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00:18: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商联人才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李卫华: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约7000亿元,占GDP比重达58%,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加速崛起的战略支撑。
而工商联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有贡献,品牌工作有影响,参政议政有成效,自身建设有力度”是近年来安徽省工商联工作的真实写照。
皖江示范区规划获批实施后,省工商联迅速动员商会组织和广大非公企业踊跃投身皖江示范区建设,开展“商会合作共建皖江”恬动。省工商联也积极开展“百家民企进皖北”活动,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到皖北考察和投资兴业,推动皖北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省工商联已组织了50多位企业家分批前往皖北有关市县了解投资环境,推动区域间工商联和行业商会结对合作、进行项目考察,取得了一批实际成果。
此外,省工商联在提供服务、大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化解人才短缺矛盾、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组织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在结合自身情况,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2018年,引入项目团队62个,创客680人,其中硕士10人。全面落实各项政策,落实平台建设补助万元、平台运营补助万元,减免场租398.1万元、水电网络20万元,发放发明专利资金59万元、生活补贴 3.6万元,为创客提供免费人才公360寓套。
2.云创智谷开园至今,为入孵企业提供的工商服务、人事、信息咨询等基础服务82次,项目咨询、金融咨询、业务连锁等增值服务59项,接待国务第十一督察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省委常委调研等重要参观考察活动60余批次。在构建云创业生态圈的同时,发挥弘信创业工场产业链整合的巨大优势,强势引进弘信电子、弘汉光电和品元制造等产业龙头落户东宝,成功吸引智能科技、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服务等四大类53家企业入驻,虚拟入园15家科创企业,2家党团组织,3家商业配套,园区科技创新项目占比超过90%。荆门云创智谷被评为2017年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及多项市级荣誉,其中,爱科技探索中心(科技馆)项目荣获“2018中国双创好项目新文旅奖”,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
3.2018年,全力打造了“凤还巢”返乡创业等双创品牌活动;积极组织“教育促双创、壮大荆动能”、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分会场、企业投融资对接会、创业门诊、创业培训等活动,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路演。累计1200余人次参加,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册。
二、2019年重点工作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国家局、省局和市局公司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烟叶开发为重点,夯实基础、抢抓机遇、依靠科技,注重实效、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烟叶工作水平,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突特色、上水平、促发展的目标。现将20xx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种植面积、产值:稳定烤烟种植面积13.5万亩,指令性收购计划27万担,平均亩产105公斤,亩产值2800元以上。
二、结构比例:上等烟比例70%,上中等烟比例100%,桔色烟70%以上,等级合格率80%以上。
三、站点建设:新建项目3个,计划投资1929.39 万元;启动项目9个,计划投资1664万元。
四、科技示范园区: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楼总投资90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00万元。
五、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一)烤房建设:460间,预计投入资金1518万元
(二)机耕道建设:162.83公里,预计投入资金3256.6万元。
(三)农机具:计划配置470台/套,投入资金935.3万元。
(四)育苗设施:计划建设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68万元
(五)土地整治:0.54万亩,预计投入资金1620万元。
(六)水源性工程:1个,预计投入资金32072.47万元。
六、工作建议
围绕行业发展特点,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20xx年全县烟叶生产收购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关键一年,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本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要顺利完成27万担的收购目标任务不仅需要全县干部职工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要超前做好工作安排,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任务早分解,措施早制订。县局(分公司)将计划分解到各站,各站必须进一步量化到各收购仓点和生产收购人员头上,形成层层为目标把关、人人为目标负责的管理机制。
烟草局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四个一流”目标,突出“规范、创新、文化、幸福”四个关键词,进一步夯实营销体系、执法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人才体系“五位一体”工作布局,打造“服务武烟、法治武烟、创新武烟、阳光武烟、活力武烟和幸福武烟”。
(一)着眼终端,优化培育,努力打造服务武烟
按照“控制总量、稍紧平衡”的调控方针,坚持“控总量、调结构、稳价格、降库存”为目标,进一步调优市场状态,提升品牌培育、终端建设和服务客户三个能力。
1、注重协调发展,提升品牌培育能力。要加强信息采集分析。在巩固常态化信息采集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特点,开展专题调研,及时跟踪人口、居民收入、价格库存、消费规格等指标,准确把脉市场商情变化,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对机制,应用数据分析方法,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加强信息的整合与应用;要完善工商协同。
2、坚持以点带面,提升终端建设能力。以“四同”为核心,努力构建“在终端着力、靠终端发力”的营销新格局,分三个层次推进终端建设。一是做精示范户。在96户终端示范达标基础上,全面推广4s终端管理,重点提升零售户综合经营能力,为“信息采集、消费跟踪、品牌培育、宣传促销”等现代终端功能作用打好基础。二是拓展目标户。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心得交流等形式,拓展提升目标终端户经营意识,改进陈列习惯,促进硬件投入,提升终端形象,形成示范片、示范区,实现卷烟销售、消费跟踪等现代终端功能。三是跟进基础户。关注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零售户,重点发挥卷烟销售功能,主要引导其优化环境、提升形象,切实提升客户整体盈利水平。
3、强化内培外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培训实效。围绕“终端建设、品牌培育、引导能力”三大培训主题,对内开展“我的提升计划”及“我的策划方案”两项活动,提高营销人员分析能力、沟通、引导能力,对外开展现场观摩、心得交流、计算机应用等的培训,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为现代终端功能的发挥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推进物流成本控制。把握“现代、经济、适用、效率”的物流建设要求,延伸配送服务内涵,优化整合物流线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费用。
(二)内管外打,群防群控,努力打造法治武烟
坚持立足本地,完善 “打假破网、市场监管、内部监管”三个体系建设,优化证件管理,优化队伍建设,推动专卖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1、构建立体打假,推进打假破网社会化。完善“部门联合、多方参与、密切协作”的打假体系,着重用好“两个力”,借用外力,深化多警种合作,整合内力,探索所队一体化打假机制,形成打假合力,实现两个“新突破”。一是在寻找案源上要有新突破。二是在互联网案上要有新突破。
2、注重多措并举,推进市场监管精细化。突出以非流烟的管控与查处为重点,继续完善“打击严厉、管理到位、疏导及时、服务周到”的市场监管体系:联横合纵打重点。联合公安机关“打源头”,联合工商部门“管终端”,联合交通部门“堵卡口”,实现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双管齐下。进一步深化“说理式执法”应用,从行政处罚领域延伸到行政许可管理,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及开展送法下乡等活动,加大许可宣传力度,做到依法依规,宽严相济。
