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02 19:2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1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27-01

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化学方程式使最重要、最关键的化学用语。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将化学方程式熟练的记忆和书写。

1 构建思维导图

在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在仅仅采取机械性的理解和记忆,将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融合相互割裂。因此,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相关方程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从属关系,并利用各个方程式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知识链,重新排序编码知识,形成“点面网”的思维导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无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化学方程式重点的核心物质,而学生主要是听教师的讲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使无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达到显著的效果。

2 分析化学反应原理

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会在关键处及时的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加深刻、牢固,属于高级知识,是对所学习知识的灵活迁移。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会因为理解不透彻而不能够全面的将化学方程式写出,因此,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设置一些表格进行填写,然后从化学反应条件,以及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对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进行书写,将化学反应的本质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思考,为什么这样写,而那样写?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能够达到声色并存的效果,还需做到以下两点:(1)在复习课中经常采用多媒体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播,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辅助记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常常依赖着化学实验,多数化学知识的获得是从实验中了解学习的,如铜和浓硫酸、钠和水的反应等,可见重温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利,在此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记忆牢固,有一个透彻的理解。(2)通过口诀进行对比性记忆。例如:,可将“浓的14”谐音为“浓的要死”;可将“38稀”谐音为“38嘻嘻”等等。

3 设定目标、过关考级

我们常常说:“没有追求的人都存在一定的惰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无机化学方程式,通过考级让学生能够将化学方程式牢记,还能够促进其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考级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让那些学习化学较为困难的学生,观察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怎样进行备考,形成互帮小组,让学生相互背诵,并对科学的记忆方法进行切磋,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见,考级也是一种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长假或周末想学生布置考级准备作业,并向学生说明背诵化学方程式的等级标准,如所有的化学方程式且书写整齐可获得一级,背诵加上书写总共有几级等等。然而,在重点中学中,教师基本上不用在这个环节花费较多的心思;但是在一般的普通中学中,教师还需重视这一环节,因为普通中学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能不够扎实,在知识的理解上似是而非,对化学学科可能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最高要求可能仅仅是会考的合格。可见有效教学还存较强的对象意识。因此,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将本学科的价值过高的估计,也不可以将学科价值仅仅定位在本学科上,而是要权衡学生的完整发展,因此,在无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慢慢背”的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最大程度的完成有效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将教学的“有效性”简单的理解为利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更对内容的教授,而是要结合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所以,采用较多的课外时间让全体学生完成考级检测,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利。

4 组织书写竞赛

在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关注最多的就是教学效果的量化和可测量性。如尽可能的具体和明确教学目标,方便对教师工作效益的检验。组织学生参加方程式书写竞赛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检测方程式教学效果的方法。在开始进行书写竞赛之前,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的书写能力,概括的讲就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理。并对简单的向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即从微观角度透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尊重客观事实,通过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将化学方程式准确的书写;在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时,必须牢记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发生增减,种类不发生变化。可以从考级准备试卷中选择较为经典的类型作为一部分竞赛试题。经过实践证明,在考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奖的几率较高,然而这并不完全成比例,这是因为在方程式书写竞赛活动中,对学生的书写能力的要求也非常大。最后,在竞赛结束后,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张榜表扬,可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增强学生在化学方程式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5 结语

在化学课堂上,要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还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快乐的学习、学有所得、学出意义。倘若能够使单调的化学方程式顺利的转换成学生的学习工具,使学生轻松地的学习。此外,在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中,还需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紧密结合,最终取得有效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琳,徐丹悦,吴星,等.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J].化学教育,2009(7):23-25.

