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7:28: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儿童诗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了一个家给我,
让我感觉幸福美满。
爸爸,
是司机,
每天早上载我去上学,
晚上载我去游街。
爸爸,
是大树,
晴天为我遮阳,
雨天为我挡风遮雨,
让我感觉很温暖。
爸爸,
是花王,
种了许多花卉,
让我看了心花怒放。
爸爸,
是魔术师,
每当我不开心时,
都变了许多魔术,
逗我开心。
爸爸,
营造、问题设计、图画呈现、角色扮演、资源整合等形式,引领智障儿童走进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智障儿童诗歌优美情境教学
儿童诗歌包括儿歌、散文诗、古诗、谜语、绕口令等,因内容浅显、韵律和谐,易于朗读和记忆,能使
心灵和情感获得良好的熏陶以及美的感受,是智障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智障儿童学习诗歌不仅可
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他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受到教育,还能发展语言、启迪智慧
、开发潜能,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打下基础。几年来我致力于智障儿童诗歌教学,
让诗歌浸润孩子的心田,用诗意熏染孩子的心灵,通过意境营造、问题设计、图画呈现、角色扮演、资
源整合等形式,引领智障儿童走进诗歌的殿堂。
一、营造优美意境,点燃学习热情
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情境的创设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题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少而精的实物创设出与诗歌表现内容密切关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好的生
活情感和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比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导入环节我采用"趣
味竞猜"的形式,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
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在无意识中随同老师
一起进入教与学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我选用优美的轻音乐为背景来渲染诗歌,舒缓静谧的班得
瑞的曲目和宫崎骏动画的配乐都经常被我选作诗歌赏析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动听的旋律中打开聆听的
耳朵,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设计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教师提出的疑问,犹如
一颗小石子投入学生平静的心湖,能激发他们猜测答案和结论,有效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接
纳智障儿童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孩子认可和赞许,多使用"你真行"、"再试试"
、"老师期待一个更出色的你"等语言,使学生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如在诗歌《柳
树醒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他什么时候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
的样子呢?""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小柳树的好朋友春雨、春雨、春燕和他在一起做什么呢?""如
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这样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纷纷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同时,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也进一步培养了学
生的发散思维,为创新拓展活动打下了伏笔。
三、巧借序列图画,促进理解记忆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由于智障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记忆力比较差,很难真正
意义上理解诗歌内容,而是死记硬背,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及诗歌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怀难以
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了直观形象的图片或简捷明了的图示,制作成PPT课件或动画短片,帮助智
障儿童理解诗歌、表达诗歌。诵记的过程中,图画发挥了记忆媒介的作用,提示诗歌内容的要素。对于
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看到相应的图,可能还不会马上说出句子,但至少知道了诗歌讲了什么。《山居
秋暝》一课,我收集了多幅山间秋景的图片,做成了教学动画短片,出示一幅美图过后下面用毛笔书法
显示出相应的诗句,一幅一幅画面依次流动播放,再配上葫芦丝轻音乐,效果显著。教学过程中,将图
画按诗歌内容排列起来,有的学生虽然不认识文字,却从图画呈现的形式中,明晰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了诗歌的韵律特点,培养了认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对诗歌学习起到了
辅助作用。
四、进行角色扮演,加深情感体验
排课文剧,让学生当演员,根据诗歌意思进行角色扮演是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转
换,营造感悟原角色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赏析诗歌
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角色"就成了引导感悟的纽带,就能最大限度地
缩小学生与诗歌人物之间的情感与心理距离,真切地体会、真实地感受到原角色的心路历程。学生在表
演的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在情景演示的过程中试着背诵,这样学生的记忆有了提示与依托,记起来容易
多了。在学习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时,我就是采用了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先让学生演一演,
然后边演边背,学生很快就轻松掌握了。
五、整合学科资源,提高综合能力
教授诗歌时,可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多方法、多渠道开展表演、歌唱、美工、音乐、舞蹈
等综合性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组织学生将《雪地里的小画
家》排练成情景剧,并登上全校元旦文艺汇演的舞台,表演很成功,孩子们学习诗歌的自信心更强了,
积极性更高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我将散文诗、古诗、儿歌等作为歌词,配上学生熟悉的明快动
听的歌曲曲调唱出来,学生在悦耳的旋律中通过情绪饱满的哼唱,获得事半功倍的审美感受;诗歌教学
也可以同美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为
诗歌配上紧扣情节、主题的图画,对于程度稍弱的学社,可由教师先画好大体背景,让学生根据诗歌意
思添加几笔简单的元素,肯定并称赞学生在寻找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出色表现。这种形式
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于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潜
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也提高了自身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诗歌教学实践,智障儿童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进步。诗歌学习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道德修养、思
