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5:04: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职与专科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高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本科主要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专科是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专科着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既有大学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专科和高职的学历都是专科层次,通常本科院校兼招的少量专科叫“专科”,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专科叫“高职”。
3、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许多专科学校更名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转而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相比较而言,本科比专科、高职的学制要长一些,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就业方向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适应国家建设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
(来源:文章屋网 )
1.1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界限划分不明确
中高职课程的对接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划分与对接。只有使培养目标在范围和层次上合理对接,才能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及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培养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技能型护理人才。中职与高职均采取“2+1”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理论和技能,1年在临床实习,只要毕业后能通过护士资格考试并注册成为执业护士,均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护理专业毕业的硕士、本科、专科和中专护生所从事的临床工作有哪些技术上的区别,尤其是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层级差异更不明显,导致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不明确。培养目标的雷同必然影响到后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
1.2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复率高
通过调查分析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中职与高职在知识模块和课程设置上的重复率达90%以上,各课程授课计划的重复内容约80%以上。这种课程设置的雷同使中职护生升高职后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没有明显有效的提升,仅是获得了一张大专文凭。
1.3高职院校对招收的三校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没有区别培养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既经对口升学、技能高考和单招形式升人高职的中职生)。一般高职院校没有把三校生独立成班,而是将这两类学生混合编班同类培养。这些三校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多数学生虽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却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普高生虽然文化基础较高,但专业基础要从零开始,这两类基础差异明显的学生在一起授课使教学矛盾突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解决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对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从国家层面统一确定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各种层次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不同标准
由国家卫计委划分护士执业证层级,按护生的学历层次设定不同级别护士执业证的报考条件和执业范围,要求在健康服务业内从事各类护理服务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初步设想将护士执业证分四级并划分执业范围。这种分级不仅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内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和专业化,也有利于准确确定各层次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以从业需求和学历提升为主线进行课程设置。
2.2以专业提升和从业需求为目标,一体化设置中、高职课程
中职教育应以护生获取Ⅰ级护理执业证从事初级护理工作,以及中专升大专为培养目标。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技能高考大纲”,在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提高综合技能素养。中职课程设置应重点加强技能操作培训,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并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高职教育应以护生获取Ⅱ级护理执业证从事中级护理工作,以及专科升本科为培养目标,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和专业使命感,课程设置应摒弃传统思想,按工作需要创新和重构,将中职与高职的护理教育进行融合与创新,一体化设置课程。中职与高职对接的先进经验,针对中职或高职课程制定相匹配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经审定,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各批次征求志愿录取控制分数线为100分。
语、数、外三门高考成绩总和达到100分的未录取考生具有填报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的资格,但需注意:依据《上海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沪教考院高招〔2019〕9号)有关规定,2所高职(专科)提前批次招生院校选择仍按照高职(专科)批次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143分)开展征求志愿录取;15所高职(专科)艺术类批次招生院校均按照高职(专科)各批次征求志愿录取控制分数线(100分)开展征求志愿录取;46所高职(专科)普通批次招生院校选择按照高职(专科)各批次征求志愿录取控制分数线(100分)开展征求志愿录取,成绩达到100分的未录取考生可填报其志愿;14所高职(专科)普通批次招生院校选择仍按照高职(专科)批次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143分)开展征求志愿录取,只有成绩达到143分的未录取考生方可填报其志愿。各招生院校情况已在“高职(专科)各批次征求志愿填报院校缺额计划表”中进行了区别呈现。
