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2-08-07 18:02: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

篇1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概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特别是启发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管理原理、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宏观教育,理论性过强,在微观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缺陷。这会使工商管理人才在走向社会后对知识的运用和对现实的适应性达不到企业要求。当今社会,知识的传播与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极速变化。人才竞争不再取决于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与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强。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互相评价方案,进而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管理类专业教育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多元的管理情景,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案例教学难以设定边界明确的企业及企业活动的范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不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得到实践,使案例教学就流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形式。它可以是真实情景的沙盘模拟,也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验仅仅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验。由于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管理学的实验很难将其实践活动直接搬进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研究,大多是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模拟。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

1.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含义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整个过程,构造一个模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环境进行模拟,提出决策问题,并给出基本条件(如本企业现金流、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市场结构、竞争对手),要求学生作为企业经营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决定本企业价格、产量及其它经营策略。模拟是多次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当作一个经营周期。参加者对每一周期进行决策,得到该周期的阶段成果,而下一周期的决策则在上期结果基础上进行。如此重复,最后一个周期的结果就是最终成绩。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学、成本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来制定,因此,通过模拟,学生们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

2.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运用的理论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运筹学、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投标竞争策略、经营战略、企业计划编制(人员、设备、进度安排等)、资金的外部筹集与运用、现金流分析、盈亏分析、资产负债表计算及财务评价等。具体来说,运用以下理论知识:

(1)生产作业管理中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排班,物料与成品库存,工资与加班费(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2)市场营销方面的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分析,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供求不平衡时的调整,市场开拓策略制定;

(3)财务管理中对基本财务项目的掌握,各种资金筹措手段的区别,下期收入的预测与资金预留;

(4)人力资源与研发方面涉及与机器搭配的合适人员规模,提高工资的利弊,科研资金的投入规模。

篇2

引言:

ERP,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在管理系统化的先进思想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在ERP软件的合理运用下,企业资源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能整合企业内部主要的资源和经营活动,如生产营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

一、课程定位和重点

我院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定位是: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主体,辐射电商、物流等管理类专业的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学习以仿真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和运营流程为主线,综合学习ERP管理思想、流程和模式,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在参与仿真企业的管理和营运环境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和团队成员一起去寻找规律,分析市场机会,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精细化和定制管理。在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体验和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素质。

二、实训室建设是课程的基础和平台

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是基础。根据我院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建设了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ERP软件模拟实训室、营销和行政管理实训室等

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包括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模拟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教学,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博弈和变化,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学生在模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ERP软件&行政管理模拟实训室模拟企业实训室是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利用ERP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亲身经历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

三、发展”模拟仿真、体验学习,团队合作、赛学激励”的新型教学模式

《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了”模拟仿真、体验学习,团队合作、赛学激励”的新型教学模式。

1.”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

在ERP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引入了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等仿真角色扮演和体验式教学内容,ERP沙盘模拟经营管理将参加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6-9个小组,每组4-6人,分别担任模拟企业中的重要职务(CEO、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采购经理等)。团队的组建、分工,是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竞聘上岗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兴趣、能力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1~2个经营周期后,如果某成员不称职,团队还可以自主进行重新调整,直到团队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

在这个经营过程中,每个团队要模拟经营一家企业,连续从事6至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团队成员根据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公司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广告投放、订单签订、融资策略和额度、生产线和厂房的采购策略、原材料的采购,每个会计年度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关帐,并分析经营成果和制订下一年的经营管理策略。

2.”体验学习,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

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的引入,对实现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和教学培养目标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第一方面,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通过体验教学法,可以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提前为学生设计好情景,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允许多元思维的存在,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其中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模拟管理流程,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锻炼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

第二方面,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素质。沙盘模拟经营管理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允许学员犯错误,通过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找出导致失败的主要因素;设计优化管理方案、避免重复犯错误。在失败的案例和实践中学习,往往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了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方面提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沙盘模拟经营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培训学习形式,但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企业遇到的很多问题,特别是运营层面的,需要跨部门沟通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沙盘具体化,这样可以使问题更直观,通过学习,学生形成了一套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思考方法,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实际能力。

3.”赛学激励、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成立ERP协会,开展班级和网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了2009年度、2010年度的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积极性,学生也通过校际交流比赛,获得了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

四、结语

ERP沙盘模拟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发展较快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更好的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从课程定位、课程模式的改革、课程的软硬件支撑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探索。

