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案范文

时间:2022-10-30 14:11: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写作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写作教案

篇1

2.Revision:根据下列所给提示介绍你的朋友:⑴Nameandage.⑵Wherehe/shecomesfromsubject?⑶Whatheis?⑷Whathis/herfriend?⑸looks(外貌)⑹personality(性格)⑺His/Herdream

3.Pre-reading:通过提问,Howcanyouknowyourfriends,ifyouhaven’tseeneachotherforalongtime?联系朋友有很多方法,但是Oneofthebestwaysissendinge-mailstothem.Doyouknowwhy?过渡今天话题的材料,快速看完两则e-pal广告,找出答案。

4.While-reading:读两则广告,了解Mary和Jack,完成表格。

5.Pre-reading:引导学生讨论:Doyouliketomakee-palswithMaryorJack?Why?当大部分学生都持肯定观点时进一步思索,Whatwillyouwriteinyoue-mailtothem?为下面事实写作埋下伏笔,提供铺垫。

6.While-Writing:教会学生正确使用e-mail格式,同时提供关于朋友和友谊的一些精彩句子,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7.Pre-writing:提供写作标准: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标准,修改自己的e-mail。

(1)Doyouusethetense,spelling,punctuation,capitalizationcorrectly?

(2)Isyoure-mailcomplete?

(3)Isyoure-mailcoherentlywritten?

(4)Canyoudescribeyourselfinaconciseway?

(5)Arethereanycomplexsentencesinyoure-mail?

目的是通过自改,有助于他们提高书面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提高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8.Sharethewriting:点评两篇学生习作,选自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和一位基础一般的同学的作文。教师根据上述提供的写作标准,详细点评两篇习作的篇章结构和句法功能。目的是使学生尽力领会教师对文章的点评,培养学生选词和用词的能力,指导学生多模仿好文章的优点。

篇2

1.学会赏析习作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心理描写。

2.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

3.进行心理描写片段训练,并能进行简单的评析。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图片1、2、3.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看到后面坐的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忧……)

2.出示一段有关老师心理描写的片段。

这是一个什么片段描写?

(板书课题:心理描写)

老师的心情怎样?

3.小结:

同学们和我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那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怎样进行心理描写。

(补充板书课题:学习)

二、  赏析片段、感悟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 心理活动是很平常的事,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不少关于心理描写的精彩片段——

出示并赏析《小抄写员》片段

浏览、思考: 这段描写,表现了叙利奥怎样的心理?

2.从这段心理描写中你学会到什么?

3.总结:一段好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真实感受。

三、设置情境、探讨写法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2、这是某位同学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说说你们的感受?

3、指导写作:

1)是啊,虽然他写出了他的真实感受“紧张得要命”,但我们并不感觉他有多紧张,这是怎么回事?

2)看来,要想把心理描写写好,还少不了具体生动地描写啊。

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

(内心独白、动作、神态、语言、环境衬托……)

3)说说你们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4)四人小组讨论。(三种情况选一种)

4、汇报。

四、写作

1、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也来写一写。

2、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1)展示台展示作文,学生自己念;其余学生点评最精采句子及为什么?

2)教师勾画点评。

 

篇3

二、多学科协作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公安专业教学的学理依据

多学科协作案例教学模式(下称MCT模式)是一种将多学科专业知识融合于真实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案例、社会背景和教师资源,具有生动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多学科协作案例教学以典型犯罪案件或社会公众事件为原型,在课堂模拟还原案件过程和现场,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科班课堂教育,注重多学科知识点兼和并应用于实际情况。以目前就业市场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为视角,MCT教学模式较传统的公安教学模式而言具有较大优势,且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学理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公安专业人才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Problem-Oriented)是西方现代警务的哲学理念之一,④是指根据已有信息、资源和手段,以亟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设计专门的解决措施处置相应问题。⑤MCT课程以解决公安专业学生专业思维欠缺、团队协作意识欠缺和多角度分析问题不足等现实情况为目标,以公安院校及专业师资为资源,设计符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案例和课程模式,有效促进知识转化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CT教学中,学生需要从案例重建、学理分析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参与,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充分理解案例中的知识点,并由模拟案例分析加强思维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塑造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推导、演绎思维

MCT教学注重以真实案例和社会事件为原型,师生共同还原案件过程和案例情况营造学习情景。通过营造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积极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场,在思考案例的发展过程中主动构建相关专业知识体系。以案件侦破为例,学生需要重建犯罪现场情景,扮演受害者、证人和社会其他角色(如记者或围观人群等),通过亲自参与案例分析和推进事件发展,可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力和对他人行为的分析意识,强化对现场线索的归纳和事件演绎的能力,从而促使教学效果提高。

