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31 05:38: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趣味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趣味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二、合理评价,评价要“就题论题,就话论话”,不能一概而论

语文评价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形式的,一种是书面形式的,也就是笔头的。很多语文教师的语言评价在课堂上频繁使用,但是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如,“你真棒”“你说的太对了”“你真是个好孩子”等等。书面作业或是作文上的评价也很单一。这样的评价并不是真的有效果。评价要合理,如果学生回答对了一个老师提出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单单只说一句:“你说得真好。”学生们会云里雾里,不知道该生回答的到底好在哪里。因此,教师要跟上学生的思考思路,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回答问题的想法、回答问题的导向和主观意识方面去评价。这样其他学生也就明白了,大家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问题,要这样考虑、要这样着手、要这样完成才可以^因此评价,不只是评价一个学生,而是通过评价一个学生回答的一个问题能给所有的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和指引,一个全班性的鼓励和牵引。这就是就题论题,就话论话,这就是合理评价。

三、利用多媒体,把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莲锊说:“如果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学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舞台上"^卩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等于一身,可以将枯燥、死板的语言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髙度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四、设计有效问题,根据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

篇2

1 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2 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3 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4 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篇3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昭鸣,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HSL理论与1+X+Y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汪飞,雪吴静.《听力障碍学生教学法》.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

[6]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娅娴.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J].校园英语,2016,27:116.

[2]錢海峰.新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53-54.

[3]刘勇.小学英语课堂听说读写训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95.

[4]宋丽娜.大班额情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05:113-117.

[5]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拼音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淑萍,小学语文如何抓好汉语拼音.学周刊,2014(9)

[3]周慧琼,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J],2005(12)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篇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是教法之关键。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近几年来我在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中,也探索和总结几点教学体会。

一、 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 幽默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一套……”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他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剂。

三、 媒体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象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篇6

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

二、注重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的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或录音磁带的范读;讲解技巧;领读;学生朗读;教师的反馈。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范读,跟读,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背诵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三、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绝非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是一个由听、说逐步向读、写过渡的阶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到,每一单元开始出现了阅读课文,也即开始提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地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重视课堂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关键途径是课堂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绐终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故事的整体性、趣味性,又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内容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从阅读课教学来告诉学生应怎样对语篇进行分析。

五、加强课外阅读及交际性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7

1 “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 、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体性教育是关键。“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杨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动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当老师讲“燃烧与缓慢氧化”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现象有那些认识和了解吗?”同学们发言后,对“燃烧”现象了解了很多。对燃烧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那么,同学们想探讨“燃烧”的实质吗?你们想解决燃烧造成的有关理由吗?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想要解决的理由,自我选择学习方式,30分钟后老师听同学汇报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的同学看书理解燃烧;有的回忆氧气性质学习时,说明燃烧的条件;有的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研究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有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燃”是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有的同学通过组内的讨论及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策略,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理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联想是思维的桥梁,历史上有不少创造和科学思维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联想。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长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根据人类当时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很难对苯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时,在梦中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当他从梦中惊醒时由刚才的梦境产生联想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通过了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这一化学史上的趣闻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想、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启迪少压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 ,在研究、探索中不断创新。

四、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化学是中学化学刚入门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理由,意识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学趣味实验可以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新知。如寻找简捷的实验室制O2策略。有的学生首先在KClO3加热分解的基础上选择Fe2O3、CuO等作催化剂制取O2,但此法与原法差别不大,谈不上简捷,也算不上创新。有的学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应剧烈,不易制约。

有的学生则想到氢气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若也可,岂不是简捷吗?于是同学们选择了反应物H2O2,并开始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探索。学生试验了沙粒、铜片、铁片、锌片、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等,他们发现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对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知道了动物中有过氧化氢酶可能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了实验室制O2的简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这类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及原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双基”的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深思、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中存在的理由,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

篇9

【关键词】 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 新标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一、Warming-up阶段: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而一堂使人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往往是从每节课的Warming-up环节入手。几分钟的Warming-up,运用得好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会在每节上课之前叫学生大声对自己说: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 . Never , Never , Never , Never give up . 进行热身训练。在这环节也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Short play、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 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 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集中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并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re-task阶段: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2.1还原生活,创设情景

2.2利用图画,创设情景

如教《新目标》八年级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时,挂上这一课的挂图,指导学生对这一挂图的人物进行描述,进而对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样认识,怎样建立友谊,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3发挥想象,创设情景

在学习教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情景给出后,兴奋的学生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枯燥的机械认读,换成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上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的句型If ... It will be ...介绍未来的生活,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2.4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着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 接着教师问: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三、While-task 阶段:融入情景,交际操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 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学内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学生写下他们现在面对的烦恼和问题,一些学生或是教师自己充当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们排难解优。让他们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为他们面临的困惑提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之处。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阶段:扩展情景,演绎对话

该环节中老师扩展交际对话情景,努力创造接近生活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演绎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M6 A famous story 我们学习完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奇境》。故事描述了爱丽丝在一个夏日里做的梦,在这梦的奇境里,白兔戴着白手套,毛虫吸着烟斗,疯了的冒匠和三月兔总是在喝茶,而红桃王后要砍掉每个人的头……这个故事很奇怪,可是在梦境里什么都会发生。布置学生增加一个结尾内容,还有什么离奇的事情发生?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三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集资料。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开展热烈讨论,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展示。A组是口述, B组以short play形式, 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教师还应运用情景,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英语要在情境中教,在情景中学。没有情景的英语教学,既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情景。而情感教学已成为人本教育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篇10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产物。初中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英语的教学,是要求老师以新课程为指导,以全面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从而使英语课堂的教学能够不断地得到提升。在这样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教学法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含义,想必大家应该都能明白,意思就是说,兴趣所向,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自己兴趣所向的知识,自己也能充分的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

基于以上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做游戏,利用初中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将玩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组织比赛、饰演小品等等环节,从而鼓动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1.通过教学生英语歌曲,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上用英语编绕口令比赛或者是进行接龙游戏。

3.将英语课文的内容变成话剧,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行演出;

4.课前选择一些有趣的谜语让学生去猜,并且对猜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大地激发出来。

二、情境教学法在英语交际能力上的运用

老师在课堂中应当营造一定的语境,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例如,老师可以创造一些简单的真实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参与进去,通过模拟沟通交流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例如,我吃苹果时一边问学生:What am I doing?

