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6:01: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士防护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47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2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分布:急诊7例、门诊6例、病房22例(其中实习生2例)—锐器伤发生35例,污染血液喷溅12例。
3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针刺伤针刺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国内职业针刺伤发生率为80.6%,其中74.5%为污染针头所刺伤,护理工作中针刺伤造成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
3.2化学因素护士在配制各种化疗药物时,药物颗粒释放到空气中,部分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被人体吸收,可引起脱发、白细胞下降等。
3.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和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致护士感染。
3.4社会心理因素目前,住院病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比例未达标,形成了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如超时的走动,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弯腰用力不当,易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腰椎间盘的膨出或脱出等。同时护士在家庭、单位担任不同的角色,承受来自病人、家庭、社会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易造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疾病。
3.5护士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本身防护意识淡薄。比如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往往是由于一些护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不习惯戴手套,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等造成的。
4加强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
4.1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每名护士真正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4.2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特别是抽血针头、注射针头、安瓿等刺伤。工作中应注意预防,及时处理锐器物品。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能有效地预防锐器伤,有报道: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可使锐器伤发生率减少50%。
4.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但也是护理工作中最易忽视的环节,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护理操作前要彻底规范洗手。同时规范着装,可以防止护理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污染。
4.4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标准预防是WHO推荐预防医患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方法。护士应当学习、应用标准预防的措施。标准预防强调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室、产室、ICU的护士要更多地进行标准预防。
4.5药物伤害的预防,强化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和护士操作时,应戴好口罩、手套、帽子、防护衣。配药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有条件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检测空气中药物浓度,严禁超标。如果操作时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防止外溅。注意通风,祛除消毒剂残留在空气中的浓度。
4.6加强对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病人用过的棉签、棉球、敷料等要装入密闭黄色垃圾袋内。针头、安瓿等,放于专门的锐器盒,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要求包装,并按当时卫生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长在管理上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当好护理业务的专家
护士长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业务、精湛的技术。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理念。并亲自动手解决疑难的护理问题。把好护理业务的关。
2当好护理管理的行家
2.1护理工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质量第一。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建立在以质量为核心的基础上。
2.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是制度制定不合理还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通过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制订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使每个人引以为戒,防止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并长期跟踪,对整改措施作出评价。
2.3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体系根据医院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以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并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要做到信息畅通,经常收集外院、其它科有关护理不良事件的事例、病例,带领护士给合本科情况讨论学习,消除各种不安全的护理行为、倾向及隐患,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性的服务。护士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每项护理活动无不潜在法律问题。护士承担的责任非同小可,护士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并将法律意识时刻贯穿于各项护理工作中,使病人和护士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避免护患矛盾的产生。护士长在狠抓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应抓紧护士的法律教育。
2.5教育护士做好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与病人满怀足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治疗性沟通已被国内外护理界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治疗性沟通的培训。要求护士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穿插健康教育。
2.6转变服务意识开展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合理基本需求,体现出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
3认真做好检查工作
护士长每天应做好病房的动态管理检查每天的交接班工作,特别是夜、白班的交接。每天多次巡视病房与病人交谈。检查护理工作完成的情况。查看有无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发现现问题及时补上。特别是做好危重病人工作的检查。
4认真做好监督工作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减少医疗纠纷的良好保证,护士长要做好护理质量、医德医风的的监督。
5认真做好协调工作
护士长要做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患者与院内其它相关科室的关系。当发现患者对护理、医疗等有不满或有疑问时要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尽快解决问题。
6注意特殊患者
