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07:4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课总结讲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师千万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对待孩子而产生距离感,“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2. 营造音乐氛围,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可以让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除了利用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外,教师还可利用形式繁多的课外活动营造、创建学习音乐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校园广播举办“每周一歌”、“每天一曲”的音乐节目;也可结合不同节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会等活动;还可组建合唱队、舞蹈队、组织音乐知识讲座等,使课内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兴趣。
2005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的。
12月18日在昆明连云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编吴斌主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和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受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仁司长的委托,代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此次活动的组委会,向全体参赛选手、各省(区、市)的领队、各省观摩教师、评委专家,以及大会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代表组委会向大家提出三点要求:
一、 遵循比赛宗旨,提高参赛认识。比赛不是目的,不断提高音乐课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目的之所在。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讲,举办活动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次教学检查。通过比赛,了解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状况,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来讲,各省领队和参赛教师不仅要关心比赛成绩,更要把这项活动变成一次非常好的教研活动。
二、 遵守赛事纪律,发扬良好作风。此次活动是教师活动,要体现出育人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遵守纪律,准时比赛,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尊重评委的工作。评委专家在评审中要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公平的原则,对参评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审工作真正体现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导向。这次聘请的各位评委都是在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建立了很好的形象,相信他们严谨高水平的评审,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三、 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这是一次全国性比赛,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来自全国各个省(区、市),活动组织工作十分重要,一定要认真组织。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
万丽君处长在讲话最后预祝所有参赛选手取得好的成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曹理代表评委发言,表示他们一定不辱使命,严格按照评课标准,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完成评审工作。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的赵敏代表全体参赛选手郑重承诺:遵守、履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现场比赛参赛选手守则,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么,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更好地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场授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评比中还是第一次采用,受到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的广泛关注。昆明第八中学、第二中学、云南师大附属小学、五华区韶山小学、五华区武威小学、盘龙区拓东小学组织了参加赛课的学生,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次参评的音乐课来自全国29个不同省市,代表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水平。37节现场教学观摩,场场座无虚席,人们对音乐教学现场观摩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一斑。从现场效果来看,许多教师发挥出色,同当地学生的配合密切、和谐,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好评。例如上海市中山北路小学教师秦奕执教的《星光亮―――小星星变奏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教师李彦明执教的《银色的桦树林》、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城北小学教师胡颖执教的《寻找远去的足音―――过碇步》、河南郑州市管成回族区东关小学教师郑凌执教的《你猜俺河南都有啥》、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伍娜执教的《维也纳的音乐钟》、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教师李秀丽执教的《唱大戏》、广东省深圳市东湖中学教师胡樱平执教的《京剧入门》、上海市崇明中学教师亢雅琳执教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等。这些参赛课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代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一些参赛课也给观摩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怎样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怎样理解音乐本体与其外延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音乐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应该说是这次评选活动的收获之一,反映了人们研究意识的增强和理论素养的提高。通过比赛活动,也引发了专家和广大教师对全国优秀音乐课比赛方式的重新思考,以使这项令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活动组织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为期四天的比赛活动,安排得紧张有序,大家总共观摩了36位教师的现场音乐课和一节录像课。在各省(区、市)领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勤奋、扎实的工作中,特别是全体作课教师投入而忘我的授课态度,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认识,打开了视野,展示了音乐课堂教学成果,体现了教师积极向上的风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次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 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参与。这项活动已经对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反映了不同阶段,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水平。这一届活动是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举办的,活动分为音像评比和现场评比两个阶段,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参加,共上报141课,其中小学73节,中学68节,经过录像评审共评出小学20节,中学17节参加现场评课活动。为了参加此次赛课活动,各省(区、市)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广泛的音乐课堂教育教研活动。