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17:2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护理见习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5)中指出,国家将持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使更多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指出,推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肩负全民保健的重任。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3],护士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人力保障,但目前社区护士配置不足[4]。因此,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培养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是当今高校护理教育面临的任务。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5],虽然社区护理学已作为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但其实践教学(包括实训课、见习、实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借国家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契机,笔者系统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总结我国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研究进展如下。
1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具有方向性的作用,指导教学内容的设定。但李焕等[6]调查国内社区护理方向硕士的培养目标发现,培养目标存在笼统、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提到本科《社区护理学》教学目标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临床实践后,学生能够进行社区评估和家庭健康评估,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该实习目标较具体,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但是未提及实训和见习的教学目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指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2]。因此,《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应为通过系列的实训、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上述11个项目中的护士角色工作内容的能力。关于实践教学内容,《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要求实习的内容应包括参与社区评估、家庭访视、社区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社区健康教育5个项目各至少1次。然而这些实习内容相较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的11项内容存在不一致。笔者认为实习内容应囊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1个项目,使学生基本具备完成上述11个项目的能力。而关于实训和见习的教学内容,我国尚无统一的文件或教材给出具体的意见[8],教学内容多为教师根据现有客观条件、技能项目的重要性自行决定,主要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预防接种。因此,相关教育者有必要编写一部符合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要求,并配套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的社区护理实践教材,为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因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社区护理学实践课课时普遍较少,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护理学实训学时为8学时(社区护理学总学时为36学时)[9]。《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7]给出的参考学时是实践教学最低6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最高27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习1~4周。而西方国家院校的社区护理实践学时往往与理论学时相当[10-11]。我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了解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郑桃云等[12]研究比较了传统的28个理论学时加2个实践学时的对照组与10个理论学时加20个实践学时的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两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实践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孔令磷等[13]的研究结果同样支持增加实践学时。因此,多位学者呼吁增加社区护理实践课学时[9-12]。
2教学模式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者已开展较多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教学做模式、多位一体模式。
2.1教学做模式
教学做模式即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学生确定具体项目、自主学习,再行实践。有2项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模式[14-15],认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如针对“健康教育”这一技能,教师经理论授课后,在缩减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健康教育的主题,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校园同学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行分解任务、查找资料,确定讲稿,然后开展实际的健康教育活动,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学做模式对学时、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这样才能“学”、“做”,另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时,否则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会影响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开展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做”环节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践条件,如与实践基地协商准备。
2.2多位一体模式
多位一体模式即对学习、实践、科研、服务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连贯的训练获取技能。多所院校实施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16-17]。学习-实践-科研-服务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运行方法为:学生在校内接受必要的理论和实训学习,然后去社区教学基地见习,再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进行科研训练,并以志愿者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学校、养老结构为不同人群服务。田玉梅等[17]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由4个实践平台,即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以及4大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社区实习及社会服务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四位一体”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等社区护理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传统单一的见习模式固定时间段、对社区了解不深入的缺点,有助于完善社区护理教学体系。林梅[8]也指出学校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实现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有助于造就贴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多位一体教学模式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成熟的实践基地,能够提供给所有学生充分的见习机会和进行科研调查、志愿服务的社区人群。另外,对教师的能力和数量要求也较高,在学生的课外科研训练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提供辅导。此外,该模式需要教师设计出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之配套。
3实践教学方法
