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8:52: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景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每一种技术生产活动都有其自身的规范和原则,我们要成功的完成一项工作,就要完全遵守与这项工作相关的原则。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我们的专家以及有经验者也规定了一些严格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
2.1保持设计的整体性
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我们的设计人员所要考虑 问题是全面的,而不只是景观本身。因为,如果我们要做出真真正正的生态环境,那么在做某一处的景观设计时也就免不了要把周围的生态环境都考虑进去,只有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不破换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才会是真正的生态景观环境。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2]。将各种因素进行权衡比较,最终制定的设计方案应该不破坏这一地区的整体环境,然后将所设计的景观协调的加入到这个环境当中去。
2.2保持景观设计中的节能与环保
节能和环保正是生态理念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所以节能和环保的原则在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这个原则基本上有三个含义:一是降低景观对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我们应该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智能景观体系,降低景观构造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这样就节约了一部分的资源。而且,我们的设计人员还应根据景观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利用阳光,风能、雨水、地热等自然能源。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地球能源的最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一举两得,不仅使我们节约一部分能源,而且还避免了由能源利用后的废弃物排放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2.3保持设计风格的灵活性和多适应性
这个原则的基本意思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在外形和结构上应该尽量适应多种环境,这样避免产生在周围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变迁后景观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现象。其实这个原则也是要使生态景观更加的节能、环保。景观尽可能多的适应周围环境,则进行改造和翻修的次数就会很少,这样建成的景观就可以使用很多年,这其实是节能环保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3.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3.1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完成生态景观的设计,营造生态自然风光,当然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太多人为的施工和改造,不止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是会耗费不必要的物质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这绝对不符合我们生态景观的设计要求。
3.2保护现有的植被条件
以往在景观的施工建造过程之中,总是会先按照人类自己的思路设计景观施工的图纸,然后在开始施工的时候,会先把现场对施工具有阻碍的大型植被都砍掉,自己去再去进行绿化设计。这样不但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严重破坏我们的自然植被。其实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很难做到人为的恢复的,这种植被的破坏是对我们自然环境的一种很大的伤害[3],所以我们在进行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事先就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植被状况,然后再根据植被的情况进行景观的设计。
3.3合理设计水体
我们在设计生态景观的时候,要合理设计景观中的水体环境。而且设计完成后的水体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具体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结语
生态文化现今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生态景观也是我们的景观行业中所倡导的景观形式。国内外的很多相关工作人员都在积极的研究生态景观的设计方法,即如何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生态自然的规律和提点,并且使施工过程更加的节能,使景观的建造过程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我们的国家虽然也很在积极倡导生态景观,但是相关的技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我们依然应该致力于生态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努力构建协调的生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生态景观要素研究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部分。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注重强调城市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工生态因素,使城市景观建设在发挥娱乐观光、休闲游憩等作用外,还能使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处在平衡状态,让景观设计不再单纯地仅仅满足于小部分人的精神愉悦,二是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有意识地塑造自然物质、能量的循环过程,达到预期效果。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土地的使用以及物质能量的流动来联系自然与人类的纽带,发挥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归根结底,景观的生态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各组成要素的功能及其整体功能。所以,我们在生态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时,要按照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部分来进行探讨。
2 生态景观设计中的生物组成要素
2.1 植物要素
植物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多样化的植物系统能够使自然生态更具稳定性,同时极大地降低维持费用,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本地植物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的景观作用和观赏性。其次,在植物的配置方式上,应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平衡以及自身的生长。在植物配置方面,除了一些别具风格的景观外,大部分都应以群落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合理地将乔、草、灌等因地制宜地配置在植物群落中,从而形成功能健全、科学合理的复层群落结构,使不同的物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最后,搭配不同特性的植物种类,形成垂直的空间环境差异和不同生境的镶嵌,从而产生适宜不同种类动物生存的环境。营造多样的生物环境,加强特殊栖息地以及微栖息地的保护,对实现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3 动物、微生物要素
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使动物的区系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人既可以有效控制有害野生动物的数量,又能够保护野生动物;二是外来野生动物进入人类的居住范围;三是将家养动物带入城市;四是城市内的动物会逐渐形成新的食物链。微生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将许多废弃物处理成可利用的资源,此外,它们也是许多流行疾病的元凶。
车流、水流等生态流都是城市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信息的条件流,他们主要集中在绿地中,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生物之间的运动,特别是各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的迁移。两块绿地之间的高速公路会对生物的迁移活动造成较大的抑制作用。宏观上来讲,“绿廊”连接了各块绿地,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横向生物流的发展。此外,清扫公园中的落叶是对纵向生物流的切除,也切断了植物自然条件下的营养流,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4 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非生物组成要素
4.1 地形
通过对不同地形的设计,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的小气候,从而为动植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湿地这种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景观类型,正在大面积的减小。目前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滨水过渡地区破坏严重;二是水流被限制;三是捕食者动物物种数量的下降;四是废物与大量污染物的集聚。不可否认,湿地在保护城市环境,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4.2 气候
