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21 11:50: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汽车电控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

篇1

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为汽车制动系统试验台架培训;第二个项目为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试验台架的培训;第三个项目为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一站式实训系统。

5号上午,受邀专家首先讲解了汽车电控悬架系统结构、原理;示范了汽车电控悬架平台操作使用;示范了汽车电控悬架平台设故考核系统使用。

篇2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汽车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等实训教学内容的实施,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使用维修工具,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故障排除步骤,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汽车维修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缺点

传统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模式是在理论教师完成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实习教师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和检测、使用和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实训操作。授课过程一般都是教师作示范,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教师做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操作,缺少了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缺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和考核,教学效果难达理想,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包含多个知识要点,这些要点是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任务完成了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实习老师做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操作的老套路,是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实施

1.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岗位,合理设计工作任务

针对本课程对应的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岗位,笔者进行了工作过程分析,根据汽车电控发动机日常工作项目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应该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在充分考虑工作任务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设计了5项典型工作任务。将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各个工作任务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知识要点学习的过程。

2.工作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根据学生的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各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顾客角色,学生模拟成汽车维修企业的员工,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在实习设备或车辆上设立故障点,把一个个待处理的有故障设备或车辆交到学生手上。学生(员工)接到有问题车辆后,询问教师(顾客)车辆存在的问题,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学生运行车辆设备,确认存在的故障,然后本小组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归纳出排除故障的要点,然后共同实施解决;各组学生可以根据故障特征的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要参与工作小组的交流、讨论,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每个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各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讨论和评价,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同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实践后的分析

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效果

中职教育强调操作技能,这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成为了主体,并且获得贴近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在汽修09(1)班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后,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相比以往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基本上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扫以往只有一半同学操作,另一半同学观望的沉闷气氛。该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后,企业反馈的信息是上手快、适应性强、工作勤快、同事关系处理良好。该班的班长张浩同学在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很快就能独立开展维修工作,并且工作责任心强,深受企业负责人赏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根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下表:

3.教师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解者、报告者、示范者,而是起组织、咨询、解说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的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任务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教师则评价各组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五、结语

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牢固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关键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现代汽车为提高其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然而该课程教学对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对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驱动防滑转系统(ASR)、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辅助制动系统(BAS)、安全气囊(SRS)、汽车雷达防碰撞系统;汽车变速系统,如电控自动变速器(EAT)和无级变速器(CVT);电控自动空调(A/C);刮水器与电控门窗;巡航控制系统(CCS);电子控制悬架(ECS);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中央门锁与防盗报警系统;车载网络技术;其他电子控制装置,如汽车电子仪表、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以及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必需、易懂、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产业的实际岗位相对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后,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教学方法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探索实施适合职教规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将企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企业,实现与即将从事的职业或岗位“零距离”对接大有裨益。

三、实训场地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场所采用一体化教室,在便于开展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训场地的设置与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实景平台相一致。如在车速表检测实训中,采用标准型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测量装置、速度指示装置和速度报警装置的配备应与汽车安全检测线设备相一致。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检测操作规程,先对车速表试验台和被测车辆进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再对被测车辆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整理和清洁。实训场地的建设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训,而且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技工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适应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是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取证并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对于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方向的学生,要求其必须取得汽车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为了方便学生取证,提高取证率,学校应把取证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即把取证培训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五、考核评价与实习就业对接

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纳入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查、信息采集、评价、反馈等措施,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的安排过程中,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优先推荐和安排优秀学生。

篇4

在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的教学对象是已学过汽车基本构造和原理、检修等课程和有一定的自学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通过对不同车型新结构与新技术的了解,进一步掌握当今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动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汽车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学生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该门课程主要内容有:发动机新技术、底盘新技术、汽车电子与电气新技术、汽车安全新技术、丰田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汽车相关知识六个章节。下面,就其中一个发动机新技术――柴油共轨喷射课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思维导图)

柴油共轨喷射

二、教学准备

教案、PPT、相关视频资料,电控柴油机、多媒体、教学视频、学材等。

三、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包括:学习环节与时间分配、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组织教学(5分钟)。①学习内容:师生互礼、点名考勤、检查胸卡。②教师活动:点名、检查仪容仪表、检查场地卫生。③学生活动:调整情绪、准备上课。