(三)多学科协作,强化知识内化过程

MCT模式注重多学科知识点兼和,由多角度延伸出案例所蕴含的学理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不拘泥于课本内容介绍,而是提炼出各专业知识点,融于生动的案例讲解,如将公安基础理论、公安专业技能、法学内涵、刑事技术勘验要点和程序规范、社会舆情收集、研判和引导等知识贯穿于案例事件的发展过程,由多位不同学科教师对同一事件进行分析解读,形成多维知识体系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

(四)考核学习效果,提升教学合作和学习效果

在传统公安教育中,考核学习效果的方式多以试卷考试的结果来评测,具有单一性和不严谨性。公安教育有别于其他高校教育之处在于其对学生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要求,而这些能力并非以卷面测试可以衡量。MCT教学模式的考核重点是“能否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并用试卷考查理论知识(如法条法规或程序规则等)为辅,即以模拟案例为题,考核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对案例的知识点分析、归纳演绎事件能力和实际应用于侦破案件和应对社会情景的能力等。通过模拟现实公安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可在考核过程中及时发现专业欠缺之处,给予指导培训。这一考核设计强调“解决问题”,并还原现实场景以检测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对能力,可以更好地以测促练,以评促学。

三、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授课模式现状

1.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长期以来,传统公安教育以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与现实公安工作需求脱节。学生接受传统公安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公安部门实习过程中或毕业进入公安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无法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如将法律基础知识应用于纠纷调解或是办理案件、将写作知识应用于公文材料写作和笔录制作、将信息查询知识应用于情报研判和分析工作等。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现实工作需求与所学知识之间出现脱节现象。2.缺乏优质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成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参考资料、文献、书籍及图书馆数据库和案例库等。⑥在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随着智能终端和各种网络信息的普及,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工具迅速延展。然而由于公安知识的特殊性和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公安专业教学资源从整体来看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他资源。尽管公安专业学生可从各地公安实战部门的实习经历中获取较为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但专业学习资料对其内容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要求更高,由此仍缺乏优质教学资源。3.授课模式单一。目前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授课模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操作和去公安实战部门实习为辅。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仍扮演着课堂的主要角色,单向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自主学习、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在公安慕课的推广下,部分公安院校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硬件上进行了更新和改进,但并未对授课模式进行实质性地更新。同时,有部分学院公安专业已经开始尝试慕课教学,但这一形式仅作为课堂辅助手段,并未推广普及应用。4.评价模式僵化。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教学评价模式多以学期末测试和平时课题训练操作、平时课堂表现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分值权重进行打分评估,最后各项分值相加形成评价结果。这一模式沿用多年,广泛应用于各公安院校对公安专业学生的教学评价。但这一模式的短板较为明显,如侧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轻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考评,如调解纠纷能力、临场处置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等。此评价模式以分数作为机械的考量结果,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简单区分,忽视了对非记分能力对评价,如专业素养、处置问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教师作为此评价模式的主导角色,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进度,学生作为接受方仅能被动接受知识和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四、基于多学科协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应对策略

篇4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学习掌握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源于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它以案例为线索,以师、生、文三者之间的交往为基础,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专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中心,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把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详细确定下来。例如,在《动态消息标题、导语》的案例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为:了解动态消息准、快、新、短的特点;通过案例掌握动态消息标题和导语的写作要求;练习写作动态消息的标题和导语。

(2)选择、组织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准备案例。搜集的教学案例要尽量贴合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实际。比如搜集新闻、通讯或广告词的案例可以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如果搜集说明书的案例材料,可以把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或药品的说明书拿来作案例素材。甚至学生的实训材料、作文都可以用来当作案例帮助教学。

(3)设计教案。教案应包括案例的类型和案例的大概内容;课堂上需要学生通过案例获得哪些知识;以及案例引出的时机、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内容。教案中还应该准备好在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协调。

2.学生的准备

(1)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这主要包括对教材上知识的预习,提前了解和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时教师会提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这样学生还应在课前阅读和思考教学案例。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流程学生们也应该提前了解,了解在案例教学中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为课堂上的讨论和独立思考做好准备。

(2)组建学习小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间不同的语文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别以及个性特点,尽量让组间实力平衡。

(二)课堂实施阶段(流程图如下)

1.教学案例的呈现。这个环节是由老师来完成的。案例呈现方式可以有口头描述、图表展示、分发书面材料、多媒体演示、学生表演案例场景等手段。教师需要运用引导、暗示等手段把案例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案例材料中提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活动。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接受了案例材料之后,则需要进入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和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设立问题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具体,要能够限制学生思考的大体范围,不会导致学生讨论时出现“跑题”。其次,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过难。再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辩。最后,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讲解“求职信”时,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选取不同单位的招聘启事来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招聘启事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真实情况来给用人单位写求职信。中专生是直接面向就业的,因此择业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求职信”的写作也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情境,去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才算是成功的求职信,才能够把自己“推销”出去。

