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7-03 18:5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残联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篇1

二、就业工作: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机会,及时向他们提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并配合好残联和各个部门对残疾人经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残疾人都能有一技之长,才能扩大就业面。鼓励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针对我社区的盲人多的特点和残联积极配合开展“盲人按摩妙手兴业:的二期工程。

三、宣传文体、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好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积极配合残联做好第四届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残疾人运动会的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人才及时上报给残联。市残疾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博客的撰写工作及时的把社区的残疾人活动和工作情况发表在博客上,及时准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做好社区残疾人活动的手写记录和影像留存工作。积极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报表。不定期的打电话给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的工作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篇2

09年上半年走访残疾户50余户60人左右,电话问讯62人次,白内障手术通知3人,办理第二代残疾证入户通知34人,电话通知30人,填写二代残疾人证申请表100份,基本完成第二代换证任务。

二、 节日期间的活动。

09年上半年我社区协助残联及各专门协会,组织开展了各个节日期间的活动,带领我社区残疾人参加了如“元旦联欢”、“庆三八联欢”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残联和协会大家庭的温暖。“爱耳日”、“助残日”期间,我社区出设咨询台,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康复手册等,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康复及残疾预防知识,使广大社区居民及全社会更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节日期间还走访了残疾人张帅、耿福贵、葛眩东、侯晓龙、张延旭等。

三、学习、培训。

09年上半年,为了能让更多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了解如何创业。市残联、市就业局培训中心3月10日联合举办了“一传十带百”即“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我社区的徐文君、张海波、孙少军、张慧娟参加了培训。通过两天的培训使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如何去创业,创业会遇到那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素质09上半年参加了“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等多个培训班,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以上是我社区09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半年的工作已经过去,我社区将继续努力把下半年的工作做好、做实。

篇3

一、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三年以来,各地按照《吉林省“自强就业助残行动”实施方案》(吉就联发[2003]2号)确定的任务及各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以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主导,以资金投入为保障,积极开发社区残疾人就业岗位,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其中:

——新增35,214名残疾人就业,完成计划的176%,其中按比例就业5,069名,集中就业9,768名,个体就业20,377名。

——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9,455万元,培训城镇残疾人43,880人(次),分别完成计划的394%和146%。培训后就业安置率为61.6%。

——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021万元扶持了11,915名残疾人就业,分别完成计划的201%和159%。

——投入再就业资金94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003年、2004年共下拨省级再就业资金4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共匹配再就业资金540万元),三年滚动使用再就业资金1,249万元共帮助3,9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完成计划的130%。

——新开发社区残疾人就业岗位6,984个,其中争取到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就业岗位1,503个。

二、主要特点

各地在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的过程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突出的特点。

(一)纳入大局,整体推进。

2003年初,在全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的背景下,经省政府批准,省残联与省劳动保障厅共同筹划并组织实施了为期三年的、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为宗旨的“自强就业助残行动”,并吸收省残联为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自强就业助残行动”纳入到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之中统筹实施。各市、县也将“自强就业助残行动”纳入到本地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之中,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为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有效形式,我们将涉及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岗位开发、职业培训、就业服务、资金保障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自强就业助残行动”为载体,将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加以整体推进,带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了整体性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面向社区,加大投入。

各地针对残疾人身体功能障碍和就业素质偏低的实际,结合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把注意力转向那些就地就近、技术含量不高的社区就业岗位,不断拓展残疾人的就业空间。2003年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残联等12部门《关于切实做好社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残疾人社区就业的重点方向,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在社区就业。三年来,全省共投入资金4,270万元(其中残疾就业保障金3,021万元、再就业资金1,249万元),采取购买岗位、购置设备、小额借款等形式,扶持15,815名残疾人在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其中长春地区市、县两级残联三年累计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达1,380万元,通过各种形式扶持残疾人就业。吉林、延边等地也都投入大量资金,创办残疾人就业基地、就业一条街,开发适合的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