3.1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按照教学内容,教师限定主题,给出案例,让学生设计剧本并扮演。期间,学生需要翻阅教材、文献或网络资源,组内探讨后形成剧本,间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操练了技能[18-19]。卢小春[20]研究表明,在社区实践基地条件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实训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社区服务项目,但对学时要求高。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王娟等[21]在其社区护理见习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分步骤完成教学。第一步,教师给出总任务和要求;第二步,教师设置不同情境,要求学生完成子任务,如为完成“掌握儿童预防接种的方法”这个子任务,教师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医院预防接种室的真实情景现场观察;第三步,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总结点评。研究显示该方法学生认可度高,知识掌握程度好。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不同的任务或目标去实践,学习目标明确,节省时间,可应用于见习和实习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任务不同,其实践学习的重点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学生会仅局限于学会自己的小任务,而对其他的内容不甚了解。因此,运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组内、组间交流,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任务汇报,保证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实践内容。
3.3体验式教学法
李玉霞等[22]介绍了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感知阶段、体验阶段、分享交流阶段、整合阶段、实践与应用阶段,其中,感知阶段为理论学习,体验阶段是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在节假日对朋友的家庭进行一次规范的访视。韩爱敏等[23]进行了社区护士岗位体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方法中“体验阶段”是关键,而为了保证学生“体验”顺利,教师应提前审核学生的“体验”计划,或者在学生“体验阶段”有教师随从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3.4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部分教师也将其引入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但陈晓容等[24]总结在实施社区护理的PBL教学中,案例应该贴合教学内容、贴合实际,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教师除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外,还应有调动学生积极性、巧妙引导学生的能力。另外,开展PBL教学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室。
3.5“标准化病人、标准化家庭”教学法
路陶生等[25]培训学生为“标准化病人”,用于社区护理实习教学,对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和技能考核提供了支持和便利。培训“标准化病人”、在社区家庭中建立“标准化家庭”,如新生儿家庭、慢性病患者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极大便利于实训、见习和实习教学开展[26]。但是建立这些“标准化家庭”仅靠教师的力量不够,实施起来可能会存在居民不愿配合的困难,需要学校层面和社区层面相互协作,逐步建立起多类“标准化家庭”。
3.6反思性教学法
侯睿等[27]在社区医院实习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法,护生每周记录1件最有感触的事,并分析自己的得失对错,每周末带教老师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发现,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该方法对教师的带教水平,尤其是总结、点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学生记录的1周内最有感触的事,应提前予以限定为与社区护理专业技能相关,否则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另外,此种教学方法虽已普遍应用,但尚缺乏可量化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方法,需要教师应用此法前进行设计。
4实践教学基地及带教管理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区护理人才,必须开辟多类型的实践基地。国外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囊括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中心、各级学校或企业的医务室、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可以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多为单一的社区医院,因此积极构建多类型的社区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平台,是教育者的工作方向之一。社区实践基地的带教管理对保证教学质量同样重要。韦秋燕等[28]介绍其所在社区医院的带教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接收分配、遴选优秀的带教老师、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灵活实施教学和阶段性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些带教管理措施,高质量地完成了社区实践教学。但汤丰榕等[29]指出社区护理实习中存在教学计划执行不充分、其他部门配合不佳、带教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等问题。分析原因,一方面,社区护理实习管理未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相应的人财物支持不够;另一方面,社区带教老师虽工作经验丰富,但学历相对低,教学能力较弱。因此可多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加强交流,集体备课,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5社区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
评估教学效果、督促师生学习,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向燕卿等[30]引入发展性评价,即针对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知识和技能分别采用试卷和技能评分标准量化评分,其他方面均采用5等级评价,然后量化;评价者由带教老师、社区人群代表、学生自己组成,评价时间为每个月1次(实习时间不详)。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让学生参与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同行借鉴。孔令磷等[13]在其教改项目中缩减《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至16学时,实践能力评价由学校教师和社区带教教师共同完成,对每名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表现、书面作业质量三方面给予评分,比例为1∶5∶4。实践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书面作业包括幻灯片、实验报告、健康教育计划书、居民健康档案。此评价方法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考核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发展性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其量化,但过程略繁杂,如果学生数量大,实施起来存在困难。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第一天主要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注意事项及如何与病人沟通。在实践的七天中必须8点正式上班,听从医生安排。对待病人,要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当天晚上做好小结。
按张医生的指导,给病人量体温、抓药、换药。
向医生、护士学打针、挂点滴、测血压。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实习报告网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抽血的要领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刚开始还抓不住要领,后面测了几回,慢慢才有点感觉,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学习如何料理卧床病人及张医生对我此次实践做出评价几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再过两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见习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此次社会实践,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热情,吃苦耐劳,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与其他队员门交流经验,最后与队友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以上就是我一周的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的体会。实习报告网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以三甲医院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圆我的医学之梦而奋斗下去。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太少,能够帮助和给予他们的也太少,作为大学生,我感到责任重大,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怨天尤人,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社区服务中心实习心得二 20XX年7月11日到7月15日,是我在石桥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的第一周,一个星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让我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多老百姓忽视了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确实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之道。
