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23:29: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贸营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作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种类,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贸易制约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贸易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广泛和严苛的绿色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壁垒的一种),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占总贸易额比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而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其涉及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等和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方面,因而和一般的技术贸易壁垒相比有其特殊性,也有着比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强的扩散性,对其扩散性的成因和特点的分析就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案例分析
由于数据来源的有限以及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过程的复杂性。下面以案例为主结合关联规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又称连锁反应)进行分析。
案例一,欧盟、美国、日本相继宣布对动物源性产品、水产品进口的一系列新规定(禁令)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欧盟禁令,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多次检出氯霉素、磺胺类等药残为由,认为我国动物药物残留监控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水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2002年1月25日,欧盟以产品中含有抗生素为由通过决议,暂时停止从中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随后,日本也跟着发表申明表示要与欧盟合作,共同检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鳗鱼为代表,日本厚生省于2002年7月正式对中国进口的蒲烧鳗追加9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这标志着日本政府对我国鳗鱼业正式形成“绿色壁垒”(“技术壁垒”)。1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就农产品中动物源性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是比较强的,主要表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欧盟转移到日本,并且有放大趋势。
案例二,以我国为例,2002年1月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以欧盟实施禁令为由,2002年2月初沙特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至今未开关;日本也于同期开始对进口中国蜂蜜10%抽样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2月20日加拿大开始对中国蜂蜜加强抗生素检验,并要求对进口蜂蜜中苯酚和19种磺胺等残留进行检测;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d,这一举措使我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下降43.56%;墨西哥农业部6月2日下令把扣留的356吨受污染的中国蜂蜜销毁或退回中国,主要是在抽样检查中发现这些蜂蜜中含有链霉素等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物和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国家养蜂业造成危险的污染物,而实施这一严厉措施实质上是为了保护墨西哥的养蜂业。2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农产品贸易在遭受一国绿色贸易壁垒制裁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扩散到其他国家。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提出一个公允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或环保标准,也难以建立起复杂有效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来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也有较强的地域集中和连带现象,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传播轨迹:欧洲(欧盟)亚洲(沙特、日本)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
这次对于我国蜂蜜的绿色贸易限制,从欧洲起源,向东逐渐传播到亚洲和北美洲。可以看出对于这个扩散过程,地域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基本遵循逐渐传播,边缘影响的规律。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作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地域扩散性特点突出。
(二)扩散对象经济水平相近,一般较高。
(三)部分实施新条例的国家有明显保护国内相同产业的目的。
(四)农产品内部商品种类扩散性明显。
参考文献:
张诤王惠文:《技术性贸易壁垒扩散效应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作为地处边疆的黑龙江垦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和实力,充分发挥了屯垦戍边稳定边疆的骨干作用。随着我国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垦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历经多次变革.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显滞后.农产品销售难时有发生,农产品流通方面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笔者近期就市场信用机制与垦区农业农产品营销和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1黑龙江垦区农业现状及其优势
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按行政区划分布在全省12个市(地)、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全部从业人员79.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9.1万人。垦区土地总面积5.6万km,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238.2万hm,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人均占有耕地1.43hm;另外垦区还拥有林地93.73万hm.草原38.47万hm,水面28.27万hmz,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垦区是在我国东北边陲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开发建设的.素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中央直属垦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完整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农业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垦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北大荒自然资源富集,水利资源丰富,土地广袤肥沃,具有保护完整的原始沼泽生态系统,林地、草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小,是一座绿色的宝库。(垦区农业的组织化优势。垦区农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利益联结与行政引导相结合的组织化经营新模式。③垦区的大农业生产优势。垦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了农业田问作业机械化。④垦区农业的科技创新优势。垦区重视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垦区种植业全部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产出率。
2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垦区农民解决营销问题是垦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产品营销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的生产、采集、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全部营运活动。改革开放30年.垦区农业的市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农业机制尚不健全,垦区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现在看来,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垦区农民增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垦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叉快发展。解决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关注,视之为垦区“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
2.2垦区存在市场风险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垦区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垦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垦区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市场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需求弹性小。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减少。二是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结构的调节,是根据现行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未来的生产价格进行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所以生产无法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三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垦区农业的生产经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强,错过季节,损失就难以避免。受生产特性的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一般都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并且大多属于鲜活产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设想,垦区的农业市场风险更加严重。当前垦区农业所面临的所有市场风险,集中在一起,就是农产品竞争力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降低了垦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垦区现有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缺失现象
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规模不够大、布局不合理、交易方式和管理机制落后、商业地产性质的农产品市场与区域主导产业衔接不紧密等方面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近年来,垦区一些农产品出现了“种少了富不了、种多了卖不掉”的现象,一批有品牌、有质量、有优势的农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也有一些农产品由于营销跟不上,不被消费者认可。逐渐退出市场。农贸市场目前仍是垦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要途径。垦区现有的农贸市场需要加快升级改造,取消马路市场,实行退路进场,建设固定的大厅式交易场所,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已经成为垦区市场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垦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机制缺失现象的出现,垦区个别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一些农产品营销出现“不公平公正、不诚实可信”的现象。目前来看,由于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而散,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
