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6:01: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护士防护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47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2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分布:急诊7例、门诊6例、病房22例(其中实习生2例)—锐器伤发生35例,污染血液喷溅12例。
3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针刺伤针刺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国内职业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74.5%为污染针头所刺伤,护理工作中针刺伤造成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
3.2化学因素护士在配制各种化疗药物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部分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被人体吸收,可引起脱发、白细胞下降等。
3.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和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致护士感染。
3.4社会心理因素目前,住院病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比例未达标,形成了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如超时的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弯腰用力不当,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腰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等。同时护士在家庭、单位担任不同的角色,承受来自病人、家庭、社会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疾病。
3.5护士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本身防护意识淡薄。比如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护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不习惯戴手套,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等造成的。
4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4.1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每名护士真正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4.2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特别是抽血针头、注射针头、安瓿等刺伤。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及时处理锐器物品。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能有效地预防锐器伤,有报道: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可使锐器伤发生率减少50%。
4.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但也是护理工作中最易忽视的环节,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护理操作前要彻底规范洗手。同时规范着装,可以防止护理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污染。
4.4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标准预防是WHO推荐预防医患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方法。护士应当学习、应用标准预防的措施。标准预防强调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室、产室、ICU的护士要更多地进行标准预防。
4.5药物伤害的预防,强化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和护士操作时,应戴好口罩、手套、帽子、防护衣。配药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有条件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检测空气中药物浓度,严禁超标。如果操作时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防止外溅。注意通风,祛除消毒剂残留在空气中的浓度。
4.6加强对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病人用过的棉签、棉球、敷料等要装入密闭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安瓿等,放于专门的锐器盒,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要求包装,并按当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长在管理上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当好护理业务的专家
护士长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业务、精湛的技术。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理念。并亲自动手解决疑难的护理问题。把好护理业务的关。
2当好护理管理的行家
2.1护理工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质量第一。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建立在以质量为核心的基础上。
2.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是制度制定不合理还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通过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制订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使每个人引以为戒,防止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并长期跟踪,对整改措施作出评价。
2.3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体系根据医院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以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并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要做到信息畅通,经常收集外院、其它科有关护理不良事件的事例、病例,带领护士给合本科情况讨论学习,消除各种不安全的护理行为、倾向及隐患,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性的服务。护士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每项护理活动无不潜在法律问题。护士承担的责任非同小可,护士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并将法律意识时刻贯穿于各项护理工作中,使病人和护士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避免护患矛盾的产生。护士长在狠抓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应抓紧护士的法律教育。
2.5教育护士做好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与病人满怀足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性沟通已被国内外护理界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治疗性沟通的培训。要求护士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穿插健康教育。
2.6转变服务意识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合理基本需求,体现出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3认真做好检查工作
护士长每天应做好病房的动态管理检查每天的交接班工作,特别是夜、白班的交接。每天多次巡视病房与病人交谈。检查护理工作完成的情况。查看有无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发现现问题及时补上。特别是做好危重病人工作的检查。
4认真做好监督工作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减少医疗纠纷的良好保证,护士长要做好护理质量、医德医风的的监督。
5认真做好协调工作
护士长要做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患者与院内其它相关科室的关系。当发现患者对护理、医疗等有不满或有疑问时要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尽快解决问题。
6注意特殊患者
在实际工作中偶有一些职业特殊、身份特殊、社会背景特殊、心理特殊的患者及家属,这些人往往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点对象。遇到有这种人在科内住院,要及时通知全科护士并教育护士在护理操作及服务态度及言语方面都要谨慎,对他们的过激行为不能产生厌烦情绪,要以平静的心情去对待他们,服务要周到热情,以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
7注意医疗不当的病人
由于医疗上的一些问题最终引发对护理上的不满。有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有意见或医疗未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时会把这种不满发泄在护理上。遇有这样的病人时,护士不要随便向患者解释病情,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准确、详细、及时、规范地记录。语言交流要慎重,服务热情周到,对患者一往既如,对患者的怨言不计较,不争辩。当口服或注射一些贵重药品要特别交待病人或家属该药品已使用。做任何护理操作都有要向家属或病人解释目的及告之注意事项。
8注意曾在外院治疗未愈或曾与外院有医疗纠纷或其亲属曾与医院有过纠纷的病人
这类患者对本院治疗、护理知识都非常了解。往往疾病未愈,怨气大,对医院怨声载道,对医疗、护理不放心,疑心大。因此,护理时要时时处处特别小心,做好原始记录,做好每项护理操作后让患者及家属认可并签字,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对其询问的超出护理范畴的问题不做解释,告之其询问经管医生。对它院的治疗、护理不做任何评价。
9注意动机不良的病人
现阶段医疗市场的大环境不良,有些人利欲熏心,加上现行法制的不健全,这些人往往想钻空子。对这些病人我们应多加防范。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操作,不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1.1.1锐器刺伤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在日常工作中,除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外还经常接触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各种止血钳、布巾钳、电刀、骨科用的骨剥、骨刀等各种尖锐锋利器械,受伤的危险性更大、污染机会更多。
1.1.2带伤参加工作
个别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损伤或有小伤口时,照常参加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
1.1.3自我防护不当
个别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只戴PE手套或紧急情况下不戴手套,徒手进行操作,增加了被污染机会。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等),它们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比如:护士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肿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等;戊二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都有严重刺激作用,如结膜红肿、过度流眼泪,个别人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现象。
1.2.2麻醉剂
麻醉师使用大量的各种类型麻醉剂(如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异氟烷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状弥散于空气中,也可经患者吸入后再由患者呼气时排出大量的麻醉废气。若工作人员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导致麻醉废气在医务人员体内蓄积从而危害健康。
1.3空气环境污染
紫外线:经常接触紫外线灯的照射,如开关紫外线灯管时护士的皮肤和眼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皮炎、皮肤发痒、眼病、流泪等,严重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可继发白内障等。
1.4X线照射