篇3

文章编号:1003-6636(2013)02-0063-09;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营销环境不同于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劳动力市场、并购和控制权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是相对于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外部治理机制更为基础性的层面,是公司治理机制赖以发挥作用的“土壤”。如果将公司治理体系比作为一栋房子,那么治理结构和机制就是房子的框架和构造,而营销环境则是房子的根基,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失去了基础,即使是设计再好的治理机制也难以发挥作用。一般来讲,任何影响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都可以成为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

系统理论认为企业与外部环境组成了一个时刻发生着信息和能量交换的系统,企业外部生态环境作为企业资源输入的来源严重制约着企业的产出。契约理论认为,外部环境作为公司治理机制所根植的“土壤”,会影响到契约的顺利签订和履行,进而影响到公司治理效率。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机理来看,营销环境不仅影响着委托链条上任何层级的控制与监督机制,同时也影响着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并最终影响企业绩效的实现。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考察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必须从政府的角色及其影响入手,必须关注企业背后的政府行为这一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Shleife和Vishney (1998)归纳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三种理论,即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援助之手(helping hand)、掠夺之手(grabbing hand),这三种理论反映了政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或政府干预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国内在营销环境的研究上,有较多的学者关注了政府干预这一因素。[1]罗党论(2009)认为Allen等在2005年提出的“中国之谜”的合理解释就是,中国存在着能对经济主体在各种法律不完善、产权保护不周的环境下起到良好替代作用的政府治理机制。[2]政府会借助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等积极的方式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而政府干预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产生正向的影响效应(余耀东、冉光圭,2010),即政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双“帮助之手”。 [3]

然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通过理论或实证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多数是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改制后上市的,仍然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负担,导致国有上市公司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政府控制尤其是县级和市级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夏立军、方轶强,2005)[4];在国家控股的公司中董事会常常代表政府的意志,而不是全体股东的意志,从而失去独立性,政府干预显著增加了成本(高雷、宋顺林,2007)[5];各级政府还存在借用资产评估(周勤业,夏立军等,2003)[6]、资金占用(李增泉,孙铮等,2004)[7]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这些学者的观点为政府干预的“掠夺之手”观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无论是国外的跨国界比较研究,还是国内的基于各省市的营销环境比较研究,都认为国家的法律制度环境或地方的法治水平是营销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并对公司治理效率和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一国法律制度完善可以带来更好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更低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以及更为成熟和富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等(La Porta etal, 2000)[8];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有利于减少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成本(高雷,宋顺林,2007)[5];林勇,连洪泉等(2009) [9]的实证分析结果甚至认为,在外部环境当中只有法治化水平对上市公司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最后,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是企业行业竞争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也要最终经由产品市场来检验,所以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度量公司营销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资本、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来源地,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司价值的实现,治理状况良好的企业能够以更加低廉便捷的方式从生产要素市场上获取资源,因此,公司营销环境不得不考虑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银行、证券交易所、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市场中介机构的存在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监督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公司经营更加透明化,所以,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也构成了公司营销环境的一个方面。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活跃和开放的程度,结合中小上市公司大多为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营销环境问题更有必要考虑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水平。显然,以上这些要素发育的越好,公司营销环境就越好,企业绩效也就越好或公司价值也就越大。

通过上述对营销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政府干预、法制环境、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构成公司营销环境的要素,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同时,管理理论的权变观点认为,管理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是外部环境的函数,为确保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管理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营销环境的动态演化会显著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由此,本文提出另一个假设:

假设二:公司营销环境的发展演化将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实现。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公司的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公司规模满足对中小上市公司界定的要求:截止2010年12月31日仍满足总资产在4亿元以下、主营业务收入小于3亿元和员工人数小于3000人这三个条件任意一个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剔除业绩过差的ST和*ST公司;(3)剔除2010年年报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4)剔除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和数据异常的公司。

依据以上条件,经过对沪深两市2010年所有上市公司仔细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样本公司200家,其中沪市70家,深市130家。按照样本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注册地划分,各地区的样本公司数如下:

(二)变量的选取

(1)公司营销环境变量

公司营销环境及其演化是本研究的两个治理环境变量。与国内学者的惯常做法类似,本文公司营销环境各测量指标以2010年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另一个治理环境变量公司营销环境变化的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取2008年至2010年各地区市场化指数的三年加权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营销环境变化各观察变量的三年加权增长率=(2008年增长率×0.2)+(2009年增长率×0.3)+(2010年增长率×0.5)。

