在安全宣传方面,重形式、轻落实。为了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与警示,煤矿管理者制定了许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也经常结合时势,利用各类传媒烘托气氛;通过安全征文、安全评比、安全警句、安全标志、开展安全牌板展、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打造安全文化氛围。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习惯性违章仍然屡禁不止,工伤事故依然时有发生。
4、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的上述理由的源头在于规章制度不健全,关于事故调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不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环节不完善。在重大事故的组、追查处理时,负有相应责任的主管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不突出。安全管理考核奖励章程规定不科学,没有针对管理人员做出处罚措施,对主管领导的处理缺乏统一标准,体现了人治思想,丧失了权责统一的现代管理理念,使安全规章制度对人们的预警功能大大减弱,使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思想意识淡薄。
二、如何构建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
煤炭企业要真正理解安全的重要意义,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同时要注重预防,综合治理,把安全当做企业的生命线。要围绕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大力创设安全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力争培育企业安全文化,能够用文化的力量引领和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达到让安全文化思想内化于全体员工的内心,外化为企业生产的实际行动,提高安全思想觉悟,将事故排除在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之外。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要检查以人为本,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从管理上真正落实,加强安全管理结构和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建设,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要从上到下做好各个环节的排查治理隐患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重视对一线工作人员劳动条件和安全生产设施的改善,设立事故应急预案和援救系统,增强煤炭企业事故预防和抗灾能力。煤炭企业领导层、各部门主管、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实行权力和责任统一的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到有全必有责,出现事故各级责任人负责受罚。避免因为互相推卸责任而忽视岗位安全意识。
3、重视安全生产的精神文化建设
要做好重注以安全和生命为主题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做好企业安全思想文化观的传播和落实,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典型特色车间班组文化建设、煤炭企业特色安全文化思想宣传等活动,全面开展现场安全作业标准化建设。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思想建设成果的巩固,凝聚安全文化思想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工人的信息化、机械化理论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增强安全实践的软实力建设,使安全生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煤炭生产的实践相结合。
4、强化安全生产常规工作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物欲横流、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的价值取向,并对此有很严格的行为标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通过不断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奋斗,以获取成功,而不是沉迷于充满诱惑的社会之中。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并最大程度程度的将其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理性的行动,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努力。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历史人物都以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他们的行为深深的触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因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有极大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大学生都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先做好自身素质的培养,才能有一番作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伟人往往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并且这些素质会在往后的生活中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鞭策,使得大学生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则非常有效的体现了这一点,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统一。无论是儒家的礼仪,还是墨家的兼爱,都明显的表现了和谐这一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典型的例子,都为我们诠释了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会更容易使得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后喻文化理论: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微”变迁的新视角
(一)后喻文化: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文化教育模式。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借助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教育模式,即从文化传承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整个文化过程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形态。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是一种自上而下传递文化的教育模式,文化权威来自过去;并喻文化,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是一种横向平行的文化传递教育模式;而后喻文化,则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是与前喻文化传递方向恰好相反的教育模式。[1]“后喻社会”是信息革命后一个“反向社会化”特征显著的时代。“前喻”、“并喻”和“后喻”各个形态的社会文化传递演变进程,衍生了文化教育多维传喻主体,即“前喻主体”、“并喻主体”和“后喻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事实上也存在“三喻主体”。前喻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正统、最经常的主体,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提升、开发教育对象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推动其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并喻主体的群体归属效应对同辈易产生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引导同辈人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同辈间的互动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后喻主体,即由后辈来担任主体,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又推动长辈在新时代接受新的教育即“再社会化”。[2]话语权是由具体的人来承担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领域中,“三喻主体”均有话语传播优势,有自己特定的话语权。“后喻文化”的产生并向纵深发展,表明社会文化传承模式正由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