在实际工作中偶有一些职业特殊、身份特殊、社会背景特殊、心理特殊的患者及家属,这些人往往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点对象。遇到有这种人在科内住院,要及时通知全科护士并教育护士在护理操作及服务态度及言语方面都要谨慎,对他们的过激行为不能产生厌烦情绪,要以平静的心情去对待他们,服务要周到热情,以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
7注意医疗不当的病人
由于医疗上的一些问题最终引发对护理上的不满。有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有意见或医疗未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时会把这种不满发泄在护理上。遇有这样的病人时,护士不要随便向患者解释病情,任何护理操作都要准确、详细、及时、规范地记录。语言交流要慎重,服务热情周到,对患者一往既如,对患者的怨言不计较,不争辩。当口服或注射一些贵重药品要特别交待病人或家属该药品已使用。做任何护理操作都有要向家属或病人解释目的及告之注意事项。
8注意曾在外院治疗未愈或曾与外院有医疗纠纷或其亲属曾与医院有过纠纷的病人
这类患者对本院治疗、护理知识都非常了解。往往疾病未愈,怨气大,对医院怨声载道,对医疗、护理不放心,疑心大。因此,护理时要时时处处特别小心,做好原始记录,做好每项护理操作后让患者及家属认可并签字,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对其询问的超出护理范畴的问题不做解释,告之其询问经管医生。对它院的治疗、护理不做任何评价。
9注意动机不良的病人
现阶段医疗市场的大环境不良,有些人利欲熏心,加上现行法制的不健全,这些人往往想钻空子。对这些病人我们应多加防范。严格按操作常规执行操作,不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1.1.1锐器刺伤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在日常工作中,除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外还经常接触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各种止血钳、布巾钳、电刀、骨科用的骨剥、骨刀等各种尖锐锋利器械,受伤的危险性更大、污染机会更多。
1.1.2带伤参加工作
个别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损伤或有小伤口时,照常参加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
1.1.3自我防护不当
个别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只戴PE手套或紧急情况下不戴手套,徒手进行操作,增加了被污染机会。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等),它们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比如:护士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肿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等;戊二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都有严重刺激作用,如结膜红肿、过度流眼泪,个别人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现象。
1.2.2麻醉剂
麻醉师使用大量的各种类型麻醉剂(如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异氟烷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状弥散于空气中,也可经患者吸入后再由患者呼气时排出大量的麻醉废气。若工作人员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导致麻醉废气在医务人员体内蓄积从而危害健康。
1.3空气环境污染
紫外线:经常接触紫外线灯的照射,如开关紫外线灯管时护士的皮肤和眼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皮炎、皮肤发痒、眼病、流泪等,严重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可继发白内障等。
1.4X线照射
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常常需要使用C臂机辅助手术,进行定位、留图。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或间接受到X线的照射,长期受到X线的照射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可逆的危害,如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降低等。
1.5身心损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压力大,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带有体力性质),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比较多,再加上长时间站立,血液在下肢潴留,回流不畅,手术室护理人员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其他科室高。再加上经常延迟下班,饮食不规律,手术室护理人员极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另外,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工作气氛,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手术间吸引器、电刀、监护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噪声,再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变化,对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种持续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手术室护士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概率增多。
2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
2.1避免锐器刺伤
2.1.1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注射器及输液器针头刺伤患者和自己。
2.1.2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时一定要稳、准、快,对手术刀、手术剪及尖锐器械传递时应使锐利面朝向自己,以防误伤他人。用过的尖锐器械应妥善放置,以防误伤护士。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套破裂时应立即更换。
2.1.3手术完毕后,手术刀片、缝合针等应放入利器盒,并正确安装、取卸手术刀片,不可用手取卸,以防刺伤护士。
2.1.4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若发生针刺伤或刀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为乙肝阳性,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追踪监测。
2.2树立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养成操作戴手套的良好习惯。若为感染手术,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使用护目镜。
2.3减少空气污染
2.3.1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灯管或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者可用层流手术室。
2.3.2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消毒剂,如:戊二醛容器带盖或尽量不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在倾倒消毒液或浸泡器械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护目镜、口罩、帽子等。
2.3.3减少全麻吸入剂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利用密闭式麻醉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损害。
2.4减少X线对人体的危害
骨科手术要尽量减少X线机的使用次数,照射时控制照射时间和距离,医务人员最好穿作者简介:刘咏莉,女,本科,主管护师。防护服。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防护屏障,在使用X线照射时医护人员可站在防护屏障后,做好自我防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骨科手术间,手术间的围墙上做好防护,以防损害其他手术间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2.5防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在每台手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确认性能良好安全后方可使用。电刀尽量采用一次性负极板,避免烧伤患者。
2.6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身心损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若为连台手术,应更换当班护士,以减少高强度工作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身心压力。