公司营销环境变量及其解释具体见表2。

(2)企业绩效变量

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单维测量和多维测量。单维指标测量时,国内学者常采用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主营业务利润率(ROS)和托宾Q(Tobin’s Q)等单一财务指标,但这些单一指标受会计数据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受到人为操控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绩效。为客观、全面、综合测量中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本文采用多维指标的测量方法。这里共选择17个企业绩效的原始测量指标(一级指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取现金流能力(获现能力)五个角度来全面度量样本企业绩效,如表3:

(三)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本质是协方差结构分析,是一种验证性(confirmatory)的模型分析,就是比较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设模型隐含的协方差矩阵与实际输入的样本数据所导出的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如果两个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就认为预设的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吻合,研究者就可以接受所假设的模型。一个完整的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包含两个次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与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测量模型描述的是潜在变量如何被相对应的显性指标所测量或概念化;结构模型描述的是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或路径关系,以及模型中其他变量无法解释的变异部分。

对于测量模型中测量指标(显性变量或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间的关系,通常写为以下两个测量方程:

x=Λxξ+δ

y=Λyη+ε

其中:x ——外生测量指标组成的向量;

y——内生测量指标组成的向量;

ξ ——外生潜在变量组成的向量;

η——内生潜在变量组成的向量;

Λx——外生测量指标与外生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生测量指标在外生潜在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Λy——内生测量指标与内生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测量指标在内生潜在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对于结构模型中的潜在变量间的关系,通常写成如下结构方程:

η=Bη+Γξ+ζ

其中:B ——内生潜在变量间的关系;

Γ ——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影响;

ζ——结构方程的残差项,反映了在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绩效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所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即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17个财务指标的测量效度,同时,也为了给下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打好企业绩效变量测量模型的基础,这里就有必要对企业绩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图1是运用AMOS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标准化解:CMIN=77.677(p=0.393), DF=75, GFI=0.965, AGFI=0.929, RMSEA=0.012

图1 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7个财务指标的测量效果较优。模型基本适配指数,如卡方统计量(CMIN)、适配度指数(GFI)、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和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等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获现能力在营业收入现金含量上的因子负荷不显著外,其余所有因子载荷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了t检验。

17个一级财务指标测量5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现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33、0.928、0.534、0.656和0.88,均达到了大于0.60标准。除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3外,其余因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统计检验不显著,可以认为5个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从而表明5个因子不具有多重共线性,它们作为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次级财务测量指标效果较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现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作为测量企业绩效的二阶变量,它们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94、0.68、0.81、074和0.79,组合信度为0.90﹥0.6,充分说明用这5个因子变量测量企业绩效的有效性,能够综合反映中小上市公司的绩效实现情况。其中,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的因子载荷要高于其他3个因子,且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1%,这表明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最能反映中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或治理绩效。图1显示,偿债能力与成长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这表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稳健运营和发展壮大是以牺牲其对债务的偿还能力为代价的

(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原理以及理论假设,本文假定营销环境及其发展变化与企业绩效存在图2所示的结构关系。预计营销环境的变化到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为正,而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符号无法预判,并假定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助于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即在营销环境到企业绩效的路径图中起到了中介和传导作用。

经分析,样本数据基本符合多变量正态分布,这里采用Amos7.0结构方程专用分析软件的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ML)进行图2假设模型的适配检验。借助软件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输入、模型评鉴和修正等技术性操作,得到了模型的各参数标准化估计解(如图3所示)。

标准化解:CMIN=406.864(p=0.081), DF=256, GFI=0.903, AGFI=0.857, RMSEA=0.050

图3 营销环境及其变化与企业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分析的最终输出结果显示,模型整体适配情况良好。卡方值CMIN的p值等于0.081>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卡方统计量不显著,从而接受虚无假设——理论模型隐含的协方差矩阵与实际样本数据导出的协方差矩阵之间没有差异。检验模型与数据整体匹配情况的两个主要统计量即整体适配度指数GFI和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分别为0.903和0.050,分别大于0.90和小于0.80的适配标准,显示了模型有较良好的适配度。另外,鉴别模型契合度的衍生性指标即增值适配度指数NFI、RFI、IFI、TLI和CFI等均超过了0.90标准,衡量模型精简程度的简约适配指数PGFI、PCFI、AIC和卡方自由度比CMIN/DF等也都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企业绩效的5个二级测量指标因子负荷的共同组合信度为0.674,大于0.60标准,说明企业绩效的二阶测量模型内在质量较好。详细的模型检验统计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各参数估计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参见表4和表5。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市场化进程可以很好地反映营销环境的综合情况,采用中国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中小上市公司营销环境测量指标的替代变量是可行的。治理环境变量营销环境的测量模型显示,在5个显性测量指标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以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96、0.89和085,这表明以上3个变量是测量公司营销环境最有效的指标,亦即表明这3个因素构成了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5个营销环境的显性度量指标的组合信度为0.847,说明营销环境的测量模型内在质量很好,政府干预、法制环境、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构成公司营销环境的重要因素。