(二)用后喻文化理论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微”变迁的理论适切性。“微时代”后喻文化特征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增强,主要表现为晚辈“文化反哺”能力的提升,同辈群体圈子影响的加深和长辈文化权威消解的加快。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了主体的平等交往实践,却忽略了现实教育主体间的“代沟”问题。后喻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契合了“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的重塑。首先,多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这是后喻文化时代最显著的主体特征。后喻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对晚辈实施教育职能时,为“前喻主体”,否则主体权威丧失。同样,“后喻主体”只有应用优势自觉履行教育职能,将文化信息反哺于长辈时才具有主体话语权。其次,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三喻主体”由于在思维方式、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别,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也不同。一般而言,经验阅历丰富的前辈,擅长传承性教育;经历、情感相当的同辈,适宜平等交流、启发,其榜样示范效应比单纯的前喻灌输更具感染力;年轻的后辈对新事物较敏感,善于探索和创新教育。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变迁,需要根据教育教学对象、内容选择相适应的主体话语传承模式。再次,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主体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才能够获得新知而继续发挥自身的传喻价值,确保教育对象的自由全面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要求,难以高效完成教育活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要注重主体“三重向度”发展的多维转化和优化组合,从而拓宽主体话语权的发展空间。后喻文化的主体特征要求,不仅能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的时代困境,而且有助于减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主体间的“代沟”,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势整合。
三、文化互喻: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重塑的路径选择
(一)平等影响式互喻——树立话语权共享,从主体性迈向主体间性的“微理念”。树立“微时代”师生间的平等话语权,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教育者首先要树立话语权共享思想,实现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二元论到主体间性的跨越,并定位自身话语角色,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网络话语权弥散的结果是教育双方互为权力主体,基于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力,给大学生“话语赋权”,相信并激发其话语能力,使话语权由独享转变为教育参与者共享。无论生活上还是课堂上,学生都有随时质疑、讨论和建议的权力,教育者不得以“师道尊严”的权势话语压制,在教育教学中应“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建立平等话语权,并不意味着话语权的丢失,而只是要改变话语权主体的单向性和表达方式的一些传统性。大学生的“三观”正趋成熟、辨析能力不够强,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同时,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辨析、正确使用话语,增强其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可见教育者传统的“把关”、导向功能仍不可或缺。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主”关系化、“我——你”关系化,是新教育理念对主体话语权的回归与尊重,有利于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二、文化选择
何谓“文化”,对此有着各式各样的回答。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能够达成共识的大概只能把文化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凝结于客体,使客体成为人的智慧和思想的加工对象,这是一种‘人化’的‘内化’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智慧和思想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通过世代的遗传和积累,淀积而影响主体的发展,这又是文化‘人化’的‘外化’形式。”本文认为,文化选择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遵照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人的存在发展为根本旨趣,基于对各种文化的评判分析,对某种或某一部分文化的吸收或舍弃。首先,如上所述,选择是立足于实践的对象性活动。文化是本质力量实现的自我证明“,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之总称。”相应地,文化选择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其次,选择是合规律性的实践,文化选择就是主体按照文化客体的内在规律,在多元文化中进行比对和筛选。郭建宁从文化选择规律出发,认为文化选择是按照优胜劣汰的文化发展规律进行的文化筛选和过滤,本质上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旧文化与新文化的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文化调节与适应机制。最后,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即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凡人化的东西,就是文化。”选择,从深层意义上说,“本身就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体现着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因此,可以说,文化选择就是最终目的是指向着人的发展。综上所述,文化选择就是主体按照文化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基本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对某种文化作出的甄别和选取。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较早,也比较多,但大多数是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不多。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的论文只有约七篇,且对于思想政治文化选择基本停留在功能和价值研究上,层面对其探索分析,目前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缘由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不仅在文化影响教育,“文化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教育”,而且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也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使文化代代相传的是教育,开辟文化道路的也是教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的代代相传。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日益多元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发生对原有价值观、习惯等的排斥和舍弃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导向工作,它善于攫取文化中的精华,传递适应于社会生活的理想、态度、知识,借助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传递给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学界将文化一般分为三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为思想观念。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问题。价值观念既是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概括,又是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依据,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文化,从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和以及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从动态角度来认识,这种“力”,是人类能力的凝聚与体现,反过来,又通过人的文化生活而实现对人的“以文而化”,即塑造人的文化性或社会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品类所具有及发挥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整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启发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追问与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产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场力对人们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意志创造之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内涵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一般说来包含三个基本命题,即“为什么选择”、“选择什么”、“怎样选择”。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从文化选择的主体与实践关系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据教育目的,按照教育原则,对教育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及其成果,进行整理、筛选并创新的过程。