(三)培训先导,加强服务。

三年来,全省各级残联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先导,制定有针对性地培训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坚持以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以残联培训机构为辅,通过自办、联办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坚持培训与市场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相结合、与残疾人需要相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把“开发岗位、定向培训、技能鉴定、安置就业”几个重要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服装、盲人按摩、电器维修、汽车修理、美容美发、烹饪、木雕、编织、种植养殖等十几类,近百个培训项目,每年培训城镇残疾人都在1万人以上。在培训技能的同时,各地还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帮助广大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素质,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延边州残联与延边大学联合举办了残疾人职业中专班、大专班,培养残疾人优秀人才。

为了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各市、州和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残疾人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动能力评估等服务。部分市、县还在劳动保障部门所辖的劳动力市场设立了服务窗口。省、市、州、县(市、区)每年都举办残疾人就业洽谈会,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延边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专门设计了《在职残疾人调查表》,对已安置残疾人就业的66个单位的126名残疾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在岗人员的满意程度、签订用工合同情况,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参加养老保险情况等涉及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对部分用工单位的违规做法提出了整改要求,进行跟踪服务,企业和残疾人都很满意。白城市在残疾人劳务输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向外地输送残疾人劳动力近30名。

为了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省残联与省劳动保障厅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办法,并选定长春市、吉林市的两个城区进行试点。会同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和省社会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围绕开展城镇残疾人个体户养老保险补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和研讨,白山市在部分县(区)进行了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外,省残联、省财政厅共同修订了《吉林省助残奖学金管理使用办法(暂行)》,增加了对贫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资助,扩大了助学范围,深受广大残疾人家庭的欢迎,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四)宣传推动,典型引路。

为了配合“自强就业助残行动”实施,省残联和省劳动保障厅确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全省残疾人就业宣传日”,要求各地以残疾人就业的主题,通过新闻媒体,以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氛围。“自强就业助残行动”启动时我们召开了新闻会,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这一助残工程的目的意义、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中,省、市残联每年都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除李斌副省长在《吉林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外,多个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对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做了广泛的报道。特别是2005年,我们结合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题,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在此期间,除省内各新闻媒体通过系列报道、专题报道、播发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外,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劳动保障报及中国社会报等中央新闻媒体集中对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专题报道。5月15日当天,李斌副省长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省政府残工委召开的残疾人创业先进典型座谈会,参加了省暨长春市残联在长春市人民广场组织的“助残日”展示残疾人就业工作成果、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法律援助、残疾人回报社会等丰富多彩的“一条街”活动。

在加强社会宣传的同时,省残联和省劳动保障厅注重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及时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通过典型进行引导带动面上的工作;利用各种表彰奖励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扶残助残的热情。省政府命名自强不息的肢残人张伟为全省创业标兵,省人事厅等三部门授予20名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取得显著成绩的残疾人自强创业标兵的称号,他们的事迹有效的激励了广大残疾人自主创业和自强就业的斗志。

三、主要社会效果

“自强就业助残行动”的实施,在直接使35,214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一)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关心帮扶弱势群体,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良好形象。“自强就业助残行动”是省政府批准实施的三大助残工程之一,是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重大举措。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省政府将其纳入到全省全民创业系列活动之中,李斌副省长亲自指挥,具体部署,各市、县政府也都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由政府主管领导分别与下级政府签订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分体现了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许多基层群众和受益的残疾人发自内心地称赞党和政府,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在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直接解决了一部分衣食无着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体现了人权的平等与社会的公平,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许多地方反映:实施“自强就业助残行动”以来,减少了基层贫困残疾人因为就业等基本生活问题的上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很多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4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多招残疾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扶持办法,对62家安排上岗残疾人的企业补贴社保金384440.5元,对193名在岗残疾员工补贴社保267385.76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招聘残疾人的热情。

(二)勤帮扶,支持残疾人多形式就业。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于今年1月份新申请的残疾人曾石来给予了2万元的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和1.56万元的场地租金补贴。实施盲人按摩社区援助服务,扶持八个街道职康中心建立盲人按摩室,扶持购买盲人按摩服务。市、区两级共发放扶持经费7.14万元,解决了9名盲人残疾人就业。

(三)探索重度残疾人托养方式。为了改善智力、精神残疾人及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我区开展分类托养服务,重点发展居家安养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截至6月12日,递交托养申请的各类重度残疾人总计 477人,符合托养申请条件,居家安养为275人,支付经费854000元,社区日间照料为57人,机构集中托养为19人。对于符合托养的残疾人我们加以建档,特别是居家安养的残疾人我们详细做好明细方便与财务衔接,做到不遗漏,准确无误。