1.2生物危险因素:对于物理性伤害的发生,其危害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刺伤或割伤,由于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大都需要接触患者并长期暴露于手术室环境,多会增加接触血液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等,目前,这类伤害是职业危害中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在出现刺伤时,仅仅只需要4μ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受伤者感染HBV[5]。
1.3化学危险因素:由于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往往环境较为封闭,而手术过程中又需要大量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由于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得因手术室环境中存在浓度相对较高的麻醉废气和化学试剂。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挥发性的物会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使护理人员易发流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不孕不育。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存在,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臭氧等等以及因电锯、电钻等器械使用时生成的焦烟,对于人体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具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会导致鼻咽炎、结膜炎以及皮肤疾病等,甚至致癌[6]。此外,某些肿瘤患者治疗时采用的相关化疗药物,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护理职业危害的防护
2.1心理因素的防护[7]: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医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护理资源,从而使护理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缓解其身心的疲劳。另一方面,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多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多参加活动,娱乐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锻炼,提供工作技能,要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不断学习,找出自身的问题并解决。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信息,认真准备手术所用的相关器械和药物等,熟悉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医生的习惯,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这样,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熟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多做运动,缓解工作的紧张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冲突,避免工作应激发生,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2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常见的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等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①减少辐射来源,做好辐射防护。可单独设置专用的手术间进行透视或摄片,减少护理人员与辐射源的接触,同时可使用铅制防护服,避免护理人员直接暴露在辐射源下;同时合理调度,对于此类手术实行轮岗,避免同一人员反复进行,造成长期蓄积。再者,对于孕产期和哺乳期的护理人员禁止参与此类手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流产等不良后果;②尽量减少噪音来源,对于术中器械带来的噪音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降低各类仪器设备的音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声讲话、同时走路、开关门等动作要轻,避免器械坠地与碰撞声。
2.3生理危害防护: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的规律性被打破,饮食不合理、不规律经常发生,容易导致胃肠道的病变甚至发生低血糖的风险[9]。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宜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提供足够多的能量,同时可以自备一些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充饥。同时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通过更换班次,轮流休息,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充足的精力。同时,对于长时间站立引发的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间歇可适当地转动颈部或者扭动腰部、伸腿等动作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造成颈部、腰部等肌肉劳损。在使用手术刀、电钻、电锯等器械时要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4生物因素的防护:鉴于该类危害的严重性和临床多发性,对于生物因素的防护也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行手术前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预先做好准备,以备应急使用。具体要求如下[10]:①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菌,了解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致病性等相关知识,同时病原菌检查阳性的患者手术时,需要做好防护准备,穿好防护服等,从而避免手术器械对护理人员带来的物理性伤害,有效地减少病原菌侵入人体的几率;②实施规范化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的使用,如勤洗手并佩戴手套、装卸刀片要规范、采用托盘进行刀具等的传递。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手术过程中要专心谨慎,注意力集中,掌握手术进程,适应手术节奏,防止因紧张而发生失误;③手术过程中出现外伤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以排除其内血液,并冲洗伤口,使用0.5%碘伏消毒处理,及时评估风险发生的情况,并跟踪监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④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对于手术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2.5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手术室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主要是注意手术室的通风状况,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空气污染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尽量减少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在操作时须佩戴防护装置。对于麻醉机要定时维修和维护,管道出口处增加过滤装置,以过滤除掉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减少手术室环境中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整体护理是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科学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是以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主,而不是足以“技术操作”为主。护士长在明确护理观念后及时地转变了管理思路,按照整体护理的轨迹运作,把以护理工作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为中心,在管理措施和检查方法上也做了相应的改进。
1合理排班,明确责任护理的工作职责
根据内科病房人多,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分4个组,每个组分管7~10张床位,责任组长由学历较高,素质较好,责任心强,职称在护师以上的护士担任,相对固定(3个月内2个月做责任组,1个月参加夜班)的工作职责除完成规定的治疗、护理操作外,需每天对分管病人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对入院、出院病人做好入院介绍和出院宣教。平时深入病房,对分管病人做好健康宣教、疾病知识宣教及药物知识宣教,并及时帮助病人解决生理、心理等问题。责任护士在自己分管的病房应签写自己的名字,以便病人好找。
2制定宣教计划、督促实施
