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09:50: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综合测评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注重抓好党员自我总结的客观真实性。每个党员实事求是地对照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现实表现。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客观评价,努力找出各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世界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为下一步工作作好准备。
一、目标的形式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情感目标
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除了必要的内容学习和方法掌握之外,更需要学生体验正确的情感态度,拥有高尚的审美价值观。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二)方法目标
高中英语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勇气和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课堂设计当中每一个环节需明确要掌握的做题方法。
(三)知识目标
高中英语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是教师贯彻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
二、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互动合作要达成的目标,可分成课堂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高考目标。
(一)课堂目标
课堂内容是单元目标分解、细化了的部分。教师要对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学法目标,情感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后,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学习目标明确。
(二)单元目标
每一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就把该单元所需课时及课时目标进行细化,让学生明确他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同时所有单元知识点按单词、短语、句型、语法、学法以及情感目标以表格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提前进行预习。
(三)学期目标
有了长远的目标,学生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一个学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学生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初,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定下一个长期、有效的综合目标。
(四)高考目标
高中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的基本训练,当学生清楚自己在三年内要掌握怎样的学习内容之后,就可以以一种掌控全局的姿态来审视高考,引导学生明确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目标的测评
目标的测评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也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的意义。目标的测评要减少教师和学生在目标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自我评价
知识点检查的内容,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内容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落实到位,如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单个说句的方式或者小组练习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自我测评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行完成。
(二)同桌互评
同学互评可以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采用翻译句子、二人对话、表演游戏、作文互评、小组交流等方式对一单元内容进行测评。
(三)教师测评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界定及衡量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标准,同时进一步探索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步意识到并认可了非智力因素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1 何谓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成功就业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得到了支撑。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其个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三是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与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1.2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概念一般认为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心理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之外的一切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的重要作用。
1.3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笔试、面试和录用。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找到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希望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一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是知识内化为工作能力(基本能力)或创造能力(最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依靠个人的努力及意志、性格、个性、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展现个人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在参加具体事务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际能力,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一项工作,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完成该工作,而且只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他即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也能通过后天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从一个生手转变为行家。大学生如果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必须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要想综合素质得到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要十分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2.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界定及衡量
2.1 用人单位的招聘考核
用人单位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几大类。在招聘过程中,各类用人单位一般符合本行业实际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招聘考核体系。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等用人单位招聘考核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分析研究考核中归属非智力因素的部分,总结其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为评价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作参考。
2.2 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特别是案例分析方法,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群体成功就业的影响。
2.3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包括诚信、感恩、礼仪等方面;二情感是成功就业的感化剂,包括适应力、忍耐力等;三人际交往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剂,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四个性是成功就业的创造力,包括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3.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效果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估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评估要做到科学可靠,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均衡状态的研究角度来看,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从评估的实施主体来说,分为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考察,分为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也有多种方式。因此,对于评估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评估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3.1 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静态评估,是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群体及就业成效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检查和评价,判断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磨炼,使得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
动态评估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新的能力评估取向。它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立足于个体的能力是开放的、灵活的、可塑造的而非僵化的、固定的观念,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这样一种新的评测视角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动态评估,是对非智力因素在具体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既看原有的基础,又看目前的状况,更要看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判断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3.2 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我评估,是指测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争取获得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岗位后,自我反思、总结自身在择业、就业应聘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自我评估也表现为一种自我总结,总结就业过程的得失,总结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既可以自我反省,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总结。自我教育、自我鞭策,可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他人评估,是指第三方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价,结论比较客观,主要包括几种方式:一是学校评价。学校就业部门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价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同学评价。同学之间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共同学习、生活几年,对彼此的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表现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同学之间互查、互评、互测可以反馈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三是用人单位测评。如利用比较完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或者发放测评表测评,或者口头或书面测评。
3.3 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一般要经历前期准备、笔试、面试等几个过程,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现状评估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准备需要积累什么,锻炼和培养什么素质,其中包含哪些非智力因素;评价在参加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一直到大学生成功就业为止,又有哪些非智力因素起关键作用等。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长远评估,是指对在大学生身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够支撑大学生本身职后发展需要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和考察。
4. 结论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是检验、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因素对成功就业影响的的主体。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评估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谌小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法制与社会.2007(03).