通过生态景观的构建,不断完善水体生态气候交换空间、气候交换空间和城市不同形体空间,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使城市的各项空气、水体标准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从而妥善解决城市热岛等气候问题。
4.3 人工建筑废料
人工建筑废料的不合理处理势必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建筑废料,降低生产成本是我们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人工建筑废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废弃物的补偿作用,比如:垃圾山。我们可以在垃圾山的基础上覆土种草,这样不仅可以使该地形发生变化,发挥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起到了补偿作用。
4.4 水与声音
城市除了给人们提供了温馨、惬意、舒适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外,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和噪声,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和废弃尘埃。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降低负效应的存在。例如栽种植物可以阻碍尘埃、降低噪音,同时瀑布、水帘等的水流声也能抵消一部分噪声,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fluence factors, appropriately takes the landscape compensation measures, maximize recoveri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reates the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即是建筑,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进行格局、绿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美学等生态补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架构,从而有效的加强城市景观自然组成因素的生态机能,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更好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 建筑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
我国以前没有景观设计这个词,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所谓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学,是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兴学科,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华盛顿的中轴线景观等都是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观念的介入,以及人们环境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景观设计,真正的景观设计是自然、安全和经济实惠的,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形态是服从于原始的自然景观形态的。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是以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和其相关物象的多样化生存环境、多层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因素相关联的一个系统工程为工作对象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景观与建筑是相互融合、缺一不可的,仅有优美的景观环境或者是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与优美的建筑融于一体,才能建设处完美的建筑。建筑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在建筑施工前,只有把建筑和环境景观做到“意”和“境”的完美融合。让景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建造出完美和谐的建筑。
2 修复并补偿景观格局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景观格局,基于不断强化的城市化进程,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功能缺损或架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全面性、决定性的景观格局作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格局。在城市化前提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手段,积极干扰城市景观,可引导城市景观积极演进。整体城市景观格局、绿化系统的平面与空间布局、水系与地形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对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异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城市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理想景观格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演变过程总是曲折反复的。不断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是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主要目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把城市生态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通过保护、修复和重建景观要素,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修复并补偿,确定正确的尺度观念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利用不同的等级尺度分析、优化与补偿城市景观格局。
2.1 修复并培育关键性景观组分
针对大多数城市景观的主要影响性因素,不可忽视干扰性的人为活动因素,同时,也是个大城市各种重点生物丧失栖息地以及城市景观退化功能的重要因素,对此,需加强景观保护的理念,实施有效的自然景观保护措施。站在城市景观的角度讲,其多数景观格局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关键性要素,它们对城市生态健康与完整的维持保护至关重要,其生态功能难以用人为的技术手段解决,也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空间模式,这些关键因素包含一些较大面积的原生自然斑块、战略点、斑块之间的连通廊道等。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致使城市景观整体的上台功能衰退。站在生物角度讲,它们对城市景观各要素都具有利用的本能,但城市景观中的这些关键要素对生物生存演替则具有关键性影响,若设计建筑能积极引导生物,让其能占领这些组分并形成一定的势力圈,则可最有效地利用景观从而重建较为安全的城市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通过恢复并培育城市重要景观组分的具体实施,可有效完善城市景观架构、重建生物栖息地、改善城市小气候、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当前,国内城市现有许多原生生态系统绝大部分已被破坏,为使城市走向正确的生态景观演变之路,需适当的对城市中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进行有效的恢复,或采取恰当的原有生境的模拟重建。
2.2 破碎化的斑块减少
造成逐步破碎化的城市景观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原始生境消失、生境斑块缩小及生境斑块孤立化,它使景观要素被分割成众多小斑块,对景观架构和功能都产生不利影响。要减少斑块破碎化,需从建设生态廊道、做好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与此同时,建筑及其环境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分别占据不同的时空,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既可能是积极干扰,也会带来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建筑对人行为进行引导,正确使用建筑的时间与空间,就能趋利避害,取得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3 补偿绿化系统
城市化一般不可避免地增加非生物要素,设计建筑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优化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平衡其生物与非生物的比例,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率来进行有效补偿。对此,主要有:首先,设计城市中绿化系统的演进需与城市化协同,把握绿化与其它景观要素的关系,既相互限制又相互激发;其次,要区别对待城市植物群落栖息地,引入适宜的自然群落结构机制,自我维持与更新,并产生较大的自然生产力,以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多种关系。
4 节约并补偿水资源
在建筑全过程中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大量增加;污水、废水的产生;地表植被减少致使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搜集、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方法来保护、节约和涵养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
5 补偿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多样性在最近几年急剧下降。设计建筑对城市生物多样化的补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建筑设计为生物提高栖息地。另一方面是提高建筑环境绿化整体的栖息地功能。
