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古诗范文

时间:2022-02-26 18:00: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春天的诗古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春天的诗古诗

篇1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篇2

一、工程概况:

中超“水木春天”A地块工程位于泉州市华侨大学法发美社区旁边,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33层,本工程的建筑功能为商住楼,地下一层建筑层高5.6米,地上建筑高度为95.25米。工程主体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梁板桩筏基础,基桩采用灌注桩,基础梁筏板、基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40、C35。灌注桩直径分别为800、900、1000,扩大头直径分别为800、900、1000,桩身长度约为10m~28m,桩基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桩基嵌岩1000mm,单桩竖向抗压设计极限承载力分别为7600KN、9600KN、11800KN基础设计为甲级基础,桩基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工程地质勘察情况:

经现场勘探,本工程场地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与坡残积交互作用的地貌单元上,场地西侧地层结构上部为5.0m~6.0m的冲积粘性土和沙层,东侧为坡残积地层,其下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带。由于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设计、施工前期进行了地质普勘,由场地存在多层地下孤石,给桩基的施工造成了难度,在桩基的施工中为了进一步探明地质持力层和孤石的情况又进行了地质详勘,场地岩土层的基本情况如下:

1、 杂(素)填土①层:厚度0.2~2.6m

2、 耕土②层:厚度:0.2~0.8m

3、 含泥粗砾沙③层:厚度0.6~5.4m

4、 粉质粘土③a层:厚度0.8m

5、 粉质粘土④:0.6~6.5m

6、 含泥粗砾沙④a层:0.6~3.5m,

7、 粉质粘土(坡积)⑤层:1.2~8.2m,

8、 残积砾质粘性土⑥层:0.5~23.9m,

9、 全风化花岗岩⑦层:0.45~16.4m,

10、 强风化花岗岩(沙土状)⑧a层:0.8~11.6m,

11、 强风化花岗岩(沙砾状)⑧b层:0.9~19.8m,

12、 强风化花岗岩(块状)⑧c层:0.2~29.4m,

13、 中(微)风化花岗岩⑨层:揭示厚度厚度在1.0~8.65m,

岩土设计计算指标土层名称天然重度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三、桩基设计、桩基施工过程的情况: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形式和承载力的要求,设计采用冲孔灌注桩,桩基直径分别为800、900、1000,桩基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地下室基坑的开挖深度(即基桩桩顶标高)约为6.0米;场地经过施工前的普勘发现A地块3#、5#楼场地内分布有较多多层孤石(中风化花岗岩岩核)的情况,由于孤石分布比较多、分布的深度深浅不一、厚度不同、相临中风化花岗岩基岩面变化的坡度较大,孤石分布深度在5m~28m之间不等,基岩岩面很难判断,给桩基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冲孔桩的施工工程中,由于孤石厚度比较厚和层数较多,冲孔桩在冲孔的过程中施工进度缓慢,由于设计口径为800~1000的口径,施工过程中采用1000口径的吊锤进行施工,由于1000口径的吊锤比较轻,在对孤石冲击成孔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速度慢,常出现铁锤磨损、锤牙损坏的情况,有时候12小时锤击施工只能冲击0.2m厚左右的中风化花岗岩孤石,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成本大,给施工技术人员、作业班组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二、施工过程中,中风化持力层基岩面难以判定,桩孔施工持力层深度难以控制。由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基础等级为甲级基础,单桩设计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要求大为11800KN,桩基类型为端承桩。

四、桩基设计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一)继续探明地下孤石的分布情况:

施工后的地质详勘,探明场地内分布有多层孤石(中风化花岗岩岩核),根据下列情况:按桩位列线布置勘探点,每间隔一桩位布置一个勘探孔进行施工详堪,查明地质孤石情况和地质岩面情况。经过施工详细勘察,探明场地孤石厚度在1.8~4m之间、最大达7米,孤石层最多达4层,孤石与孤石之间(即孤石之间的夹层)为残积粘性土或者是强风化层。本工程5#楼分A、B、C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共各有75根基桩,5#楼三个单元共有基桩225根,其中A单元基桩施工详细补勘37根探到孤石的有30根,B单元基桩施工详细补勘41根探到孤石的有有22根,C单元基桩施工详细补勘37根探到孤石的有5根,5#楼A、B、C三单元孤石最多的可达5层,孤石累计厚度最厚可达8米,孤石的埋藏深度在地下3~16米之间。

(二)桩基设计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施工过程的地质详勘结果,探明场地内分布有多层孤石(中风化花岗岩岩核),根据下列情况:

1、由于孤石与孤石之间(即孤石之间的夹层)为残积粘性土或者是强风化层,又无法判定孤石的大小。

2、高层建筑对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要求比较高,对于端承桩持力层只能选择在相同的持力层上。

3、单桩的设计竖向抗压极限承力高达11800KN,对桩径为800~1000的灌注桩持力层只能选择在中风化基岩上。

针对上述3点情况,针对于原设计,基础桩径为800~1000的情况下,本工程的冲孔灌注桩只能穿破多层孤石,将持力层设置在中风化基岩上。

拟采取下列三种方案进行孤石处理:

1、改变冲孔桩的桩径,扩大冲孔桩直径加大锤重冲击孤石进行处理。

2、先进行水下孤石爆破再以1000及1200直径的冲孔桩设备进行冲孔施工。

3、改变基础形式。

根据上述方案先选247号工程桩进行水下爆破,经探明247号桩桩位有两层孤石,第一孤石厚2.0米离地面下约5.0米,第二层孤石厚约4.7米离地面下约9.5米。利用原有勘探钻孔的基础上再布置2个爆破孔,本桩孔共布置了3个爆破孔,采用水下一次性爆破技术,由于爆破孔成孔过程受泥砂淤积堵塞影响,水下爆破炸药装填位置不理想、炸药无法准确定位在孤石体中,经过爆破后,爆破烈度不大、感觉爆破效果不好。分析原因可能是:1、炸药量不够;2、炸药品种选择错误;3、炸药定在孤石体中的位置不准确。247号桩位经爆破后,采用直径为1200的冲孔桩机械进行施工,第一层孤石施工过程中,施工速度相对较快,20小时可冲击约1.8米厚的花岗岩孤石,但冲锤磨损严重,进行第二层花岗岩孤石施工时,施工进度极为缓慢,12小时孤石冲击厚度约0.2米左右,施工过程中冲锤冲牙磨损、脱落,施工不得不停止、进行冲锤冲牙的修复焊接工作。冲孔施工在进行第二层孤石施工时施工难度大。

鉴于上述工程施工情况(水下爆破和加大锤重对孤石进行冲孔施工施工速度还是缓慢的问题)和本工程场地有较多孤石的情况,拟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桩孔成孔施工:

1、先开挖地下基坑土方,地下室基坑土方可开挖6米深左右的地下石土石方,挖掉一层土方后做基坑支护;原孤石的分布埋藏深度为3~16米,挖掉地下室6米土方基本可以清除6米深范围内的孤石,如此孤石的埋藏分布深度可变为0~10米,如此灌注桩持力层基岩的深度最深也只在15米左右,成孔深度在6~15米内的灌注桩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或者用冲孔桩进行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时,遇到孤石可采用明爆破法爆破孤石,采用冲孔桩进行桩成孔施工时可采用水下爆破方法爆破孤石或者增加1副配锤的方法冲击穿透孤石。爆破可采用烈性、聚能炸药。

2、开挖地下室基坑土石方后,由于人工挖孔桩为限制使用的桩型,成孔深度只能限制在15米以内,所以成孔深度在15米以上至持力层的桩成孔采用水下爆破孤石和配2副以上冲锤的方法冲孔穿透孤石成孔。针对这种情况需进行水下爆破孤石、也需采用冲孔桩冲击成孔的方法进行施工减小施工难度。

3、对于孤石层数比较多、分布埋藏深度比较深(达20米左右的)、孤石累计厚度大的桩位,也可以采用复合地基和复合桩基的办法为高层建筑提供基础。复合地基即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如采用水泥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以提高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对灌注桩可采用加大桩径、加大桩端扩大头尺寸、加密基桩、灌注桩桩底高压注浆的方法提高基桩的承载力。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施工对地质岩面起伏较大或难以判断桩基桩端持力层深度的桩位(桩孔)都采用施工过程详细补勘的方法判断桩基持力层,确保桩端进入基岩。

篇3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能读、背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童真童趣。

3.感受古诗的魅力,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古诗,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寄语,初尝诗味

教师寄语:(出示幻灯片,教师诵读并伴唱《新学堂歌》)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3)“多熟悉一些古诗词,你将终生受益。多听一听为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你将会熟悉更多的古诗词。”(汪国真)

师:《新学堂歌》已经将20首优秀的古诗谱成音符,供我们边哼着曲调娱乐,边轻松地背诵古诗。(大屏幕出示:愿每个孩子都能用诗文的语言,展示自己诗化的心灵!)

(二)诵读感悟,读准背通

1.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古诗二首》(板书,仍伴唱《新学堂歌》)继续用古诗来美化我们的心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幻灯片)。

预习作业:(1)网上查找关于两位诗人的信息及关于风筝的信息。(2)读这两首古诗,尽量把字音读准,查找相关词语的解释。(3)有能力背诵的,就把这两首古诗背下来。(4)试着用“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或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方法理解诗意。(5)想办法弄清楚“鼎”和“垂”的书写笔顺。

师:老师要在学习这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是:读――背――问――诵――唱 (幻灯片)。

师:谁能把古诗的题目和诗作者书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的同时,老师问:谁来介绍你掌握的诗人信息)。

2.读准诗句,读出诗韵

(1)指名读,教师指导,使其明白:会读,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有节奏、不唱读,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配乐范读。(3)学生试读。(4)学生配乐表演读,教师评价。

3.循序渐进,背诵诗文

进入古诗学习的第二步――背。

(1)看着这些词试着背诵:(课件出示)草、莺、杨柳、春烟;儿童、纸鸢;蓬头稚子、路人、鱼……(2)分行背(看哪行背得又正确、又整齐、又有节奏)、(两行,每行一首)。(3)接力背(看哪位同学声音洪亮、有节奏)、(老师指定诗题,一对一句背)。(4)指名背。

(三)问读理解,融情于景

下面我们继续古诗学习的第三步――问。

以《村居》为例。

一问:这首诗高鼎描绘的是江南春景,那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知道春天的?说明理由。

二问:如果为《村居》这首诗题画,你会画些什么?怎样表现“草长”?(草尖上的新绿)说说你的理由。

师:江南的早春二月,小草、黄莺、杨柳、儿童都精精神神的,谁来精神十足地读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读:生机勃勃)

三问:“醉”是什么意思?(沉迷,过分喜爱)高鼎“醉”了还是杨柳“醉”了?