这项活动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 参赛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对开展参课活动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本届活动的评委、领队、教师都普遍反映,这一届参赛的课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较之前两届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以部分学生为对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单纯工具意义,使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音乐课不是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要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要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时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感性的阶段。同时,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烈,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则是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同时部分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思想。然而他们毕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对音乐有着疯狂的爱好,他们喜爱有关音乐的各个电视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他们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有自己“主打”的歌曲,甚至对歌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了如指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音乐课却缺少那份执着的追求,甚至对音乐课有种“有甚于无”的心理。
二、教材内容过于“高大上”,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我们的教材课本的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无可否认优秀的歌曲及其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于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过大,学生无法得到确实的感受,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三、学校、家长及学生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
现如今,技能大赛贯穿学校的整个教学,因此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足马力专攻专业技术课程,从而都想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这样一来势必把音乐教育等素质课程从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中剔除,以避免浪费专业学习时间。
认识不足就是为了弥补不足,发现困难就是为了解决困难,因此在多年的教授音乐课程的课堂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笔者总结了以下的改进措施:
1.学生课堂学生做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
自主经营“教学内容”。现如今教学提倡的是模块化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几个大的教学模块,然后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下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真正行使主人翁的权利,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自主制定比赛、考评规则。在音乐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演唱表演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机制,比如分组比赛、互相评价、互通信息等,从根本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更进一步的捍卫主人的地位。
2.深入钻研教材,增加教学模式
教材多样化,增加流行因素。将教材编写思维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渴望音乐,向往音乐,尤其对当下的流行音乐趋之若鹜,因此在我们“高大上”的教学课本编篡之前就应该考虑增加流行音乐的介入,哪怕是课堂一角。有了这样的主线,不怕学生不喜欢他们的音乐课本了。
借助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一个集看、听、唱为一体的课堂。摒弃之前较为单一的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多让学生欣赏当下比较流行的、感兴趣的音乐盛会及音乐人的事迹,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功能上传自己的音乐录音,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饕餮盛宴。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摆正姿态,尊重学生切不能一味的“杀鸡给猴看”。中职学生是一群好动不易管理的学生。我们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一味的对学生给予否定,也不要动不动对学生进行“精神”打压,教师给学生讲道理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注意自己的讲话姿态。另外不要在课堂中一味的为了自己所谓的教师尊严而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严惩。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说教所有的责骂都能得到学生的理解。而我们如果真正的进行换位思考的话,就不难理解学生的行为,也就让学生学会了尊重。
留白,目前是一种运用极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是不是每位老师都对“留白”二字的定义有清晰透彻的认识呢,下面,我首先对“什么是留白”这一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什么是留白
所谓留白,指的是创作者为了达到更好地表现主题的目的,
有意识地在作品的创作中留出空白,这些空白往往能给人一种空间感,使创作者的作品形神具备、有虚有实,从而达到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好境界。这种表现方式一般在中国画中运用较多,但是目前很多音乐课堂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艺术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过多繁琐的音乐技巧,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本运用在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与小学课堂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的“留白”策略
1.课堂导入时留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通常都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无边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留下一些东西故意不讲。”而且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序幕,尽管不是整节课的,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此调节课堂气氛,并给学生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中。比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的《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具有抒情、优美的特点,主要是呼吁每一位少年儿童热爱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在刚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有关宇宙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比如千年古树、地震、热带雨林、火山爆发等等,在观看的时候我不向学生提任何要求,学生只要做到静静地观赏就可以。整个观看过程教室显得极其安静,学生也看得目不转睛。当播放完毕后,我依然没有讲话,学生用一种急切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就可以适时地导入新课了,以此激发出学生想唱一唱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事物的欲望。在这个例子中,我在新课导入前进行了留白,也为学生设置了悬念,这样学生就会急切地想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从而为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进行中留白
