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7:1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贫富差距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3]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扩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三、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思考与对策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4]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5]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江苏,江苏大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6
[2]刘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扩大17年间增加12倍[N],北京商报,2008-10-16
Gap of wealth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
LI Junheng
(Dongg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at ga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College students' inequality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it also related to a series of real and pressing issues such as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s, mental health, moral character and so on. So to deal with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inpoint its coping measures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measures
1 大学生贫富差距引发的问题
(1)心理问题。贫富分化使得一部分贫困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由于贫困大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在承受着“物质贫困”的同时,心理上也笼罩着阴影。他们中的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一旦遭遇一些挫折后,就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的缺陷就表现出来,如沉郁、压抑、焦虑、自我封闭、心理失衡、对事物过度敏感、心理脆弱、戒备心理很强、不善于与人交往、过于自尊与过于自卑等。当有些外界不利因素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在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并激化时,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2)价值观问题。功利化的价值观充斥着大学校园,过大的贫富差距必然会造成学生价值观上的差异。特别在校园贫富差距加大的背景下,在校学生思想价值上的差异也在不断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贫富分层的直接影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校园内,由不同经济基础所导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上的差异是正常的,本应有利于学校思想的大融合。然而当某部分学生的消费生活、穿着等生活方式的过于奢华,让其它部分学生对于人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物质欲望的追求之上。
(3)学校管理问题。贫富差距导致校方对学生的管理面临难题。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地冲击着校园,对可塑性很强、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的价值观、人身观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阻隔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交流,同时也使校方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难题。首先是贫困学生和富裕学生之间在思想观念和消费方式上的差距。从大学生自然形成的一些小群体看,虽然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核心,但大背景还是以经济、家庭环境条件为区分,金钱成为一条鸿沟。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从经济因素上看不起贫困学生,但却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们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更有些素质不高的,觉得自己天生就比贫困学生优越,与贫困学生相处时往往表现出鄙夷的态度。再则,大学生的贫富差距使得铜臭味侵蚀着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表现在大学生中在物质生活条件上的互相攀比带来的种种不良消费行为,如经常请客吃饭,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高价服饰、高档汽车消费等等。
2 造成高校贫富分化的原因
2.1 个人原因
先赋因素(家庭背景)、后致因素(个人能力、进取心、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社会分层会对大学生生活态度的影响,在贫困大学生身上显得尤其严重,他们都认为高等教育是改变命运、改变自身生活状况的唯一途径。专家经过调研发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主要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消极型、激愤不满型和积极融入社会型。在这三种生活态度的影响下,一些学生由于校园贫富差距过大,一时接受不了而萌发自杀念头;一些学生觉得现实不公平,觉得农村的孩子若是考不上大学,整个家庭就没希望了,整个人生就没出路了;但若能积极面对社会,积极生活,他们就会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使得自身的社会阶层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2.2家庭原因――直接原因
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会背景来自家庭,在一个尚未有能力独立生活的学生来说家庭所能供给的生活费就是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来源,所以家庭条件的好坏是造成高校贫富分化现象的直接原因。
2.3 社会原因――根本原因
(1)城乡差距:由于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城市从农村汲取了几十年的财富,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突破一万元,大学(下转第51页)(上接第22页)的贫富差距现象可以说是城乡贫富差距的缩影,城乡贫富差距缩小,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也必然缩小。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的教育资源分配明显不公,农村教育经费“三点式”的筹措方式,使农村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为了改变他们家庭的命运,他们不得不保证一个子女的就读而牺牲其他子女的前途。
(3)“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使传统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为主的子女们,在高等教育高收费面前,难以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那样与干部或私营业主的子弟们凭分数公平竞争,弱势群体家庭中的有才华的儿女们只有望校门而叹息。
(4)户籍制度的城乡隔离:户籍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向城市的向上流动,一些农村家庭为了改变家庭命运,尽力让自己的儿女上大学,摆脱农村的阴影,但是一个大学生学费等于一个农村家庭的年收入,让这样的贫困家庭不堪重负。