其中包含三个层面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据一定思想,遵循一定思维方式,解答传统与现代文化、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关系问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以什么思想和内容为核心、沿着怎样的道路和方向前进。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标准、类型、方式和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不仅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去进行文化选择,同时又利用被选定的文化对思想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选择。正是由于这种双向选择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更为重要,并呈现如下特征。一是政治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传播政治文化,巩固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的首要特征便是讲政治,坚持政治性。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尤其是以人的思想、精神世界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承认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特性,即人文性特征。二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中选择“合乎一定社会需求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固然有其自身的价值,但一旦涉及真善美与假丑恶、有用与无用的辨别,就同文化所依据的社会条件有关,同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有关。一定社会的教育体制中所吸取的文化不仅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文化,还总是与社会发展现状和历史传统有关。那种帮助民众很好地认识到自己面临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能够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文化,总能得到认同。因此,文化选择一定要符合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的特点和需要,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三是扬弃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哲学认为,否定所实现的发展,而是在扬弃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即既克服又保留的态度,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才会有事物的不断发展,扬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批判和借鉴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发展中价值观、生活观、社会思潮等文化思想进行有目的反思、批判和宣讲,目的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宣讲的主渠道作用。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首先要坚持批判和继承的有机结合,积极研究探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制约性的不利因素,对其进行理性判断和舍弃。对于其中具有积极性和可持续性的理论内容和文化结构要继承发扬。其次,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积极探寻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利用其优秀的方面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任何积极有价值的的文化选择都是一种创造,而创造的文化选择又总是以扬弃已有文化成果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须秉着创新发展的基本态度,在对传统继承发扬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突出体系创造性的价值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原则
教育承担着选择文化、传递文化、塑造人格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形式之一,同样具有文化选择作用和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的需求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性质进行。具体说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须立足于基本原则。一是科学的尺度。文化有优秀文化与劣质文化、精华与糟粕之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带目的性地文化价值引导工作,理应承担着从一般文化中选择“有文化价值的文化”,撷取文化的精华,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原则,接纳科学的文化,抵制反科学的内容,去伪存真,除恶扬善,避丑向美,取有用之文化。二是社会发展的尺度。社会发展的需要总是对文化做出强有力的选择,而被选定的文化反过来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点去选择文化,顺应时代脉搏,才能真正地实现其价值。三是教育的尺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要从适合于特定社会需求的有价值的文化中挑选“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只有被受教育者体验了文化创造过程并纳入其人格的文化,即真正被他们内化了文化,才称得上有教育价值的文化;而只有经过教育者依照一定社会需求,对有价值的文化进行特殊选择、提炼和整理了的文化,才可能使受教育者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受教育者内化吸收。四是民族的尺度。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本国传统文化中经过历史的筛选而积淀起来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对于促进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可以抗击外来压迫的民族精神,铸成了伟大的民族品格。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善用民族的尺度,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内容,把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深深植根于受教育者心中,促进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抵御当代西方文化的负面消极影响。
二、图形教学中的渗透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无论从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到探究面积、体积的计算,无处不体现化归的思想方法。尤其在探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是极好的机会。在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上,北师大教材是分三次安排的:第一次安排在三下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次安排在五上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第三次安排在六上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起始课,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是学生探究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化归思想方法得到很大体现。所以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数、剪、拼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已知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很容易的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通过追问:你是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怎么剪的?为什么要拼成一个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使学生明白: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形状虽然变了,但面积没变。这样就可以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有了这部分化归方法的渗透,后面的三角形、梯形、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就会水到渠成。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享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1成本管理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
对于“人”,我们可以学习易学,用幽默和谐家庭;用道家的相术知人善用;用中医的医术保护身体;用儒家的心态,感恩生命,深刻、谦和而又自信。
但在房产业——这个巨大的人居环境产业中,如何借鉴和应用传统文化思想,却通常只有一些“阳春白雪”在酝酿思考。修身、齐家、然后治天下,仿佛总是走不到普通的“下里巴人”。是不是真的只能这样呢?