社区卫生服务,它代替了医院工作的被动服务,而采用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细致周到的卫生服务,尤其是对于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的体检和随访更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工作重心也与医院不一样,医院是以患者的医治工作为核心,而社区卫生工作体现的是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为主的服务理念。
社区居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大受惠对象,这一点在我随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师对社区居民进行随访时体会最深。我们对很多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进行随访,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全程地掌控,随时了解他们的用药情况,使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很好的保障。并且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和每个季度的一次随访,对社区居民疾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的基础。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师们与居民那种亲情般的关系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总之,第一周在社区卫生中心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也期待在后面几周的实习中学到更多东西,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更融洽。
社区服务中心实习心得三 经过一段时间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后,我们逐渐走入社区进行社区护理学的见习。第一次见习的内容是健康档案管理,地点在望月湖社区。望月湖社区的钟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并给我们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以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介绍后,我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结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即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对象是社区比较固定的人群和一部分流动人口,日常工作多是处理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医院注重更加注重的是预防疾病。因此,社区医生经常深入群众开展卫生普及的活动,使广大老百姓了解预防医学的意义,并使他们对社区中最普遍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以后肩负着照顾病患、协助治疗、甚至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艰辛、也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医院的强大作用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评判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有力支撑点。近两年来,我校开始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是我校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几项实施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围绕我国医疗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既对医疗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书写调研报告也锻炼了学生科研的意识。具体措施:第一学期期末,先由市区内的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调研;第二学期的学期末进入最近的乡镇卫生院;第三学期期末进入社区进行居民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患病的病种前三位的是哪些?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如何?目前每年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今年的特疾病有哪些?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有哪些需求?居民对常见、重点疾病的预防知识知道多少?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10份以上的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算作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二、开展勤工助学
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具体措施:分成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由学工处统一分配,学校的商铺和餐馆每学期将所需人员上报学工处,各班级也将勤工俭学的学生名单上报学工部,由学工部老师统一分配和管理勤工助学的学生,也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利益。校外由学生会的学生统一联系勤工助学单位及部门,统一分配名额并统一管理,这样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开展社会服务
主要是做好“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和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服务活动。要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这里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内容。具体措施: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课的学习,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进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表演节目。主要培养尊老爱老的思想品德,达到初步育人的目的。第二学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学习了简单的护理操作。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老人们和社区所有愿意参加的成员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同时编排一些文艺节目,举办成小型的汇演,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来配合我们学校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工作汇总和书写心得体会。
护士见习个人实习报告一
第一次在医院穿护士服,感觉就是和学校的不一样。身穿的是护士服,肩扛的是责任。带着这份责任,我的见习生活开始了。
记得第一次我为病人做的事是移动盐水瓶的位置,虽然这件事在别人眼中不算设么,可我做得很认真,生怕一不小心瓶子滑落到地上。
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人,从中我慢慢的学着和他们交流沟通。在社区医院里看病的大多是老年人,对待他们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因为他们有些行动不便,有些听力不好。你说得太快他们不懂,你说的不大声,他们听不见。只有与病人沟通好,护士才能更好的实施操作。有一次我在护士长边上看她为一位60多岁的老太打静脉针,老太特别怕疼,针头刚打进去他就把手缩了回去,以至于这次注射失败。于是护士长就和老人沟通,告诉她如何配合打针才会不疼,等老人放下心来后第二次注射就很成功。沟通之外,很多时候护士要向病人作解释。比如病人等待的时间长了向你抱怨时,你要耐心的劝他。有些注射药需要冰箱里存放的,你也要事先向病人告知,等等。当然,有时候会遇到沟通和解释不被接受和理解,这时我就会想起见习第一天护士长对我讲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
见习这些天我了解到护士这双手特别需要清洁和保护。在操作期间手要洗干净,要对病人负责,这样的话护士每天洗手的次数就很多。同时这双手也时刻处于危险状态,有时遇到接触皮肤病或是出水痘的病人后,要马上洗手以防被传染。见习中还经常看到许多护士会在配置盐水过程中被玻璃伤到手。我不禁要感叹,护士这职业虽普通,却是流汗流血的啊。
这段日子我每天8点上班5点下班。搀扶老人、为他们倒水、陪老人上厕所、巡查盐水瓶里的药水是否滴完,这些是我的工作。我很认真,因为凡是都要从小事做起嘛。时间长了,护士长也会在下午空余时间教我一点简单的操作。于是我的工作任务又多了几项:调盐水瓶,给病人接氧气,做脑循环,处理废弃物。护士长告诫我,病人急,作为护士的我一定不能急,操作时要镇定绝不慌乱。
但是即便自己认为已经很认真了,可还是在帮助配置注射液的护士拆药的包装袋,并且在每个盐水瓶上写病人的姓名的时候犯了错,把药单给错了人。凭着几分钟前接触的印象,我以为这个老人就是刚才的那个,把药单给他之前没有报名字认人。虽然这个错误被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改正了,可事发之后我感到害怕。假如因为这个错误而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危,那这个责任我担负的起吗?这是一个教训,它警告着我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做到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见习中时常会听到病人要求某某护士给他打针,议论着谁打针技术高,谁又打得很疼。其中听到打击的一句话是:“千万不要给实习生打,最怕让他们打了。”这让我很不服气,可又不得不承认打针准不准是要积累一定经验和掌握技巧的。同时我也懂得了只有自己技术高了,自然病人会尊敬你,信任的让你为他打针。