(2)引入新课(20分钟)。①学习内容:学生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1)学生分成6组。2)学生分组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3)学生小组总结、整理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4)学生小组汇报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②教师活动:引导与控制学生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③学生活动: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记录与整理讨论结果;汇报讨论结果;专心听讲。

(3)学习新知识(15分钟)。①学习内容:教师讲解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包括: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柴油共轨喷射的组成、柴油共轨喷射的类型、共轨喷油系统的特点。②教师活动:1)引导与控制学生学习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2)讲解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3)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4)播放课件。③学生活动:学习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专心听讲。

(4)参观实验(30分钟)。①学习内容:1)各小组到实训专场观察电控柴油发动机,2)教师讲解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3)学生学习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4)学生学习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共轨工作原理,5)学习共轨喷油系统的特点。②教师活动:1)示范讲解电控柴油发动机,2)引导与控制学生对电控柴油发动机共轨原理的学习,3)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③学生活动:专心听讲,观察教师示范电控柴油发动机;按要求对电控柴油发动机共轨技术进行学习。

(5)学结(5分钟)。①学习内容:认真总结授课过程中的要点,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1)新知识方面。高压共轨系统组成: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基本特点: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2)育人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正确处理与同学相处合作的关系。②教师活动:教师讲授、及时鼓励、知识总结、讲解示范。③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跟进、做好笔记。

(6)学习拓展(5分钟)。①学习内容:1)卫生:检查桌椅的使用情况,检查课室的卫生情况;2)作业:试分析柴油共轨喷射工作原理。3)卫生安排:要求人走五关(关门、关窗、关气、关电、关水);清扫地面、擦黑板、拖地、摆好桌椅、工具、工作台、实训设备等。②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卫生安排。③学生活动:积极跟进、做好清洁工作、记录作业、课后独立自学完成功课。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11项:①是否能够叙述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②是否能够指出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名称和作用?③是否能够叙述出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共轨工作原理?④是否能够叙述出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基本特点?⑤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完成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⑥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参加安排的学习活动?⑦在完成本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与本组成员以及对方小组的沟通是否顺畅?⑧是否顺畅表达出个人想要表达的观点?⑨是否客观公平地进行自评与互评?⑩是否主动参与工作现场的清洁和整理工作?以及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选项:是、否。

(2)小组评价。小组评价一般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小组内部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组间评价是一个小组对另外一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结束语: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情况、贴近社会或企业的要求,播放相关视频,利用现场实物进行互动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对教学思路进行优化,促使学生不断进步。这样,开阔了学生汽车新技术方面的视野,为学生成为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篇5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3-02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运用仪器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检测等专业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较大。

(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一方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进和吸收;另一方面,课程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存在,偏重于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没有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整合,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不够突出。

(三)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实训教学场地不足、实训教学设备配置不尽合理、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当前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以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展开,缺乏对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研究和借鉴,也缺少对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佳。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

(一)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调研,确定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的常见工作任务,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归纳总结,确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控系统各元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常用的检测诊断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知道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检测诊断方法。

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能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制定维修计划;能熟练使用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修复;能对维修后的发动机进行技术检验。

(2)方法能力。能利用各种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并合理使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总结规律的归纳总结能力;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素质目标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处理生产废料。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大纲的确立

1、以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内容

为使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强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方法。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和开发。课程内容充分融入国家标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维修手册,强化了检修操作技能训练,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是对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和21个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学习单元的任务工作量分配课时。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载体,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展开技能操作。

3、遵循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在设计了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之后,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与难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零部件到系统”的规则,序化教学内容,对学习情境排序。

(三)教学条件建设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建设。如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激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

建设专用实训室,实训实空间结构模拟真实工作现场的职业工作情境。实训室配置教学整车、试验台架、举升设备、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和专用工具。在实训室中设置教学区、讨论区和操作训练区,融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于一体。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带队,企业配备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授课,实行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可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形象思维较弱,基础知识储备不够扎实,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好奇。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参与度高、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篇7