想面貌、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他们阳光向上心态的形成。孩子
的进步给父母原本晦暗的心情照进一抹温暖的亮色,家庭气氛和谐欢快了,孩子的幸福感也增强了。曾
经自卑怯懦的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也更加尊敬长辈了,见到老师和亲友能热情、主
建了一个家给我,
让我感觉幸福美满。
爸爸,
是司机,
每天早上载我去上学,
晚上载我去游街。
爸爸,
是大树,
晴天为我遮阳,
雨天为我挡风遮雨,
让我感觉很温暖。
爸爸,
是花王,
种了许多花卉,
让我看了心花怒放。
爸爸,
是魔术师,
每当我不开心时,
都变了许多魔术,
逗我开心。
爸爸,
无边的稻海
涌动层层金浪;
当灿烂朝霞
染红我们教室,
欢乐的校园
淌着蜜一样生活……
啊,祖国,
我们像群翠绿的小鸟,
衔一缕香风,剪一片彩霞,
捧出一支献给您的颂歌--
啊,祖国,您是一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9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内容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儿童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而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儿童教学质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1.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儿童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逐渐升高,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吻合,也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例如:大自然、生活风貌等,通过诗歌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见识,还能够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被忽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影响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相比较发达国家儿童诗歌教学,我国缺少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势在必行。
1.3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小学生处于身体、心理发育阶段,对文学的接受能力一般是以生理器官的感觉等为基础的,儿童诗歌的韵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学生的听觉等器官的和谐发育,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小学生阅读等各项能力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儿童诗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实现儿童诗歌教学多元化
儿童诗歌内容是影响小学生的关键,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也要充分结合多方面资源,促进儿童诗歌教学多元化发展。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儿童诗歌的内容、教学形式等,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诗歌题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并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优秀的儿童诗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阅读,而且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并鼓励学生自行创作简单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最后,仅仅学习教材内容中的诗歌是不够,教师要结合课外诗歌进行补充教学,丰富学生见识和知识面,引导小学生树立独特的审美观念,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1]。
2.2充分把握儿童诗歌教学内容
儿童诗歌教材内容不单纯是语言学习材料,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具有历史、人文特征,而且与其他学科练习比较密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小学生通过学习诗歌,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与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而且,小学诗歌教学内容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江南》这首诗歌时,让小学生计算这首诗歌中鱼出现的比例等,在培养小学生的习惯和人格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诗歌教学是将诗歌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画面,让小学生理解,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教师要结合儿童诗歌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将各个部分的画面结合到一起,实现诗歌画面的整体性,并促使小学生与生活中的场景练习起来,激发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促使儿童诗歌发挥感染力量,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2]。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两个关键主体,缺乏一方教学都无法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做出充分准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计划,例如:诗人创作环境等,并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对诗歌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投入到诗歌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例如: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等课件,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诗歌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和效率[3]。
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儿童诗歌作为一种情感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儿童诗歌多元化发展,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内容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儿童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而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儿童教学质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1.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儿童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逐渐升高,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吻合,也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例如:大自然、生活风貌等,通过诗歌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见识,还能够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被忽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影响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相比较发达国家儿童诗歌教学,我国缺少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势在必行。