这次见习我学会了许多,也让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护士这一职业需要站着工作,可我显然还无法适应长时间的站立。一天工作下来已经是精疲力竭,回家倒头就睡。所以我还需多加锻炼身体才行。要知道自己如果倒下了还怎么救死扶伤啊。见习还让我了解了药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以前一直认为,药理作为一门考查课不需要学的太认真,护士又不为病人开药。直到有一病人问我病历卡上的药名时,我就犯傻了,不知如何回答。看来好好补习一下药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护士见习个人实习报告二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见习。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做护士并没想像的那么容易。做护士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给药,一会儿又得中药灌肠。病人若有不适首先会想到护士,病人如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又得叫护士……病房里永远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见习1个月,感受最深刻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嘛要读这些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后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是书本上的一样呢?等等……半个多月的见习生活也对我在将来工作时做到医护配合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这次见习我觉得既起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1个月的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一月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五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一月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见习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当医生和护士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护士见习个人实习报告三
实习阶段对于每一个即将跨入社会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新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现代社会激烈地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实习护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学习和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为自己将来的独立l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下面就儿个方面的问题与人家共同学习和讨论。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2.要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要做到“四勤”
人是有惰性的。特别现在独生子女多,这种惰性、依赖性表现比较强烈,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①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的周密性和计划性。
②观察各项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临床上许多知识教科书上是没有的,有些知识和经验只有心悟而不可言传,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③要勤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如手术病人存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心脑血管痫人各项牛命体征的观察、各种特殊治疗和用药疗效或良反应的观察等等,通过观察才能掌痫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处珲突事件,严密的观察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治疗率和抢救成功率是至关主要的。再则就是要口勤,通过言语才能沟通,但语言要讲究艺术和职业规范,不能自以为是、杂乱无章的乱讲。包括尊敬师长语言甜蜜、求学知识勤钻好问、安抚病人话语温馨、主动询问、耐心解释、入院宣教、科普知识等等。
护患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起来也就顺心多了。另外,最重要的还要手、脚勤,就是要乐于干活,主动做事。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各班工作职责只是比较粗略的分工,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合作。相当一部分工作是没办法明确分工和量化的,但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只要人在病区,要是工作和病人需要,都要主动去做,绝对不能等待或推诿。做好治疗护理之余还要“没事”找事干,多下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状况,协助做一些生活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整理,办公室、治疗室的清洁整理等等。在这样的勤奋工作当中你将得到比别人加倍的学习机会,同时带教老师们也愿意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于你。
4.做好护理文书的书写
二、讨论
(一)教改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完成频率除妇科操作和疾控工作项目外,其他项目都低于传统组,经分析认为,上述差别主要是由于两组临床实习单位等级不同所导致,为了达到本教改中早期接触社区的目标,将教改组安排在乡卫生院及县医院实习,而传统组实习单位等级是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在就医人数、开展的医疗项目等方面后者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大医院实习的学生所见到的和参与诊治的疾病数量多于比在乡卫生院、县级医院实习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水平提高速度也很快[1],而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是为广大农村地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的基层单位,因此,教改组妇产科操作频率略高于传统组。
(二)传统组内科疾病排序中高原性肺水肿和急性轻症高原反应较靠前在大医院实习的传统组阅读放射检查结果排序前三位是B超、X光和CT,教改组前三位都是X光,说明在大医院医疗检查设备齐全,实习生可以接触到较多类型的检查,而县级医院主要是X光,外科操作项目中传统组学生上手术台(助手)的机会也比教改组多。
护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护理实践课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提高直接经验,学会关心,参与,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条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护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现将我系加强护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1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1.1 完善硬件,提升软件我系目前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具备一个准备室、一个示教室,四个实验室,基础设备齐全,同时能满足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环境。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中心供氧、呼吸机,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婴儿温箱等设备,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1.2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采取“集体备课,课前预讲”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引进湖北省重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教学中,严把“十八项基础护理学操作”关,并且在临床护理学中开展“特色”实验项目,如CPR技术,除颤技术和呼吸机的使用、婴儿温箱使用,婴儿沐浴,婴儿抚触等。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护理实践能力
