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2-12-29 04:49: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教学

篇1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共创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学生有自,旁观变成参与,被动化为主动。学习成为一个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进行思考演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增长才识,而且享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分析应变创新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学生情绪激昂敏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应变、分析和创新诸能力因有施展的天地而得以发挥完善。

二、共创性美术教学的实施方式

1、教学内容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纪律教育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纪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一次我在上《平面构成》的“特异”形式课时,有几个学生在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我没有当面批评,而是把这个作为特异的例子来讲,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恢复了正常学习状态。纪律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控制局面,教学过程更为和谐喜悦。

2、教学内容共创。传统的教学中,研究教师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参与的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安排能力弱了,离开老师,就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为何学。定势的发展使学生丧失自主的能力与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教学内容也要由师生来共创。一堂课的过程学生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等心理历程。每个学生对求知的要求,对知识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上完每一次课后,应了解学生的求知欲,并与之共商下面的教学内容。

3、角色共创。在现在的教学中,充满爱心和饱满的热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共创民主自由、温暖愉快的学习气氛。角色共创,主要包含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两方面。

a)师生之间的合作

美术是美好快乐的,美术课该是轻松自由的,如由教师当学生的头像写生模特儿,学生会形神兼备地描绘表现对象。另外,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实行“学生老师”的教学方式。如在一次电脑平面设计课堂的复习导入阶段,我让一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操作一实例,并让他讲解,当他有些意思表述不出时,我予以提示,台下的学生听得异常专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更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加佩服教师与服从教师的指导。

b)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共创,不仅在于师生之间,更在于学生之间。在美术课,四五十个学生聚集一堂,教师难以帮助每个学生修改画面,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水平高低,合理搭配学习小组,优势互补,互相尊重,互相提高,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4、凸显学生个性。个性培养对美术教育尤其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敞开心扉,释放情感,将内心世界的独特方式展现于造型活动中,发现个性并将之强化完善。

a)多给上台机会

美术教学多给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认识等进行大胆陈述。多给学生上台演说的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评价态度和评价方法。具体可先让学生三五一组地讨论,锻炼胆量,然后在全班争辩说理。

篇2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课程,不需要学生有那么多的理性认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感性认知,我觉得这也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互补方法。数学、语文、英语这种必修课程本的一幅小图画,虽然小但是却五彩缤纷,可以为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感受,可以放松心情甚至可以为学生们打开一道新的门,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尽自己所能把课程讲好,给学生带来最大益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学校、家庭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要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笔墨纸张是美术教学中必须的,学习用具、教材书籍等条件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学技能。美术课程是一门很好地培养学生自学技能的学科,所有的美术作品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独立完成。学生自学的效率取决于自学的技能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技能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中,要让学生学会拟定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创造条件、进行总结等,这受用于每一个学科。美术学科的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生方向,自己要画什么,要用多长时间画完,需要用到什么绘画工具等。再来,学生的信息技能也十分重要,特别是现在这个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更能满足一个学生所需求的内容。所以,学生要掌握这门技能,让高科技为自身服务。使用信息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内心,那么学生的画作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利用信息网络看到更多的名师名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理解画作,独立思考。

在教学学习方法指导中有这样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习方法指导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从教学系统功能整体性原则来看,学习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师要明白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在美术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单单看着学生自己去作画,也要适当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这样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受教师的教制约,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么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教师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把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整体情况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就能让教学变得如一幅画作一样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使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切不可脱离实际、脱离学生创造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领悟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要有感召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创新是人们在吸取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学要创新,美术教师不要禁锢于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放手,要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环境的自然美,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在明媚的春光里,一切都显得那样明朗艳丽、柔和舒畅,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到室外上课,可以去剪纸,可以去捏彩泥,也可以去画画,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捕捉力,也愉悦了他们的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受着这种情境的感染,虽不想做画但焉有不做画之理?因为教学情境在感召着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设立对学生要有亲昵性

过去的教学“师道尊严”,已经不适于当今的社会,不适于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

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检验的多元性,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美术教师尤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走得更近,给学生甜甜的笑脸,给学生亲切的话语,将更有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