3、突出规范经营,推进内管监督常态化。继续以“防外流、排隐患、促规范”为目标,着重做好“两个2、一个3”:完善两个机制。完善每月专销互动例会机制、专销协同核查机制,加强专销一线人员的协同配合;完善4:4:2内管三员联动考核机制,做到有案必报、有案必查、有案必问责。用好两个系统,应用好“内管信息系统”和“内管模拟分析监管系统”,提升内管数据分析的运用能力。借助三个载体。利用好“卷烟零售户守法经营宣讲会” ,引导诚信守法经营;加强与武义工商联的联合宣传,有效应对“武义超市”现象;执行好“四看、八问、五查” 内管走访标准,加强日常内管监管。要充分认识到“天价烟”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全员治理意识,切实防治反弹。
(三)注重精实,优化体系,努力打造创新武烟
坚持“精实管理”主线,紧扣“管理创一流”目标,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1、深化目标管理。目标是“风向标”、“拉力器”,要把深化目标管理放在企业管理首要位置,抓住两个环节:一是目标制订环节务求科学合理。二是目标落实环节确保管控到位。目标落地是目标管理的关键,要抓好三个载体:抓目标承诺。中基层负责人签订“部门目标承诺书”,员工层发放“岗位目标管理卡”,促进目标执行落地。抓方案进度。坚持目标分析报告制度,尤其是注重目标的自评制度,各部门、各岗位要养成目标分析习惯,增强目标分析能力,实行“每月一小结,每季一分析,年终一评价”制度,要深度分析目标完成结果和过程,发现数据背后的工作经验得失。
2、优化管理要素。遵循“更加规范,更富效率”为导向,按照“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和严格的绩效管理”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六有”管理要素。要梳理制度体系。各科室要对现有制度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建立一套规章制度的统一管控和更新维护机制,确保制度及时识别、便于查找。要开展职责“回头看”。全员参与,部门把关,对现有岗位职责进行再梳理,重点工作纳入岗位职责,消除职责模糊交叉地带,并在管理体系建设系统进行录入。
(一)领导推动有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有效推动返乡创业工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专职联络员。二是加强调度推进。将返乡创业主攻行动纳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分管负责同志季度重点工作计划,每季度专题调度推进一次并形成工作简报,及时总结推进。
(二)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制定了《县2019年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将相关措施进一步细化,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机制创新。一是通过印发了《县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将工作安排细化到月,并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下发各成员单位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设立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设立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实施“电商培训”、“春风行动”等帮助企业在创业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帮助。四是将返乡创业工程和“四送一服”、工业富县领导组等相结合,更好为返乡创业者解决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难题。
二、政策支持体系
(一)政策制定
1.“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文件。为抓好《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县2019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奖补政策》、《县2019年电商及家政扶贫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并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入驻条件程序退出条件及租金标准、扶持政策、组织保障六个方面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将17项相关措施分列到各乡镇、园区和有关单位,做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细化全面,从而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的创业人士返乡创业。
2.推广普惠制政策。一是制定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了3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并逐年增加。二是出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了入驻企业可在厂房租金、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享受多种政策优惠。三是规范租金补贴标准。对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100元/平方米,给予3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200元/平方米,给予6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300元/平方米,给予90%租金补贴。
(二)政策落实。2019年以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帮助43家企业申请省市项目扶持资金252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问题;帮助矿业成功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帮助工艺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专精特新企业;补助华东玩具城建设标准化厂房资金1251万元,锅炉改造专项资金471万元等;拓展“4321”政银担和税融通等政策性担保,全年共办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78笔,5.3亿元;为25家企业提供过桥接续贷款6200万元;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建立地产品使用目录,帮助12类33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推动电商换市,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体系,企业营销成本明显降低。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通过到企宣传、组织认定工作培训会、招商引资有潜力企业等方式,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开发矿业有限公司、世华化工有限公司、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荣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认定资料已通过市级审查,上报至省科技厅审查。
三、平台建设
共有返乡创业园平台6家,其中省级返乡创业园区平台2家,分别为创业辅导中心(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和县顺捷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县级返乡创业平台4家。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示范园和、,在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返乡创业园或园中园,另外中胜玩具有限公司厂区二期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和居家俱有限公司厂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已完成,规划在合肥高新区现代产业园,高新创业园20万平方米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预计2019年底全面建成。
四、基础工作
(一)建立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台账。全县所乡镇、开发区、示范区对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均建立台账,2019年县返乡创业在外人员数45万,其中:在外创业成功人士483人;新增创业人员2743人,返乡创业人员32人,新增就业2000人。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二)开展返乡创业培训。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全年累计培训3批次以上。2019年6月16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9年度县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三期培训班在金寨县金寨职业学校培训中心正式开班;2019年度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轮训已在苏州和金寨开展2期,本次培训班共有来自86个贫困村的175名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创业辅导中心特邀省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30家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县电商办先后组织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双创系列培训、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系列培训暨电商精准扶贫专题班等创业培训等十余期,培训500多人次;县妇联、县商务局联合举办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暨巾帼电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