2.1 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或个案病例,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实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2.1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我系老师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实验课中,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在实验课结束前开展“分组竞赛”,竞赛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护理技术操作的兴趣。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各班同学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我系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每年学生下临床实习前,我系都大力开展实习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防护等)和实习前操作强化训练,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2 引入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系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围绕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病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士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临床护理中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在临床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专业课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2.4 社区护理(周游社区)传统的护理学实验课场所为学校实验室,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学校实验室扩大到医院、家庭、社区,为社区群体开展健康服务。目前,我系在社区护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周游社区,实地观察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如在温泉有关社区,我们带领学生了解社区环境,参观社区卫生服务站,咸宁市中心血站等。
2.5 护理科研中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 ,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在护理科研实验教学中,带领学生在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分组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医学数据库,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并指导学生进行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的使用),在阅览室查阅医学、护理期刊,讲解论文的格式和种类等,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取得了教好的学习效果。
3 开放实验
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3~4人为一组,每组分发一套护理操作练习用物,配备一个床单位及一个模拟病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联系
实验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根据护理学实验教学进程列表,事先发送给附属医院,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备好课,安排学生下医院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手术室、急诊科病区等,使学生能早期接触病人,了解医院的环境,各科室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和专科操作技能的见习,复习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优化实验考核体系
根据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分为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因此在实验考核标准应包括上述5个方面,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核方法,坚持采用护士素质(包含个性品德及态度)、用物准备、操作技能(包含交往技能、人文关怀)与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即在操作考试过程中设置特定的病情进行提问,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
6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6.1 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多媒体示教室,急救室,ICU病房,特色护理站,物品准备间,洗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配套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空间。
6.2 改革传统的教师准备实验为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包括物品)和课后清理工作为此,我们在护理实验室每一组设一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实验课时护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迅速、准确地准备所需物品,课前、课后交接,清理物品,加强学生责任心与动手能力。
一、目前《健康评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教学模式守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方式也从被动执行医嘱转向主动地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这就要求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应该发展成为对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与文化和精神进行全面评估,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教育模式。
(二)教学手段有待改革
《健康评估》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泛,实践性要求高,纯理论课堂讲授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为了应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的学校把临床实习时间大大减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护考”培训和准备上,使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发生严重脱节。
(三)教材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使用的健康u估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仍有大部分与诊断学教材相似,在教学中仍按身体系统收集资料,不利于护生强化和发展有护理特征的护理评估系统。教材种类少,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差异不明显,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现象。教材的专业性不突出,实用性缺乏,与教材相配套的实践指导用书更是罕见。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执教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健康评估》课程没有护理专职教师任教,全部教学任务由内科教研室教师承担,任课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近10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的,毕业后直接从事内科教学和内科临床医疗工作,没有经过护理知识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尤其对近年来临床广泛推行的整体化护理缺乏认识和理解。护理教学模式沿用医学教学模式,把《健康评估》课程认为是医学诊断学,在知识传授上注重身体评估,忽略了社会、心理评估,教学过程中讲授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多,讲授先进的护理理念较少,整个教学过程与医疗专业的诊断学相似,体现不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不符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目前,临床普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医院出于自身保护,严格限制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同时,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病人本身不愿配合临床见习或实习。加上学生数量增加,使得临床见习很难进行。标准化病人(SP)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手段对临床环境和病人健康问题进行仿真模拟,指导有效教学,但这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费问题是制约SP教学在我国推广普及的重要因素。
二、《健康评估》教学对策探讨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知识建构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是教师对教育问题最基本的认识和看法,指导和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当今教育界教学理论百花齐放,使得传统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遵循认知规律,强调教师应该注重护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帮助护生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护生是认知和实践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临床护理实践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及支持和激发护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将所教知识与护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及接受知识的水平联系起来,提供机会让护生能够主动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展其心智。同时,教师应鼓励护生的相互协商,帮助护生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组织护生围绕教学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以拓展学习思路,启迪护生的思维,培养其沟通交流的能力及批判、创新的精神。