四、给学生的诱导对学生要有发展性

篇4

1.注重认知,使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的感受

日本的儿童美术活动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他们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艺术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学生完成一幅作品,与学生的眼睛、大脑、心灵、双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有密切关系,需要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认知;需要大胆地作画,敢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来;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信心和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去画,细心去画,有始有终地画,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学《七彩的落叶》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落叶有什么形状?落叶有什么颜色?什么动物喜欢在落叶上活动?……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再进行作画。结果学生画出的画形态各异,色彩不同。有的一片落叶有多种颜色;有的落叶的位置和层次清楚;有的落叶一半是完整的,另一半被一只小虫吃了只剩一些叶脉;有的小花小草从落叶中钻出头来,露出了笑脸等等。

2.注重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这对他们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他们依赖,很难令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因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在教学《瓜果飘香》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瓜果的外形特征,给他们讲解这些瓜果生长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瓜果。这样,学生画出来的水果,虽然似是而非,但确是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结晶。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教师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3.注重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长期以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先出示范画,再示范画法,然后让学生去临摹,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绘画技能和技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学生的模式化、概念化,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学生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我喜欢的花草树木》时,先提出一些关于花草树木的种类,生活的地方,造型等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喜欢的花草或树木以及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再让学生自由创造。学生便能够画自己喜欢的,与他人不同的,造型各异的,色彩不同的作品。

4.注重童趣,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作品

有些人特别是急于求成的家长,常常会这样评价孩子的画:你画得乱七八糟,画得一点都不像……。其实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会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小学生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其实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他们的作品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它那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设计自己喜欢的自行车》时,先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想象,再画出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学生画的自行车形态各异,车轮有高有矮、有圆有方,还有一大堆的理由:圆形的车轮更平稳、速度快;扁形的车轮似摇篮;方形的车轮更刺激等等。我们应珍惜和爱护孩子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像不像”、“美不美”上作文章,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就心满意足了。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搭建自主作画空间

1.注重启发,营造自由作画的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茄德纳博士说: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对来自儿童的积极性作出赞许和同情的反应。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大胆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有利于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平台,善于启发,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不要干扰和限制他们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要走出座位,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居;让学生“自行其事”,让他们“我行我素”,激活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在教学《我心中的飞船》时,先引导学生从日常交通工具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交通工具,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接着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交通工具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能到达哪些地方,外形会是怎样等等。通过和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标新立异。在学生的习作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有在大自然自由翱翔的,有穿梭在古今中外的,有探索过去和未来的等等。学生在自由作画的平台中画出的作品真是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2.注重人文,营造富有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同时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热爱。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定的人文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他们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土特产》前,先让学生去收集家乡土特产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关资料。比如类别、造型、特色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这样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家乡的土特产的类别、价格、特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注重活动,营造富有生活的情趣

当学生的学习创作活动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而有趣。通过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某一个情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和创造的巨大推动力,只有他们对美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学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活动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他们带入美妙的美术学习乐园。在教学《记忆深刻的一次春游》时,先让学生回忆,说出外出春游时能看到哪些景色,心情怎样等等。有的说有花、有树、有山、有水、有路、有人;有的说有亭台楼阁,有绿树成荫,有幽静的小路,有四溢的花香,有古朴的村庄,有碧绿的稻田等等。通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在这优美的情境中设计出不同造型、动作和表情的人物,有的人虽然满头大汗,却还是执着地前进;有的人淡忘了路途的辛劳,还鼓励他人继续前进;有的人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通过孩子们的回忆和想象,既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又注重了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发展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快乐中寻求美,感受美,创造美。

4.注重想象,画出学生自己喜欢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刺激他们心灵中的冲动,让他们能努力地去去想象、去创造、去探索。小学美术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的创作,自由的发挥,尽情的喧泄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许多人的议论多是学生的作品画的像不像,而没有去探知孩子作画时的想法,好象他们画画只是为了给大人看的,在家里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在学校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现实教育的种种弊端极大地遏制了他们用画笔去大胆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漂亮的云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彩云,想一想云的形状、颜色,甚至彩云的表情等等,再让学生作画。学生画出的彩云形态不同,色彩各异,有“两鬓斑白的老爷爷”,“有调皮好动的小陶气”,“有天真浪漫的小姑娘”,“有美丽动人的美少女”等等。

三、加强观察记忆训练,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观察,提高学生的记忆绘画能力

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培养观察力,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学生可以画一些苹果、梨子、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的苹果、梨子、香蕉,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几何形体或一个腊果,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注重积累,把自己喜欢的景物画出来