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步意识到并认可了非智力因素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1 何谓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成功就业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得到了支撑。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其个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经济上独立的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二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三是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等重要问题,与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1.2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概念一般认为是人们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等心理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之外的一切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的重要作用。
1.3 大学生成功就业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笔试、面试和录用。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希望找到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大学生希望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一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是知识内化为工作能力(基本能力)或创造能力(最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依靠个人的努力及意志、性格、个性、情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展现个人的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在参加具体事务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际能力,它虽不像智力因素那样能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一项工作,但它却能影响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完成该工作,而且只要一个人具有健全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他即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也能通过后天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从一个生手转变为行家。大学生如果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必须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要想综合素质得到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要十分的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2.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界定及衡量
2.1 用人单位的招聘考核
用人单位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几大类。在招聘过程中,各类用人单位一般符合本行业实际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招聘考核体系。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等用人单位招聘考核体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分析研究考核中归属非智力因素的部分,总结其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为评价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作参考。
2.2 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特别是案例分析方法,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群体成功就业的影响。
2.3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包括诚信、感恩、礼仪等方面;二情感是成功就业的感化剂,包括适应力、忍耐力等;三人际交往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剂,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四个性是成功就业的创造力,包括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
3.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方式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效果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估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评估要做到科学可靠,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从均衡状态的研究角度来看,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从评估的实施主体来说,分为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从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考察,分为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也有多种方式。因此,对于评估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实际的评估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3.1 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静态评估,是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群体及就业成效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检查和评价,判断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以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磨炼,使得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
动态评估是国外新兴的一种新的能力评估取向。它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立足于个体的能力是开放的、灵活的、可塑造的而非僵化的、固定的观念,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这样一种新的评测视角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动态评估,是对非智力因素在具体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既看原有的基础,又看目前的状况,更要看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判断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3.2 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我评估,是指测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争取获得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岗位后,自我反思、总结自身在择业、就业应聘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自我评估也表现为一种自我总结,总结就业过程的得失,总结非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既可以自我反省,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总结。自我教育、自我鞭策,可以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他人评估,是指第三方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评价,结论比较客观,主要包括几种方式:一是学校评价。学校就业部门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等方面进行测量,评价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同学评价。同学之间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共同学习、生活几年,对彼此的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表现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同学之间互查、互评、互测可以反馈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三是用人单位测评。如利用比较完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或者发放测评表测评,或者口头或书面测评。
3.3 现状评估和长远评估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一般要经历前期准备、笔试、面试等几个过程,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现状评估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准备需要积累什么,锻炼和培养什么素质,其中包含哪些非智力因素;评价在参加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一直到大学生成功就业为止,又有哪些非智力因素起关键作用等。
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长远评估,是指对在大学生身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够支撑大学生本身职后发展需要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和考察。
4. 结论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群体和用人单位是检验、衡量及界定非智力因素对成功就业影响的的主体。评估涉及到多个角度,评估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与组合科学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谌小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法制与社会.2007(03).