2.1入院宣教计划目的是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病人角色,内容包括环境的介绍,各项规章制度的介绍及个人卫生宣教,并在24h内协助完成个人卫生,包括三短:指、趾甲、须发短;六洁:口腔、头发、手脚、皮肤、会阴、清洁。
2.2疾病标准宣教计划对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及做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制定出标准的健康宣教计划,其内容包括疾病的诱发因素,症状发作的自我评价,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2.3饮食指南包括住院病人的饮食种类及适应范围,心脑血管病人的饮食综述,膳食原则等。
2.4出院指导对今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必要时需家属配合,内容包括药物的指导,饮食的要求,康复锻炼及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3改变交班方式
本文作者:唐晨曦李玲易诗球赵丽工作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静疗专科护士带领责任护士至床旁逐一查看病人,听取责任护士汇报当天病人输液情况,输液工具、血管的选择,病员对输液间题的主诉、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导管的维护情况、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评估第二天新起输液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管等级同时解答病员的疑问,并结合用药与患者沟通。制定输液方案。如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血管的选择是否科学、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及处理方法。并对第二天的静脉输液工作安排,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对个别输液疑难患者进行讨论。1.3.4实施护理措施1.4输液查房记录由当日责任护士查房时进行记录,供护士查阅。
分别对查房前、查房后3月、查房后6月护士对静脉输液的认知状况、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化疗病人和静脉高营养患者输注途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对护士对静脉输液的认知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血管解剖结构与输液治疗的关系,输液工具的选择原则、科室常用药物的渗透压和PH值、短导管及中长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方法、不同输液患者的心理特点。调查对象为调查时在我科上班的全体护士,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三个等次。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荆花设计的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查房执行前后300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输液满意度。该满意度调查表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方面共35个条目。根据病人需求程度有n个分值供选择,分值高则满意度高,分值低则满意度低。3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在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专科护士必须参与日常工作,如倒夜班、上责任班、辅助班等,使专科护士不能全心从事专科护士工作。因此无论在工作范畴还是在工资待遇方面都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而大量的报道表明专科护士在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人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在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输液技术水平的平台,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结合病房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及时解决问题输液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该学科发展,同时更重要的给病人带来了实惠,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让其他护士看到了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如果经过专科护士培训后在工作范畴和待遇方面和其他临床护士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难免让人质疑培训的意义。通过每日查房变传统的被动输液模式为主动治疗模式,对输液质量实施前馈控制,提高了整个病区输液质量,保障了输液安全。传统的输液模式是护士被动执行医嘱,即在静脉输液时完成任务性质的、习J赞胜的器材使用,不对病人做全面、准确的评估,病人从使用外周通道器材,即传统的套管针(甚至钢针)开始静脉治疗,结果由于药物特性(如化疗药物、高浓度、强刺激性的药物)引发严重并发症,如静脉炎,药物外渗引起的皮下坏死等,可能最终丧失外周静脉穿刺机会,影响治疗效果。而实施输液查房后,借助输液专科护士系统的理论知识,在病人第一次静脉治疗前对病人病情、药物性能、治疗时间、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适合病人的静脉通路、输液器材,以达到保护病人的外周血管,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省护理和处置费用及病人的总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输液专科护士能早期识别输液并发症,如早期静脉炎、导管纤维蛋白鞘、穿刺局部感染、潜在的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连续的观察和护理,使相关并发症能及时控制,导管的有效使用和安全留置率大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将输液查房作为一种常规制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一切护理工作质量的金标准。通过查房,患者住院后首次输液前护士针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经济状况、居住地,将输液的一些新观念、新信息,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患者一起探讨,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输液方案。如一患者需行化疗、疗程半年,最佳选择为置PICC导管,但考虑到患者因居住地离医院较远,出院后导管维护不方便,我们就建议患者置CvC导管,出院时拔管。在使用化疗药和高渗性液体时,由于较早的使用了PICC或CvC导管,减少了渗漏和反复穿刺的痛苦,有的患者实现了治疗全程一针穿刺,感到非常满意。同时在查房的过程中,每天专科护士都到床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受到了尊重,感到了护士对输液的重视,患者充分认识到输液不只是“一针见血”如此的简单,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护士的认同度大大提高,对输液专科护士制定的输液方案的依从性大大提高。
日查房提高了科室护士整体的输液技术水平,带动了整个科室输液水平的提高。通过查房,输液专科护士的语言组织能力、对病员病情的整体评估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明显提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他们广泛的查阅资料,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静疗护士在参与查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指导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培养临床输液护理专家奠定了基础。较好的促进了专科护士的成长,提高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其的认同度。科室其他护士跟随静疗护士查房,不断吸取输液专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病例及时输液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实行静脉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可快速提升病区的输液质量,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在我国还没有统一制定专科护士的使用和执业范畴的情况下,各病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查房,不失为合理使用专科护士的有效之举,也是分层级使用护士的举措之一。但由于我国护士不能独立决定患者的输液工具,特别是PICC和CVC的置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等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并由医生开写医嘱方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输液技术和输液专科护士的发展。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及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经过三年的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的研究,我们发现,该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存在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严重、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实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提出研究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包括研究型项目引导,开放式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验考核、随堂实验环节、团队实验研究等多方面的实验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3.“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验证。