2.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小上市公司的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假设假设一成立。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目前我国的公司营销环境总体比较良好,至少对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人们普遍存在政府对公司干预过多、法律制度不健全、法治水平低下、市场环境恶劣等成见,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状况多有诟病,对公司经营、成长和治理的外部环境也往往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3.从动态角度来看,我国公司营销环境在2008年至2010年度三年间的变化情况与2010年的营销环境状况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对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没有帮助,反而对企业绩效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在营销环境到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的中介或传导作用不明显,假设假设二未通过检验。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可能的解释:其一,市场化指数各年变化不是很大,用各指标的增长率作为营销环境的改善程度的替代变量可能不是很精确,模型中潜在变量营销环境变化的组合信度为0.545,没有满足0.60的理想标准。其二,营销环境的发展水平可能还取决于其他方面的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情况,比如,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等。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软环境外,营销环境的优化也会与我国硬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比如道路交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等。其三,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佼佼者,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和壮大速度更是迅猛,但与此同时,经济、市场和法律等软环境的建立和完善速度却跟不上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成长需要,从而严重制约着公司价值的实现,在实证结果中就表现出了营销环境的演进与企业绩效的微弱负相关。

4.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为正,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越高,表明政府对公司的行政干预程度越低,企业绩效水平也越高,这就证实了减少政府对公司行政干预的必要性。另外,潜变量营销环境变化在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0,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环境的竞争加剧,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提升水平是衡量我国公司营销环境改善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

(二)启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能力,企业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也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小上市公司营销环境的情况,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是构成我国公司营销环境的主要因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可以认为营销环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中小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对公司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应加快完善公司营销环境的步伐,使治理环境的提升水平尽可能满足中小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公司营销环境构成了公司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是隐藏在公司治理表象背后的最深层次和最基础的外部因素,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的挑战,公司要做到基业长青,必须使自身的治理结构和机制与营销环境做到最贴切的拟合。同时,公司治理和营销环境的关系是互动的,为满足中小上市公司因快速成长而对周围生态环境适应性的需要,营销环境的发展和完善不能滞后于公司的发展步伐。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营销环境发展十分不平衡,虽然当前的治理环境总体上呈现好转的态势,并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发展和完善步伐远未满足中小上市公司快速成长壮大的客观需要。因此,当前我国应加速推进治理环境诸领域的改革进程,使其更好更快地推动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和公司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Shleifer and Vishny. Large Shareholder and Corporate Control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3):461-468.

[2] 罗党论,刘晓龙. 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09(5):97-105.

[3] 余耀东,冉光圭.企业外部环境对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30-38.

[4]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5):40-51.

[5] 高雷,宋顺林.治理环境、治理结构与成本——来自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07(3):35-40.

[6] 周勤业,夏立军,李莫愁.大股东侵害与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偏差[J]. 统计研究,2003(10):39-44.

[7] 李增泉,孙铮,王志伟.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11):33-13.

[8] La Porta , F. Shleifer , Vishny. 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1-33.

[9] 林勇,连洪泉,谢军.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效应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30-138.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isted Companies

WU Wei

篇4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改善与上、下游企业供应链的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使系统的成本最小化,从宏观上看,供应链管理包括了两个主要部分:企业内供应链管理和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有力的优势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快速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等相关活动,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

一、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避免信息失真、提高顾客信息反馈效率,使供求有机衔接、协调一致、反应迅速。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供应链来说,供应链的赢利就是从顾客那里赚取的收入与供应链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的成本越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获利空间越大。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不断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现有数据表明,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削价处理的损失40—50%,库存下降10—15%,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必然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比一般企业的资金周转时间缩短40—60%,而资金周转时间的缩短就意味着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从而获得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现阶段中国市场上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所以,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但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竞争的根本。

二、我国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它对于我国企业因规模小而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因其结构全、开支大、内部层次繁多、结构臃肿而不能形成合力,大多数企业重复低层次竞争而导致两败俱伤等问题都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