3.案例的讨论。教师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最终解决问题。而不同的案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有的案例只是为了引出某个小的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相应引导作用,要把握住课堂的气氛以及讨论的时间,绝对不能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不能放任自流。教师也应当参与进来,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有难度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总结评价

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承担。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特别针对讨论中出现的遗漏或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甚至回顾,对小组意见的独特或创新部分要给予肯定。为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同时也为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最后每个同学必须结合讨论和教师的总结重写文稿。

篇5

1.读课文,析内涵

请同学们阅读郑振铎先生的《猫》,然后分析三只猫的特点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反思一:主题难道就是梅老师所讲的关于猫的“来源”“长相”“性格”“结局”“心情”和“影响”吗?本文的主题与“我”的情感波动和情感渗透程度都有割不断的联系,而梅老师如此引入与接下来的分析似有不烫贴之处。

第一只猫

来源:隔壁邻居家领养的。

长相:花白的毛。

性格: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血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喜欢它。

结局:死掉了。

心情:“我心里也感到一缕酸辛。”

影响:空缺。

第二只猫

来源:从虹口舅舅家要的。

长相:浑身黄色,三妹一见就喜欢上了。

性格:较第一只更有趣、活泼,也更讨人喜欢。

结局:让人捉走了。

心情:“我也怅然,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走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影响:“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

来源:流浪猫,因为可怜拣的。

长相:“毛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钻到火锅底下,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了。”

性格:“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然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捉老鼠……”

结局:被打后不见了。

心情:“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影响: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反思二:看似惯性的分析,虽没有新颖独到之处,却也显得紧凑,让人从中看出了些许写作的技巧来,但深深斟酌三只猫的“结局”大同小异,不清楚梅老师的“三猫法”与此是否有关。如果有关倒也罢了,只怕如果无关,为何闲置与此?接下来的公式中只是“情感”与“外表”出现了落差,结局略有不同的共性和其余的因素为何不作一分析?是与“三猫法”的写作模式无关吗?无暇思索——

梅老师的思路一直清晰地进行着,他的分析天衣无缝。他甚至用数学公式比划计算着他独特的作文教学技巧、模式。试想,语文的工具性与数学的工具性竟然在作文教学中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无不叹服。作文与数学公式的关系巧如小孩说话与商人称秤,我且认为相隔甚远。但他滔滔不绝地说——

数学的算式列出来,这个设计的巧妙就明显地呈现出来了:

猫1情感-猫1外表=落差一

猫2情感-猫2外表=落差二

我们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两只猫的情感和外表的变化是顺向的,也就是说“落差一≈落差二”。

而对于猫3来说:

猫3情感>猫1、猫2

猫3外表

这样就可以得出:猫3情感-猫3外表>落差1+落差2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正是由于猫一、猫二的存在,使得猫三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这种用某一或某几者为铺垫,为突出第某者的写法,我们给它命名为“三猫”写作法。

收获一:接近于数学归纳法的写法总结,使学生易于掌握。在很棘手的写作中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写作者,但至少可以是依然站在写作外沿的同学模仿的写作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各种考试中,创新可以说是另辟蹊径获取作文高分的方法之一。梅老师年轻但作文教学经验丰富。是我们这些教龄达到十几年的老师不得不学习的。何况,这种作文教学的模式供学生一时急用是很可取的。

篇6

如果我今天交了作业,可以使自己的习惯得以得到良好的保持。说不定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成楼,说不定从此走向理想的高中,走向理想的大学,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还可能使自己名垂千史,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璀璨明珠。

所以这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可能会造成无数的错误。所以我不应该再犯同样类似的错误,我下决心不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以这种“黑暗”无比的错误,侵食自己的身体,侵食自己的灵魂。我衷心的再一次承认这严重的过失。

我应该在此向老师道歉,忠心的说一声“我错了,我不应该不交作业。”我犯的错误不但危害到自己,而且还玷污了您神圣的职业。我现在的心情仿佛象被困在笼中一样,无法原谅自己严重的错误,所以我恳求您的原谅,您的原谅会使我减少一些悔意。希望您以宽容原谅之手,从黑暗中将我懊悔的心捞出来。

篇7

公安院校的公安文书类教材仅限于公安内部使用,在市面上较少出现。以前,云南相关警察院校使用公安部部编教材,如公安部教育局编的 《公安应用写作教程》( 群众出版社 1998 年 3 月第 1 版) ,书店里也有相关书籍出售,不过相关教材较少。

就昆明来说,曾有高虎主编 《公安文书实用写作教程》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2月) 、许瑞忠等主编的 《公安机关常用办案文书制作》( 黄河出版社 2009 年 1 月) 、胡建刚等编著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范与法律文书制作指南》 ( 最新版)( 群众出版社 2006 年 7 月) 、谷福生等编著的 《行政公文与法律文书写作常识 300 问》(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 、崔欣著的 《公安机关新版刑事法律文书制作精讲》( 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7 月) 等。就云南警官学院来说,近年来,一般使用自编教材。