当然不是!普通的成本管理人员,同样也可以深入地研究各种要素对企业“健康”的影响,做到“人境合一”,于“无为”中管理企业这个“家”。
2儒、释、道的贯通
我们首先要先明白儒、释、道的精神加以融汇贯通。儒:以人世的姿态出世。儒学是“官学”,是培养领导与高参的教材。真正的儒士,热衷权势,却非为私欲,而是借助权势实现利国、利民、利天下的理想。他们身人名利之中,心却超越名利之外。
释:以出世的姿态人世。佛家不承担世俗工作,不追求世俗的名利,但他们积极介入社会,并承担一项特殊的工作,即抚慰人的心灵。
道:以人世的姿态出世,以出世的姿态人世。道家的人世,顺其自然;道家的出世,安然入梦。始终保持自由的心态,可出可入,无为无不为。
3房地产工程成本管理的“无为”
纵观房产业,工程成本管理从业者众多,它不仅需要丰富的工程造价、管理、财务、工程、法律、合同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执行决策层资金计划的实战操作能力。更深层次的优秀成本管理者,还需要一种与环境(企业)融合的心态,去面对日益激烈的成本控制挑战。量身订做、注重实战、学以致用,才是将传统思想融入成本管理的佳境。
《红楼梦》中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只有体会到了“无为”,才开始接受了周易思想。“无为”也“无不为”,每一个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都是一段“心的旅程”。以人世的姿态出世,以出世的姿态人世,是保持这种收放自如思想的基础。
怎样的成本管理才是最佳的成本管理呢?管“心”。让企业的“身心”都符合自然规律,也就“无为”了。
4天人合一和大道至简
“无为”即天人合一,既是周易的哲学基础,又是最后要实现的终极理想,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万本归一、大圆满。
周易提出太极,然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无到有,成本管理出现了无数种可能。我们通常在管理中,出了问题,才去寻找“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可这些最重要的关键,往往就在初期,我们最不在意的地方——“私心”。“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都有自然的规律,最初的也就是最重要的。
成本管理者要学会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成本的基本要素,依照八卦卦象的基本特征,找出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将管理框架根据自然规律进行规整。
5成本管理贯穿财务金融、生产科研、纪检安全三个领域
根据易经的八卦,我们将企业分为管理系统。乾——决策指挥系统;兑——营销服务系统;离——企业文化系统;震——生产科研系统;巽——人事培训系统;坎——财务金融系统;艮——纪检安全系统;坤——群众监督系统。
在生产科研中,成本的核算要精确科学;在纪检安全中,成本的签证要奖惩分明。在财务金融方面,结算付款要及时有效。
杜甫的诗形容恰到好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早一点不好,晚一点也不好,恰恰在春天的雨才最好。成本管理就要做到“及时雨”。
6从易经中发现的成本管理的八种方法
1)坎卦——企业与他人的经济往来,避开陷阱是前提,即风险意识。水代表财,象征流动多变,周流不息,隐而不现;为江河、为险、为陷阱、为恐惧,这些与财务金融的许多性质对应。
水能载舟,在于它的柔顺与流动,而主动示弱、流动多变性恰好是商人的主要特点;根据坎卦的爻辞,企业成本出现危机后的管理方式应该为:惩洽,整治,外援,自救,勿贪,防御。实际成本管理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合同风险意识、对重要条款的法律、风险的慎重,这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2)需卦一成本管理的主管必须具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素质。欲望(投资者的需求)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如果能正确对待欲望不让它们无限膨胀,就能吉利。
需卦,象征等待。孤立无援下不得已之抉择;时机未到之前最明智的选择。当形势不利,或没有多少胜算把握之际,强行突破作战是下下策。等待是强者的自信,成本管理者如果发现时机未到,就应该及时站出来,提出等待的建议,以防止投资者的“需求”过度膨胀。
3)节卦一象征节约,所谓节制,是审时度势暂时的克制(休整),克制时间过长,就会失去原有的斗志,故而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苦节不可贞”,过份的节制或约束是不可取的。
优秀的成本管理者,要掌握火候,招标的火候,签证的火候,结算审核的火候。适当的安排竞争,却又不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游刃有余的高手。这与前一卦,同样阐述了成本控制的关键点:适度的节制,观察对方的“心”,才是重点。
4)既济卦一象征长远策划,即成本管理的投资预算。有运筹帷幄的决策在战争开始之前,才有决胜千里之外的战争。
商场如战场,在项目运作前,一定要将投资预算做好。要充分考虑其潜在因素,多算则胜,少算则败。预算一定要考虑时间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应成为评价的基本标准。
如果一个项目立即开发可获利l亿,若五年后开发,由于价格上涨可获利1.6亿。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1.6亿>1亿,可以认为5年后开发更有利。但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现在获得1亿,可用于其它投资机会,平均每年获利15%,则5年后将有资金2亿,还是现在开发有利。(5年后获利=1x(1+15%)5—2亿)
5)屯卦一资金渠道要畅通。企业资金的再生产要像水渠一样畅通。修筑水渠艰难,维护其畅通无阻、保持水质纯洁也并非易事。这也印证了现在房产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从纯粹的“利润”到保证“资金链”畅通的必然规律。
6)井卦一代表企业职工的薪金发放。水乃生命之必需,财为生活之源泉。井水不枯的条件是供需平衡,企业保持效益的根本是员工薪赏发放要恰到好处。
7)蹇卦——代表财务审计,避免触礁的有效措施。航船触礁在于不能随时透视水下情况,企业触礁在于不能及时检查财务情况。成本结算的审核,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一次检验,优秀的成本管理者,必须从中找出企业的漏洞,并加以改进。
8)比卦一代表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增加透明度是万众一心的前提。想营造一种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人文环境,必须要公开资金周转和利润情况,增加经营透明度,做到让员工心中有数。
综述
二、采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积极地思维。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有机地结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双边活动。而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又不可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贯彻。