篇3

一、打牢扎实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要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首先,1-20号元素要记牢,做到能准确写出各种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记忆时,可仿照诗歌朗诵的办法,将20种元素分为四组,每5种元素一组,很快就能记住。

其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要掌握。一首常见的顺口溜有助于加快记忆:

一价:K Na Cl H Ag;

二价:O Ca Ba Mg Zn;

3Al,4Si,5N、P;

2、3 Fe,2、4C,2、4、6S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这个顺口溜告诉我们:在化合物中,钾、钠、氢、银都显正一价,氯显负一价;钙、钡、镁、锌都显正二价,氧通常显负二价;铝显正三价,硅显正四价,氮、磷常显正5价(NO3-、PO43-);铁常显正二、三价(Fe2+、Fe3+),碳显正二、四价(CO,CO2、CO32-),硫在化合物中有三种常见的价态(S2-、SO32-、SO42-);铜、汞常显正二价。

第三,溶解度表要掌握。同样有口诀可以帮助记忆:钾钠硝酸铵盐皆可溶,碳酸盐可溶钾钠铵;氯化物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钙钡铅;亚硫酸盐、硫化物类似碳酸盐,弱碱除氨水均沉淀。

第四,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要掌握。同样仿照诗歌的背诵方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后面不活泼,铜汞银铂金。

上述四个要点所对应的顺口溜相当于化学课程的"武林秘诀",多数需要勤读勤诵,顺利掌握以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成功了一半。

二、把握书写原则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因此,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三大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个数相等;

3、如果是离子方程式还要求电荷守恒。

三、细分类型书写

正如书写原则描述的,我们在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有一说一"。现实世界中,虽然物质的种类有千万种,但是其化学反应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有限的种类,这就为化学方程式归类奠定了现实基础。就高中化学而言,只要掌握好以下三大类,化学方程式书写就无往不利了。

1、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溶解度表、强弱电解质的辨别为基础。对于题目所出现的反应物,先交换成分,接着判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的生成(或者判断是否符合强电解质制备弱电解质的规律)。若有,则完成产物的判断;若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的生成,则该反应不能进行。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较为容易,一般采用最小公倍数法。比如:

A、HCl与NaOH的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有水生成,符合要求;

B、实验室制备CO2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有水、气体生成,符合要求;

C、少量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a(OH)2 + CO2 = CaCO3 + H2O

有沉淀生成,符合要求。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得失电子数守恒、质量守恒为原则。

①常见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的判断:

常见的强氧化剂有KMnO4、浓硫酸、浓硝酸、Cl2、H2O2、Na2O2、HClO、Fe3+……

常见的强还原剂有活泼金属、S2-、I-、Br-、Cl-、SO2、Fe2+……

②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判断:

此时应熟记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如:

Na 与 H2O的反应 Na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1价,根据实验现象,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即判断产物为NaOH;H2O分子中O元素的化合价-2价,不能再降低,只能是H2O分子中H元素的化合价(+1价)降低,即产物为H2;所以,方程式的雏形为Na + H2O NaOH + H2

又如:

Cu 与 HNO3(浓)的反应 Cu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2价,即产物为Cu(NO3)2,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产物为NO2,用观察法,发现应该还有另一产物H2O;即方程式的雏形为Cu + HNO3(浓) Cu(NO3)2 + NO2 + H2O

对于高一年的新生,还没有办法完全做到融会贯通、完全掌握元素价态的变化规律,我们采取的是边"死记"边"学写"的办法来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③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A、找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并标出相应的化合价

B、找出化合价变化的总数,即得失电子数

C、求出得失电子总数的最小公倍数

D、求出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E、用观察法求出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F、检查质量守恒、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如Cu 与 HNO3(浓)的反应

Cu + HNO3(浓) Cu(NO3)2 + NO2 + H2O

Cu反应后变为Cu(NO3)2失去2个电子,HNO3(浓)反应后变为NO2得到1个电子,所以应给NO2的系数配2,即Cu + HNO3(浓) Cu(NO3)2 + 2NO2 + H2O;用观察法发现,方程式右边N原子又4个,所以HNO3(浓)的系数应为4,H2O的系数应为2,即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前提,以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的辨别为基础,以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为原则;书写过程遵照写、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删、查四个步骤进行。此时应熟记常见的强酸、强碱及溶剂度表。比如:

2Na + 2H2O = 2NaOH + H2

可以拆成离子的只有NaOH,即改写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观察发现方程式的左右两边没有一样的离子或物质,即无须删除;最后检查质量和电荷是否守恒,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 。

除了以上三个大类,还有相对比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如:

Na单质投入CuSO4溶液中,则需要综合以上三种类型。

篇4

关键词:分数法;归一法;代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学反应客观事实为基础,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三大原则,调整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离子方程式还要求方程式左右两边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都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化学的一项考查热点,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中都必有所体现。在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参中,介绍了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用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来配平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课堂上讲到了离子反应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增加了电荷守恒与电子守恒两大原则,但是,所用数学工具仍然止步于最小公倍数法和奇数配偶法。中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没能得以充分的运用。

“分数”、“归一”、“代数”是大多数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数学方法。然而,这些数学方法却很少被教给学生运用到配平化学方程式上来。在当前的化学教研中,化学教师对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研究也较为零散,并且往往只有单一方法的介绍。例如,徐宏简要介绍过“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1];李成军介绍过用定“1”法配平化学方程式[2];蔡海成介绍用传统的“代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表明,有人将这三种数学方法整理成为一套系统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通用法则。本文正是借鉴了以上三位教师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三种数学方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中的运用,总结归纳出一套通用法则,并将此用于一些难确定化合价的化合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带字母化合物参与的和有机物参与的等不同类别复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实践证明,运用此三种数学方法及其联用不但能简单、高效地帮助解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分数法

参考文献:

篇5

前言

“行动导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构建后所形成的教育方式,旨在依靠教师丰富的经验,通过对海量书籍的总结,形成效果最直接、表达最直白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现代教育者们认为,学生学习应当从教师的影响下脱离而出,从灌输式教学从而转向知识体系构建教学,从主动变为互助,使学生从被动的地位当中解放出来,如此才能够完成教学体系重构所带来的意义。化学教学是一个有趣的学科,不仅能通过知识使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生命。同时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以及实验了解化学元素的构成及相互关系,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还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因此学案导学的应用在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都是非常有用的。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一)实验的设计。分组实验法:选取上一季度考试成绩较为相近的两个化学选修课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对着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化学考试评估,再次确定其化学综合考试成绩是否相近,当成绩相近时,即应用学案导学教育方式以及常规教学两种方式对两个班级进行分批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当中两个班级学生的不同上课状态和反映情况,最终进行考核分辨两个班级的考核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当中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二)实施的过程。首先,学案的设计,学案编写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过程,教师可以按照上文当中所述的诸多理论方式归纳设计的梗概,然后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而在设定任务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将学案设计融入其中,完成与学生的初步共识。

(三)学案导学教学过程。确定学习目标是r值观、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所形成的具体方向,在学案编写过程当中,应当遵循这三个方向,以此为总体内涵,进行框架式分析;结合问题联系实际,是;进行课前预习,重要内涵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够通过探讨与挖掘对课程进行过程当中的任务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思考,也有助于教师引导过程的顺畅。一般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止痒不仅加深了概念的记忆深度,同时加强了学生处理问题时的积极方法,难度较大的由教师引导,再结合同学本身思维方向扩展,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问题的知识点,并结合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课堂导学的重要之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加强嘘声对知识认知的深度,增强记忆力的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笔记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主要是归纳,对课堂是顺利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经验。对没有顺利解决的问题提出思考方向,帮助学生总结原因,让学生自主解决。如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就可以对总体的任务目标进行总结,将再次缕清人物目标的重点方向。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这一点属于课外练习了,在布置作业时,针对课堂上没有顺利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布置,并挑选重点、难点,以题型模式为主要方向,避免题海战术,将学生完全的引入到问题的重点当中,鼓励学生课后/讨论,在批改作业后,在此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二、以高中化学为案例进行导学教学

“学案导学”模式较适应用于新课教学和复习课,学案的设计因课型和教学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思路是相同的,下面为最常用的新课和复习课的案例:新课案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生化学必修模块中的《离子方程式》,介绍“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高中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2、正确、熟练书写离子方程式3、掌握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本质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事件和程序、刺激方式、课堂活动导入

提问,什么叫离子方程式?回答:用实际参加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投影、将下列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略)2、提醒学生注意所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改写成离子方程式。3、归纳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种类型的反应。4、投影、归纳几种常见的方程式。5、一般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区分几种不同方程式之间的异同点练习写出符合Ba2++SO42-=BaSO4的一些化学方程式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四)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投影、实例分析书写步骤和方法、归纳书写的步骤和方法。写、拆、删、查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归纳哪些物质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