3垦区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研究
3.1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垦区现代农业不仅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工业技术装备农业,更要把农产品营销作为重要环节,用市场的观念指导农产品生产。用现代营销的理念指导农产品销售,构建完整的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提高垦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垦区消费观念的改变,要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树立垦区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形象,打响垦区农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提高竞争力。三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促进垦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一方面提高垦区农产品生产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有效、及时地把农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市场信号的有效传递,促进垦区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强化质量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生产效益。四要加强投入和政策支持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垦区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人机制,促进垦区市场建设与繁荣,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_2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的市场机制是指以私人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建立风险损失基金所形成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现代农业风险防范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wWW.133229.CoM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08-02
Abstract: Green food has wide varieties and each produc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they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hannels. Designing the adaptiv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green food circulation and meeting the channel mode of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which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Heilongjiang green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marketing channel and the solution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Key words: food safety, green food, marketing channel, optimization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我国独创的概念,国外对这类安全食品的研究通常都使用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概念。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土质肥沃;开发较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地处高寒地带,病虫害较少。这些都为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309万亩,实物总量3750万吨,总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饱受“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不亮、渠道不畅”的困扰,其中,营销渠道问题成为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绿色食品的特点
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二是绿色食品与非绿色食品在外观上没有差异,口感上极难分辨,品质上需要专业检测才能区分;三是绿色食品主要依靠标准化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四是消费者主要通过绿色标志来识别绿色食品;五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投入较大,控制化肥、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会降低单产,致使绿色食品的成本、价格较高。
由于以上特点的影响,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难以自行辨别绿色食品的真伪,主要看商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同时靠绿色食品经销者的信誉来保证。因此,消费者对于购买渠道极为重视。传统上购买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路边摊、居民区的果菜店、粮油店等,无法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绿色食品的营销渠道需要另辟蹊径。国外有机食品发展初期也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分销渠道以外的渠道形式来销售,如:农场自销、专卖店、天然食品商店等。
国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研究始见于1997年(苏华等)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对于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主要认为是产销脱节,未建立起绿色食品特有的物流渠道和销售网络(武茂义2001);渠道流通半径小、渠道流通链条长、渠道组织不健全、渠道效率低(罗琳艳等2010)。也有人认为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进入成熟期,该领域的主要问题已被研究者和企业界攻克,数量急剧减少(赵冬梅2014)。这个结论过于武断了,经CNKI查询以“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为主题发表的论文,2012年3篇、2013年4篇,仅比2011年的5篇略少。对于解决绿色食品营销渠道问题的措施,有人提出,建立从生产到加工、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网络(陈涛等2001);有人提出要建立扁平化营销渠道,发展一体化体系、网络直销、连锁配送等(杨长峰等2009);还有人划分了六种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何庆等2011)。实践中,如何构建有效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特征,在绿色食品渠道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因素
绿色食品种类繁杂,遍及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各类产品属性不同,对营销渠道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单位价值较低,体积较小,对技术与售后的要求较低等。部分产品有较长的保质期,可以走多级批零体系的长渠道。部分鲜活类产品的保质期极短,要走短而宽的渠道、系统。而有些有保鲜要求的产品必须走具有冷链物流能力的渠道系统。
(二)市场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成本较高,定价也高于非绿色食品,主打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概念,市场定位主要面向经济收入较高、消费意识超前的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这些顾客主要在大中城市,分布相对集中,适宜于采用大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电商等渠道形式。
(三)消费者的因素
绿色食品的特性主要由生产环境选择和生产过程控制来保障,产品本身看不出差异。消费者为了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会特别注重渠道本身对商品来源的控制能力。一般来讲,最放心的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直营专卖店,其次是大的绿色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连锁加盟店和电商平台上的生产者直营店,然后是大的连锁超市和知名的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站,最后是一般的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因此,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一般首先看谁生产的、谁销售的,看重的是品牌,价格在次。
有些绿色食品是基本生活用品,经常频繁购买,每次购买的量较少,消费者希望很方便地随时随地买到这种消费品,需要走密集分销渠道。有些绿色食品要周期性购买,一次购买的量较大,可以走选择性分销渠道。
(四)生产者(企业)自身的因素
绿色食品价格高于非绿色食品,品质差异外观分辨不出来。为了避免在渠道流通过程中的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生产者往往倾向于使用自己能够控制的直营渠道。但这种渠道需要投资较大,市场覆盖面较窄是个矛盾。
(五)环境因素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必然面临着消费的升级。食品消费在总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大幅下降了,但食品消费的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吃饱到吃好,再从吃好到吃的健康、营养、安全,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批消费观念升级先行者的带动下,绿色食品消费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时尚潮流。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就要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方便地买到放心的绿色食品的需求。
三、优化建议
结合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产供销一体的渠道系统。目前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散乱小,许多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应该加强对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把中小经销商整合进大的渠道系统。中小生产企业也应整合进产销一体的渠道体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追溯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加强品质控制的要求。
(二)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带动绿色产品的流通。整合应主要围绕龙头企业进行。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型的,也可以是流通型的。目前我们生产型龙头企业较多,流通型龙头企业较少。渠道建设还是应以流通型龙头企业为主进行。
(三)绿色食品渠道建设前端把好入口,后端提高门槛。对产销一体体系内的生产商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对产销一体体系外的供货商要进行品质认证,并增加商品品质检测,保证供货品质。终端分销上,需要密集分销的产品更多地是依赖当地的分销网络进行,但是我们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可以设立一个门槛,选择一些有资质、有实力、有品质保证能力的经销商进入我们的分销体系。
(四)在主要市场的城市设立集展示、销售、配送、检测、管理、信息六位一体的营销中心。承担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建设,推广维护,自营零售、批发,向当地经销商供货、配送以及向电商平台的终端配送,商品检测、质量监督,当地经销商招募、考核、检查、奖惩,市场及产品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传下达等工作。
