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18:40: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短跑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门窗固定好了打发泡胶,发泡剂的作用是填充门窗框与墙之间的缝隙。待发泡胶固化后,将多余的发泡胶切割掉。
3、固定好门窗框后,接下来就安装门窗扇和其他配件了。
中国教育的传统是精益求精,表现在体育课上就是以反复练习为手段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可有时候,单调而乏味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于一个新学的技术动作或者一项新鲜的学习内容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几节课过后,学生就会对所学的内容失去新鲜感,以致兴趣锐减。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了解兴趣、运动愉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学生在死板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厌倦情绪教师不予理睬,会导致上课无激情,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现象,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你让学生做的事,自己是否愿意做?你对学生说的话,自己是否愿意听?”从条件反射的角度来说,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同样的刺激,重复得次数多了,会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与此相反,新颖的刺激则会引起大脑的兴奋与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这就是新颖动作使人感到有趣的原因。新颖动作还能激发人们跃跃欲试,从而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去,能使练习者在这种不习惯,有时还显得有点笨拙的姿态中欢欣雀跃,也能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后,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追求新异原本就是孩子求知的天然动力,然而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要想重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之乐于上体育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要多思考,多探索。
1.教学内容非改不可,尤其在深度、难度方面应大大降低要求,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做他们喜欢的活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兴趣性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因为学生只有对新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运动的爱好和习惯才会逐渐形成。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注意到了兴趣性的问题,但没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一个体育教师,原来可能是一名短跑运动员,他对短跑情有独钟,在上课时就特别喜欢用训练短跑运动员的方法和手段来教学生跑步,也许这位教师对短跑运动的讲解和示范都很规范,练习方法都很正规,但大多数学生会在训练式的上课中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出现练习不认真,应付的现象。毋庸置疑,学生也喜欢跑,但他们不喜欢单调而纯粹的跑步竞技性的跑步,中学生喜欢在追逐中嬉戏,在各种情境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比如,在短跑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往返接力和迎面接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提高学生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又如,大家公认的中长跑,学生只要一听说中长跑,就会条件反射,总是被吓得肚疼、头疼。其实在中长跑教学中,老师如果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故事情节练习,学生一定不会感到恐惧,而是喜欢参与这些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教学方式要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用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项目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教案要工整,环节要齐全,组织教学要公式化,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方式模式化。导致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人越来越少,而研究教案格式化和教学评价模式化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教案越来越繁杂,评价越来越数字化,而教学方法的变化却越来越不明显。因此,教学的改革应超越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出一条超越传统教法的新路。
有人说,体育不能不苦,不能不累,不能不大汗淋淋,有时还要增大培养意志的力度。不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脱离当今的教育实际来谈,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锻炼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兴趣,也离不开成功的体验和鼓励,所以成功的体育课必须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参与。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许多体育老师都致力于学生在课堂主题地位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锻炼应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的活动,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练习,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过度的管、教、育会导致学生厌倦,就拿体育教学来说,课堂上体育教师的口令具有绝对的权威,“台上一呼,台下齐诺!”因此,一些教师坚持认为,如果没有了教师的权威,没有了教师的教法,体育课将会不成样子……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止教师有,连许多学校的领导也这么看,这种思想已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沿袭了几十年。然而,我们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这整齐的队伍和步伐后面,教师那板起的面孔让学生的神经绷得很紧,那还有快乐轻松可言?所以建议:教师管要有道、放要有节、教要有方、育要有度。
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
3、开展体育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讲明活动要领,做好示范指导以及安全防范工作。
4、体育课开始或结束时,任课教师必须集合清点学生人数,若发现有旷课或早退学生,必须联系班主任查明原因。(备注:若未集合点名,每次扣取绩效工资30.00元)
5、在剧烈体育活动过程中,若学生需中途休息,教师不能离开活动场地,应该指定学生的休息活动范围,告知学生在休息活动范围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同时教师应在学生休息活动范围内进行监督和指导。
6、体育课活动过程中或体育课中途休息期间遇有学生受伤,应及时组织人员送往医院治疗,且及时通知家长或班主任,并同时上报学校办公室。
7、下午第一节眼保健操时,体育教师下午时不需学生统一做眼保健操,但需告知学生不能到教学走廊乱窜。
8、中考初三毕业班中考体育结束后,体育课由该班班主任据本班教学实际情况作统一安排。
9、体育课实行量化考核,即每学期结束时,学校从篮球、沙坑、短跑、跳远、跳绳、台阶测试等必考项目中抽取适当项目测试,具体内容见学校量化考核制度。
10、体育教师必须带教案上课,且上课主题或主要内容需与教案相同。(备注:若没带教案,每一次扣取绩效工资50.00元。)
11、体育课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若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都只是跑步,做眼保健操或重复某一项运动,则年度考核时视为不合格。
12、体育课不能提前下课,若提前1—5分钟,扣取绩效工资30.00元;提前5—10分钟下课扣取50.00元;提前10分钟以上者扣取100.00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当今社会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统一标准,实施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给教学方式和策略带来新的契机,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实用课件、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动态生成、引导有效复习,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实效。
1 精心构思,制作实用课件