五、创业服务
(一)创建绿色通道。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三楼市42号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增设“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实行“一窗受理”,集中办理返乡创业各类服务事项,切实解决返乡创业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办理需要的各项证件和手续。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三楼48号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凡企业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优先协助帮办相关业务。
(二)创建“帮办制”服务。
1.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分别在县政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大厅及县政务中心都推行返乡创业帮办制度,明确专人专责全程帮办,推行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延伸服务,在返乡创业园设立政务代办点,实行服务全覆盖,安排专人实行全程代办。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驻点,开展“保姆式”结对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企业满意度。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2711家,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公章刻制服务449家。
2.扩大服务覆盖率。近年来,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一大批符合“特色、集聚、绿色、环保、融合”要求的企业、产业正在加速建设、健康运行,为“美好和谐建设增添了“创新创业”新动力。一是突出服务创新。县镇返乡创业园华东玩具产业城,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对返乡创业项目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对每个入驻项目均成立一套专门班子,在项目签约、立项、注册、规划、征地、环评、供电、税务、报建等各个环节,均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43家,还有20家正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全部入驻后年可生产玩具3.6亿件,年产值29810万元,出口创税达1亿美元,利税在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带动2800人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二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冯井镇返乡创业园家具制造集聚区1500亩、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集聚区800亩。通过以冯井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媒介,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和居家具城项目和总投资3.28亿元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目前、等6家再生资源企业已投产;和居家具城项目已完成投资1.8亿元,签约入驻企业40多家,利税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县中小企业创业园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由省业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并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项目总投资26400万元,占地141亩,目前已完成12栋4层钢筋混凝土标准化厂房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入驻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企业22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事后奖补方式,给予项目投资方按建成厂房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奖补,仅此一项县财政已拨付项目补贴资金5434.796万元。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入驻企业按税收缴纳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六、返乡创业宣传
(一)制定宣传方案。为全面推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2019年6月15日制定了《县返乡创业工程宣传方案》文件,明确宣传计划和责任分工,营造良好的促进返乡创业舆论氛围,着力促进返乡创业。2019年12月,县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围绕“返乡创业集中宣传活动”主题,再次开展了对全县6个返乡创业园发展现状和13名返乡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营造环境、展示成绩,树立了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返乡创业信心,必将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和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
(二)社会舆论氛围。今年由副县长带队分别赴苏州开展籍在外成功人士纺织产业专题宣传推介会,围绕纺织企业转移进行跟踪洽谈,与苏州市怡美纺织、锦泰纺织签约,总投资约5.6亿元;赴石家庄围绕钢铁、物流等产业转移邀请籍在外成功人士进行专题推介座谈会并宣传;召开了县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推介会,宣传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县领导,县招商局、县经信局、5个驻外招商联络处以及招商引资客商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三)社会力量参与。县妇联联合人社部门举办妇女就业“春风行动”2场。县总工会、中国农业银行县支行印发《县总工会帮扶创业就业小额贷款贴息实施办法(试行)》助力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分流职工稳定就业和返乡自主创业人员自谋职业,积极响应开展精准帮扶小微企业,创业就业人员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县工商联使用省工商联光彩事业资金扶持重点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车间。成立了乡商会、镇商会,由在外投资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在本镇内投资经商的工商企业组成。
七、工作成效
(一)返乡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成效。
1.当年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数。
近年来,125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增返乡创业企业32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
2.当年新增注册登记企业数。
2019年,新增创业2743人、新增注册登记企业2711户。
3.其中:新增工业企业数。
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4.当年新入孵企业数。2019年,新入孵企业1家。为县众创空间,由省科技厅公布的《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全名单》中,确定1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301家众创空间列入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
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公司主要领导有很好的经营理念,即不仅将客户当作重要资源,同时也将员工当作重要资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处处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办企业为社会、为员工。
公司虽为个人创立所有,但不搞家族式管理,所有中高层管理干部全部来自于社会招聘,其中很多人来自于著名大企业。公司依法建立了工会组织,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20*年4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总工会发出“在全市新建企业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的意见”一文,我公司工会负责人立即向总经理作了汇报,得到了总经理的重视和支持。工会牵头,成立了工会主席为组长、总经办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爱双评”活动领导小组,并且制订了活动计划,作出了人员和时间上的安排。