核发与管理残疾人证,是残联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赋予残联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市残联下发《关于制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__残联发[2008]11号)的文件精神,就业所把核发和管理第二代残疾人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实抓好。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紧密团结、分工协作,认真地完成了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各项工作任务,截至6月12日,我区共接受了281份申请,其中新办证申请253人,通过审核并发放二代残疾人证157人;重办申请28人,通过审核并重新发放二代残疾人证19人。

残疾人乘车卡是辖区残疾人享受的一项政府行政性政策福利同时也方便了残疾人外出融入到社会,所以在乘车卡办理工作方面,我们工作人员按照办理流程积极为残疾人办理好乘车卡,做到不遗漏、不拖延,简化办事流程,以最快的办理时间给予办理。截至6月12日,办理__通残疾人卡总计133人,其中新办人员为77人,补办人员为56人。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就业工作队伍,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我们组织残疾人参加职业核心能力证书、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截至6月12日,对取得资格证书的10名残疾人根据证书级别分别给予1000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共发放奖金2.66万元。

2016年5月18日上午,__市残联举行了2016年“就业助残”招聘大会,我所作为我区残联协办单位的代表,组织了“__寿司餐饮服务管理(__)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参加大会现场招聘,128名残疾人到现场参加应聘,并促成“__寿司餐饮服务管理(__)有限公司”与残疾人__、__豪现场签约达成劳动协议。

篇5

一是加强专干队伍建设。街道残联现有15人组成的专干队伍,划片区覆盖全街道残疾人工作。今年残联出台《骆驼街道残疾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案》和《骆驼街道残疾人专干工作考核办法》,加强了对专干队伍的管理考核,严格执行专干例会制度,对专干进行思想教育和各类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专干政策熟悉,技能熟练,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二是健全残联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计划制订和落实机制。将残联工作内容列入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月度工作计划,做到月初有计划,月底有小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按创建要求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康复等一系列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工作网络服务大厅。三是细化残联工作网络。充分发挥街道肢残分会的作用,完善《联志报》信息考核制度,调整版面,丰富版块。

二、落实优惠政策,做好各类服务保障工作

1.扎实做好各类救助保障工作。一是开展大病救助工作。有18名残疾人经审核获得大病医疗救助,共计68582余元。二是开展特困救助工作。有43名残疾人经核实困难情况获得了4.58万元特困补助,及时缓解了他们生活困境。三是对贫困残疾人进行定期补助。第一季度共补助178人,金额52056元。四是对残疾车整治人员进行自谋职业补贴,第一季度补助18人10400元,第二季度补助16人9400元。对18名残疾车车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全额补助共计84700元。五是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提高残疾人扶助力度。到目前为止,全街道享受重残低保政策的有55人,共计补助金额为144900元;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238人,补助金额530601元;托安养工程共计79人,补助金额75945元。

2.扎实开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帮助23名条件符合且有养鹅场地的农村残疾人每人每年申请了100只小鹅苗。为6名轻度智障、肢体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积极推进沙河阳光家园建设。

3.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程。依托城乡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家庭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平台,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一是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通过社区卫生康复站,定期上门指导肢残者、智力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二是加强精神防治康复,健全精神卫生随访制度,定期回访、医疗救助,共为169名精神病人办理了免费服药。三是围绕区残联实施残疾人小康工程目标,对74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筛查,完成复明手术27人。对19名视力残疾人进行了助视器验配。对37名听力残疾人进行了助听器验配,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对24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轮椅、助行器、拐杖等康复器材。

三、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一是积极组织文体赛事。举办了首届“残联杯”全区门球邀请赛,共邀请了区48支兄弟门球队伍参加。开展“爱心携手,共赏新城风貌”活动,组织助残志愿者陪同10位行动不便,久不出门的残疾人乘坐三轮车沿途参观海尚广场、新区府及箭湖广场等新城景观。组织辖区内14周岁以下特殊儿童家庭开展“亲子乐淘陶”活动,21名特殊儿童在家长和残疾人专职干事的陪同下进行了陶艺创作,在2小时的活动中,完成了创意笔筒,小熊、小狗等一系列充满创意作品,度过了欢乐的亲子时光。二是积极参与上级赛事。积极筹备7月份区残疾人运动会的参赛工作,组织残疾人运动队伍,制定训练方案,认真组织集训。