教学课件是实施多媒体示范教学的关键,精心构思,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制作实用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由课件将理论的重点内容进行点拨,并针对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展开视频教学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展示,而是需要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结合学生认知基础、身心发育情况,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体育素质和教学能力;②教师需要从学生认知结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出发,展开对实用性、针对性教材的制作,借助多媒体的重点理论和示范动作指导,提升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例如,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将羽毛球训练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提供给学生理解和观看。通过制作握拍法、基本步法、高远球打法等相关技术知识,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课件中,将技术动作的文字描述与图片讲解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专业动作,利用多媒体视频课件的慢放、暂停功能,可以将动作分解,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技术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
2 巧妙运用,突出学科特色
体育是动态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一般的理论性教学不同,初中体育教学如果想要提升教学实效,就需要重视对学生自我练习的引导。基于此,运用多媒体的工具性作用,辅助学生展开动作实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将体育与音乐结合起来,突出体育学科的特色,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体验。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教师的示范动作录下来,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将学生的训练动作录下来,从自我观看中体会动作的不足。同时,在学生相互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健美操”相关动作知识时,教师针对手臂方位组合、身体步法组合、跳步组合、方位姿态操、双人健美操等相关知识与动作,运用多媒体存储视频短片或者是教学需要的音乐,在音乐的配合中更好地掌握节奏与动作,并有效活跃教学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快乐学习体育知识。重视初中体育教学的学科特色,就是将多媒体的工具性展现出来,运用视频、音频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 高超驾驭,提倡动态生成
3.1 提倡引导学生动态生成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发散、自主实践探究、自主反复练习并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中,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展自身视野、扩充知识网络,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借助多媒体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引入动态、多变的教学手段。初中体育教学,大多是基于学生训练展开的教学过程,基于此,应该实施动态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况或者某些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查阅资料或视频,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针对“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鼓励动态生成。分小组展开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短跑技术视频,之后展开讨论,并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短跑练习,在一些技术、动作稍微成熟以后,实施小组短跑竞赛,并配上音乐调节竞赛气氛。在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传授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3.2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的网络沟通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也能够使得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多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很容易,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建班级体育知识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留言,教师在下次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将学习课件发放给学生,也就是允许学生拷贝和复制,学生在课下能够复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探讨。
1.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3.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4.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5.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教材搭配的辅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四、改进体育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改革原则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依据《指导纲要》和学校办学方针制定的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根据《指导纲要》,通常将职校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分为图1所示四个层次。其中课程目标应包括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七个方面的要求;学期目标根据《指导纲要》要求对七大目标进行分解,如第一学年突出基础模块,第二学年突出拓展模块的教学;单元目标根据学情和体育运动特点对学期目标进行分解;课时目标则根据单元教学的进程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一节体育课要达成7大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科学、系统和递进地设计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教学计划,确保7个方面目标在2年半或4年半时间里饱满达成,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幸福奠基与服务。
2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特性识别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现分为以下课堂教学过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内容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
(2)帮助发展体能素质的田径类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短跑、长跑、跳远、实心球等项目。
(3)有利于超越自然障碍的体操类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单杠、双杠等项目。
(4)弘扬团队精神的足球课堂教学过程。
(5)演绎精巧配合的篮球课堂教学过程。
(6)体现有序合作的排球课堂教学过程。
(7)娱乐中享受生活的乒乓球课堂教学过程。
(8)随意中增添乐趣的羽毛球课堂教学过程。
(9)表现美的形体的健身(美)操课堂教学过程。
(10)调动学习兴趣的新兴运动等课堂教学过程。
(11)提高职业素质水平的野外生存等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特性是指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属性。固有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而赋予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者)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特性主要从教师素质、学生参与、教学器材、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时间等方面进行识别。不同运动项目其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特性也各不相同,如田径其教学目标体现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覆盖跑、跳、投等内容。而乒乓球、羽毛球、健身(美)操和新兴运动其教学目标则体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注重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等内容。
3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的建立
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目标。明确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根据质量目标的分解(或分配),规定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的评价准则、统计方法和测量频次,明确测量人员和职责,建立整体的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不仅包括教学结果质量目标,还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目标。其中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主要指教学效果。以双杠组合及素质练习为例,其单元教学质量目标依据质量特性可分为以下几项。