1.3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生处于身体、心理发育阶段,对文学的接受能力一般是以生理器官的感觉等为基础的,儿童诗歌的韵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学生的听觉等器官的和谐发育,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小学生阅读等各项能力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儿童诗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1范读诗歌,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诗中"孤"、"独"二字读的深远幽邃,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把学生带入了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创设情景,感受诗美。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朗读要形式多样,如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要灵活运用录音、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读,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读都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达到由读通顺到读懂、读出感情的目的。)多媒体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2.3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书画结合的艺术品。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我经常运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的画面。小学生是凭借形象而引发想象的,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外,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绘成彩色图画,只有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们对色彩的喜爱。
看到题目,先别急着往下读(读经典的文本,最好都能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如教学林良的《沙发》。读完题目,可以让学生想想诗人会怎样下笔;看到家里的沙发,你会想到些什么?……也许学生见到沙发的模样会说“请坐,请坐”,因为心中有一份传统美德;但我们万万想不到在诗人眼里,这居然是“抱抱你的/姿势”。在猜测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诗的“意想不到”,而童诗独特的思维和视角,也就在不经意间和学生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二、整体观照
儿童诗歌一般都短小、有趣,忌讳割裂,不适合进行分析性阅读。课堂教学中宜从诗歌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中体会诗歌大意,在整体观照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最后通过整体诵读达到对诗歌的理解。
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包括古诗和现代诗歌教学都是一致的。以五上的《最后一分钟》为例,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在通读全诗后,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最初的、最直观的、最真实的感受:“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分钟?”由于学生个体原有文化积淀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感受是参差不齐的。大部分学生感受到这最后一分钟是难忘的、激动的、高兴的,这是比较浅层次的感受;也有小部分学生感受到这是漫长的、崭新的一分钟,这是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贯穿诗歌始终的情感线,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气脉。有了整体观照为基础,就为深入研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意象感知
意象是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依托生动的意象完成诗意的传达。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和跳跃,所以有些意象并不那么容易为孩子所直接感知,教学时需要教师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通过想象,将静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声音、形象和色彩。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体验
儿童诗中的意境往往是非常生活化的,课前或课中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体验,或开展游戏,或引导表演,都能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诗歌意境,与诗中人物展开情感交流。如《雨后》一诗描写了一群孩子玩水的热闹景象,尤其表现了兄妹俩的快乐与矛盾之心。可以让学生趁雨后玩玩校园里的积水,体验丰富了,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诗中的人物转换成他们自己,感情到位,朗读也就有声有色了。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类似的儿童诗歌比较多,如《比尾巴》《鞋》等,都可以采用游戏或表演的办法,让学生加深体验,更好地学习。
(二)图像补充
有些诗歌的意象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师就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领学生丰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如《最后一分钟》,香港百年的屈辱史是学生所陌生的,然而只有感受百年来曾经的痛苦,才能体会此时此刻的欢乐。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补充、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内中国人的种种屈辱,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当然,诗歌的想象是无尽的,适当的图像补充只是一种引领、一种载体、一种铺垫,而不能完全代替,更不能就此剥夺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阅读链接
当诗歌内容比较抽象时,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支持和补充。如在教学《最后一分钟》时,笔者就准备了关于和的阅读材料作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虎门”“紫荆”等意象。
(四)诵读
儿童诗歌的朗读比起古诗来有更多的自由,它不受格律的限制,更多的是依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定,甚至有的儿童诗歌在分行时就考虑到其中的情感元素了。指导诵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自然地按自己体会到的节奏表达情感,童诗的趣味就流露出来了。
有些诗歌甚至可以有多种读法。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依着各自的理解读,反而更能读出童诗真正的趣味。如上海的卢雷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谈到一首儿童诗的教学。“绿水草,红金鱼,小弟弟,数金鱼,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诗歌该怎么读呢?他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读。结果有一生读成“一二三/四五六/七——/”,理由是有一条金鱼藏起来又游出来被发现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此首诗歌的言语秘妙就在这,虽然只有简单直白的几个字,却生动刻画出金鱼在鱼缸中游动嬉戏的情状。而朗读就是打开这首诗歌言语秘妙的钥匙。这也提醒我们关注童诗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言语实践。