3 高校大学生贫富分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负担问题,要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保障贫困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立体混合式的大学生资助体系,采取奖、贷、助、补、减、勤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方式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安心完成学业。如,设立贫困生奖学金等。
其次,针对贫困生心理压力以及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心理辅导与疏通,对贫困生的异常情绪与行为给予心理干预,帮助学生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使他们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他(她)们所面对的各种社会压力,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将贫穷作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在磨难中使自己变得更勇敢、坚毅、开朗与成熟。另一方面,开展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调试和跟踪辅导;选择适合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等;拓展多种心理咨询途径,如: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帮助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最后,还要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开展互助活动。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互助小组等。
最后,针对贫富差距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实施内涵跳跃发展攻略,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平等待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的恋爱观、消费观以及消费行为呈健康态势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挖掘校内勤工助学资源,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鼓励贫困生与其他同学多交流、多沟通,以让人更能了解贫困生的生活,也让贫困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排除自卑情绪。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更要充满爱心、耐心和关心,利用好“三心”做好贫困生的辅导工作,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起平等和谐透明的校园氛围,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谢更兴.论大学生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
[2]汪冀澧.谈中国贫富差距[J].现代商业,2010(26) .
[3]王正向.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思考[J].华章,2010(24).
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也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倒U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大概是5%的经验资料和95%的推测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形模型。
库兹涅茨对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士等国家的跨越百年的零散资料进行了分析, 还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作了剖面资料的比较。通过研究, 库兹涅兹认为: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一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随着早期经济发展而恶化,达到最高点后,又随着后期经济发展而改善。在收入差距随国民收入增长而变化的图上,这种规律直观地表现为曲线呈现倒U形状,库兹涅茨倒U 曲线理论提出后影响较大,学术界对其是否成立一直存在争论。首先是I.Adelman与C.T.Morris对43个发展中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证实了倒U曲线的存在。随后, F.Paukert对56 个国家的资料,H.Chenery与M.Syrquinl对53个国家的资料,M.S.Ahluwalia对60个国家的资料的研究工作都证实了倒U曲线的存在。可是,G.S.Fields对F.Paukert所用数据和方法进行再检验时,发现倒U曲线的特征并不显著;G.S.Fields又再对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发现,在其经济发展中,收入差距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尽管目前仍然有人对倒U曲线理论持有不同看法,然而工业化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形模型,已经获得了大量事实的支持。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转变:70 年代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缩小的趋势停止,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扩大;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比利时、瑞典、荷兰、芬兰、意大利和德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政府的调控政策无疑对居民收入分配有重大作用。为了社会稳定,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采取措施以防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分加大。布兰科.米兰诺维奇运用数据库研究了近79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4个阶段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结果发现所有样本国初次分配基尼系数的平均值为0.463,而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平均值则下降到0.322,再分配使基尼系数缩小了0.141。然而, 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成功减缓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速度,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却毋庸置疑。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技术革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新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波动较之以往更加频繁。由于技术的更新会使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在新技术产生的初期,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成本比较大,一般只有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大企业可以承担,因此,在初期新技术应用并不广泛。这样,采用了新技术的企业的资本家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因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而,在技术革新初期,个别资本家便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而此时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传统工艺进行生产,社会大部分人的收入没有改变,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拉大。