引言
高等院校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能力全面的人才的任务。为满足该教学要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考试是对大学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和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考试形式是否合适,考试内容是否恰当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当前大学物理考试大多仍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下的一次性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内容集中在定理定律的应用、书本知识等方面,而没有对物理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出明确的考查,更无法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有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非常限制学生的个人发展的。为弥补这种考试方式存在的不足,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
1.大学物理考试中的弊端分析
高校中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与评价受传统考评体制的影响很大,其考试通常集中在基本知识的片面性考查方面,没有对考试的评价功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对考试的反馈和导向的作用形成正确的理解。综合来看,大学物理考试中存在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考试内容固定,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有所欠缺。
目前的大学物理考试主要集中在固定定理、公式的记忆与简单应用中,考点较多涉及经典物理相关教学内容,对于物理方法及思维方式的考查相对较少。在考试前教师还会向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等。这些行为一方面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容易使学生留下学习无用的印象或感觉,另一方面阻碍了考试的评价功能的体现,教师不能通过考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总结和反思。
1.2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挥。
大学物理属于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定位决定了大学物理的考试是面向全校的,通常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统一命题和考试。但是这种按照一个模式评价学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阻碍作用。
1.3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对考试的评价、反馈,以及分析作用认识不足。
考试所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包括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还应该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教学反馈。在考试结束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对考试试题、考试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但是目前的大学物理考试更看重考试成绩,对于考试的本质意义并没有形成深刻、理性的认识。
1.4注重结果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关注度不够。
大学物理教学知识点多,抽象度高,为实现内容覆盖、难度控制、试卷结构的协调,教师在出大学物理考试试卷时会尽量选取不同类型和不同知识点的试题组合。但即便如此,单一一张试卷还是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容纳整个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注重结果评价,导致学生更加注重如何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对于考试试题深层的物理思维方式的考察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创新性活动的开展。
2.大学物理考试改革思考与探索
鉴于大学物理考试模式中存在较多的弊端和不足,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教学要求,故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必然成为今后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达到客观、公正、全面反映与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有效、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的目的。
2.1更新考试内容,增加考试题型。
近代物理的研究思想与研究内容对于促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应用物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大学物理考试中应该适度添加对近代物理相关教学内容的考查。同时,大学物理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故大学物理考试中可以针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设置新的题型或考查方式,如设置简答题“为什么桥都设计成凸形而不设计为凹形?”等考查点结合度高,与现实生活契合度高的问题。
2.2丰富考试方式,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综合测评体系。
单次考核的偶然性相对较高,且考查内容有限。为提高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有效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分形式对当前教学进度范围内的内容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考试总成绩。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大平时成绩的占比,注重对学生大学物理学习过程的考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侥幸心理,培养学生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增加其他考核方式,如针对某一学习内容的小论文撰写、针对某一知识的实验操作设计等。这些考核方式的添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对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后续工作的开展。
2.3期末考试形式变更。
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将大学物理的期末考试方式由闭卷转化为半开卷,即允许学生考试过程中带入自己认为的与考试相关的公式或内容等,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方面,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出题平台,让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应用性更强、关联度更高的题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归纳等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载体,考试结果对于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具有积极意义,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大学物理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是现代综合素质教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村级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为重点,坚持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并举,普遍整顿和重点整顿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对村级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基本实现领导班子整体合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村级组织运行明显规范、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的目标。
二、活动内容和步骤
本次活动,分别对村班子、村两委成员进行绩效评估,从月开始,到月结束,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评估内容:
1、村班子绩效评估(附表1)
分别对村班子集体的核心作用、组织民主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经济发展能力、幸福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为民办实事等事项进行绩效测评,满分为100分,具体标准如下:
(1)村班子集体核心作用发挥(10分):按时保质完成任初承诺,村班子成员测评群众满意率达到%以上(4分);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威信高,任期内没有因村班子成员的原因造成市级及市级以上案件(3分);严格执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任期内班子成员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未受到诫勉教育和党纪政纪处分(3分)。
(2)组织民主建设(10分)村级各类组织健全,运转正常(2分);村级各项议事程序规范,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坚持实行村民代表例会、重大村务公决制度,并有相应完整的会议记录(3分);周二集中办公及每月15日民情沟通正常开展(3分);定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2分)。
(3)党员队伍建设(10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发展党员,且任期内发展党名以上(含考察)(3分);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员首议制度,并有相关完整的会议记录(3分);流动党员有台帐,有准确的联系电话及外出地址(2分);抓好本村范围内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届内本村党员无违法违纪行为(2分)。