(五)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整合电商渠道。目前绿色食品电商渠道也比较混乱。有大型企业自建网上销售渠道,有专业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站渠道,有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渠道,也有在门户网站、商务网站简单的供求信息。渠道不同,生产商、经销商不同,产品供货来源也不同,产品品质差异极大,甚至不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事情发生,对绿色市场的市场发育非常不利。政府应该组建或扶持一个统一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BtoC的模式,组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驻平台,向顾客直销。实体配送通过主干配送网到城市,再由城市配送中心到客户。
(六)完善供应链,在主要市场区域建设主干物流配送中心,覆盖本区域的主要城市。许多绿色食品的保质期短,顾客比较重视保鲜程度,需要日配,配送中心的覆盖半径一般以能够当日送达为限。末端配送主要依靠城市营销中心和城市快递业。
[参 考 文 献]
[1]李史沣.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2]苏华,曾德森.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1997(6)
[3]何庆,王敏,唐伟.中国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3)
[4]王如德.有效构建绿色食品营销渠道[J].商场现代化,2013(31)
[5]张超.浅谈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16)
[6]罗琳艳,杜红梅.绿色食品营销渠道特点、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一、激发科学情怀,热爱科研工作
科协在20*年全年的活动中,在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积极参加了我院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我院特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自身也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同学的健康成才创造条件,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和谐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配合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做贡献。
二、通过参观实践,开阔视野,感受科技
3月,我院科协赴张家口市农贸展览会现场,亲身感受到科技对农业带来的推动力,强化了“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意识。在此展出的农产品都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使他们打开了眼界,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参加的成员颇有感想地说“中国的农业太落后了,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广大农民服务”。12月我院科协又去张家口市科技馆和天文馆进行了参观,使我协会成员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解了科技的发展,感受科技的力量,深受鼓舞。在天文馆,利用天文望远镜看看迷茫的苍穹,发现与平日里看到的大不相同,是那么的广阔和深邃,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秘密。这是广大同学共同的心声。通过参观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科研情怀,加强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积极开展“百家讲座”,激发广大学生的科研兴趣
我科协邀请张红杰教授作科技讲座,讲座以农药营销策略为主要内容,一次是“当代科技进展状况与发展动态”,还特邀市天文馆余老师做天文知识报告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开展,不仅宣传了科技,使科技知识在我校学子心中扎根、发芽。张教授幽默机敏的言语、余老师广袤、深邃的言辞,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情怀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渴望。通过听取讲座,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平日难以学到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亲身实践,已达到“求知务实,学以致用”
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间,科协全体成员在*及*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对南校区园林绿化树木进行了普查统计。通过统计,南校区拥有乔木20余种,灌木30余种,藤本及草本植物百余种。其中,珍惜珍贵植物10余种,药用植物30余种。并且有部分树木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及保护。通过此次活动使同学真正的达到了协会创办的宗旨“求知务实,学以致用”。
五、存在的不足
一、激发科学情怀,热爱科研工作
科协在20*年全年的活动中,在院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积极参加了我院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我院特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自身也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同学的健康成才创造条件,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和谐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配合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做贡献。
二、通过参观实践,开阔视野,感受科技
3月,我院科协赴*市农贸展览会现场,亲身感受到科技对农业带来的推动力,强化了“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意识。在此展出的农产品都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使他们打开了眼界,深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参加的成员颇有感想地说“中国的农业太落后了,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广大农民服务”。12月我院科协又去*市科技馆和天文馆进行了参观,使我协会成员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解了科技的发展,感受科技的力量,深受鼓舞。在天文馆,利用天文望远镜看看迷茫的苍穹,发现与平日里看到的大不相同,是那么的广阔和深邃,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中竟然藏着那么多秘密。这是广大同学共同的心声。通过参观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科研情怀,加强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积极开展“百家讲座”,激发广大学生的科研兴趣
我科协邀请张红杰教授作科技讲座,讲座以农药营销策略为主要内容,一次是“当代科技进展状况与发展动态”,还特邀市天文馆余老师做天文知识报告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开展,不仅宣传了科技,使科技知识在我校学子心中扎根、发芽。张教授幽默机敏的言语、余老师广袤、深邃的言辞,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情怀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渴望。通过听取讲座,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平日难以学到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亲身实践,已达到“求知务实,学以致用”
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间,科协全体成员在贾志国及杨德浩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对南校区园林绿化树木进行了普查统计。通过统计,南校区拥有乔木20余种,灌木30余种,藤本及草本植物百余种。其中,珍惜珍贵植物10余种,药用植物30余种。并且有部分树木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及保护。通过此次活动使同学真正的达到了协会创办的宗旨“求知务实,学以致用”。
五、存在的不足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指在稳定的前提下,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期间,如何变我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格局为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解决农工商分离、产供销脱节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市场衔接起来,促进上饶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必由的路径。
1 上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绩
(1)龙头企业数量增加。截止2008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6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2)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全市6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3家,亿元以上达到22 家。列入全省“双十双百”工程的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
(3)带动农户总量增大。我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3.8亿元。如万年生猪集团大力推行“协会+集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猪模式,带动农户养殖1.2万家。
(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4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工商登记,农民合作社成员总数23000人。
(5)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截止2008年底,我市获著名农产品商标24个;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47个;获绿标343个;获有机食品标志216个;无公害农产品68个。万年贡米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婺源县成为中国绿茶核心产区金三角之一,德兴的“源森”牌红花油被评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
2 上饶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
上饶市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能力和转化率都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单一的粗加工产品多,系列开发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等“五多五少”的问题。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率低,资源开发层次浅,造成农业后续利益流失,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难以实现。
(2)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所以只能走组织化经营这条道路。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006年全市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201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95个、其它49个,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仍是社团法人,以技术咨询服务、交流生产经验和有关信息为主,在引领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正确把握市场、顺利走向市场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办法,真正能够实现有效开拓市场的非常有限。
(3)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能力不强。
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辐射能力不强是上饶市大部分龙头企业面临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上饶市级以上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188家,省级以上为6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22家,过10亿的3家。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受到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导致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难于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4)品牌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对农产品商标注册的认识不足,一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山名湖被外地抢注,没有把商标作为拓展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二是目前上饶市农产品的少有大品牌,处于牌子少又不响的处境。
