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15 14:4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动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动教学法论文

篇1

二、互动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中的具体应用实践

《古代汉语》作为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如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呢?实际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古代汉语》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就是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单纯听者角色,使他们成为听者和言者,促使他们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学习,从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实践中自主获取、掌握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三项内容,通过三项载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反应,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学生与教师教学互动三项基本内容

1.探究即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深入体会、细密梳理、认真辨析、总结归纳、融会贯通、切实消化吸收后加以反馈的学习行为。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学生以某种互动形式对所学内容,如课文主旨大意,予以陈述、阐释、演讲,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独立见解,力求论述翔实,有说服力。学生的学习——反馈过程是一个探索、钻研、深究的过程。该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领会、概括、应用,注重学生将知识用好、用足、用出水平。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实践(表达),对学到的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同时更进一步地对其予以灵活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学习。2.质疑中国学生课上表现多是“不违如愚”③,教师讲什么就接受什么,从不质疑。古汉语课应培养学生的反诘精神,让学生学习中具有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吗”④的不盲从态度。《古代汉语》课现有教材都出自名家、名校、名出版社,其内容似乎都是定论。但我们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原有的一些注音、注释、结论等有应该商榷或纠正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授课内容质疑、纠错。只要学生的论说有见地,有新思想、新观点,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多加鼓励,比如增加平时分等。此外,还应在课堂内外开展讨论,找出质疑点的真伪,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搞研究、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找准学路。3.评析即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予以分析、评论。评析环节是学生教学反应的最高层面。在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达到理论思考高度,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辨方式,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对传统观念、共识定评的分析、批判态度,不盲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有主见。评析中,学生可以评述教师对教材解说的观点是否恰切、全面、深刻,也可以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就所学内容搜寻新的参考资料,在现代学术视域下,从新历史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各种新视角对课文内在涵义加以多元化审视、考量与解读,自出机枢,发表新观点,给出新论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扩展与应用。评析互动注重学生的表达特色与独创性,鼓励自由发挥性学习。

(二)互动式教学的三种载体

1.提问提问是互动式教学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最简便易行的坏节。它是双向的,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8期即教师提问学生与学生向教师发问,在互动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一般是请求解答疑点,或发表不同看法;教师提问学生,包括对其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对其创造性予以提示、启迪与引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宜浅不宜深。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初始接触学术讨论,囿于学术素养不深、读书不多、学识不够,尚不具备驾驭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深浅适度十分重要。其次,宜小不宜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知识积累和学术积淀,自行搜集材料寻找答案的能力尚弱。因此,讨论议题不宜过大,否则不好把握,讨论难以展开。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适度挑战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自行解决,并能从中获取成功喜悦与自信的题目。再次,宜新不宜旧。古汉语课也应站在当今知识前沿谈古论今。讨论题目应参考最新考古发现、科研成果,让学生根据最新学术动向,参与讨论,辨别真伪,获取新知。如网上现传发现孔子遗书《子寿终录》,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古汉语知识,对该遗书真伪进行辩论,以求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2.讨论讨论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整节课讨论、插入式讨论、课上讨论、课余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坚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原则,以40%的时间与精力讲授知识,而将60%的时间与精力投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同时,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增强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讨论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论题应该是教学关键点、学生学习难点、与教学拓展相关的现实热点等,既有研讨价值,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讨论要有前期准备。教师要有指导方案,学生要有发言提纲。教师要注意引导讨论围绕主题与焦点进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争相抢答,提高思辨,形成共识。通过讨论式学习,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与扩展,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古代汉语》课教学中,除提问与讨论这两个主要、日常互动环节外,还可以开展其他多种不定时教学互动活动。安排辅导学生开展小型、有一定要求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又如,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为其演讲做前期准备,使其就讲演的论点、论据形成就绪的思路,增强其口头表达的系统性与准确性。再如,就有故事情节的古文,像《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等,组织学生排演短剧小品,表达他们对原文的现代解读,展示其现实意义。此外,教学互动活动可以从课上延续到课外,从教学周延伸至假期。如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加强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带好科研实习。总之,互动式教学的各种形式,目的均在于助推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精神,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

1.2评价结果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制的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发出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2%。

1.2.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4个方面均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小组合作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71.2%,认为对沟通交流及自主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分别占69.5%和57.6%,认为对独立思考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54.2%,具体见表2。

1.2.2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及最后阶段的点评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对教师的指导和点评的满意率分别达到89.8%和67.8%。说明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依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具体见表3。

1.2.3学校的硬件设施尚不能满足目前教学改革的需求表3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实验室设备,还是学校图书馆资料、网络等信息资源,均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对网络使用的不满意率高达100.0%。