师:这迷人的春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高鼎沉醉,醉得把“杨柳”看作了能传情达意的人,并把这份“醉”的情绪赋予了杨柳。怎样读,才能把高鼎这份特别喜爱春天美景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己试试)(二读:特别喜爱)

四问:“纸鸢”指什么?(风筝)“鸢”是什么?(老鹰)关于风筝,你知道哪些信息?

幻灯片出示风筝简介。(略)

师:这该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呀,纸鸢天上飞,儿童地下跑;纸鸢天上唱,儿童地上喊。请把这种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同桌互读)(三读:热闹、欢快)

五问:你们读得很投入!欢快、热闹之后,老师要问个深奥的问题,看看谁特别聪明!认真听:

草长莺飞、杨柳醉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其实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放纸鸢的儿童就是人生的春天,你们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

高鼎在诗中描写儿童放风筝,有什么用意?再欣赏这幅画,再品味这首诗,思考一会儿。

老师引导:

儿童――人生的春天;这幅图、这首诗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春天。

人生的春天融入了大自然的春天――

就更让这幅迷人的春景图,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

带着这份激情、这份希望,我们一起齐读全诗!(四读:激昂、希望)

(四)诵读感悟,体悟情境

下面我们进入古诗学习的第四步――诵。

(1)自由“诵”

诵是“熟读成诵”,诵是“背诵”;更重要的,诵是像“念”一样的背,就像眼前有这首诗的文字;就像眼前有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试着诵一诵)。

(2)指名“诵”

自然哼唱,享受古诗

猜猜下面我们该进入哪一步了?(唱)(放歌曲:《小儿垂钓》、《村居》重复播放)学生自然跟唱。

(五)灵活选择,乐在学中

1.推荐书目:《小学古诗词70首》

2.作业:选择自己想做的

画: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将这句诗写在上面。

唱:自己配上熟悉的旋律演唱古诗或者学唱作曲家谱曲的古诗歌曲。

编:把这两首诗编成小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

背:背诵这两首古诗的同时,自己归类查找其他的古诗背诵,如风筝类、春景类、小儿生活类等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篇4

阅读是鉴赏的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一定要先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这部词典,凭他们敏锐细腻的目光搜索,并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行吟一番春景。

看看同学们交上的摘录本,听听他们的交流,就是扑面而来的明媚的春光:甲同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如果在晴好的日子随朱熹大人踏青,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温柔的春风,目睹百花争妍的风光;

乙同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了春天的小雨珍贵得像奶油一样,春天的小草还刚刚探出头来呢;

丙同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冬去春来,似乎听到谢灵运大诗人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春鸟招人喜爱的歌声;

丁同学:“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

戊同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先生认为春天到了,江水变暖了,这是小鸭子们最先作的勇士般的试探才感知到的……

“春到人间万物鲜”,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让学生在诗海时撷取一朵朵春的浪花,闻闻春的芬芳,吟诵有关春的诗句,人似微醉。

二、体 会 春 情

欣赏了春景,还要善于探究和体会诗人们的种种情怀。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春景是客观存在的,但诗人们写诗讲究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的手法来表达自己主观的情。带着小小的课题,不妨让同学们自个儿轻叩一位位诗人的心扉,听听春天带给诗人们的不同的感受吧!

小李同学从两首同是春雨的题材入手,他比较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杜牧的《清明》两首诗,他说:前一首诗通过写春夜的雨来透露无限喜悦的心情,因为诗人听到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想到春雨在滋润着万物,不由满心欢喜地叫好,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后一首诗呢——清明本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行人在孤身赶路,而且纷纷的雨在淅淅沥沥地下,春衫尽湿,还要冒雨趱行,心情就显得凄迷纷乱极了,简直像断了魂一样。同是春雨,然而一喜一悲,迥然不同。作为老师,可以追问一下,那是什么缘故呢?可借此点出:即使同处春天,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它可以给人喜悦,也可增添愁怀,用来衬托生离死别之苦、羁旅行客之愁。

其他同学也纷纷列举春天带来的不同思绪,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由春望所见,看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寄情于物,好像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忧国思家的感伤情怀。孟郊的《登科后》中由自己因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一朝金榜题名,心中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其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心花怒放的欣喜之情真是按捺不住啊。而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由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隐隐表达了惜春之情。金昌绪的《春怨》中女主人公竟要打起枝上的黄莺来了,因为小黄莺吱吱喳喳的叫声把她和在辽西的那位相会的好梦给搅了。杜甫在《蜀相》中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锦官城寄托对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的哀思。

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通过举例,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眼里的春天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与众不同的春天。

三、鉴 赏 春 意

春景春情春意浓。“君子之学,不仅要入乎耳,还要著(明晓)乎心。”如同品茗,这第三道茶的滋味非尝不可。古人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因而在写诗时特别讲究“言有尽意无穷”的空白艺术。准备一堂课,挑选一些以春天为背景的古诗,就炼字、语言、想象、意象等不同侧面作一番导游,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意境鉴赏,展开充分讨论:

1、古人作诗就有诗眼之说,“眼乃神光所聚”。因此,诗歌的语言,讲究一个“炼”字,一字出而境界生。在鉴赏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非要仔细推敲一番不可。举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首让学生品评一番:“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的运用可见作者炼字所费的心血。据说他的草稿在这个字上圈改多次,先后用了“到”、“过”、“入“、“满”,最后才定为了一个“绿”字。试问:这个“绿”字妙在何处呢?通过师生交流,大家认为这个“绿”字有动态美、色彩美,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醒目的视觉形象,充满春意,写出了江南春早的景象,同时都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还可再让他们评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让学生想想这个“横”字又好在哪里呢?你想: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因此连船夫都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自然无人问津。

2、要悟透诗的意境,那还必须把握意象,因为它是寄托诗人情感和表达主旨的客观物象。如王维的《鸟鸣涧》一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中的花落、月出、鸟鸣的意象,构成了美丽静谧的意境。老师应带着学生想象一番,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宁静色调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都惊觉起来,无怪乎苏轼高度评价王维的诗,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篇5

一、充分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要按“一平(― /)二平、三四仄(V\);二二一二、有节奏;遇平拉长、遇仄短;”这种平仄吟诗法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n ,如果读成平音jiD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 “光、色、、奇、湖、宜”这几个平音要拉长,特别是“宜”要拉至三拍。这样反复地吟诵出诗词平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完全陶醉于诗情画意中,深深地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境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反复冗长地讲说。”古诗的教学,讲究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如何创设出符合诗意的诗境呢?一是在绘画中想像诗词情境。很多诗歌都是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极富绘画之美感。教学中,我们把“诗”与“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像,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通过绘画,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丽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更加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兴趣。二是在表演中再现诗词情境。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着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三、扩展阅读

在学完一首古诗词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

1.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教师可提问: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学完白居易的《忆江南》后,教师建议学生开一个“春天吟诗会”,把自己最喜欢的诗献给春天。学生兴致盎然地背起了许多熟悉的关于春天的诗。同类题材作品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对以前阅读的古诗词进行系的梳理,沟通了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篇6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古诗词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都在文化中显示出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诗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细微处着手,优化小学诗词教育。

一、小学诗词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诗歌浩如烟海,诗人也是灿若星汉,在诗歌教育方面也是十分重视的。古诗词孕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认真学习诗词,是我国小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接触古典文化的一个很好教材。小学诗词教育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诗词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灿烂辉煌,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瑰宝。诗词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很多优秀的诗词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很好的结合。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歌家喻户晓,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歌主要描写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劳动是非常艰辛的,我国自古就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诗词对传统文化的体现,生活是诗词教学的资源库。

2.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词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篇幅不长,表达的意境比较深远,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就是用语言表达的。诗词之所以被人们觉得语言很美,就是因为语言的节奏美感。诗词在表达感情的时候会采用拟声、双声或者押韵等形式来表达诗词的声韵美。诗词把这些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的作品。

二、优化小学诗词教育的措施

1.启发想象,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诗歌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在诗词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发散思维,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古诗《村居》中诗人用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乡村的春天的景象:在春天的乡村,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色,有人物,充满生活色彩,这是一幅美好的春天的画卷,整个古诗都是描写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欢喜。在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入境悟情,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诗词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表现,在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简短精练的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心底声音的流露,也是他们情感的重要积淀。在诗词文学宝库中有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诗词,有表达亲情、友情的诗词,有忧国忧民的诗词,也有表达质朴的爱情方面的诗词,这些情感都在每首诗词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教学中不应该有过多的引导倾向,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我们把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接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就是“我们一会儿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一会儿低头想想我们的家乡”,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中表现的那份淡淡的思想之情就不复存在,读起来毫无美感可言,味同嚼蜡。事实上诗词中那些深刻的感情是能够打动我们内心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深刻地说明了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在千百年之后,还是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除此,这些诗词中还有表现一定哲理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小学诗词教学效果。

3.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学生的心灵

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习诗词,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因此,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品悟诗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篇7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古诗词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解释古诗词中不认识的词语及句子,然后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思维,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程的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比较高,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老师也开始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会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一、趣味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前面写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总是向学生解释生词意思等,最后让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效果不错,这节古诗词的学习就完成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加重,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这种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间是在课堂的开始,所以老师更应该在课堂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放映有关黄鹂啼叫、白鹭飞行、航船停泊等的动画,以小学生调皮活泼的特点,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肯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再讲些有关黄鹂及白鹭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这它们充满好奇之心,逐步走进诗词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导分析语句,加深学生对诗词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课堂后,学生对这一节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之心,此时老师应该开始向学生讲解这首诗词。首先应该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简意赅是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解释诗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每一个事物在古代确定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课堂上那样老师逐字逐句向学生"翻译"诗词。例如,讲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首先应该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讲解"玉笛"、"洛城"的含义,因为这是学生平时不会遇到的,它们分别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阳(现河南洛阳),而"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因为在古代"柳"蕴含着离别情怀,古人便用"柳"来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这部分知识在古诗词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累古诗词知识对以后学生自己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描写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对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三、鼓励学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入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描写的意境,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将学生自己大胆的想象力赋予诗词,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在老师将诗中"晓""啼鸟"等词语的意思讲解清楚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了一定的体会,诗词描写了春天来了,十分优美的风景。此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处都向人们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此让学生体会春天的优美风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怜惜之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种鼓励联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老师也就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四、开展活动,拓展古诗词学习平台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学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以外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籍《唐诗三百首》,平时鼓励学生读写、理解、背诵,然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古诗词比赛,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比赛哪个小组背诵的诗人李白的诗词多,或者是其他诗人的诗词,并且在活动的最后评定出冠军小组,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学习参加比赛,然后努力去背诵诗词。这种组织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去背诵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而继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古诗词教学也应彰显语文教学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吕冬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 语文学刊. 2011(10)