建筑及其环境可提高面积巨大的屋面和不同标高的台地空间,这些空间不易受到城市人为干扰的影响,通过屋面的生态化建设,结合建筑庭院和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形成适宜于城市物种生存的栖息地,形成城市的空中庭院物种,可适宜于不同城市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6 补偿景观视觉
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城市景观中建筑等人工要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此,需进行详细的视觉补偿设计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补偿指标。在生态补偿过程中,适当的添加较多的植物物种,尽情施展较好的群落生态功能,并展示生态美,拉近人与地间的距离,关护环境。同时,通过重新彰显自然,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的显露和引导,来更好的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自在的大自然内在景美的架构,有利于将使用者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
7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是城市化进程中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也即设计建筑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生态系统因建筑在建造及使用全过程中受到的破坏程度。运用便捷的景观设计手段,从而更好的增强建筑及其坏境所起到的缓冲和补偿的生态机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国内城市发展趋势,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就需要将城市生态化推进,并修复与重建健康的城市,运用新兴的科学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补偿是其关键手段之一。城市化进程使原有自然土地人工化,增加了城市景观中的人工要素,减少了自然要素,这是造成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二、养生景观的定义
中医学方面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现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理念
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湖南健康谷养生度假区是以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活动区,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景观营造与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内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互动体验与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社会低碳发展理念提出并被广泛接受,如何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共同追求。生态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净化以及城市发展品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城市将生态景观设计作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且已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宏观层面,生态景观是城市建筑与规划景观的统一整体,而从细观层面,生态景观包含植物层次结构的规划,植物与环境的协调设计以及植物颜色等的搭配协调等。因此在进行有效的生态景观设计时,必须根据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开展工作,从而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
2 传统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伴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做出需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第二,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从生态景观学层面分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的将景观设计融入到整体环境设计中。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已经逐渐从实际的景观融合转化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因此,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应当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而这种设计原则的意义更多的应当是从人与自然两个层面出发。
3 生态景观的设计创新原则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及出发点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然设计的原则还是要建立在传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但是,它所突出的是生态与景观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共同的融合。
3.1 和谐性原则
随着国家“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提出,和谐一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并且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产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和谐性原则。具体而言,生态景观在结构及内容的规划构架层面,不能局限于景观设计本身,而更应该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发展的需要等层面进行设计。生态景观的和谐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从设计应用层次分析,和谐性原则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主旋律。例如,东营市广利河东段生态自然区景观概念设计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将生态景观设计完全的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形成了和谐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局面。
3.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与生态景观设计传统原则中的综合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它是建立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将生态景观有效的融合到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中,使之形成统一有效的整体。具体而言,在景观设计时,要将多种原则综合考虑,景观搭配有效的融合到居民小区建设、城市规划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娱乐场所中,使得生态景观从形式以及内容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元素。
3.3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也是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原则是摒弃了景观本身的植物、景物等组成部分,而是将生态景观中的各个元素与城市中的建筑、产业、人文思想、物种等各个元素重新搭配,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结构多样性的规划系统。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这种多样性原则主要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内容,使得景观设计形成有效的多层次、多目标群的结构。国外很多城市,如巴黎、纽约等一些郊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利用物种及建筑的多样性形成一定区域的生态农田庄园,非常适合居民生活。这种方式当前在我国武汉、北京等地区已经被采用,利用当地的优良自然资源,形成多样性的生态设计结构,能够更好的达到生态景观设计的效果。
3.4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居民的健康安全生活出发,保证生态景观的设计安全性。从具体出发,安全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型材料,景观设计一定要选择安全性的材料,特别注意例如有害气体挥发性等材料的选择;第二,景观规划的安全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生态景观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不能影响正常的交通,侵占人们生活的必要场所等;第三,生态景观设计的心理安全性。生态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上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态景观设计作品。
3.5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当前低碳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态景观设计时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一原则与生态景观设计传统的理念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以来的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在生态景观设计能够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展开。第一,自然优先原则。要保证可持续性的目标,必须要合理利用原有的自然基本条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整体设计的成本;第二,材料的合理利用。在景观设计中,选择的材料必须是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从而减少材料的一次性使用浪费,形成了有效的循环利用模式;第三,选择节能技术。当前很多先进的技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为社会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当选择有效的技能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利用等,从循环的能源利用过程中达到设计的要求。