四、加强宣传力度,开展残疾人慰问活动

一是以庆日为契机,开展宣传和慰问活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1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慰问总金额9800元,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慰问金额16000元,六一节慰问14周岁以下残疾儿童21人,金额4200元。二是在第13个全国“爱耳日”,邀请社区医生在三江超市门口举办广场活动,共发放资料150余份,并为老年人提供听力检查、量血压、中医搭脉等义诊活动,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可和支持。

下半年工作思路

1.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在组织建设上,要深化村、社区残疾人组织网络建设,努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在队伍建设上,要认真组织残联干事学理论、学业务,增强对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残疾人工作队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大胆创新残联工作机制,拓展残疾人工作领域,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增强残疾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6

二、主要活动内容

县属各单位以组建各类服务团队的方式,面向创业创新主体,为创业创新提供服务,为改善民生提供服务,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科技、文化、医疗、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下基层服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众受欢迎、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的送服务活动。

(一)开展医疗卫生进海岛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医疗专家下偏远小岛为群众诊治活动,免费向群众赠送药品,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渔农民免费体检活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开展计生技术服务下基层活动,开展“生殖健康环岛行”和“生育关怀活动”。(责任单位:县人口和计生局)

3、开展“关爱行动送康复”活动。(责任单位:县残联)

4、开展农贸市场肉类、贩运蔬菜经营户免费体检活动。(责任单位:县市场局)

5、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基层活动。(责任单位:县药监局)

(二)开展文化艺术进社区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图书、送电影)(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

2、送体育健身器材进社区,开展社会体育骨干培训活动,开展渔农村社区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

3、组织送文化下工地活动(送图书、送劳动合同法、送职工艺术展出)(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4、义工艺术团下乡慰问演出。(责任单位:团县委)

(三)开展送温暖到群众活动。主要内容为:

1、开展“情系渔农村”关爱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体。(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2、启动“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3、开展重点优扶对象“关爱功臣”送温暖活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4、开展特困残疾人送温暖活动。(责任单位:县残联)

(四)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活动。主要内容为:

1、组织开展“科技专家联村帮户”结对活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协)

2、开展技能培训进社区(企业)活动,举办各类专场就业招聘会。(责任单位:县人劳局)

3、组织开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培训指导。(责任单位:县农林局、县海洋与渔业局)

4、开展船舶行业的初中级技工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5、开展渔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6、开展“科技下田头”及举办“阳光培训班”活动。(责任单位:县供销社)

7、组织开展“就业保障进企业”活动。(责任单位:县人劳局、县经济开发区)

8、设立“巾帼创业贷款”助推妇女创业。(责任单位:县妇联)

(五)开展政策法规帮群众活动。主要内容为:

1、开展劳动合同法、海洋渔业法、税法、国土资源法、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各类政策咨询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县司法局;协助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劳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科技局、县建设局、县安监局)

2、开展“安全生产日”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3、开展送法制电影下乡、送法制读本进军营活动。(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4、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责任单位:县法院)

5、开展专利申报和专利知识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6、开展碘盐“三率”宣传。(责任单位:县盐业局)

(六)开展资金项目扶村企活动。主要内容为:

1、加强重点建设项目联系工作,推进重点项目立项、审批等服务工作,帮助做好结对企业有关问题的解决。(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2、开展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境外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3、为企业安装内部安全保卫视屏系统,加强对企业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指导企业提高技防能力。(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4、开展渔农村通村联网公路建设,做好江南岛公交车开行调研。(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做好重点用海项目企业的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海洋与渔业局)

6、开展“本地拟建、在建的船配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活动。(责任单位:县经贸局)

7、帮助指导企业申报商标注册,规范渔、农产品订单合同。(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8、帮助企业进行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申报。(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9、开展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策划指导工作。(责任单位:县渔农办、县旅游局)

10、做好船舶工业项目审批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11、组织开展“协调服务进重大工程项目”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筹建、生产过程中的困难。(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经济开发区)

12、帮助指导涉外修造船厂根据查验机构要求,落实相关监管设施工作。(责任单位:县港口办)