篇8

“郁老师的开场白很特别。他说,诗歌会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光。不等话说完,他突然拉开教室的窗帘,那天的窗外,阳光好像有一层薄雾,有点像戚风蛋糕上铺了一层棉花糖。”

那节课后,项思萌写了一首《贪玩的阳光》。

早上,贪玩的阳光从东方跳出来,

和小鸟一起说话。

说累了,

他又在草坪上睡觉。

一觉醒来,

他又在屋檐上溜冰。

不知不觉,

他从东溜到了西。

突然,

阳光不见了。

他要快快回家,

免得月亮妈妈找来,

打他的屁股。

在北仑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可以在校本选修课中选校长郁旭峰的“儿童诗”。

郁老师的第一堂课,往往是答“记者”问。

“你写过多少首诗?”

“300~400首吧。”

“最喜欢哪首?”

“《雨点儿写字》。你们有没有听过雨滴落在屋檐的声音?在我的笔下,雨点不仅是雨点,还是一个好学却又天资不高的孩子,仿佛有自己的影子。”

“老师,您小时候是不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呀?”

“确实,回想自己小时候,真有点不好意思。我做过砸破大缸、跳窗逃学等一大堆调皮的事情。可当我真正喜欢上读书,喜欢上书中的精彩故事时,就开始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了。可见,书里有魔法。”

没写诗之前,郁老师是体育教师。开始上“儿童诗”后,郁老师的课,仍以天空为屋顶。

五年级的王梦童,刚刚上过的一堂课,是以寻找春天为主题的,小姑娘很兴奋,“我找到的春天,是刚刚钻出土地的新芽。”

金色的秋天到了,教学到《枫叶》这一课,郁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观察枫叶的形状。他指着叶片的脉络,快乐地和孩子们一起念:“枫叶跳出了拉丁舞,拍红了手掌。”暖洋洋的阳光下,教学到《路》一课时,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乡间泥泞机耕路……他让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感想,再创作成诗。孩子们写出了许多关于“路”的优秀诗作。李雪霞写道:“路是大地妈妈织成的网/网住了金灿灿的稻谷/网住了红彤彤的柿子/也网住了人们的欢笑。”王芳写道:“鞋子在路面上走着/‘嚓嚓’地响/这是它和路在交谈/鞋子说:我要把你踏平/路回答/我要把你磨破……”

等学期末,换成郁老师提问,孩子们回答。

“你们是怎么理解儿童诗的?说说看。”

同学们的回答七嘴八舌:“要富有想象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有嫉妒心。”“充满童趣。”“没有呆板。”……

项思萌说:“写诗,教会我用另一种目光看待生活,比如一阵风吹过,有时很轻柔,像是妈妈的吻;有时是咆哮,像怒吼的狮子。”

看看阳光

项思萌是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记得自己的第一堂儿童诗课。

“郁老师的开场白很特别。他说,诗歌会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光。不等话说完,他突然拉开教室的窗帘,那天的窗外,阳光好像有一层薄雾,有点像戚风蛋糕上铺了一层棉花糖。”

那节课后,项思萌写了一首《贪玩的阳光》。

早上,贪玩的阳光从东方跳出来,

和小鸟一起说话。

说累了,

他又在草坪上睡觉。

一觉醒来,

他又在屋檐上溜冰。

不知不觉,

他从东溜到了西。

突然,

阳光不见了。

他要快快回家,

免得月亮妈妈找来,

打他的屁股。

在北仑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可以在校本选修课中选校长郁旭峰的“儿童诗”。

郁老师的第一堂课,往往是答“记者”问。

“你写过多少首诗?”

“300~400首吧。”

“最喜欢哪首?”

“《雨点儿写字》。你们有没有听过雨滴落在屋檐的声音?在我的笔下,雨点不仅是雨点,还是一个好学却又天资不高的孩子,仿佛有自己的影子。”

“老师,您小时候是不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呀?”

“确实,回想自己小时候,真有点不好意思。我做过砸破大缸、跳窗逃学等一大堆调皮的事情。可当我真正喜欢上读书,喜欢上书中的精彩故事时,就开始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了。可见,书里有魔法。”

没写诗之前,郁老师是体育教师。开始上“儿童诗”后,郁老师的课,仍以天空为屋顶。

五年级的王梦童,刚上过的一堂课,是以寻找春天为主题的,小姑娘很兴奋,“我找到的春天,是刚刚钻出土地的新芽。”

金色的秋天到了,教学到《枫叶》这一课,郁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观察枫叶的形状。他指着叶片的脉络,快乐地和孩子们一起念:“枫叶跳出了拉丁舞,拍红了手掌。”暖洋洋的阳光下,教学到《路》一课时,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乡间泥泞机耕路……他让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感想,再创作成诗。孩子们写出了许多关于“路”的优秀诗作。李雪霞写道:“路是大地妈妈织成的网/网住了金灿灿的稻谷/网住了红彤彤的柿子/也网住了人们的欢笑。”王芳写道:“鞋子在路面上走着/‘嚓嚓’地响/这是它和路在交谈/鞋子说:我要把你踏平/路回答/我要把你磨破……”