笔者所知,从 2003 年起,云南警官学院基础部编过 4 本公安文书相关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们在使用自编教材的同时,适当参考其他相关书籍,结合自己和学生实际,开展公安文书写作课程教学。

但是,由于编者的编辑思路以及知识侧重点不同,各种教材内容有各有特色,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取长补短,有必要对公安文书写作类教材进行比较和评析。

公安文书类教材书名较少雷同,编写体例不一。根据涉及文书种类和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类别说明公安文书类教材的特点。公安部教育局编的为 《公安应用写作教程》,内容较为全面,全书分十五章,包括公安应用写作概述、公安应用写作过程概述、法规性公文 ( 4 种) 、行政公文 ( 11种) 、公安事务文书 ( 9 种) 、刑事案件侦查文书 ( 41 种) 、治安管理处罚文书 ( 9种) 、行政诉讼文书 ( 7 种) 、户口管理文书 ( 4 种) 、道路交通管理文书 ( 14 种) 、消防文书 ( 5 种) 、经济文化保卫文书 ( 3种) 、少管劳教文书 ( 5 种) 、其他几种公安常用文的撰写 ( 5 种) 以及公安文书材料归档。从章节安排可以看出,这个教材内容相当全面,几乎涵盖公安机关常用所·105·第二十六卷第十一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 26 No. 112011 年 11 月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11* 收稿日期: 2011 - 08 - 26作者简介: 和万传 ( 1971—) ,男,纳西族,云南警官学院马列部讲师,研究方向: 语言学、文学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11 期有文书,讲解也较为详细。在讲到具体文种时,以文种的概念与作用、特点与种类、结构内容和写作要求、示例、简析五个方面展开,条理清晰,逐层展开。本书共涉及 117 种文书。冯丽平等主编的 《公安应用写作教程》( 群众出版社 2004 年 2 月) 和 《公安文书实战写作教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年 2 月) 。两书编写体例大致相同,内容也基本相同,分公安行政公文 ( 13 种) 、公安事务公文 ( 6 种) 、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 ( 119 种) 、治安管理处罚文书 ( 11种) 和公安道路交通管理文书 ( 35 种) 五个部分讲述。《公安应用写作教程》比 《公安文书实战写作教程》多 “公安应用写作通论”;一章,每种文书从概念、特点、分类、结构形式、写作要求和应用示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公安文书实战写作教程》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98-0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幼儿到大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而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简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灾区,写作教学思维僵化,学生写作模式化,师生都背离了写作的初衷。然而真正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物化,是一个从观察生活到认识生活,从观察社会到认识社会,从构思文章到下笔写成文章的思维序列过程。创新写作序列教学不言"模式",最终目的不是要推广一套现成教改实验或操作系统,而是一项寄希望于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而进行的现实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题研究。

1.创新写作序列教学的研究初衷:

(1)希望形成具有校本特征的写作训练体系;(2)形成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相呼应的写作训练体系,并补充教材中素材及训练方法的不足,形成可操作、分层次的写作序列训练体系;(3)切实提高学生在写作中审、思、写的水平,培养其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2.创新写作序列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该序列即通过训练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岁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3.创新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基础:

根据《考试说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训练学生达到基础等级,加上重点高中的特殊学情,进一步着重提升发展等级,使学生达到认识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见解有创新的要求;该序列训练用以减轻甚至消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盲目、恐惧、排斥等消极情绪,授之以渔,让学生找到写作构思中的思维规律,掌握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技巧,同时也试图解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随意松散、方法单一、重复低效等问题。

4.创新写作序列教学的方案与计划:

该方案共有三部分组成:

一是"思维风暴",旨在找到学生、题目(材料)、教师三者的思维触点,使教师能迅速把握学生思维的激发点。通过见多思广、一题多解、分类归纳等方式,在完成课堂中学生"思、记、理、辨、合"等程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水平,提高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课例主要由我和马老师承担。

二是"素材积累",通过积累项目设置,使学生在素材的使用中能够熟悉内化课内外积累,懂得取舍和剪裁,学会形式重组多种形式完善表达,项目设置和素材取舍主要由我和陈老师负责。

三是"模块训练",旨在通过拟题训练、片段整合、语言润色几个板块将写作训练化整为散,再由局部到整体进行序列训练,简化写作程序,降低写作难度,细化写作要求,由马老师和陈老师负责模块的确立和学案的编排。

5.创新写作序列教学的主要内容特点:

5.1 序列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学生写作思路的可见性。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交流",其本质内容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写作是认识的个性化表达,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可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是决定写作质量高低的关键。本序列试图突破传统的以文体特征分类训练的传统模式,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思维风暴"环节记录学生思维轨迹,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素材积累"环节考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单里;"模块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环节。