这样学生会回答:You are eating an apple.

然后我再拿出另一个苹果,并且做出要吃它的样子,再问学生:What am I going to do?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会说:You are going to eat an apple. 转贴于

在这样的语境中再分别用basketball、pen来描述这种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时态结构的变化。然后拿出一些道具,让一些学生上台来表演be going to do,在这样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地掌握了英语语句的使用。

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1.每次上课之前让学生上台进行发言,以自由演讲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2.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

3.将上课的内容变成一种场景,然后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表演,从这样的对话中增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班上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说的环节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三、情境教学法在学习英语词汇上的运用

在对学生进行词汇方面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模拟一定的场景,或者是拿出一些道具,使学生能够进行感知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clothes、bags、skirts等等单词时,可以拿到这些实物,然后再将这实物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还有,在学习一些表情方面的词汇时,老师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些表情,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要学习的单词,例如happy、sad、angry、relaxed等等英文单词,都可以用表情展示出来。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下,老师应当有效地贯彻情境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感性的环境中学会更快更好地学习。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感官性、直观性、形象性和启发性的有力结合,这样的学习方法,将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一、 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创境入课,像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再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粘贴一个小动物,然后说在小动物的三点钟方向有一只羊,九点钟方向有一只狗……让学生试着找到羊、狗等动物的位置。相信不认识钟表的小朋友们肯定一头雾水,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始认识钟表了,在前面导入的铺垫下,学生对认识钟表充满好奇,急于知道几点钟方向究竟在哪里,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充满活力且更加高效了。

二、新授部分的趣味性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教学法就能提高学生兴趣,达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时,可以准备两块同样大小的蛋糕,一个切成四块,一个切成八块。先引入几分之几的概念,然后做一个游戏,赢了的学生可以上台来选取蛋糕吃,选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主挑选,但在拿蛋糕的时候说出自己选择的是几分之几蛋糕。相信先选的学生都会选择四分之一蛋糕,问他们原因,学生都会说四分之一的蛋糕比八分之一的蛋糕大很多。在这样的铺垫下,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数学道理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这就是情景教学法,它来源于生活,紧密结合于生活,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篇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它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工具与英语学科完美结合,使其与英语课程的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实施过程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整合为一体,增加了信息获取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其次它使学生的眼、耳、口、手和脑并用,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从而能愉悦的接受和运用新知。因此为了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我们应努力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我们传统、单一的课堂结构。

一、音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读音的准确性和音色的纯真度。尤其是在教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时,要求学生掌握每个音的发音要领,诸如开口度的闭合,舌位的高低,唇呈扁形还是圆形;对于辅音教学则要求学生掌握气流在发音通道上受阻和声带是否振动的情况。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靠感觉和模仿教师来掌握这些发音规律。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人的发音器官喉头结构、口腔结构、鼻腔结构以及发音时的全过程动态逼真地演示出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整体上达到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这种有效整合,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使教学更具人性化色彩。

二、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初中阶段的词汇量大,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法,老师领读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方式会让学生对识记英语词汇失去信心。为了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提高词汇教学的课堂效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将单词放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来。例如学习有关动物类的词汇,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视频直接播放自然界野生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动物,观看外形,闻其声,目睹其生活的环境。然后再把所学单词呈现出来,这样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刺激学生快速感知,把名称与实物自然的联系起来,达到形、声和意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记忆词汇、巩固词汇的目标。

三、口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侧重语言会话即交际能里的培养。因此适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单纯的进行口语练习,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要把口语教学贯穿在日常教学的始终,紧扣教学内容多方位的给学生搭建语言会话的平台。譬如进行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数字教学这一课时,我放弃了用简单枯燥的数字单纯操练的形式,而是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出生活场景中的电话号码、摩托车号码、汽车号码、QQ号码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信息,让学生随着与画面跳动的数字有节奏的跟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情境交际,充满自信地与人交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四、复习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复习课一直被认为是最不好上的课,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最后的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知半解,费时费力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在教育信息化、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可以把学科知识渗透到信息技术中加以整合,将复习课设计成“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开放性的练习,搭建更多机会的操作平台,大幅度提高学习和实际运用的频率,以达到进一步巩固、强化训练的目的。如我在教现在完成时态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这个语法通过六大板块展示出来:概念,结构形式,时间状语,常用的瞬间动词与延续性动词的转换,随堂练习,典型考点。如此多的内容在传统授课时至少需三个课时,而通过多媒体可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是复习,前四部分内容一带而过,重点是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大量新颖、典型的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随机去做,老师跟踪辅导,就地解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潜力,还节约了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及时的反馈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相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刺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使老师更多地以管理者和引导者身份出现在教学中,而不再是说教者。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者。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思路和手段上的求实、求新、求变,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突破,促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Z]. 惟存教育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