二、由于企业作为汽车整车生产商的配套供应商,必须执行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强调员工素质,因而公司十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2003年12月就起用了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20*年5月专门购置了电视、VCD机、投影仪、实物影象仪、笔记本电脑等教学器材,用于开展教学活动。公司制订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和规范职工围绕生产、工作实际,学知识学技术练技能。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配合生产经营需要做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做好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在介绍公司发展概况的同时,向新员工传达公司一贯倡导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以及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理解人、关心人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增强新员工以公司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二是根据生产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岗员工的培训,其中包括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等等。20*年共组织各类培训70期,受训人次计4461人次。通过培训和人力资源激励政策,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敢闯敢拼的员工队伍。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正在进行国际汽车行业通用标准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质量体系标准的实施,将迅速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与国际汽车行业接轨。
公司因地制宜地开展职工文化体育、宣传教育活动。
20*年8月,公司开展职工拔河比赛活动,各单位纷纷组队参加,报名踊跃。比赛场面热火朝天。9月中秋节前夕,公司举办了“中兴庆中秋、天涯共此时”专题文艺演出,各单位参演人员各显风采,动感十足的青春迪士科舞蹈、唯妙唯俏的明星模仿秀、清新活泼的三人表演唱、温婉细腻的少数民族舞蹈、自编自导幽默风趣的小品、气势恢弘的集体大合唱以及回顾公司艰辛创业历史的配乐诗朗诵引来员工一阵阵掌声和喝彩。活动的精彩图片和报道也分别张贴在公司宣传橱窗和公司网站上。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
三、围绕企业快速发展和基础制度建设,20*年8月公司开展了全员参加的编写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活动。人人联系自己所在的岗位要求和从事的工作,编写岗位职责或专项管理制度,共收到稿件约500篇。公司对岗位职责文稿和管理制度文稿进行了评选,并给予前三等奖获得者共12名员工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公司组织办公室参考员工的文稿,修订了部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此项活动培育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的发展,处处注重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的良好局面。
20*年9月公司开展了冲压工和钳工技术比赛,并对优胜者进行了表彰。钳工技术比赛的第一名青年工人陈远参加了市万名青工技术大比武,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公司广播站及时报道,给予宣传表彰;公司网站也登载了报导。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调动了职工学技术增技能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公司建立了总经理信箱,随时接受员工的投诉、意见和建议。总经理办公室还有专人接受员工的来访。公司每年开展两次员工满意度调查,下发调查表,征集员工对企业重大决策、管理制度、管理干部、生产与质量管理以及员工生活福利待遇的意见。
1、清理整顿范围。主要是四类中介组织:一是财务会计类,包括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机构等。二是工程技术类,包括土地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监理机构等。三是法律服务类,包括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公证服务机构等。四是服务类,如招投标机构、拍卖机构、人才市场、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等。同时,对市场发展类和行业自律类中介组织也相应进行清理整顿。
2、清理整顿内容。一是审查和确定中介组织的准入条件,凡达不到新的准入条件和标准的进行纠正,应当撤销的予以撤销,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登记而从业的中介组织依法取缔。二是检查中介组织的从业情况,查处或整改虚假证明、违规操作、不当竞争等违规违法问题。三是检查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情况,深化中介组织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依照政策规定在人、财、物、名称等方面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四是检查各审批登记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情况,督促纠正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专项清理整顿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全市清理整顿工作分宣传发动、自查自纠、规范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于20*年6月底前基本结束。
1、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清理整顿工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20*年4月底前部署到位,提出清理整顿的工作计划,并全面启动,同时将整顿规范的工作计划于4月底前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检查自纠阶段:在20*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
(1)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对行业协会的监管情况和中介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一要检查中介组织的设立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查设立条件,特别要对中介机构的注册资金、经营场所、执业人员素质、身份等进行严格审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对未经登记注册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中介组织,坚决予以打击并依法进行取缔;对未正常开展活动,严重违法、违规和管理混乱的中介组织,要督促其限期整改。二要检查中介组织的脱钩情况。依照现行政策、法律、规定,要在人、财、物、名称等方面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并提出具体脱钩计划。三要检查行业协会建立健全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中介行业要设立行业协会,尚未设立协会的要抓紧筹建;对已建立行业协会,但机构、人员、职能不健全的,要抓紧充实。要逐步推行当然会员制,对进入中介行业的执业人员和机构,都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成为个人和团体会员;四要检查监管到位情况。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中介组织的执业行为、收费标准,以及查处违法违规事件等方面,是否依法监管进行认真的自查。
(2)行业协会要在检查自身履行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工作的基础上,指导行业内的中介组织,对规范执业、执业人员、经营活动、财务管理、违规违纪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情况,并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对检查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方案于5月底前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规范总结阶段:在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1)各审批、登记部门研究制订对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制定完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规范运行、促进发展的指导意见。
(2)行业协会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行业职业准则、执业规则,制定本行业的自律规范和奖惩规则,建立本系统本行业的信用等级制度,对失信、失真、失公的中介机构和严重违法的中介机构、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制度。
(3)中介组织结合自查情况,制订和完善内部管理规章、服务标准、服务规则;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建立执业质量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执业人员要及时调整或清理。