一、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概述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的方法。

在传统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进行实操学习与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在职业能力和规范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缺点日渐显露,已愈加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所在学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在所有班级中都实施了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笔者任教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也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二、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1.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坚持认为,如果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其中教案是最主要的。教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案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好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只有认真地对待备课与教案的编写,才能真正上好一体化的课程。因此笔者在接到教学任务后,针对学生、教材、大纲及学校实习设备等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在进行整个教案编写时,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设计教学过程,并确定在一体化教学方法中如何进行教学、课后自我评价、总结等。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勤于思考,编写好教案、备好课,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2.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方式

“三位一体”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理解“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后,笔者将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排除故障和模拟故障进行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六步教学法”

笔者在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教学时,参照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下面以电控发动机中的电子点火系统的讲解为例做一介绍。

第一步:视频播放或实际工作情景演示。采用视频或是两位老师进行实际工作情景演示的形式,呈现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故障现象,提出本次的教学任务及目的,即对出现汽车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问题如何解决。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相关资料及学习任务信息的收集与原因分析,并填写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任务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并分组制定任务解决方案。在学生对第一步所提的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搜集相关资料填写任务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个教学小组为单位制定各自的维修方案。

第三步:分享各小组的维修思路及方案。在学生制定好各自的维修方案后,由教师主持,各小组推举代表陈述本组的针对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查检测方法、维修思路及维修方案,提交其他各组进行维修方案的评审论证,同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维修方案的实际实施与验证。教师指导各组学生按各自方案进行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验证各自的维修方案的合理性,最后查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第五步:任务实施情况验收与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任务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篇8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9-01

本人根据多年来企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和教学实践经验,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1 我国中职汽修专业发展概况

1.1 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职业学校由于教师的培训和企业实践不足,没有专职的实训教师,几乎全为外聘教师,对设备管理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难以全面到位。

(2)实训设施设备老化不足。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汽修专业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学校资金不足,设备投入较少,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3)教学方向偏移,极端而不全面。

有的学校,汽修专业国家投入车多,师资力量雄厚,与丰田或大众公司合作,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对小轿车修理教学到位,而对大型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修理没有教学,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汽修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1.2 社会、企业对汽修学生的要求

企业对汽修学生的技术水平不会要求太高,但要求基本功扎实,要求某一项技能熟练,而现在学校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 实施全面课改,实行全面项目教学内容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结合我国技能人才等级标准,本人将汽修专业的项目安排如下。

2.1 学习领域一:汽车维修基本功训练

学习任务:(1)汽车清洗。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洗饰店洗车工。(2)汽车轮胎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轮胎专卖店和4S店机修工。(3)汽车保养和二级维护。企业社会对应岗位:各汽车专业4S店售后服务岗位。(4)汽车驾驶模拟训练。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驾驶员。

2.2 学习领域二:发动机机械结构修理

学习任务:(1)油底壳和机油泵的修理。(2)缸盖的修理。(3)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4)缸体的检查、修理。(5)发动机组装及其在车体上的拆装。(6)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企业社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汽车修理厂机修工。

2.3 学习领域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汽车传动系的修理。(2)汽车制动系的修理。(3)汽车转向系的修理。(4)汽车行驶系的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机修工岗位。

2.4 学习领域四:汽车电器修理。

学习任务:(1)汽车电气的组成。(2)汽车电源系统的修理。(3)汽车照明、信号、仪表的修理能力。(4)汽车辅助电器修理。(5)汽车电图的识读。(6)汽车空调系统修理。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修理厂、专业4S店汽电工岗位。

3 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已经打下一定的汽车维系基础,学校要联系多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置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半年,并派专业老师在企业跟踪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巩固完善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企业的侧重点的不同,由跟踪老师汇总后交回学校记录存档,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改提供依据。

4 进行专业方向分工

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完成后,按照企业要求和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工程机械维修、轿车维修、大型货车维修、汽车营销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新学期的学习。