1. 产品不规范,缺乏以顾客为中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目的之一就是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协调链上各节点企业行为,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而产品的原材料至产成品到最终消费品必然采用标准化形式则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缺乏规范性、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是以实现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今天,在顾客驱动的市场中,顾客需求构成市场,需求形成企业获利潜力,需求的满足状态制约着企业获利的多少,因此,顾客的满意就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顾客需求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供应链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的目标设定优先于其他目标,它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顾客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来影响顾客需求中的价格因素,

2. 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以往低层次的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企业关系,没有在供应商方面形成一个共同利益的一个群体。企业存在是因为市场价格机制中存在成本,同时企业内部亦存在成本,市场交换成本及企业内部成本之间比较的结果是所有产品的生产不能由一个超大企业来完成。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研究了企业纵向整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效率。而如果不满足所需条件,纵向整合也会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成本。因而形成了企业“半结合”状态的研究。

篇5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企业通过网络面对整个世界,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供应链就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在信息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信息是企业的生命”。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不同部门、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巨大的供应链网络,使信息及时共享变得可能。电子商务面向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整合了上下游企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供应链观念淡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003年对北京、上海、天津等11省市200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理解。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只立足于企业内部的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这样,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从而失去了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的可能,这严重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效率。所以,企业观念的改变是影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根本问题。

2、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当今,全世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增长的减缓和来自国内和全球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发现、创造、培养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它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企业本身具有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才具有吸引力,供应链业务伙伴关系才会稳定持久。但是,在目前,中国企业能认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已难能可贵,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付诸实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

3、贸易伙伴之间的协作问题。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通过电子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在整个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交货不及时、可信度较低,企业间形成供应链联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此外,缺乏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也是贸易伙伴之间协作的障碍。没有合理的绩效分配,各企业自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换取整个供应链的最大利益。因此,良好的供应链协调战略势在必行。

4、技术障碍。企业间的每一笔贸易都伴随着产品的运动和信息的运动。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接收、提货、仓储等,信息共享成了企业间实现协调运作的关键。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变得日益重要。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商品条码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支付系统,构建企业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在企业内部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企业也仅限于较大型的企业,而采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

三、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对策

1、加强企业管理,树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企业电子商务最为关键的是“化人”,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料进行有机的重新的整合,而对人的转化却是最为困难的。为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电子商务意识,主动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给企业所能带来的真正价值,并清楚认识到电子化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区别,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及企业经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发展。

2、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之本。坚决消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其核心能力,创造供应链上竞争的整体优势。

3、建立信任/合作机制。解决电子商务供应链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信任/合作障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以下三种机制[7]: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

4、加强信息化建设。供应链要实现协同商务,必要的条件就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良好的电子商务的基础。这就需要每一个企业强化信息观念,对员工信息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机构,从长远角度来规划和发展信息化事业。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商务谈判》、《连锁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已经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篇7

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电子商务供应链有以下特点:电子供应链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物流运作或管理的单元不是大件货物而是每个顾客所需的单件商品,虽然其运输也是以集运的形式进行,但是客户在任一给定时间都可以沿着供应链追踪货物的下落。在电子供应链条件下,由于客户可以定制订单和库存,因此,其流程是双向互动的;作为制造商、分销商可以随时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调整库存和订单,以使供应链运作实现绩效最大化;电子供应链完全是根据个性化顾客的要求来组织商品的流动,这种物流不仅要通过集运来实现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同时也需要借助差异化的配送来实现高服务。

二、电子商务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观念淡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在国内只立足于企业内部的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这样,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从而失去了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的可能,这严重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效率。所以,企业观念的改变是影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根本问题。

(2)人才问题。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诸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保证在供应链某个环节发生故障时,他们能统观全局,给予合理的解决。

(3)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只有企业本身具有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才具有吸引力,供应链业务伙伴关系才会稳定持久。但是,在目前,虽然不少中国企业已经能认识到核心能力,但很少有企业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付诸实施。

(4)牛鞭效应严重,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随着供应链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增多,委托关系的梯次也就增加,利益目标和博弈决策之间的二次选择也就被多次重复,而每一次重复都意味着次优选择的进一步优化,这是牛鞭效应随供应链长度、宽度增加而逐渐放大的原因,因此,供应链中的成员个数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越多,其被扭曲的现象也越严重。

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优势及对策

(一)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现有客户和吸引新的客户。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提高营运绩效。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缩短需求响应和市场变化时间,提高运营绩效,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实现最大增值。

(3)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对策

(1)加强企业管理,树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企业实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最为关键的是对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电子商务意识,主动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给企业所能带来的真正价值,并清楚认识到电子化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区别,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及企业经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发展。