随着新技术在社会上广泛推广以及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此时, 资本家利润下降, 而劳动者由于收入的增加和拥有所有者权益所分得的利润, 整体收入呈上升趋势, 必然会减缓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随着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终会使居民收入差距减小。因而,在本次技术革新到下一次技术革新的这一段时间里,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倒U 形的曲线。而居民收入由于具有减少的刚性, 所以, 在下一次技术革新中居民收入只会在当前收入基础上增加。
因此,可以将库兹涅茨认为的“在工业化过程中, 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 中期呈现短暂的稳定, 后期收入不平等缩小”的观点转化为“在历次技术革新的过程中, 早期收入不平等扩大, 中期是短暂的稳定, 后期收入不平等缩小”。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其中,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它表示占人口总数一定百分比的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收入额在全部居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基尼系数越低,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高,贫富差距越小;反之说明贫富差距越大。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在0.4到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由于修正库兹涅茨曲线是由于技术革新的原因而呈现出波浪形,因此,它不仅适合于当时处于工业革命转型时期的发达国家,也应该普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根据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库(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 V 2.0b May 2007)的统计资料,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的拐点:埃及拐点发生于1995年;阿根廷拐点发生于1985年和2002年;巴西拐点发生于1976年,1984年和1989年;智利拐点发生于1987年和1992年;哥伦比亚拐点发生于1983年和1993年;洪都拉斯拐点发生于1995年。
当前世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创新、技术更新和技术转移的时间不断缩短,因此,居民收入差距在每次技术革新中呈倒U形,而在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则呈现出波浪形。同时,因为政府不会允许收入差距过分拉大而导致社会动荡,经济急剧下滑,因此,波峰顶点不会超过危险水平。而在波谷附近就是技术革新的发生点,因为新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时滞,从新技术产生一直到应用进而产生超额利润这段时间内,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是惯性减少的。(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5-0087-05
一、引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开始下降,扩大内需消费已成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但受到我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内需消费增长缓慢,消费不足,且投资与消费不平衡。解决内需消费不足的办法就是调整收入分配以消除贫富差距,这其中政府财政应当起到主要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收入再分配。
目前对我国政府财政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财政问题本身和政府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蒋亚萍(2010)[1]对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VAR时间序列模型分析;董直庆等(2007)[2]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我国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刘晓红(2006)[3]从作用机制角度分析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汪东华(2006)[4]从我国处于转型期入手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问题的现有研究则集中于对贫富差距本身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的分析。例如:陈昌兵(2007)[5]对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及其非参数模型分析;陈宗胜(2002)[6]关于总体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一个建议;黄涛等(2006)[7]在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础上对基尼系数进行了分析。其它还有不少类似文献,但在既有文献中鲜有研究政府财政与我国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之间关系的学术论文。仅有的几篇从财政角度论述贫富差距的论文,如王瑞(2008)[8]和贺蕊莉(2005)[9]等均仅从定性分析与经验分析的角度加以研究,缺乏理论深度和定量分析结果的支持。
本研究通过对既有数据进行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揭示目前中国政府财政和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图弥补相关研究领域的欠缺。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用以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统计指标。其计算方法可以简单地表述为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而言,一个家庭越穷,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家庭越富,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小,因此恩格尔系数越小越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78年我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7.7%,城镇家庭约57.5%,平均超过60%。到2009年,中国城市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至36.5%,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降至40.96%。图1与图2分别描述了从1978年至2009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两者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要比城市家庭下降幅度显著。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收入仍然很低。美国2007年的恩格尔系数仅为12.7%,远远低于我国,说明其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大大超过我国。因此,在外贸出口减缓、内需消费无力的经济压力下,如何大力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内需消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政府财政影响之计量模型分析。除了以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行回归分析,期望找到与之有关联的影响因素。自变量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以及建筑业总产值,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本模型采用了2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故而对其进行了单位根与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因变量与其它自变量均无协整关系,而单位根检验显示有轻微的一阶单位根现象。