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网络安全与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依然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例如:防火墙的配置实验、入侵检测的规则建立实验等都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然后填写报告。对于这类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完成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设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
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忆课本内容以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双眼环节验证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3)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
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衡量学生实验的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做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4)实验创新性不够。
网络安全技术从第一阶段防火墙,到第二阶段的入侵检测,再到第三阶段的入侵容忍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验环节必须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编制在教学大纲中,等到学生上课的时候已经大三了,两年的变化使得有些实验已经变成了“往事”,如何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技术变化,一直是每一个信息安全专业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5)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始终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局限在每个学生的“单打独斗”,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4.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研究型项目引导。
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2)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实验任务为主线,配合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插入多个精心设计的子实验。教师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验任务,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己组成实验课题组,并动手解决问题。一方面克服了学时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实验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主体。
(3)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多样化。
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而且要求通过开放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模式。“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和固定的,例如:利用防火墙禁止某一个IP地址的URL请求可以使用多种配置方法。因此实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并使用创新性实验方法。
(4)随堂实验环节。
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知识点后,都能迅速通过实践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团队实验研究。
学生组成小团队自己带着实验课题,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实验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实验进度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
1·1系统组织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生在产科的实习质量,我科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分带教三级共同抓好其管理工作。总带教老师要具有一定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和目标,分带教教师要求专业水平高素质好,热衷于教学工作,并能按总带教计划及目标,制订出由浅入深的学习带教计划,使护生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更合理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1·2科学地制订带教计划。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训目标,决定带教质量极其关键的阶段。因此,必须在有限时间内,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特点,做出合理安排。
第一阶段:熟悉环境期(入室1~2d),让学生熟悉环境,了解产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急诊工作规程;第二阶段;集中训练期(入室2~4d),采取讲解-示范-操作-纠正-摸拟的方式,使护生初步掌握产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及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即老师先讲解再示范操作,让护生实际练习,老师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护生再通过情景摸拟反复练习。第三阶段:实际操作期(入室4~10d),在分带教老师的带教下,有目的有计划参加实际操作和开展整体护理实习。第四阶段:实践能力提高期(到实习结束),在分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产科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参加急诊急救的配合工作,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继续实施整体护理,每周完成一次护理小讲课,每月完成一份护理病历。第五阶段:总结考核期(实习结束前2d),总结实习内容,点评护理病历,对护生及教师进行双向考核。分带教老师在总计划的指导下,对护生的实际情况如学历、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完善带教计划。
二、带教队伍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2·1带教老师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所以对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2·2带教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必须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进行培训,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知识、带教能力,培养“三能”老师(能讲:培养表达能力,能将标准化操作程序科学地表达出来;能做: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细心、耐心地指导护生操作;能写:注重病历及论文书写,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及思维能力),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护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3·1强化风险意识,培养慎独精神。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它担负着对孕产妇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直接影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医疗效果。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带教老师详细介绍产科病区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产科护理工作特点,采取“一带”、“二看”、‘三放手“的工作方法。一带:由带教教师带着进行规范的操作;