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要求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人的味道,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用线条和色彩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每天一画的方法作画,可以使学生积累许许多多的素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使眼手得到锻炼。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游乐场》时,先布置学生提前去体验游乐场所,回家后以日记的形式画好。在课堂中让他们回忆自己了解和体验的游乐项目,再让他们大胆想象和设计自己理想的游乐项目。学生的设计各式各样,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具体,有的抽象,构思巧妙,在画中记下了自己的梦想。

篇5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适应美术新课程要求的新型美术教师为目的,教材内容根植于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下活生生的美术教学生活。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交往互动的教学观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观的教育理念。另外,培养方式、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途径而相应改变。学生通过专业美术方面的训练,掌握就业与升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这一门学科,涉及国画、西画、素描、色彩、设计等,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要切实得到增强,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也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要求教师有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就些除了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

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组织严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根据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美术专业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

(一)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让学生自行观察先试着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通过对课堂实时布控,及时指导、矫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自由探索创作,大胆地把自己的构想显现出来。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尝试创新法”激起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美术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习惯,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材料的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利用水粉、铅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技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绘画,由于两者不相溶的特点,会产生独特的绘画效果,或者粉笔在砂纸上进行作画,产生粗糙质朴的纹理,画面有种原始之美,也可以利用吹塑纸、泡沫纸等制作剪贴画、卡片、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也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展望等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与选择。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的“亲身实践法”。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写生,感受恭城桃花的浪漫,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组织学生定期举办画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设计这些活动,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使得学生真切体验到生活处处皆美术,美术离不开生活。这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还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在兴趣的激励下逐步得到培养。

篇6

一、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教学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物发于外而情动于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始能具备。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直接以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分析讲解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通过对具体的艺术品的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得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显而易见,同一般美术技能教育内容及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美术欣赏教学更能利用审美活动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审美的方式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把握人生,促进学生德、智、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美术教学的若干特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始终包含着感性并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二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充满着联想和想象。因此,启发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学生对欣赏对象的感性投入,进而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并做出审美评价,是美术欣赏课的基本特色,也是美术欣赏教学的成功的标志。

篇7

关键词:美育;美术教学;艺术

课标中虽然作了这样的规定,但认真落实则是另一回事。目前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美术课当作“图画课”进行纯绘画性的训练;二是把美术课当“照顾课”“搭配课”让生病、体弱的教师在教室中挂块事先托人画好图画的黑板,由学生随便练习绘画;三是有的学校因缺少专职美术教师或强调“主课”学习紧张,随意砍掉或不开设美术课,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在课程表上,随意挂上几节“美术”课的小牌。像这三种情况,无疑是在思想上抱着放弃美术课的态度。其原因除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因素、条件外,主要还是对美育的重要意义和通过美术教学这一传播途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不知道美术课不单单是只传授纯绘画的课程,而是培养美好心灵的课业,是促进少年儿童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上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一门使眼、脑、手协调作用,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课业;是一门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记忆与表观、创造能力的课业。他们更不了解学习美术还有助于其他课业的理解与形象记忆。学校不重视美的教育将严重阻碍知识上、智能上与操行的健康发展。不可否认,美育确实是可以通过各种课业、活动来进行,但在美的存在形式中,美术教育是美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正如人体解剖有助于猴体解剖的理解,研究了最高级的发达的完备的形式,就不难理解较低级的不发达不完备的形式,就不难理解较低级的不发达不完备的形式。”(朱元潜《西方美学史・序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一种最简捷、最有效的办法。因此,美术课在这方面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像问题的第二种情况,其实并没有比第三种情况好多少,只不过是形式犹存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讲,其结果比第三种情况更坏。一是给学生造成美术课可有可无的观念,上课不认真学,或做其他作业;二是教师缺少认真备课,学生得不到正确指导,作画习惯于临摹,养成依样画瓢的恶习。这不仅使教学费日损功,更可悲的是养成懒惰的习惯,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是与“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目前,学校的美术教学中以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最多。这也许是受旧教材的束缚,纯技法性课业较多,忽视赏析课和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的学习,但归结原因还是对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缺少认识。课标中规定小学美术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智能,同时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所以,仅是教给学生作画方法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任务。现以素描课为例,作素描先要凭眼睛观察、辨别,再用脑子分析、判断,抓住美的感受、美的本质,去伪存真加以大胆取舍,以后借助于手的灵巧敏捷地予以表现,这是作画的正确方法与步骤,是美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通过素描教学可以达到:(1)使眼、脑、手得到协调配合的训练;(2)助长审美感受与能力的提高;(3)同时使技巧能得到严格的训练。这三点是互相并进而获得的,但一、二点尤为重要。已故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学生学画,以养成眼的鉴赏力为先,而手的描写次之。因画者总是先为鉴赏力,才有创造力。”我们的美术教学主张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尽管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艺术家,但必须反对那些使学生陷于工匠式的学习俗套,只追求作品表面的华美,而不求物体本质结构的甚解,显然是错误的,至于作画采用打格子放大的机械式办法,使学生的眼脑手处于机械式的运动,或者以黑板报美化代替了主要的教学内容等做法是不足取的。至于临摹教学,原是为了学习前人与别人的作画技法,是学习中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以临摹代替写生课,会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遭到挫折。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近年来,我们使用的新编教材之所以好,就好在击中时弊,在教材上改图画课为真正的美术课,设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内容,给美术以完整的概念和全面的知识;还大大增加了欣赏课内容,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开拓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真正了解美术课的一部分,新编教材还以较多的内容介绍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端正学生具有正确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审美观与心理素质,并借以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