故本研究将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分析结果均陈列在表1中,括号外面的是OLS的回归结果,括号里面的为VAR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两种估计方法的结果差异很小。两个回归的结果均显示GDP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强烈的正相关,即GDP的增长或者说经济的增长可以从总体上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外两个模型的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收入会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税)会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一结果符合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在财政总支出这一变量的显著性上,两个模型略有分歧,OLS的回归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对因变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VAR显示这一正相关性的统计显著性不是很强。但不管怎样,两者的结果都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总体上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建筑业总产值这一变量(这里的建筑业在统计中仅包括建筑工程、基建项目等工业产业,与之相关的房地产服务业等则不包含在内,被归类在第三产业中)在两个模型的分析结果中均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我国现在建筑业的过度投资,已经整体上对居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以上分析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总体发展情况,但是仅有恩格尔系数和居民收入模型只能说明家庭总收入的增长和总体生活水平的变化,却无法阐明我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而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基尼系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 我国贫富差距状况
1.贫富差距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在0和1之间变化,可以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100%的收入被一个人或一类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均。由于这两种绝对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一般介于0-1之间。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的资料(见图3),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78年大约为0.304,到2000年上升至0.409,之后一直攀升,2004年为0.439,2009年在0.48左右,2010年则估计达到0.52(联合国测算),远远超过了0.4的警戒线,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2.基尼系数与政府财政影响之GARCH模型分析。为了了解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原因,本研究将基尼系数作为因变量与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这些自变量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将财政支出减去财政收入)以及包含了房地产服务业的整个第三产业产值。所有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年度数据,包含了2009年之前共23年的数据样本。本研究把因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发现仅有不是很严重的一阶自相关,然后将基尼系数与其他所有自变量逐一做协整检验发现均无协整问题。最后决定采用GARCH模型,模型中设定为滞后一阶加以方差调整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包含了商业、金融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与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对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这很符合我国的国情,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富裕阶层的出现主要来自于这些第三产业部门。因此政府的税收力度应当向第三产业部门集中,不仅包括收入税也应当包含营业税和其它税种,并且适当减少从第一、第二产业部门收税的幅度。
从政府收支赤字来看,其也对我国的基尼系数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表明我国政府的过度支出和基础建设投资绝对值,不能减少贫富差距,反而增加了贫富差距,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尚未达到保证社会公平的目的,因而需要调整政府的收支对象,减少一些大型基建项目的存量投入,增加对普通公民的支付转移,从而真正发挥政府财政调节社会公平性的作用。从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来看,其统计量表现出严重的不显著特征,即该变量对我国基尼系数的影响不明显或者无法判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失去了社会调节功能,无法达到保持社会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的目标。最后一个自变量政府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基尼系数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高度正相关性,再一次表明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并且其结构不合理而对我国的贫富差距起到了拉大作用,而非调节。
3.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地理分布。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其中,除了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区位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图4为世界银行根据资料数据提供的中国贫困人口的地理区位分布情况。该图利用GIS系统描绘出中国贫困率的情况,颜色越深代表贫困率越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西部地区贫困率很高,而低贫困率的省份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为中国贫困率最低的4个省份。
从省内贫富差距来看,也有类似的区位差异情况。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居民多经商,中高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较少。类似于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也都高。表明贫困率较低的发达地区贫富差距反而小于贫困率较高的西部欠发达地区。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拉大,收入和财富的不平均分配,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内需消费,尤其会影响到中档消费品的消费。根据消费理论,低档产品的收入弹性很小,故而贫富分化可能会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总体消费水平,但是无法明显减少其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高档商品会随着一批新兴富裕阶层的出现而被扩大消费。这样,既有一定的收入弹性,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一些中档商品则会成为贫富差距变动过程中的弃儿,从而影响到这些产品的消费和生产,进而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进一步说,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通货膨胀,即使在居民名义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其实际收入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仍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如何在通货膨胀与居民收入之间保持平衡,是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问题。