(4)建立信用平台和中介组织的诚信档案。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逐步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综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开展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及时掌握中介机构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和执行政策、规范执业、违规违纪、优质服务、人员培训、经营活动、机构变动、经营收入、上缴税收以及财务管理等情况。要把诚信档案与行业的监管和资格管理结合起来,将诚信档案记录作为业务考核和资格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执业者失信、处罚披露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对中介组织从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社会披露,屡教不改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列入黑名单,增加社会的可识别性。禁止列入黑名单的中介组织在政府或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中提供服务,建立使用列入黑名单的中介组织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制度。
(5)在自查自纠阶段被认定为严重违法、违规和管理混乱的中介组织,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审批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取缔。
三、专项清理整顿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为保证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局、经贸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法制办、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审计局、环保局、便民中心、投诉中心、招标投标中心、招投标监督办、建管局、商贸办、工商局、人行、工商联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介组织整顿规范工作的组织部署、检查督办和重要事项的研究处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各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对中介组织实行指导、监管的具体科室,切实抓好整顿规范的落实工作。
1、市发改局牵头负责做好面上清理整顿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参加的例会制度。
2、工商部门牵头负责工商注册登记中介机构的清理工作,并由各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其它中介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由登记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订行业规划,审查认定行业协会的规章制度。
4、各行业协会负责中介组织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尚未设立协会的由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建立。
1、清理整顿范围。主要是四类中介组织:一是财务会计类,包括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机构等。二是工程技术类,包括土地评估事务所、房地产评估事务所、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监理机构等。三是法律服务类,包括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公证服务机构等。四是服务类,如招投标机构、拍卖机构、人才市场、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等。同时,对市场发展类和行业自律类中介组织也相应进行清理整顿。
2、清理整顿内容。一是审查和确定中介组织的准入条件,凡达不到新的准入条件和标准的进行纠正,应当撤销的予以撤销,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登记而从业的中介组织依法取缔。二是检查中介组织的从业情况,查处或整改虚假证明、违规操作、不当竞争等违规违法问题。三是检查中介组织的脱钩改制情况,深化中介组织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依照政策规定在人、财、物、名称等方面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四是检查各审批登记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情况,督促纠正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二、专项清理整顿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全市清理整顿工作分宣传发动、自查自纠、规范总结三个阶段进行,于20*年6月底前基本结束。
1、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清理整顿工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20*年4月底前部署到位,提出清理整顿的工作计划,并全面启动,同时将整顿规范的工作计划于4月底前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检查自纠阶段:在20*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
(1)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对行业协会的监管情况和中介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一要检查中介组织的设立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查设立条件,特别要对中介机构的注册资金、经营场所、执业人员素质、身份等进行严格审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对未经登记注册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中介组织,坚决予以打击并依法进行取缔;对未正常开展活动,严重违法、违规和管理混乱的中介组织,要督促其限期整改。二要检查中介组织的脱钩情况。依照现行政策、法律、规定,要在人、财、物、名称等方面与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彻底脱钩,并提出具体脱钩计划。三要检查行业协会建立健全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中介行业要设立行业协会,尚未设立协会的要抓紧筹建;对已建立行业协会,但机构、人员、职能不健全的,要抓紧充实。要逐步推行当然会员制,对进入中介行业的执业人员和机构,都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成为个人和团体会员;四要检查监管到位情况。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中介组织的执业行为、收费标准,以及查处违法违规事件等方面,是否依法监管进行认真的自查。
(2)行业协会要在检查自身履行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工作的基础上,指导行业内的中介组织,对规范执业、执业人员、经营活动、财务管理、违规违纪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情况,并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对检查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方案于5月底前报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规范总结阶段:在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1)各审批、登记部门研究制订对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制定完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规范运行、促进发展的指导意见。
(2)行业协会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行业职业准则、执业规则,制定本行业的自律规范和奖惩规则,建立本系统本行业的信用等级制度,对失信、失真、失公的中介机构和严重违法的中介机构、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制度。
(3)中介组织结合自查情况,制订和完善内部管理规章、服务标准、服务规则;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建立执业质量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执业人员要及时调整或清理。