(二)改进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健康评估》有机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情境创设学习环境,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护生通过分组讨论、协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学习。给护生提供深刻的、多维的学习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帮助护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做出决策,帮助护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对《健康评估》理论知识的认知。
(三)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挖掘护理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组织护理专业领域的资深教师,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生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在内容选择和编写上注重与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学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强化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临床实践的应用性,使教材更加符合专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使护生具有对临床护理服务对象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护生的职业发展和后续专门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教学评价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教师成长。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省外、国外进行必要的专题考察、学习;聘请国内外高级护理教师讲学,开专题报告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护理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方法,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临床护理实践、同课异构或集体备课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在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应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工作相结合,为护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的潜能。此外,引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帮助教师提高执教水平。
(五)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校内实训,推进社区见习
《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型很强的课程,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反复练习。模拟临床环境设置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配备有若干个护理单元和准备间,引进高仿真模型人及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对学生开放,安排实验教师指导规范练习,强化护生操作技能的学习。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联系,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走入社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时,可安排护生到社区见习,对具有典型症状和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实际观察。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护生对常见体征的感性认识,还能锻炼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丰富护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激发护生的求知欲。
三、总结
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由临床基础向临床护理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轶,刘志凤,梁红霞.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4):10-11.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真实地与患儿接触,面对患儿的喜怒哀乐能感同身受,容易产生对病人的同情心、义务心、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对同一个护理操作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再加上大多患儿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具备儿科护理学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与之有效沟通,完成护理实践或操作。学生在此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激发获取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儿科学科的专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感受儿科护士工作的价值。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有利于专业思想的形成,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主动索取儿科护理学专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学基本情况
1.1教学内容
本次授课内容选自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中“患者的治疗护理”章节的“输液泵输液法”。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三年制大专护理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静脉输液的理论知识和药物抽吸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合作性学习方式,善于使用电子设备,但学习主动性差,操作随意,服务意识薄弱。
1.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护理岗位需求,确定本次课的知识目标:掌握输液泵静脉输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技能目标:能用输液泵在模型手臂上正确实施静脉输液;能正确处理输液泵报警输液故障。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工作严谨耐心,热情与患者沟通,有较强的爱伤观念。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输液泵输液法的操作流程;难点为静脉穿刺手法、排气方法及输液泵故障的排除。
2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体现“教学做一体化”[2],以输液泵输液法为任务载体,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操作演示、分组训练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前自学—任务、自主探索,课上学习—完成任务、掌握技能,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强化责任”的教学活动。
3教学实施过程
3.1课前自学