3.1教学过程
(1)教案设计规范、完整。
(2)教学内容正确,符合课标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3)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
(4)教学组织正规、有序、互动效果好,按教案计划完成教学。
(5)教学时间控制得当。
(6)教学安全保护有效。
3.2教学结果
(1)运动参与:到课率98%以上,主动参与率80%以上。
(2)增强体能:通过上肢、腰腹力量和协调性等素质训练,95%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动作。
(3)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掌握率95%以上。(4)心理健康:95%以上的学生能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养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3.3教学服务满意度
教学服务满意度:90%以上。
4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的监测
仍以双杠组合及素质练习为例,其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的监测方法。在上表监测人员中,除主管教学的教务人员和上级机关教学督导以及任课教师外,为确保教学质量目标评价的客观、公正,特别增加了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目标的监测。
5中职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目标有效性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是指职校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实施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并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程度。不合格品是指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质量特性未满足要求的单位产品,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学生身体重大伤害、课堂教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视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不合格品。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效性评价主要从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监测、不合格品控制、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体育教师在课前试做动作,本是体育教师备课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我们普遍发现体育教师对课的组织,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课前试做动作”看作可有可无。本文对体育教师“课前试做”动作这一环节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体育教师课前试做动作”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不可忽视的。
一、对问题调查及结果
对象:体育教师、中学生,方法:调查法、统计法等。
内容:对中学20名体育教师在课前试做动作或无课前试做动作进行调查统计(10名体育教师在课前试做动作后上第一次课;10名体育教师无课前试做动作,直接上第一次课)。
从统计结果看,体育教师在“课前试做动作”后,所上第一次课示范质量高、效果好,并且没有失误,这就为课的继续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避免了体育教师本人的伤害事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了畏惧心理;加深了体育教师对所教动作的体验;也有利于教师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的预计;更有利于体育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和指导学生方面,以上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将贯穿于本节课以至下次课的顺利进行。
二、结果分析
体育教师在“课前试做动作”所引的连锁反应,在课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消除畏惧心理。体育教师正确、利落和优美的教学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一个轻松安全的感觉和美的享受,由此使学生自觉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欣赏、羡慕、向往,积极理解到实践的决心,这也是体育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见面礼――定心丸,它使师生的情绪在上课伊始就形成一种合力,造成一种“共振”,进而通过积极的配合,唤起学生理智上的兴奋感和内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下表就是关于“学生对示范是否满意的情绪表现”的调查统计:
以上证明,体育教师在课中失败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本节课学习和下节课的学习。
2.可以加深体育教师对所教的动作的体验,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中所教的动作,都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通过与本节课的场地、器材、气候等条件都接近或一致的情况下试做,如在顺风或顶风的情况下学习短跑、跳远,在天气炎热或气温很低的情况下,学习双杠、铅球,可以加深体育教师的实际经验,预见到课中容易出现的情况,以便在课上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3.有利于避免体育教师本人的伤害事故。在体育课上,有的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往往是在没做准备活动,或稍微活动一下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很容易引起运动创伤,通过课前试做,体育教师的身体或有关部位,就可以产生一定的适应性,避免在做速度快、用力大的动作,如短跑、急行跳远等示范时产生伤害。
4.有利于体育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和指导学生方面。体育课上,教师有时要进行成套动作的示范,如徒手操、武术、技巧等,通过课前试做,可以巩固和熟练已经掌握的动作,加深对动作的记忆,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分析动作方面,更好地指导学生和掌握动作要领。
5.有利于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的预计。通过课前试做,体育教师根据自己试做时数据、指标、对练习时间的长短、练习负荷的大小等作出较准确的估计,这对提高体育教学组织工作的质量,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都是不可忽视的。
三、教学建议
通过对体育教师课前做动作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前试做动作”是备课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能忽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建议:1.提倡教研组集体备课,在课前互相观看试做动作,相互借鉴。2.对年龄大或身体素质差有些示范不能做的教师,应在课前培训体育骨干,充分利用骨干的作用。3.建议体育教研组进行基本功考试,促使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建忠.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仍以完整教学为主,通过某一田径项目来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以学生掌握该项目最低标准要求的完整技术为教学目标,来实现提高学生基本活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以及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受到体育项目教学时长以及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某一项目的完整技术,并且如若教师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该项技术,则其使用的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围绕该项技术进行高强度、专业化的训练,定会导致田径教学内容的单一与乏味。例如,跳远,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以跳远为核心来设置教学单元内容,而教学的开展始终是围绕如何正确掌握跳远技术,提高跳远成绩来进行,这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固化,学生发展空间受限,?亩?让学生认为田径学习枯燥、单调,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因此,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以田径某一项目来设置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现代化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转变田径教学方式,优化田径教学内容设置已刻不容缓。
2. 田径教训模式太过简单