等学期末,换成郁老师提问,孩子们回答。

“你们是怎么理解儿童诗的?说说看。”

同学们的回答七嘴八舌:“要富有想象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有嫉妒心。”“充满童趣。”“没有呆板。”……

项思萌说:“写诗,教会我用另一种目光看待生活,比如一阵风吹过,有时很轻柔,像是妈妈的吻;有r是咆哮,像怒吼的狮子。”

吟唱、诵读、举办诗词大赛……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尼山小学珊塘校区是一所只有79名学生的农村小学,无论是课堂内外,还是田间地头,从二年级开始,同学们就和家人一起以古诗词为伴。 因为诗词,他们彼此更加亲近;因为亲情,他们更爱诗词。

春姑娘悄悄地回到了大地,郑园洁、江乞儿、谢羽希这几个六年级的小伙伴蹦蹦跳跳地走在从校园回家的小路上。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和嫩绿的小草一起向孩子们打着招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郑梓琳打了个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一首接一首地吟唱着关于春天的古诗词,稚嫩的声音让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加入了进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转眼就走到了江乞儿的家门口,小姑娘话音刚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正巧走出家门的妈妈立刻把后两句诗接了上来,跟在后面的小妹妹做了个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动作。原来,江乞儿这个小古诗词迷,一回到家里就是吟诗诵词,妈妈、还在念一年级的妹妹和上幼儿园的小弟弟都按捺不住,也跟着念起了古诗词。江乞儿和妈妈曾多次登上学校诗词朗诵舞台表演,甚至还在当地府山街道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中获得过二等奖,是对厉害的“母子档”。“其实我妈妈吟唱古诗也很厉害呢!”谢羽希有点不服气。

每个学期,老师都要给同学们布置“大手拉小手”,和家人一起学古诗词的任务。“这任务根本就不用布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看见我们在学古诗词,早就悄悄学上啦!而且学得比我们还好还快呢!” 六年级男生江俊杰说,“我们这学期学习元曲,妈妈可喜欢了!她在石梁镇东方超市上班,一边整理货物一边就背起了元曲,其他阿姨也跟着背诵,还加上了自编的表演动作。看来我这个小‘老师’不能掉以轻心了。”

“可不就是呗,班里高华雄的外公虽然不会讲普通话,可他却学会用当地方言背诵宋词、元曲。郑园洁的爸爸为了不落在女儿后头,趁着孩子睡着的时候捧着古诗词读本不放下,就为了多记几首诗词和自己女儿比个高下。大家一起诵诗词、谈诗词、赛诗词,孩子们的家庭增添了多少欢声笑语啊!”一旁的杨慧峰校长笑着补充道。

“古诗词让我爷爷战胜了病魔!”三年级同学江毅晨永远不会忘记,去年爷爷身体不好住院了,本来到爸爸那里背诵宋词的江毅晨特意带上《经典诵读本》到医院背给爷爷听。爷爷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背到一半就说听不懂,懂事的江毅晨就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解释给爷爷听。爷爷听得哈哈大笑,病情也好转得很快。

诵诗待花开

“从工号退到名字/从衰老退到年少……故乡依然很远/是一只走失的草鞋/再从年少继续后退、退,继续退/退,继续退、退到母亲的身体里……”窗外,木兰花正舒展着洁白的花苞,阳光从窗格斜打进书吧,杭州市大关小学申花校区505班同学陈F晟和爸爸,正朗诵着工人诗人唐以洪的作品――《退着回到故乡》。温暖的声音给微寒的初春平添了些许暖意。

2016年岁末,朋友圈里一条观影活动的讯息,让505班班主任沈波老师关注到一部纪录片――《我的诗篇》。这部电影讲述了6名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饱经人间冷暖的打工者故事。沈老师被深深打动了,就在杭州市和家乡浙江平湖市各发起一场众筹观影活动。怀着对那些平凡诗人和动人诗歌的敬意,沈老师让全班同学和家长一起举办了一场以诗歌朗诵为主题的班会。

同学们选诗,选背景音乐;找场地,设计活动方案;邀请嘉宾,制作展板;确定同学中的催场调控、PPT播放、摄影人员。

22位同学轮流上台朗诵了《我的诗篇》中6名诗人的诗歌,4位家长和2位教师也站在了孩子的身边,朗诵着那些虽未广为流传却打动心灵的诗篇。小小的书吧内,童稚、清亮、低沉、沙哑等不同音色交织,感染着现场聆听的每一个人。

“看完《我的诗篇》,妈妈问我是否看得懂。其实,我还有好多不懂,但制衣工诗人邬霞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她说,‘我一定会昂起我的脑袋,向着阳光生长’,‘生活有多艰难,就有多珍贵’。我想,她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回忆起影片,白一杭觉得,虽然自己是乐天派,可是碰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再看看邬霞和几位诗人的坚强,他觉得惭愧。这次诗会上,白一杭、陈俊朗诵起叉车工诗人乌鸟鸟的《大雪压境狂想曲》:“天上的造雪工厂/机械的流水线天使/昼夜站在噪音和白炽灯光中/麻木地制造着美丽的雪花……天地间,唯民工白茫茫的脑袋/斜露于风雪外。”诗情,似乎就这样随着清亮的嗓音慢慢走进了他们的心中。