(4)村集体经济发展(15分):任期内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村集体经济增长率达到%以上(8分);充分盘活各类村集体资源,村里有2项以上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平台(4分);实行严格的村帐镇、组帐村制度,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监管(3分)。
(5)幸福乡村建设(20分):列入五村联创并创建成功(20分);列入单村创建并创建成功(10分),正在创建或未被列为创建村的村,每做好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村庄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生态公墓建设、民主法治建设、食品安全等),都可以凭相关凭证获得每项分,但本项考核总分不得超过20分。
(6)村民增收致富(15分):任期内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率达到%以上(8分);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建立面积1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4分);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得当,成效明显,任期内低收入农户数减少%以上。(3分)
()为民办实事(20分):任期内为民办实事件以上,且有相应凭证(20分)。
2、村两委成员绩效评估(附表2)
分任期内各项承诺完成情况,以及德、能、勤、绩、廉等内容。
(二)评估程序:
1、述职(月日——月日)
由村两委成员对任前各项承诺及任期内承诺履职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其中书记、主任还需对任期内班子运行及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各成员总结需形成相应书面材料。
2、测评(月日——月日)
由各村联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本村的全体党员、退位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审团,在听取各村两委干部对村班子集体的核心作用、组织民主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经济发展能力、幸福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工作进行述职的基础上,结合他们任期内各项承诺完成情况以及平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召开评审大会进行绩效测评。
3、考察(月日——月日)
由镇通过个别谈话、对测评表进行综合分析等程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任期内绩效评估,通过分析汇总,找出各村问题环节。
4、评优(月日——月日)
以本次绩效评估活动为依据,评选出一批工作业绩明显、群众满意率高、任期内承诺兑现率高的优秀村书记、村主任和两委干部,由镇进行通报表彰。对一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要加强典型宣传,树立一批两委干部学习“标杆”对象,以求实效。
5、整改(月日——月日)
针对排查出的各项问题,采取镇党政领导包村负责的办法,督查各村进行限时整改。一是自我整改。各村将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并对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整改一个,注销一个。二是检查督促。各联村领导要作为此次整改的第一负责人,认真帮助分析村各项问题根源,加强指导和督促,确保整改实效。三是成效审查。由镇派出审查团,对各村整改情况进行审查,要把此次绩效评估以及整改情况作为村级换届调整的重要依据,对整改后问题依然较大的村及村两委干部,要实行诫勉谈话。
三、活动要求
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不仅关系到辅导员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更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实施原则
辅导员工作考核除了要考查辅导员工作的完成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辅导员在提高工作成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自身发展。考核的结果不仅要体现组织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还要反映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在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实施考核过程时,应当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定性考核与定责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是对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效等方面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从整体上反映被考核者各方面状况的考核过程和方法。定量考核是主要运用可以计量的数据形式对被考核者各方面进行精确量化的一种考核方法。定性考核简便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定量考核准确性高,但量化指标复杂,且往往容易引导考核的参与者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如果仅靠几个量化指标则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状况。同样,单纯用定性的综合描述也无法体现对辅导员基础性工作的量化要求。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不同的考核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定性考核以定量考核为基础,定量考核以定性考核为目的。
(二)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主要考查辅导员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工作业绩,是一种综合性考评。而过程考核主要指平时阶段性考核,目的在于检查辅导员平时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态,反映辅导员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与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体现了对辅导员工作既注重目标管理也进行过程管理的理念,而且能够增强考核的延展性和深度,建立起年终考核的充分依据。
(三)坚持组织评定与师生评议相结合。组织评定主要是通过学校考评组听取辅导员自我总结、召开相关学生座谈会或进行学生问卷测评、组织同事之间互评和主管领导定性与定量评价等过程来进行。师生评议主要通过学生评议、辅导员背靠背评议,广泛征求师生对辅导员的实绩评价来进行。坚持组织评定与师生评议相结合,可以拓展考核评价主体,使考核更具民主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高校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易操作的考评指标。考评是一个客观过程,主要是对每一位辅导员的工作业绩的完成数量与质量进行考核的过程,它需要由具体的数值来说话。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一级指标(如集体体评价情况、学生评价情况、工作态度、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二级指标(如宿舍卫生优秀率、学生遵纪守法情况、考试成绩及格率、等级考试通过率、按时注册率、学生参加竞赛及科技创新情况、班级组织的院级思政教育活动情况、班级开展的团学活动情况、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性事件情况、配合相关行政部门开展工作情况等)。
(二)准确定位考核的主体。目前,与辅导员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及本学院同级辅导员。要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至少要有来自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本学院同级辅导员和辅导员本人五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在学校层面上,可考虑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原则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各院(系)相应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规程。根据考核主体与辅导员工作关系的不同性质,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而考核主体的各方面以相应合适的评价方式参与对辅导员个体考核的集合,就构成了一定的考核规程。具体来讲,辅导员考核规程包括自我评议、学生评议、辅导员互评、院(系)考评、学校评定等五个方面。自我评议:辅导员本人对照辅导员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和年度工作及其成效作出客观评价,形成个人工作小结。学生评议:“考核小组”对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测评或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测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形成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整体反馈。辅导员互评:在院(系)范围内开展辅导员互评。院(系)考评:“考核小组”结合辅导员自我评议、学生评议、辅导员互评等情况,依据学校对于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指导意见及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对辅导员个人工作进行评议,提出考核评语和考核等第意见。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定院(系)提出的考核结果,尤其是对“优秀”和“不称职”辅导员进行综合评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辅导员的考核等级。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是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模拟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专业知识,增强就业、创业和岗位竞争能力、适应能力都有着启发作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人门的钥匙。特别是学生在面对为了行政工作岗位则更需要某些专长和能力,否则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且带有不确定性、非程序化的社会问题。用于职场的复合性知识是指从学得的相关知识体系中有选择地抽取解决特定问题所必需的那些知识和技巧,根本在于用相应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特定背景下选择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为实用的。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基本状况