3 上饶十二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路径
3.1 突出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农产品加工业,抓加工业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培育大品牌,从而才能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链,拧紧利益链。抓住了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1)粮食加工。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更是全国闻名的“天下粮仓”,2008年粮食总产达286.5万吨。要想增加粮食产品的附加值,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重点扶持年贡米集团、弋阳大禾食品有限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
(2)茶叶加工。以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为重点,加大茶饮料、茶多酚等茶叶系列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条。整合茶叶的品牌资源,全市重点培植3-5个精品名牌。加强绿茶加工企业的改造与建设,提高绿茶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创汇。重点扶持婺源绿茶、婺源的“大鄣山”牌有机茶叶、“源发”牌绿茶、“林生”牌绿茶、“绿露”牌上饶白眉茶等知名品牌。
(3)水产加工。依托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全市水产养殖优势,以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以鳗鱼加工、龙虾加工以及常规鱼的熏、糟制品为主的系列加工企业。完善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精深加工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调理食品等,发展水产品综合加工业,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林木加工。目前,上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2058.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7.7%,活立木总蓄积3836.9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158.4万亩,毛竹18314.6万株;用材林面积876.0万亩,蓄积1861.6万立方米,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以林木原料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笋、竹工艺品、细木工板、高(中)密度纤维板、贴面板等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5)畜禽加工。要大力实施无公害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培育和扶持一大批规模大、牵引力强的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企业改制,引进一批有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新企业。以加工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生产适销对路的袋装冷却肉为主的卫生方便食品,逐步实现畜产品由农贸市场走向超市、餐桌。
3.2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培育农产品品牌是促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手段。要使上饶农业发展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必须积极推进上饶“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优秀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战略。
近年来,我市在树品牌、创名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市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如婺源的茶叶品牌就有近40个,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有400余家,这种“百茶齐放”现象导致过度竞争,谁也成不了名牌。所以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品牌经营意识,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保护为平台,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叫响一个品牌。
3.3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风险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领域,已经转向到了市场流通领域。发展是硬道理,卖出去更是硬道理,所以要大力培育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放眼全球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1)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企业。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经营公司,力促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苗种、生产资料供应、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一体化经营转变;由以本地营销为主转向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营销并重,深购远销,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由注重农副产品的现货收购经销向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方向发展,发挥好信息在引导商流和物流中的特殊作用。
(2)发展超市农业。超市系统代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对农产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都是货架销售为主,摆上货架的东西与零售店里摆进柜台的东西不一样,与进农贸市场的更不一样,同样的水果玉米进入上饶市区的超市销售与进农贸市场的价格相差接近50%。因此我们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主动与国内外大中型农产品连锁超市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销关系,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电子结算等新型物流业态。发展集团购买、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落实国家和省、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轻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3.4 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1)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新定位政府的投融资作用。虽然上饶的经济和财政实力还不足以大规模反哺农业,但是政府财政支出新增财力的使用应当大幅度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于法定支农支出要确保落到实处,并最大程度去争取国家各项支农资金。此外,政府亦不能充当投融资的主导力量,而是要正确定位在其中的角色,即在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
(2)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比较方面,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其人员和网点优势,加之对农村环境的熟悉,在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样可以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在这方面有较低的边际成本。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为农业融资创造金融环境。
(3)充分发挥利用外资潜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而上饶在许多自然资源上有其独特优势,如上饶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等,这意味着投资上饶农业产业化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再则近年来上饶基础设施和投资大环境的改善,都使利用外资成为现实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积极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
3.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育和扶持由农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以“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为原则,以产权为纽带,大胆探索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以农户入股的形式,与合作组织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还要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
(1)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更要不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在财政、技术、金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淡化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
(2)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把合作经济组织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同时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在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引下自我组织、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农民从合作组织的服务中得到利益、合作组织通过服务获得收入。
3.6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农民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信息网的作用,在扩展容量的基础上,规范信息采集、分类。增加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电视和广播电台对农业信息的传播量。
(2)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确保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条件具备的村要配备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村科技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效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的断层问题。
一、L卖场发展现状及转型必要性
IT卖场本质上属于市场业态,与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家居市场相同,都属于初级商业业态;卖场主办方和做产品经营方的商户是分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商户是在IT卖场中以柜台、摊位、店铺形式经营的业务单元;主办方以商户缴纳的租金为主要收入,同时提供给商户基础的商业管理、物业管理、商户服务等;卖场中的商户以产品经营收益为主要收入。
L卖场成立于1999年,隶属于某市的供销社系统,是一家知名IT卖场企业,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拓展到石家庄、郑州等,是该地区IT卖场的领军企业,也是该市著名的科技服务供应商。截止2011年,L卖场总资产超过10亿元,2011年品牌估值23.68亿元。
自IT卖场诞生发展至今,其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仅没有随社会的发展出现革命性的进步,相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不少IT卖场出现拉客、喊客、欺诈等不规范行为,管理和服务水平逐年下降,消费者对卖场的诚信产生质疑。在其他服务业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尽量地提升服务质量的情况下,IT卖场的变化却与之形成了强烈反差。传统商业业态的服务模式如果不能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将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