篇8

    (一)如何推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策略与途径

    1.专业定位。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从事销售、人事助理、会计、生产线班组长、物流助理及区域销售经理、市场经理等潜在发展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经营管理人才。2.校企合作基础。目前,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鄂州市万联购物超市、武汉钢铁集团鄂州钢铁公司、武汉梦天湖酒店管理公司、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章程,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和责权利事宜。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推动和带领下,本专业又先后与多家地方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3.校企深度合作方式与途径①签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协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次实习实训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鄂州万联购物超市联系,与鄂州万联购物超市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双方确认后组织实施。②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校内仿真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与武汉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组建“综合实训基地”。校内仿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标志着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形成。把企业搬进学校里,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区域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③为深度合作企业提供培训。目前,本专业主要为鄂州万联购物超市、鄂州市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在岗员工提供培训;同时也为鄂州市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州万联购物超市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中职毕业生,因为学历要求,需要进修专科学历相关培训。通过此项合作,提升了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将刺激本市其它企事业单位在我校开展培训的需求。

    (二)如何推进校企共建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策略与途径

    1.增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及就业的岗位数量为使专业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增加顶岗实习及就业的岗位数量,校企双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①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组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主管、一线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本专业毕业生等成员定期开展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形成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市场营销管理岗位群、生产管理岗位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群、财务管理岗位群,分析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调整专业课程体系。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的综合保障体系包括两方面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系统,以院教务科为中心,将学生———教研室———教务科———教师———学生串联在一起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二是完善和健全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形成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学校的反馈闭合系统,专业教研室配合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办、校企合作办等部门协同完成。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全面控制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2.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为平台,拓展多维度的校企合作①师资队伍建设。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为专业教师提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与管理全方位的培训。另外,专业还与企业双向合作,企业派人到校指导,学校在企业开展实地训练,实现仿真实景教学,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为平台,积极参与深度合作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面向鄂州市开展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培训960人次;面向鄂州市中小企业,开展在职员工管理类业务培训1870人次;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及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工商企业管理专科学历教育创造条件,从而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3.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①组建校企整合的组织体系。以万联购物超市和学校共建的组织体系为例,这个组织体系以企业名字命名,被称为“万联学院”。组织体系由三个层级构成:在第一层级中,理事长为鄂州万联购物超市董事长洪朝,副理事长为鄂州职业大学副校长洪贞银;在第二层级中,院长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潘映高,教学部门有关负责人;在第三层级中,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万联购物超市的讲师团成员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②制度保障。合作体系建立起来了,关键在于保障。按照校企签订的协议,万联购物超市要投入120万元,在学院里面建设“企业经营管理超市”实训中心,提供各种设备和软件用于经营和学生实训教学。在师资方面,万联购物超市选了17名基层管理者在这里做兼职教师,除了进行实训指导,还与我们学校的老师结对开发项目化教材。③共同育人。在共同体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能体会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2]“企业经营管理超市”实训中心摆放的是市场里最先进的超市工具,学生能在岗位上接受万联超市老员工手把手的教学,切身体会严格的作业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直接了解岗位的任职要求,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学院讲师团的老师们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与市场同步的课程,与兼职教师进行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重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等育人环节。

篇9

(一)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及其设置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初衷是为了培养能够从事工商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经过专业培训及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能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工商业及各类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并胜任企业管理工作。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则是以培养优秀管理型人才为目标。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及实操能力,有较好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使得该专业的学生既有较髙科学素质,较好的创新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应变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又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才干。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直致身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现状与设置目标可谓相距甚远,主要体现为如下几方面:

 

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课堂参与性较弱,教师难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当前,国内髙校工商管理专业大部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灌输式”教学,其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而整个教学过程仅凭考勤、成绩、纪律约束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中心,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参考依据,教学内容均围绕教材而设计。而教材作为一种理论知识的总结,提炼于实践,具有一定滞后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易出现“读死书”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脱离教科书,便完全不知所措,缺乏应有的适应环境及应变的能力。

 

3.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缺乏对工作岗位的了解,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频频“跳槽”

 

在与一些已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及部分在校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专业不少学生对于哪些工作岗位适合自己感到迷茫,而就业后频“跳槽”便成为该专业学生间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该专业的在校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作用,以及未来要从事何种工作等茫然不知所措的更不在少数。这类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体验及了解。

 

二、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各髙校纷纷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应运而生。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已对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模式及其优势展开了深人研究。主要为如下几方面:

 

(一)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是一种创新

 