1.2.4两组学生阶段学习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4)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讨论

循环、消化章节涉及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只有护士对这类疾病判断准确、处理及时,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学生的沟通能力一直是薄弱之处,在本次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交流的内容有询问、宣教、指导、示范、治疗解释等,基本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的护患沟通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1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准确领会学习任务,并在任务的要求下自主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如果学生对任务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驱动源”就无从谈起,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2.2完善配套设施本次课约1/3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首先,要求有足够的场地及设备来满足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例如仿真内科病房要有心电监护仪、超声雾化仪、氧气瓶及吸氧管、静脉补液设备等;其次,实验室要有方便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桌椅板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置电脑,以便学生随时查找相关资料;再次,实验室应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课外练习的需要,使学生能自由安排课外练习时间。

篇3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掌握基本阅读和写作技能为基础,在思想层面上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树立起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理想,进而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切地投入学习的旅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了自己在《观舞记》的具体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形成良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教师主导课堂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入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前奏直接影响教育过程的推进和教育结果的取得。[1]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认真组织学生预习课文尤为重要。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文本精巧地设置具体问题,而不是浮光掠影地只涉及字词或相关背景介绍。因为肤浅的、无关痛痒的问题,只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在讲授《观舞记》之前,笔者就一直思考:如何在讲台上将这美奂绝伦的舞台艺术呈现得惟妙惟肖?如何把用文字表达的视觉效果转化为学生的主观感受呢?备课期间笔者想方设法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这异域文化的风情,进而掌握冰心那高超的文字技巧。最后笔者采用了教学“实战”的形式,即让学生课前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就当堂进行演讲比赛,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印度文化并描述印度人民是如何轻歌曼舞的,同时给予奖励项目等。果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其实,《观舞记》的立意并不太深,但出现了很多生字新词,这就需要学生们推敲文句和字词。为了顺利完成描述印度舞蹈的作业,学生们都用心揣摩分析文章,大家都自觉地把生字新词摘抄在预习本上,认真严谨地组织语言,试图把它们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所以在他们的预习本上,不但包含了书上要求掌握的内容,还加入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后来,同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大量资料和满心的期待在憧憬着这节语文课。事实证明,学生们的预习效果极佳。这节语文课不仅整体气氛活跃,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充满了趣味,从始至终贯穿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直到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都沉浸在了浓郁的异国文化风情中。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无捷径,但教师的教学艺术却有“巧”“拙”之别。譬如,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人誉之,有人贬之。其实,问题的实质不在多媒体本身,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它。用的恰到好处,教师如虎添翼;使用不合其宜,身体如生赘疣。使用多媒体,怎样才算合宜、才算恰到好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高新设备,设计出“新招”。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教师很懒惰,上课不写板书,只依赖于投影仪、大屏幕等现代设备的使用。在《观舞记》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并不只是单调地使用它做背景介绍,或做出图片展示,而是在情节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例如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并不急于展示舞者的相关图片,而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完舞者美丽动人的外貌,让学生先联想一会后,再出示图片,并与内心想象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结果学生们都惊叹于眼前这位倾国倾城的舞者。这样,多媒体的使用既省去了一些冗长的讲解,节省了时间,又强化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视觉感知,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随即,笔者与学生们共同欣赏了印度舞蹈的视频,共同品味着书中舞者那婀娜的舞姿。如临其境的视觉效果胜过千言万语,这样再让学生去品读课文,大家无不为冰心高超的语言艺术所折服,无不为光辉灿烂的印度文化所倾倒。

三、巧妙设问,循循善诱,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巧妙地设问,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不失时机地予以启发诱导,引导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思路去思考、分析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观舞记》的教学重点中,有两个重点句子需要学生理解和感悟。若是直接提问学生:“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显然学生对这种提问法毫无兴致,因为这样提问问题缺少启发性,其结果很可能就是教师机械地写下答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放完印度舞蹈视频,还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趁热打铁,让他们表述卡拉玛姐妹舞蹈时的情态,或找出文中的具体句子作为答案。结果,他们立刻说出了本课需要理解的重难点句子:“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笔者进而引导他们理解:当舞者忘我地投入时,此时的舞蹈已不仅仅是技巧之舞,更是心灵之舞。课堂进程中,笔者采用这种自问自答的探究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自觉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笔者就提及刚刚放映的舞蹈视频,与学生交流感受。这样,在与学生自然地互动中,自然举出课文第十九段第二个难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看到她们的舞蹈,就会深刻地感受到印度深邃的文化内涵?”真可谓曲径通幽,水到渠成!教师直接提问,固然会节省时间,但那种填鸭式教学,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使教师真正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会高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