音乐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有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当一些美的讯息进入到我们的大脑时,我们由此引发的联想也是无限美好的。而且“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对音乐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且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要急于把所有音乐知识内容全盘托出,而应适当留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比如,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快乐恰恰恰》,第二课时是《跳到我这里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听了《赛马舞》这首歌曲,然后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并且欣赏《马刀舞》,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然后,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且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如此一来,既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音乐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还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课堂小结留白
因为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所以一节音乐课的结束并不代表整节课的完结,其实,这时才算情感教育的真正开始。所以,在一节音乐课结束之前,我们可以适当留白,以此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在学习《连绵白桦林》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学唱斯洛伐克民歌、俄罗斯民歌、克罗地亚民歌,感受到这几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从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这节课的第一课时,我安排了让学生欣赏《波兰舞曲》的教学环节,因为波兰舞曲的特点是风格雄浑、豪放,让学生仿佛看到古代波兰勇士们强健的体魄和豁达的胸怀,而且这类舞曲一般由“ABA”三段构成。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进行了这样的留白处理:给学生播放波兰舞曲的第二大段,即从D大调降至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而且在本段之前会有一个洪亮的号角般的过门,然后是具果断刚毅特点的主题……这时我会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听了这段你有怎样的联想呢?我没有让学生马上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而是就此停住,结束了这节课。这种形式的留白,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欲,同时也使本节课的情感教学得到了深化。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适当留白,既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策略,进而提高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是我对小学音乐课堂上留白艺术的几点感想和建议,在此拿出来与各位同行分享,希望能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所谓留白,指的是创作者为了达到更好地表现主题的目的,
有意识地在作品的创作中留出空白,这些空白往往能给人一种空间感,使创作者的作品形神具备、有虚有实,从而达到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好境界。这种表现方式一般在中国画中运用较多,但是目前很多音乐课堂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艺术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过多繁琐的音乐技巧,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本运用在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与小学课堂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的“留白”策略
1.课堂导入时留白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通常都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无边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留下一些东西故意不讲。”而且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序幕,尽管不是整节课的,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此调节课堂气氛,并给学生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中。比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的《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具有抒情、优美的特点,主要是呼吁每一位少年儿童热爱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在刚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有关宇宙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比如千年古树、地震、热带雨林、火山爆发等等,在观看的时候我不向学生提任何要求,学生只要做到静静地观赏就可以。整个观看过程教室显得极其安静,学生也看得目不转睛。当播放完毕后,我依然没有讲话,学生用一种急切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就可以适时地导入新课了,以此激发出学生想唱一唱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事物的欲望。在这个例子中,我在新课导入前进行了留白,也为学生设置了悬念,这样学生就会急切地想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从而为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进行中留白
音乐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有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当一些美的讯息进入到我们的大脑时,我们由此引发的联想也是无限美好的。而且“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对音乐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且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要急于把所有音乐知识内容全盘托出,而应适当留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比如,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快乐恰恰恰》,第二课时是《跳到我这里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听了《赛马舞》这首歌曲,然后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并且欣赏《马刀舞》,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然后,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且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如此一来,既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音乐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还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3-01
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感觉和体验。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音乐的作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有着自身独特的观点,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音乐学科一直不被别人重视,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其实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对比,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音乐可以在不经意间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净化心灵等作用。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慢慢的重视音乐课的教学。其次,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音乐教育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中学生浓厚的审美情趣。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中学生以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 音乐教育还可以净化心灵。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去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进化自身的心灵。当然音乐教育能给学生带来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不一一详细列举。
2 重视音乐课堂教学