二看:看着学生做,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三放手:让他们独立操作,此时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增强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工作中认真按操作程序和要求完成各项同护理工作,自觉履行对孕产妇应尽的义务,确保其生命安全,从而培养护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崇尚“慎独”精神。
3·2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实习信心。鉴于产科护理责任心大,注意力集中,应急反应快,心里压力大,比较辛苦,加上护生对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改变,业务的不熟悉,容易失去实习信心,因此带教老师要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对护生做到“三心”(即关心,关心其生活进步;耐心:耐心讲解帮助;细心:细心检查操作),以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具备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心理素质。①实习初期:护生初入产科病区,往往充满好奇、胆怯、恐惧等各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带教教师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位实习生,向其介绍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其他病区不同之处,并带领参观,通过介绍使护生在头脑中对本科有初步认识,意识到产科是关爱母婴健康安全的地方,使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而对于工作表现胆怯、恐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冷静沉着,胆大心细,以树立实习信心;②实习中期:护生进入产科病区一段时间,对本科室环境及常规工作已较熟悉,但是由于实习紧张,加之跟班工作,往往情绪不稳定。此时要加强沟通,理顺心绪,缓解压力,关心其生活。帮助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使其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实习,部分护士此期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带教老师要引导其从基本技能入手,刻苦训练,循序渐进,以提高实习积极性,保证实习质量;③实习后期;护生进入产科后期,环境相当熟悉,各自实践技能基本掌握,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此期护生往往以完成某一项技能来评价自己的水平,盲目攀比,而缺乏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全面了解。老师要端正其学习态度,纠正护生对产科护理的片面认识。注意引导护生树立整体化护理观,以身作则,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使产科护理人性化,满足孕产妇的全方位需要。对工作能力强,产生自满精神的护生,要在鼓励其成绩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主动性差的护生,应多督促,增强其参与意识,并及时肯定其进步,不断促其提高。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①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力包括对孕产妇、新生儿的观察和各班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观察,从实践经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应急能力的培养。产科也是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场所,在抢救过程中如何做出准确判断,争取时间,掌握时机对产科护士尤为重要。
因而平时更应对学生加强应急训练班,带教老师应认真给学生传授抢救规程,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加强基本训练,使护生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提高应急能力;③专科能力的培训。紧扣教学大纲,为护生准备一套带教预案,老师指导鼓励她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老师示范,护生观摩,反复情景模拟训练,纠正偏差,独立实践,专科讲座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护生在实践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实际操作过程,多提供实践机会,激发护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护生能体会到“产科护士”的真实感,经常提问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加强实践技能的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使护生对孕产妇情感关怀,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最佳发挥,丰富临床护理实训内容,建立护理基础教育、技能训练教育、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
4·1总带教老师听取分带教老师意见,定期检查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操作情况,同时要求护生及时反馈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征求护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在护生出科时,结合科室工作特点,重点考核护生的运用护理程序能力、无菌观念、观察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理论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平时提问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说明理由,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以使护生在今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胜任工作。
4·2通过新的带教方法,产科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定期考核考评,成绩均为优良,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平均91·5分,实习期间护生均未发生差错事故,实习结束后,护生对带教老师临床带教情况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
五、讨论
5·1系统组织和科学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
系统的管理可明确带教目标,细化带教职责,使带教老师有章可循,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5·2带教老师队伍的优化和建设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与水平。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加强自身素质修养,调动带教老师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制订培训计划,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增加护生的学习热情,以保证实习质量。
5·3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应急反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5·4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学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护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由护生和护士长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方法、能力等进行考核,带教教师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3年2-11月收治的112例手术病人为访视对象,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6±2.4)岁;肝胆手术病人45例,胃肠手术病人40例,妇科手术病人15例,骨科手术病人12例。
1.2方法