4 结语
生态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也在发生变化。文章从当前社会发展出发,重新定义了五个基本原则,能够为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顺英,张勇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与乡土化[J]. 山西建筑,2009,26
1.土地复垦的内涵
土地复垦是指对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生产建设活动是人为对土地的破坏,如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自然灾害损毁是指因自然原因对土地造成的损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
土地复垦始于工业发达的国家。美国对土地复垦有复原、恢复、重建三重定义;英国要求将破坏的土地恢复或重建到有益的用途;德国规定破坏的景观应恢复生产力和视觉吸引力;加拿大政府并不要求复垦恢复成原貌,而是要求因地制宜,但不能低于原来的生态水平。[1]我国目前的土地复垦目标是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复垦已经不能简单地要求为使土地恢复生产效能,而是提倡科学复垦,即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开发,并且融合生态和谐、景观协调等方面的考虑。
“土地复垦”侧重于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利用;“生态重建”则侧重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土地复垦中应包含的重要内容;而“景观规划”是对复垦土地景观的美化与修饰,复垦的土地增加了景观功能,使土地复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2.土地复垦的生态恢复
土地复垦不仅包含一系列工程措施,为了维护复垦区域的动植物生态平衡,还应采取一些生物措施,对复垦区域的土壤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恢复和改造。
生态恢复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它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人类没有能力去恢复出真正的天然系统,但是可以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到一起,提供基本的条件,然后让它自然演化,最后实现恢复。
生态恢复有三种修复手段:微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植物修复。[2]
人为损毁的土地也许是小范围的,自然灾毁的土地常常是大范围的,复垦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自然界中有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多自然型河流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人为创造的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人们对复垦土地的要求来制定对策。土地的损毁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滑坡、泥石流损毁土地应以预防性整理复垦模式为主,而其他损毁的土地则以修复性整理复垦模式为主。[3]
3.土地复垦的景观规划
对复垦土地进行了生态的修复后,使其养成了健康的“内里”,此时如再辅以景观层次的规划,就能给复垦的土地披上一层良好的“外在”,那就是对复垦的土地进行景观规划,使其能尽量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景观是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任何一种景观里面都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景观是“活”的景观,景观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强调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景观结构、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
损毁的土地复垦后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加以合理的景观规划还能改善人居环境。遭损毁的土地往往景观破碎化严重,土地生态景观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原理,结合考虑复垦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从而规划更为贴近自然的景观结构。在对于农村土地的生态景观规划中,有一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生态网络模式、行政单位分级规划模式。[4]
在对于复垦区域的土地景观评价的方面有许多学者都曾做过相关的探索,大多是在GIS成像的基础上,用Mapgis或Arcgis软件进行解译,再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聚类分析或者综合分析,并选取和景观相关的指标来评价,如:在斑块类型水平上选取各类景观类型面积、景观百分比、斑块数等指标;在景观水平上选择景观有适度、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等指标。[5]
4.土地复垦未来的发展方向
纵观世界各国对土地复垦的要求,都在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满足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未来我国的土地复垦应坚持数量与质量并存的,并在传统的土地复垦的基础上,增加对复垦土地的生态景观规划。在对复垦土地进行生态景观规划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因地制宜的原则。每个损毁区域的土地情况都不尽相同,土地复垦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值得参考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态和景观的层次上,每一个地区的环境都有其无可复制的独特性。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的生态景观规划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
实事求是的原则。国家已经对土地复垦工作颁布了明确的法律法规,许多地方的土地复垦也是为了应付政策或者面子工程。这样做的危害往往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土地复垦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成正比,有的土地复垦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复垦工作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使复垦的土地尽快恢复其价值,要多从环境的视角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规划工作。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地复垦是为了让损毁的土地尽快恢复到当地的生物圈中,让动植物尽快参与当地的自然循环,即便是人为的手段来改造土地,也要注重对原有环境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倾向的掌握。在生态修复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外来物种与本土种群的兼容性,最好在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再来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何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把居住区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范畴,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向和推广景观生态学的理念,让人们所生存的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本文将具体以杭州东方润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该小区的设计理念、生态应用对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1项目背景和地理位置
东方润园位于紧邻钱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沿江黄金地段,东北临钱潮路,东南面临开阔的钱塘江,西南临庆春东路,西北临新塘河,近享杭州钱江新城CBD繁华城市配套。
2定位及总体构思
定位: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为设计基础,以“创造现代新城市高端住宅小区”为核心目标,以自然、休闲、安静的自然景观为特色,将“建筑的空间艺术与景观的自然生态有机结合,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手法,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重现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设计原则
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生态平衡时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分布和合理划分植物空间结构、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的林冠线与林缘线,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态园林”。
3.2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进行植物设计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润园的植物景观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后期生长不适应的情况,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3.3以乡土植物、生存状态稳定的植物群落为主,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