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常常需要使用C臂机辅助手术,进行定位、留图。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或间接受到X线的照射,长期受到X线的照射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可逆的危害,如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降低等。
1.5身心损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压力大,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带有体力性质),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比较多,再加上长时间站立,血液在下肢潴留,回流不畅,手术室护理人员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其他科室高。再加上经常延迟下班,饮食不规律,手术室护理人员极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另外,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工作气氛,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手术间吸引器、电刀、监护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噪声,再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变化,对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种持续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手术室护士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概率增多。
2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
2.1避免锐器刺伤
2.1.1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注射器及输液器针头刺伤患者和自己。
2.1.2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时一定要稳、准、快,对手术刀、手术剪及尖锐器械传递时应使锐利面朝向自己,以防误伤他人。用过的尖锐器械应妥善放置,以防误伤护士。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套破裂时应立即更换。
2.1.3手术完毕后,手术刀片、缝合针等应放入利器盒,并正确安装、取卸手术刀片,不可用手取卸,以防刺伤护士。
2.1.4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若发生针刺伤或刀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为乙肝阳性,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追踪监测。
2.2树立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养成操作戴手套的良好习惯。若为感染手术,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使用护目镜。
2.3减少空气污染
2.3.1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灯管或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者可用层流手术室。
2.3.2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消毒剂,如:戊二醛容器带盖或尽量不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在倾倒消毒液或浸泡器械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护目镜、口罩、帽子等。
2.3.3减少全麻吸入剂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利用密闭式麻醉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损害。
2.4减少X线对人体的危害
骨科手术要尽量减少X线机的使用次数,照射时控制照射时间和距离,医务人员最好穿作者简介:刘咏莉,女,本科,主管护师。防护服。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防护屏障,在使用X线照射时医护人员可站在防护屏障后,做好自我防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骨科手术间,手术间的围墙上做好防护,以防损害其他手术间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2.5防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在每台手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确认性能良好安全后方可使用。电刀尽量采用一次性负极板,避免烧伤患者。
2.6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身心损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若为连台手术,应更换当班护士,以减少高强度工作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身心压力。
1.2生物危险因素:对于物理性伤害的发生,其危害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刺伤或割伤,由于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大都需要接触患者并长期暴露于手术室环境,多会增加接触血液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等,目前,这类伤害是职业危害中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在出现刺伤时,仅仅只需要4μ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受伤者感染HBV[5]。
1.3化学危险因素:由于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往往环境较为封闭,而手术过程中又需要大量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由于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得因手术室环境中存在浓度相对较高的麻醉废气和化学试剂。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挥发性的物会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使护理人员易发流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不孕不育。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存在,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臭氧等等以及因电锯、电钻等器械使用时生成的焦烟,对于人体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具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会导致鼻咽炎、结膜炎以及皮肤疾病等,甚至致癌[6]。此外,某些肿瘤患者治疗时采用的相关化疗药物,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护理职业危害的防护
2.1心理因素的防护[7]: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医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护理资源,从而使护理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缓解其身心的疲劳。另一方面,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多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多参加活动,娱乐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锻炼,提供工作技能,要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不断学习,找出自身的问题并解决。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信息,认真准备手术所用的相关器械和药物等,熟悉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医生的习惯,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这样,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熟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多做运动,缓解工作的紧张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冲突,避免工作应激发生,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2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常见的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等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①减少辐射来源,做好辐射防护。可单独设置专用的手术间进行透视或摄片,减少护理人员与辐射源的接触,同时可使用铅制防护服,避免护理人员直接暴露在辐射源下;同时合理调度,对于此类手术实行轮岗,避免同一人员反复进行,造成长期蓄积。再者,对于孕产期和哺乳期的护理人员禁止参与此类手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流产等不良后果;②尽量减少噪音来源,对于术中器械带来的噪音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降低各类仪器设备的音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声讲话、同时走路、开关门等动作要轻,避免器械坠地与碰撞声。
2.3生理危害防护: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的规律性被打破,饮食不合理、不规律经常发生,容易导致胃肠道的病变甚至发生低血糖的风险[9]。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宜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提供足够多的能量,同时可以自备一些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充饥。同时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通过更换班次,轮流休息,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充足的精力。同时,对于长时间站立引发的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间歇可适当地转动颈部或者扭动腰部、伸腿等动作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造成颈部、腰部等肌肉劳损。在使用手术刀、电钻、电锯等器械时要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4生物因素的防护:鉴于该类危害的严重性和临床多发性,对于生物因素的防护也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行手术前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预先做好准备,以备应急使用。具体要求如下[10]:①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菌,了解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致病性等相关知识,同时病原菌检查阳性的患者手术时,需要做好防护准备,穿好防护服等,从而避免手术器械对护理人员带来的物理性伤害,有效地减少病原菌侵入人体的几率;②实施规范化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的使用,如勤洗手并佩戴手套、装卸刀片要规范、采用托盘进行刀具等的传递。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手术过程中要专心谨慎,注意力集中,掌握手术进程,适应手术节奏,防止因紧张而发生失误;③手术过程中出现外伤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以排除其内血液,并冲洗伤口,使用0.5%碘伏消毒处理,及时评估风险发生的情况,并跟踪监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④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对于手术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2.5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手术室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主要是注意手术室的通风状况,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空气污染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尽量减少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在操作时须佩戴防护装置。对于麻醉机要定时维修和维护,管道出口处增加过滤装置,以过滤除掉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减少手术室环境中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