5.2 序列教学的系统化、模块化,训练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序列教学遵循学生写作过程"读题――思考(审题立意)――创作"的程序分解为不可逆的三大序列,又将学生的这一过程再分解为细致的训练项目溶解到教材中去,同时在教材中渗透听说读写多种训练方式,尤其是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课堂生成进行及时的反馈。

篇9

1案例写作

在开始案例写作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其写作标准,具体有以下几条:(1)主题明确:主题要突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引言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2)情节完整:好的案例是讲述一个故事,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并最好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信息充分准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等信息要客观、具体、翔实,可以引述调研对象的对话、访谈记录、问卷调查数据等,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关于行动者、议题、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有关矛盾冲突等关键、必要信息一定要充分、准确,以支撑学员深入分析、有效讨论。(4)结构合理:结构设计、逻辑安排要清晰合理,使得读者能够从案例提供的信息中把握事件发生、发展、演变的脉络。(5)语言简洁生动:区分必要、重要与不必要、冗余信息,根据案例结构和内在逻辑呈现关键信息。(6)包含决策主体:好案例是对真实公共管理情境的再现,一定要有决策主体以及需要做出的决策,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促其深入思考分析和综合考量,进而形成决策方案。(7)凸显决策困境:案例的冲突性、典型性就体现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挑战和困境上,如行动主体面临的两难境地、多种方案的利弊权衡难以抉择等。(8)具有教学价值:与相关公共管理理论、理念、方法高度相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案例写作的主要过程如下:首先是案例选题——围绕案例线索,与相关教师沟通,确定案例要讨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阅读相关文献,搜集案例资料,在阅读相关理论和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案例主题;其次是案例调研——确定调研对象,准备调研提纲和调研问题,通过案例调研收集一手资料;然后是案例写作——在回顾案例事实的基础上,拟定案例框架,组织案例材料,客观、生动、具体地把案例描述出来,注重展现决策者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问题、冲突等;接下来是案例修改——检查脚注信息,拟定讨论问题,补充参考文献,添加有关附录;最后是案例试讲——通过对案例进行试讲,记录下教学反馈,根据教学反馈来修改和补充案例,最终定稿。教学案例的结构包括以下六部分:案例的标题及适用主题、引言、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这里采用的案例是公共经济学中的排污权交易问题,排污权交易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污染治理的环境经济政策,属于公共规制中的一种环境规制手段,涉及公共经济学中的环境规制、公共物品、外部性、交易成本、公共政策工具等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知识点。(1)标题和适用主题:案例的题目及案例的适用主题。本案例标题:《排污权交易在中国的实践》,②适用主题: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等相关课程主题教学中。(2)引言:即案例故事的引子。本案例的引子:中国的排污制度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改革进程。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就已作出规定,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需向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1989年,国务院又进一步批准了实施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其优点在于,对申请排污单位的排污与否及具体排污量,环保部门可以进行审查批准以及监督检查。然而环保部门的相对弱势地位导致了许可证制度迄今为止仍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执行。(3)正文:教学案例必须是较为完整的故事,包括核心人物或决策者,起、承、转、合四个环节缺一不可。起是故事的开始部分,旨在引入地点、时间、起因等组成的场景,并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本案例的“起”是排污权交易的出现: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排污权交易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气污染控制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开始在上海推行;1999年4月,中美两国合作开展“运用市场机制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研究项目,江苏南通与辽宁本溪被列为该项目的试点城市,进行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本案例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是我国各级环保部门。承是推出关键事件的部分,主要为了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本案例的“承”是引出各地地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保证排放配额的分配公平,如何精确检测企业排放,企业减排空间越来越小情况下如何保证交易量。转是对故事进一步展开的部分,主要描述目前存在的各种困惑以及进退维谷的选择困境;继续深入开展令当事人没法预见事件结局的故事,或者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难以决断的事情。本案例的“转”是进一步描述了试点经验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很难精确测量企业排污信息,环境监察工作量太大,企业造假成本较低;企业的排污量大多超标,减排指标严重缺乏,如果购买减排指标成本太高,有可能滋生寻租腐败现象;在总量控制制度下,如何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增量,从哪儿获得新上项目的指标;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同,对排污权交易的认识和需求也大相径庭。合是故事的部分,用于强调机会与制约因素,指出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刻。本案例的“合”是讨论了排污权市场交易较少、排污权必须有偿使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治污成本的定价(有偿使用价格)问题。(4)结束语:点出核心问题,让读者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本案例结束部分点出了排污权交易的困境: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各地缺乏统一的立法和标准;排污权交易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出一个控制区域的最大污染物排放允许量;排污总量确定后,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给企业;如何限制地方保护主义。(5)思考题:根据教学目标,通常设计3个思考题来帮助读者进行阅读时的同步思考。思考题1:排污权交易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思考题2:如何解决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困境?思考题3:国家是否有必要针对排污权交易制定统一的法律?(6)附录:本部分是为了提供案例分析所需的额外信息,这些资料信息虽不适合放在正文中,却有利于读者对案例正文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有效的学习团队、在师生互动的讨论过程中传授批判性思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案例为载体,学习排污权交易的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排污权交易的制度经济学内涵、交易成本及制度规定;通过小组讨论再现案例情景,深入理解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出排污权交易的困境、背后原因并尝试性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