篇4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篇5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6

一、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部分开有高分子专业的高校都进行了高分子材料课程教改的研究,但涉及到该专业中低年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教学和生产脱节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针对这一情况,同时考虑到高分子专业学科涉及面很广而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面比较窄、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比较少、兴趣未必都很浓厚的现实,为了使学生在知识广度、深度上有所突破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大学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对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带着与课程相关的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去广泛查找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基本理论和文献资料来开拓性思考和创新。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性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和熟悉专业文献资料的查找及毕业论文综述的写法;有利于让学生提前熟悉将来进入企业后生产工作的流程从而顺利就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述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利于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学改革的进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和特色内容

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课程理论对企业生产中的现实专业问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先指导学生自行查找阅读大量与本课程和与需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科技论文、专利等文献,然后再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所写综述经过老师的评阅和指导交流后再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介绍和推广,对其中部分具有可行性且与校外企业生产实践相关的项目由老师连线企业展开进一步的实验与工程研究。本教学法的特色在于变传统的单纯“填鸭式”理论教学为“教学-文献查找—文献综述—师生互动-汇报交流-生产实践”的多环节、多方式、互动性、研究性、开放式教学。

高分子实验教学的改革和重新设计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探索改革的重要领域,针对这一模块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三方面的特色内容: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增加学生自主性:传统的实验课程基本上都是验证型的,学生只需要按实验教材(讲义)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做一遍就行,这使实验课成了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学生也因为不用动脑筋而容易疲劳和敷衍了事。而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强调探索型实验,要求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指导学生去设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原料器材,教师指导完成实验,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效果要好得多。

2.大力开发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工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实用实验项目,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高分子科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强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造动机。如将以前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实验改为“环保型纸张粘接剂的制备”;将有机玻璃制备实验中单纯的以玻璃试管为模型做玻璃棒改为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各种形状的有纪念意义的有机玻璃工艺品并嵌入自己的照片等;同时提倡“让每一台实验设备都成为一座现实的小型加工厂”,每一项高分子工程实验如挤出水管,注塑瓶盖,压制密封圈、手糊玻璃钢贮槽、静电喷涂对钢铁制品进行彩喷防腐等都是一种实用的高分子制品的生产。

3.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让一些能结合本课程学习自行提出科研创新项目的优秀学生在课外尤其是寒暑假也能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实践和实效

通过对2004级和2005级两个年级高分子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4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在教学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高分子化学类文献综述90多篇,高分子物理类文献综述90多篇;2005级高分子专业学生完成高分子化学类文献综述90多篇,高分子物理类文献综述70多篇。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和信息情报综述处理能力、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外还积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说在2006年、2007年的课外科技创新大赛中本专业学生曾连续获得学校和衡阳赛区的一、二、三等奖,2008年在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的影响和培养下,本专业06级仅一个班(45人)就申报了科技创新课题十余项并全部获得立项甚至资助。

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法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深造、就业并给校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在当前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做为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该专业04年入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却异军突起就业率(含上研)高达100%,其中被更高档次高校录取上研的也超过20%;该专业学生付立夏在接受体验这种研究性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结合江西一个企业利用废对苯酸二甲酸回收精对苯二甲酸的课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给企业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并解决了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并在还未毕业的情况下即被华硕化工提前录用准备派往河南平顶山独立主持一企业的改造与设计工作。

研究性开放式教学在培养了学生、服务了企业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高分子教研室团队的授课多次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同时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并申请和获批多项国家专利,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设计改造了季戊四醇、小氮肥废气生产甲酸的企业多家并已使之成功获得逾千万的利润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殷勤俭.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分子通报,2007,(7):65-68.

篇7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应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课程,但实际教学中一直延续单一授课模式,教师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兼顾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而,将多层次教学法理念引入现当代文学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多层次教学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诠释就是因材施教,具体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员]。多层次教学法既可有效解决多样化需求与单一培养模式间的矛盾,也可使学生更快更早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发展方向。

一、多层次教学法在分层定位中的运用

分层定位是多层次教学法关键的第一步,科学分层能为逐渐展开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开学一月后分层较为科学有效。这段时间里,学生对此课程有了一定了解和把握,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希望提高写作技巧及鉴赏能力;走考研深造之路的学生,更愿意提高思辨能力。学生明确自我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有了全面了解,能更精准地指导后续工作。随后,学生填写自我能力测试表,上报兴趣专长,由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最终根据专业性质及分层条件将学生分为三组:(一)教学能力培养组;(二)创意写作组;(三)学术交流组。每组还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小组,便于组内竞争。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申请调换到更适合的小组。