(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归纳几种判断的依据。1、书写是否规范(条件,气体、沉淀符号)2、书写是否符合实际的电离情况3、是否遵循电荷、原子守恒4、是否遵循客观事实5、是否遵循物质配比关系

(六)结合实例分析师生共同分析一些错误的方程式。课堂小结小结本堂课主要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课堂练习 (附课堂讲义) 练习,巩固本堂课内容。

篇6

关键词 新生;信心;兴趣;学习方法

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的概貌,认识到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而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源、环境资源、材料等问题的解决,化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它将成为21世纪支柱产业,本世纪将是化学大展宏图的时代,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化学,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化学相对初中来讲学习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但只要你学习方法得当,有足够信心,学好高中化学并不难。下面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学好高中化学,供你们在学习上参考。

1.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有这样的体会:喜欢的学科,学的轻松,成绩也理想。不感兴趣的学科,越学越费劲,陷入恶性循环中。可见提高自己学习兴趣,可增强学习信心,把学习变成一种有意思的活动,不是为了应付高考,也不是为老师,为家长而学,而是为自己学。对高中化学来讲,如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呢?那就是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譬如:学习碱金属元素这一章时,学到Na2CO3、NaHCO3、Na2O2,通过学习知道:Na2CO3俗名苏打、纯碱,可用来制玻璃、肥皂;NaHCO3俗名小苏打,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用作包子、馒头发酵剂;Na2O2可用作漂白剂等等,把这些知识告诉你身边的人,从别人的赞扬声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赏这一点,难道还有比能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事情吗?

2.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预习主要对知识的准备,在老师讲课之前,有计划进行自学新课内容,预习时除把内容细看一遍,划出重点、要点、

关键词 外,还要在不懂地方作记号,并试着做课本的练习。最好能列出预习提纲,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有备而来,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哪里不太明白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有预习过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一点点,如遇到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信心学下去。

3.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听课,是同学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讲解化学要领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上、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听课时以理解为主,边听边记,有的同学只记笔记,不认真听课,有的同学认真听了,但没有记下任何东西,这都是不科学的方法。

4.及时复习,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学习随时间推移,知识健忘也就越来越多,及时进行复习是不可少的。每天晚上都抽一些时间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越学越乱现象,一定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后复习最有效方法是采取“过电影法”,即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哪些实验,讲题时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本和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把它补充上来,这样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还要考虑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5.学会归纳总结,探求规律。同学们普遍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高中化学中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如果没有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就会感到知识散、乱、杂、多、难于掌握。因此,归纳各类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和变化规律,将所学知识结构,系统化网络化,就能促使体系的形成,对学好高中化学大有帮助,同时不要忘了阶段性总结。

6.学会解题,掌握技巧。解题训练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深刻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没有一定的习题练习就不会有对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当然,我们要摒弃题海战术,要善于在题海中精选、精挑,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7.学会巧记,克服死记硬背。化学由于要记的知识点比较多 ,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心理学告诉我们: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能使人激发记忆的兴趣,加快记忆的速度,增加记忆的数量,延长记忆的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归纳,就会发现在化学上有许多记忆方法。如:①把容易混淆、互相干扰的知识点通过比较法记。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②把须记忆的概念规律、理论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如:元素周期表结构: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十八纵横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③将相关概念列成关联图进行记忆—图式记忆。④还有一些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等等。

8.学会重视实验,培养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概念原理的建立,物质性质的研究,实验都是研究手段,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既为基础知识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基础,也培养同学们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特别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同学们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理解教材内容。

篇7

一、建立知识点结构网络,把握知识深广度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通常多且杂乱无章,尽管在理解方面比较容易,但是却难以记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想应用相关的知识点时难以调动。如果能在记忆的方面给学生采用结构图式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内容结构化、网络化,就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结构脉络,能够用较少的时间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具体来说:(1)将元素化合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这两条主线来记忆,像非金属的主线有HClCl2HClONaClO,H2SSSO2SO3H2SO3H2SO4Na2SO3Na2SO4等,金属的主线有NaNa2ONa2O2NaOHNa2CO3等。(2)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广度。比如,以钠元素为例,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化合物以及生产、生活的用途等步骤来进行知识的掌握,掌握钠元素的化学方程式,与氧气、水等反应的基本方程,像2Na+O2=Na2O2,2Na+2H2O=2NaOH+H2,最后了解一些钠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等。