(4)建立信用平台和中介组织的诚信档案。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逐步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综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开展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及时掌握中介机构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和执行政策、规范执业、违规违纪、优质服务、人员培训、经营活动、机构变动、经营收入、上缴税收以及财务管理等情况。要把诚信档案与行业的监管和资格管理结合起来,将诚信档案记录作为业务考核和资格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执业者失信、处罚披露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对中介组织从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社会披露,屡教不改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列入黑名单,增加社会的可识别性。禁止列入黑名单的中介组织在政府或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中提供服务,建立使用列入黑名单的中介组织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制度。
(5)在自查自纠阶段被认定为严重违法、违规和管理混乱的中介组织,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审批登记机关依法予以取缔。
三、专项清理整顿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为保证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局、经贸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法制办、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审计局、环保局、便民中心、投诉中心、招标投标中心、招投标监督办、建管局、商贸办、工商局、人行、工商联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市整顿规范中介组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介组织整顿规范工作的组织部署、检查督办和重要事项的研究处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各责任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对中介组织实行指导、监管的具体科室,切实抓好整顿规范的落实工作。
1、市发改局牵头负责做好面上清理整顿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参加的例会制度。
2、工商部门牵头负责工商注册登记中介机构的清理工作,并由各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其它中介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由登记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订行业规划,审查认定行业协会的规章制度。
4、各行业协会负责中介组织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尚未设立协会的由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建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辖区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监管过程中,我所将规范引导与加大整顿力度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监管方式,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做到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
(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采取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余人次,车辆50台次,通过摸底,作到了对所有企业、作坊、经营业户的企业数量、证照情况、产品流向等三清楚,将全所347户经营业户按照辖区分解到了各个片区,由片区监管人员负责同所有企业(作坊)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指导业户做好进销台账,通过全面普查,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挡案,建档率达到了80 %。召集农村工商联络员及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召开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动员大会,重点讲解了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主动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联合检查,严格执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结合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日常食品检测工作,突出抓好粮、油、肉、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等重点食品,对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各类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辖区人民的消费安全。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范围内校园周边及大型厂房附近的商店、摊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清查整治。整治中,共出动执法车辆8车(次),执法人员45人次,以杨赤路、金狮大道等主干道两侧为重点整治区域,以包装食品、腌制食品等为重点检查对象,共检查经营户302户,没收过期、三无小食品53袋,对12户未亮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要求立即整改,取缔无照经营小食店8家,并限期整改通知书。同时结合实际,我所以节假日为重要时间,以校园、工业聚集区附近为重点区域适时适宜地开展各类检测。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对辖区农村食品市场进行定期检测,通过检测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为广大师生及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同时,也让执法人员及时掌握辖区内食品安全的动态情况,切实有效保障辖区的食品安全。
(二)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为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做大做强皮革皮具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我所除在日常市场巡查监管中有效管理及时查处外,同时加大皮革皮具城的市场监管,将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的日常监管任务划分给业务熟工作能力强的办案组,切实加大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卓有成效的查处和监管,查扣了一大批涉嫌商标侵权的手袋、五金等产品,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商标使用,打击了商标侵权行为,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我所还在分局帮助下对辖区进行了两次大清查,在工作中,我所多次召开所务会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地段划分、人员分配、后勤保障及应急等有关事项进行安排部署,全方位做好协调应急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绝不手软。
(三)全力整治无照经营。重点做好辖区营业执照大检查和亮照经营工作,对无照经营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办理执照。同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无照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今年以来,我所共清查无照经营户500多户,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43起。与此同时,我所还积极配合镇政府整规办、税务、卫生、安监部门对辖区企业进行了例行检查,对辖区内无证经营游戏机及无照网吧进行了清理查处,对辖区无照经营户进行了摸底排查。
(四)切实加强合同管理。在日常合同管理工作中,我所广泛开展“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当诚信人”的教育活动,加大力度宣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广泛开展“诚信一条街、诚信兴业、文明服务”宣传教育。同时,我所依托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征询收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诚信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诚信创建活动的长期性有效性。在“诚信一条街”创建过程中,我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经营业户,现场办公,监督指导,帮助经营户将营业执照和承诺书摆放在入门显眼位置上,悬挂、摆放高度统一规范。督促业户搞好店铺内外卫生,商品摆放整齐、明码标价、统一台帐。在“诚信一条街”内,凡巡查中发现新开业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业户,一律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快为其办理相关证照。