其实,一节生动的音乐课,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得到放松,而且能够极大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音乐课。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待音乐课有一些比较片面的认识: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教师教学生唱几首新歌,或者提个录音机,听听音乐,就算了事。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学生才爱学音乐、学得好音乐。音乐是感人的,尽管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音乐天赋,将来都会走上音乐这条道路,但绝大部学生都能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是由音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最后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音乐,不只是听听而已,每首音乐都有自己的意义,从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东西,作者当时的情感,意境,作者的思想等等,同时我们要给予学生机会,开展多种节目,比如在课堂上开展我爱记歌词活动、歌曲意境感悟等活动。给予学生们展示才艺的舞台,让学生的音乐天赋得到发挥,并且感觉到学了音乐很自信,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开展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实施课堂管理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说过:“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导致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自制力差外,便是他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便不能专心,不能踏实,于是就会去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融入到课堂里来了。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所任教的9班与10班的同学较之其他班级思维活跃,课堂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是令我最为头疼的问题。每每上课都要停下来进行“”,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周五上课也不例外,9班的同学可谓活跃至极,课堂局面一时难以控制,这也是我第一次不能游刃有余的把握课堂纪律。面对这种局面,我只能改变原有的授课计划与教学方法,我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全部改为自学后思考最后抢答。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教学效果很好,不仅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所谓的课堂纪律一下也由乱七八糟变为井然有序。很显然我所改变的教学环节和活动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使之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培养学生良好听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听觉来鉴定和调整。 我对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从“听”入手的。精心安排“听”的内容,要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听;有成就感的听;听的懂的听。例如:在上《校园多美好》一课时,我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从网上下载了一首合唱曲《校园多美好》,这首合唱曲声部和谐均衡;音色优美,节奏感强。而课本中的范唱歌曲却速度稍慢、充满诗情画意。同一首歌曲,不同的艺术处理,得来是不同的审美体验和享受。而这一切又源于音色、速度、力度、和声、配器等不同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在“听”中明确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运用语言激情,创设“听”的氛围。——播放教材范唱带。——欣赏合唱《校园多美好》。——从两首不同艺术处理的歌曲中找到你认为不同的方面。——集体总结不同点。这样带着任务有目的的聆听,学生也很自然的遵守了课堂纪律。
三、调整好教师自身的情绪。
每一位教师都期待每天的教学活动是快乐的,但“每天我神采奕奕地来到学校,却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我天天告诉自己我要心平气和地度过这一天。我要尽量不让自己被激怒、发脾气。但最后我都不能克制自己”,相信这是很多教师曾有过的经验。古时有人称教育活动为“春风化雨”,曾几何时却演变得如此“剑影刀光”。
要控制好教师自身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教师无私地爱学生,切实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因此我经常与学生说,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我给你们三次机会,三次过后我就会把你留下来,因为同样的错误在一节课中犯三次我就有点想不通了。其实这也是对我自身情绪的一个调控。
四、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调控课堂纪律。
当前,我在课堂上使用了“钢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如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还可以树立“典型”。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找优点也是不错的方法。无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老师更要通过找优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例如, “××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同学鼓鼓掌好吗?”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了它。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就是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不能乱跑乱动等等,这样的课堂管理不仅
是浅层次的,而且坚持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因此,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在促进教师确立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必须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管理策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建立课堂常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要把对学生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学生排队上课吵吵闹闹你推我赶的,既不文明也很危险,我就编了儿歌:“要学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轻声慢步不吵闹。”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我就说:“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循的课堂常规。在课上用音乐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听音乐做小鸟飞。踵趾小跑步等律动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学生的情绪;听上行的音阶表示起立上课,通过师生问好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同时达到融洽师生感情的目的;用简短的音乐或有节奏感、乐律感的儿歌(人坐直。脚放平,胸挺起等),让学生安静坐好,强调所有的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充满音乐氛围的常规训练中逐渐牢固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以声音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听”变自觉的“我要听”,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欣赏《快乐的早晨》,可先编讲一个简短故事作为欣赏前的导言,然后提出听赏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静静地仔细听,来感受早晨优美的景色和活泼的小熊猫欢快的心情。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活泼欢乐的情绪。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训练,使小朋友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引导训练学生轻声唱歌,防止喊唱