二、运用实验,加深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化学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实验,元素化合物有些是需要直观记忆的,例如,物质的颜色和气味及反应现象等,而有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则比较复杂,像Fe2O3+6HCl=2FeCl3+3H2O,从化学方程式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研究有关铝的相关知识点及相关性质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在探讨铝与NaOH和HCl这两种物质的反应程度时,准备两个容器,两个容器中都放有含铝的物质,分别在这两个容器中用吸管滴入3毫升的NaOH和HCl,可以看到这两个容器中都产生了明显的气泡,从而可以得出,铝可以跟这两种物质产生反应,也就能得到两个方程式,分别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和Al(OH)3+3HCl=AlCl3+3H2O。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的现象,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 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的科学事实

在刚接触高中化学的学习时,学生具有的微观认识较少,深入的微观原子结构认识甚微,更不具备对化学键,电子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知识的认知。在此条件下,怎么能使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的认识呢?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储备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通过图示进而“看到”电子转移,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引领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氯化钠形成过程图示和播放flas,再以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析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因,多角度让学生科学掌握电子转移的本质,实现认识的逐渐深入,

2 正确分析物质中的变价元素准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了解通过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做氧化剂或还原剂,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化合价知识分析物质做氧化剂或还原剂,需要为他们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能够准确判断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二)帮助学生了解分析以后要学习的重点的典型的变价元素,只要某种元素存在多种化合价,就可能存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该元素就有可能为此化学反应中的重点元素,即为典型变价元素,(三)将一些有多种变价的元素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列举含有各元素不同价态的常见化学物质,分析该元素的价态,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趋势分析,哪些价态的元素为稳定元素,一般不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哪些价态的元素为不稳定元素,一般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 为实践抓住物质中重要元素预测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研究

首先明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其次分析物质为什么能做氧化剂或还原剂引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第三,需要学生学会预测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第四,学生能判断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可以作氧化剂,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作还原剂;第五,学生能够设计反应过程,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认识;第六,学生建立的认知通过具体的应用加强巩固和升华。

4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出现很大变动,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与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新课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要求降低了。新教材与旧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减少了以下知识: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单双线桥的表示方法存在但没有单双线桥这个名词术语,只是在写出的反应方程式中用单双线桥进行了电子转移的表示。所以在教学中不宜进行扩展和相应技能训练,如单双线桥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帮助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得失电子数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子转移及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得电子总数与失电子总数相等。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没有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作为基本要求,但在氧化还原新授课的教学中应该讲解配平方法,并做简单的技能训练,化学必修1模块有很多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掌握,让学生具有配平技能更有利于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和准确书写, 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过程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做到一步到位,所以学生在新接触氧化还原较多概念时,新概念体系的建立和新技能培养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学,生掌握这么多的知识技能,教师需要分析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很多课程内容都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如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电池等,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逐步加深促进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掌握是递进式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高一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的认知和简单的方程式配平,如能够分析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分析出哪个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从而指出方程式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电子转移情况和物质变化中量的关系;初步了解物质中哪些常做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够根据元素常见化合价判断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并且能设计简单氧化还原反应并配平。

第二阶段,在必修I第三章,第四章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电子转移将新学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的能力,如稀硝酸与不同量铁的反应配平等;培养学生构建常见物质及给出或预测的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

(三)在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和第二章《原电池》加深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认识,经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性,如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单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或碱性强弱等。

教师关于氧化还原内容的教学组织和处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面对新的高考要求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篇9

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作盖斯定律。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ΔH)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在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的反应速率很慢,有些反应同时有副反应发生,还有些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不易直接进行,因而测定这些反应的热效应就很困难,运用盖斯定律可方便地计算出它们的反应热。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盖斯定律就成为解决热化学问题的关键。