因此,美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只有紧紧抓住美育这条主线,才能出色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篇8

【关键词】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24-01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是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先学后教”

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2 “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3 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本文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 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让学生参与美术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简单学习现成的结论来替代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认识。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帮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鉴别、学会创造。使学生既会用眼睛观察、会动手制作,又会用头脑思维,在参与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审美趣味。而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教师在挖掘教材、创造情境、研究学生实际认知上狠下工夫。认真探索美术教法如何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维规律,如何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启发式教学,如何进行观察、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如何发现和建立美术知识概念,如何驾驭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9

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

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有效练习策略

有效教学的显现特征主要是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而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设置的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必须难易适度,让学生对课堂作业感兴趣,对学习有意义、有价值,在变化性、多样性的环境中学的更加积极,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六、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6-01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学习心理特征。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基于此,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明确指出:学校教学活动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以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能保持极高的兴趣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对学习过程充满期待,积极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使学生富有兴趣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最大的过失。由此可见,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与学习基础及其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在备课时将美术教材只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同时要多途径开发相关美术教学资源,并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美术元素等,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实施因材施教的美术教学奠定基础。譬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展示吸引学生眼球的名人名作以外,还可以恰当地插入生动活泼的动漫短片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画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美术创作技能及其创新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不仅是现代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现代美术教学最基本的功能。现代美术教学理念视域中的美术教学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美术知识与技法,而是要通过创设美术教学环境与氛围,为学生建构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国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积极开展实践性美术教学,注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深入了解与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实践出真知,如果缺乏对实际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与了解,作家不可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画家同样也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上仅把学生关在教室内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美术理论与技法知识,或指导学生仅临摹他人现成美术作品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养成善于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与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觉观察生活实际与独立思考的结果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与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措施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与布置实际观察及思考课题,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接触与观察所要描绘的对象,注重观察绘画对象的每个细节,譬如形状、色彩、明暗、层次、质地等,并将观察对象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最终得出最为恰当的视角结论,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美术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美术手工制作一般是指版画、陶艺、雕塑、设计、纸工等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一种融手工、构思、设计与绘画为一体的美术工艺活动。它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形象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深受学生青睐。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制作对象的积极观察与思索,其间渗透着对制作对象的形态、结构等的理解与把握。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积极思考的能力及其动手创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规律,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且通过美术手工制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四、结语

现代美术教学理念下只有不断创新美术教学策略,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实践性教学,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创新能力,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古人对于读书人的定义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就包括了美术素养。温文尔雅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气质,这种书生气中包含了艺术气质,是一种读书人的气魄与儒雅,也是读书人的艺术气质。