四、言语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儿童诗歌教学也同样要重视言语实践。
(一)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学生对诗歌的言语实践最重要的方式是诵读。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安排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书声琅琅、诗韵悠悠。
同样以《最后一分钟》为例,在“初读诗歌、读通诗句”板块,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了“读准短语,发现规律”这一环节。请学生读第一行词语:脊(jǐ)梁、悄(qiǎo)然落地、旗杆,在朗读中完成多音字正音。又请学生读第二行词语:风雨归程(chéng)、叩问(wèn)、嘴唇(chún)、伤痕(hén)、灵魂(hún)、沸腾(téng)、钟声,在朗读中扫清字词障碍,并且渗透诗歌的一大特点——押韵。紧接着安排“送词回诗,读顺诗句”环节,将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的词语,送回诗行的末尾,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二)根据诗歌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许多优秀的儿童诗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在《最后一分钟》一课中,诗歌的第二小节“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这首诗歌中最具特征的诗歌语言形式。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引导他们发现诗歌的语言规律,感知诗歌的语言形式。同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提炼诗歌的意象,尝试仿写,用诗歌的语言将画面定格。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诗歌学习时,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诗歌语言表达的共同点,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诗歌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同时,还可以适时进行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诗和现代白话诗等的拓展比较阅读,在诗文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
模仿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了范本依托,学生容易通过模仿进行语言积累、内化和迁移。诗歌的模仿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观察视角的独特性。同一样事物,诗人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哪一点?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让我们来观察,会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从观察视角入手,把学生的思维打开,练习观察与思维的独特性。其次是模仿诗歌的表达形式。诗歌表达形式的独特性体现在用词上,也体现在分行上,甚至体现在文字的排列上。通过让学生多读、背诵,体会诗歌形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引领学生适当模仿,从而提高表达质量。
儿童诗歌是唱着儿童心曲的歌。不管是儿童诗阅读、欣赏还是写作,都要用童心聆听,用童真回应,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这美妙的世界,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沐浴着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快乐成长。
附:小学阶段教材内儿童诗歌(现代诗)统计 (人教版)
册数 课文 作者 国籍
一上 拼音4《轻轻地》 郑春华 中国
一上 拼音5《猜一猜》
一上 拼音6《在一起》 李秀英 中国
一上 拼音7《“过桥”》 邓元杰 中国
一上 拼音8《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上 拼音9《小白兔》 刘 御 中国
一上 拼音10《有礼貌》 李光迪 中国
一上 拼音11《月儿弯弯》 王清秀 中国
一上 拼音12《登山》 蒋文美 中国
一上 拼音13《彩虹》 程逸汝 中国
一上 复习四读读背背《秋叶飘飘》
一上 识字(一)课文第4课《操场上》
一上 课文第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
一上 课文第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杨霞丹 中国
一上 课文第7课《小小的船》 叶圣陶 中国
一上 课文第9课《影子》 林焕彰 中国
一上 课文第10课《比尾巴》 程宏明 中国
一上 语文园地(三)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一上 识字(二) 第1课《比一比》 杨福康 中国
一上 识字(二) 第3课《菜园里》 寒 枫 中国
一上 识字(二) 第4课《日月明》
一上 课文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王宝柱 中国
一上 课文第13课《平平搭积木》 田 地 中国
一上 语文园地(五)我会读《天上的小白羊》
一下 课文第1课《柳树醒了》 雪 兵 中国
一下 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鞋》 林武宪 中国
一下 语文园地(三)读读背背《小鸟》
一下 语文园地(五)我会读《人有两件宝》
一下 课文第25课《快乐的节日》 管 桦 中国
一下 选学课文第1课《春风吹》
二上 课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上 课文第5课《一株紫丁香》 滕毓旭 中国
二上 课文第9课《欢庆》 郭荣安 中国
二上 课文第23课《假如》 白 冰 中国
二上 课文第26课《“红领巾”真好》
二上 选学课文第1课《四季的脚步》
二下 课文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下 课文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下 选学课文第1课《春的消息》 金 波 中国
三上 课文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毕国瑛 中国
三上 语文园地(三)趣味语文《花鸭和彩霞》 阮居平 中国
三上 选学课文第6课《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金逸铭 中国
三下 课文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 薛卫民 中国
三下 选学课文第1课《山城的雾》 蒲华清 中国
四上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雨中的树林》 金 波 中国
四上 选学课文第1课《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中国
四下 课文第2课《桂林山水》阅读链接《浓碧》 袁 鹰 中国
四下 语文园地(二)趣味语文《说“信”》
四下 课文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高洪波 中国
四下 课文第21课《乡下人家》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中国
五上 课文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艾米莉·
狄金森 美国
五上 课文第6课《梅花魂》阅读链接《故乡》 杨 牧 中国
五上 课文第18课《慈母情深》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 冰 心 中国
五上 课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 李小雨 中国
五上 选学诗歌第2课《斗笠》 王宜振 中国
五下 课文第3课《白杨》阅读链接《帐篷》 艾 青 中国
五下 课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
《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高洪波
张继楼 中国
中国