就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往往是把体育教学当做为教育者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改造与变革,以实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以往的田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并辅助以复习与联系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对田径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近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与意识得到了增强,以往过于重视教学方法的讲授以及忽略对教学方法研究的现象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固定模式,通过引思来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趣来引导学生乐学,只有积极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方能将田径教学提升到更高水平。
3. 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田径教学上,一旦学生对于田径充满兴趣,那么将会使得该内容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根据笔者对肃州区西洞学校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学生普遍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这就导致了田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对于田径教学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兴体育教学项目冲击。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小学体育改革日益深入,以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为代表的韵律操、足球以及武术等轻松休闲的运动项目逐渐纳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这些项目相比于田径教学较为枯燥且体力消耗大,这就使得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第二,田径教学缺乏新颖。结合实践来看,由于受到田径运动自身特点所影响,当前小学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以及练习追求周期性、反复性等缺乏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但极易使得学生疲劳,同时也会给他们增加极大的心理负担,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他们对田径教学缺乏学习兴趣。
二、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 全面拓宽田径教学内容
如若小学田径教学内容侧重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则会导致教材趣味性缺失;如若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则会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改发展的背景下,应当积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以及合理拓展,以促使小学田径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相符合。因此,应当科学筛选以往田径教学中的内容,并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已有项目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结合,对于一些高技术要求、教学内容复杂的内容取消或合并,并从中挑选出最为适合的教学内容。
2. 优化田径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所以,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教师不应采取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应当是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的享受到田径运动中的乐趣。如,在进行100米短跑训练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以避免硬性要求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反应。又如,在进行实心球训练时,应重点对学生讲授实心球持球、握球以及推球的技巧,以避免重复性教学模式的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如竞赛教学(分组进行抛掷实心球比赛,并制定奖励规则)、游戏教学(设置轻松小游戏来开展短跑训练)、多元方式教学(互换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设计)等等来进行小学田径教学模式的优化,转变以往固化的田径教学模式,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田径所带来的乐趣。
3. 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趣味性
职专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把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技能作为主要的培养内容,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法,都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各种身体练习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
一、“启发式”职专体育教学的概念认识
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兴趣以及体育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
2.“启发式”教学概念。“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启发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长远效益原则。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注重学的眼前效益;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现在,而且放眼未来,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职专体育教学设计
1.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采取直观启发法,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学生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过程的主线就是问题的启发,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在比赛和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动性培养
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可采取练习启发法,练习富于启发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启发,练习新异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辅以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合理的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例如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为辅助练习的游戏迎面接力跑,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
3.积极性培养
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可采取:比喻启发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能借助联想的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技术原理。一个恰当贴切的比喻能沟通各个孤立的表象,使之建立联系。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电流”来比喻投掷实心球的用力顺序,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动作过程等。对比启发,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结论及建议
一、分析了解学生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情况,包括身体壮况、身体素质的好坏、体育技能的高低,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深浅、运动量的大小。对症下药,收到的效果就会很好。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才会更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所以说要想上好一节质量较高的体育课,了解学生情况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合理搭配教材
只有搭配教材合理可行,才能使整节课活起来,富有生气。教材搭配要多样化、合理化,学生兴趣才大,才能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课、喜欢上体育课。具体来说教材拾配的原则为:有上肢练习就要有下肢的练习,有力量练习就要有柔韧、灵敏等方面的练习。例如:100米、200米跑,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排球的传、垫球,这样有下肢短跑,又有上肢力量练习,也有球类全面身体活动的项目,这样搭配就比较合理可行。
三、书写教案
要想上好体育课,就要认真按照大纲要求切实可行地制定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备好课。备课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了解学生情况;2.钻研教材;3.确定课的任务;4.安排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5.预计课的密度和运动量;6.培养学生骨干。要按照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书写,并预计出各部分的时间,这样写出的教案才会切合实际规范。