13、帮助长涂镇等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

三、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6月初到6月上旬)

由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召集各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送服务活动协调会和部署会,安排工作任务。各参与单位根据工作要求,加强沟通,整合力量,研究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填写报送《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安排表》(见附件1)。

2、实施阶段(6月上中旬)

为营造浓厚的送服务活动氛围,形成联动效应,原则上要求各项活动集中安排在6月上中旬开展。各单位要根据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未列入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整体方案的单位,也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早组织真情送服务活动。

3、总结阶段(6月下旬)

各责任单位认真做好送服务活动总结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填写《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报送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

四、具体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真正把这项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切实落实责任。创业创新真情送服务活动,由县大讨论暨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牵头抓总,各单位共同组织参与,各部门的送服务活动,均要由领导干部带队。已确定的送服务活动,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参与,多方协调,认真实施。各地各单位要围绕送服务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设计载体,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广泛开展真情送服务活动。

篇7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三年的大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专生,面对的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有更多方面的知识。所以中专期间我不断学习,不断拼搏,努力学习各种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互联网技术,2000Server,微机原理,跟单信用证,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选修了案例分析,商务,photoshop图像处理以及物流知识等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鉴于此,我希望能在毕业后谋一职位,热切期望能用自己所学之技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对待学习,我认真努力,对待工作我同样也能做到爱岗敬业,谨慎负责,一丝不苟。在生活方面我乐观,热情,诚恳,宽容。我自信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本着“迎难而上”的精神,我将凭自己的能力克服各种困难,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

我自认为无愧于大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大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大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半年来,区残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省、市残联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全年工作计划,抓重点、突难点。经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为全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各项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1、为帮助农村残疾人致富奔小康,我们创办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30xxxx,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中的6xxxx农村残疾人已得到了西兰花的种植技术、种子、农药、农膜、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扶持,首批西兰花已在4月20日左右上市,农民直接获得销售收入每亩120xxxx,每亩获利25xxxx。为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5月14日—5月31日期间我们依托区蔬菜局、巷口镇残联、金鼎山镇残联对农民进行了“绿色证书培训”,共有20xxxx人参加了培训,其中有9xxxx残疾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2、康复工作方面,已完成了白内障手术筛查20xxxx人,到目前共手术了50例。假肢安装7例,聋儿语训10例,发放轮椅30台,在8镇8办创建和巩固康复示范点1xxxx;

3、教育工作方面,除在巷口、金鼎进行种植、养殖培训外,我们还选送了xxxx盲人参加了按摩培训,×××残疾人在电脑、家电维修、缝纫、厨艺等方面的就业培训工作正在筹备和进行中。

4、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亲切慰问残疾人。春节期间走访和慰问各类残疾人35xxxx,送去慰问金3.xxxx元;六一儿童节期间为残疾儿童送去了关爱,全区共慰问×××和农村残疾儿童10xxxx,慰问金500xxxx;慰问了启智学校的智障儿童7xxxx,送去慰问金200xxxx;慰问了盲聋哑学校残疾儿童,送去慰问金200xxxx;慰问了在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蛙泳10xxxx铜牌的我区残疾运动员朱健,为他送去200xxxx奖金;助残日期间对我区表现突出的四名残疾人创业人士进行了慰问。

5、开展了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深入残疾人户,对调查点展开地毯式的调查,目前工作已近尾声,得到了遵义电视台的广泛关注。

6、对残疾人的基层组织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在2006年对全区镇办残联、村居残协进行了换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章立制,由区残联统一制作、规范了相关职责、制度,得到了省、市残联的充分肯定。

7、残疾人的茅危房改造工作计划1xxxx,目前这1xxxx已在动工修建,有的已完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年审工作已进尾声,即将进入征收阶段;残疾人“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工作全区各单位捐款已达xxxx多元。

8、积极配合市残联、市城管局、市公交公司、市集顺达公司为20xxxx名残疾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使他们直接得到了实惠。

9、在8镇8办依托“四在农家”建设和“四民社区”建设,为使残疾人能得到就近、有效的康复,创办了1xxxx康复示范社区,使社区残疾人80的人士得到康复服务。

10、依法办理《残疾人证》是残联的重要工作,为解决瘫痪残疾人的办证困难,方便了残疾人,上门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到目前为止共办理《残疾人证》10xxxx本。