三、制作取材于生活的教学课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课件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有在技术上兜圈子,翻花样。而这些材料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还要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所要讲的知识点,准确地选取和恰当地运用。课件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为一体,但课件不应当是用图片和文字“拼接”出来的,用音乐和动作按钮“堆砌”出来的,而应当是内容与形式、图片与文字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这样做出来的课件才能真实、自然。课件制作中的“有米可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在网上浏览时事信息,收集可以在讲课中用得到的或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图片和影音资料,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工夫,这样才能在课件制作时信手拈来。五、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通俗地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包括教材、社会生活、录像、图书、网络、小品相声、时政资料、电视广告等等。这里我们以社会生活、网络、电视广告三种教学资源为主来谈一谈如何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是构建
“生活化课堂”的延续。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般只局限于书本和教室,但随着教学的生活化理念的提倡,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打开了解社会的窗户,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二)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出现
为人类提供了最为广泛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形势每日都在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新的素材。网上资源时效性强,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库。
(三)广告资源借助广告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基础知识,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不管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状况,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政治课的观点。
俄罗斯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俄罗斯的文化特征,这是自明性问题。但是文化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它还存在于器物、思想、建筑、服装等方方面面,而将文化用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一直是俄罗斯文学者所追求的目标。文学和思想的结合并不是俄罗斯特有的,而是所有民族的共性,只是因为各种差异导致文化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同而已。
一、作为普遍性的文学与文化共生
人类艺术思维要的远远早于抽象思维。如果将人类比喻成婴儿,在同年时就确立了主体地位。只是人类是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而并非某一族群。当一个民族睁开眼睛审视自我时,它会发出感叹,拉康称其为“小他”。在《旧约》中,孩子对父亲的行为的不能完全理解,更别提一个民族。拉康将令主体感觉震惊的外部世界称为“象征界”。从其精神分析学教学来说,婴儿在出生前,其周围人早已按照业已存在的方式进行交流。拉康认为:对主体来说,象征秩序为构成性。“象征界”并不是能够继承的,而是需要主体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掌握。
由于“象征界”存在差异,因此俄罗斯民族强迫自己遗忘,俄罗斯民族特点决定了俄罗斯民骁勇善战、不屈不挠。俄罗斯民族的出现不仅有必然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这个民族刚刚出现时就有一定的原始野性。基督教的渗透导致这个民族逐渐向西方文化靠拢,但是至今仍然被称之为“欧洲的亚洲人”。当然,我们可以从语言、历史等诸多方面探寻这个民族的思想内核,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文学作为探寻的切入点,只是能作为切入点的源文本少之又少,这些文本大部分记录的是这个民族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意义等。俄罗斯文学对俄罗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学作品的产生必然包含着周围风俗以及一个时代的精神。每一个对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文本。其中《古史纪年》、《伊戈尔远征记》和《伊万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就是确定其文化成因和特征的代表作。
二、与俄罗斯文化密切相关的源文本
《伊戈尔远征记》在塑造该民族心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作品以俄罗斯民族为主体,对其历史事件和基督教关系进行了具象化解释。虽然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争议不断,但是俄罗斯历史大部分是通过这部作品才被后世所知是肯定的。这部作品作者首次将一些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事物描述中。例如,“忧伤”一词,一方面体现了伊戈尔战败之后的悲痛,而另一方面将其上升到抽象思维,对诸神在战败之后的不作为进行批判。尼・别尔嘉耶夫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个民族对信仰所持有的态度;二是这种态度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出来。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着神之印记,这印记不仅是作者对美学的诉求同时也是其文学作品特有风格。比如在这部作品中,塞维尔斯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命中注定,在其出征前出现日食现象,这已经代表着神对他的惩罚。雅罗斯拉夫娜希望通过祷告能够让大公跳出泥潭。
《伊万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这部作品的出现要比“莫斯科第三罗马”思想晚,在伊万的信札中就体现了与这种思想相类似的激情。虽说是信札,但让人感觉更像是宣传当时俄罗斯帝国思想的诏书,目的就是将“皇权神授”这一思想宣扬出去,这无疑强调了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奉行神的意志。在这封信中,伊万对基督教深信不疑,认为只有俄罗斯民族才拥有上帝。
两部作品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俄罗斯文化思想,但是都比较模糊,但是能够证明,文学和思想之间从古至今都有着紧密关系,正是由于这一认识,才使得俄罗斯文学作品逐渐登上高峰,为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鉴定了重要基础。
三、文学思想维度体现俄罗斯文化厚度
俄罗斯文学及富含诗意又饱含理性深度。文学不单单是门艺术,同时也是民族思想的体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能逐渐引导我们打开俄罗斯的文化大门。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的特点在文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地展示,通过解读要素,将其民族精神的深层逐渐构造起来。在认识这一民族时,不能完全从哲学思想上去解读,主要是因为缺少思辨精神,因而,这也是导致其将观点和感受凝结在文学中的重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哲学色彩。