2.1案例备课

要根据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要围绕案例提出问题,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甚至能够形成不同的观点,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进行争论和讨论。一个案例,问题不宜过多,让学生集中讨论2~3个问题。当然,可以问题里面套问题,教师可以不断追问学生为什么,启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使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师需要事先熟习案例,做好备课工作:一是仔细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清楚地了解案例内容、背景及背后原因;二是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为了更好地引导课堂讨论,在每个可能的转折点安排一定的问题,并及时作出提示和归纳;三是温习与案例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在案例讨论前或过程中及时加以解释说明;四是正确理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设计者、仲裁者和主持人角色。

2.2案例预习

将案例提前发给大家,要求每位同学对案例进行充分阅读,搜集、查阅和整理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通过思考形成针对案例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3课堂教学

(1)案例介绍。课堂教学开始时,授课教师要对案例做简要介绍,并指出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分析框架:环境规制、公共物品、外部性、交易成本、公共政策工具。案例简要介绍: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污染排放在理论上已经得到大量证明,然而,在我国实践操作中“排污权交易”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由于测量技术不成熟,以及排污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使得排污权交易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建设都面临一定的问题。(2)分组和动员。在案例讨论之前,要采用一些外在激励手段(如让学生相互介绍、自行分组、提出小组讨论评分标准)来吸引学生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进行动员。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讨论,5~8人一组,给每组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小组讨论意见。(3)小组讨论。要求各小组选出各自的组长,由组长来组织小组讨论和安排记录员。教师统一安排小组讨论的论题和讨论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组长则负责控制讨论过程。教师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本节课堂讨论问题:①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哪些困境?②如何解决排污权交易产生的困境?③国家是否有必要针对排污权交易制定统一的法律?小组讨论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所有人都已认真阅读了案例并提前对问题进行了准备,各小组组长可以先要求大家针对案例简单地发表各自的看法,来检验大家的前期准备情况。讨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前因后果和连带影响因素等)、提出解决方案、理清人物线索(分析人物的角色及对事件的影响)、找出利害相关者、进行评价并总结经验教训。(4)班级汇报。小组讨论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记录整理好的小组意见以海报形式进行展示,同时邀请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陈述本小组的主要观点和解决方案,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班级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在黑板上记下各小组发言要点,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5)收尾和小结。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并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一是回顾讨论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案例反映出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困境):关于排污权交易的立法尚不健全,排污权交易实际操作困难,排污量准确监测难度较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监管不力;二是对已有观点及讨论中未被发现的解决方案进行小结:建立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法律依据,逐步实现初始排污权分配由无偿分配到定价出售再到公开拍卖的转变,逐步实现初始排污权价格确定由按企业排放绩效分配到政府科学定价再到最优拍卖定价的转变,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监测体系,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效实施;三是提出理论分析框架:排污权交易机理的制度经济学解析(交易成本、总量控制原则),排污权分配方式的选择,排污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分析;四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相关对策),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2.4教学评估

课后,授课教师可通过自行反思,开展对本课案例教学的评估:(1)这个案例实现了主题的突出和目标传达了吗?怎么知道达到了这个目标?(2)从案例的指出和引入开始,老师与学生相比,谁说的话更多?学生是否富有成效地投入了讨论?(3)老师提了多少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多少补充问题或挑战性的问题?(4)老师在教室的走动方式及在每个小组停留指导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5)学生笑了多少次?不过分严肃对待自己或指导教师时?(6)讨论中是否存在一个高水平的“活跃期”?学生群体是否表现出渴望、进取心和激情?(7)讨论的进展如何?是否具有连贯性?是否存在不确切的结论或主张,主要的见解和论点是什么?讨论的提纲是否模糊不清?(8)讨论是否在越来越活跃时结束?讨论应当在高昂的情绪中结束,如果学生出了教室仍然在讨论课堂上的案例,那么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篇10