二、党的建设工作

1、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难的宗旨,及时协调、处理了残疾人来信来访2xxxx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保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大力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工作,使单位机关作风有明显改变。我们基本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衙门作风,取而代之的是:进门有一张笑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杯温暖的热茶、一张干净的凳子的“四一”机关作风,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到了耐心细致,简化办事程序,让群众少走弯路。未发生干部在工作期间串岗聊天、打游戏、迟到、早退、办私事的现象。

3、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为载体,努力做到发扬“四千”精神,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工作目标。我们从细微之处着手,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大增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三、宣传文体

1、积极完成了遵义市首届特教学校艺术汇演的前期排练,我区将有xxxx节目参加演出。

2、由我区选送的9岁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朱健,代表×××在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蛙泳10xxxx铜牌,实现了我市在全国残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3、建立了残疾人优秀人才库、艺术人才库和体育人才库,较好地掌握了我区的残疾人优秀人才、艺术人才和体育人才情况。

4、完成了《遵义日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宣传报道20篇(条),还在遵义电视台《直播遵义》中播出了4期节目。<

/p>

5、利用爱耳日、助残日、爱眼日等残疾人节日,组织社区医院和镇办残联的同志上街进行宣传和义诊,共发放宣传资料xxxx多份,接受义诊100xxxx人次。

6、选派干部参加电子政务的学习,利用互联网在遵义残联网站上图片及文字消息84条,在区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将有遵义市残联网站的搜索平台“家169”网页设为主页,覆盖全区14xxxx网吧。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做好包村帮扶工作。为深溪镇大窝村的xxxx计生帮扶户交纳了100xxxx的养老保险。

2、按时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创卫等各项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1、积极配合地税、财政等部门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保证10xxxx元残疾人保障金征收任务的完成。

2、继续实施“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努力完成1xxxx元的捐款任务;完成10户贫困残疾人的茅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1xxxx康复示范点的创建验收工作和1xxxx镇街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工作。

4、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发放等工作。

5、继续完善残疾人扶贫基础相关工作。

篇8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一手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手抓脱贫成果精准巩固提升,按照“摘帽不脱责任、摘帽不脱政策、摘帽不脱帮扶,摘帽不脱监管”的要求,全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继续强化精准帮扶,扎实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年度目标

围绕省、州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总体部署,全面抓好企业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类)性岗位安置、技能扶贫培训等就业扶贫各项工作,促进就业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持续提升就业扶贫成果。同时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巩固提升,2021年确保新增已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开发公益(类)性岗位1245个(其中公益性岗位103人),同时统筹规范全县公益(类)性岗位的管理,加强岗位的退出和进入制度建立。组织已脱贫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200人,动态实现“户户有就业”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巩固完善“一库五名单”数据。(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局)

1、主要任务。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已脱贫家庭劳动力信息,做好农村已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与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及对口帮扶地数据信息的比对复核工作,夯实就业扶贫数据基础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落实专人按季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已脱贫家庭劳动力信息,做到已脱贫劳动力基本信息精准,培训需求精准,就业需求精准。

2.进度安排。按季动态更新管理。

(二)、继续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1、主要任务。因地制宜,结合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服务“全域旅游”战略,依托专业合作社、企业开展劳动力培训。根据已脱贫劳动力需求,采取“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提升其技能水平,补齐已脱贫劳动力缺技术、缺管护的“短板”,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就业创业“能人”,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优势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产业大发展添砖加瓦。全年预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0期,受训人数600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200人。

2、进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开展培训8期,410人,其中已脱贫劳动力84人。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三)、优化公益(类)性岗位的管理。(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林草局、自然资源局、农牧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残联,各乡镇)

1、主要任务。继续加大已脱贫劳动力公益(类)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坚持公益(类)性岗位安置救急解难的原则,优先用于安排大龄、残疾人及其他家庭的劳动力,争取统筹开发公益(类)性岗位1245个(其中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103人),解决已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完善公益(类)性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核查就业扶贫公益(类)性岗位开发安置情况。根据当地实际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公益(类)性岗位兜底安置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和福利化倾向。

2、进度安排。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四)、加强劳务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新增转移就业。(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各乡镇)