盖斯定律在求算反应热中的应用,属于高考的新增热点,经考不衰,如2008―2010年江苏高考、2009天津、2009和2010年广东高考等都出现盖斯定律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不是盖斯定律的内涵不容易理解,而是使用一般的化学方程式叠加法。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计算起来费时且易算错,所以寻找出一种快捷、高效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畏难情绪。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待定系数法可以快速解决总反应和分反应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现将“待定系数法运用在盖斯定律中”的步骤、示例、特点简述如下。

一、步骤

1.由题意写出总反应。

2.运用待定系数法。

设ΔH=xΔH+yΔH+zΔH+……

3.系数确定。

依据总反应中的各物质在各分反应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归类,把在总反应中出现,但在分反应中只出现一次的物质归为一类,把在分反应中出现但在总反应中没有出现的归为另一类。分反应中如果存在“只出现一次的物质”,那么可以直接依据总反应中该物质的系数来确定该分反应ΔH前的系数,分反应中如果存在“在总反应中没有出现的物质”可以约掉,进而确定其余分反应ΔH前的系数。

下面我以2010年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第16题第(2)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运用待定系数法。

二、待定系数法确定系数示例

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三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O(s)+3CO(g)=2Fe(s)+3CO(g)

ΔH=-24.8kJ•mol

②3FeO(s)+CO(g)=2FeO(s)+CO(g)

ΔH=-47.2kJ•mol

③FeO(s)+CO(g)=3FeO(s)+CO(g)

ΔH=+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摇?摇?摇?摇。

步骤1.写出总反应CO(g)+FeO(s)=Fe(s)+CO(g)

步骤2.运用待定系数法。设ΔH=xΔH+yΔH+zΔH

步骤3.系数确定。“只出现一次的物质”:Fe和FeO,Fe在①中只出现一次,可确定x=1/2,FeO在③中只出现一次,可确定z=-1/3,现在只剩y未确定,“在总反应中没有出现的物质”FeO和FeO,要求这些物质在叠加过程中应该约掉的,在反应①和反应②反应物中都有FeO,应该相互抵消,所以确定y=-1/6,运用FeO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最终确定出:

ΔH=1/2ΔH-1/6ΔH-1/3ΔH

=[1/2×(-24.8)-1/6×(-47.2)-1/3×(+640.5)]kJ•mol

=-218.0kJ•mol.

本题答案为:CO(g)+FeO(s)=Fe(s)+CO(g)

ΔH=-218.0kJ•mol.

下面我提供了两道高考真题请读者自己完成,来巩固该方法的具体操作。

练习1.(2009江苏卷第17题第(2)问)

用HO和HSO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①Cu(s)+2H(aq)=Cu(aq)+H(g)

ΔH=64.39kJ•mol

②2HO(l)=2HO(l)+O(g)

ΔH=-196.46kJ•mol

③H(g)+1/2O(g)=HO(I)

ΔH=-285.84kJ•mol

在HSO溶液中Cu与HO反应生成Cu和H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摇?摇?摇?摇。

分析:ΔH=ΔH+1/2ΔH+ΔH

本题答案为:Cu(s)+HO(l)+2H(aq)=Cu(aq)+2HO(l) ,ΔH=-319.68kJ•mol

练习2.(2009年广东卷第23题第(3)问)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由磷灰石(主要成分为Ca(PO)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PO)F(s)+21SiO(s)+30C(s)=3P(g)+20CaSiO(s)+30CO(g)+SiF(g) ΔH

已知相同条件下:

①4Ca(PO)F(s)+3SiO(s)=6Ca(PO)(s)+2CaSiO(s)+SiF(g) ΔH

②2Ca(PO)(s)+10C(s)=P(g) +6CaO(s)+10CO(g)ΔH

③SiO(s)+CaO(s)=CaSiO(s) ΔH

用ΔH、ΔH和ΔH表示ΔH,则ΔH=?摇?摇?摇?摇。

本题答案为:ΔH=ΔH+3ΔH+18ΔH。

三、待定系数法运用在盖斯定律的特点

1.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内涵。

通过待定系数法快速确定了总、分反应的关系,从而可以深刻理解“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2.有利于解决学生会而不对的困境。