二、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教学法的分层定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层次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课堂教学严谨复杂的特点,有必要将多层次教学法分化成具体步骤,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一)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目标上的体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不仅可以为教师指明授课方向,也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预定发展结果[圆]。以往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单一,而多层次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定位后,有着更清晰的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顾及三个层次的教学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分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力培养组侧重知识性目标,创意写作组侧重文学鉴赏性目标,学术交流组侧重学术性目标。如讲解圆园世纪缘园原苑园年代中期的文学,教师在讲授茹志鹃小说一节时,针对不同层次区分出知识性目标(茹志鹃小说创作风格的发展)、文学性目标(《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对塑造英雄人物的作用)、学术性目标(《百合花》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工作的航标,多层次教学法设定的教学目标既可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单一性,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二)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互动中的体现除了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多层次教学法也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以往的课堂互动环节基本局限于两种模式:全体学生参与的交流讨论课或某一学生主讲的课堂示范课。这类互动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率低,很难得到满意的课堂效果。而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按照不同层次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领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层次教学法的互动环节以互动课的形式集中体现,教师以四个教学周为一个教学段,前三周教师授课,第四周为教学互动课。互动课三组学生分别展示,每组三十分钟,二十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控制在十分钟。基于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考虑,教学互动课应先由教学能力培养组来展示。为促进该组学生对前沿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需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现场讲课的方式,转而要求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示范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由小组集体制作而成的“微课”视频。制作微课时,学生集体决定备课内容、讲课方式、板书设计,完成录制[猿]。教学能力培养组进行了基础知识讲解后,再由创意写作组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鉴赏,并展示本组优秀的原创作品。最后由学术交流组将授课内容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使用孕孕栽讲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动态。以“第四章第三节张爱玲:传奇与人性的双向追寻”为例,互动课首先播放教学能力培养组制作的微课,微课清晰讲授了三个教学内容:世俗与传奇之间的海上花———张爱玲生平简介;红尘男女与苍凉人生———张爱玲作品介绍;废墟之上孤魂游荡———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展示完毕后,教师补充完善知识点、点评启发教学思路、纠正教态、发音等问题。创意写作组选择文本细读的方式细致分析张爱玲写作技巧的精妙之处,尤其留心到张爱玲用词的韵味。如《倾城之恋》中,当范柳原与印度女人厮混时,身边朋友问白流苏怎么回事,张爱玲写到:“这时候白流苏只得伤了风”。创意写作组认为这五字简简单单,说的是顺理成章简约自然,却一针见血地点到了白流苏的窘境和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制约。白流苏作为旧式大家族婚姻失败的产物,饱受白眼嘲讽,于是拿自己做赌注去博范柳原的婚姻。但在男权社会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性,她一直都处于劣势,她所有的心机计谋其实都是无用的,因为主导权一直在范柳原手里。通过此类讲解,其他组的学生也体会到了张爱玲文字的狠辣与世事的苍凉。创意写作组一方面引导其他组学生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还展示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第三人称展开,有学生就以范柳原的视角,用第一人称重新叙述,写出仿作《一瓣真心》,同样的事件、场合,因叙述视角的重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框架,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受。也有学生通过自由发挥进行故事改编,将时代背景调换到现代,写出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新倾城之恋》等。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以原作为借鉴对象的创作对学生帮助较大,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也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眼高手低的缺点。两部分展示完毕,教师着重对该组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学术交流组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梳理了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论文,总结出张爱玲研究的四个方向:从政治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夏志清在研究小说《秧歌》时指出张爱玲在小说意象和情节设置上潜藏着她的意识。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的《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从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张竹赢的《论张爱玲小说的变态心理描写及文学意义》指出“变态心理”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原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如孟悦、戴锦华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书就强调了张爱玲作品中“父亲”的缺失和对男权社会的仇视。其后,该组又从翻译理论、电影研究理论、视觉艺术理论等角度展示了张爱玲研究的新动向。教师主要解释论文中的专业术语并针对某一观点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术思维和专业敏感度普遍得到了提升。多层次教学法的教学互动环节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延伸思维宽广度的重要途经,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也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一专俱全”的综合素质。(三)多层次教学法在教学考核中的体现教学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教学考核,才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相比之前目标单一的传统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丰富性、有效性。考核时,教师不应只设置一道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考题,而应设置三道选作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任选一题作答。如以阿城的小说《棋王》为考核内容时可设置三道选作题:员援阿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圆援请写出作者在塑造知青“棋呆子”王一生时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猿援《棋王》不动声色的叙事态度暗含了哪些道家哲学思想?通过类似的教学考核,学生既满足了学习兴趣,能力又得到了多样化发展。