5 各专业方向的学校领域设置

5.1 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学校领域

学习任务:(1)液压元件的维修。(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3)柴油机燃油共轨技术。(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工程机械售后维修岗位。

5.2 大型货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一)液压元件的维修。(二)汽车举升和转向液压系统维修。(三)汽车多桥转向和传动系统维修。(四)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大型货车修理厂维修岗位。

5.3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一: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电控发动机。(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和排放控制系统修理。(3)汽车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维修。(4)汽车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维修。(5)汽车随车自诊断系统维修。(6)汽车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7)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小轿车维修专业领域二: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学习任务:(1)认识汽车自动变速器。(2)拉维娜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3)辛普森式自动变速器的检修。(4)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和小轿车修理厂机修工。

5.4 汽车营销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任务:(1)计算机打字。(2)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3)汽车销售流程和营销礼仪。(4)汽车驾驶。

企业对应岗位:汽车4S店销售岗位。

篇9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同时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探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汽车电器实训课程特点

1.1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特点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练习部分,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知和理论分析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因此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并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原理。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学校不会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将理论有侧重点的浓缩讲解,并通过易于理解的实践形式去快速吸收相应知识。

1.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都为汽车专业学生开设的,只有少数学校在探索着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认知型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并且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全国相关院校都采用购置或自制实验台、示教板或教学车辆等形式进行。同时,这种教学专业性太强,不适合普及性教育。

除了教学硬件各院校投入不同外,从事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自2009年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时结合学生认知性实训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2.1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自行改造的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原理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控制原理和看懂原理图方可进行正确连线。从实习学生掌握知识角度看,此实训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自行改造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桑塔纳2000的汽车电器为模型,综合了点火开关、照明、信号、刮水,洗涤、电动后视镜、车门玻璃升降、电喇叭等电路的接线训练。除实训台外教学中还配备了相应器件的实物,方便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示范和增加学生的兴趣。

2.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大多汽车实训练习都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理论课。在实训中兼顾理论讲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汽车电器实训模块化教学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各专业学生侧重点不同,在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汽车电器实训课程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与仪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六大模块。但对于认知性实训教学,该实训以电路连接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系统功能介绍和主要元器件介绍。

2)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

枯燥、生硬的理论讲解后减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为了能将理论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入浅出。我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将难于理解的部分用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物讲解

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难于理解,需增加直观性,例如:讲到起动系统时,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尽管配合动画仿真讲解但是从工作过程讲解,学生并不解实物的结构,此时,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观察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4)讲解、示范、总结相辅相成

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强调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更正时间,通过教一练一改一教的方式能提高实训效果。

5)实训考核的科学性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纪律性、安全意识、节约意识等,并做相应记录,练习结束后老师规定题目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

6)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设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示范、指导等操作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职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3.结束语

汽车电器实训在非专业院校进行教学,是目前少数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实训内容的必要过程,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学生实训中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实训课之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应理论选修课等。因此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模式改革还需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长英,杨作文.汽车电器实训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35.

[2]蒋璐璐,骆美富.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开放式实训教学的他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57―59.

[3]索文义.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J].甘肃科技,2007.23(5):115-116.

篇10

一、突出职业能力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16号文中提出,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为;职业教育要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一途径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的核心又是课程建设标准的制订与研究[2]。

二、课程标准的建设思路

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建设,是在与国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的订单培养建立起的强大的校企合作平台上,吸收企业一线资深技师、校内专任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课程标准建设委员会,进行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按能力要求构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考核标准。首先根据职业能力目标,对相同范畴的进行归类形成课程,再针对同一范畴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内容标准的制订。结合学校的教学与实训条件,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安排教学顺序,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考核标准设计,对师资力量,教材编制,第二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设备工具进行合理规定,完成教与学的指导及考核标准的制订。

三、以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构建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定位主要研究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将本门课程纳入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并简要说明课程教学特点,较法与学法,进行总体描述。《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引导,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与客户交流及评价自我、他人的社会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其它教学资源自我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1 课程内容标准的形成过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载体)

汽车各系统的测量与检查修复

(针对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范畴) 1、 接车,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

2、 再现故障;

3、 填写派工单;