很多人管“音乐课”叫“唱歌课”,虽然不准,但是也反映了唱歌教学在音乐课中占的比例。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一年级的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从的姿势也是千资百态。大声地唱歌,既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又使歌声缺少美感,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及不同的情结。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能训斥,更不能不耐烦,而需要的是因势利导,毕竟他们仅处启蒙阶段,还不懂得发声的方法。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像训练合唱队一们用“高位弱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习惯。告诉他们“唱歌要象小黄莺,轻轻唱来真好听;唱歌不学小青蛙,扯着嗓子真难听”。感受高位置,我会说:“让你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飞向蓝天。”要求唱得欢快轻巧,我会说:“比一比认的小皮球跳起来了。”对坐姿的要求是:身体坐正脚放平,抬头挺胸眼平视。学生一进入教室,老师就要求他们精神饱满坐端正,我会经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在老师严格要求和不断巩固下,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坐姿有了明显的好转。坐姿的规范,对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学习歌曲上,我除了“言传”以外,更注意“身教”。如在学生学会演唱《闪烁的小星》歌曲之后,我启发学生:“在美丽的夜晚,我们边看星星边唱歌时,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学生都会说,要轻轻地唱,否则在公共场所回影响别人的休息。这就自然要求学生的声音,情感要学生自己理解掌握,而且效果很好!这样很简单的就由把歌唱会过渡到了把歌唱好!
四、以表演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孩子们喜爱音乐但却在音乐课上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唱起歌来似小和尚念经。前些日子学校开展了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学生报名时那积极的劲儿甭提有多足了。赛前,只要有空余时间学生就来找我,要我帮他们排练节目。比赛的时候,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着,有吉他弹唱,有歌伴舞,还有器乐演奏。连平时最不爱唱歌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惊喜不已,但我又想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大的反差呢?一次平常的音乐活动,怎么就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参与?为什么我平时却没有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呢?
显然,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形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一定在音乐课堂教学。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努力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寻找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琢磨、总结,我发现――只有多角度去选择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才有可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
一、合理拓展音乐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
音乐教材凝聚了人类艺术文化的辉煌以及音乐文明成果,也是学生们应该了解的音乐文化资源。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音乐教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教科书对教师来说,只不过是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因此,我们更要善于拓展教材。如果一个教师始终抱着教材泛泛而谈,可以断定这样的音乐课是无精彩可言的。在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下,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也是新教材不断的生成、更新的过程。所以,我们要鼓励教师灵活地运用音乐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因此,合理地拓展音乐教材,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我们教师钻研的方向。
把流行歌曲引进音乐课堂,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了。教材中也编进了一些流行歌曲,只是那都是一些过时的流行歌曲,不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周杰伦、林俊杰等一些既能演唱,又能创作的歌星才是学生追捧的对象。他们演唱的歌曲当中不乏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励志的歌曲,于是,我们可以进行选择教学。在《奥林匹克风》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第一首歌曲音域较宽,并不适合孩子们演唱,于是,在课堂上,我选择了周杰伦的《千山万水》教学生们演唱,这首歌曲也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创作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学得很开心,唱得有兴趣。很快大家学会了这首歌曲,我便在课堂上来个模仿秀,比一比谁唱得更好。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学生甚至大喊“老师万岁!”和以往的无精打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然,我们有必要在这些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思考和讨论。如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有些扭曲,你们是怎么看的?歌手身上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教师再作一些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唱流行歌曲也能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明星效应”让乏味的说教融于快乐的歌唱之中,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创造展示机会,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学生会有那么高的热情,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主、自由地展示自己。让学生展示,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保证,这种展示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合作的空间。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造展示机会,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过去我们的教学确实不尊重学生,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再作一些讲解。学生真正听懂并理解音乐了吗?欣赏的时候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讲话的声音比音乐的声音还要响,如此的欣赏效果能好吗?其实,我也知道,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器乐培训,几乎囊括中西乐器。我作为年轻的教师在提醒自己,要对学生负责,把备课的内容一定要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也发现,尽管我很努力地将备课的教案要全部讲完才放心,怎么学生早就对课堂没兴趣了。于是,我思考,是不是我的教学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了,假如换一种学习、欣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演奏这些名曲,他在欣赏时会不会有另一种感受呢?是不是会更感兴趣呢?于是,我试着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
初一课本上有一单元是《茉莉芬芳》,其中收集了我国各地的民间曲调《茉莉花》让学生们演唱,还有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茉莉花》让学生们欣赏。我便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钢琴曲《茉莉花》由钢琴十级的同学现场演奏,虽没有录音中那么高的演奏技艺,但经过她事先的准备练习,课上她的表现相当出色。一曲《茉莉花》清秀、剔透的旋律,让大家感受到了扬州民歌的芳香、美丽,同时她又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刻。其效果不亚于一场正规的音乐会。萨克斯曲《茉莉花》也由学萨克斯的同学演奏,那悠扬抒情、甜美温馨的音乐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同时,大家也认识了萨克斯这件乐器的构造和发声的原理,比教师对着学生生硬讲解的效果要来得更快更好。演奏的同学将自己的才华尽情地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羡慕和赞赏的目光。其他同学也被激起了表演的欲望,纷纷向老师提出自己也要表演的想法,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一次升华。
三、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媒体资源,能充实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审美情境的创设,为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身临其境”。