三、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

从本质上说,多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运用,与其在教学考核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是在严格完成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立足于不同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源]。教师可安排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课后辅导,时间放在周一周三和周五,分别是周一教学能力培养组,周三创意写作组,周五学术交流组,以便于各组学生交叉旁听,全面发展。这种具有完整性、纯粹性、层次性的辅导安排,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针对教学能力培养组的特点,教师可实行学生短时间讲课的方式,保证每月每人均有一次讲课机会。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针对讲课内容做补充说明并拓展相关文学史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网状体系。针对学术交流组,教师应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拓展理论深度,帮助学生找到学术兴趣生长点,指导学生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并助其发表。学生则应熟练使用并掌握“中国知网”、“超星”等学术获取平台搜索相关论文,并能针对某一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相对于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创意写作组的辅导要求和难度更高。为使该组达到掌握写作技巧,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需对其进行系统化辅导。教材方面,首次系统引进的国外创意写作成果“创意写作书系”是理想的取材蓝本。通过阅读该书系的《成为作家》《创意写作大师课》等书,学生能熟悉写作技巧,克服创作阻碍,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写作生涯。为与学生及时交流写作技巧与心得,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专门创立微信互动平台,如可以创立“凤凰湖畔”微信平台。教师作为平台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写作技巧”类菜单,每周至少推送五篇创意写作技巧文章,并在平台醒目位置链接“花城”、“新京报书评周刊”、“长江文艺杂志社”、“创意写作坊”、“凤凰读书”等知名文学杂志公众号,供学生随时关注阅读。当然仅仅了解写作技巧还不够,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仍需多写多练。刚进行创作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高尔基就曾说过仿写的重要性:“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在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学生可进行自由创作。写出习作后,学生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尽快发表,但传统纸媒审稿发稿周期长、题材类型狭窄、稿件问题反馈慢,学生的作品较难发表。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向传统纸媒投稿的同时,教师应每周选取两篇学生习作在“凤凰湖畔”自媒体平台,并推荐学生在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当创意写作组有了一定的创作功底后,教师可将三组学生形成链接,由创意写作组创作,教学能力培养组和学术交流组来点评并写出评论文章,三组形成良好循环。创作如同武功修行,与高手过招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还应多邀请专业作家来小组中与学生交流经验。教改实践证明,该组学生经过运城市前文联主席王西兰、运城市知名作家张雅茜、《河东文学》主编李云峰的指点后,创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经过辅导的学生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信念:“写作如同农夫犁地、女工织布,天长地久地犁下去、织下去,总有娴熟成功的一天。”

四、教学成果与不足

篇8

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考核方式全程化,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学生在每一节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都与学习成绩的考核有关。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法用考试这个杠杆来制约、调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把考核量化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首先需要缜密地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使考核方案既能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我在物理专业三个课堂、两门课程中改革了考核方法,实行了综合性全程跟踪考核,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1.转变了学风,改善了考风

考核方案结束了只凭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平时不努力,靠期末临时突击通过考试的现象,转变了学风。时刻督促学生把学习时间放在平时,在一点一滴中下功夫,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同时也减少了平时不努力,到期末靠投机取巧通过考试的概率,改善了考风。

2.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考核方案中的创意分旨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核方案中对课程论文的考核,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创意分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上不封顶的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考核方案的设计初衷。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敢于对教材、对习题提出质疑;他们写出了有自己见地的论文;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大自然。 他们被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磨灭了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又重新焕发出来。

3.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整合知识、升华知识

考核方案中的5次章总结和1次课程总结,虽然分值不高,1次章总结满分为2分,1次课程总结满分为5分,但这个考核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升华知识,大有益处。学生由不会写总结、不得不写总结到写出了有自己见解的总结、爱上了写总结,是一章章的总结的量的积累,使学生发生了这样的质的变化。学生在写总结过程得到的锻炼与提高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替代的。

4.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

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听课状态,学生上课听课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听、主动地想,思维一直跟着老师,与老师的思路共进退,甚至超前老师的思维。大大减少了学生上课走神,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的现象。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基本上在课堂解决当堂所学习的内容,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方式方法的总和。对传统的考试方式作出了改革,相应地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要求学生积极发言,首先要求教师能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载体。教学方法要与考核方法相适应。

1.研究型教学法

高水平的教学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研究型教学法的出发点,又是研究型教学法的落脚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可以运用不同方式的研究型教学法,如回归式研究型教学法、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1)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