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样一幅作品对于不同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懂得艺术欣赏的人将之奉为瑰宝,但其对于一个完全不懂艺术的人而言不过是一张肖像画而已。培养初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人格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1、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变换角色,不仅是知识的研究者和传道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而不是体罚、训斥。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中,才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彼此分享思考、体验经验和探讨知识,及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交往、互动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单边教学与新课改的双边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如果以教为主,课堂容易陷入沉闷,没有问题,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反之民主放任,学生犹如断线的风筝。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剂。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互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敢疑、敢想、敢说的合作探究精神。使美丽的创作思维火花在课堂不断闪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一起成长。

2、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拾学生的学习信心。随地取材,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很多的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如果缺少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进行。为此,我提倡同学们因地制宜,从我们的身边寻找材料,将其引入课堂。如缺少橡皮泥来制作雕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泥巴,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根据小时的“捏泥人”游戏开始讲解雕塑;身边随处可取的树皮、秸秆,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在教学 “身边的物品”时,同学们桌上的茶杯、文具盒之类,都可成为美术课堂的学具,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观察。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作灵感美术教学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要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另一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那种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必然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人才,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突破传统思维,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此培养学习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如在课外写生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广袤的田野、湛蓝的天空、迷人晚霞、袅袅炊烟、花草野果……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画卷里,学生在和煦的春风中,在婆娑的叶浪里,静静的感受。在这样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创作冲动被激发了,灵感也产生了,创作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

3、进行自主学习。有些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我认为是非常贴切实际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了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篇12

现实与理想始终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现实与理想构成的维度中进行的。从追求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出发,对美术教育的诸种问题加以认真的梳理,并在现实与理想的维度中加以把握。尊重现实,使自己的活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就能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反之则会徒劳无益,或者收益甚微。从相反的方面看,理想又是行为发展的动力,没有理想,人类就会故步自封,止于原地。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的、动态的,它们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中,以往是理想的东西,经过努力就变为了现实的东西。因此,现实和理想始终与时间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就时间的某一点来说,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维度中找到一种恰当的关系,就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一种张力,既贴近现实,又追求理想。

无论作为统一美术课程,还是选择性的美术课程,都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含技能)与其意义系统相联系。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广泛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均应被赋予人文精神。

一、理想很丰满,现实依旧骨感。

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多发扬我们乡镇中学孩子肯吃苦的精神,多利用我们家乡的资源,让我们的孩子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能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我们的理想。

高中的美术课程,从它的学科本体角度来看,它是既专业又不专业;它从教育功能来看,应该注重通过美术影响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上我们讲美术教育,它有一部分东西是叫做通过美术的教育,就是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培养他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美术与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你不要否认它,我们就说过去谈到这一点好像很敏感。实际上美术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很注意道德教育的。高中的美术课程应该还是属于“通过美术的教育”,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的,但它也包括“美术中的教育”。

1、华丽的理想美术教学。

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与人们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发展。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反复感受、体验、玩味、认识的过程,直至达到全面把握作品形式和内容,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欣赏美术作品既要注意从视觉感受方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又要品察和理解美术家赋予美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既要重视自己的欣赏感受,又要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和理性分析,获得独到的审美认识。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2、真实的现实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朋友不注重美术素养的培育,更注重的是如何考清华北大。家长的支持与否也决定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偏远落后的乡镇山区学校,有些模块因匮乏教具无法开设。现实很多问题触及不到理想的边缘。

二、理想照进现实。

美术鉴赏是学习美术这门艺术的基础。美术的门类,美术的语言,美术的基本鉴赏方法都作了详尽的讲解。还有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各门类的经典的美术作品。对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以来的美术知识做理论性的梳理,同时又结合各美术作品有了理性的认识。多种多样的美术图书和美术资料供学生阅览,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教材的扶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

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理想越是美好,越是遥不可及。例如每所学校不同的设施,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由于城市地域的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总是有所不一致的。特别是落后的地域,如何满足美好理想的实现,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教育都是一样的进行,但是事实的方式和办法却不尽人意。有很多乡镇学校只能止步于设施的缺乏。理想与现实,很无奈。

理想与现实如同爱情与面包。爱情固然美好,可是没有面包,哪来的生命去谈爱情。爱情是奢侈品!面包是必须品!理想确实美丽,必须在现实里做的更好,才能拉近与理想的距离。相信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心里始终装满了理想。

美术就像一条线,一个方向,在这条线的尽头有着无尽的华美和壮丽。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理想,而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现实生活。让我们在最现实的地方实践理想。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尹少淳 著2005-03-01出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