传统的叠加法需要将方程式意义叠加,耗时且因为物质比较多容易叠加出错,运用待定系数法甚至只要观察就可以确定总、分反应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应试准确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

待定系数法很好地构建了数学模型和化学方程式系数之间的联系,将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了思维活动,内化了思维能力。

4.有利于教师研究解题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成方法,使思维更加有序。

实践证明,待定系数法运用在盖斯定律中是高效的,完全适用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积才.组合比法配平初中化学方程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篇10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的教学,有效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提高,教学的效果得到改善。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甚至可以说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无效教学”虽然和“有效教学”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处之千万里。“无效教学”自然就是没有效果的教学,或者说是收效甚微的教学,也可以说是事倍而功半。那么教学中为何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所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明明是为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偏偏为何会带来无效教学的结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进行一个总结:

1。教学目标设置不当:要么太高、要么太低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正式教学之前都会对该部分的教学有一个心理预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并不合理,有些要么太高,有些要么太低,完全就已经脱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自身没有跟上时展的变化,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变动掌握不到位,教师对新课改中提出一些具体化的要求并没有很好地领会。所以,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目标设定不当,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低。

2。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倡导“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要求,学生对学习的一些期盼来确定教学的实施和开展。而要获得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的练习作业来间接了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借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认识。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在已经认识清楚了高中化学在教学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那么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心里的把握和肯定就得到了一定的增加。而笔者在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策略也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论述:

1。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笔者在上文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下面笔者就直接来谈一谈如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做好“以学定教”以提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效率。例如:

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个部分的学习中,其中在完成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后,学生即将对“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教师为了更好地对“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内容开展教学,就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要求:

A。练习如何写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教师从练习中判断出学生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存在哪些问题,毕竟“热化学方程式”关系到后面几个部分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适当在新课开始之前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为“中和热、燃烧热、能源”的学习打好基础;

B。递纸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了“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内容的预习后,将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且由学习委员统一交给教师,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要求对备课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补充。

当然这两个方法只是“以学定教”的基础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有效的途径找出适合的方法来增加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合理开展课堂教学无疑是有效教学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开展的本身也直接关系着有效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在做好“以学定教”这一工作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展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步:

A。导入教学

B。开展教学

C。事例配合教学

D。深化教学

E。总结教学

这样的一个步骤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数“导入教学”这一步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例如:

进行《蛋白质》这个部分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生活导入和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及教学实验这三重方法来导入教学。

篇11

高中化学课程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很难发挥到理想的水平,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丰富、学习难度大,知识的拓展性和探究性非常明显,传统的机械化灌输方式只能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化学探究能力的强化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在现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以教学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进行思考探究,并以学生自我的思考、小组的讨论学习、师生的有效互动等形式不断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过程中,问题的选择及问题设置的时机是化学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积极采用尝试练习法,以问题的设置强化学生预习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自我预习和学习的自律性,但学习方法仍然有待改进。因此,在整个化学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无法达到理想水平,而其课程的实际准备也没有完全地具备针对性。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先设置相关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凭借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行习题的尝试解答,进而让学生对照自己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来发现自己化学学习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最终为化学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特征、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等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尝试解答问题。学生在尝试练习后,往往会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方面出现错误,进而会明确自己课程学习的主要问题及主要需求。在尝试性练习的帮助下,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化学课程,其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提升。而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教学效果也更容易发挥出来。

二、实施课堂模块化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知识探究

有的高中生缺乏对于化学课程探究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开展自主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班级内很多学生会出现无目的的探究学习,以致知识探究的秩序出现混乱,探究学习的收获寥寥无几。而如果教师采用问题设置教学法,先在备课阶段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并以相关问题将各模块内容进行有效串联,进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模块知识的探究,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探究方向,保障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探究。再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为例,学生在尝试练习法下,可以有效地发现自己学习的需求和问题,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急于求成,因为问题的解答而忽略了其他知识探究的内容,则其实际的学习收获将会出现很大的漏洞。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归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及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的学习等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并根据各个模块教学的要求设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什么东西促使了这些反应的发生,什么东西影响整个反应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到底发生了什么,应怎样正确表示这些反应等问题,将模块知识进行串联。而尝试练习法中设置的问题则可以在讲解到相关知识点时进行重点讲解,进而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来保障学生知识探究的方向,通过课前问题的解答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最终以问题设置来强化学生化学知识的储备及化学探究的能力。