如《草原放歌》这个单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通过音乐感受,了解藏族、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于是,我收集了有关藏族风土人情的视频,在教学之前让同学们进行欣赏。巍然耸立的雪峰,浩瀚如镜的名湖,光彩绚丽的阳光,延绵不绝的草场,辉煌玄妙的寺庙,以及质朴善良的人群,丰富多彩的藏族歌舞,每一样都构成华美的篇章。众多的美妙和神奇都趋向极至,学生们沉浸在这神奇的雪域风情之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更增添了对藏文化了解的兴趣,和要去“香格里拉”寻梦探秘的渴望。此时,你再去教她演唱藏族歌曲,教她跳藏族舞蹈,让他说说藏文化及风土人情,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完全投入到这种情境之中了。
当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们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学习并进行有选择性的、有深度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积极实施个性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音乐教学评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一般不会通过笔试来评价,而常常采用学生唱一首歌曲,教师给学生打分,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最终评价。这种仅仅以演唱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音乐成绩的做法有点不公平、不科学。这样做,学生会认为音乐学习就是要学会演唱一首歌而已,对音乐课的兴趣自然不会高,同时,音乐课的美育功能也随之失去或降低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天赋也是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动听的歌喉,能唱出美妙的歌声。
1.课前准备有序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
课前的起立、问候、律动等活动都要设置不同的音乐旋律来完成,老师和着音乐配合学生互动,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关“音乐口令”。要在课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教室的设置、教师的情绪、课题的导入等,让学生有一份好的心情进入学习情境。
2.课中明确要求
课本摆放在指定地方,没有老师要求不要随意翻动。拿书时保持坐姿,不要将书放在腿上,这样弯腰看书会影响发声,也不要将书举过胸部以上,老师看不到学生的脸,自觉性差的同学会趁机讲话或做小动作。
学唱旋律时必须用手指着音符走,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记住旋律。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尽量靠后位置发声,忌喊唱和拖唱。
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用耳、用心、用脑去专心聆听,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妨碍他人的欣赏;当学生发言和表演时,要求其他学生做一位文明的听众和观众,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演奏、讨论以及游戏和唱游时,做到闹中有序,收放自如,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注重学生大胆表演能力。要不时地给学生们上台表演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练胆量,而是这样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摇篮。
3.课后有始有终
无论整堂课完满与否,一定不要忘了总结;离开教室之前,摆放整齐自己的桌椅,检查周围的清洁,然后有序地走出教室。
二、坚持不懈,用“心”落实
1.多提醒,反复训练
“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因此我们平时要多提醒,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的基础。
2.加强个案研究,分步实施矫正
有时候教师当时的提醒并未奏效,就需要教师课后调查了解情况,或对该生进行单独的批评教育。对于屡次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妨加强个案研究,从该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找出该生不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各方面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分步实施矫正。
3.树榜样,搞评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树立好的榜样非常必要。课堂上,注重发现和表扬备好学具快、静、齐的,时刻注意保持良好坐姿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等好的典型,引导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使学生学有榜样。在树榜样的同时,再积极开展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相互挑战,进行遵守音乐课堂常规的比赛,从而强化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激发学生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上进心,使之在音乐学习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73-02
平时的音乐常规课中,总是出现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上课的开场白苍白无力,学生坐姿不端正――东倒西歪,教师还没有开始讲话,学生就已经开始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了。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总是要等上两到三分钟以后,学生才能陆陆续续的相对安静下来。是音乐常规课习惯的养成问题吗?或者是学生天生都是活泼活动的性格?还是学生所在班级的风气、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强?我想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起,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导入环节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愿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才能为上好这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 导入的概念和作用
导入就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的作用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新课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参与准备状态。
二、 导入新课的方法
音乐课的教学形式有很多种,我主要从欣赏教学、演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这几方面谈一下我对导入新课的看法。
(一) 欣赏教学:设疑导入法
欣赏教学以听力为主,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人的听觉。欣赏教学要考虑音响器材和音响材料的选择。我在欣赏教学课型中,主要使用设疑导入法―设计悬念,立疑激趣。
“立疑激趣”的导入,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弦,可以给他们较强的新颖刺激,使其迅速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迅速指向课题,步入求知欲的振奋姿态。在随后进行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以养成他们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非洲鼓乐》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视频播放《鼓乐》,然后一步步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你认为它是哪个时代的音乐?你们看看这里面最有特点的乐器是什么?鼓是哪些音乐要素来吸引人的?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惑,可以为教师进入新一课的教学形成良好的契机。
(二) 演唱教学:示范导入法
演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实现音乐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最简便方式,也是学生易于接收和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所以,音乐课程中,演唱教学占的教学时数要多一点,其它教学形式又是也需要配合演唱教学。
示范导入法是指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直接感知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长对所学曲目进行范唱或范奏。这种导入虽然直接,但效果良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整体印象。与此同时,示范导入法亦可发挥教师的专长,锻炼教师业务并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直接完整的音乐形象,从而引起他们对歌曲的喜爱,启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唱脸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表演唱一段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是《红灯记》当中李铁梅的一段唱。师问:“有一首京歌,我想打家一定会唱,播放《唱脸谱》,你们见过脸谱吗?老师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一首京剧,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然后考虑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自己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听唱《唱脸谱》时展示脸谱饰物,营造京剧学习的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 器乐教学:形象直观法