8月10日上午10:00至8月11日上午10:00,市教育考试院将在“上海招考热线”网站(shmeea.edu.cn)开通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网上填报通道。参加高职(专科)批次招生录取的考生,可在“上海招考热线”网站(shmeea.edu.cn)查询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果。
高职(专科)普通批次征求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考生填报普通批次院校志愿数量不限,每个院校志愿中最多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愿否专业调剂选项。
高职(专科)提前批次征求志愿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方式。考生最多可填报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中最多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愿否专业调剂选项。
高职(专科)艺术类批次征求志愿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方式。考生最多可填报4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中最多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愿否专业调剂选项。考生须获得相应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或相关院校校考合格方可填报。
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具体填报办法如下:
一、填报流程
二、填报注意事项
(1)考生在填报征求志愿时,建议先拟一份志愿草表,内容包括考生本人的报名号、密码和所要填报的院校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按志愿顺序)等,以保证准确、顺利完成网上填报。
(2)考生拟就志愿草表后应结合体检报告,仔细查看拟填报院校专业是否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规避有身体限报条件的专业。尤其需要提醒的是有色觉异常(俗称“色盲、色弱”)的考生应回避医学类、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以及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前教育、心理学等专业。
(3)考生要重点关注院校招生章程合理填报志愿,特别要注意拟填报院校专业是否有单科成绩、外语语种等限报要求。
(4)建议考生在“是否愿意服从调剂”选项中选择“1”(全部愿意调剂),以增加录取机会。
(5)考生进入“征求志愿网上填报系统”须输入秋季高考报名号和密码。秋季高考报名号在准考证的正面,由14位数字组成,登录密码为考生本人身份证号最后六位。若考生第一次登录,系统会提示必须修改密码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7-0036-03
高职本科教育目前大致有五种办学模式:升格制、专办本、应用本科转型高职本科、特色大学新设机构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分段培养模式[1]。“3+2”、“3+4”分段培养模式是高职本科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修订或出台前,高校间协同分段实施高职本科教育最具可行性,这既是部分本科高校转型错位发展的良机,又符合高职院校向上发展的战略需求,将长期实践,科学审视当前困境,探索最佳路径,研究意义重大。
一、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历史必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套体系的高效运行确保了经济上的领先地位。权威数据显示江苏省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2],能否继续前进如期实现“两个率先”,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是有没有一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种人才的重任是由高职教育承担的,因此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培养所需之才势在必行。
(二)抢占先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高职本科教育
1999年后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多数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内部办学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然相比一些老牌本科大学,无论是在学术科研、师资力量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小差距,是苦苦追赶,还是另辟蹊径集中精力转型高职本科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给出了明确答案,早试点、早改革、早转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能避免教育同质化又可抢占未来职教先机。
(三)战略需要: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
高职生初次就业率整体高于本科生,但稳定性差、薪资水平低、发展空间小、学生满意度低。就业环境不理想,例如一部分大型企事业单位校园招聘明确要求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甚至在国家公务员招考、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方面都谢绝高职生报名。实施高职本科教育,提升高职生就业质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多数由中专校升格,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还不高,办学水平提升空间巨大,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内部有极其强大的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驱动力[3]。搭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兴办高职本科教育,是高职院校的战略需求。
二、高职本科教育分段培养模式客观问题
“3+2”分段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各方面考核通过后,直接进入对口普通本科院校学习2年,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毕业后颁发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招生计划为高职专科批次,经过4年实践,有三个方面问题急待解决。
(一)法理支撑不够,缺乏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将等高职教育定位专科层次,依此法“3+2”本科阶段本质还是属于普通本科序列,高职本科没有“名分”,势必影响其发展速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了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构建了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结构,但它毕竟只是规划而不是法律[3]。高职教育突破缺少法理支撑,如同“紧箍咒”在头,相关高校小心翼翼,放不开手脚。
(二)校校融合不深,向心力不足