维切・伊万诺在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关系时说道:一些被淹没的词和一些被吃透的观点复活意味着什么?这说明这些提出者在对传统做法背板时所体现出来的后悔,都会回归到传统,因为在俄罗斯文学在社会教育中早就得到了应用,对善良进行宣扬、歌颂,教导人们要成事。他的观点一点也不新颖,在这之前,许多前辈已经探寻出了其特殊使命。
文化能够塑造文学形象,我们不能将《塔拉斯・布尔巴》所描述的事件看成是真实记录,该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亲手杀死背叛族群的小儿子的父亲,这一形象是对将萨克军人的品质人格化,这种品质为今后俄罗斯军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俄罗斯文学家往往在俄罗斯思想中加入自己的一些话语,以此对俄罗斯文化形象进行塑造,但是还存在一种传统就是将文学作品当成阐释哲学的资源。比如尼・别尔嘉耶夫,在他的作品《俄罗斯思想》中以《战争与和平》作为阐述托尔斯泰主义的依据,他认为:托尔斯泰主义中非暴力抵抗这一思想的深奥程度要远远超过人们的认知。洛谢夫也是借助俄罗斯思想对其文化形象进行的丰富的,在其1916年的《柏拉图的爱神》中将超人学说、上帝质疑、美的阐释等诸多互不相容的理论融入到自己作品中。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俄罗斯文学的思想维度与文化使命进行了探讨。一直以来,文学作品都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俄罗斯文学作品同样如此,作品表面反映的是某些事物的形态、精神、价值,但其内涵体现的无一不是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文学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的产生、发展都被记录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解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俄罗斯文化因为文学而得以以“活”的形态传承下来,世界其它民族文化同样如此。
个人简介;魏征,1981年9月,女,内蒙海拉尔市。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俄语语言文化,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
清人沈德潜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里说的是炼字过程中对立面的转化。构思过程也存在这种转化。作文构思的实质是对写作素材的改造和制作,而要完成这一改造制作过程,必须离不开对材料实施转化。就中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而言,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只能提供对立面中的一个方面,构思时必须涉及对立面中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实题要虚做,虚题则要实做;原因要化为结果,结果则要追溯原因,等等。可以说,转化,是作文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而作文构思训练必须包括辩证转化思想的训练。
训练转化思想必须掌握转化的技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实与虚的转化
“实”就是具体地、直接地写;“虚”就是抽象地、间接地写。作文训练中的“实题”提供的多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实物等方面材料,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老师的眼睛》、《教室里的欢笑》等,写此类题目若是一味求“实”,不注意“实中有虚”,则表达上易呆板,也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或必要的思想深度。故“实题”一定要“虚做”,或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或揭示具体事件的意义,或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回避正面实写,代之以旁敲侧击。如《在阳光下成长》,可由“阳光”联想到“父爱”“母爱”“师爱”“友爱”,而不能只在“阳光”本身做文章。又如《××比赛》这类题目,若是正面描写比赛场面,做到“实中有虚”,揭示比赛意义,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学写跳绳比赛,却回避了正面实写,而是写一个“潜补队员”因给同学看衣服不能观看比赛,只能听到赛场传来的阵阵的欢呼,揭示他想看比赛但又不的矛盾心理,如此化实为虚,更耐人寻味。
二、褒与贬的转化
刘禹锡的《陋室铭》看题目是在贬陋室之“陋”,但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陋室不陋”,这种化贬为褒的写法令人感到独具匠心。《妈妈说谎了》这个题目,固然可以批评妈妈的缺点,但为什么不可以写妈妈为了高尚的动机撒了一个令人感动的谎呢?
不仅“贬题”可以“褒做”,褒题也可以“贬做”。如《老师,你对我太好了》,题目是个“褒题”,但有的学生写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对“我”特别好,结果使“我”和同学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同桌疏远了“我”,“我”好苦闷、孤独。文章写得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三、散与聚的转化
有的作文题目提供的是几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材料,可称之为“散题”。如《羊肉、菜汤和考试》、《小桥、男孩和我》、《爸爸、妈妈和裙子》。这类“散题”须“聚做”,也就是通过各种联想,合乎情理地将其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小河、男孩和我》,有的学生写:“我”过小河时发现一位老大娘也在过河,她拄着拐杖,站立不稳。“我”想帮一把,但又不想麻烦自己。此时,对岸的一个小男孩冲进河里,扶大娘过了河。这种化散为聚的训练,同时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聚”题则要“散做”。写《我的班级》,就应该从构成班级的各个要素如同学、老师、教室、学风等几方面展开,否则,很难使文章具备充实的内容。当然,“散”中也要有“聚”。
四、因与果的转化
如《妈妈不在家》,可把题目看作原因,文章可把重点放在写“结果”上。这是化“原因”为结果。又如《他终于受到了表扬》,题目是“结果”,作文时要重点写原因。有些现象既可以看作甲种现象原因,又可以看作乙种现象的结果,可以既写原因又写结果。
五、宽与窄的转化
(1)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范围。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个新闻媒体都要积极参与到正面舆论宣传活动中来。不可以只重视网络宣传的力度,传统宣传模式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必须做好各种宣传橱窗等。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新闻和宣传报道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并使各种企业可以在此环境下稳定发展;其次,企业同人一样,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和情感的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企业也可以在社会中建立一份稳定、和谐的关系网,从而使其可以顺利摆脱各种困难,并始终贯彻积极向上的核心理念。最后,由于网络已经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对网络的使用环境也必须进行改善。通过打击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促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企业必须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然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所以,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但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督促每一个企业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坚决遵守,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