(1)国内现状。在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一些,但多处于理论上提高和统一认识的阶段。胡毓智先生曾发文强调“专业内涵的创新开拓是应用创新型专业建设的侧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科背景的复合”等。而陈文江先生更是认为,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虽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目标不够清晰和缺乏有效的操作化标准的问题。高校必须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竞争、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的熔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提出了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组织实施与管理、教学内容要求、考核要求在内的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原则性设想。这些认识和原则性设想,反映出在我国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系统操作模式方面必须加大开发的力度。
(2)国外现状。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成果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美国学者所着的《教学模式》《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把美国高校应用性文科教学、教法总结和描绘得有理有据,给人以启示。然而,它与我国的国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2.研究趋势
(1) 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结合点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本科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适应性和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行政工作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2) 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适应学生习惯和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个人感悟式学习方式与增强团队学习效果的经验共享式学习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结合点进行研究,将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主持、辅助的具体方式方法与学生自我管理、激励的体制机制进行研究。
(3) 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各个单元模拟训练测评要素的对应性、一致性进行研究。
(4) 将学生讨论与教师点评、综合成绩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讨论问题客观上的开放性与教师点评主观上的收敛性,以及使各方面都能认可的成绩综合评定系统进行研究;将课堂讲解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能力拓展、经验介绍和实际体验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上述教学环节和实践形式的合理结构进行研究。
(5)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与我国的茵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其中适合于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文化以及学生教育背景特点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趋势,就是要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实习、就业上岗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学生职业索养和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需要的基础条件
1. 建设好课程开发的团队
建立一支年龄、知识、经验和专长结构都较为合理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思维状态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对于该课程的开发、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他们要了解该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同时具有将行政管理学科各个知识领域中的难点、重点提炼的能力,这对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能力有着根本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应当在这支团队中吸收部分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在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过程中,会起到整合各个知识领域、整合知识与实践、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独特作用。
2. 采取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发和建设更离不开资金和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与扶植。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学校立项,给予资金方面的资助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其次,要有一部分经费支持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以确保所开发出的实践课程能够反映出国内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前沿问题;再次,要用一部分经费建立奖惩机制,分阶段激励和推进课程建设;最后,逐步建设好“行政实务模拟”教室,营造一种有利于模拟教学并使人身临其境、敬业奉献、积极奋进、充满激情的职场情境。
3. 实践课素材库建设
首先,要编制背景性资料集。其中要有与各个实践单元相对应的、比较新鲜的真实案例、模拟情景、问题背景、角色要求等。其次,要编制《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手册》。作为类似于“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工具书,要使学生明确怎样准备、怎样上课、怎样适应能力测评的方式等。为此,一要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即每一个单元模拟的行政管理问题要让学生预先知晓,以便于学生在思维状态上有所准备;二要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即指明每一个单元需要的主要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于学生事先预习,在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三要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这是行政管理卖务模拟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途径;四要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卜以便于学生预习;五要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即将要训练哪些方面的基本能力;六要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
4.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经过近年的调查研究、实际论证、典型试验,行政管理模拟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等基本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我国高校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与我国公务员实训方面积累的新鲜经验相结合,把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与我国国情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模式与行政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将行政知识掌握与实践模拟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相结合,将以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相结合,将学生点评与教师评定成绩相结合,将组织课堂与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经验介绍和体验式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合于我国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行政思维习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尽快增强角色转换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岗位适应、敬业创薪等方面的竞争力,达到促使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合格上岗的目的。
四、课程结构建设
1. 课程组织结构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结构有三个基本的环节。首先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其次,在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每一单元实践性演练之后,教师要从过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点评或总结,同时指导学生搞好该单元的小组测评。最后,布置下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讲明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好准备、预读背景材料、思考问题。 .
2. 方式构成