将112例病人依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运用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手术室护理不给予术前访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1.3术前访视方案
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的具体方案为:
(1)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病人接受手术之前应该仔细查阅病人的病历情况,并且跟有关医务人员详细了解病人的体质、药物过敏史、交叉配血、药敏实验等基本资料,同时注意询问及了解女性病人是否处于月经期。
(2)访视手术病人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访视病人之前应该先作自我介绍,向病人介绍自己的职责,详细说明本次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术前精神状况,如果是长期处于卧床状态的手术病人,则应该向病人详细询问日常的饮食与营养情况,以及肢体活动、压疮等相关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在术前1d的晚上21:00后就要禁食水。对配有假牙的老年病人应该告知其术前要把假牙摘下。同时告知病人在术前要将金银首饰、手机等一些贵重物品收藏好,不宜带进手术室。依据病人学历及文化认知水平,灵活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种类与方法、手术室的内部环境与手术设备、病人术中应该放置的、接送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与流程等。帮助病人详细检查术前心率、术前血压、术前呼吸指标与皮肤的完整性,积极做好病人术前麻醉诱导与输液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发现存有手术疑虑的病人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实施心理疏导,尽量向病人介绍同类手术病人的成功案例,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病人的手术治疗依从性。
(3)科学制定计划
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师、医生对病人手术方案进行评估,参与讨论如何科学制定富有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方案,为病人科学设计符合手术要求的手术;认真做好术前各种器械物品的准备与安排。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血压与心率等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调查分析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运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心率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普外科手术室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手术复杂、病情危急的病例。有些病人的病情严重、十分危急、同时病情进展速度又快,加上手术过程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导致普外科手术室存在各类护理及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新理念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增添了许多活力。术前访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普外科护理方法。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病人入手术室的收缩压与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术前访视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外科常规护理的效果。笔者应用术前访视的体会是:术前访视能够显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之信任感,提升病人对手术方法、手术设备、手术环境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病人掌握更多的与手术治疗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以及对手术的恐惧感,让病人在手术之前就摆正好心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往往是从病人的心理特征出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情绪变化,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介绍手术治疗概况、手术成功的案例、宣教普外科手术原发病知识,从而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信心,改善护患关系。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30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8.5±12.0)岁,体重指数(BMI)20~24,ASAI级12例,ASAII级18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4例,胸部手术15例,其他1例。观察组30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9.6±12.1)岁,体重指数(BMI)21~24,ASAI级14例,ASAII级16例,手术类型:腹部手术16例,胸部手术12例,其他2例。两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术前护理,主要内容是,进行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的告知。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护理之上,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具体方法:①术前注意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通过术前阅读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病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②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术前访视主要是针对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不清楚,手术治疗不明白,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告知患者的自身病情,手术治疗基本过程,消除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其中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护理过程中手术环境、术前准备、麻醉、护理人员态度等进行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评价,每一项指标分值范围是0~10分,0分为非常不满意,随着分值升高,满意度越高,总分100分,高于80分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记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临床重要的治疗场所,是外科手术治疗和急诊抢救的重点科室。术前访视是手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好手术环境,进而利于术者有良好的视野,患者有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不但提高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尽快的完成手术,降低感染可能性,还可以提高患者一定的手术耐受性,更好的配合术者完成手术。术前访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大量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情特点、学历、职业类别等,对患者进行充分细致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可能对手术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评估,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和预后不良情况作提前准备。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原发病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在术前访视过程中,患者有一些疑难问题存在,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解答,如果有需要可以向主管医生询问并讲解。另外,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过程中还要对患者一些隐私性的问题做好保密,避免泄露和侵犯患者的隐私,减少伤害患者自尊心的可能性。由于手术患者往往对手术引起的创伤有过分的担心,护理人员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特点,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其沉默寡言、情绪抑制的发生,举例周围手术成功的例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面对手术治疗态度,缓解不良情绪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告知患者正确的调整心态,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
