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著作范文

时间:2022-11-26 11:15: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庄子的著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庄子的著作

篇1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目前所传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和《杂篇》有一部分是庄子的后学所作,部分是后人假托庄子的名义所作。《庄子》一书将深邃的哲学思想、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艺术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庄子》运用极具文采的语言来表达庄子的哲学思想,它在文学色彩和思辨方面都远胜于其他各家。

深入品评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它达到了哲理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鲁迅先生说:“其文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结构十分灵活。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秋水》),盗跖声色俱厉(《盗跖》),庄周化为蝴蝶(《齐物论》),凡此种种,都说明作者并不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再现生活,而是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夸张,以及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去写意抒怀。在行文构思上,放得开,收得住,首尾不落套,转接无痕迹。文思跳跃,散而有结,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沉醉其间。

《庄子》一书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多从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而《庄子》的寓言则多是作者所虚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在议论之中,以资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口中。如《盗跖》《秋水》《说剑》等,都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刘向《别录》)。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墨子》《孟子》中基于实录的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如大鹏的怒飞(《逍遥游》)、庖丁解牛(《养生主》)至于藐姑射山上的神人(《逍遥游》)、这些神乎其神的形象,也可以按照描写想见其情状。总之,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以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的描画,无一不惟妙惟肖,大大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

超常的想象、变幻莫测的寓言、细致传神的描写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庄子》一书也对后世文学语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像陶渊明、李白、李商隐、苏轼、曹雪芹等人的创作,都留有《庄子》的影子。

名篇选读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②,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③。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④,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⑤?”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濮水:据唐成玄英说,在濮州濮阳县。

②楚王:楚威王,名熊商,怀王之父。 先:谓先以非正式的方式宣明楚王的意图。

③巾:用来覆盖贵重器物的巾幂。 笥(sì):盛装衣物的方形竹箱。

④宁:宁肯。

⑤涂:泥。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宣明他的意图,说“希望把国事拜托给您。”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把它包上巾布装在竹箱中,珍藏在庙堂之上。这只龟,宁肯死后留下骨壳以显示其贵重呢?还是愿意活着而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呢?”两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将愿意拖着尾巴在烂泥里爬行。”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①,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②,非练实不食③,非泉不饮④。于是鸱得腐鼠⑤,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⑥!’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①(yuān chú):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

②止:栖息。

③练实:竹实。

④醴(lǐ)泉:甘美如醴的泉水。醴,甜酒。

⑤鸱(chī):猫头鹰。 腐鼠:臭老鼠。

⑥吓:怒声。

【译文】

惠子做了梁惠王的相国,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要取代你的相位。”于是惠子很惊恐,在国都中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主动去见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做,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臭老鼠,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就仰起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斥我吗?”

(选自《庄子》,中华书局)

【点评】

《庄子》一书善用寓言说理。第一则故事中庄子以神龟作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尊贵和自由之间的取舍。第二则庄子以和鸱作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惠子眼界的不同。这两则故事都表现了庄子“清净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楚王的国事、惠子的相位,也许在世人看来无比尊贵,但在庄子眼中它们却是对自由和天性的束缚。

探究空间

1.《庄子》一书记述了很多寓言,其中许多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它们的含义到今天却发生了改变,如 “朝三暮四”“相濡以沫”等。我们可以在《庄子》中找一找,看看这些寓言最初的意义是什么?

2.《庄子》一书用丰富的手法塑造了很多奇幻瑰丽的人物形象,例如对藐姑射神人超凡脱俗的体态的描绘,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技术的描述。这些丰富的想象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都是我们的写作中可以汲取的养分。我们可以试找几篇进行分析。

可读书目

篇2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只突然来访的蜘蛛,生怕这只八只脚的外来访客靠近我,咬我一口。果然如我所料,那只外来访客朝我这边发起突然袭击。它摆动着那八只细长的脚快速地朝我这边爬了过来。我赶忙把喷头拿下瞄准它,直往它的身上喷水,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水却偏和我较劲,老是喷不中它。它见此情景便更快地朝我爬来。我心一慌,向后退了几步,又一次瞄准它,近距离往它身上喷水,终于因我统水有方,大获全胜。

这只刚才还得意洋洋的外来访客,这时只好将八只脚一缩,缩成球一般,直往下滚,一直滚到水管上,就一动不动了。我被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来访客的惨样逗笑了。心想:哼!就你这低智商的动物也敢和我斗,你真是不自量力!最终还不是被掉了!