(1) 案例分析。案例是行政管理实践课的基本材料,它对于搞好模拟训练至关重要。好的模拟教学案例必须是区别于寓言、传说、剧情的真实事例;必须是经过整理和制作,背景全面,既不断章取义又简单明了的事实;必须是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时事特点,还有启示作用的事件;必须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水平的事例。
(2) 情景模拟。它以特定的案例为背景性材料,使参与者处于模拟的现实工作场景之中,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尽可能好地解决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经验共享,提高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为进人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这种方式与角色扮演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3) 角色扮演。它是指从一定的教学目的出发,不仅让学生处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而且要按照实际岗位应有的权责担当起相应的角色,模拟处理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熟悉工作性质、了解基本业务、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换位思考、增强互敬互助的合作精神,尽早适应工作需要。它区别于情景模拟之处主要在于更侧重权责与角色相匹配的演练。
(4) 事务处理。它主要训练学生高效率处理文件和事务的能力,帮助学生经过思考,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繁杂事务。经过比较、点评,使学生得到启示、有所提高。
(5) 交流讨论。它是通过专题性的集中讨论使人们交流信息、启发思维、了解动态、开阔视野、领悟技巧。这种方式一般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不同特点的人组成。培训者只是起辅助、观察和最后点评的作用。
(6)体验式教学。它是指从某种教学目的出发,组织学生离开课堂,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做短期的工作体验,然后做出自我总结,集体交流心得的教学形式。它为学生从课堂向毕业实习进而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种过渡性、适应性的平台。
3. 成绩测评
【关键词】
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这一状况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为人处世修养的好坏。有研究表明,我国的青少年之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调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1 心理档案的具体内容
何为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就是学校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测评,结合其家庭背景、个人简历、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再加上学生自身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般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成果的依据。学生心理档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学生的家庭、所在学校以及生活情况。二是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校的学习状况等内容,它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具体情况。心理档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学生的基本背景资料。包括学生的个人简历,像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等信息。身体状况,如健康状况、身高、血型等。家庭环境如何、生活情况以及在校的情况。
对学生智力状况的研究。即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学生的特点,比如是偏向于文科还是理科等,以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如何。了解这些之后,以便制定出合适的方案,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训练。
对学生性格特点的研究。指学生本人的性格类别及特点、气质类别,个人心理以及品格,如何去正确的进行指导,使之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必要的诊断。即诊断学生们的学习毅力、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困难以及考试心理。分析他们的学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等。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即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并找出治疗引导的方法。
2 如何获取中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要求能客观的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不同时期的心理成长过程,要求材料丰富,客观真实。通常有以下几个来源:
1)自我总结。每个学生都会对于自我的具有一定的评价认识,这会从侧面激励他们深入剖析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发现培养自己的爱好。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定期做自我总结,培养学生平日里写心理日记,可以记录自己心理变化的习惯。在进行个人总结时,要求学生自己去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观察:①对自我的认识,做到不炫耀优点,能接受缺点。②能看清自己的潜力,并能适时激发自己的潜能,来促进自己的发展。③具有完整的人格,即能把握自身的平衡发展。④心理健康的人不易受外界影响,即使历经困难,也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做到处事不惊。⑤心理健康的人,能稳扎稳打,并能设身处境为他们着想。⑥心理健康的人,能快速的适应环境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做调查,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权威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及测试软件。并让他们并对某些事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这些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状况,比如,是否自私自利、性格是否外向、是否爱慕虚荣等。同时让他们积极对对事件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使他们抒发自己的情绪。
平时的行为状况。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心里在想什么,或多或少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这就需要留心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举一动,敏锐的捕获学生任何异常的行为,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定期的举行家长会以及与学生和老师的谈话交流,多方了解情况,收集心理档案资料。
进行笔记的分析。“字如其人”这话不是全无道理,一般一个人的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3 心理档案建立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心理档案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弄不得虚假。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建立真实的心理档案信息,才能发挥心理档案建立的意义。
2)系统性原则。心理档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要统一确定好记录内容。只有具有系统条理性的档案,才可以长期地研究和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3)发展性原则。不要以固有的心态看心理档案记录的内容。人的心理现象不是单一、不变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心理档案。研究时我们不能单一的看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潜在品质。
4)保密性原则。要学生信任你,配合你建立心理档案,就要对他们的心理档案进行保密。心理档案的内容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我们必须对其表示尊重。
5)教育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在建立和使用心理档案时一定要全面的考虑这样是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经济性原则。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工程量极大的任务,它费时费力费财。因此,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高效地完成组建工作。
4 心理档案建立的深远意义
科学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教育工作能够更有效的施行。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使学生更客观地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的长处,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关注,从而进行正确的指引教育,减少了悲剧的发生。心理档案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为学生带来一定的交流空间,使他们在一定的交流了解之中更好的看清自己,更乐于去接受自己的不足。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为科学研究组提供丰富的研究数据,使之能更好的进行科研教育工作。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培养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品格,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喻菡,张聪.如何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J].湖北档案,2008(06)
功能偏移,忽视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教育与学生
的综合素质评价相脱节等等,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突破的一个瓶颈。实施