目前IT卖场的竞争对手不仅仅行业内的企业,还包括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专业连锁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多数都已经进入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阶段,而IT卖场仍旧停留在传统服务业阶段,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较为粗放。IT卖场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亟需变革。
二、L卖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现状
1、L卖场现有组织架构
L卖场现有组织架构以IT卖场功能为基础,以实现IT卖场运营管理为目的,设立了“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机构,部门功能设置包含:经营管理团队、卖场运营管理、会员服务中心、招商管理、门店管理及业务拓展6块。具体如下:
图1 L卖场现有组织架构图
L卖场的管理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团队、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团队指总经理、业务总监以及运营总监;中层管理者指各部门的经理、店长、储备店长以及店长助理;基层管理者主要是指部门主管以及楼层经理。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L卖场的中层管理人员。
2、L卖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L卖场通过各项手段致力于该卖场转型期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1梯队建设储备不足
中层管理人员质量及数量均不足以支撑转型期业务需求,梯队建设储备不足。限于传统卖场的经营模式及过去十年的行业优势,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市场化能力不足,企业内部发展空间小,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层管理人员梯队建设。在转型期此问题尤为突出:企业内部无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来响应转型期对人员的需求,没有足够的人员储备来推动转型期的业务进展及落地。
2.2“短板”标准模糊
由于转型期企业的业务目标及发展方向处于摸索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对于现有中层管理人员的“短板”不能清晰掌握,应该培训的方向不明确,导致培训的客观性、有效性不足。
2.3规划性及前瞻性培训缺乏
L卖场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进行培训,但现有培训工作更多地发挥的是“灭火器”的作用,工作中暴露出来哪个短板就安排针对短板的培训,属于“问题解决”式的培训;而处于卖场转型期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具有规划和前瞻性的培训。
2.4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较为单一
虽然L卖场的绩效考核体系重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学习与成长”,但是绩效结果的运用很单一,集中使用在考核奖金的兑现上,没能充分运用到管理者的晋升、人员调整、二次培训等方面。
2.5培训管理流于形式
L卖场虽然有年度的培训计划,但培训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对培训过程和培训质量的把控,导致培训计划很难实际落地,发挥实效作用。
2.6团队建设培训不足
转型期等同于二次创业,需要员工充足的干劲和冲劲,虽然L卖场也陆续在做一些团队建设培训的项目,由于缺乏针对性及体系性,现有团队士气不足、干劲不足,整体精神面貌拖后了转型的步伐。
2.7营销团队力量不足
由于企业过去十年的经营模式及行业优势,导致L卖场的营销团队习惯于“等客上门”,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同时营销团队的数量和规模也很小。处于转型期的卖场,需要充足的营销人员探索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寻找客户资源,而现有的营销团队人员无论人员数量、人员意识及专业能力都不能满足转型期的需求。
三、L卖场转型期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策略
1、L卖场转型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目标
1.1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核心人才
商场化的转型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来支撑,需要能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高层及中层管理者来参与,这是企业的领导者与核心人才,领导者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决定了企业所需要的商业模式。因此,构建适合L卖场转型期商业模式的核心人才是该卖场面临的首要问题。
1.2市场驱动的流程型组织
真正的市场营销并不仅仅是单一地售卖拥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客户价值的艺术,是通过创造、提供服务,并在市场环境下与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彼此想要之物的一种管理过程,因此转型过程中,要着重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驱动型的流程型组织,真正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3开放包容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在一个讲究开拓创新的企业中,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不可缺失。因此卖场的领导层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着重打造一个开放与交互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鼓励员工参与企业规划共享创意,进一步深化企业的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这才是企业长青的基础。
2、L卖场转型期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仅仅围绕企业战略、为战略服务的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在L卖场战略转型过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思路也应该以企业战略转型为核心,培训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
在前文的描述中,已经分析了在L卖场的战略转型过程中,管理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宏观要求。针对于L卖场提出的战略转型计划,现有的中层管理者无论是专业知识、思维方式,还是转型意愿都与战略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于目前L卖场中层管理人员的现状,可以从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角度去研究在转型期间L卖场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策略。
2.1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又叫为能力素质、胜任能力等,由Competence或Competency翻译而来。胜任力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McClelland认为在用智力测验等工具来预测员工的绩效或者职业生涯时,准确度较差,而准确性较高的能真正影响和区别业绩的,是深藏在员工内心深处的潜在的行为特征,因此他把这些潜在的、持久的特征称为胜任力,并建议用胜任力取代传统的智力特征。
图2 胜任力的冰山模型
McClelland把胜任素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包括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个性、动机。不同层次的胜任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胜任力的素质模型又可以称为“冰山模型”,如图2。学者们把人的胜任素质比作显现在海平面上方的冰山,海平面以上的表层部分容易识别和认知,可以用来比喻知识和技能,而海平面以下的深层部分不容易识别,通畅比喻自我概念、特质、动机。
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这些深层次的素质成为区分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的标准。McClelland将不能区分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称为基准性素质;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素质称为鉴别性素质。
2.2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训策略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管理人员培训,需要从公司的转型战略分析出发,分析在转型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模型,然后根据胜任力素质模型来搭建整个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具体包括:
2.2.1 构建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结合目前L卖场现有中层管理人员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销能力不足,缺乏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缺少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绩效考核较为单一等,主要原因是L卖场缺少对转型期内各级管理人员对于各自岗位的胜任力素质描述,制约了人力资源其他各模块的工作。因此首要的工作是要构建L卖场中层管理人员各岗位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继而开展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模块的工作。
2.2.2构建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培训
通过现有中层管理人员与转型期人才素质模型库的差距测评,了解现有人员与转型期人才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中层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得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有规划,不再是简单的为了培训而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同时,通过前瞻性的培训工作,搭建L卖场管理人员的人才梯队培训体系。
2.2.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外部职业经理人招聘体系
L卖场通过转型后胜任力素质模型库的差距评测,可以进行管理人员的外部招聘,指导职业经理人的人员甄选工作,作为公司现有管理队伍的补充和完善。
2.2.4闭环的绩效管理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闭环的绩效管理体系,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绩效结果的应用几个方面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作为员工晋升或加薪的重要依据,提高员工的目标责任感。
2.2.5营造建设性企业文化氛围
L卖场现有的保守型的企业文化,成为转型阶段的一个重要羁绊,因此要通过建设性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升转型期管理团队的士气,打造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结果说话的团队氛围,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保障L卖场的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鲁瑞清.解读中关村一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徐楠,李冬.成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培训[M].2012.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李玲等.员工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J].科技信息,2009(11).
【关键词】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必要性对策
一、导言
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惨遭淘汰,尤其是沿海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大批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返乡成潮,占据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回归,农业生产面临着振兴,种植行业势必再次被提高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增产增收有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将势必加大。加之2009年国家继续坚持“三农政策”,不仅增加各项农业补贴,且粮食保护价提升,并在今年10月提前公告2009年的收购价,还将增加农村医疗保障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减少农民的负担,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由此可预测,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充足、农民收入的有所保障,在2009年将没有任何行业能与涉农行业的机遇相提并论。