篇3

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开展大班户外自主性晨间锻炼活动过程中,摸索出教师在活动中实施相应隐性指导的策略与方法,力求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间接的影响与暗示,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图文暗示――做环境的“伪装者”

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环境隐藏的指导,让环境说话。其中的关键,正是在经过良好设计之后,环境可以起到暗示和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比如,在户外的地面上画各种跳格子、跑道线、圆形等各种图形;在体育器械整理箱上、活动区张贴部分玩法的图文;幼儿在活动时就常常利用这些环境进行自主观察、讨论、探索。

案例一:长尾巴的玩法

【背景】

在这周的晨间体育时间中,“长尾巴”器械从一开始投放就不瘟不火,不是很受小朋友的青睐,选择度不高。于是我们老师想了个好办法,以小朋友的形象绘画了3种玩法。

【情景再现】

今天的自主性晨间活动,我们提供的器械中包括“长尾巴”,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配了“广告”,同时也在活动区域地面上进行了张贴。小朋友立即就发现了新事物,好几个围在一起观察讨论:“这个干嘛用的?杨洋小朋友发问。“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它告诉我们怎么玩,我家里的玩具也有这样的”杨洋小朋友因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自豪无比。“那你说怎么玩?”“很多长尾巴可以搭出房子的,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对啊,这个是毛毛虫。”……大家炸开了锅,讨论着,有些则组团开始按图拼搭了。

【后续跟进】

活动后,我们在晨间谈话中涉及了这个话题。小朋友把自己拼搭的物品和步骤与小伙伴分享,同时也提出了要自己绘画操作图。于是从部分器械开始,我们都逐步配上幼儿的“说明书”,并定期更换,从此“长尾巴”不再受冷落。

案例二:情景城堡

在活动区,我们增添了由纸箱装组成的“情景城堡”,充分应用这一景物,并投放相应的运动材料,同时也根据不同的材料投放更换城堡名,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情景再现】

×月×日自主性晨间活动,我们提供的器械中包括沙包、飞镖等。部分小朋友就开始玩情景体育活动了。“×××、×××、×××你们做怪兽,我和×××、×××做奥特曼。你们到那边怪兽家里去,我们扔炸弹,谁扔的多就谁赢。”×××开始分配了。“我不要做怪兽,我要做奥特曼。”马上有小朋友出异议。“等下换嘛,我们先做,再你们做!”……于是活动开始。

【后续反思】

活动后,我们陆续增添了演出用过的废旧道具(萝卜、房子等),同时也利用操场上已有的小型玩具做道具,为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增添了游戏化成分,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非语言信息、做无心的“伪装者”

教师非语言信息,指通过手势、表情、眼神等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恰当使用“无声语言”交流,⑽奚胜有声,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小调皮

【情景再现】

在今天的自主性晨间体育活动,部分小朋友在玩皮球,琪琪小朋友老是不小心把其他小朋友的皮球碰掉,屡试不爽。出于自主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看他们自己能不能自己解决。看小家伙们快要拳头相向了,于是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提醒他,小家伙朝我看了下,很快调整过来了,还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很快让开了。他从我的动作中得到信息,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后续反思】

活动后单独和小调皮沟通。如果当时我就用语言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小朋友尴尬,自尊心受伤害,因此,无需语言的批评只需非语言信息的传递,也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什么不尝试?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利用非语言信息对幼儿进行间接隐性的指导是有必要的。

三、做材料的投放的“伪装者”

我们通过分层次、难易程度摆放晨间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从而做到材料投放的暗示,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拥有挑战困难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使用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案例四:玩高跷

【情景再现】

我们用旺仔牛奶瓶和椰汁瓶两种不同的直径做高跷。在今天的玩高跷活动中,我观察到:7个小朋友选择玩高跷,一开始有2个小朋友是选了椰汁瓶高跷,其中1个小朋友在踩的过程中老是站不稳,不停尝试还是不行,很郁闷。于是这个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的建议下去换了旺仔牛奶瓶高跷,虽然也不稳,但成功几率比椰汁瓶高跷高很多。玩了段时间后,一开始选择旺仔牛奶瓶高跷的小朋友来换椰汁瓶高跷了,幼儿则一个旺仔、一个椰子……

【后续反思】

在此基础上,其他材料我们也将以这样的形式跟进。总之,我们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依据,始终围绕“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一宗旨进行。

三、转变角色,做“有意”的“伪装者”

活动是幼儿主动、自愿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操作发生困难时,我们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让活动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案例五:我和你们一起玩

【情景再现】

6位小朋友在玩呼啦圈火车,李巧特想加入,就挡在张山小朋友火车头面前,不让他们开。“李巧,你走开,你挡到我了!”被挡的小朋友开腔了。“我和你们一起玩。”“不要!”双方僵持了很久。眼看活动进行不下去了。“火车等下,他和我一起的,我们要去成都!”我以乘客的角色加入。“好吧,快上车!”开火车的小朋友们同意了,于是在我的帮助下,小朋友顺利踏上了去成都的旅程。

【后续反思】

篇4

虽然布熊被救上了岸,可是立即传来一阵“咳咳咳”的声音,原来是塑料小猪感冒了。布熊急急忙忙将塑料小猪送到了玩具医院总部。接到有新病人的通知,医术高明的猴大夫立刻来到塑料小猪身前,替他检查出了发烧的症状,而且非常严重。

猫护士来为塑料小猪打针,刚把针头塑料小猪体内,塑料小猪就像没有打气的气球,全身扁下去了。猫护士与布熊吓得目瞪口呆,这可难住了猫护士,怎么打针才能使塑料小猪完好无损呢?只好给塑料小猪充满气,再在破洞口贴一块干胶。这样连续打了七七四十九支针,塑料小猪的身上也就贴了七七四十九块干胶。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