1、主要任务。加强政策扶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依托对口援助机制,引导已脱贫劳动力到省内县外充分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与青白江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搭建劳动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定时将服务中心提供的人力资源岗位信息到各乡镇,积极对接东西部协作地区、对口帮扶地区,广泛开展劳务协作,组织劳动力外出就业,计划新增转移就300人,全年预计合作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5期。

2、进度安排。截止5月5日已在县城、烟袋片区、三垭片区、湾坝片区开展招聘会4期,12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五)开展就业扶贫工作“回头看”(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主要任务。实行“脱贫不脱政策”,对全县2016年以来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确保稳定就业脱贫。开展分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共同促进提高。

篇9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帮助下,全区各级残联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服务等工作为重点,健全完善残疾人保障救助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实实在在地帮助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区残联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并且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残联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同志们,以及关心支持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残疾人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最需要社会的关爱、支持和帮助。我区现有残疾人2.7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左右。近年来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广大残疾人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贫困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竞争力弱、承受力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部分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残疾人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残疾人工作,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处说,这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往小处说,这是积德行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对残疾人群体厚爱一分、多予一些,给他们以特别关爱、特别扶助,让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从最基本的保障入手,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其中部分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生存受到威胁。各级残联组织要特别关注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城镇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要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三无”残疾人,要落实好“五保”。要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广泛组织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千方百计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二要从最现实的需求入手,着力维护残疾人的发展权。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又需要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努力。各级残联组织要以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一是认真搞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要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要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学生高中(职业)教育,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助学扶持力度,同时保障好重度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三是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根本途径。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扶助政策;要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积极开辟公益岗位、社区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要充分发挥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

三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入手,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要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一是健全基层网络,提供组织保障。要按照“城区抓社区、农村抓基层”的总体要求,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特别要加强对残疾人“一专两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理、有人办事。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区、街、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精品社区创建,切实搞好残疾人综合服务站建设。三是加强信息采集,提升管理水平。各基层残联组织要深入村居,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建档建卡,形成完备的信息数据库,为开展帮扶救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形成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要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需要,不但要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要力争为残疾人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二要搞好协调配合。残疾人工作业务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区残工委是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协调机构,要在协调解决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不断加强残工委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联系顺畅、沟通有效、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

三要狠抓组织建设。各级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机构。全区各级残疾人组织要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和需求,协助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篇10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协助下,过去的一年。全区各级残联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服务等工作为重点,健全完善残疾人保证救助机制,不时提升服务水平,实实在地协助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区残联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6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并且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残联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了全区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此,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惩处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同志们以及关心支持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残疾人工作,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最需要社会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区现有残疾人2.75万人,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占全区总人口的4.8%左右。近年来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广大残疾人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贫困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竞争力弱、接受力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局部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然不同水平地存在残疾人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残疾人工作,保证他生存和发展权利,让他和健全人一样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处说,这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肯定要求;往小处说,这是积德行善,体现中华民族激进美德的具体行动。因此,要深刻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对残疾人群体厚爱一分、多予一些,给他以特别关爱、特别扶助,让他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

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证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切实保证残疾人的生存权。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一要从最基本的保证入手。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其中局部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生存受到威胁。各级残联组织要特别关注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保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从社会救助、社会保证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城镇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要做到最低生活保证“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三无”残疾人,要落实好“五保”要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广泛组织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千方百计保证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着力维护残疾人的发展权。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二要从最现实的需求入手。既要有社会各界的协助支持,又需要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努力。各级残联组织要以协助残疾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使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一是认真搞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要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不时提高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要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学生高中(职业)教育,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助学扶持力度,同时保证好重度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三是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根本途径。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扶助政策;要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积极开辟公益岗位、社区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要充分发挥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协助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

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三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入手。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要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一是健全基层网络,提供组织保证。要按照“城区抓社区、农村抓基层”总体要求,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特别要加强对残疾人“一专两员”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管理、有人办事。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区、街、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精品社区创立,切实搞好残疾人综合服务站建设。三是加强信息采集,提升管理水平。各基层残联组织要深入村居,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建档建卡,形成完备的信息数据库,为开展帮扶救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

一项系统工程,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要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考虑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需要,不但要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要力争为残疾人发明出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目标。