五下 选学诗歌第9课《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叶 浪 中国
六上 课文第6课《怀念母亲》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 黄 霑 中国
六上 课文第8课《中华少年》 李少白 中国
六上 课文第20课《有的人》 臧克家 中国
六上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太阳的话》《白桦》
阅读链接1《我们去看海》
阅读链接2《致老鼠》
阅读链接3《爸爸的鼾声》 艾青\
叶赛宁 中国\
俄罗斯
金 波 中国
阎 妮 中国
六上 选学课文第6课《我们的方阵》 吴 珹 中国
六下 课文第5课《手指》阅读链接《手》
六下 回顾拓展三 日积月累《囚歌》 叶 挺 中国
六下 课文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链接《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中国
六下 课文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蔡桂林 中国
同时也贴进了自己的心灵
三十年前的今天妈/妈的妈妈也给她贴了一颗
就是这颗美人痣
妈妈一藏就是三十年
女儿飞在节日的马路上
妈妈走在女儿跳跃的美人痣里
一串串糖葫芦大声叫卖着
小女儿头上的蝴蝶结飞向糖葫芦
糖葫芦于是亲吻了抱着它的老太的额头
于是一颗火红的美人痣映入六一节的镜子里
老太便笑得糖葫芦鲜艳欲滴
她还讲了一个故事
"我给我女儿也贴了一颗??三十多年前
那个年月哟
没现在这么鲜的"
小女儿突然让老太弯下腰
她取下额上的美人痣贴到了老太的额头
(二)红烛赞
三尺讲台是您施展才华的天地,教学新法发挥点石成金的魔力,挥洒汗水耕耘,为了您今天的幼苗早日成材,倾注心血浇灌,为了祖国的花朵更加绚丽。深夜,您批改作业,陪伴您的时皎洁的月光;清晨,您迈进教师,慰藉您的是我们的朗朗书声。
每年的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国庆节。伴随着风风雨雨,迎来了我们的祖国妈妈的六十二岁生日,今天,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三)祖国万岁
礼炮声声震天下,五星红旗似彩霞,
光辉历程世瞩目,神州遍开改革花,
今日再次展蓝图,灿烂辉煌今胜昔,
举国上下齐开颜,共祝祖国万万年。
(四)中国,我的祖国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可把妈妈吓坏了;
妈妈说我吃杂了,
快来吃包思密达.
懒爸爸
我家有个懒爸爸,
天天喜欢睡懒觉;
睡得像个大肥猪,
参加比赛顶呱呱。
宝宝真能干
我帮妈妈擦地板,
我帮爸爸拿拖鞋;
我帮奶奶端饭菜,
大家夸我真能干。
宝宝的眉毛
宝宝的眉毛像月亮,
弯弯月亮小小的船,
船下有两颗黑葡萄,
好像似船儿空中游。
小朋友背儿歌
小朋友们背儿歌,
一首两首不嫌多,
叽哩呱啦背下来,
翠绿的树
撑开了一把把“伞”
到处都是绿的海洋
夏天是红色的
不信,你看
火红的太阳
招着大地
给小朋友们快乐
夏天是蓝色的
不信,你看
蓝色的大海
陪着小朋友
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夏天是粉红色的
不信,你看
粉色的荷花
蜻蜓在旁边偏偏起舞
荷花姐姐笑了
五颜六色的夏天啊
五彩缤纷的童年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27
Abstract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 Teacher Training), specialized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mainly intended to develop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reform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teaching with vocational training through scientific positioning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normal students' disciplinary literacy, and by means of increa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and thus overall enhance their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this course.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teacher-training quality; course reform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有别于的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在当代儿童的生命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已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小学语文课文的基础文本,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主要构成也为儿童文学佳作。在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学生只有通过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才可能具备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儿童文学课程带有综合性的特征,包含了基本理论、文学史、作家作品研究等学科知识,是一个熔文、史、论等不同内容为组合要素的指控系统,这就使儿童文学的教学客观上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策略运用不当,容易陷入教学的无序状态,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师范特质,通过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具备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较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未来中小学教师。
1学科素养与课程设计
儿童文学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今后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础,师范生要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的特质,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面,具备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儿童文学的课程由基础原理、文体知识、文学史三大板块组成,这三个板块的知识都是构成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面,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科学的定位,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使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1)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生踏进儿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是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根本,具有核心地位,必须为教学之基本点,只有讲清讲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的阐述要引领学生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层次分类、儿童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规律等。通过形而上的学习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儿童文学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现象,具有区分儿童文学优劣作品的判断力。