高职院校与合作本科高校普遍融合程度不深,有甚者貌合神离。部分高职院校把“3+2”当作吸引考生高考填报该校的一个战术手段,战略上不主动,与本科高校沟通反馈不多;本科高校重视程度不一,3年高职阶段也很少介入,可能只是把“3+2”当作生源的一个补充。
(三)招生批次靠后,生源质量受限
“3+2”分段培养的毕业生是本科层次,现列入专科批次录取,生源质量不高,增加了教育教学难度,拉低了高职本科教育成功概率。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造成了高校分层、生源固化、教育不公等问题,公众对此质疑之声不断[4]。不妨小范围试点“同批次录取”,在某个省把“3+2”模式与本二、本三高校列入同一批次招生,鼓励公平竞争,主管部门只需科学设定招生程序,监督保障招生秩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批次录取”既给了协同实施高职本科提供一次吸引优质生源机会,又能鞭策相关高校全方位提升办学实力,不失为一次有益尝试。
三、办好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对策思考
(一)构建现代职教理论体系
在高职专科层次教育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加强高职本科层次理论研究,构建现代职教理论体系,指导高职本科各种培养模式实践。从理论上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梳理培养模式、质量考评体系,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区别普通本科办学,突出实训实验基地建设、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数量与比例[5]。
(二)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合理编制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招生计划,科学设置招生专业,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切记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要结合双方办学方向,专业特色,行业背景等实际情况,强强联合,招生人数不宜多,这是协同办好高职本科教育的大前提。江苏是全球光伏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先地区之一,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两校所在地常州2008年就成立了全国首家集光伏产品应用、光伏电站开发与运营、科研与教学等为一体的市级光伏行业协会。有办学基础、有科学调研、有市场需求、有行业配合,沿着这个方向办学培养出一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率很高。
(三)增加投入统筹管理,坚定高职办学方向
高职本科教育分段培养模式,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需成立专门机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由相关高校、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多方参与,统一组织协调各项事务。增加资金投入,增添所需硬件,肯花钱是办好高职本科教育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共识。比肯花钱更重要的是花对钱,加大专门人才内培与外引力度,选好人、管好人,设专项基金鼓励教师进行专本课程衔接研究与应用,互派师资渗透教学,提升办学质量。此外,5年的课程体系衔接的效度与信度最为关键。基础课、实训课、专业课、选修课等等设计需要反馈研讨,长期实践、不断完善。学生管理也要无缝对接,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要一体化,完善跟踪机制。还需要统一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培养质量[6]。
本科高校掌握分段培养的主导权,要联合高职院校单独制定两年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制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区别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教育,既突出职业教育属性和定位,又强化更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3+2”分段培养的合格本科生,应该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智能生产设备,具备一定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四)校企校合作升级现代学徒制
校企校合作新模式,以市场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基础,高职院、重点企业、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方为培养主体,以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7]。“3+2”模式相比普通本科学制上多出一年培养时间,应该用于企业实践环节,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校”三方合作培养高职本科生新模式。高职院校特色在于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雇主最清楚生产环节需要何种人才,本科高校长于教学科研,企业一线优秀工程师长于生产制造,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打破“企业―高校”的时间、空间、体制障碍。实践并升级现代学徒制,老师、师傅只需集中精力钻研所长之术,把不擅长的交给擅长的人做[8],“互联网+”可帮助他们实现在办公室、车间、工地等特殊场所“授课”。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培养,提高高职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满意度,逐渐构建成良性互动循环的多赢局面。
(五)运用互联网思维办学
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相关合作高校在地理上不在一个城市,可能各自属于不同的独立系统,天然的联系较少。现代大学生几乎都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成果,各种手机APP应用软件广为流行,这给联合办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口。如果把“互联网+”最新创新技术和创造性思维导入高职本科分阶段培养的高职本科教育体系,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又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必然选项。基于“互联网+”构建需求反馈联动机制,设计一款APP实时收集学生、家长、雇主所需,把这些大数据加以分析,据此培养的毕业生必定是社会抢手之才,高质量就业会增加招生吸引力,“出口畅”赢得“进口旺”方可证明高职本科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还可以在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中导入“慕课(MOOC)”这种教学方式,革新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结合“3+2”、“3+4”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发部分“慕课(MOOC)”课程,优化和重构部分课程的教学的内容、教学流程。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课堂解放出来,使之变成师生间和同学间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