1、了解社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需要满足现状。
2、分析影响社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需要满足的相关因素。
3、了解成都市硬件设施较好的养老院供需基本情况。
研究意义:
1、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依据
联合国在1928年通过并在全世界实施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为年长者提供健康照顾,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养老机构和家庭之间的适当平衡,国家和社会为弥补21世纪家庭养老的不足,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条件,并在政策和制度上提供有利的保障[1]。在老年人健康照顾方面,我国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推广社会养老意识方面的力度不够[3]。因此,通过对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对老年公寓开发商的政策、法律、方向做引导,以及对于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做相应的规定和监督提供相应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加强社会养老的推广和宣传,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稳固发展。
2、为社会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依据
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较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行业标准,普遍雇佣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临时工或是一些下岗女工。这些服务人员并未经过专业培训,只是完成喂饭、送水等生活服务,无法考虑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本研究,为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3、为提高到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及指导
如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越来越多,而且从以前的校园周边实践发展到深入各福利单位,特别是到养老院进行志愿活动。虽然如此,但是这些年大学生在养老院的志愿活动效果却并不理想,老人们的一些需求也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老人们的具体需要,实践活动也成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目的开展能够为大学生到养老院提供高质量服务给予一些相关知识的方向性指导。
4、有利于拓展老年护理理论
我国老年护理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以老年护理为主题的文章绝大部分为老年护理经验、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等。面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老年护理是老年护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面对老年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老年护理学应具备超前意识,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使护理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要,满足人民卫生事业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1、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老年人需求满足状况,有人运用Z~R需求框架模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人们普遍把经济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需求及居住环境需求、活动需求、心理健康需求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Barbara等人使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马萨诸塞州的门诊老年病人进行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有生理功能需求的有49.48%,情感角色需求54.50%,缓解疼痛需求54.46%,心理健康需求65.74%,社会功能需求63.6%,保持一般健康需求的有52.50%,保持生命活力需求46.10%。
2、我国的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状况,台湾有学者对养老机构内居住的残疾老年人未满足的护理照顾需求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4.8%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这些需求主要有全范围关节活动、梳洗、营养教育、运输、信息等需求,影响这些需求未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健康照顾者的知识水平。1991年由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1994~1996年由华东师大等组织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香港地区进行的城市老年社会服务的调查与研究等多类研究,但这些调查和研究大多偏重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方面,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的调查较少。
一、带教老师应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作为初次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员,对带教老师个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老师、患者责怪等因素,不免产生紧张、害怕、孤独无助的心理。因此,作为带教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端庄大方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亲切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及亲切真诚的微笑,会一下子拉近师生的关系,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
二、帮助学生熟悉环境、规范礼仪
对新来的护生首先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严格护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离岗、串岗,不随意调班、代班,有事及时请假。操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说话轻、走路轻。说话温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同时要反复告诫护生要有慎独精神,说明不安全医疗对患者、自身及医院的危害,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责任心。
三、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作为带教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在临床带教中注意带教方法,为学生做出榜样。对学生应放手不放眼,要亲自指导,规范操作,严格要求,有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理解,眼睛随时要紧跟学生,保证医疗安全,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带教过程中,结合遇到的病情变化,主动向护生传授知识和经验。
四、宜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实习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护理安全防范的知识传授给护生;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尽快让护生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经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老师可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护生如何观察。护生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临床实习,护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护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