在诚信创建服务方法上,我所努力做到跳出部门圈子主动进位,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在办事效率上,推行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方法,实行全方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既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又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诚信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企业商户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培育了一大批诚实信用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街内外经营业户由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变成效益信用双赢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了企业自律,切实提高了企业信用水平,我所辖区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二、着力营造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我所始终坚持把推动和保障镇域经济发展作为工商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服务制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一是切实开展好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工作。通过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优惠政策,开展对外办理营业执照与提供咨询服务相结合,通过对申请人符合法定申请资格的,并且一次性带齐相关证件材料的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办证、当场发照等高速快捷服务,着力打造“品牌工商”新形象。围绕狮岭皮革皮具支柱产业发展,我所切实发挥好注册登记职能,引导具备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大市场竞争,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餐饮娱乐、中介经营等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活跃经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名牌,营造 “重商标、创名牌”和实施商标战略的浓厚氛围,引导帮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行列中来,增强镇域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地方整体经济实力。二是认真搞好年检验照工作。结合我所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进行安排部署,将年检验照任务指标分片细化,责任到人。采取上门宣传、业户聚集区集中设置现场办公等方法,将验照的内容宣传到位,将验照工作真正开展到基层,为顺利开展验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验照贴花工作实行重点分类监管与市场巡查工作相结合,对重点监管对象进行重点审查,确保监管效果;同时,通过实地巡查与档案相对照,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档案有关数据。截止目前,我所已年检验照业户3000多户。三是扎实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今年以来,我所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12315等投诉举报方式,畅通申诉举报渠道,广纳贤言,广开谏路,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而切实规范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办理手续,有效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所通过市场监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分局统一安排,我所在做好辖区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切实做好问题产品的查处工作。先后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执法车辆18台次,对辖区40余家商场超市、6个市场及70多个有关店铺销售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全面清查。
三、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
在日常工作中,我所坚持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将执法寓于监督之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今年以来,我所坚持每周五组织全所人员开展一次理论及业务更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及工作心得,从而有效提升了执法水平和工作技能。尤其是在平常工作中,我所组织各组轮流考业务,业务知识既有巡查监管又有执法办案,力争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成为“全能型”人才。同时,通过互帮互助,在工作中学,学了后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着力探索适应工商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一)辖区监管责任制全面落实。实施辖区监管责任制以来,我所全面推行定辖区、定对象、定责任、定监管绩效的辖区监管“四定”办法,合理地将辖区管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监管人员,明确了各层级、各岗位的责任,通过实行辖区监管责任制,使每一个巡查组和干部工作目标明确、监管任务清晰、区段情况熟悉、执法权责一致、工作热情高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将收费、办案、合同纠纷调解、办理投诉、申诉、巡查等监管任务分配到每个干部。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办法,考核过程中,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辖区监管中实行各岗位共同协作,建立顶岗制度,防止监管缺位。在分局实施专项检查和其它重大监管任务时,以巡查组为单位开展工作,以确保任务的完成。巡查中坚持以点带面,抓大放小的原则,着重提高工作效能。针对我所辖区点多、面广、皮革皮具产业发展的现状,实行以点带面、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把查办案件作为市场监管的重点贯穿于各类专项整治之中,查源头,堵漏洞,每个巡查组都巡查兼办案,从而依法查处了一批无照经营及商标侵权案件。在辖区监管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我所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初步建立了手段先进、运转协调、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监管新体制,切实增强了执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效性,实现了市场监管工作的“三个转变”,即通过明确监管责任,实现了从无责任到有责任的转变,从部分监管到全面重点监管的转变,从专项整治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转变。监管执法工作实现了“三个到位”,即日常监管方式改革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监管到位、服务到位和职能到位。今年以来,我所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52宗,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辖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方面,我所共受理投诉35宗,其中区长专项18宗,12315消费者投诉9宗,群众来信来访投诉8宗,办结率100%;在巡查工作中,我所重点区域重点整治,以建立示范街为重点,全面消除无照经营行为,目前共建立示范街5条,所有示范街均亮照经营。在收费和年检方面,共收取个体工商管理费600多万元,完成年度任务50%多,截止目前,我所个体户验照达2771户,企业年检305户。
(二)个私协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我所做到讲求工作方法,经常组织个私协会理事等召开座谈会,多方征求意见。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会员单位调研,寻求服务个私协会发展,提高工作效能的良策。以发展壮大个私协会为依托,帮助解决个私企业发展中的制约性问题,激励个体私营企业扩展总量,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以优质服务诉求行政效能。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所动员个私协会员,仅半天时间就捐款4万多元。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半年来,在全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共同努力下,我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针对新形式下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和挑战,针对基层工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式,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所干部还存在思想意识上不够高、理论素养上不够专,“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认识;二是在学习促监管、学习促进步工作中,还存在被动学习或学而无用的思想渣滓;三是在监管执法中还存在不够严、不够细、不够规范等缺点,在行政执法中执法取证技巧不够。四是在服务人民群众上还存在走过场、停留于形式等错误认识因素。但我们深信,在分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监管新思路,加大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实现自身有思想,监管有思路,办案有思考,继续开创基层工商工作新局面。