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区残工委是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协调机构,二要搞好协调配合。残疾人工作业务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要在协调解决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不断加强残工委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联系顺畅、沟通有效、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

篇11

一、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一)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容量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各级发改、劳动、人事、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密切协作,搞好配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振兴十大产业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劳动者就业。项目实施单位要有就业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项目建设单位联系对接,组织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积极应聘。

(二)加快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落实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信贷、土地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职称评定,安全环保治理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管理、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容量,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在巩固提高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拓宽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利用新建园区、基地、产业集群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产业和中介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

(四)统筹城乡就业。将统筹城乡就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社会保险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领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资金的10%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要求,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与境内和周边大企业的劳动用工协作,大力组织对外劳务输转,打造一批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一批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落实就业政策,以政策扶持促进就业

(五)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并纳入全市就业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农村特设教师岗位”“甘肃省医疗卫生类大学生进农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志愿服务西部”等扶助一批,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招聘一批,落实创业政策带动一批,支持大中型企业接收一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组织人才交流合作输出一批,开展技能培训储备一批等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事、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纯农(牧)户中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就业工作,确保8月底前完成纯农牧户毕业生的安置、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的选拔录用工作。选拔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要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在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优先考虑高校毕业生。同时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要落实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一定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精心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见习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工作,保障其就业权利不受侵害。各县区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实行月报告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

(六)积极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各项补贴。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并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从2009年起,全市统一实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登记失业范围,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向劳动者发放。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的,继续执行原税收优惠政策。

(七)积极落实企业稳定就业政策。认真落实“五缓交四降低三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可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可用于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补贴。由市劳动保障、财政、经委(国资委)、地税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八)积极落实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延续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对当年新招用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达到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以申请最高额度200万元的贷款,并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

(九)规范企业裁员。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失业预警应急预案,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对异常失业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和处理。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确保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并统一进行失业登记。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管理等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强协调,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努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倡导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各类用人单位应积极响应我市20户企业向全市发出的稳定就业倡议书,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降低薪酬等阶段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挖掘用工潜力,通过多种方式稳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

三、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政策扶持创业。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自主创业,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激励、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政策效应,发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贷款额度由2万元放宽到5万元;对各类创业主体贷款产生的利息,由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贴息。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诚信度高的借款人和吸纳就业人员多、按期还款、有偿还能力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再次申请贷款。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反担保人员可扩大到经营良好、收入稳定的企业员工,允许经济基础好的创业人员之间实行“联保”,积极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评选活动,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激励机制,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经办银行、担保机构等给予一定的工作奖励。

(十一)加强创业培训。将创业能力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实际,组织开展“改善你的企业(IYB)培训”。

(十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各县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服务保障等工作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职业院校、用人单位,为城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依托市、县各类园区、基地,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创业项目和城乡劳动力资源库,向社会公开创业信息。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荐会、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业先进个人评选等各类活动。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职业培训,以技能促进就业

(十三)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将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全体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继续完善整合部门职能、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金、做好跟踪服务的“三整合一跟踪”工作模式,集中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将免费培训人员范围由初高困毕业生扩大到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四)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引导帮助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业转岗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其寻找新的就业机会,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技工学校学制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提升再就业能力。组织引导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市内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训设施等条件,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以下简称“农村两后生”)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加强技能劳动力资源储备。

(十五)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地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培养重大项目实施、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急需的技术工人。加快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指导经济实力雄厚、培养能力较强、培训制度较好的大型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考核,在企业推动“名师带徒”活动,实行技师、高级技师与技能劳动者结对培养,不断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十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提高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水平。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和社区促进就业工作的作用,将就业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要求,加快推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在编制规划和项目建设上重点支持。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注重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组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十七)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突出公益性特征,建立健全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制度。认真开展城乡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突出活动重点,创新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效果。

(十八)完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大龄、身有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1年以上、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给予重点援助。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的援助服务,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科学编制下达企业安置退役士兵计划,有关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安置义务。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一次性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十九)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在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是指农村家庭成员中在劳动年龄内、有转移就业愿望但无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家庭。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把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作为农村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以工代赈”,就近就地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有就业愿望的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有1人就业,力争在三年内逐步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六、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二十)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职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以及发展劳务经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开展就业援助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篇12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