二、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1.我国农资网站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止到2003年3月底,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89个,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据新华网2005年4月18日报道,目前,全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个,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已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41%。广西、黑龙江、河北等省的省、地、县、乡四级网络已全线贯通。部分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取得效益,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2.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开始起步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已逐步、健康地开展,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全国333个地(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已经开通的“中国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国兴农网”,解决了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种涉农网站了大量蔬菜、瓜果、树苗、畜禽、养殖等农业供求信息和相关的经济、招商引资信息,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型的农业电子商务中介组织出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上经纪人也开始在农村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向理性化发展。网上经纪人通过收集各种农业信息,争取农产品销售权等,帮助周围的农民进行农贸产品的网上交易,服务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国际。这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但是,无论从交易规模、数量、还是利用率、社会影响力、效益等方面来看,中国农资网络营销都滞后于国内其他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发展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就必须从全局出发,分析当前农资企业网络营销的问题,以及提出确实可行的对策。
三、我国农资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回顾农资行业形成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农资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世纪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农资行业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现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过渡。如何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摒弃传统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各种零售和批发的全范围的服务,建立完整高效的网络体系,许多农资企业想到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应用可以使得中国农资企业由过去简单的货源及资本等手段进行控制为主转变为以管理技术控制为主,达到四个实现:一是实现了扁平化运营管理框架,完善组织体系;二是实现了统一品牌形象、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营销策略、统一管理规范等连锁经营规范化管理;三是实现了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四是实现了网络运营的过程跟踪和监控。
四、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网络营销知识不足,存在误区
目前农资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对网络营销的过分神化,一种是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可以说,这两种对网络营销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对企业的网络营销实践有着巨大的危害。
2.网络营销已获得初步应用,但整体水平比较低
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已不同程度地进入到农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但是目前大部分农资企业处于信息阶段,一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网站接受订单,处理顾客意见,进行市场调研等,少数企业进入到了电子商务阶段。由于绝大多数农资企业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网络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跟风上网,为赶时髦,上网目的不明确。还有,农资企业网站利用率低,网站内容简单、更新频率低,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推广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浏览量远不及商业网站。在营销策略上,很多的企业只把厂名、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而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产品开发和网络服务者寥寥无几。
3.缺少网络营销人才
人力资源始终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全新信息观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中坚力量。目前,国内农资企业选择开展网络营销的人员一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或是懂得些计算机应用的农业专业的毕业新生。
4.网站推广水平不高
网站推广是利用各种网络宣传方法来积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如在搜索引擎注册,和其他相关网站进行相互链接宣传等。大部分农资企业网站在建立起来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宣传,网站的流量很低。这如同在闹市建立了门店,却不做任何广告和宣传,这虽然也能带来一些顾客,但效果肯定不明显。
五、推进我国农资企业网络营销建设的对策
1.加强全员培训,树立网络营销意识
网络营销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企业不仅应该加强对本企业员工网络营销知识的培训,更要把农资产品营销主体,即农户、龙头企业和营销中介组织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在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息“二传手”。这些经纪人,包括农民协会、村级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在小农户信息意识不强、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信息服务中间载体,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与农户联系,一方面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在网上及其他渠道上,联系业务,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加强网络建设,夯实经营基础
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是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为使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农村用户环境。为此,要改善企业和农村用户的上网条件,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要建设宽带网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发展商宽带网建设管理无章,重复建设的问题;要加快电信产业发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电信服务质量,要进一步降低信息传输资费,调低电信资费标准,使网络消费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使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个人和企业从容接入互联网,增加农村网络用户规模,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价值。
3.加强网站宣传,提高网站知名度
在互联网上展开宣传攻势,打响企业知名度。可以将网页地址注册到本地区和全球著名的大型搜索引擎如雅虎、搜狐等站点中,或者登记到互联网上有影响的WEB分类目录里,使潜在的访问者能通过关键词和分类查询到自己的网站;在电子公告牌(BBS)、新闻、电子邮件组等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网络系统上,周期性地进行网站的推广工作、商业宣传和网络站点讨论;在中国农资网、农博网等行业性网络媒体站点上自己的网站信息;与其他的农资企业网站建立交换链接页面,鼓励其他站点在尊重网页版权的同时,复制自己站点的内容或创建到自己站点的网络链接,实现对农资企业网站的推广。
4.结合传统营销,发挥整合营销效益
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然而单依靠网络营销来促销农资产品,难以解决网络虚拟性问题,因此农资企业应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以解决网络营销虚拟和现实的矛盾,步上农资营销的成长之道。农资企业网站的知晓和品牌的建立,只有通过传统营销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农资企业应借助传统营销媒介建立品牌形象,利用传统营销手法引导农民消费者登陆企业网站。通过传统媒体的广告促销,引导他们进入网站,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前树立品牌形象。把网站同企业的品牌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吸引真正有需求的目标消费者,以免虚耗宣传资源。
5.开展优质网络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着网络营销的开展,农民客户反馈的增加,纯粹地靠人手进行销售跟进和客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也不能充分体现网络营销的优势。于是,建立一套网络销售和客户服务系统便成为了必要。利用网络系统进行客户服务和销售管理,对于农资企业来说,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客户联系记录系统或者销售记录系统。适应网络时代的传媒特点,售后服务应及时到位、销售后勤保障有力,利用网络上与顾客直接交流的机会为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同时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以便改进和加快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并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6.重视跟踪监控,搞好评价体系
这段关于煎饼无法考据的传说,被塑封在了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村口,广而告之。这里就是“中国煎饼之都”,承包了上海滩90%以上的煎饼摊。
每到年关,数千名油篓村“煎饼侠”,从四面八方驾着宝马、奔驰、玛莎拉蒂回到油篓村长满野草的自家别墅,全国各大小城市的街上,便很难再尝到正宗的山东煎饼。
山外青山楼外楼。野草与别墅、山村与宝马、泥土与财富,油篓村就像一张奇葩的山东煎饼,不仅卷上了大葱,也卷上了肉松和鸡蛋――用地方普通食材,撬开了千万级商业市场。 山东煎饼不加蛋
山东有多少村庄,就有多少种煎饼。相同的是,它们都不加蛋。
上世纪90年代,油篓村鳏夫李荣士,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一贫如洗的窘困下,老李扛上铺盖卷,带着两个女儿,打算离乡找些粗活谋生。
身无一技之长的老李游走到上海,只能风餐露宿。好在老李随身带了一口鏊子,买点面粉,摊个煎饼,至少可以解决每日温饱。
一日,老李在上海弄堂里借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套上自家的鏊子,打算做点煎饼充饥。当面皮在炉火的烘烤下,慢慢散发出煎饼独特的面香时,一位路过老人停了下来。
这老人本是鲁南区党委退休的老党员,回到上海10多年,“唯一牵肠挂肚的是山东煎饼”。嚼了一口老李的煎饼,老党员流下两行泪,“还是那熟悉的口感,熟悉的味道”。了解到老李的窘境,老人支了个招,“何不在上海滩卖山东煎饼。”
想来没有太大投入,老李打算试一下。于是捡了一张旧报纸,写上“山东煎饼”四个字算是招牌,推着二手的蜂窝煤炉子,在上海弄堂里卖起了煎饼。
或是好奇,或是新鲜,许多人来购买老李的煎饼。老党员也主动地当起了免费推销员,给大家讲解煎饼的食用方法,和卷大葱蘸面酱的注意说明。
可是老李发现,煎饼摊人虽多,却很少有回头客,难道是煎饼不好吃?