四、导致贫富差距的财政与政策因素
1.政府税收的过度增长和不合理结构。目前,中国政府税收过度增长,已经导致政府收入直接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了负相关性(表1中的模型分析结论),同时也推动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表2中的分析结果)。过度的税收增长和土地收入,导致各级政府存下了大笔存款,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据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家庭储蓄占国民收入比重仅在20%左右。美国《福布斯》杂志2009年将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在全球第二的位置。该排名反映的并不仅仅是税赋过重问题,而是我国税制和税收收入结构,即社会上低收入水平成员的实际税负过重问题。事实上,消费者承担的相当一部分税款来自重复计收的营业税,涉及交通、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业等很多方面。此外,政府的税收外财政收入过高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是导致 “宏观税负”过重的原因。
2.政府支出的不均衡与社会保障。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收入中仅有一小部分是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政府通过财政进行收入再分配是为了更加公平地将社会财富在居民中分配,因此,大量的政府收入被用于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而不是政府消耗。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支出明显偏重于政府本身的消耗和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对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转移支付力度不足。从表2的模型分析来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已经无法对减少贫富差距产生显著的作用。而在理论上,政府支出应该是减少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目前,公民感到税收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财政性支出在社会福利、转化为居民服务的社会性保障设施方面还远远不够,导致了对我国税负水平的误解。换言之,“宏观税负”的高低只是一方面,其与“宏观福利”是否匹配则更为重要。如果高税负带来了高福利,或者低福利导致的低税负,都是可以接受的。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税负比我国重,但公众抱怨却少,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多用于民生。但是目前我国的国民纳税比例已经等同于甚至高于发达国家,而享受到的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却不足。此外,社会保障和支付转移在不同地区间的水平也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基本社会保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进一步加剧了整体上的贫富差距。
3.政府补贴与农村收入问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影响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7年的3.33:1。在农村,社保、医保普及面小、福利低。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传统问题,农业收入无法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外出劳务则面临大量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保、医保、工伤与失业保障等。而政府对农业居民的补贴明显不到位,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可以被完全忽略。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村居民的补贴甚至超过其农业收入本身的数额。
4.政府垄断行业与收入的结构性失衡。目前国内的完全公平竞争市场还未完善。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行业垄断和权利寻租问题,导致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而非特权、非垄断普通工商业的员工收入的低迷。某些特殊的行业和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资源,与其他行业和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地位,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其主要存在于金融、电力、铁路、医疗等部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5.政府土地收入与房地产业资本的过度扩张。我国建筑业的扩张已经对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包含了房地产服务、开发、营销和中介的第三产业也对贫富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房地产业近10年来的过度增长,产生了极大的泡沫,在吸聚了大量社会资金、成批制造亿万富豪的同时,却使整体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这样就形成对一部分人明显的利益输送,构成了一种财富掠夺的方式,使大多数非投机普通购买者的消费能力受到重创。
五、减少贫富差距扩大内需的财政对策
1.政府税收改革与平衡课税。由于税收的增长可能会直接伤害到经济的效率,因此要积极地关注国家税收增长的问题,在考虑到税收与经济效率的同时照顾公平课税。目前我国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影响的收入税,还有一个是间接影响的消费税,消费税可以通过对价格的影响改变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在尽可能不伤害经济效率的前提下,考虑到公平问题。
减税是未来税制改革目标,应进行结构性减税。居民收入税、企业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从总体上说都应当减少。减税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可以为居民收入和消费提供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垄断性行业加大征税力度、对竞争性行业减少税收。这样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公平。对于小企业、企业的创新活动要给予税收优惠。
(2)在减税的同时,也要有结构性增税。最典型的是对资源税和对于污染环境产业的征税要增加,这样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符合科学发展的外部性税收改革。
(3)实行居民收入税制度改革。尝试实行两个层面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于针对居民劳动所得的工资收入实行较低税率,并继续加大不同收入层次的税率差距;对资本投资收入实行较高税率,在实行此项措施时可以有计划地区别对待投机资本收入和实体投资收入,对投机资本收入实行更高税率,而对实体投资收入实行相对较低税率。这样不仅可以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情况下减少贫富差距进而促进内需,还可以抑制资本投机行为,减少证券市场风险。