2.建立健全的企业运作机制
(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当前,只要是较为成功的企业就一定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不可以把赢利作为唯一的目的,同时应该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即关心消费者、关心环境,也要关心员工的最低工作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社会的地位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保证向消费者提高的服务为诚信服务。不管到什么时候,用户永远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所以,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一定要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首要准则。
(2)提高企业各方面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加大对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并大力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而让员工可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一)大班化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多,规模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因材施教。而有时候大班化的学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这些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此前高中阶段的学习程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这样会影响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内容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另外,学生人数和授课班级规模也影响教师组织的课堂提问、讨论以及研读等活动的展开。大班化环境下的学生互相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注意力相对难以集中,尤其是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比较功利,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讲属于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的课,思想上不重视,所以更是难以进行有序管理,教师组织的课堂提问和讨论经常不能很好地进行,效果不强,难以做到教学相长。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同一堂课中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而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大班化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纪律。大班化教学容量一般在2、3个自然班以上,少则100人,多则200~300人。大班化课堂条件下的学生组织比较松散,教师很难做到认识和记住每一个学生,还由于学生从小到大受“副科”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导致学生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有的学生甚至把专业课和英语作业带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来。另外,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纪律比较松散,说话、吵闹、玩手机、睡觉等都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管理的太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教结果,甚至直接影响教师的奖金和津贴,对于有些要求学生选教师的高校来讲,这样还会直接影响教师下一学年的选课人数。所以,有些教师势必会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做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由于班级规模大,考勤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考勤上,势必会挤占更多的课堂讲授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三)大班化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的互动。但是由于大班化班级规模大,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不了解,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些现状的存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化教育的实现,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最有创新性的一族。但是目前的大班化教学由于教师精力和学生素质的有限性,两者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参与互动,使得学生很难学会用学到的知识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的传播器。启发式教学在大班化的教育环境下,作用非常有限。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总之,面临学生人数众多,程度参差不齐且两极分化严重的学生,短短几十个学时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教师在大班授课中往往都感觉力不从心。由此可见,有序的课堂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人才培养最基本的就是课堂教学,在高校里,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只有加强课堂管理,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把握所学课程的基本体系、基本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管理井然有序,不仅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以及法律意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旨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切教学目标都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课堂管理的效果。可见,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有序的课堂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体现。