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因长期进化生存已经很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品种。在东方润园的设计中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本着“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地率,体现自然生态,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与建筑高度相衬托,以茂密的灌木分隔形成多个绿化空间,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4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合理布置时空结构
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互惠共生的原则要求与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其中,时间结构要求各种植物特殊发育节律有关的时间成层现象;空间结构指乔灌草相结合,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植株高矮不同、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增加视觉美学效果。
3.5遵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3.5.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生态美的核心是和谐——物种种间的和谐、生物与生镜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既要满足各类人群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利用率,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都愿意进入景观绿化空间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3.5.2人工设施与绿色环境的和谐
建筑、景观家具、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营造中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在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属性的同时,使小区的绿色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心里需求。
3.5.3人与人的和谐
以“人与人的交流”为空间组织的核心,根据住户的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绿地的生态景观作用;以围而不合的庭院式规划分隔出富于领域感、归属感的庭院花园和中央核心景观区,实现人与景、人与人的融洽相处。
4总体景观布局
小区的道路体系是其骨架系统,东方润园内部的道路结合消防通道的布置以曲线环形道路为主干、结合小区主环道就构成了小区的整个交通流向系统,通过自然弯曲的主路体现出回归自然的感受,注重体现自然的韵味。同时结合杭州的气候条件、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采用错落的建筑空间排列手法使七幢建筑和莲花形会所以点式分布于区域范围内,形成南北通透的绿色空间走廊。
5功能分区
小区的主要入口设在庆春东路一侧及钱潮路一侧,而小区临新塘河一侧通过人行天桥与富春路连接,三个出入口与小区的主环道共同构成了小区与外部联系的空间环境,南北走向的水系将社区的不同空间相互串通。
6分区详细设计
6.1入口区景观
入口景观区分为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景观,通过入口形成园区入口组团入口大堂门厅入户门独有的四重渐进空间感,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想创造一种意境:住户穿越CBD核心的繁华,抛开成功和享乐的诱惑,创造门外是世界,门里是生活,放下身份,拾起自然。
6.2中央景观核心区
中央景观核心区以跌水瀑布为核心、以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小区的水系和园区道路为主线,在水系的周围从北至南依次布置着瀑布景观区、休闲草坪区、儿童游乐区、亲水平台等景观节点形成明显的景观系列,中心园林中在错落有致的乔木下、在潺潺的水景边、在娇艳的花丛前、润泽于流水的心情……
跌水瀑布作为水系的起点,通过一系列中国式的跌水景观、各种类型的水景创造出不同的景观层次及观赏趣味。清澈的带状水系自瀑布在小区中蜿蜒起伏,穿过绿茵、潜伏在错落树木阴影的掩映中,以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时大时小、时宽时窄、有收有放,在溪流的岸边结合木平台、景石、室外家具和植物的四季变化营造的小空间都令园林景观形成不同的景象也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看着满眼的绿色、听着悦耳的水声,同时享受着惬意的生活。晚上在精心配置的灯光效果中园林景观又将带给住户另一番感受。
6.3宅间庭院景观
东方润园在庭院设计中也以整体规划的思路设计庭院,使得庭院间的景观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通过景观视线通廊与中心景观自然交融。在设计中尽量让百米高层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的协调,在景观设计中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巧妙利用地势的高差及楼间间距较大的优势造景,成为整个住区的视觉核心,五六十年的原生银杏、香樟荡涤归家心情,各色花树草木点缀坡景绿地,演绎四时风情。庭院景观营造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小区中的绿意,它体现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悠闲。
7植物设计的特点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考虑到整体园区的氛围,植物造景充分符合杭州的季节特点,您在园区中可以享受到:春天的玉兰、樱花、海棠等争春带来的满园春色;夏季的木槿、紫薇、杜鹃等丰富的植物,繁花似锦;秋天可以观赏有着活化石美誉的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等;冬季观赏腊梅、茶梅等的经风傲霜。真正使社区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8结语
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不能把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分割开来、各自为政,而应该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同步参与、同步进行;尊重地块的场所特征,注重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多层次多空间植物群落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良性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石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须运用到的基础材料,对于建筑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着固有的纹理形态及硬度质感等表现特征,在东方建筑范畴内,尤其是园林建造层面,存在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意蕴。近年来,经济发展之下,城市景观及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鉴运用,大量作品随之产生,但是综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领会到园林山石景观的设计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构建意义也难以良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即笔者就本案论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笔者通过对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图为现代景观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1对山石景观的概念类别研究
在我国山石景观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能够追溯至夏商时期,对于山石造景,其具体的概念是指,通过各类形态、规格的山石设计,达到同周边环境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整体,达到视觉层面的和谐美感诉求,彰显出山石景观的艺术特性。从类别实用性层面而言山石景观能够分化为假山与置石两种。首先假山又演化为土石混合山与叠石山和堆土山三种,具体是通过以土、石为基础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为蓝本,施以艺术的创造提炼与夸张表现,以垫、挑、缀、压等技法,把山石等相关材料进行堆砌成为自然山水类型的假山,以达到观赏游览与环境美化的效果。依据假山的材料石质形成的机理,能够将假山进一步分为原生态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园林假山最常见表现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则是将山石作为基本材料,展开独立及附属性的园林造景设置,其体量大小皆可,在环境中布置比较分散,能依据园林造景的现实需要,统筹相关功能作用,进行山石个体美感及局部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备完整山形。对于单块的山石来讲,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现,抑或以局部主景进行呈现,是特殊性较为明显的独立景观。
2生态公园山石造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因为现代公园景观的构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具体的展开需要专注于多层次方位的角度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及体现于,运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方式就景观艺术性做出完美的体现。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资源做出科学的利用:在此范畴所指的自然资源即是统筹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动植物等资源,共同展开设计,就动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与岩石等相关自然界的资源,统一恰当的运用于景观范畴之内,更好的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而非随意的进行安置搭配。