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明确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后绘制输液泵输液法的操作流程图。领取6个子任务的操作流程表,利用周末去医院见习。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子任务1(评估准备)和子任务5(整理宣教)的学习,并拍摄学习视频上传蓝墨云班课。见习结束后完成问卷星的调查及蓝墨云班课的案例分析题,巩固滴速换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3.2课上学习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课上学习分为5个环节,不同的环节采取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1)环节一,案例导入,任务驱动(5分钟)。讲解分析案例,案例中患者为补充营养,准备静滴高浓度的脂肪乳,为预防脂肪超载综合征,医生要求250ml溶液4小时内输完,通过换算得出,必须维持10滴/分的滴速。而学生上台尝试后,发现通过普通输液器很难实现10滴/分的精准滴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输液泵输液法。(2)环节二,分解任务,分步示范(25分钟)。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按工作流程将输液泵输液法分解为以下6个子任务:①评估准备、②查对备药、③排气调泵、④穿刺固定、⑤整理宣教、⑥观察拔针。对于每个子任务采用分步示范、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蓝墨云班课抽选两位学生,对教师模拟的标准化病人分别完成子任务1和子任务5,以检查课前医院见习效果。教师对学生操作表现进行点评。对于子任务2、3、4、6,采用教师操作演示,然后学生使用仿真输液手臂练习的方法。仿真输液手臂可模拟真人,穿刺成功后可观察到回血,能激发学生兴趣,体会职业成就感。(3)环节三,整体练习,完成任务(40分钟)。录制学生操作视频,多媒体循环播放,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针对性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实现动作处处有指导,效果时时有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操作流程。(4)环节四,归纳总结,检测提升(15分钟)。首先,通过蓝墨云班课抽选1位学生演示完整的操作,其他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其次,播放排气微视频和穿刺微视频,巩固操作要点。再次,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完成理论知识点的攻关检测。(5)环节五,布置作业,强化练习(5分钟)。以指纹打卡计时的形式,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操作。通过蓝墨云班课布置作业:学习10种静脉穿刺新方法。操作考核采用学生自拍操作视频上传蓝墨云班课,学生对照评分标准先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由临床专家点评,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3.3课后拓展
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输液泵输液法常见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针对过度的静脉输液现象制作宣传册,到社区进行知识宣传,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4多元评价
随着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医护人员和社区卫生保健人员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问题。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每年缺护士20万名,需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约10万名注册护士。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护理服务领域的国内外劳动市场,培养具有国际资格的涉外护理人才,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与国外护理教育相比,目前我们在护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经验,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我国涉外护理教育课程改革。
1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1.1 国际护理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已经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专业,护理教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方向转变,护理模式也已从疾病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
1.2 国际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调整,以使其科学、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国际护理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为学生提供三个方面的护理教育:其一,传授有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知识;其二,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其三,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能。[2]其课程设置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护理专业课程占82%,理论学时与临床实习学时的比为1∶1。护理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占43%,临床见习和实习占57%。[3]而在美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1∶3;②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护理课程将按人的生命发展过程设置为诸如孕产期护理学、婴幼儿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人护理学、临终护理学等;③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使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1.3 国外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国外护理教育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围绕这一重心,“以问题为中心”(PBL)、“以小组为单元”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常先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查资料、相互讨论获取答案。课堂上以学生讨论、讲解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另外还采用角色训练、调查报告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理教育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学生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提供咨询等实践活动,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4]
2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
2.1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尚未规范。各开办有涉外护理专业的高校尚在摸索中前进,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①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缺乏护理内涵。[5]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并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的问题;②实践课比重太小,且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脱节。前期理论授课期间,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理论知识脱离临床;而最后1年在临床实习又脱离理论的指导;③人文课程欠缺;④护理师资短缺,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不高;⑤对专业英语(特别是护理英语)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特别是护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待于加强。
2.2 对策
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护理人才,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涉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因此,涉外护理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涉外护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交际能力;应具备为国际护理对象提供保健服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②涉外护理课程设置应达到最优化,应合理地设计各类学科的地位和比重。课时上应重点突出对涉外护理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课程系统化和整体化。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使课程设置更具有融合、发展的趋势;③课程设置的内容,应注意涉外护理专业的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适当比例,英语课程中基础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比例。护理教学中适当充实社会、心理、人文等学科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④可考虑在专业学习中掌握专业英语。如教材选用,可尝试使用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专业教材;教学形式,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可尝试在涉外医院开辟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到涉外医院见习和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的机会;⑤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中国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⑥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教改受到历史、政策、管理理念、师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才能使涉外护理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泽楷.当代国际护理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9.