就是指教师通过实物、绘画、幻灯、录像、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所用到的方法。
器乐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器乐进课堂使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学生接触音乐的面更宽了,尤其是那些听力不够敏锐,嗓音不够甜美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因此,器乐教学是必须的,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针对课堂集体教学的原则,我为学生选择了口风琴器乐。口风琴有固定音高,便于携带,入门难度较低,价格低廉、易于普及,能够实现人手一件。
形象直观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实物、绘画、幻灯、录像、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所用到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跳吧跳吧》这一课时,我先把五线谱挂在黑板上,先让同学们唱一遍旋律,然后看着图谱,找到音的位置,自己演奏一句,让学生跟着奏一句,因为音域跨度不是很大,所以很容易就学会了。这样的形象直观导入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让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为后面的器乐为歌唱伴奏、独立表演吹奏歌曲打下了基础。
(四) 律动教学:故事导入法
律动教学应该把感受音乐作为基础,律动是表现音乐的过程,律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律动教学是建立在节拍、节奏基础上的,姿态和动作除了可以吸收舞蹈语言外,还可以适当吸收手语、唇语等元素,同时必须关注表情和神态与音乐内容的配合。
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音乐家轶事、音乐作品创作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选用典故要恰当,应当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音乐故事还可以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艺术价值等等,把学生的“心”引入课堂,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
三、 导入设计原则
以上是对欣赏教学、演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课型的导入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其实还有很多导入方法,比如创设情境、制造悬念、以旧引新、类比迁移、开门见山、谜语导入、谈话导入、简笔画导入等等。也不是说只有在欣赏教学或演唱教学等教学形式中只能用到一种导入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新的方法。至于如何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构思。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艺术性原则。音乐是一门艺术,作为传授知识的音乐课教学更要讲究艺术,只有保持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艺术性,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持久性,并且更愿意学习。这就需要在导入环节做到内容新颖、方法灵活。
(二) 科学性原则。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方式方法要符合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导入方法是否恰当,导入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2011版》明确要求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让乡土音乐渗透到音乐课程教学中。
福州儿童方言歌谣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由于它短小韵美、易于传唱,深受孩子的喜爱。目前由于学校、家庭等语境的变化,中小学生中会讲方言的很少,会唱方言童谣的就更少了,福州方言歌谣吟唱在青少年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在强调传统音乐学习的今天,福州方言歌谣无疑成为福州小学生母语音乐学习的首选,一些音乐教师也积极尝试把福州方言歌谣做为乡土教材渗透到音乐课堂中。由于福州方言歌谣的教学没有很规范的教材和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老师们教学时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的选择要健康不要媚俗
福州童谣、童歌通常带有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它数量众多,题材包含了游戏歌、知识歌、感情歌,节日歌、摇篮曲、对答歌、叫卖调等,涵盖了自然、生产劳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男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许多是立意高尚、格调健康的,但也不乏品味底下媚俗的,因此选择童谣教学内容、是童谣教学的必要前提。
以两首“摇篮曲“题材为例,同样是母亲在哄小孩子睡觉时唱的催眠曲,但格调就有高低之分。如:
(一)《睏眠眠》
噢噢噜,爱睏噜,
爱睏眠眠噜。
贼公贼婆赶赶去,
眠公眠婆赶赶来,
噢噢噜,爱睏噜。
(二)《不惊》
天灵灵,地灵灵,
收惊娘娘第一灵。
乞(给)猫惊,乞鸡惊,
乞墙惊,乞壁惊。
我弟都不惊。
前一首摇篮曲意思十分简单,体现了妈妈的爱,希望小宝宝好好的地睡觉。学生学唱这首歌谣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后面一首摇篮曲,给现在的孩子吟唱就不适合。首先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在里面;还有所表现的母爱很自私、狭隘——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害怕,把害怕都给别人。因此要给学生介绍福州方言“摇篮曲”,老师选择前面一首比后面一首更适合。
又如反映小孩思想品德的歌谣:
(一)《跋蜀倒》(跌一跤)
跋蜀倒,
拾著蜀头老鼠姆。
剥礼皮,做礼袄。
爹卜(要)至,奶卜讨。
乞(给)哥无够颂(穿),乞弟正正好。
这首童谣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体现了歌谣中孩子对家人的关爱。
(二)眚盲歌(盲人歌)
眚盲眚盲,
走路倒弹。
日头未暗先去煮冥(煮晚饭)
这是一群小孩子无聊的时候取乐残疾人唱的歌谣。
所以教师进行福州方言歌谣教学时要对数目众多的歌谣进行必要辨别,必须选用立意高尚的,格调健康的,曲调优美、韵味浓厚的经典歌谣。这样才能体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孩子在学唱家乡歌谣中陶冶情操、关爱他人。
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人为设置学习的难度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福州方言掌握很少,对福州传统风习俗文化知之甚少等方面的原因,学唱福州方言歌谣会较学唱儿童歌曲有难度,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公开课《搓米时歌》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为例:
(播放《搓米时歌》音乐)
1.师手捧糯米团走出,问:有谁知道,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是什么?(生:——)
师:对了,福州人把这叫做“米时”(念细)。因为再过两天,就是我们福州民间传统的节日——冬至。杨老师的这些“米时”(念细),就是为冬至准备的。
师:关于冬至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谣,这可是我们福州本地流传的非常经典的歌谣,你们想听听吗?
这个导入环节以学生的生活中的节日——冬至为导入点,老师把冬至搓米时用的米时带到了课堂,一下子拉近了音乐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聆听歌曲、学唱新歌的热情。
三、要与音乐学习相结合不能脱离音乐本体
福州方言歌谣无论在词、曲、演唱、表演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因此福州方言童谣学习要与音乐学习相结合,不能脱离音乐本体。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音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福州方言童谣实践中积累鉴赏福州方言歌谣的知识,懂得品赏自己家乡的歌,喜爱自己家乡的歌。
1.童谣歌曲中的节奏学习
一以福州童谣《真鸟仔》一课中“歌词朗读”片段为例:
(课件出示歌词,旋律略)
《真鸟仔》
真鸟仔-啄坡坡-,
三岁.孩儿.吓唱歌-
不是.爸奶.教奴.唱-
是奴.腹老.通通歌-
通通歌-哎.哎伊.呀哎-
(1)请同学们试着轻声读一读(学生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尝试朗读)
(2)师范读,生跟读,并简单解释每句的意思。(慢速1遍)
(3)师生一同按节奏读方言。(慢速1遍)
(4)教师:发现了吗?音乐节奏与歌词的节奏有什么联系?