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通过其教育教学,将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法律教育、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动机、意识、思想和观念,并使这种认知外化为行动上的自觉。而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需取决于教师是否进行了有序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主渠道。教师进行有序的课堂管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才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有序的课堂管理。没有有序的课堂管理,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根本利益也就得不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理论性强而且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很难调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和训斥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序地进行课堂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循循善诱,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序的课堂管理也是对学生公平、公正的体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还取决于教师是不是给学生立下了“规矩”,是不是严格按照“规矩”对学生进行了奖惩,教师是不是对每一位学生做到了公平对待。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宣传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笔者认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管理方法,在这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课堂管理原则,作为教师,其主要作用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固然很重要,但是育人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事不平则心不顺,作为学生,公平是每一个学生心里的一杆秤,他们要求教师要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及时给予认可、鼓励、赞扬和批评指正。不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做的好,就要受到奖励;学生做的不好,就要适当的教育。如果教师做的好,学生就能好好配合、参与互动,肯定教师的教学,也就是所谓亲其身、信其道。总之,有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维护师生和谐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对学生公平、公正、民主的体现。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实现“以人为本”
(一)纪律严格公正,做到有章可循。管理一个班级,纪律最重要,尤其是大班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有课堂纪律有保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需要学生十分认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需要大家动脑筋去思考、去理解、去解决,这就需要一个安静的课堂环境,而安静的课堂环境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证。如果课堂纪律松散,有人说话、有人上网、有人做小动作,势必会影响周围同学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情绪,从而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每学期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约法三章”,明确对学生如何进行奖惩。对于平时到课比较好而且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要适当地给予精神或者分数奖励,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同学要给与口头教育,必要时给予书面检查或者适当减少其平时成绩。尽管成绩并不能说明全部,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成绩的高低会影响其以后的综合测评。还可以把第一排留出来专门给迟到和课堂纪律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坐,引起学生的重视;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区域,方便学生考勤、分组提问,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辱感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规则制定以后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一视同仁。
(二)课堂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化是当下最大的时代背景,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它突破了以前的时空界限,使得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以外,学生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多且互相影响,而且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与网络上的其他群体发生互动。这些时空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的教学对象———大学生也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立体人”,他们的思想、行为也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正如邱伟光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必须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立体地综合分析,切不可将复杂的人、复杂的现象简单化。”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大班化环境下的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结合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备课堂、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尤其是教学内容,一定要丰富翔实、丰富生动、有吸引力,浅显易懂。方法上要灌输和启发并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并把第一课堂(课堂讲授)和第二课堂(课下辅导)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始终紧跟时代和学生的步伐,为大班化的课堂管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