“协作教学”可以看到协作式教学历史和概念,其主要理念如下:协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研究人员,试验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就某个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如Knackendoffel, Robinson, Deshier & Schumaker 2000 年提出:协作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教育过程,不同专长的教师自愿组合在一起,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并研究出各种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监控,及时改进。…合作教学不单纯是一次具体协约教学模式,而是一整套实施程序。”具体地说,“是两位教师同时担任某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一同做教案,一同施教,一同监控所教班级学生每天的学习进度,保证其学习效果。” ( Barbara Flanagan, 2005 )。Jeanne Bauwens and Jack J. Hourcade, 1997 提出了三种协作教学方式:团队教学(team teaching), 辅助学习活动(suppor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和补充指导( complementary instruction)。协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收到互助合作的效果。②根据学生向教师学习,相互学习和自我学习的不同学习途径,采用大班上课、分组讨论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既有集体的学习,又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能比较有效地使用人员、仪器、图书和设备。④教学小队的教师还可开展某些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水平。

协作式教学表达了一种理念,即系统整体的价值大于各子系统部分价值的总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应用协作式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协作工作的环境,把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开展一系列的协作教学研究、协作备课、协作辅导及协作评价等教学活动;从而寻求并创造一种协作效应――即教学效果的非线性增长、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它不是多种教学因素简单相加的总和,通过协作效应,一些原来没有的或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开发出来,其教学效果、办学效益的非线性的增长,是一般资源互补所不可比拟的。

2.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的可行性

首先,处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发民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宽带网络象昔日的谢王堂前燕了,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电子白板也引入到了每个中、小学的每个教室,学校基本上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便携式电脑,这就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其次,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网络学习和备课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就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人员保证。

第三,MOODLE、E-LEARNING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协作式教学应用于初等学校提供了技术保障,比如,笔者为了使学校的同仁更方便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据于课程式(Moodle)的网络教学模式,改写成一个据于班级模式的小型的教学平台。

3.协作式教学在初等学校初步应用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3.1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网络协作教学要求摆脱传统课堂面授“满堂灌”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灌”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特别大。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导入的方式、讲授的表达方式、启发的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设计脚本的编写、网页的制作、相关网站的链接、网络资源库查询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虚拟实践的安排等等。这些内容有时是单个的教师所无法全部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得以解决。而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具体的协作教学的备课模式可以分以下几步:

3.1.1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一个公共的聊天室,在此教师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语音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同时,也为每个学科的教研组开设同样功能的聊天室,以便于教研组的教师交流信息。

3.1.2学校或教研组规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一周一次,一次一到二节的内容。然后指定主备教师及辅助教师,当主备教师认为相关的内容需要其它学科的教师支援时,可以通过QQ、家校路路通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即时通信功能模块通知相关的教师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这样可以让各相关教师先行准备;然后,由教务处或教研组领导通知相应的教师在指定的时间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应的聊天式进行集体备课,当然先由主备人在“学科聊天室”说课:即说教学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 这个讨论的过程是集体备课中是关键点,也是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一场精彩的集体备课下来,就是一道富含学术营养的盛宴。最后,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1.3将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个人教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传用备课资源频道,以供后面的教师参考、学习。

3.1.4最终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公认的WEB交互式多媒体教案,以供相关的教师使用。

3.2教学阶段,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层面六个度的新课堂评价标准。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的层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者和组织者。当教师带着“本本”走进教室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讲授知识点了,这个任务已经移交给了网络,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建立良好的融洽的亲近感情,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传其道的效果。

协作式教学,本身就体现了就包含了整合的概念,从传统意义上讲,在有限现的45分钟的时间内,如果需要其他教师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借助于网络,通过集体备课,使这样的整合成为现实。比如,当物理教师讲授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于“当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是错误的”这样的语句不易理解,此时,主讲教师可以点击相应的视频让数学教师出现在电子白板上,由数学老师来讲授正比函数中的K与密度的关系,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了。一句话,通过使用屏幕录制软件(比如CamStudio、HyperCam等)、视频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视频、声频预先准备好,并做好相应的WEB交互式教案。这至少使得课堂教学在技术上达到了整合的要求。

协作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对于学生层面的参与度和练习度是很容易掌控的。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后作业,而学生提交作业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的,也可以是以电子形式的。这样对于电子形式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作业作出实时反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学生的家长实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一堂好课应该充分体现其自由度。协作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恰恰能使自由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其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并辅之以时间倒置、时空踊跃等呈现方式。为需求各异的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这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激发动机、体验感知、领会创新、交流巩固等认识要求,开拓学生思路,令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引发创新火花。

篇11

(2)互动性互动性是网络广告超越传统广告媒体最独特的优势,这一优势使网络广告拥有双向交流的可能。网络广告的目标受众不会纯粹被动地接受信息,也会主动信息,主动反馈对广告作品或对广告产品的感想。网络广告文案应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广告和目标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积极互动。可采用设问式广告标题、设置悬念增加点击率,使用诱导性、号召性语言,吸引目标受众参与互动。