融入式研究型教学法是将研究性课题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传统教学内容蕴涵的创新性思维的知识载体,将学科的热点、有争议点的研究课题,将教师的科研课题适时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值得去思考,容易产生新观点的问题,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埋下伏笔,为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提供研究课题。

(2)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

科学是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传统内容的错误或陈旧部分,提出或补充正确的、新的内容,使教材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是教师的职责,有机地加入新内容是必须的。对于新内容的加入,必须首先经历“寻根”的过程,即要找到前沿内容在基础层次上的“根”。在讲授有关基础内容时,把前沿内容辐射出去。这就是辐射式研究型教学法的内涵。

2.整合教学法

知识点可分为孤立知识点和可整合知识点。整合教学法的要点是对可整合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章与章、节与节的界限,以整合后的知识点为载体,表达一定的思想,特别是研究者的思想、语言和方法,也包括教师的理解。

3.师生互动教学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9-02

“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1、2]。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面对纯粹的理论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而面对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又很茫然。而突出知识的启发性和互动性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向发展能力的转化,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而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因此,通过研讨式与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和自主学习通过课堂研究、案例讨论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同时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他们认真读书,细致研究,并形成一定看法和观点,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一、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门以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某些理论或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3]。作为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新模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研讨式教学法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三者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单向启发拓展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这样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其次,学习上的主动性是学生获取丰富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或者个案教学,就是以某个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做实例,结合理论进行教学[4]。案例教学,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使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把研讨式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针对课程内容,教师精选一些案例,让学生课前查找并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与课程相关的若干问题或针对矿井典型案例进行讨论,课后让学生根据研讨情况进行总结,提交论文。整个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这些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知识。

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看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关键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发言。教师事前要求学生准备充分,多看相关资料,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其兴趣,沉闷的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讨论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着重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实践和探索去发展他们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5]。

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针对选题,经历查找与搜集资料、集体讨论、提交论文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进行科研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把教学与科研真正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做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案例精选

选择本课程中适合研讨的内容和案例,是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难点。教师在选择本科层次的研讨案例时,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紧扣课程内容,要通过分析能从案例中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二是难易程度适宜,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研讨的深入;三是抓住难点和疑点问题,激发学生开展多角度深入、多维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四是要能体现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并能和现场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在讲授“尘肺病及其预防”这一章内容时,选择了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作业过程的一段视频作为案例,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尘肺病的分类”、“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以及“预防尘肺病的措施”等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研讨,课后让学生提交“我国粉尘职业危害现状”[1]。

例如上述的案例,紧贴课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提炼出理论问题,使得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也留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促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粉尘的危害。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课程中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对学术问题探讨的兴趣。

(二)研讨实施的过程

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依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实施,主要工作和步骤包括:选择案例――给出要求――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消化、归纳整理及研究――准备研讨资料(讲解提纲、课件)――组织研讨――辅导学生撰写研讨总结或学术论文――讲评、总结及考核等。

1.选择案例及给出要求。针对所选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包括查阅文献、资料的数量及有关内容,研讨总结或论文,研讨用的提纲和课件,考核评定等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文献。针对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的获取,可以采用教师指定资料和引导学生自己查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定的资料针对性较强,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己查找文献,可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3.指导学生消化、归纳整理及研究。这一步骤是该教学方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精力投入的多少、方法是否得当、研究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研讨的效果。根据“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特点,在指导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消化资料。让学生采用通读、细读和研读相结合方式进行,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通读,对有关问题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在通读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行细读和研读,以把握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2)归纳资料。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学生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见解等。(3)进行分析研究。

4.准备研讨资料,包括讲稿提纲和课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在讲稿提纲的书写上把握结构框架、突出思想方法、给出观点结论,在课件的制作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美观大方,为课堂交流打好基础。

5.组织研讨,根据案例内容可以采取两种研讨方法:一是由教师主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讨论中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较强;另一种是由学生主持,研讨中教师只是成员之一,这种研讨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两种研讨方法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掌控、及时对研讨进行引导、启发、点拨,以免出现冷场或跑题、偏题等现象发生,使研讨不断深入。

6.辅导学生撰写研讨总结或学术论文并进行讲评、总结及考核。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还未进行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因此通过研讨课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养,既可使他们升华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又可为后续学位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以范文为例,我们具体从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学术论文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和要求,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师要根据学生上交的研讨总结或学术论文,以及每一个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发言给出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意见。

(三)知识延伸及拓宽

教师在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将自己及其他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中,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该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做到知识的更新,而不能只是依靠书本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的陈旧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理论发展和技术革新,并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的时候,作者把自己最新研究的泡沫降尘技术讲授给了学生,并对其降尘原理、应用工艺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了该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6]。