三、合理设置随堂练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认知

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还在于知识的有效应用,而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应用往往在于化学习题的有效分析和正确解答。所以,教师除了设置引导性问题外,还应当对应用型知识设置相关的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使化学课程教学能够真正得到拓展。

四、科学设置综合性问题,以问题的解答总结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学效果的延续有赖于课程的良好总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化学知识巩固总结的方法。在问题设置法下,可以通过综合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最后进行化学分析,进而通过问题的思考逐步对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通过问题解答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的有效运用,最终以综合习题的有效解答对整个化学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巩固总结,以保障学生通过问题能进行课程巩固,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总之,问题设置教学法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机械化灌输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既能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程度,又能强化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化学课程的实际特性,保障问题本身的有效性及问题设置时机的恰当性,促使问题设置法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篇12

由于初中阶段化学很大程度是记忆,而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不仅背的东西多,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掌握正确的学化学的方法。下面是我就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谈几点想法。

1 认真阅读

阅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课本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阅读应以课本为中心的去阅读。课前预习要读,教师要重视课前阅读指导,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通读课本,落实基本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培养阅读习惯。课上学习要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种阅读以精读为主,一方面重视课本的主要内容——课文中的粗黑体部分,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或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Fe(OH)2的制备,要求学生弄清:①反应条件、关键操作;②实验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由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哪些异常现象?课上阅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疑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后复习还要读。复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而阅读又是复习的有效手段,这种阅读不是简单重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加强记忆,提高归纳能力。所以要求老师把要复习的阅读的内容设计成相关的问题,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阅读相关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最好是带着问题去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化学知识做到正确地理解,灵活地运用。在把课本弄懂、弄通的基础上,再去看一些参考书,弥补课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但要注意课本是根本,参考书只是参考,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专心听讲记好笔记

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同学们应该注意听老师怎样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演示实验、提炼教材要点,要在老师引导下开动脑筋,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而有些同学课上不注意听讲,依赖课后补课,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

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对于元素化合物,主要记下元素化合物知识主线,规律、特性、易错、易混的内容。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如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必须抓住化合物导电现象的实质是电离,电离的条件是水溶液或加热熔融。还需记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包括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审题的关键,入题的经验或题眼,本节或本章主要题型及解题技巧,如守恒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

总之课堂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先听后记,巧妙地言简意赅记笔记。

3 做好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的观察,对学好化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了做好实验,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性能,设计最佳的演示程序和方式。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规范操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要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实验后还要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结论。

对学生不但要求做好实验,就是对演示实验,甚至老师用的实物、模型、标本、挂图,都需要学生认真地去观察、认真地去思考。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化学知识来源实践,但实践的经验并不是化学知识,这还必须经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才能在脑海里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

4 记住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化学现象、化学实验、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都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记好方程式、掌握书写方程式的技能呢?首先要记好化合价。其次记好特殊反应如单质Si与HF、F2的反应。最后就是掌握反应规律。如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盐之间到的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先判断发生哪种反应,然后根据反应事实写出产物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进行配平。

5 做好作业,勤于练习

课后做些习题,是学好化学知识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单元复习或总复习阶段,学生更应该多做些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提倡精选习题,反对“题海”战术;提倡先复习再做练习,反对不动脑筋、生搬硬套或查字典式的作业法。做习题时,要求首先弄清题意、理清思路,然后找出所用的化学原理或规律,确定解题的路子,得出答案、还要检验答案是否合理。

6 课后及时复结及时反馈

(1)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或与同学沟通解决,不留知识盲点。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易混淆的东西多,如不注意总结,在应用时提取信息的速度会受到影响。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2)指导学生作出总结。讲完一章让学生自己作小结,这是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储存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学会归纳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链,是学好高中化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还要善于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内容,PM2.5和书本知识胶体的知识区别和联系。

最后,还应该注意的是,在阅读、听讲、实验、练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去思考,而且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即遇到问题就要多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认识是深刻的、记忆是牢固的。这样去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肯定能学好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