2.熟谙广告文案写作原则

(1)简洁有力要想让浏览者一瞥间明了广告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文案一定要简短有力,出奇制胜。如,百事清柠(PepsiTwist)可乐网络广告是个很好的范例,一开始广告画面中只有提示语“Tryit”,当用户不断拧可乐瓶盖后,出现结束广告词“Lotsoflimeflavor,tillthelastdrop”。简单来说,好的广告词要能够立刻吸引浏览者的眼光,唤起点选的欲望。

(2)主旨明确网络广告应该让浏览者迅速意识到广告内容。确立主题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泛和散乱。主题明确后,选用材料和安排结构就有了依据,或突出商品品质,或突出价格优势,或突出特殊功能,或突出优良服务——广告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如宝马汽车网络广告,为了表现MINICOOPER个性化定制这一概念,当用户拖动滑块后,可以发现MINICOOPER被组装成多种车型样式。

(3)生动形象美国销售学家韦勒说:“不要卖牛排,要卖烤牛排时的嗞嗞声。”“嗞嗞声”正是牛排的卖点,它表明:人们买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伴随其中的诱人乐趣。“嗞嗞声”是牛排之所以能引起食客趋之若鹜的玄妙之处。当火辣辣的牛排一上桌,那嘶嘶作响的油爆声,着实让人恨不得立即大吃一顿,至于那牛排是否真的美不可言,反倒成了其次了。肯德基家乡鸡的广告语是:“连手指头舔起来都香。”广告文案应当利用巧妙的表达方法,以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3.了解网络广告文案的构成要素网络广告文案主要由标题、正文、口号和随文组成。

(1)标题标题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重要的信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引起目标受众进一步关注,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标题的创作要求:一是要放置于引人注目的位置;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字数一般控制在12个字以内为宜;三是标题字一般用较大号的字体,作面的处理或线的编排。

(2)正文正文是广告文案的中心部分,负责传递广告信息,介绍商品、树立形象、促进购买。正文的内容十分丰富,商品的性能、价格、造型、规格;企业的形象、历史、设备、服务、特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正文的题材。正文写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结构,尽量把最独特的内容安排在显著的位置上。网络广告正文应该使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应该头重脚轻,需要强调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其他信息按事实重要性依次排列,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信息。第二,措辞适当讲究形容词和修辞手段,以增加吸引力。第三,句子越短越好,要考虑到用户的耐心。网络广告的正文中,句子最好在10个字左右,最长不要超过25个字。

篇12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从高一开始便进行系统、严格地训练,到高考时便可收获丰盛的果实。我校从2010年便开始通过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预习,我们也将导学案引入了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导学案编写中针对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校高中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不如意,不能完美地表达写作主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逻辑思维不缜密

这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审题不细致,导致要点遗漏,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受到语言知识的限制,学生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导致文章中出现逻辑混乱、幼稚甚至错误的表达。

1.2 掌握句型结构不够

常常出现中式英语,即所谓的Chinglish。

1.3 语法错误较多

主要是时态使用混乱,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时态的概念。

2. 导学案编写中相应的举措

2.1 导学案的重要部分是“课前自学”

即设计一个“自我诊断”环节,列出学生在写作时常见的问题,如:审题不细致,有时错误理解写作要求;有时遗漏要点;时态使用混乱; 词汇缺乏,常常不知道要用什么词进行表达;常常对中文意思进行逐词翻译,而忽略了英语句型的运用;对于英语句型,学生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句型运用单一,不能使用较复杂的句式;句型有时出现逻辑不合理现象;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时忘记大小写的规范使用。

课前自学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自我体检”,找到自己的主要问题,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重点要关注的是什么。

2.2 导学案的重点指导部分是“课堂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一个步骤是“改一改,记一记”,在导学案中列举了老师平时收集的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句型,要求学生改正,并背诵正确的句子。如:I enjoy popular music and collecting stamps.在这句中,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句子的平衡,忽略了“and”的并列用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该句改成:I enjoy listening to popular music and collecting stamps.还有,学生经常这样描述:Go into the park. Go straight. Cross the street. Turn left. 这些祈使句让人看得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学生对如何使句子连贯还不清楚,这时非常需要教师相机点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这样修改:After you enter the park in the main gate, you can walk straight till you come to a street. Then turn left.。还有,学生总这样写:I’m interested in the game and won the first place last month.当我指出学生有错误时,学生还振振有词说他写的没错,我继续指出句子有逻辑错误,时态的不一致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应该改为:I was interested in the game and won the first place last month.由于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出现最多的句型错误是写中式英语。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对自身英语写作中句型问题起到决定性的指导和帮助。

2.3 导学案中对英语写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是“美文打造”这一环节

通过前面导学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找到了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并且通过老师指导解决了问题,句子也疏通了,紧接着下来就是“美文打造”了。学生在前面的步骤中,渐渐找到了自信,眼见就要成功,自然兴致盎然,此时教师趁机引导:如何将已有资源变为优秀作文?同时,教师给出过渡词汇,指导学生打造优美段落,直至成文。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