逮着个功夫,老李问了一下已经不再光顾的老党员。“别提了,上次的煎饼扯掉了我两颗牙。”老党员张开嘴指了指,“年纪大了,嚼不动了。”
原来,传统沂蒙煎饼作为日常口粮,基于长久保存的缘故,韧性十足,口感粗犷,一般人很难适应。老李想了想,调整了面粉与水的比例、烘焙的火候大小,最后干脆加个蛋,让山东煎饼不仅营养而且嘎嘣脆。
老李的这一不经意举动,把一个地方食品进行了上海本土化改造。改良版的山东煎饼一经推出,“卖过了当地的小笼包”。
十年时间,老李也从万元户,变成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开创了油篓村一个新的产业,带领了一群日后走遍全国的“煎饼侠”。 油篓村发了
发了财的李荣士回家推倒泥坯房,盖了三间大瓦房,瞬间成了四村八里学习的对象。
老李没有藏着掖着,开门收起了徒子徒孙。也是以老李开始,油篓村出现了大量的“煎饼侠”,放下锄头,以上海为中心,背起了鏊子征战全国。截至2013年底,以油篓村为主,辐射周边乡村的近7 000多名煎饼侠,遍布全国各大小农贸市场、夜市摊点、学校门口。
由于各地口味迥异,征战全国的煎饼侠也大致分为三个流派:山东流,强调饼皮的脆感,附带胡萝卜条、黄瓜条等任何可以卷进去的时令蔬菜,嘎嘣脆又最饱肚,遍布全国;上海流,强调油条的空气感,附带上海偏鲜、甜的口味,搭配不同的酱料,主镇长三角;天津流,强调果子(油炸面饼)的薄脆,内容不多却各带风味,自成一派,独霸京津唐。
2003年,摊的一手好煎饼的黄勤勤把山东煎饼带到了四川大学大门口。
黄勤勤独创了一个蜂窝战术。在川大不到2百米的街道旁支起了3个“山东杂粮煎饼”摊点,分别由老公、老公公坐镇。迅速占领流动摊点的“金角银边”,扩大曝光率。
见山东煎饼声势很大,当地原有的鸡蛋灌饼、东北烤饼等饼类小贩立即予以还击,轮流抢占最有利位置进行打压。可黄勤勤又出一招,根据四川当地口味,调制了专门的辣椒酱,丰富煎饼的风味,吸引客流。一时间,其他饼类的常客,成了黄勤勤的新粉丝。
毫无疑问,这得益于山东煎饼包容万物的特点――可以加入任何佐料、内容物进行定制、口味本土化。这也成了煎饼侠流派众多,而又摧枯拉朽的杀手锏之一。
而就在煎饼侠纵横全国之时,来自油篓村根据地,山东临沂的物流批发中心也在迅速崛起,并成为上海乃至其他重要城市的蔬菜供应基地,“每年输往上海的蔬菜总量在100万吨左右”。
老乡帮老乡,这成了油篓村煎饼侠们最重要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提高了煎饼的原料质量、降低了成本。
可是黄勤勤并没有老老实实摊煎饼,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有O2O概念的时代,黄勤勤独创了自己的O2O模式――建了一个“山东煎饼一家亲”的QQ群。快到饭点,还在上课的同学们就会在群里留言向她下单。得益于黄勤勤独创的煎饼打包方法,可以让煎饼保持至少半个小时的嘎嘣脆,然后她会记录下QQ名并提前做好煎饼用纸条塞上标签,下课后直接交钱取货。
甚至,黄勤勤还配合川大学生做了一次《市场局部均衡的需求分析――以山东煎饼为例》论文调研。若填写调查问卷,购买山东煎饼便宜5角钱。
后,名声大噪的黄勤勤特地要了一份当期杂志,把文章剪裁下来,挂在招牌下面。“吃煎饼还能吃出论文”一时间成了当地的热门新闻。
一个月不到,这篇论文挂在了上海、北京、广州等有煎饼摊的地方,成了山东煎饼全国性的宣传。
如此,黄勤勤的山东煎饼算是站稳了脚跟,两年间打下4个固定连锁摊位,树立了“黄氏沂蒙煎饼”招牌,当上了30多人的老板。
油篓村不只有黄勤勤,数千名油篓村人走出深山,围绕山东煎饼,串起来一条绵长的产业链。
在上海摊煎饼不顺后,村民李洪方没有和煎饼侠们一起出山,而是联络起同乡朋友,成立了易信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电磁煎饼机,而后随着业务火爆,逐渐涉足绞肉机、灌肠机、电磁炉等制造,抢占煎饼产业前端市场。
紧随其后,村民李明把卖煎饼赚的100多万元全投了出去,成立了丰衣足食餐饮公司。依靠在上海各大高校经营多年煎饼摊的人脉,入驻校园内,把煎饼摊进了校园,配合豆浆、油条等传统小吃,拓展煎饼产业后端。
等到黄勤勤再回到油篓村,逼仄的山路和茅草房,已经停不下越来越多的宝马、奔驰等豪车。于是,黄勤勤想联合乡亲们在旧村旁统一盖楼,“一招呼,全村80%的老乡,都能立即掏出十几万元的现金。”
几个月时间,56栋别墅,四座四加二结构的居民楼拔地而起。油篓村发了。 蜕变
2016年大年初二,油篓村鞭炮喧天,锣鼓齐鸣,“第五届烙煎饼比赛”隆重举行。四川派、上海派、北京派等煎饼侠们分批展示技艺。不出所料,黄勤勤以1分14秒摊3个煎饼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
事实上,油篓村再也出不了另一个黄勤勤。20年时间,虽然煎饼侠们把煎饼摊到了全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绝大部分油篓村人的商业逻辑是自省而不争,使得山东煎饼门派众多,却难以一统江湖。
也正是这种类似于帕累托最优的商业模式,使得这座革命老区的自然村落,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最高收入上亿元,每年为油篓村和附近乡镇带来2个多亿的收入,然而却难有通过商业、公司化运作,形成优秀商业模式的商人。
山雨未来,风满楼。2015年《煎饼侠》电影热映,天津煎饼果子火了,甚至专门成立了天津煎饼果子协会,举办大赛,大有赶超山东煎饼之势。“新人再出去摊煎饼已经赚不到什么钱了。”
不过,让黄勤勤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来自沂蒙的26岁青年于恩栋,提出的山东煎饼标准化、品牌化的商业模式,获得了风投890万元的投资。
2014年初,尚在武汉一所大学读研二的于恩栋经过一番考察,注册了“鲁汉情”品牌,决定将煎饼店开到武汉商圈。
把煎饼店开到商圈,首要保证的是坪效。为了控制固定成本,经过摸索和计算,于恩栋将店面控制在3~28平方米,以15平方米以下的小店为主。又为了与街头粗糙的山东煎饼加以区分,于恩栋从选材、和面、火候、配料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煎饼品质。
更关键的是,于恩栋摊煎饼的一套标准流程走下来,平均一天可以卖到300~400个煎饼,速度直赶黄勤勤。加之附带饮料和其他小食品销售,于恩栋的店铺每天利润可达1 600多元,几乎是路边煎饼摊的一倍。
不仅是产品的升级,于恩栋又对形象普通的山东煎饼玩起了事件营销――以公益性活动的名义,邀请台湾美容师免费到大学讲座。同时,他将美容活动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邀请顾客到现场参加。成功获得超过千人的潜在粉丝。
5个月时间,于恩栋在武汉开了13家店。
于恩栋改变传统山东煎饼“小、散、乱”特点,获得风投青睐后,4个月内,连开30家店,一战功成。
事实上,就在山东煎饼本身刮起向品牌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变革的同时,油篓村村民的商业思想也在经历一场蜕变。
2014年,李明的丰衣足食餐饮公司签下超过15所上海本地高校后,不满足于简单地摊煎饼,而是又创立了“校园食代”的经营模式:成立休闲商业街、小吃一条街,把各地小吃、美食带进高校。同时依托校园门店,李明又引入生鲜配送,从校园餐饮外延到冷链物流、生鲜电商,打通高校经济的各个环节。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般分析
农产品流通规模分析。农产品商品流通中,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位置。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这些农产品的70%-90%均要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全国消费市场,需要强大的流通渠道和完善的流通网络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所谓农产品商品率即农产品总量中进入流通与交换的比例,商品化率的高低一方面决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规模和效率,另一方面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又影响其商品化率的水平和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底,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达到了90%(顾二雄,2007),西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仅仅60%。
二、农产品商品化率与流通渠道效率的互动分析
农产品流通包括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和销售五大环节,流通渠道成员均为流通主体,流通产品的规模、质量和品种等是流通渠道的客体,各个环节的运行都将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农产品市场客体的发育成熟度实质上是农产品商品化的过程,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多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同时,不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顺序,基本上遵循需求弹性和渠道导向的原则。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先行商品化;需求弹性较小的农产品后行商品化。农产品商品化后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有合适的流通渠道将其输向市场,不同品种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还取决于该农产品后向关联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棉花、蚕茧的商品化率仅仅50%多,而粮油为80%,仅仅从需求弹性性质上难以解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加工工业和流通渠道建设的差别上。渠道导向型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高达90%,而农户自身消费比例高的非渠道导向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仅仅30%(王合庆、严建科,2005)。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的实证分析