2020年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一、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大力整治无照经营行为。联合镇政府整规办及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工商经营户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符合经营条件而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督促其尽快办照,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违法经营者,按照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严厉查处,切实从源头上维护好市场经营秩序。
(二)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以保护驰名和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和非法印制销售假冒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利。积极开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和商业欺诈行为,集中开展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执法行动,对商品质量作误导性宣传、虚假打折和降价、不正当有奖销售、中介组织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把查办案件作为提高工商干部执法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积极与其他执法部门建立长期合作、联系互动的机制,及时按职责范围接受和移送有关举报、申诉
(三)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联合农业、质监等部门,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根据农时季节和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引导农资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四)加大以食品安全为主的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切实营造食品放心工程。加强与镇整规办的配合,切实抓好大型超市、连锁店和各类批发市场等有形市场的规范管理,组织市场开办单位积极创建文明市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和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健全和完善消费维权体系。按照快速受理、快速出动、快速处理和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消协的作用,推进消费维权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建立健全社会维权体系。积极推进消费维权到厂家、到商家,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继续加强对餐饮、旅游、修理、美容美发等重点服务行业的监管,切实维护消费安全,促进辖区内市场经济秩序根本好转。
二、适应时代需求,搞好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
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坚定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积极深化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本领和执法水平。切实加强反腐纠风工作,引导工作人员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事往基层办,热爱工商事业,安心基层工作,当好经济卫士,提供优质服务。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年9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市有关部门制定了16个配套文件,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大成果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认知,民营企业家承担企业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全社会形成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有利氛围。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研究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情况,决定以“民营经济”称谓取代“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称谓,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包括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市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文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准入门槛,实行公平准入;按照“非禁即可”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准予关联延伸;按照优化商务环境原则,实施市场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按照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原则,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企业主体,并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
(二)以投资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银根紧缩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以促进投资和扩大融资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克服困难持续发展。举办第二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和银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以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信贷租赁信托保理票据贴现等业务以促进间接融资。支持市金融办健全职能发挥作用,支持区县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贷款担保公司和信用联合体,搭建融资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和经济组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信用等级,扩大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及其他出资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领域,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市政府了《关于优化商务环境促进投资融资的意见》,建立市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民营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列入融资协调工作计划,提供基本的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本,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修订项目融资计划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融资能力。贯彻落实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多增加存款,多发放贷款,多渠道融资。
(三)民营经济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实力增强。民营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以及银行保险信托租赁保理基金等金融行业。民营企业家积极支持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积极参与奥运会和协办奥运活动,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勇于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二、全力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促进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部门、各区县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商务环境,制定新的政策制度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努力克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