4、 对故障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查维修资料;

5、 对零部件进行拆装、检修,确定原因;

6、 领料,填写领料单;

7、 排除故障;

8、检查,验收。 1.掌握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组成、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2、掌握“问诊”的技巧,能通过与客户交流明确主要工作任务。

3.能根据客户故障现象描述,进行检视和初步检查,必要时进行路试。

4.能正确选用检测仪器、设备工具,能迅速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电路图,为进一步检查和故障诊断作准备。

5.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和示波器等检测仪器及工具,对汽油电控系统进行检测。

6.能正确分析万用表、尾气分析仪、示波器数值,能分析故障代码含义,能判断动态数据流主要参数、数值是否超出合格范围。

7.能根据初步检查和仪器设备检查的情况,编制《维修计划》。

8.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分析与判断。

9.掌握汽油电控系统部件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能按照正确操作规范进行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测试。

10.能根据环保、保险和客户要求,正确处理维修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更换的废旧零部件。 1、 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进排气控制系统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安装位置、检修方法

2、 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查询

3、 对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4、 与客户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5、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6、团队合作与自我展现 1.冷起动困难故障检修;

2.怠速不稳故障检修;

3.加速无力故障检修;

4.排放异味故障检修。

2、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标准研究与实践

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阐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具体表述为应用哪些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哪些问题、训练哪些能力、会做什么事情,从而制订出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切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这一范畴的工作任务,选择四个最常见,最典型的具体故障检修任务为载体,承载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分析表达能力。

3、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指导是对教与学的指导,其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组织、师资力量配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设备与工具配置、第二课堂等几大方面。

教学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评价的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教科书编写建议等。同时要求在易误解的地方或陈述新出现的重要内容时,提供适当的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教师的理解,同时也是引导一种新观念的有效方法。

1) 为保证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的教学组织是以“汽车发动机故障(针对电控系统)的诊断与修复”这一真实职业行动为导向来设计的。按照故障的客户委托、故障再现、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订、工作实施,监督评价这一工作流程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要将知识融于对问题的解决中,融于对任务的完成中,学生就在这样的学与做的训练中不知不觉地会学,会做,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养成。

2)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建设标准中

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 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课程越来越多地通过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因此,把汽车机电维修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建设标准,可以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 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的学生既会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会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的能否实质性地完成,大家一直以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对学生的态度,学生主导作用的形成,学生的个体促进,环境设备的准备进行标准化的制订,这样学生的主导作用将变成一纸空谈。将教学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有效学习时间、教学内容明确、方法多样性、设计聪明地练习、个体促进、促进学习的氛围、做好准备的环境、深层意义的沟通等几方面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有效补充职业能力养成的新的教学形式纳入课程标准

受到授课学时的制约,与任务完成结果没有考核的影响,学生对真正的岗位工作任务还不能够深入理解,这时,第二课程教育将作为一种有效补充职业能力养成的新的教学形式纳入到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由业务能力水平较强的教师牵头,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指导,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周二与周五下午作为活动时间,承接本院老师车辆的清洁、保养、检修与故障咨询活动,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锻炼技能水平与责任感,同时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进行汽车实训教学系统与教具的开发与研制,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 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理念中,由要学生“学会”变为要学生“会学”。而“会学”就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为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基本资源、网络课件、模拟实训教学系统、理实一体电子教材、素材库、案例库、习题库、在线测评、在线问答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学习单元的自主学习案例库中,针对性地列出有故障分析、诊断小结的真实企业案例,让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与真实案例作对比,从中得到启发,提高教学效果。

4、考核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满足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需要。课程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量,强调过程考核。大胆采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汽车创意大赛,汽车服务大赛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能力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提示

1、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实施以点带面,切忌

在示范院建设初期,为了进行教育改革,所有重点专业与专业群的课程都一窝风进行了突出职业能力课程标准的改革。结果发现真正实施的时候,由于观念、师资与实训场地等的限制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力不够,造成了改革效果不明显,以致于对改革失去了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首先对例如省级以上精品课、教学改革课程等教学基础好、教学团队强的课程进行先期试点,以点带面。通过不断地经验总结,提升,再总结再提升,保证课程标准建设重质量、有层次、能突破、达目标地进行[4]。