2.政府支出体制改革与社会福利保障。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会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潜力,直接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增长,尤其会抑制贫困地区的发展,加剧地区差异。因此,收入分配政策必须调整,社会福利保障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增加社会福利保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减少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分配收入给予个人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资源,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内需消费的增长。
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要向改善民生倾斜。减少体制内与体制外社会福利保障的差距,增加社会福利的公平与效率。财政支出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公开透明,能够发挥人代会监督作用。
(1)加强对地方政府建设项目支出的监管,充分运用PPP等新型机制,减少无效率的财政支出与浪费。目前,各级政府的政府间资源转移缺乏可预见性。在这些资源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建立更好的问责机制。加强中央以及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能力,强化人代会监督同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减少无效率的财政支出与浪费。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可以减少政府财政的投入,转换政府的角色,使其从投资者变成监管者,充分利用新型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利用更加完善的私人融资市场,完成大型基建项目的融资、运营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财政资金,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2)加大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力度。社会保障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增长。通过进一步保障居民收入,保护居民少受各种经济风险的影响,减少收入的不平等,能够帮助我国扩大内需,进而推动增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应该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减少政府消耗性支出和基建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居民的支付转移,大幅度增加社会福利保障。要实质性增加城镇最低工资水平,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补贴水平。加快医保改革进程,把政府财政实质性地投入到医疗、教育、廉租房、环保等公共服务上来,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慈善组织,改革原有的组织,救助弱势群体。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救济特困阶层。在税收上实行慈善抵税制度,给慈善捐助以鼓励。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和慈善捐助,共同进行慈善事业,使其与政府行为互相补充。
3.政府的政策调控与收入分配。政府的经济性政策调控对收入分配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政府相关政策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在以人口红利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时代,低收入曾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然而长期的低收入,使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无法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可以从几个政策层面加以完善:
(1)完善中国证券和其它资本投机性市场的监管体制,防止普通公共投资者的利益受到特权机构、上市公司和暴利投机者的影响。要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堵住最大的掠民通道。新股应全流通发行,减少公众股投资者的利益剥夺问题,改革新股询价制度,解决特权机构的无风险暴利、上市公司高价圈钱等弊端。要制定严格的措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合理分红,控制新股发行节奏,逐步形成真正鼓励长期投资的环境,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要出台相关政策加以限制,运用投机税收、价格上限、房屋和土地空置惩罚等多种手段,切实有效地减少房地产投机行为,阻断有关暴利渠道,进而减少普通消费者的损失。
(2)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从行业的角度,政府应当打破现有的行业准入导致的垄断,放开对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准入限制,发挥市场的选择优势,减少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从垄断收入的角度,政府必须借鉴成熟的发达国家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加以限制。从垄断行业职工收入的角度,政府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完善国有垄断企业的治理和规范薪酬。对国有垄断企业的高管薪酬也应加以限制,以合理的分配机制鼓励职工创新。
今后国家应更多地扶持国内中小企业,开放行业的准入,通过税收、资金等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
(3)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消除政策性因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除了之前提到的强化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政策外,应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注意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例如: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制度,积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工作素质,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合法财产利益。
参考文献:
[1]蒋亚萍.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论坛,2010,(12).
[2]董直庆,滕建洲.我国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Boot
strap仿真方法的实证检验[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
[3]刘晓红.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检验[J].
财政研究,2006,(12).
[4]汪东华.转型期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求索,2006,(10).
[5]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
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6]陈宗胜.关于总体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一个建议[J].经
济研究,2002,(5).
[7]黄涛.地区人均GDP分布的基尼系数分析[J].管理世界,
2006,(5).
[8]王瑞.关于公共财政怎样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考[J].现代
商业,2008,(11).
[9]贺蕊莉.财政调节贫富差距作用的局限性分析[J].财政
研究,2005,(7).
[10]Chen Jiandong et.al.The trend of the Gini coef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