生:音乐节奏像讲话的节奏
《真鸟仔》看似一首简短福州童谣儿歌,其中就包含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也体现了福州方言歌谣的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相联的特点。郑老师指导学生用学过的音乐节奏知识辅助朗读童谣歌词,找出歌谣中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让孩子了解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是紧密相连。这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童谣歌曲中音乐知识的积累
(1)同样是《真鸟仔》这首童谣歌曲,旋律上有许多的装饰音,(谱例略)这正是福州方言歌谣的韵味所在。在指导装饰音的演唱时,老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学好装饰音并体会方言童谣的音韵特点,感受福州童谣歌曲亦诵亦唱的独特风格。
3.童谣歌曲中音色的探讨
下列是《真鸟仔》一课“拓展部分”的一个片段:
教师:(师出示筷子与竹筒)这是什么呢?
教师:过去卖糖葫芦的小贩用的。只要一听到这个声音,即使是住
在深宅大院里的小朋友们都会拿着零花钱跑出来买,解解谗。
教师:你们听,音色一样吗?(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甩)
教师:谁来甩一甩?
教师:筷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两种不同的甩法会有有两种不同的音色,区别一下哪种打法更好听,为什么?第一种…第二种…。
教师:谁来打打看?
教师:这就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生活乐器,今天我把它们
带到课堂。
这个教学拓展环节不仅让孩子介绍了“卖糖葫芦“这个老福州的小吃风俗,还引导学生进行音色的探讨。鼓励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生活乐器,让孩子明白留心处处是音乐,避免了乡土教材教学中脱离音乐学习的拓展综合。
4.童谣歌曲中演唱的技能的提高
由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去甚远,福州话的音调比较低沉,真声多头腔共鸣少。在教学方言童谣歌曲时要注意孩子发声技能的指导,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
如《冬至搓米时歌》中“歌词学唱”这一环节为例:
师:下面,我们跟琴用“lu”轻轻哼唱旋律。(提醒学生坐直,笑肌、眉毛提起。)
师:让我们带着唱“lu”感觉唱一唱歌词。(注意声音轻巧、富有弹性)
老师引导学生用“LU”来哼唱旋律,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LU”的发声位置比较高,有这样的发声位置演唱歌词就可以避免孩子在方言演唱时位置低、卡喉咙的现象。
四、要深入挖掘歌谣的内涵不要走过场
福州方言歌谣,具有独特音调风格和语言特点,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特点,挖掘出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真正感受家乡歌谣的的独特魅力。
以公开课《搓米时歌》为例,在孩子们学会唱《搓米时歌》后,老师进一步挖掘福州方言童歌的歌词的特点:
搓米时
搓米时其搓搓,
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
依弟单身哥。
依嫂带身喜(怀孕),
罢奶(父母)齐欢喜。
伲仔(孩子)段(掉)桶下,
依哥做郎罢(父亲)。
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童谣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压韵。
杨老师:对了,地方方言的童谣也具有民歌歌词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压韵。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里哪些字有压韵?
生:搓、哥、嫂、喜、下、罢(福州方言念这些字有压韵)
师:福州方言歌谣很讲究歌词的押韵,朗朗上口,这些带有民歌特点的地方童谣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又如新福州方言歌谣《榕树娃》一课,在歌曲学会后,老师进一步学生的情感:
(1)教师:我们在福州长大,你们见过榕树吗?今天郑老师就要给同学们介绍几种福州常见的榕树。
(2)现场模拟围“榕树王”。
(3)教师:这么高大的榕树,老寿星的榕树,我们拥有这样的榕树感到什么?在这样的榕树下玩耍,心情又是怎样?
(4)再次演唱童谣。
例一的教学中,学生感受福州方言歌谣歌词具有押韵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例二的教学中,老师结合《榕树娃》的课题,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福州榕树,明白“榕城”的由来,同时感受在浓浓的树荫下玩耍的快乐,引发有感情的歌唱。
五、教学要有创新性不要模式化
听过的一些方言歌谣教学,总感觉到,有一种固有的模式化,特别在歌谣学会后,拓展的环节几乎都出现让学生说福州的风味小吃,福州风景等,并要求学生创编歌词这样的学习活动内容,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比如歌词的创编,有的老师,受自身的文字素养的制约,对学生编创的歌词,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指导,这样的编创没有很大的方言音乐学习的意义。笔者建议把编创的时间用来更好的演唱歌谣,或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歌谣,相信孩子们会更有收获的。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结合所在学校的地理环境、结合节假日、结合学校的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方言歌谣的教学,这样才有多彩的课堂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