流通渠道主体规模问题。作为流通主体进入市场、开拓市场、沟通供求关系,需要规模、质量、品牌以及各种营销手段,需要能够把握农产品的市场状况,显然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的农户往往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企业依然较少。我国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单位进行,经营规模小,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7.94亩,户均销售粮食为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农户(艾云航,2004)。这种规模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流通均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又可以理解为渠道系统化,任何一条流通渠道,都包括若干的渠道成员,这些成员合作完成商品的传递过程,而这些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就表现为流通渠道的组织化。因此,流通渠道基本要素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构成了渠道的组织形态,决定了其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成员数量众多,规模层次不齐,以小规模为主,且各自孤立,呈现低组织化程度,承担主要责任的农村经纪人组织规模较小。
流通渠道效率低。渠道效率是指一定量的渠道投资所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研究,从时间继起的角度看流通效率用流通时间的长短来测算,从空间并存的角度看流通效率可以用流通的资源配置情况,即流通的半径和流通的费用来测算。首先,农村流通时间总体偏高。从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流通时间比较来看,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呈下降趋势,但是从绝对值上仍然处于高位,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中介成员过多,产销流通链条过长,且流通渠道各成员之间的配合不力引起的,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耗费交易时间,所以流通时间长。其次,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小。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面普遍性、多样性、变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流通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这些特点限制了流通半径,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而在销地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割局面经常出现。
流通费用高与费用结构不合理并存。如图1、图2所示,农产品流通费用总量可以通过与其它非农产品流通费用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流通费用的结构状况从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主要方面占比情况测算。总量来看,农产品流通费用增长率较快,与其绝对额发生增长矛盾,属于偏快性低效率增长。如我国粮食产品的生产价格跟国际市场比较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在流通、外贸领域中至少增加了30%的成本;而对于非粮食类的生鲜农产品,中间渠道费用远远大于生产成本。结构对比可以说明,农产品流通费用中的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偏高,说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管理存在问题。
农产品流通渠道所依赖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道路的70%以上属于路面宽7米以下、没有任何交通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种隐患的乡村道路,在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建设。总体来讲,农村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二是农产品运力不足。首先是农村总运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其次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一部分易腐产品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大规模运用。三是储存条件不足。有些农产品从生产、采购到终端消费需要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目前,我国农业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设备水平低,储存方式与运输方式不适应,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四是流通加工水平低、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数产品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不足。以烘干为例,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利用干燥设备仅仅能够处理四分之一,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效率低下。
四、基于重庆市研究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大中型连锁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加盟,使农产品流通正逐渐培育起现代化方式,但是重庆市农村各个流通环节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批发市场发育水平低的局面,抑制了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步伐。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虽然已经实现了比较细致的分工,但是流通环节过多、规模偏小与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不相称。因此,构建并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至关重要,对此重庆市进行了具体探索。
模式一:启动了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渠道模式。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新模式主要是采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超对接方式,大中型流通参与农产品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基地并贴牌,同时通过消费需求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模式。2008年全市万村千乡承办龙头企业通过基地直采、直建基地、贴牌销售、引导农民以物易物等方式,共收购价值500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从2008年开始,组织开展各类农商对接推介洽谈会、网上农产品购销对接会,通过产销直接见面,达成各类意向成交金额11.6亿元,实际成交3.8亿元,深受农产品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