三、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之处

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师生双方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案例筛选、查阅文献、开展研究、撰写论文、讨论交流等一系列问题,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比较多,此外,该教学法成熟的经验还不是很多,对我们来说,也只是在探讨和尝试,很有必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还未转换角色,不能完全融入互动过程

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从查找资料、分析消化资料、准备研讨提纲到总结性研究成果,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寻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对这种研讨式研究教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精心准备、踊跃发言,有时甚至可以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这种研讨式教学方法不感兴趣,对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去认真地搜集资料,在课堂研讨的时候匆匆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应付了事,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而且,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堂讨论时似乎事不关己,不积极发言,偶尔被动发言,也是只言片语,应付了事。对于这部分学生,形式上是课堂的主人,实际上是课堂的客人,没有完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参与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最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即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很关键

从该教学方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来看,教师不再是课堂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把课堂主体的地位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和参与者。教师虽然不是课堂上的主体,但是必须做好这个过程的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学生发表的什么见解?在独立探索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通过研讨得到什么收获?案例的研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搞清楚。同时,教师要掌握好讨论的方法和进度,并在研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7]。另外,教师还要创造一种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才会喜欢发言积极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四、总结

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参与、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等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还要及时总结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深刻剖析,找出一些纠正和改善的指导性建议,并记录、总结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基于研讨式的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提高该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胜强.矿井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唐洪俊,曹杰.大学本科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95-97.

[4]朱世文,郑姗姗.案例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视角[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140-143.

[5]陈明虎.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探索[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9(3):22-23.

[6]任万兴.煤矿井下泡沫除尘理论与技术研究[D].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9.

篇10

 

引言

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其间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暗示法(Suggestopedia),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偏向于使用语法翻译法毕业论文的格式,从而导致了“填鸭式”式教学和枯燥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主张“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成为外语学界广为提倡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作为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最新发展成果的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钟启泉,2001:260)。按照Numan (1989)的观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应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师生角色、环境五部分组成。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1996) 则进一步将任务型课堂分为三个步骤:1. 前任务(Pre-task)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引入教学任务。2.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设计对话、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主要包括学生执行任务,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和报告完成情况三个分阶段。3. 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用来分析其它同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更正错误并操练重要的语言点。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交际和互动的特点使其在传统语法翻译法无法适应教学需求的情况下成为了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方向。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听说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否则语言交流将很难进行。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遇到学习困难后很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的检验尤为重要。综观我院学生的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分析毕业论文的格式,听力部分仍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也从另一方面启示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听说课堂的实施

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扮演的是答案提供者的角色。这种做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听力积极性,也无法充分利用教材和其它听力材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论文格式。从任务型教学法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设置好本次授课的教学任务,即“为达到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活动”(Richards& Platt, etc. 2000:468)。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任务应该有三部分组成:1. 任务的目标(Goals)。这里的目标可以是培养一项基本技能(如听力中的预测能力),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如问路)等。2. 构成任务摘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应对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试。以听力技能任务的训练为例,在任务链的安排方面,先行训练概括大意、复述等相对较为简单的技能,再行训练短时记忆、笔记等较为复杂的技能。在材料的选取方面则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选取和生活更为密切的故事、生活场景类的听力材料,然后选取新闻等相对较陌生的材料。

在口语训练方面,教师也应该遵循任务型教学的步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近似真实的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将任务分为拼版式任务(jigsaw tasks)、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意见交换式任务(opinion-exchange tasks)(Pica & Kanagy, etc.)。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来设置上述各种任务。以本院听说课的一次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任务型教学为例。

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播放“梁祝”和“蜗居”两个在爱情观上截然相反的视频片段,同时播放一部分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片段。在播放结束后给出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相关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教师将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向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和爱情有关的话题。话题包括:1>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2> Campusmarriage 3> Extramarital love 4>Traditional andmodern marriage 5>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west VS east)6>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riage ( its importance, what does marriage meanto the couple) 7> Net love。

任务环(Task-cycle)阶段:各组同学就本组话题进行讨论。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室巡视毕业论文的格式,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监督和指导,记录学生所犯错误。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这时教师记录汇报学生所犯错误。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不同组的同学对其它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就学生所犯的典型语言错误予以纠正,个别错误以笔记的方式留给学生个人备案,到期末汇总。教师指导学生就语言难点和重点进行练习。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上课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提升口语听力能力,应对专业四级和八级挑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材料的选取,任务环节的设置都给教师增加了挑战。同时,在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之处。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平衡并结合起来,独立学院的听说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Willis, J.A.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Richards, J., Platt, J. & 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篇1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况且作品本身多元化,所以过去那种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的环境和要求。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老师输出信息,而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思考、探究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既成为学生体验作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又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构建了一个教师指导参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法。这种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这三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教和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以获取知识,增强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