新课程以来,评价发展迅速,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进行了大量有价
值的探索,从传统的、主观的评价转向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从单一的定性评价,转
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我校坚持以“做人”教育为突破口,其
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大德育”观念,坚持以德立校,坚持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相结合,尝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机制
,并实践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要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建立综合素
质评价体系的关键是需要一个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评价标
准体系。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六个方面展开。
1.认真落实思想品德评价工作。思想品德评价对指标体系的建立相对比较容
易,因为国家颁布的有关德育大纲或德育纲要中不仅有德育目标的总体目标,而且
有分阶段的德育目标体系。上级部门下发的思想品德评价表就是根据德育大纲提出
的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来建立的,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初中阶段共进行三次评价,
我校严格按程序落实这项评价工作。开学初利用班会对思品评价表进行学习,使学
生明确努力方向,评价时,开展评价学习,严格按要求评价。对“五无”评价,即
无班主任签字、无班主任评语及等级、无折合分(折合分=自评分×10%+互评分×
20%+师评分×70%)、无校长签字、无评价日期。学校政教处不予以审批,学校对学
生德评不达优秀的不予评优,不合格的限期改正。由于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严
格操作,班主任和全体学生都很重视,评价效果良好。我们把思想品德评价作为我
校评价体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活动。评价内容分为“理想前途”、“心理健康”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
于律已遵守公德”五大块,共25条标准,表现分为“优良”、“中”、“差”三个
等级,分别按4、3、2分计分。评价表下设有家长寄语栏。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价活
动。家长对这项评价活动非常赞赏,同学们也因为家长要对自己进行思品评价,平
时在家、在学校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同时我们班主任的
教育效果也能够通过家长对学生思品的评价得到一定体现,学校也通过这项评价作
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见附件一)
3.建立学生成长卡。评价对象是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评价以每周一张表格
的形式,每节课由学生持成长卡找任课教师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优(A)、良
(B)、待改进(C)。每周自己和班主任进行小结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签
好意见,反馈给班主任。这样通过成长卡的评价,这些平时自制力差的学生不断改
进缺点进步十分明显。像我们初一年级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同学,如C一5班廖勇吉、
蒋金洲,C一7班赵梓君,C一9班郝昱进步大,现已取消了成长卡评价。家长们对这
项活动热情很高,如C一5班蒋金洲自列入成长卡评价对象以来,家长来校共教达十
次以上,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见附件二)
4.建立学生成长袋。成长袋依次分为“A学生1-10周表现”其中学生表现(从
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劳动观念、班级贡献、时事学习、课堂表现、情
绪状态等方面每周自评如实填写),班级考核(由班干部逐周填写)B“期中总结”其
中包括学生成绩表、学生期中反思表、班主任期中寄语;C“学生11-20周表现”(
内容同A);D“期末总结”包括“学习成绩表”、“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
价”、“家长评价”。每学期初把成长袋发放到各班主任手上,对每一位学生按要
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通过成长袋反映出来。成长袋已成为我校学生成
长进步的摇篮。(见附件三)
5.建立家校联系本。联系本是一种很实用的评价工具,是沟通家校联系的纽
带,是将教师、家长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相互反馈的一个载体,它形成三方共
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三方对学生建立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进一步发展
,发挥评价最大效应。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备一个联系笔记本,学生
在校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映给家长,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馈给班
主任。学生是家校联系的中介和受教育、受评价者,学生在评价中全面认识自己、
约束自己。家长教育责任心增大,诸多家长纷纷通过家校联系本与班主任教师沟通
,经常来访的家长也大量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真空
”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玩电游没有机会。
6.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16条,评价按照自评、家长评、小
组评、总评(师评)每学月开展一次。本方案附表上对评价方法有详细说明,这里不
作过多讲述。(见附件四)
二、讲求教育实效,实践全新评价方法
过去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定性评语。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过
多地从教师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我们学校对评价方法
进行了探索,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我们运用的几
种评价方法:
1.操行评语法
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的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
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肯定优点,并指出主要缺点和努力方向的一种方法。
我们班主任的期末评语,按以下两种方法操作:
(1)班主任直接写评语。直接写评语较为省时间,但主观性强。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可以把班主任写的评语交给学生本人看,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定稿
。其中评语要求少否定,少批评,更多地应该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
(2)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写评语。这种做法是由学生本人根据评价目标的
要求,自己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的意见。或者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再让学生在
小组里相互评价,然后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评价意见和平时的观察写出综合评
语。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型评语法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
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
一步计划。随着评价的日常化,建立不断的良好的反思习惯,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学生的成长袋的每周表现及期中反思表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法。
3.等级法
等级法是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把学生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等级的一种方法。
具体等级可分为五级、四级、三级。等级的表示法一般用描述等级的语言或“”
来标记。例如五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四级分为“优、良、合格
、不合格”;三级分为“优、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毕竟是个别,为了不
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用“待努力或待达标”代替“不合格”,用“
”表示方法类同。
用等级法评价学生素质能说明每个学生思想发展的程度及其在班集体中所处的
地位,而缺乏具体内容,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都不明确。所以等级法
要与自我总结和小组或他人评议结合,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比较清楚。
我校的“学生成长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就是采用等级法评价。
4.评语定量法
此法是把评价分为若干因素或项目,每个因素分若干等级并用评语表示,如:
很好、好、一般、较差,每个评语给定一个分值。如“很好”给5分,“好”给4分
……。把各项分数相加所得分数为测评总分,再从总分数中折算成优、良、合格等
几个等级,把计量转化为评语。我们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家长评定学生思
品方案”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5.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一些学生品行中应予提倡的良好行为项目
为加分项目,列出一些学生品行应予以否定的不良行为项目为减分项目,视为考核
量标。对每个学生学期开始,确定一个基础分(60分或100分),然后根据平时操行
予以加减分,加分与减分可以相互抵销。实行这种方法,着重对平时学生行为作出
记载,每月评定总分一次,期末总算。
用这种方法考评学生,有事实依据,比较客观,便于及时获得学生思想状况反
馈的信息,便于教育者施教,同时有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我们各班级采用了
这种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办法,进行班级学生日常管理。
学校就如一个花园,有苍翠的松树,也有低矮的藤蔓。学校应本着“全面发展