2、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实施应该有制度保障

学院应将课程标准建设工作作为学院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进行立项管理,课程负责人负责制,严格进行评审考核,明确责任,成立课程标准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与课程标准建设团队,负责课程标准建设的制订、实施、监督等工作。学院在严格考核评审的同时,要承认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对通过审核的课程标准建设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4]。

总之,经过几年的实践,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职业操守、社会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缩短了学生与就业岗位间的距离。教师的教学观念、执教能力、教学管理能力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文件

[2] 《大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委发 [2011] 5号文件

篇1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17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后续课程包括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网络信息系统等课程。由于越来越多的电控技术、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汽车基础电器掌握好坏程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合格汽车修理工,现代汽车上的四大部分基本上都离不开电,同时又与机械部分相辅相成,因此在汽车修理时不可避免的要懂得电气基础,这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介绍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一般包含了基础电路、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器系统等知识章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蓄电池、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灯光仪表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和 常见故障检修; 常握几种典型汽车电器系统的布线及控制原理;具备阅读分析电路图能力。

2 目前《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近些年在高职院校中教授该课程的实际探索,以及参观多所高职院系的教学实训场地。结合学生实际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分析,得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2.1 实训条件陋

汽修专业实训室在初期建设中,往往存在实训内容不清晰、建设方案不完善、设备采购不合理等诸多问题[3]。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场地小、设备少,甚至个别学校没有实训车辆。直接造成多数学生无法进行实训,严重制约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2.2 过多讲授理论知识

因为教学实训条件的制约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过多的在讲授理论、缺少实践[2]。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汽车基础电器》教材内容主要是分类、结构、原理等理论性知识,讲授时使得学生觉得课堂乏味,也使得学生缺少职业院校的实践训练。

2.3 教师实际经验少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讲课理论性强,实践技能不足[4]。受学校培训条件少、教学任务重以及自身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汽修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使得在课堂上只能讲理论,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

3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探索

3.1 合理建设实训室

在购置设备时,建议购买3台同一型号实训汽车(例如捷达、桑塔纳),3台与实训汽车型号相同的实训台架;6套以上的汽车电路测试灯、万用表、拆装工具;各种保险丝、继电器、灯泡、开关、火花塞、点火线圈若干;发电机、起动机各6台;以及购买已经损坏电器元器件。以上所有设备都为符合实训车辆使用的电器配件,以便更好的合理使用电器件。

在建设《汽车基础电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时,要合理布局:在角落配置工具房。以中心区域做为教学区,学生课桌可以摆设成6个环形小组桌;靠墙的一侧为讲台和投影布区域。实训台架和实训车辆在教学区的三侧摆放。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教学完马上进行实训,实训完后进行总结提升,教学实训交替进行。

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以由《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师来兼任。在平行班级课程安排上,建议一个班级课程进行完后再开始下一个班级课程,同时4节课程连上。这样既可以防止实训室混乱,又可以保证故障未排除完时下节课继续进行。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在编写教材时,每个章节都要安排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的任务单;增加基础电器实际案例分析等。学生可分为6个小组,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可分配为3:7,理论章节讲授完,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关基础电器故障要求各组进行排除。例如在电源系统章节设置蓄电池虚接故障,在灯光系统设置大灯不亮、转向灯右边亮左边不亮、起动机无法启动、车窗升降机无法升降等故障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完成课堂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充实理论知识。

3.3 提升教师水平

高职院校须支持专业教师多参加相关进修和培训,例如中德诺号师资培训班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支持专业教师到汽修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得专业教师的得到更多是实践工作经验。

4 结束语

通过改革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根据基础电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对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和维修。通过更多的实车操作,学习故障排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丕华.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2]李银英.浅议高职汽修专业汽车电器课程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58-159.

[3]张宪辉.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的合理化配置研究[J].科技资讯,2015(10):181-182.

[4]张冲,赵亮,宋捷.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双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08):59-61.

篇12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wwW.133229.Com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