四、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及时处理违纪行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3.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精神上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五、教法的组织
组织教法,也就是组织能力,就是能不能叫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学、去练、去上课,任意而不乱地调动学生,使学生听从教师口令,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这里面涉及到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问题。如选四个组长,加上一个体育委员,如果都能负起责来,起模范带头作用,这节课就能组织得较好。如果组织教法不严密,以上几个步骤安排得特别好也是无功白忙。因为你调动不了学生,学生一片散沙,你指东,他往西,你要跑步,学生编要打球,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无济于事,更谈不上将课上好。我认为组织教法也是关键,要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队列队形,各种步法,几种转法,应作为课课练的内容。
以广州市5所高中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相关材料和文献,进过分类和整理,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状况,从中汲取经验,为论文构思做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分为体育教师和高中生,问卷采用当面发放的形式,体育教师的问卷发放数量为50份,回收4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发放高中生的问卷数量为500份,回收率为472份,有效回收率为96.8%。
2结果与分析
2.1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为高中体育课堂带来许多优良现象,但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还相差较远,在高中体育课堂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解决。
2.1.1高中体育设备和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是保障高中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师有关体育硬件设施的问卷调查,从表1中可知,接近60%的体育教师反馈学校体育场地是足够供应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但是体育设施处于基本足够状况的现象存在也较常见。这充分说明了近几年来的新课改带给体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部分学校也充分认识到教学设计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2.1.2高中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偏差
该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众多体育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对教学设计的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教学设计存在一些偏差理解。体育教学普遍将教学设计与“备课”混淆一谈,实质上这两个概念之间不能划同等号,二者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区别,“备课”主要是对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整理和构思,而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长远发展的构思。教学设计的概念引入到我国教育事业中并不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才备受人们的关注,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相似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2.1.3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访谈了解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单一,缺少深度和广度,目标的制定多围绕着单个运动项目为目标,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体育与其他类别的运动项目的安排比例严重失调,竞技体育所占比例远远超出了其他项目,竞技体育对技术动作的标准性、统一性、复杂性要求极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竞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心理倍感压力,单一的训练使课堂枯燥无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枯燥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的实用功能也失去原有的价值。
2.1.4课堂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是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表2、表3是对高中体育教师、高中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两个表格中可知57.78%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体育需求,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有58.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不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析其导致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并没有具体的分支和归类,内容存在“杂、乱、多”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分类上存在缺陷;二是由于高中生并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发展特征,认为高中体育运动是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变化运动项目,学生面对多种运动项目,存在一定的疲惫心理和身体状况,这违背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长期如此,高中生很难找到适合自身特征的运动项目,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2.1.5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考虑自己的感受较少
体育课堂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因此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考虑自己的感受就尤为重要,这同样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4、表5的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考虑学生的感受占大多数,这表明教师意识到学生主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设计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手段并不理解和接受,或是教学设计中的方法在操作中不容易把控,这均造成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并未关注自己,调查显示,只有34.93%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关注自己的,这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对等性。从以上关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可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还未实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目标,虽然部分体育教师已经重视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带来忽视感,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2.2课堂体育教学设计内容的确定