2.2尽可能的进行人文环境的考虑:此方面是就公园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原有的建筑主体及人们的生活习性与材料的整体供应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这类因素的形势下,在展开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诸如交通层面的便捷能够促使景观层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拥挤则会锐减山石景观的鲜明个性。因此结合原有道路展开对交通线路的合理设计,能够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观的欣赏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习性,对于山石质地及材料和色彩层面的爱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开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满足:自山石景观的欣赏需求层面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各项设施良性满足大众化与人性化的要求,依据使用者性别年龄及数量职业和生活兴趣习惯等,设计出场地充盈能为多数人群使用的空间设施。同时还需进行特殊要求的考虑,如水池的辅助衬托,提升山石的观赏性同时兼顾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观材料进行选择
景观材料方面具体细分为软质材料及硬质材料两类,硬质的景观材料是指墙体、扶栏及建筑物层面所使用的缸砖及山石等,而软质的景观材料具体是指草地树木、水体及阳光细雨等。通常而言,硬质材料比较适用于市政场所,而软质材料则比较适合于大众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观。故而在山石设计层面应当尽可能考虑多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辅助运用,在绿化层面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外在姿态及景观主题色彩,达到就山石小品的遥相呼应,增强区域内的艺术氛围。
2.5经济性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客观经济性,首先需要考虑其花费是否合理,如材料选择尽可能选择相近区域材料,减少运输费用。其次是在空间布局上,对于空间的设计,应多提供活动观赏的场地,选择适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区域进行设计,并适当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间层面的拓展,强化空间的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设计错误,产生资源层面的浪费,能够运用新型的假山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展开,先进行于电脑之中模拟山石的叠放,观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进设计更具标准化。
3生态公园山石造景的设计理念研究
3.1专注假山与置石的结合
从现实出发来讲,生态园林中所设置的假山,其体量较为自由,能够以盆景的较小形式存在,也能够以丈许高度出现。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营造良好的欣赏观赏效果,其以土石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加以设计再现出人为的山水景观。而置石则是独立性的造景布置为根本,进行山石个体与组合美得体现。通常来讲假山形体大且集中,可观赏可游玩,能带给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觉,而置石即是以静置欣赏为主,体小且分散。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做好二者的协调配合,达到组合造景,使二者趋于紧密协调,蒋会直接影响到山石小品的风格与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中能够将大体形的假山,作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围进行设置置石,发挥余脉作用,在格调上发挥过渡的美感,创造出趋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呈现给观者质朴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体相匹配
山水,从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变轨迹,山水相依,方能体现出活力与灵气。因此在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中,对于叠造山石的设计,其主山与主峰中必须有水系相伴,哪怕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时候设计师均想设计大型瀑布来美观山石,但这种做法无疑不明智,因为不同区域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及体量与效果也各有差异。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协调,也难以体现出自然美感,对于电能资源耗费也会很大,难以正常的启用。笔者认为对于公园叠山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进行环绕,达到源头分明,彰显自然质朴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绿色体现着蓬勃的生机感,山体因为草木的存在而生机盎然。在叠山设计的时候应当协同种植池一同设计。对于池体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够依据山体大小及植物品种来确定。以此保证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树木同在,彰显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为植物的存在,即使叠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弥补,提升假山的视觉赏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实结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词,并非空穴来风,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体化构建,能够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画卷呈现。在设计中对小型的建筑能够在假山中进行点缀,较大型建筑能够附绕叠石边相衬,达到古朴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谐的秩序美感。
3.5统筹地域人文设计山石造景
人们常通过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与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畴必须要通过刻石及书法、文学、楹联、音乐等因素进行营造景观意蕴,使得山石构建更富思想内涵及生态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视觉意境张力满足的前提下,富有更为深邃的内在韵味,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统筹生态公园所处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开设计,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肖坚.园林工程假山景观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林海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假山景观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3]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当前,在园林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了生态环境元素,重视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合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实现了园林景观规划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提升了生态园林景观效果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1研究的原则
1.1生态平衡性原则
生态平衡性原则是建植生态景观园林建设中坚持的原则之一,生态平衡性原则的目的就是保证生态景观园林中植物群落和布局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生态平衡的效益。
1.2“生态位”原则
在建植生态景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很重要。因为祁连山地区有其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了保证物种能够适应该地区的天气,应该科学的选择和搭配植物种类,使其各居其位,注意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利用资源优势的特点保证景观的优美。
1.3物种配置原则
物种配置对生态景观园林的建设非常重要,在选择物种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选择不同的景观植物,丰富结构层次,形成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园林。
1.4“互惠共生”原则
生态景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生物多样性、互惠共生的原则,同时构成合理的群落结构和群路外貌,结合植物生长情况的规律性和生态特点形成不同视觉效果。
2研究方法
以改善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和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出发点,利用水源涵养营林造林技术、林-灌-草-药群落组合技术和林地改良技术等手段全面和系统的改良河谷滩地和沟谷林地等。为全面提升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多功能性和植物多样性发展奠定基础。
3优化组合生态系统构建