裴丽洁(2011年)认为,企业管理沙盘实验的最大特点即采用了体验式教学,并于实践过程中融人知识性、趣味性、实战性。韦艳(2010年)认为,沙盘企业经营实践课程与传统理论课相比,具有互动性、对抗性及趣味性。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对传统理论进行了革新,对学生的实践、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可发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综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崔玲珑(2010年)认为,企业管理沙盘实践课综合性较强,且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特点,对教师各方面知识要求较髙;唐时俊(2010年)认为,企业管理沙盘实验课能让学员通过直观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抽象复杂的经营管理理论,并采用完整生动的视觉感受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能力;而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其操作过程中要求兼具管理科学、运筹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基础。因此,要带好该实践课程,对教师的水准有较髙、较全面的要求。

 

(三)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可多方位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其综合管理技能

 

裴丽洁(2011年)认为,企业管理沙盘实验课是模拟企业运作管理的实验,其涵盖的经营管理知识全面而广泛。在企业模拟经营管理过程中,需综合运用所学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经营进行控制,如成本控制、订单控制等。而能否合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则成为模拟企业经营成败之关键。陈春蕾(2011年)认为,企业沙盘模拟实验正是在孤立、零散的知识基础上,去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它涉及企业战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技能,其中任何一方面技能的缺失,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短板,并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终失败。因而,企业沙盘模拟实践课程为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

 

三、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对于传统人才培养现状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对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现状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可较好地予以缓解或解决,主要体现为:

 

(一)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可充分调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及主观能动性

 

如前文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髙,缺乏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而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的实施促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切实参与到模拟企业经营管理中去。该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带来的抽象及乏味,将学生带人了一个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境,通过模拟处理某企业各部门所发生的真实业务,大大提升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直观认识,提髙了其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的实施较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了起来

 

工商管理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大弊病是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而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则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紧密结合。实践中通过模拟某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教师得以引导学生将其各科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片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将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综合管理能力及素质,并借由此帮助学生实现其知识的具体化、有序化及系统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如通过模拟实习,学生在参与研发、采购、营销、生产、品质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整合所学的各科管理知识,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与方法,成为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通过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课程,加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了解,找准其未来的职业定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对不同部门工作岗位的认知,难以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定位,于是出现了就业后频繁跳槽地现象。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课能让学生通过模拟企业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操作,如从研发到技术,从生产到质检,从营销到库存,从财务到人事等,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间又该如何协调关系,并通过此找到相应“职业角色”的感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初步的定位,从而体会自身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接受及热爱程度。并通过参与企业各不同部门的实习,体验现实中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启发工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

 

当前国家对于髙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有较多优惠政策,如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然而据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比例仅为0.3%。主要原因在于髙校学生创业意识缺乏、创新思维不足。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能提供一个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平台,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使其能以实践的方式模拟操作企业运营的全过程。通过企业模拟实习沙盘实践教学的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强化了其创业意识,并增强了其创业信心,激发了其创新思维。

 

篇10

管理是一种实践,特别需要实战、经验、艺术的积累,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顶岗工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在实践中培训业务操作和管理能力的方式,但是,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很难有多少企业愿意有组织地接受学生到企业进行业务和管理的实习。即使学生可以自己找到企业实习,由于自身的实习生的身份(而不是雇员的身份),也只是做一些最基本的事情,很难保证让学生有机会从事业务及其管理方面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探索了在校内进行的“四阶段”实训模式,利用模拟的手段,进行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训练,并在四个阶段的实训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应用性理论知识。

一、“四阶段”实训模式的内涵

我们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认知实训”:运用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类沙盘或实训项目,组织学生深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和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第二阶段“理性深化实训”:在学习了相关课程后,再运用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沙盘、企业经营管理类教学软件或实际的工商经营管理活动,营造情境、深入体验,深化理性认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与要求。第三阶段“综合提升实训”:开展专业综合业务实训,亲历实践,理论、技能、素养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第四阶段“准就业顶岗实训(实习)”:结合学生就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全面地实践、应用、反思、升 华。

通过这四个实训阶段的进阶,融入其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实现了:“从特殊(的业务流程)到一般(的行动过程);从具体(的隐性知识)到抽象(的显性知识);从应用(完成业务和管理的手段、工具)到基础(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从实践(先做、学)到理论(再学、教)。”“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细节;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机械到灵活;由低级的实物模拟到高级的软件模拟,从模拟到直接参与工商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由感性认知(具体的工作任务)入手,通过体验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行动型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且由于有了实践经验的基础和反复提升的实训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把工作任务做得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分析、整理信息,这是一种调研性、分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制订计划、方案,这是一种预测性、实证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决策,这是一种选择性、规范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方案,这是一种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检查过程与结果,这是一种控制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评估成效,这是一种诊断性、总结性的工作训 练”。