[2] 高书杰.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5.
( 一) 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 二) 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 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 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 91%。
( 三)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 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__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一) 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学科上的特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包含多个内容,比如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内容复杂抽象,有一定难度。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多为单纯的讲授,在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有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就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和视频,首先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处理过程,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就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判断分析和处理措施、应对办法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课堂理论讲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于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则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立刻实践并理解应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 三) 考核方式改革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积极探索,更新观念,在原有“融合递进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多家医院深入合作,探索“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体验临床的培养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成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发挥其在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实力。
2.建立“院中校”。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期间,利用校内的仿真环境进行教学,每学期到医院见习一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通过2次学训交替,加深学生对医院环境和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提升生活护理能力。第二年部分班级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由医院的护理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场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其余班级在校内仿真环境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到合作医院见习1周,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通过2次的学训交替,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第三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顶岗实习,形成校内仿真环境学习、医院实境见习、顶岗实习的实境育人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充分体现了“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逐级提升。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开展护理专业岗位调研,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军队护理),逐渐达到专业对应岗位的目的。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护理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医院兼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4次网上教学评价,畅通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分析总结、评价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形成“预警―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循环过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制定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成立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的活动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采取在线调查、电子邮件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特色
1.创新课程体系。护理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由护理骨干和医疗管理人员参与的调研小组,负责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职业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分析调整,以此指导课程建设,对接岗位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个平台,设置专业方向、素质拓展、能力拓展和集中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项目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内容精挑细选,紧跟临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调研,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如《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技术》《军事素养》《灾害医学》。
2.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我院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渗透到每门课、每次课中。通过开设《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礼仪》《护士条例及行为规范》等必修课程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南丁格尔精神系列活动”“老年护理院义工活动”“5.12护士节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也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仪容仪表、护患交流、职业道德无不渗透在每堂课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诚心换取病人的放心和舒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外,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与学生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等。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继续深入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生源的不同,创新分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聘请教育名家及知名医院护理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护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优先培养本院护理专业带头人,通过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剖析,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业的影响力;重点培养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医院中选拔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每年举办2次职教能力培训,平时安排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将授课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评价结果发放酬金奖励;对新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教研室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指导,考核合格者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将定期听课,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学成果。
四、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我们把实训基地打造为仿真的医院环境,依据医院工作实际设置实训项目。充分与医院工作实际相衔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医院职业氛围,复制医院文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每年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以赛促学。
五、社会服务特色
支持基层卫生院建设,定期举办医疗讲座和护理基础操作培训。
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进行急救、乡村医师、老年护理员、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培训任务。承担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任务。帮扶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六、专业文化建设特色
高职教育如果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就会陷入培养“机器人”的误区!学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我院每年都会邀请教育家及道德模范进行专题报告。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营造医院氛围、创设专业格言、建设专业制度、培育职业情感,打造具有护理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