”的宗旨,既关注每一个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我校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
来,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合作改进评价活动,根据不同评价目
标,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时
时事事有评价,以此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已渐渐将这些理论、思想、深入渗透并贯彻
到一切教学行为当中,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念,产生新的评价行
为,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扬起了科学理性的风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决心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营造
和谐的氛围塑学生高尚的人有特色的重点学校,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建设人
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评价方法:
1.在每一条评价内容中,“优秀”记,“良好”记,“合格”记
,“不合格”记为〇,每一条评价内容获7个“”以上,“总评”记录为“优
”。
2.总评“优”达到12个以上的可以评为班级“星级少年”,并可以参加“校
“如何快速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许多,也许有许多教师的答案比我的精彩,但我仍希望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与大家交流一下,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一些启示。从07年开始,我县每年都要招聘一批新教师。每次下乡教研我都会有机会见到这些新上岗的教师,见到新教师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不仅因为他们有的曾是我的学生,而且也因为我也曾和他们一样年轻过,一样有着一个从事教师工作的开始,有着一个从新手到成熟的过程。虽然自己工作三十多年,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要说经验谈不上,教训却有不少,当然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我想从自己从教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教训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从教三十二年来,我感到最欣慰的,不是我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我的课学生比较喜欢听,能够成为一个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研工作在我心里,有一个定位:教师是我的根本,讲台是我的舞台,学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我始终认为,教书才是我的事业。因此,我总在思考着怎样才能做到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新教师必须钻研教学中的基本“五环”
教学“五环”包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遵循的规则。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日常学习中应遵循的规则。
1、教师教学“五环”。
(1)备课
备课是指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新教师备课前首先要明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钻研课程标准。要明确课程标准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科教学上的特点、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第二,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第三,明确目标,考虑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和章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有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这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的规律。
第四,把握课堂,环环紧扣。一备复习提问,以旧引新,且问题必须忌偏、忌深、忌浅;二备教具(或演示实验)该做则做;三备例题联系生活,变难为易;四备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五备板书布局,字迹清楚明了,大小适中,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六备课外作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深浅恰当,由易到难。
第五,研究对象,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备课,讲课才会恰当有效。
第六,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具有创新意识,不照搬旧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上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二,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第三,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四,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要认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五,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六,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条理性;要使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七,板书设计内容合理,条理清楚;形式灵活,美观实用;书写规范,速度适宜。
第八,要使用广泛的教学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和学科术语,严禁使用方言土语和非教学语言。讲授语言要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
第九,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善离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串课。
第十,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教态亲切自然。既有感召力,又有亲和力。
第十一,要讲求效果。做到精讲多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批改
批改作业是指对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进行检查,它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批改作业要及时,不积压,用等级评定。
第二,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写好批改标记,写出适宜的批改评语。
第三,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四,批改作业要广泛使用批改符号。符号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改正错误。
第五,批改作业要有记录,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地、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在掌握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辅导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内容应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第二,辅导要有层次性。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因材施教。
第三,辅导要有启发性。要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第四,辅导要注意及时性。辅导要及时,一定阶段教学结束后,或作业、考查批改完后,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注意辅导时间要短,内容要精。
5、测评
测评是指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取得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测评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测评目的要求明确。或者要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评学习效果,以改进教学;或者要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确定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测评的内容科学、全面。试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要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难易适中,分量适宜,要有梯度。一般比例是,基础题:较灵活的题:综合题=6:3:1
第三,测评的标准要客观、公正。试题的答案要具体、明确,评分标准要准确、统一。
第四,测评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形成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定成绩和学生自我评定成绩相结合。
第五,测评的次数要适当。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注重平时考查(也就是形成性测评);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测评的结果要及时总结。测评结束后要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得失的原因,及时改进教学。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认真听课
听课是促进新教师教育教学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在短时间里让新教师的困惑得以解决,视野得到开阔,经验得到增加,素养得到提升。
①不要只听本学科的课采众家之长。听课时要虚心、专心,认真听,认真记听课笔记。
②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自己的看法。
2、 理智的面对碰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