二、具体的实施思路与方法

1.第一阶段“感性认知实训”

深入体验感性认知。将以各类沙盘(生产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商贸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营销模拟沙盘、第三方物流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财务分析沙盘、计划预算沙盘、企业管理信息化沙盘等)在不同阶段或不同课程的学习前先期导入,让学生模拟企业的员工,承担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初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学做关联理论提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学习课程和应用理论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理论知识;二是教师在后续的课程中以学生做过的沙盘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为背景、素材和案例,进行应用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模拟体验的经验基础,有了对所学内容的感性印象,他们就会把老师讲的理论和知识与它们建立起影射关系,带着出现(发现)的问题去学习,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应用理论知识与方法,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和了解“怎样做更好”。

具体来讲即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先运用沙盘给学生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和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模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先在“玩”中知道要“做什么”、学习“怎么做”,并在做的体验中去学习一些基本的经验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学习“怎么做更好”的策略性知识,教师教授学生掌握应用性理论知识。

例如:在第一学期学生一入学就开设《企业经营管理入门模拟》沙盘必修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构成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相互之间是怎样配合和协作的;企业正常经营运作是如何进行的、资金是如何运转的;市场环境是多么不确定、竞争的残酷与精彩;管理有哪些职能、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如何沟通、协调达成共识、感受责任与压力等,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运作过程建立起最初的感性认知。

这样,在我们开展的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学等方面的内容时,教师以学生模拟运作的企业为背景、素材与案例来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此种思路和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课程学习中,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类课程前先让学生做一遍营销沙盘;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时,先让学生做一遍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在学习物流类课程中,先让学生做一遍物流沙盘等。总之,让学生先体验实践、先积累经验,先知道“是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然后通过反思实践性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在理论学习中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够做得更好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第二阶段“理性深化实训”

深入体验实践提升。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和应用理论知识、掌握了具体的业务工作方法(工具)、学会了怎么做之后,再次让学生运用各类沙盘或教学软件(工商企业设立与策划模拟、市场营销模拟、企业运作ERP模拟、电子商务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模拟、物流运营模拟、财务资金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甚至直接参与工商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模拟从事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通过实践丰富“怎么做”的经验和积累“如何做更好”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业务处理技能和锻炼管理能力。例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做过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再做一遍该沙盘或电子沙盘;在学生学习市场营销课程前做市场营销沙盘的基础上,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再用市场营销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训(注:同一个学期内完成),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工商管理活动周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从事工商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践。

3.第三阶段“综合提升实训”

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为学生开设“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项目)为核心,将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应用理论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完整型、综合型的实训课程。课程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熟练,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强,真正做到上手快、业务熟、职业素养高,形成较好的“问题解决”的业务操作与管理能力。为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实训内容一是针对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群要完成的主要的、综合的、完整的业务工作;二是按照工作程序――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三是按照发现、分析、界定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制订问题解决的方案,运用问题解决的工具,实施问题解决措施的“问题解决”完整的方法过程。这种课程要体现职业性、实战性、竞争性、过程性,综合化、程序化、规范化,复杂、动态、灵活、连续、完整的特点。

综合实践全面提高通过专业综合业务实训,将“企业搬进课堂”,仿真企业工作情境(场景仿真、软硬件仿真、流程仿真、业务仿真、管理仿真、制度仿真等),模拟职能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使学生拥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熟悉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了解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在业务关系,掌握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熟练业务操作的细节与规范,提升职业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亦体验得失、感受挫折、体会人生、总结成败,感悟管理精髓,掌握管理技巧,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4.第四阶段“就业顶岗实训(实习)”

实践应用反思升华。在第六学期,学生以学生和企业见习员工的双重身份,在企事业单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顶岗实习,全面进行实践,并结合顶岗实习撰写企业调查报告,或部门调查报告、岗位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等作为毕业论文,完成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换,实现理论、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全面升华,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 础。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1、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篇12

为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鼓励到社会待业的企业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就业,结合本市情况,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富余人员申请个体经营积极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个体经营条件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其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二、各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划安排个体经营场地和分配摊群市场的摊位时,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审批,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给以方便。

三、各区、县劳动局对符合领取待业救济金条件并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企业富余人员,可以将应领取的待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四、各区、县劳动局要严格控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雇用外地做工人员数量,为企业富余人员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他们自愿到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就业给予优先安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