用图表简示如下:

从以上图表不难看出,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教和学有机分开又互相融合,将指导和参与有机分开又互相融合,注重学生内部交流和师生互相交流。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的“讲堂”和“学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开发课堂阅读教学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教授者和学习者变为发现者和创造者,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新课程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学生阅读“个性化”,决定了语文课本不仅仅是教本,更是读本,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更是用教材。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必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探究氛围。

(一)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法的挑战和颠覆,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诞生并赋予教学新的视野。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整体感知法。教师指导工作为:确定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间,提供整体感知的参考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章主旨。师生交流整体感知的方法。

2、理清思路法。教师指导工作为: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提供理清思路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弄清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师生交流理清思路的方法。

3、概括要点法。教师指导工作为:确定概括内容(文章或语段),讲解概括要点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学生运用方法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要点。师生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4、筛选信息法。教师讲解筛选信息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文章解决问题。师生交流筛选信息的方法。

5、揣摩语言法。教师提供文章、语段、句子、词语的揣摩方法,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运用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师生共同交流揣摩语言的方法。

6、探讨领会法。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供给学生探讨领会的方法,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学生运用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师生交流该方法。

7、分析评价法。教师提供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分析评价的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进行训练,要求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评价要尽量具体,要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学生根据提示参与阅读。师生交流分析评价法。

8、读书笔记法。此种方法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较佳方法。教师讲解读书笔记法的重要性,提供学习的方法,并提供文章和书籍训练。学生运用此法或自己的方法,参与到阅读之中。学生互评,师生交流方法。

9、撰写论文法。此法和读书笔记法都是以写促读的良好方法。教师介绍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通过写论文来阅读文章。学生则反复深入的阅读文章并查阅一定的资料撰写论文。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看法观点。

用图表简示如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种方法的学习情况,并且要注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从每一种方法来看,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从这九种方法来看,又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作为一个学生,认真地听学生讲解。学生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轮流讲解自己的方法、体验,并请其中讲解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授课。

由此可见,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在动态的教学中注重保护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感体验。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学生为本,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充分显示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突出地展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表明语文教学的评价并非只是单一地评教师的教,也并非只评学生的学,而是进行多向的师生互动评价,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对学生和自己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评价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

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分别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教师在课堂上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挖掘其内心潜在的动力,使其奋发向上,将内在的动力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觉评价,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对自我判断和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反馈给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动机、教学内容、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是给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后,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评价,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有效地把课堂上不懂的问题逐一解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制作调查表格,通过收集相关的调查信息来获取学生的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除了借助评价表来获取课堂教学信息,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进行个别交谈,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评价。

篇12

 

一 关于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原理 

一般来说,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到“功能——概念教学法”,到“交际教学法”,再到“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通过母语(汉语)对英语文本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相应地会减少教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功能——概念教学法是1957年欧共体成立后在欧洲盛行的从语法——翻译教学法分解出来的一大分支”,采用该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仅介绍语法结构,更侧重于运用主题、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让学生实现彼此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交际教学法采用综合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提高交际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后来交际法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的新发展。该教学法将语言形式融入到“任务型交际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主张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并进行互动”。 

二 关于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对比分析 

目前仍然有许多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比如在学生英语读写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对于有利于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利用不够。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固然能增加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甚至包括学生真正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任务型交际活动要运用真实的生活语言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时他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交际活动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将一定的语言形式与内容(如语法、词汇,句型,语篇等)巧妙地融入任务型交际活动之中,可以保证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三 传统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优缺点 

第一,语法——翻译教学法是指通过母语(汉语)对英语文本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知识及一些技能,但相应地会减少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与机会。 

采用功能——概念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老师不仅介绍语法结构,更侧重于运用主题、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让学生实现彼此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在真实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模拟的功能与情景仍然与真实的生活语言有差异。 

交际教学法采用综合教学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交际化。后来交际法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但有时交际与互动常显得缺乏系统性与规律性,仿佛是师生之间为了交际互动而勉强地进行交际互动。 

第二,任务型交际活动要运用真实的生活语言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时他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非语言形式上。交际活动以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将一定的语言形式与内容(如语法、词汇、句型、语篇等)巧妙地融入到任务型交际活动之中,以保证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另外,笔者提出“探究式”任务型交际活动应在传统的以文本阅读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精读课“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增加“探索与研究”的元素,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真正以语言为工具来探索、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型交际活动以便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型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