篇9

[关键词]古诗 背诵 方法 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58

在我国,“诗教”源远流长,许多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读诗背词。然而进入小学后,诗词背诵却遭遇了尴尬——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低,转眼就忘。这与相对单一乏味的背诵方法不无关系。因此,只有变换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学生才会诵得有滋有味,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看一看,诗画合一助记忆

在小学阶段的很多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插画,让学生通过鲜活的画面记住文字,达到诗画合一,这样记忆就会更加牢靠。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对于背诵景物类诗词最为适宜。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写景曲,在引导学生背诵这首曲时,我先让学生按曲中描写的景物顺序去观察插画。当学生把曲中的美景了然于心时,整首曲也就熟记了。

二、演一演,一招一式涨兴趣

我们身体中不仅是大脑有记忆功能,而且每一个细胞都能存储记忆。在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中都含有很多的动作,这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让身体也参与到记忆活动中。在指导背诵《池上》这首诗时,学生们边吟读边做着划船、采莲、摆手的动作,俨然就是诗中天真无邪的小娃了。这些动作让学生摆脱了“正正经经”的上课坐姿,使身体活动起来,他们兴趣大涨,很快就背诵了下来。

三、填一填,填字游戏记难句

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背一些本来背得很熟的诗时,会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了。这时如果提示一下某个字(或词),学生就会很快地接上。抓住这个特征,我经常和学生一起玩“填字游戏”,所填的字一般是关键字或是易错字。如《石灰吟》这首诗,第三句为“粉骨碎身浑不怕”,但是有学生习惯性地背为“粉身碎骨浑不怕”,于是我就专门抓第三句“粉骨碎身”这一词进行填空:“粉( )碎( )浑不怕。”而背到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时,就会有学生与《墨梅》(王冕)最一后句“只留清气满乾坤”混淆了,我就抓最后一句进行填字:“……要留( )( )在人间。”“……要留清白( )( )( )。”这样,根据学生的错点进行几次变换填字,学生就能够区别诗句,牢牢记住了。

四、猜一猜,益智诗谜得意趣

在浩如云烟的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的诗谜,充分显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平时,我经常说一些诗谜让学生猜。这些诗谜以五言居多,字简意浅又生动有趣,花的时间少又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关于“风”的诗谜:“吹落三秋树,能解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雨”的、“琴”的、“松”的诗谜……同样的,也可以是学生说给老师猜、家长猜。这样,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唱一唱,诗乐结合感古韵

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和音乐的结合,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根据诗词的这一特点,我将“吟唱”引入课堂。在指导《送元二使安西》的诵读时,我让学生先听《阳关三叠》古乐,在音乐声中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味和感情。之后组织学生以“一唱三叹”的演唱方式来进行吟唱。一声唱,三声叹让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对古诗的韵律节奏也获得了一定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古诗,进而积极地诵读。

六、讲一讲,故事情境入诗情

讲《赠汪伦》时,我和学生讲述“汪伦妙计邀李白”的故事,学生听得兴味盎然,自然也就很好地理解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记住了这首诗。在学习《石灰吟》时,我引入于谦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人高贵的品格。如此一来,这些人物形象深植于学生心中,诗文也随之烙进了学生脑海中。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们还排演了故事情景诗《回乡偶书》,将诗人的乡心、乡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拍掌叫绝。

七、串一串,以点带面促积累

篇10

诗与歌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诗歌形式。在我国,诗歌的发源是民间歌谣,后来转化为诗、歌、乐结合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后来,文人将这种形式发扬光大,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音韵美

 

古诗词有声调和音韵的变化,实现了声情与文情的一致性,无论是口头的吟唱,还是词曲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抒情的艺术形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语调也有着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色彩和动力性的变化,词曲通过长音和多音的形式清晰的展示出来。例如: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来如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乐章,此起彼伏,前面采用了平韵,声韵规律不同,那么旋律也会向着发展,第一句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描绘出了歌者的情绪,在第二句中,采用高音进入,将情绪推向了一个,自后大跳后上行,全曲结束,表达出了欲扬又抑的情感。音乐蕴含张力,高音都集中在“mi”上,让全曲可以前后呼应,在“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吟唱中,需要将“云”这个词拉长,这样不仅与诗词的节奏相符,也让整个曲调更加具有味道,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东方文化美学色彩

 

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将我国独有的东方文化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东方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古典美特征。鉴于汉语言独特的艺术特征,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遵循着押韵、规范的原则,内容方面神韵兼备、情景交融,让诗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在音乐的创作上,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采用丝竹管弦替代传统的大型编排乐器,成为了文人骚客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功能与形式是不同的,诗歌与乐曲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品质。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和谐美

 

西方的艺术歌曲是诞生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远离社会大众的生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我国,虽然皇亲国戚有专门的戏班,但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艺术的普适性,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并没有贵族精神,反而十分亲民,为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赋予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是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首诗歌不是抒情诗,而是采用简单的形式描写出了一幅春天的画卷,简单易懂。以《春晓》为基础,黎英海先生创作出相关的艺术歌曲,歌曲婉转低沉,略带惆怅色彩,将春天的色彩呈现出来,并蕴含着深刻的美学特征。

 

四、古诗词演唱中的个性美学

 