2.2.1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活与结构化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和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筛选,并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技术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进行内容安排,其中要尤其注重对内容的重难点划分。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弥补以往传统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枯燥性等不足,尽量安排出灵活多样的内容供学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加工、创新和丰富,依据教学目标的变化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例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爆发力、速度和坚强意志力,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若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教师则可选择接力赛、追逐跑等体育项目加强教学效果。如此看来,在不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加工和创编促进学生对相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加以设计和组织,使教学内容形成网络知识体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传达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构想,这种方式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加工和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简洁性、思维性,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的归纳和总结,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2.2教学内容要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主要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等内容。在受到竞技体育训练思想的制约下,多数体育教师忽视对高中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因素,高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成熟。传统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竞技和复杂,并实施用运动技能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基础条件较差的学生倍感压力,久而久之,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身体水平、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做一步评估,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安排具有差异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层次,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胜利的喜悦,并从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应刻意追求体育项目的高竞技技能。
2.3课堂体育教学设计手段的确定
课堂教学手段是指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障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是连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桥梁的重要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硬件化,是指学校为课堂教学所配备的教学场地、设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媒介物质;另外一种是软件化,即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表情等一切教学非物质辅助。
2.3.1注重对体育课堂教案的设计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需要教师为本节课设计出精彩的教案做准备,教案的设计要严格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中重、难点内容的划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考虑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操作性,紧密联系教案与实践过程。最后,教案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体育负荷和强度是否超出高中学生的承认范围,技术动作中常见的错误、出现的事故损伤与急救等。
2.3.2注意教师的传授语言和示范动作
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需要在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技术体系外,还需要较强的课外组织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感召和引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据调查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语言魅力存在较多不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声音亮度、表述清晰的高要求,教师语言的使用可根据具体课堂的要求灵活变化。在体育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示范,一次要注重自身动作的准确性,其中包括自身服装大方、整洁的搭配。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节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教师准确的动作激发学生对完美技能的求知欲,教师的传授语言和动作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志,良好的教师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 NBA、贝克汉姆、老虎伍兹……学生们都是头头是道,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利用性别差异,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巧妙利用“异性心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短跑练习中可采用男女短距离的追逐跑,女生先跑十米左右,男生再开始跑,这种强烈的表现欲增加了学生的快跑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使学生的跑速有大幅度的提高。如武术教学可分组教学,每一组男生四人女生四人,或男生六人女生四人。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掌握动作基本要领后,可分组男女轮流做,让他们相互纠正错误,练习纠正再巩固后,以各小组进行演示和比赛,对优胜一组给予肯定。这样学起来学生特别认真,男女同学之间纠正错误动作也一丝不苟。通过纠正错误动作,沟通了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男女生在一起练习,互为“镜子”双方都觉得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不恰当不完美行为。以上的练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利用好奇心,培养和提高体育兴趣
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况且是体育活动唯一的课程。在课中,同学们都希望带着欣喜的心情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度过。既想学到技能知识,又想锻炼身体。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如对比法、游戏、比赛等)和新的教学途径引起学生们的新鲜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好奇心而产生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性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情绪。
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法的运用上力求新颖,在辅导上组织要生动活泼,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管是什么教材,或者是较枯燥的教材如中长跑,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同样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如运篮球跑、跳绳跑、变换队形跑、定时跑、越野跑,分组相互竞争跑等,这样能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新鲜感,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有了需要就产生动机,学习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利用自信心,培养和提高体育兴趣
学生总想表现自己,好胜心很强,不知天高地厚,通常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己的长处与他人之短处比。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青少年好胜、反应快、敏感性强等特点,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如短跑采用分小组迎面接力,中长跑采用不同形式的重复跑;篮球胸前传接球比赛;前滚翻看谁团身紧;排球看谁垫(传)球得多;看谁跑得快、看谁跳得远;投掷项目看谁掷得远等等。总之,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的竞赛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在竞赛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胜利中找到不足,在失败中找到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最后几名的同学更要关心他们,激励他们,如“加把劲儿”、“你能行”,大家齐心协力,哪怕进步一点点或一名,也是进步,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很大的“成功感”。“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既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又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