(2)文体知识为课程设计的另一中心环节,讲授时要讲出不同的儿童文学文体特有的文学魅力,使学生能把对文体特征的理解运用于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并在儿童的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些体裁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儿童文学的文体种类不少,但在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是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这应是教学的重点。讲述时,应重在揭示每种文体独有的“儿童文学”特质。例如,儿童诗歌中的儿童情趣与诗歌美感如何结合;童话的想象夸张与作品的区别;寓言如何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儿童故事富有童趣的情节创作技巧体现在哪里;少年儿童小说如何展现成长主题;儿童散文如何运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使情趣与理趣相结合等等。教师只有把握住每种文体最富有“儿童文学”特色的艺术表现,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鉴赏水平。
(3)文学史是儿童文学学科的脉络,必须顾及,但要重点突出,避免铺陈无度。文学史的教学不宜细讲精讲,对儿童文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以粗线条为主,不要求学生对文学史的细节“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能掌握儿童文学史的大致历程和儿童文学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在引读经典作家作品,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帮助他们吸纳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的营养。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难以在这一教学板块中对经典作品做非常具体细致的赏析,为了弥补此不足,笔者认为在基本原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中应当尽量选用经典作品作范本进行分析,讲出特点讲出品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触摸经典,感受经典,使整门课都散发着经典的魅力。
2教学能力与课程实践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幼教师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能力为重”的专业发展基本理念,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同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要求加强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①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其核心就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儿童文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修养,更重要的是还要把学生的文学素养转化为教学能力,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范应用性的引导,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1从阅读鉴赏能力到阅读指导能力
在对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中,师范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如果不把阅读鉴赏能力提升为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能力,那么,就不能说是具备了儿童文学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指导能力。
例如:开展课前演、讲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根据所选的作品,确定作品的聆听对象为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童,然后练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童讲演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寓言、童话,诵读儿童诗歌、儿童散文。这是师范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学习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形神兼具、声情并茂地为儿童讲演儿童文学。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指导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笔者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的实践训练。笔者精心挑选10部左右的儿童文学名著,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同学完成一部作品的精读。在每次上课时,安排一个小组,让他们用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全班同学“导读”一部经典名著。“导读”环节包含了作家介绍、故事简介、精彩片段演绎、阅读指导等四个步骤,并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完成PPT的制作,运用多媒体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此“作业”时,需要细读文本、查阅资料,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挑选、细品作品“片段”并进行“排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展开阅读指导。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训练,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作品积累,增强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体验,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经验,为以后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2从文本审美能力到文本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以理论作为师范生跨入儿童文学殿堂的奠基石,在理论的引导下,充分的作品鉴赏能提高学生的文本审美能力,而这种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不仅仅要转化为阅读指导能力,还要通过写作训练,提升为儿童文学文本的写作能力。通过创作的体验,师范生能更充分深入地感知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提高对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中小学生作文的指导能力。
文本写作能力的训练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课堂上的即时小创作,也可以是课后的作品创作;既可以是独立创作,也可以是集体创作;既可以是全篇创作,也可以是续写、仿写等。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是结合儿童文学的文体教学内容展开的。每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都有其独立的文体特征,虽然所有文体的写作都要突出“童趣”,但写作训练应根据文体特征灵活开展。例如:诗歌写作突出“想象性”与“故事性”的结合;童话写作突出“夸张”手法的运用和“拟人形象”的塑造;寓言写作突出故事与道理的链接等,只有抓住文体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在学生完成创作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习作,这又是一个“批改作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②综上所述,在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中,应改变只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陈旧观念,把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师范特质为导向,对课堂教学内容构成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学科素养,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