3.1核心造林示范区整体布局
示范区域的小流域两侧地区的植被生长状态良好,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和高寒灌木丛。在阳坡地区和丘陵地区由于缺水不适合造林,宜于生长草原植被类型。在河谷滩地等地区也有植被的分布,但是该区域内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如果将河谷滩地作为造林的中心区域的话造林的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造林之后该区域能够有效地缓解季节性盛水期对河谷滩地的破坏,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同时可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2生态景观构建
进行该林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群落美观的效果和景观效应,在造林之后形成美丽的生态景观,同时能够为生态旅游的建设奠定基础。
3.2.1研究的方案将青海云杉和金露梅作为主要的研究种类,在示范区中采用交叉搭配混栽的整体布局方式进行建植。为了提升生态景观林建设的效果,同时也为了能够为祁连山地区生态景观的建设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物种,可以在生态景观林中栽种一些丁香和榆叶梅等。
3.2.2研究结果以青海云杉作为重要的乔木树种,而以金露梅作为重要的灌木树种,在示范地区建立了生态景观林一处。经过三年的观察后发现造林的效果比较理想,说明这种造林模式比较适合该地区生态景观林地建设。青海云杉生长的情况。对近三年以来青海云杉生长情况进行观测整理,从观测的结果中分析青海云杉的生长量出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观测中的第三年长势最好。此外,从整个示范地区来看青海云杉的长势良好,只有极个别的地区呈现存活率低的情况。金露梅的生长情况。对近三年的金露梅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整理,从观测的结果中发现金露梅生长质量指标整体呈现良好的态势,生长情况比较理想,该研究说明该物种在祁连山地区造林过程中是比较适合栽种的物种。丁香生长情况。为了提升该地区生态景观林的观赏性,在该生态系统的建设中引进栽种丁香物种,同时将多种丁香混合搭配种植,以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林,同时提升整体的美观度,为该地区的营林造林工作和环境美化工作提供更多适合的物种。综合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在生态景观林建设的过程中种青海云杉、金露梅、丁香等物种都能呈现良好的生长态势,同时成活率比较理想。从空间角度来看,青海云杉、丁香和金露梅等物种和草地形成良好的空间层次感。而从时间的角度上看,青海云杉能够达到整年时间的绿色,金露梅在九月份能够开黄色的花朵,呈现美丽的景观。
3.3生态防护林构建
3.3.1研究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对象是青海云杉一种树种,在示范区的南面和北面建植一条十行青海云杉组成的生态防护林,建植的方式是平行排列的形式。
3.3.2研究结果通过实践和研究可以知道,该地区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以青海云杉为主的生态防护林,从而使该试验区形成了南面和北面的生态防护带。结合近三年间对检测数据的整理发现,该地区的防护林在近三年的时间中青海云杉的生长树高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说明了该种类型的造林模式适合该地区的营林造林建设,并形成有效的生态防护林。此外,因为青海云杉的成活率比较高,同时呈现带状分布,该种情况能够为造林地区增添景观效果,而且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3.4生态经济林构建
该地区在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以青海云杉和沙棘为系统发展的主体框架,此外,沙棘在成熟之后产出的浆果也能够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生态效益的实现并开发了经济效益的潜能。
3.4.1研究方案将青海云杉和沙棘作为该研究的组成种类,在造林地区的南面和北面建立两个生态经济林区,同时采取交叉搭配混栽的整体布局进行建植。此外,为了提升该地区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潜能,可以在该地区引进药用价值高和经济价值高的种类促进生态系统的建设。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利用适应当地环境的生物资源物种,并选用其优良的种子和种苗,同时将引进的物种分布在适合的地段中,保证其能够在自然环境状态下生长发育,最终成为生态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
3.4.2研究结果生态经济林中青海云杉的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青海云杉的生长中的树高和生长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存在少量死亡的情况。生态经济林中沙棘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林中沙棘的树高、生长量都呈现较好的趋势,同时成活率也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四。综上所述可知,在生态经济林中种植青海云杉和沙棘的话,不但长势良好,同时有较高的成活率。这说明了在祁连山地区比较适合青海云杉和沙棘的生长。尤其重要的是青海云杉和沙棘有比较好的观赏价值,且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生态抚育
在生态抚育的过程中,重点物种为本地区物种,在选择的过程中以药用物种为主,同时还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马蔺和唐古特铁线莲等物种。将这些物种在祁连山地区的山地、林地、灌丛、河滩地区进行抚育,采取人工种植中的种子穴播方式进行抚育。结合祁连山地区中山地、灌丛和旱坡实际情况调查实际生长物种的存活穴数、叶片数量等,同时在这些地区随机抽取十穴测量物种的株高、根长等情况。
4.1林地生态抚育
林地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乔木、灌木等地。林地不仅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的文明和建设服务。此外,即使人工措施相同,但是物种的不同和强度的不同将造成生态效益的差异性。
4.2灌丛生态抚育
在一般的情况下,灌丛的高度为5m以下,灌丛具有一定的郁闭度,同时裸路地面不足50%。灌丛有比较强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保持土壤和较少水土流失,同时药材抚育对生态抚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灌丛林生态抚育中的药材有唐古特大黄。
4.3河滩生态抚育
所有的建设山地别墅特别是陡度较高的别墅项目要格外地重视文化文脉与生态自然相结合的问题。
1山地的别墅建设.第一面临的是土地的利用率.光照率、回填土工程量等问题。它不同于一般平地上的建筑布局.纸上谈兵也能说出个道理来。山地建筑非得靠设计师,营造师在实地反反复复地踏勘,研究,不同水平设计师的作品对土地的利用、风水的关注.直至产品的销售都宜接会产生影响,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
2山地间营造的建筑平面,依靠挡土墙、驳坎、台梯作挡墙,防止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这些挡墙、山墙尽量用山体的山石.自然式的叠垒,该遮的爬藤、攀援遮之.该挡的以竹木乔灌挡之.该露的则要以自然山石.自然堆砌露之。并与当地乡土植物组织穿插,起到美化和固本作用,挡墙根据情况可以退台、梯形、柱立、隔土等多种形式处理.每种形式的使用都要考虑与山地的原始面貌和建筑的风格相统一。挡土墙也是山地别墅中的一道重要文化展示面。
3一般山地别墅都有林泉、山溪等自然排水,每座山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和山的体量植被的蓄水量都21不同.这些自然排水是项目中极其珍贵的景观要素.要利用好这些最纯;争的优质水。综合考虑,千万不要轻易浪费这些项目中最富动感的山地特质。没有充足水源的或水源不足的.则最好能够在区域内增加些必要的人工流动水系,利用坡度、陡度进行自然跌落曲折迂回。山坡地上的自然水源一旦将其引入小区,它所带来的美妙和动感是精神性的永恒的。
建筑设计则注重空间建树、形态构成以至表现手段,却很少顾及实体构成建筑物的理念和方法。在整个教学系统的编排上,构造课往往作为“其他课程”游离在设计课的主线之外,或是与结构、环境控制等课程一起,被列入技术子系统中。另一方面,历来建筑构造课的教学则偏重建筑物的物质构成的技术手段,而鲜有涉及贯穿于其中的人的设计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在这点上,我国的建筑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尽管其建造技术及相关理论已遥遥领先,但在建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仍十分重视对建筑物的物质构成和构成方法方面的基础教育。他们从不把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和其他一些建筑技术类课程的内容排斥在设计过程以外。相反,这些相关内容都是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妥善解决的。我们在校际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国外院校的学生作业,他们在平、立、剖面图之外,甚至还有配筋小砌块的详图、某种窗的设计示意图等等。相比之下,国内学生的作业中则完全没有类似的内容,倒显得设计理念更抽象,表现手法更前卫。
所有的建设山地别墅特别是陡度较高的别墅项目要格外地重视文化文脉与生态自然相结合的问题。在每一个山坡地项目中.我们尽可能地尊重自然.小心翼翼不要轻易碰撞山坡中原有的涧、潭、泉、湫,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律动脉博是“上苍”的规划,我们尽量地尊重自然、尊重“上苍’设置的一切规划内容,使他们成为小区的动感灵魂,应该有意识地保护利用、加强控制作为最大山洪暴发时的排水渠道,满足排水量。一般在山涧中自然冲成的谷问沟壑即是最自然的生态排洪沟。
山地别墅的道路小径也是表达项目个性特征的重要元素。山地别墅一般来说多以简洁朴茂的当地块石作为驳坎铺地基本材料,其石质色彩容易和项目文化主动统一。有滩石、河床石或其他可利用的石头的区域,尽可能在自己的项目中得到充分的运用。设计师和建造师应具有慧眼识宝,点石成金的眼光和手法,往往当地不屑一顾的材料经设计师、建造师的想象和处理.成为当地建筑中的一大亮点。图地小径上的河滩石是项目当地山涧中自然滩石,虽没有雨花石那么晶莹亮丽.但它的粗犷感和色彩感比其他材质更适合铺在本项目的小径上。而且因为它的粗犷要比其他石材更具有附着力,不易剥落,其节俭性更是其他石材不能比拟的。当自然水系与交通线路相中撞时.通常正是一个项目内最容易出景观效果的节点。以桥.洞、石、林各种自然形式加强其自然个性、张扬区域的特质属性和标识感。将这些节点的水流改造成具有各种情趣的交通小桥,汀步、笃屿、滨浦等不同形态的景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图中的自然小拱桥与溪边的花草.路边的树木融合在自然的风景之中,简朴.文气毫无人工雕琢之感.这样的小区即是最自然的功能性小区,审美上最高情志的小区。