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多以美声为主,当美声唱法遇到高音时,往往会迸发出新的生机,歌者采用流畅、柔和的方式将乐曲演唱出来,这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音响特色。而西洋艺术歌曲的传入也对我国古诗词的演唱带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广义艺术歌曲与侠义艺术歌曲两种不同种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增加了新的元素。古代歌曲的演唱,经过成百上千年无数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戏曲、曲艺、民歌体系,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的唱法经过融合、改良,产生了全新的唱法。

 

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诗歌是文学的,同时又是音乐的。从起始的诗、乐、舞一体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刘勰《文心雕龙》)的乐府诗歌,到讲究平仄声律之美的“永明体”诗歌,再到讲究平仄对称、集诗词之大成的唐诗、宋词,中国诗歌的文学语言本身发展出了成熟固定的、具有音乐美感的格律形式。古诗词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比喻、烘托、象征等,有时则采用直抒情怀的表现手法并与“比”“兴”手法相结合,描绘出令人神往的诗的境界,使所抒之情淋漓尽致、所言之志精辟深刻。

 

篇11

感悟春天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又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 ?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选本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最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纳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站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说完便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读完第①段,你感觉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第②段空格处依次填入两个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高洁烂漫

B、烂漫高洁

C、烂漫高大

D、灿烂高洁

3、作者在第③段中引用了许多古人的诗句,其目的是什么?作者的这种写法对你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什么?你猜测一下“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这”具体指_________。“概莫能外”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5、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用第⑤段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多雨、短暂、来得艰难(春光金贵,春光难觅,雨水多)

2、B

3、作者引用许多古人的诗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谁都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这种引用许多古人诗句的写法使我们意识到平时要注意积累古诗名句。

4、“这”具体指“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篇12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境,和杜牧《山行》中的诗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了奋斗精神。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这是刘禹锡的乐观情怀。

杜牧的这首《山行》和刘禹锡的《秋词》有着相同的诗境。你看,远处的秋山有一条蜿蜒的石径盘屈而伸。山顶上,白云掩映,变幻万千,几家竹篱茅舍隐约可见。近处,红枫似火,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子,流连不舍地欣赏着。

本来,枫叶的颜色比红花显得更浓烈,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但它没有在春天和群花争艳,却在秋天呈现芳姿,这也是人们熟知的事实。可是,过去没有诗人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组成诗句。有的只是“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有的只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有的只是“枫醉未到清醒时,情落人间恨无缘”的无奈。

然而,杜牧却赋予了枫叶以花一般的不同气质,并且让它和春花进行比较,组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妙意象,使人读了以后,产生许多深沉的联想和想象。有时,这种联想和想象,会超出原作者的本来创作意图之外。

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中,我们不但看到枫叶在色彩上比春花还要红艳,而且还能感受到枫叶比春花更耐得住秋霜的磨炼。

和诗人杜牧一样,我也喜欢秋天。秋天,不仅代表着成熟,还有“万山红遍”的喜悦和诗情。

1.“漫”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遍;④广阔,长;⑤不受约束,随便; ⑥ 莫,不要。

在“漫读”一词中,“漫”的意思应该选择(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山行: 。 ②寒山: 。 ③径: 。

④白云生处: 。 ⑤坐: 。⑥红于: 。

3.说说你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理解。

古诗中的快乐儿童

汪金友

近日读到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儿童诗,题为 “小儿垂钓”。诗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钓鱼。路人向他招手问路,他却怕惊动了鱼儿而不敢回应。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但却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惟妙的纯真和无限的童趣。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牧童,更像个小雷锋。“欲断魂”的路人刚一提问,他就热情相答,并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唐代的吕岩 (吕洞宾),也写过一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宽阔的田野,悠扬的笛声,辛劳的牧童放牧归来,吃过了饭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

而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 《牧童》,又与众不同。一个夏日的午后,袁枚去拜访朋友,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嘹亮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短褂、骑着黄牛的牧童在高声唱着 《放牛歌》。袁枚正听得如醉,突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牧童发现了树上的知了,并熟练地爬上牛背,踮起脚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壮的树干。而机灵的知了,却 “嗖”地一声飞走了。袁枚见状,哈哈大笑,回家后即赋诗一首:“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对而言,白居易的 《池上》,则更为妙趣横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塘中一个个的大莲蓬,清香诱人。一个小孩儿禁不住诱惑,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但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小主人公天真活泼、又淘气又可爱的顽童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清代诗人高鼎的 《村居》,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杨柳轻扬,正是一派大好春光。放了学的儿童们,纷纷跑回家里拿出风筝,趁着东风放上天空。这样的春天,让孩子们陶醉,也让大人们向往。

在我的印象中,古儿童诗最多的是宋时的杨万里。其中流传最广的是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有《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色的蝴蝶,淹没在黄色的菜花中,令急急追赶的儿童,茫然不知所措。

关于儿童的词,我知道的只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一句 “最喜小儿无赖”,把父母之爱,儿女之欢,都尽在其中。

苏轼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老舍讲:“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天真无邪的儿童,不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快乐,而且带来了希望。

1.同学们,古诗中有很多可爱的儿童,他们各有特点,形象鲜明。你能从诗句中找到他们吗?用直线连一连吧!

放风筝的孩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

捉蝴蝶的孩子 牧童遥指杏花村

垂钓的孩子 不解藏踪迹

指路的孩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

偷白莲的孩子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