当我们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营造一个相同名称的作品时.我们该如何把握作品的内在玄机.是完成一个项目的重要所在。所以现在的一些开发商就借此机会越来越文化,给那些高档别墅区地块取了个响亮的名字,例如,富春山凌云居山地别墅的营造,则就是抓住了“山川浑厚,草木华兹“的自然背景.在”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中将“云山烟树“穿插在别墅建筑之中。所以杭州富春江边的山坡地取了个响亮名字“富春山居”。在天生丽质的场地上,进行简洁典雅的疏密布局,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现场效果。只有设计师把握能力,把山地别墅设计为那种比较高规格的住宅,体现业主对文化志趣、景观情调的表现。例如在杭州富春山地块,利用别墅的风格体量,间距色彩都要作好与”富春山居“相衍生的个性特质,如同这一土地上长出来的笋.成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山居民舍、山林景物使项目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文献:
1.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②地方性原则:顺应基地的自然条件。③保留原生态性原则:充分应用自然原生状态,避免过分人工雕刻的痕迹。④整体性原则: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做到全面融合。⑤环境舒适的原则:舒适性的基本要求是:安静、空气、和绿化。
2.技术方案:
对仙缘村景观生态类型所适宜的最佳人为活动、最适宜的人为活动类型做出判断,采取引新替旧的方法,用新的更适宜的功能类型在空间上替代原有的景观生态类型。
3.居住区各景观要素的生态设计
水体;道路、台阶;小品;座椅;铺装;植被是生态绿色景观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的设计是否得当是表达设计思想,方便游客观赏,享受的关键所在。
桂林市漓江天目湖仙缘村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实例分析
1.区位分析
①桂林市漓江天目湖景区位于灵川县大圩古镇,镇属底丘陵地带。②景区交通便利。③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2.基地现状
①景区位于大圩镇南部,现状主要以山林地为主,入口处分布有少量农田、果园和牧草地。景区中分布有湖泊、溪谷等自然景观。地形基本特征为两侧高山相连,中间为山谷小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②天目湖景区的现状还是没有被开发的一个山谷,总规划用地为64.3公顷,景区还保持着原生态的一个生物系统,可开发性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仙缘村用地面积1.0公顷,建筑面积1180,地邻湖泊山林。
3.景区现状特点
①地理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土壤质量肥沃。②交通便利,景区临近高速公路、国道。③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环境优美。
4.设计理念
仙缘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创造思路,也力图把仙缘村景点打造成为景区特有的活动以及人文景观,让整个水系、自然和人和谐共处,让人们得到返璞归真之感。在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整体设计。尽可能完善了人们居住、健康、工作、观赏、娱乐、休闲、集会、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主题。
5.总平面布置
总体布局在规划红线以内,整个景区的游览类型定位养生休闲的旅游。经过人工修饰使其更有文化内涵,可以使游客达到缓解压力,修心养性有可以锻炼身体的效果。仙缘村的入口广场中设置了篝火广场,入口景观更注重社区性和参与性,采用材质和色彩富于变化的硬质铺装地面,主入口搭配代表乡土形象的雕塑来增添入口景观的活力。以水景与广场为主要游览娱乐区,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按照空间的开放―私密性以及浏览路线的合理安排,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个人或团体的休闲之地。
6.功能分析
仙缘村四大景区(篝火广场、休闲广场、农家乐休闲区、交流休憩小广场)主要适应养生度假主题为目的,各主体区分别提供了不同的景观特色,丰富养生、健身的拧一个层次,各住宅组团分散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景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篝火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也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亭廊是游客们休息、观光、纳凉、避雨的公共设施。观光亭的柱子上雕刻有关历史文化,使观光亭多点趣味性和文化内涵。篝火广场景观以水的动态和植物的静态丰富人们交往、集会、休闲、娱乐的趣味性。
7.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主干道路宽度3m;次干道路宽度1.5m;景区的主要道路系统贯穿全区,景区的步行道设计自成系统,相连一体,并通过步行系统将小区内的若干景观节点和中心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中心景观区及景观带。
8.绿化景观规划
以生态为主,充分应用现有自然景观,并结合周边景观特征,实现人越自然的和谐统一。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维视觉感观,营造舒适亲人的景观环境。住宅组团区域:亲子乐园、文化长廊、中心广场,休闲区域、运动区域、树阵休闲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
总结
1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应用的意义
1.1 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从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情状看,做好对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刻不容缓。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区设计能够实现对乔木、灌木及草本等原生态景观的保护。通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原生态景观能够融入到整个旅游景区的景观中,这不仅能够达到旅游景区的景观性标准,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1.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在充分遵循生态理念与原则基础上,结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而进行旅游景区设计,不仅能满足当代社会对旅游景区景观观赏性与功能性的需求,还能从人类长远发展利益考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传统景观设计相比,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增强旅游景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这是旅游景区设计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的应用方法
2.1 保留与再利用
保留与再利用是目前旅游景区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人工造景”兴起之时,大量的原生态景观被破坏,单纯依靠科技手段所营造出的所谓“景观”,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为了能够迎合游客对景区景观设计需求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景区要对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很多已经建成但景观性较差的景观有可能被拆除。在这些景观被拆除前,景区可以通过对已有景观的保留与再利用,使其与原生态景观有效融合,构建生态性旅游景观。
2.2 生态发展优先
在对旅游景区设计时,设计师想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有效应用,就要坚持生态发展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态景观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作贡献。如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较适宜茶花、杜鹃花等花卉生长的优势,在林中空地上新建设80hm2的茶花园及100hm2的杜鹃花园,既保护了生态,又增添了自然景观,每年春节前后,姹紫嫣红的花儿竞相绽放,与周围茂密苍翠的森林一起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紫溪山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遵循了生态发展优先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原生态景观设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3 遵循自然规律
遵循自然规律是保证原生态景观自然状态的基本要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景区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利用,就必须遵循原生态景观的自然发展规律,使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得以发挥。从景区的效益角度分析,遵循自然规律能够大大节约景区在恢复自身生态环境状态方面的成本。以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里的“万松林”和“茶花园”2个景点为例:“万松林”只在原有生态景观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细微、有效的调整,使原本性质单一的松树变成了景观群落,同时又不破坏松树的生长环境。而“茶花园”的建设是因势造景,没有采伐景区周围的林木,只在林中空地见缝插针地定植上相应的茶花苗木,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这2处景点的景观设计遵循了自然规律,提升了紫溪山的旅游价值,这一景观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2.4 借助科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